学前心理学00384案例分析题供参考

2024-06-26

学前心理学00384案例分析题供参考(通用3篇)

篇1:学前心理学00384案例分析题供参考

高纲168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384

学前心理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型课程。一方面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规律,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出了科学的教养方法,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正确、科学的教育,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学好学前心理学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学前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学前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使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发展状况; 2.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学习运用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解释和分析与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或学前教育出现的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该课程为《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旨在更好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及规律,解决儿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难点是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规律解决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1.2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1.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1.2.2 实验法 1.2.3 问卷法 1.2.4 测验法

1.3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 1.3.1 生物因素 1.3.2 社会因素

1.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1.4.1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1.4.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1.4.3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4.4 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1.4.5 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1.4.6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4.7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4.8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1.4.9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识记: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②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③XXXX。

领会: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③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问卷法;④测验法。

领会:①观察法的优缺点;②实验法的优缺点;③问卷法的优缺点;④测验法的优缺点。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

识记: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领会:①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②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识记:①“双生子爬楼梯实验”;②成熟势力说;③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④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⑤行为主义;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⑦社会学习理论;⑧图式、同化、顺应;⑨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四大因素;⑩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领会:①遗传决定论;②格赛尔有关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则;③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④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⑤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⑥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⑦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⑧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⑨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综合应用:①运用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观点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胎儿期的发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胎儿发育的过程与潜在危险。2.重视遗传对胎儿发展的意义 3.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儿童发展 4.掌握分娩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遗传和环境 1.1.1 遗传基础 1.1.2 进化论观点

1.1.3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2 胎儿发育 1.2.1 胎儿发育过程 1.2.2 产前问题 1.2.3 畸胎诊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遗传和环境 识记:①遗传基因。

领会:①高尔顿的遗传学;②进化论观点;③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胎儿发育

识记:①产前诊断;②羊水诊断;③超声波诊断;④妊娠早期绒毛活检;⑤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⑥胎儿镜检查。

领会:①胎儿的发育;②常见畸胎原;③产前诊断方法;④孕妇年龄。

四、本章关键问题 遗传的基础是什么? 怎么理解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胎儿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哪些?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征与意义 2.领会感知觉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感知觉 1.1.1 感知觉的概念 1.1.2 感知觉的分类 1.1.3 感知觉的规律 1.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2.2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3.1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3.2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感知觉

识记:①感觉;②知觉;③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④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⑤感受性;⑥感觉阈限;⑦感觉的适应;⑧感觉的对比;⑨联觉现象;⑩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

领会:①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②感觉剥夺实验;③感觉的种类;④知觉的种类;⑤感觉的规律;⑥知觉的规律。

简单应用:①通过日常现象理解感知觉。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识记:①视敏度;②颜色视觉;③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④时间知觉。

领会:①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②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③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④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识记:①观察。

领会:①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②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婴幼儿感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 2.理解并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

3.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注意

1.1.1 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1.2 注意的种类 1.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2.2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1.3.2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1.3.3 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注意

识记:①注意;②无意注意;③有意注意。

领会:①注意时的外部表现;②注意的种类;③引发无意注意的条件;④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识记:①客体永久性;②注意的范围;③注意的稳定性。

领会:①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②新生儿注意规律;③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④皮亚杰的儿童注意发展阶段;⑤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⑥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⑦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

(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②审慎处理儿童多动现象。综合应用:①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培养?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培养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记忆 1.1.1 记忆的概念 1.1.2 记忆的分类 1.1.3 保持与遗忘 1.2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1.2.1 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1.3.1 记忆敏捷性的培养 1.3.2 记忆持久性的培养 1.3.3 记忆准确性的培养

1.3.4 记忆准备性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记忆

识记:①记忆;②识记;③保持;④回忆;⑤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逻辑记忆;⑥外显记忆、内隐记忆;⑦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⑧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⑨保持、遗忘。

领会:①记忆的内容;②记忆保持量的变化;③遗忘的原因。简单应用:①运用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学习。

