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2024-06-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共10篇)

篇1: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

设计理念

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数学化”、追求“实效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按照教材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围绕教材呈现的程序展开教学。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培养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理性精神与规则意识,追求:“有本、有人、有效”的数学课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独具特色的系列教学内容之一。之前,学生曾经在四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学习了“一一间隔的规律”和“搭配与排列的规律”,对于学习“简单周期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教学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周期现象的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 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竞猜游戏:盒子里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猜猜第一个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第二个呢?第三个?„„

师:为什么开始大家都猜的不大准,后来却一口气能说出这么多?照这样摆下去,第3456个是什么颜色的乒乓球?

【设计意图:通过玩竞猜游戏,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对周期现象的规律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还无法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二、观察场景,发现“周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后)。

师:美吗?为什么“她”看上去那么漂亮?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摆放有着怎样的规律(指名学生分别叙述,其他同学补充)?

【学情预设:学生在观察完主题图并同桌交流后,对周期现象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但可能还无法用语言进行完整的叙述,例如在说盆花的摆放规律时可能只会说到每组的排列顺序,却遗漏了说几个为一组等等,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及时的进行适当指导。】

2.发现规律,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种物体的排列都有规律,它们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并且每组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我们通常把这样的规律,称为“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教学中,抓住“把几盆花、几盏灯、几面小旗看成一组”“ 每一组中的排列顺序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揭示“周期现象”的本质特征,不仅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同时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点及关键点。】

三、探究交流,寻求策略。1.解法多样——盆花。

出示:从左边起,第十五盆是什么颜色?

引思:这只是你的推测,理由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展示:学生的多样解法(重点理解列式计算法)。明理:除法算式中的15、2、7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对于解决“盆花”问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策略:1.画图法;2.单双列举法;3.列式计算法。也有可能只出现后两种,这时,教师可以补充出示画图法,因为它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用来验证其他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学生对于15、2和7表示的意义比较好理解,至于1,可能只能理解到余1盆,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余下的一盆是哪一组的第几盆?】

2.解法优化——彩灯。

出示: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解决这个问题,估计绝大部分同学会运用列式计算的方法,但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应用画图法解决,如有,则教师可追问:如果求第170盏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此法比较麻烦。】

生展示解法,师引思:⑴为什么用3作除数?⑵余数是2,说明什么? 抢答:第18盏呢?

师:没有余数说明什么(课件中画图验证)? 畅谈体会,优化解法。3.解法成型——彩旗。

出示:左起第21面、第24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拓展:余数为几时也是红色?黄色呢? 反思:

1、列除法算式时,如何确定除数?

2、如何根据余数进行正确的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因而必然会呈现多样的方法。为此,本课在解

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接着,利用“彩灯”优化方法,通过 “彩旗”解法成型;最后借助“反思”沟通除数、余数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育“符号感”。】

四、分层练习,深化认知。

1.解决导入题:第3456个是什么颜色的乒乓球? 2.教材第60页练一练的第3题及变式题。

讨论:为什么同样是求第32个图形,列式却不一样呢? 3.拓展性练习(放烟花)。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加深对“周期现象”及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将新知的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规律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以及第二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不仅对新知有比较完整的回顾,也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并再次体会新知的价值。】

设计思路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苏教版数学教材“找规律”为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因此“发现”和“探求”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找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例1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结合例题,经历怎样找(观察或操作),用什么方法找(看一看、画一画、圈一圈或摆一摆学具等),找到的是什么规律(2盆一组,每组按1盆蓝花、1盆红花顺序排列或2盆一组,单数盆摆蓝花、双数盆摆红花)。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即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可以用单双数列举的方法,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等。这里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又要让学生体悟到计算方法抓住了这类问题的本质,虽比较抽象,但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初步了解算式中一些数据如何确定,表示什么。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以为教学时应关注三个“注意”:一要注意让学生个体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切勿以教师过多的提示或同伴的回答代替学生自己的“找”;二要注意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找到的规律对不对,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体会“找”法的多样性;三要注意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怎样找规律,怎样根据规律用操作或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找规律、用规律,特别是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篇2: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 张闰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9页例一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规律的本质就是一组元素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依次不断”是一组接着一组,一个元素接着一个元素,不间断,“重复出现”实际上是第一周期平移运动的结果,相当于电子文档中的复制粘贴,因此从第二周期开始每一个周期在重复第一周期的“故事”,所以,在周期规律探寻中,引领学生发现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个数相同,各元素的排列次序也相同,据此,可以根据已有的有限元素所呈现规律,预测无限的趋势。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符号列举、计算法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设计意图】:

