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高考

2024-06-22

阅卷归来话高考(通用6篇)

篇1:阅卷归来话高考

为期11天的高考作文阅卷,从动员到培训,从培训到考核,从考核到上岗,让我收获颇多,这里就作文阅卷作总结,希望能对今后作文教学有所启示。作文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理解、审题

1.对提示语的理解提示语共有两句话,其一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这句话由两个特称判断性质的分句组成。从“好奇心”“有无”和“保持”的角度,强调其现实状态。虽然是客观陈述,但命题的感情倾向性可以从“只是”和“都”中感受出来。同时,这里强调“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不予以保护。、保持。“好奇心”是会丧失的。其二是:“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这句话,命题尽可能列举了有关学习、事业、人生等八个方面的词语,其用意是提醒考生与好奇心相关的几个方面,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表明了命题对“如形”之“好奇心”的决定性、导引性地位的充分肯定。从“高尚”和“平庸”、“快乐”和“烦恼”这些对立概念的列举中,引发考生对“好奇心”这类心理现象的辩证思考。当这几个概念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与“好奇心”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统一。有的甚至构不成明显的逻辑关系。如“高尚”为道德品质,“平庸”属于才能,均与“好奇心”相距甚远,对考生的思考增加了难度。两句提示语,不只是为了引出命题“好奇心”,还在于通过对“好奇心”多纬度地陈述,表达了命题对“好奇心”的认识。为考生的写作打开思路,特别是对中下等考生的写作做出了友情提醒。当然,提示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对题目“好奇心”的理解“好奇”是一个动词,“好奇心”是一个名词:“好奇”可以有具体的对象;而“好奇心”则是一种心性或心理。“好奇心”,指的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现象、规律或诸种人事景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现象。这里至少可以有三个侧面的理解,一是因为未知而产生好奇心,二是因为感知对象的新异而产生好奇心,三是因为对外部世界的探究而对平常事物而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求异、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好奇心”的常见特征,与生俱来保持难,因人因时有差异。健康的好奇心能引发人的潜能、热情、关注、探究。低劣的好奇心则让人变成平庸、低俗、无聊之类。

二、阅卷时关注点命题在引导考生恢复对世间事物感性方面的认知,是对功利性教育下考生逐渐失去的好奇心的一种呼唤,这一用意命题者在提示语中已经充分表现。考生在内涵方面没有过多的思维空间,大多是就一点或几点阐述。为此在评分时,对构思上没有特色,且语言匮乏的文章控制在基本分以下,对那些有生活体验的,有真情实感的,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在赋分上适当上浮,具体说:1.记叙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⑴构思行文能始终扣住“好奇心”这一线索或主旨、人物、故事有特别之处,赞赏考生叙写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⑵构思行文因“好奇心”而引发。且能够诠释叙写对象的个性特征和丰富性,描述得生动感人。⑶构思与行文能用“好奇心”来统领。内容中化用、改写某一种材料。语言有文学色彩,表达有特色,显示较好的写作技巧。⑷构思与行文角度比较独特,如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物的“好奇眼光”看人间世事,或者写自然物的“好奇之心”,表达合乎情理。语言有明显特色。2.议论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关注。⑴

能扣住“好奇心”进行辩证说明,观点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⑵能扣住“好奇心”的某一个方面,分层次展开论述,层层深入,引例鲜活,富有特色,语言表达富有文采。⑶独具慧眼,抓住“好奇心”的某个不易为多数人发现的议论点,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⑷文章的观点虽不够新颖独到,但在举例与论证上显示了论说的智慧,或能把比较直朴的观点论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情韵文采。

三、阅卷判分1.基本分(今年采用“基本分”概念,换掉以往“切入分”概念)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视具体文章在55-53之间赋分。在此基础上,只要有发现“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5-10分,最高可到满分。2.特殊赋分⑴如果只根据提示语的关键词,议论或记叙只是平面展开、语言表述一般的,原则上不超过55分。⑵仿佛有几个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相当于一大段,原则上不超过50分。⑶全文几乎是科学家发明故事的汇展,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没有对典型故事的深入分析,只是简单重复提示语中的相关观点,原则上不超过45分。⑷虽然有几个部分,有观点,有例证分析,或者有完整性故事叙述,但明显与“好奇心”没有关联,只是在语言形式上强行贴上“好奇心”标签,最多不超过41分。⑸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部分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上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⑹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为5分。⑺完整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外,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要视内容情况而定,最高分不超过46分,不再另外扣字数不足分。⑻另写其它题目的,扣2分。⑼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卷面较差的,最多扣一分。