(二)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识记:①习惯化-去习惯化;②条件反射;③再学法。

领会:①学前儿童记忆研究的方法;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③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简单应用:①通过简单案例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识记:①记忆的敏捷性;②记忆的持久性;③记忆的准确性;④记忆的准备性。领会:①学前儿童记忆敏捷性的培养;②学前儿童记忆持久性的培养;③学前儿童记忆准确性的培养;④学前儿童记忆准备性的培养。

综合应用:①运用相关理论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品质。

四、本章关键问题

理解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运用相关理论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想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想像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有关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想象 1.1.1 想象的概念 1.1.2 想象的分类

1.1.3 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2.1 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1.2.2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2.3 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1.3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1.3.1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1.3.2 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3.3 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 1.3.4 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 1.3.5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想象

识记:①想象;②无意想象;③有意想象;④再造想象;⑤创造想象。领会: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领会:①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②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③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④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⑤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综合应用:①结合日常生活与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特点?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思维的含义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思维

1.1.1 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1.1.2 思维的过程 1.1.3 思维的基本形式

1.1.4 思维水平的评定与智力测验 1.2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1.2.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2.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3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思维

识记:①思维;②分析、综合;③比较、分类;④抽象,概括;⑤具体化,系统化;⑥概念;⑦判断与推理;⑧智力。

领会:①思维的概念与特点;②思维的过程;③思维的基本形式;④思维水平的评定。简单应用:①运用有关智力理论理解儿童思维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识记:①直觉行动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逻辑思维;④三座山试验。领会:①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②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③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④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⑤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综合应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法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思维发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皮亚杰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观点有哪些?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言语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 3.掌握并能运用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言语

1.1.1 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1.1.2 言语的分类 1.1.3 语言获得理论 1.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1.2.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2.3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1.2.4 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1.3 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言语

识记:①言语;②语言;③外部言语;④书面言语。领会:①言语与语言的关系;②语言获得理论。简单应用:①运用有关语言获得理论理解儿童语言发展。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识记:①咿呀作语;②电报句。

领会:①0-1岁儿童言语的准备;②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③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④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⑤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三)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识记:①早期阅读;②亲子攻读。

领会:①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综合应用:①在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口语能力。

四、本章关键问题

言语的概念及其分类是什么?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言语教育?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都有哪些?如何对待?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探究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情绪与情感 1.1.1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1.1.2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1.3 情绪的功能

1.2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1.2.1 3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1.2.2 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1.3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积极情绪与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3.2 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情绪与情感

识记:①情绪;②情感;③心境;④激情;⑤应激;⑥道德感;⑦理智感;⑧美感。领会:①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②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③情绪与情感的分类;④情绪的种类;⑤情绪的功能。

简单应用:①结合日常实例理解情绪和情感的特点、类型及功能。

(二)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识记:①社会性微笑;②情绪分化理论;③情绪动机化理论。

领会:①3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②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

(三)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识记:①转移法;②冷却法;③消退法。

领会:①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②学前儿童消极情绪情感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综合应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②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面对及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情感。

四、本章关键问题

情绪情感的概念、种类和功能是什么?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如何防止其消极情绪情感?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意志的概念、特征,意志的过程及品质 2.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和发展 3.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和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意志概述 1.1.1 动机与意志 1.1.2 意志行动过程 1.1.3 意志的品质 1.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意志概述

识记:①动机;②意志;③双趋冲突;④双避冲突;⑤趋避冲突;⑥多重趋避冲突;⑦独立性;⑧坚定性;⑨果断性;⑩自制力。

领会:①动机的功能;②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③意志的功能;④意志行动过程;⑤意志的品质。

简单应用:①结合实例理解和分析动机与意志。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识记:①苦糖实验。

领会:①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②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结合生活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及其特点。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综合应用:①在生活中运用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培养其意志品质。

四、本章关键问题

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其特征是什么? 意志行动中有哪些动机斗争?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往 3.探索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互动 1.1.1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1.1.2 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1.1.3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 1.2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1.2.1 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 1.2.2 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1.2.3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互动

识记:①亲子交往;②权威型的教养方式;③专断型的教养方式;④放纵型的教养方式;⑤忽视型的教养方式;⑥社会生态学理论;⑦依恋;⑧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法;⑨梅因的成人依恋关系访问法;⑩师幼互动

领会:①亲子交往的形式;②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③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④良好的师幼互动发展。