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课创设的锡惠公园场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盆花、彩灯、彩旗中的排列规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较与练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1.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出示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起、潮落、春、夏、秋、冬的图片,边演示边配以图片解说)

2. 师:欣赏完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指名学生回答)3.揭示课题。

师:是的,像自然界中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中走进课堂,在优美的旋律中直观感受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起潮落、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这些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感受自然美中,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师:国庆期间,人们把街头布置得格外漂亮,老师从中挑选了一些有特点的布置,请看图。1.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图中有些什么?它们各是按怎样的顺序排放的?(小组同学 互相说一说)

2.师:比较一下它们的排列顺序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口答)3.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组物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入题素材,通过呈现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中,对三种物体的排列顺序的认识由粗糙到细致,为独立探索新知打好基础。】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盆花小图。(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这八盆花是按照蓝红蓝红每两盆为一组有序排列的,那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学生独立思考,用喜欢的方法解答在作业本上。)

2.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桌。3.交流结果。

师:你们判断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指名说想法)

4.呈现过程: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老师引导学生评价,适时进行课件演示,并板书几种不同策略。

(1)画图的策略:(用两种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蓝花和红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画图)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7盆都是蓝花,第2、4、6、8盆都是红花。(板书:1、3、5、7„„ 2、4、6、8„„)第15盆花是蓝花。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师:通过看图我们发现奇数位上的都是蓝花,偶数位上的都是红花。(板书:奇 偶)像这样先举例再推想的方法我们就叫它列举法。(板书:列举)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板书算式)师:算式中有四个数,谁能解释一下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策略选择:让学生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策略。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解决盆花问题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待多数学生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经历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的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1)师:我们继续研究彩灯。(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在作业本上试一试)(2)师:第17盏灯是是什么颜色,谁愿意试一试?(全班交流)

生:17÷3=5(组)„„2(盏)(板书算式: 17÷3=5(组)„„2(盏))师:(针对算式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5表示什么?根据余数2怎样判断第17盏灯的颜色?

师:第18盏灯呢?生:18÷3=6(组)(板书算式: 18÷3=6(组))师:为什么除以3?没有余数怎样判断?如果余1呢?谁能很快判断?你是怎样判断的?(3)比较。

师:这两位同学都选择了计算的方法,你们选择的是什么方法?

师:解决盆花问题时大家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而这儿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计算的方法呢?

师问:为什么不用画图法和列举法呢?(4)小结。

师:计算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不过在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找准规律,确定余数,再根据余数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2.出示试一试第2题。(1)师:刚才我们还找到了彩旗的排放规律,同桌合作,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式解答,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把数量控制在100以内。(2)同桌汇报。(3)小结。

师:我们要想迅速判断第几面彩旗的颜色,只要看哪个数就行了?余1就看?余2呢?余3?一句话概括,余几就看?如果没有余数呢?余数是几时最后一面是红旗?黄旗呢?

【设计意图:在尝试解决盆花问题时,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策略进行解答,在组织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归纳总结,只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后来设置的彩灯的问题情境时,要求学生在画图、列举、计算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来解答,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反思中体验,自主选择了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答,再到自觉的采用计算策略来研究,经历了方法优化的全过程。】

五、多样练习,加深解题方法的理解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有信心来自我检测一下吗? 1.出示第60页的练一练第3题 按照规律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师:这三组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都有怎样的规律? 师:同样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所画的图形不相同? 2.摆棋子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还利用规律解决了问题,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设计规律呢?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棋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动手摆棋子,并算一算第35个棋子的颜色。(3)全班交流部分作品。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十第1题。(1)师:同学们设计出了规律,还利用规律解决了问题,真棒!其实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十二生肖,人们通常用这十二种动物来表示不同的人出生的年份。

(2)(出示图片十二生肖排成一排)猪年的下一年是什么年?牛年的下一年呢?(3)(演示十二生肖围成一圈)

师:接下去又是虎年、兔年„„你发现它的排列规律了吗?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的属相情况(随意指一两名学生)问: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设计意图:老师为学生提供三个层次的巩固练习:基本练习、动手操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本练习:让学生通过发现规律,比较规律,进一步巩固用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操作练习:学生自主摆放有规律的排列的棋子,通过动手摆一摆——什么的规律,动脑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摆,动手算一算——怎样运用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在活动中发现;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生肖中的数学问题,那是学生身边的周期问题,老师还“将其围成一圈”,这样的设计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在富有乐趣、童趣中学习数学。】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学到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拓展延伸:打球游戏。

(1)(课件演示按照黄红红绿黄红红绿黄红红绿„„的排列规律出来一串球)这一串球的排列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40个球是什么颜色?