四、阅卷感受1.绝大数的文章是经不起细致推敲的。强贴标签的情况数不胜数,如说李白因为好奇官场而为官,苏轼因为好奇黄州而写出名篇,屈原因为好奇而跳江,项羽因为好奇而自杀,昭君因为好奇而决定嫁往匈奴,汶川地震战士抢险因为好奇„„这类文章视材料个数,一个降5分,很多不过45。2.材料撞车。写议论文的,今年的科学家真火,苹果把牛顿砸了无数遍,居里夫人无数次研究,爱因斯坦无数次问问题,还有把前面的小阅读材料杨守敬抄抄,但是这样的“聪明人”太多了。写记叙文的,不是盒子就是抽屉,不是跟踪就是偷听,构思太单调。3.卷面都很差,好的不是很多,这样肯定对阅卷者有心理影响。字差的如果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高了。字好的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低了。4.排比开头结尾硬套情况很多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从哪里背点东西往里面一抄,根本达不上边,弄巧成拙。加不了分,反而降了分。5.题记太烂太多,有的一首诗歌,占了很多行,凑了很多字。很反感。6.整体作文不好,50分以下很多,否则不会基本分55-53而均分跑到51的,而高分作文也不少,总的来说差距拉的很大。

五、总结归纳

1.要充分重视占语数外总分百分之十六的作文,因为以后主导方向是通过作文拉开差距。2.不能投机取巧,背些材料强行贴上,要重视平时训练搜集材料,否则你会“死”的很惨,这类文章不超过41分。

篇2:阅卷归来话高考

葛维春

【葛维春,安徽省某县教育局新闻发言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心理咨询师,兼职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中学语文培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高效阅读总课题组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专题组副组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坛新星,全国优秀科研教师,全国中语会先进工作者。】

2008年,笔者参加了安徽省高考阅卷工作,一个多星期的紧张而繁忙的阅卷,让我感触颇多。总体上来说,安徽省的作文试题既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检测出了我们的考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说,安徽省的作文命题尺度把握得十分准确。总结如下:

一、特点

1、稳定性:仍以命题作文为考查形式,稳中有变。今年是安徽省独立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除2006年考话题作文外,去年和今年都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表现了高考命题在短时间内的稳定性;内容上也有一定联系,去年《提篮春光看妈妈》“提篮”只不过是一种做法,一种行为方式,“看”才是目的,“春光”表层意义为春天的田野风光,深层的意义则可理解为个人的成绩、理想、信念、健康、幸福、感恩、报答等等,“妈妈”既可理解为自己的母亲,也可理解为祖国、民族、人民、山川大地等等。表现的是回报,是感恩;今年是《带着感动出发》,仍然可以写对母亲、师友、祖国的回报、感恩等,不过,今年的题目内容更加宽泛,它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与民生,可谓是稳中有变。

2、思辨性:感性与理性并重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在“知、情、意”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其中“知”是感知,“情”是情感,“意”是意志,“知”“情”是感性层面,“意”是理性层面,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必须感性与理性并重,试题缺乏感性,脱离中学生实际,是强人所难;试题缺乏理性,就没有深度,也与高校选拔人才的宗旨相违背。像今年的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认真审题,我们就会发现,它包含以下逻辑关系:(1)要写出受感动的人、事、物;(2)要能表达出一种情感;(3)要由人、事、物悟出一种理;(4)要有行动。显而易见:(1)(2)紧扣感动,表现的是客体;(3)(4)紧扣出发,表现的是主体,感动是出发的前提,出发是感动的深化,二者应有紧密联系,前者是重点,后者是难点。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主体和客体统一,感性与理性并重,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要重点关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训练题。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对以后的复习迎考很有作用。