综合应用:①运用有关亲子交往理论理解学前儿童亲子关系;②运用有关师幼互动理论理解学前儿童师幼关系。

(二)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识记:①社会参照;②社会认知;③心理理论;④同伴关系。

领会:①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②同伴关系的特点;③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规律。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综合应用:①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运用社会生态理论分析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依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和师幼交往?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结构中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征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个性 1.1.1 个性的概念 1.1.2 个性的心理结构 1.1.3 个性的特征 1.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1.2.1 自我意识的概念 1.2.2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 1.2.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的能力 1.3.1 认识能力

1.3.2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1.3.3 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1.4 学前儿童的气质 1.4.1 认识气质 1.4.2 学前儿童的气质 1.4.3 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1.5 学前儿童的性格 1.5.1 认识性格

1.5.2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个性

识记:①个性;②个性倾向性;③个性心理特征;④自我意识。领会:①个性的心理结构;②个性的特征;③。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并理解个性。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识记:①自我意识;②自我认识;③自我体验;④自我调节。

领会:①自我意识的层次;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③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④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⑤学前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⑥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简单应用:①从三个层次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和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能力

识记:①能力;②一般能力;③特殊能力。

领会:①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区别;②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③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综合应用:①运用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②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的能力。

(四)学前儿童的气质 识记:①气质。

领会:①气质的生理基础;②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及表现;③婴儿的气质类型;④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幼儿的气质发展和特点。综合应用:①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教育。

(五)学前儿童的性格 识记:①性格。

领会:①性格的特点;②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③婴儿性格的萌芽;④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⑤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简单应用:①举例说明婴幼儿性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综合应用:①运用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四、本章关键问题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何? 什么是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何种趋势? 什么是能力?学前儿童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什么是气质?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性格?学前儿童性格发展有何特点?影响学前儿童性格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游戏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基本的游戏理论 3.了解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 4.了解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游戏 1.1.1 游戏的概念 1.1.2 游戏理论 1.1.3 游戏的分类

1.2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1.3.1 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游戏 识记:①游戏。

领会:①游戏的特性;②古典游戏理论;③现代游戏理论;④游戏的分类。简单应用: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理解游戏的不同类型。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②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作用;③游戏理论的发展观点;④游戏作用的时效性。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以及游戏所起的发展作用。

(三)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设计。综合应用:①根据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其发展的游戏。

四、本章关键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理论有哪些?

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和分析幼儿游戏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需要,创设游戏课程。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性别的生物与社会差异 2.学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认识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1.1.1 性别角色的概念 1.1.2 性别角色的获得

1.1.3 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1.4 性别差异的理论 1.2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1.2.1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2.2 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 1.2.3 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

1.2.4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识记:①性别角色;②基因性别;③染色体性别;④性腺性别;⑤生殖器性别;⑥心理性别;⑦社会性别。

领会:①性别角色的获得;②儿童社会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③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阶段与特点;④性别差异的理论。

综合应用:①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②运用性别差异理论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的性别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领会:①社会学习理论;②社会学理论;③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④布洛克的认知发展理论;⑤性别图式理论;⑥社会结构假说;⑦群体社会化理论;⑧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 24

发展差异;⑨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⑩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不同的性别理论。

综合应用:①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②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③举例说明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性别的生物和社会差异是什么?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有哪些?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刘学新、唐雪梅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五、应考指导 1.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26

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针对重点章、次重点章和一般章节分别提出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建议和要求(如在章节后面已有,这里也可不再阐述),在助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强调注意正确引导、把握好助学方向,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注:一般会涉及到公共政治课、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等社会科学有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其内容所占比例约为10%—15%。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课程大纲,要在本大纲里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此事。)

3.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篇2:学前心理学00384案例分析题供参考

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尤其学前阶段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主要发展安全感、自主性与主动性, 儿童的性格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 而在家庭环境的诸因素中, 家庭结构的完整尤为重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 可能会恶化儿童的教育条件, 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的破裂, 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 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 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 很多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无法面对现实, 无法走出阴影, 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 造成心理偏差, 影响一生的发展, 因此解决好单亲家庭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单亲学龄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