(2)(课件演示打掉最前面的黄球)现在还有规律吗?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40个球是什么颜色?

(3)(课件演示再同时打掉最前面的两个红球)现在你还能知道第40个球的颜色吗?

篇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第77页------78页

教材分析 此内容是在完成了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生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

教学难点 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 简易秤、尺子、书本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1、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准备好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6本数学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小组

所称课本数 1 2 3 4 5 6

皮筋总长度

皮筋伸长长度

4、根据记录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皮筋长度和课本数的关系

皮筋长度/CM

课本数

5、讨论:从图中你发现什么?课本如果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怎样呢?

6、小结。

篇6: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第五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教材简析: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许多教学材料是生活中见过的,都是学生能接受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

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一、初步认识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规律是确定不变的。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

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教学策略:

在第二学段的前两册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曾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本单元教材集中安排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教材注意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教材精选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创设了小兔跳高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进行计算;呈现了我国民间12生肖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年龄和属相探索蕴含其中的规律等等。来自生活实际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材简析: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第一部分内容的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说一说排列的规律。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全班交流。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五、练习纸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自由练习

3、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第200个是()。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4、课本62页第2、3题。

六、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七、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板书设计:

找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灰兔:1×6+1=7(只)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

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试一试:20÷3=6(组)„„2(只)

灰兔:1×6=6(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白兔:2×6=12(只)。

篇7: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导与学预案设计 导与学目标:

1、结合“参观天坛故宫”的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计算。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位“1”,会“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策略。理解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会进行简算。

2、会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题能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诸如“空中课堂”、“科技小制作”、“黄金周旅游收入”等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与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导与学教学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等

(课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预设:天坛、故宫、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等)他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知识?(预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坛、故宫”来学习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活动一:出示信息窗一,师生交流发现的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预设:

1、北京故宫的面积是多少?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其他遗产各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

活动二: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1、通过预习,有的同学能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巡视,必要时稍加指导)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生1:我是分步计算的。北京故宫的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即求272的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72×1/4=68(公顷),还多4公顷,就再加4,即68+4=72(公顷)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2:我列的综合算式,272×1/4+4=68+4=72(公顷),也是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用乘法,再求故宫的面积,再加4,得出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3:……

(尽量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解题思路。如有必要可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老师非常佩服大家,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综合算式:272×1/4+4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活动三: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可以借助线段图(教师指导学生,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画一条线段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时,要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生1:30×7/10=21(处)30×2/15=4(处)21+4=25(处)

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生2:我也是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我用的综合算式:30×7/10+30×2/15=21+4=25(处)

生3:我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30×(7/10+2/15)=30×25/30=25(处)(这种方法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理解运算顺序。

30×7/10+3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0×(7/1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乘法分配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想一想: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分层练习,达成目标

今天在快乐的旅游中,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了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咱们学以致用,大显身手,加油吧!

第一层:(全班同学必做)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2、3、5题。

第二层:(B类同学必做,C类同学尽量做,A类同学选做)

课本自主练习8、9、10题。

第三层:(A类同学必做,B、C类同学尽量做)课本自主练习14、16、聪明小屋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板书设计:

篇8: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一、实践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以一种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而找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极强且带有浓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 在实践活动当中开展找规律教学,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实践的活动当中, 通过总结数学规律, 了解找规律的概念, 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知识。

如在五年级的找规律教学当中, 可以与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结合, 对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拓展,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察, 发现一列学生是按照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进行排列的, 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这一列同学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 很快就能够发现, 这一列同时是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来进行排列的, 所以由此可以推断, 之后若是再有同学落座, 必定也是按照这一男一女的方式进行排列。

通过这种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并寻找规律的小活动, 可以迅速让学生们对找规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种自发的规律寻找活动, 以深化他们对找规律的认识。如让学生们对全班同学进行观察, 发现一些类似的规律, 然后大家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 如此便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 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帮助他们建立找规律学习的自信心。

二、深入探索

在学生们对找规律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一些简单关系进行仔细比较、深入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通过这种系统的找规律练习, 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技巧, 深化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从而让他们形成一种规律有序的思维建构。

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习题之中, 有这样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依照规律于每组的括号之内填入第32个图形:

(1) △○□△○□△○□…… () ……

(2) ○○○□○○○□…… () ……

(3) △△△○○△△△○○…… () ……

在这个题目当中, 因为图形显示的比较少, 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仔细的观察, 还要让他们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对图形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因为省略号并不能够被用来进行寻找规律, 所以对题目中的各个图形都要仔细进行对照, 把其中三角形或圆形或正方形作为参照基准, 而后通过分段比较, 仔细甄别图片段的相似度, 从而寻找出规律。最后在规律的基础上, 推算出第32个图形究竟该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种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比较, 最终学生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是依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一组的规律进行依次排列, 直到第31个, 开始新的一组, 而第31个就是三角形, 而第32个自然就是圆形。而第二组的规律则是依照三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为一组的顺序进行排列, 直到第32个图形刚好是一组图形的末尾, 也即是正方形。而第三组则是以三个三角形和两个圆形为一组的规律进行顺序排列, 如第一组一样, 到第31个图形开始新的一组, 而第32个图形就是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

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们找出规律, 而在于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找出规律, 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教授他们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法、解题的策略让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思路。就找规律的教学来说, 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 让他们通过对规律的概念进行认知, 而后进行理解, 然后进行运用, 最后形成一种规律的、有序的、逻辑的思维习惯。然后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 让学生们自行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 从而切实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 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找规律问题, 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如选火车票的问题, 一行三人, 1到10号座, 选择连号有多少种选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分析推断, 得出有8种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其中有同学说:10-3+1=8。因为从1号开始选, 第一次就有3张票被选中, 而后从4开始, 每一张都是一种选择, 所以是10-3, 再加上第一次, 便就是8种了, 而另一同学受此启发, 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思路, 那就是从3号开始数, 后移一号便是一种选择, 数到十号便有8种选择。如此, 这一整个解题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对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

篇9: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花荡小学李婷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圆周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听清楚了:两个手指夹一根小棒(师演示),看谁夹得最多?

生:4根

师:有5根手指,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所以只能夹4根小棒。看:一根手指,一根小棒,一根手指,一根小棒,它们排列有(规律),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再瞧瞧:两根手指之间夹着一根小棒,我们通常把夹着的小棒看作中间的物体,手指排在前面和后面,看作两端的物体。

师:还能不能夹得更多一些呢?

(PPT演示5根,9根,10根)

师:简单的夹小棒游戏蕴藏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小兔们正热烈欢迎我们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排列的物体吗?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和()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

它们的个数分别是多少?(教师板书)

追问: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

师:是不是所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发现兔子的耳朵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但红耳朵和白耳朵一样多。(在这里学生还可以找出兔子的衣服,头的方向)

小组讨论:为什么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这样的排列是一一对应的。

小结: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相同时,比中间的物体多1.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一样多。

三、动手操作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之间合作把小棒和圆片一一间隔

排列(板演)2.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3.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4.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四、应用规律:(1)变式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你发现电线杆和广告牌有什么规律?再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变一变:如果是25个广告牌,电线杆有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把木料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提问: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有什么关系?(2)圆周问题:沿圆形池塘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提示用小棒和圆片摆一摆)c:汇报小结: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相等。那在沿三角形的池塘栽75棵桃树,中间间隔着栽柳树,可以栽多少棵柳树? 小结: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相等。d:实物巩固: 师:老师带来了花环,漂亮吗?红色和黄色一一间隔排列,红的和黄的关系是()。(操作将花环拉成一排)现在它们排列是一一对应的。(操作拿掉一个)现在两端物体相同,红的比黄的多一个。(操作围成一圈)红的比黄的多一个,但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不是)

五、总结评价:

篇10: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读题说得数)

3.5×3 1.8×5 4.8÷1.2 8+3.74.5×2

2.5×4 3÷0.5 0.8+1.5 0.8×0.5 0.14×6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3.根据120÷30=4在□里填数。

(120×3)÷(30×3)=□

(12÷□)÷(30÷10)=4

(1)学生填空。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2)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3)把三张纸条上下对齐,观察阴影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启发引导,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总结。

①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知道平均分的份数由2份变成4份,表示的份数由1份变成2份。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填书,一人板演。

④观察上面两个式子,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从右往左观察又知道了什么?

启发学生知道:

(3)观察上面两组式子中,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总结归纳:

①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④学生读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

⑤为什么“零除外”?

因为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在下列各图中,画出阴影,表示图下面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5.看书

(2)学生阅读课本并填书,一人板演。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6.反馈练习:

(1)填空。(投影出题,一人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填书,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为什么?

2.口答(由学生提问,并指名回答)

3.同桌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互相编题、提问。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赣南医学院推拿协会的知识竞赛下一篇:关于秋天的俗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