3、人文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体验。写作本身就要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但是前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有过一些导向:文化的外延扩大,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戏曲的,有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的,有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有引导考生关注学者观点的……结果,一种叫作“文化散文”的作文悄悄在高中学子中走红,说起古人:屈原、苏轼、李白、杜甫……信手拈来;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比比皆是,不论是什么话题,均以这些文人作材料,既显考生文学素养深厚,又可见其作文功底不凡,以不变应万变,并无多少真情实感,却屡得高分,甚至满分,被有识之士忧虑地地称为“伪文化”现象,新的“八股文”。好在,一些命题者已开始转变了思路,开始引导学生写些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湖南卷“跑的体验”、重庆卷“自嘲”、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等,这些无疑给高考作文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今年安徽卷的作文更是如此,《带着感动出发》,从小到大,谁没有过难忘的经历?谁没有过热泪盈眶的时刻?挖掘出心中最纯最美的一颗珍珠,既避免了千人一面,又有利于学生抒真情、写实话,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文性,受到广大考生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这是高考作文的以人为本,返璞归真。

4、现实性: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又有着极强的现实性,今年是奥运年,是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翘首以盼的一年,可是今年以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从年初的雪灾,到最近的汶

川地震;从藏独分子闹独立,到火炬在巴黎险些被抢;从胶济铁路火车撞击,到EV71病毒在江淮大地上肆虐……这中间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大灾有大爱,天灾无情人有情,灾情的背后是无尽的温暖和关爱,也让无数国人的心受到一次次感动,灵魂得到了净化和洗礼,不必费力从古人那里寻找素材,也不必从故纸堆中寻找灵感,单单是身边的人和事,又有多少值得我们关注啊,今年高考题的全国Ⅰ卷、重庆卷“坚强”等,都与现实紧密相联,体现出了作文命题的现实性。

二、选材

看到作文题目之后的第一感觉是难度不大,认为这篇文章学生不会搜肠刮肚却无话可说,他们可以从亲情、友情、社会等角度来选取材料,纵览今年安徽省考生的高考作文,内容大多以这三种材料为主:

1、亲情: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古老的《诗经》用萱草来承载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亲情是伟岸的高山,拥有深沉的力量;亲情是江河的小舟,平凡中诠释着感动„„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后,许多考生写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有的写母亲雨天为自己撑起的一把伞,有的写父亲严厉的表象下的拳拳爱心;有的写为给自己上学筹学费,父母历尽了艰辛„„当考生打开记忆的大门,亲情,那点点滴滴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就会萦绕在他的心间,只要学生能横向延伸,纵向开合,设计悬念,变换视角,凸现细节,形象描述,升华哲理,这样的作文势必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

2、师友:“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的确,在艰难的求学旅途中,我们身边总有师友相伴,在我们成功而骄傲或因失败而沮丧时,是师友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诉说,为我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安慰我们的灵魂,拥抱我们孤独的心,感恩师友,理应成为我们流注笔端的真情,拥有感恩的心态,确定昂扬的立意,精选个性的材料,表达昂扬的立意,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感恩师友,一定要感谢良师益友吗?非也,一位奥运会游泳冠军获胜后曾感言: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甚至我的对手,我的敌人,正所谓心中有美,处处皆风景,心中有善,所交皆挚友。总之,只有善于选材,巧于选材,才能张扬个性,独领风骚。

3、社会: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里,每个人都像一粒粒种子,不断地从社会的土壤中吸取水分、营养,从而生机勃勃地生长,而用生命的绿色点缀大地,用浓密的叶子织成绿阴,回馈大地无私的付出,这就是回馈社会的最好的阐释。感恩社会,你就会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珍惜,就会用实际行动去汇报社会:关爱失学儿童,让他们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关爱失明者,让他们感到心灵的阳光;关爱失去信心者,让他们找到自信的力量„„ “投之以木桃,报之于琼瑶”“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我们铭刻不忘。因为雪灾、地震刚刚发生,学生记忆犹新,心灵又受到极大震动,所以以此为题材的同学也较多。写温总理的流泪,三岁娃娃郎铮的敬礼,写为救学生英勇牺牲的人民教师谭千秋、张米亚,失去了十位亲人却依然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民警蒋敏等,选材很好,可因为这些材料被大众熟知,所以还要注重细节描写,方能打动自己和别人。