1.不良的自我意识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形成, 而他们的自我意识一方面是来源于家长, 而很多离婚后的双方相互怨恨、冷漠与隔绝, 双方的这份情感会转接到他们的孩子身上, 孩子这个时期也是认同父母的时期, 孩子认同上会很矛盾, 甚至会认为自己不够好, 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另外学龄儿童会和周围的孩子比较, 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不敢提起自己的家庭, 产生自卑心理。

2.敌意心理

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会有自己的成见, 会偏向一边而把愤怒投向另一边, 主动地卷入父母的离婚中。觉得一方不够爱他, 随着生活的成长, 这种心理会泛化, 甚至觉得很多人都不够爱他, 所有人都欠他的爱, 甚至对周围人会产生敌意心理。

3.孤独心理

大部分离婚的母亲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盲目的爱, 对孩子依恋太多, 无意识地阻碍了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影响孩子今后与人交往, 会经常感到孤独;另外还有的学前儿童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充足的爱, 会导致他们安全感的缺失, 今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不信任别人, 内心会经常很孤独。

4.退缩行为

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父亲的形象, 但很多孩子害怕失去母亲, 不敢提起父亲, 由于父亲的缺席, 孩子很可能表现的更依恋母亲, 行为会更乖一些, 更听话和懂事一些, 但往往这些是假象, 缺失父亲的影响孩子往往会胆子很小;另外还有社会歧视的原因, 最终导致孩子出现退缩行为。

5.逆反心理

很多单亲父母在孩子身上是一种补偿心理, 家长给孩子的爱往往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家长不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慢慢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6.敏感

如果离异给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 他们的防御心理更强, 内心更脆弱, 他们会比正常的孩子更敏感。

7.抑郁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缺失一方的爱, 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 长此下去会使他们自己处于抑郁状态。

二、单亲学龄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园共育对策研究

不是所有的单亲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问题, 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得比普通双亲家庭的还好, 当然,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发展需要一些条件和教育者共同努力, 本文倡导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来帮助离异家庭学龄儿童健康成长。

1.家长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

有的家长会和孩子开玩笑说:“是你太淘气才离婚”, 或者一方觉得一方没有教好他等等, 孩子内心会留下永远的伤痛, 甚至无法再信任亲人, 所以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中;另外, 父母双方还年轻, 努力寻找合适的对象再婚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孩子这个时候很容易接纳新来者。

2.加强与单亲孩子的交流

与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沟通,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要设身处地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 体察他们的感受, 体会他们的思想, 进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领域之中,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需要。只有当他们觉得有人真正理解和体谅他们时, 才会舒畅和愉快, 才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 并且认真地倾听你的心声, 从而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导。

3.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 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面对家庭变故, 心灵已经是稚嫩和脆弱, 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要非常的关心,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像《下辈子还做母子》影片中徐美云老师那样竭尽全力为儿女, 无怨无悔。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做伙伴, 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学什么, 忧虑什么, 希望什么。天长日久, 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 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发挥最大潜力。

另外, 单亲家庭的家长也不妨把自己家庭如何变故的原因如实告诉孩子, 从而求得孩子的理解。同时,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不应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 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 自己也更被关心。如果条件容许, 本着自愿的原则, 孩子也可以和另一方生活一段时间, 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4.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 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 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 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 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 没有安全感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 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学前儿童, 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 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 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 以免形成偏阴人格。而对缺少母爱的孩子, 则要注重他们的积极、乐观、热情的情感培养, 让他们了解这个社会的多姿多彩, 积极地面对生活。

5.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单亲学前儿童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和社会周边环境来决定, 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样可以塑造出色的单亲人才。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 应尽可能地使其摆脱家庭变故带来的阴霾, 不应局限在家庭的压抑环境下。要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网络,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要为孩子创造活动的环境, 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前儿童, 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增进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同时把单亲家庭学前儿童 (包括其他学前儿童) 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 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 才能使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6.宽严有度, 积极面对生活

对单亲家庭学前儿童, 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 也应该严格地教育和要求他们, 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不喜欢去幼儿园、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儿、甚至不与家长和老师沟通。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 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 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 转变就表扬, 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 再谈心, 做到常关注, 多鼓励, 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伙伴。对待孩子, 要做到宽严有度, 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 放手而不失引导, 该放松时坚决放松, 家庭要洋溢着民主氛围, 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权, 让他们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宽松。同时家长应多与孩子的老师联系, 齐抓共管, 以达到最佳效果。

7.各尽其才, 扬起自信的风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 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家庭结构的破损, 单亲家庭孩子往往表现出自卑、自信不足等心理障碍。多数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 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 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得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因此对待他们, 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功能, 不断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特长、优势、闪光点, 表扬他们, 激励他们。安排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如担当小主持人, 老师小助手等使其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信念, 尝到成功的喜悦, 丢弃自卑等不良心理体验, 重新建立对生活、对未来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健康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知超, 邹庆宇.单亲家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5, (02)

[2]李焕然.断层家庭青少年问题的剖析与治理—“民工潮”下的农村青少年问题新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5, (03)

[3]颜农秋.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成长环境的辩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8)

篇3:学前心理学00384案例分析题供参考

学前专业学生是一个基本由女性构成的群体,她们将来将成为教师、母亲。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不仅会影响到她们自身的幸福。而且会影响到未来很多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了使她们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而要使我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就要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为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_90)》,包含90个条目,测查的心理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个项目。评价方法为5级制,无症状为1分,很轻2分,中度3分,偏重4分,极重5分,将scL_90得分纳为部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9个因子分,作为本研究的心理健康指标。凡任意因子>3分为筛选阳性。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贵阳幼师一年级新生73人、二年级学生50人、三年级学生50人,在任课教师的配合下,把问卷分发给所有被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答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将173份合格问卷的全部数据输人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见表l,2),在73名一年级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2的人數共39人(占53.4%),在50名二年级的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2的人数共22人(占44%),在50名三年级的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2的人数共41人(占82%)。在73名一年级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3的人数共16人(占21.9%),在50名二年级的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3的人数共9人(占18%),在50名三年级的学生中,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I>3的人数共12人(占24%)。

参照有关标准,SCL一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等于2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倾向,得分大于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由表l可见,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一年级学生中有轻微的心理问题倾向的人数占53.4%,二年级学生中有轻微的心理问题倾向的人数占44%,而三年级学生中可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倾向的人数占82%。一年级学生可能有中度或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占21.9%,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中度或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占18%,三年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占24%。另外,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一年级学生因子分/>3检出率前3位的依次是敌对、偏执、焦虑;二年级学生因子分/>3前3位依次是焦虑、人际敏感和敌对、偏执。(敌对、偏执并列第3);三年级学生因子分≥3检出率前3位的依次是抑郁、敌对、人际敏感、恐怖、偏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排在前三位的有敌对、偏执。

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学生评定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在SCL一90各因子上的得分及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说明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营口经济技术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敌对和偏执等2个因子分均高出全国青年常模3分以上说明以上两方面已达到中等严重程度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信息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人们面临传统观念的变革,价值体系坐标的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等等。处于青春期的学前专业学生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身心迅速变化。处在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中。因而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在她们心灵引起的波涛也最为明显、强烈和动荡。由于个体认识水平的差异。她们对某些变化会感到迷惑不解、难于适从.从而增加心理适应负担。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提高,使得幼师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而且。面对未来严峻的就业趋势.她们不得不边进行专业的学习边准备参加自考或成人高考或计算机等级考等。以便为自己今后进入社会创造条件。于是就出现了对学习、考试的焦虑。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障碍。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前专业学生,处于15,16—18,19岁之间,正好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上发生显著的变化,必然导致了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一些心理冲突,如独立感和依赖感的对立、情感闭锁和开放的矛盾、自我意识增强带来的自尊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等等,都会引起她们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加上传统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或者仅在知识传授之外辅以空洞强制的道德灌输,轻视心理辅导的不良影响,她们遇到挫折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会不由自主的进入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状态,导致躯体上的不适感。因此幼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有特定的年龄特征的色彩。同时,她们的心理脆弱。相当一部分学前专业女生是独生子女,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了她们的心理定势。一旦遇到挫折,就易表现出失望、自卑、心灰意冷等不良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上一篇:班组对标管理体系、计划和措施下一篇:土地局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