三、误区

通过评阅学生的作文,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容易进入下面误区:

1、宽泛化:许多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对题目缺乏深入思考,把自以为感动的材料都写进了作文中,导致文章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不集中,既写到父母之爱,又写到汶川地震,再写到雪灾,每件事都泛泛而谈,却说的不深入、不具体,缺乏感人的细节描写。记叙文做不到以情感人,议论文不能以理服人,自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平平,如果不那么面面俱到,化大为小,抓住一点,深入集中地展开论述,突出中心,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

2、模式化:不少考生写作文

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普遍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就像机器化大批量生产一样,不论是什么题目,一律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如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物,这些人物很典型,也很有说服力,但如果千千万万的考生都引用同样的人物事例,这些材料就失去了新鲜感,让人看了觉得乏味、沉闷。特别是不少考生,在引用材料时,根本不加分析,如此一来,这些材料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其实高考作文最忌千人一面,只有敢于打破模式,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才能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也规定,对套作的文章要降低分数,无疑也给一些学生和教师敲响了警钟。

3、虚假化: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写到亲情的文章时,提起父母双亡或单亲去世,数量之多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我们无法判断考生作文中叙述的诸多不幸和悲惨的故事的真假,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细节的虚假。也许只是为了得到阅卷老师的同情就编造这些自己残疾或父母不幸的故事,这让我们看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还有的考生为了和出发相联系,在文章结尾处写到高考完自己将作为一个志愿者前往地震灾区。口吻语气如出一辙。考生意图和考试结果适得其反,大相径庭。

(选自葛维春主编《成长作文·高考卷》,作者安徽省阜阳市二中 闻具芳)

课堂组织学生“写”的原则与技巧

A 有效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书面作业不能搞“广种薄收”,要注意“量”和“度”,布置的任务题应突出训练的有效价值,抓住课文和练习的共同要素,达到既巩固旧知识,又起到对“最近发展区”的开拓作用。

教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学生能够熟知于勒叔叔来信给“我”家带来的变化,也能理解这种变化所潜藏的原因。课文的重难点的分析也业已完成。但执教者苏州市工业园区七中教师洪美菊认为此文有着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能从深层挖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大有裨益,故作出了如下设计:1、周日,全家衣冠整齐到海边散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描写想象中的菲利普和于勒相见的场景。2、二姐夫何时到我家,又如何看到于勒的来信,看信后的心理、神情如何?请以《看信前后》为题,以二姐夫为主角写一短文。第一题的设计是为了极力渲染菲利普对于勒归来给自己带来财富的狂喜,与兄弟俩真正相见时的因失望而仇视的情景作对比,更好地突出主题。学生习作中:我家的衣冠整齐、父母的卑微逢承,于勒的豪富慷慨,蓝天白云、海浪海船,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兄弟相见的美景。此美景延续了拾年,到后来是一枕黄粱,终于幻灭。学生的创造思维毕现。第2题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情节安排的能力,能够以点带面,使人明白:人与人的金钱观并不是存在于一人一家之上,而是存在整个社会之中,也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此题的设计着重是刻画二姐夫的心理,学生刻画得惟妙惟肖,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两题的设置,既能紧扣课文的中心,又能从原文铺阵的情景入手,加以渲染,使学生沉浸入故事的再创造的氛围之中,产生表达的冲动。从而,学生的能力得以迁移和发展。

B 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练习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方法多样、手法多样,常式变式结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训练目的为宗旨,要练得活练得巧,提高练习的功效。另外,从题目的内容看,除了注意教育性思想性外,还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把练习看作负担。

教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一命呜呼后,进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套子---坟墓。而墓志铭在文中是一处空白点,山东章丘四中刘明老师在此处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给别里科夫写墓志铭。他先以几则名人墓志铭作引导:

海明威的文字不无幽默:恕我不起来。

司汤达则用九个字对自己的一生高度概括:活过了,爱过了,写过了。德国的费希特墓志铭饶有意味:剧终。

经过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在五分钟后开始交流答案:他一生追求套子,最后理想实现于此;问世间套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活在套中死在套中,始因套子终亦套子;套子容不下乱子,更扼杀了性子,阻挡了前进的步子、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

只要捕捉好让学生参与和感悟的契机,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回应,课堂也会异彩纷呈。C 指导性与培养性相结合

每次练习要让学生有所长进,有所提高,而不是为练习而练习,或是盲目练习,陷进题海,练习要加强指导,没有导的练习,只能使练“放羊”或者流于形式。

教例: 学习了《窦娥冤》之后,广西桂林市兴安中学教师廖一璇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作业:用精练而富有文采的语言概括出本折戏的三个场面的大意。第一个上黑板板书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怒气冲天窦娥恨”、“法场诀别婆媳泪”、“为显冤屈发誓愿”。对此教师作了肯定,并进一步提出要求三句话最好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很快有同学完成了任务,教师请两位同学板书,结果一个写的是“赴法场途中诉冤、刑场上婆媳诀别、发誓愿感天动地”,另一个写的是“鸣冤叫屈窦娥恨、生离死别窦娥情、感天动地窦娥冤”,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修订,改为:“赴法场怨天咒地窦娥恨、见婆婆生离死别窦娥情、发誓愿感天动地窦娥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D 落实课后经典练习

教例:《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例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改诗: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红泪。

改诗无疑很优秀,是创新的最好诠释。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被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

再如:【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改诗: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改诗则“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的落下竟是随着张生的离去,可谓精彩之笔。

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脱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

比如:【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诗: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其中把“疏林”改为“憔悴”,“夕阳古道无人语”改为“小道伴着落日沉静”最为优美。

再如,[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改诗: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

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是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动笔写的形式很多,比如内容摘要、仿写、缩写、续写、默写、课文点评、学习总结、读后感、资料汇编、板书设计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篇3:展会归来话展会

众所周知,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中, 东北地区不但耕地面积大, 而且拥有肥沃的黑土地, 各种农业生产的资源都较好,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承载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担。

愈是重担在身, 发展农机化愈加迫切。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 怎样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农业, 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安排生产”, 而是有双“无形的手”, 指导着用户如何选购机器, 如何获得更高的效益。

当各种展会被业界毁誉参半的时候, 东北3省的展会却能常办常新, 虽然它没有某些展会的“热闹”, 但谁也不能否认, 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展示平台。因为, 它所展现的是, “无形的手”如何指导着市场, 指导着企业, 指导着大批量采购农机具的农垦系统, 以及东北地区大量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户。

也许, 这是“为什么东北的农机化水平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吧!

提供有效沟通

黑龙江省2009年3月份如期举行了盛大的农机展会, 笔者之所以称此次展会为盛大, 不是因为领导来的大牌, 也不是因为企业来的多, 更不是3年轮流一次“坐庄”正好轮到黑龙江省, 而是用户参与积极, 积极得让你难以想像。

3月5日晚上的大雪, 丝毫没有影响用户参加展会的兴致。东北地区的, 远来新疆的, 展会现场可谓是络绎不绝。

为什么用户如此积极地参与这个展会, 让笔者觉得蹊跷。于是, 多方打听, 多走, 多看, 多想, 总算是得出一些门道了, 那就是, 这个展会有个最大的特点——提供有效沟通!

在这里, 用户直接和企业技术人员接触, 畅所欲言。技术人员基本都是服务本地的, 对于用户想购买什么样的机器, 他们了如指掌, 能够推荐最佳的产品。而且, 当他们成为朋友后, 用户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也不担心了, 还能及时反馈使用情况。

展会现场, 许多用户现场预定机器, 还有很多就是来见自己的老朋友 (企业技术人员) 。盛会背后, 有着一个提供有效沟通渠道的平台, 难怪如此“盛大”了。

是谁放弃了市场

2009年黑龙江省汽车农机大市场的展会有点特别, 与往年相比, 不但名称扩大为“东北地区”, 而且开幕式前夜的大雪, 更为展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笔者以为, 这道“靓丽的风景”, 定会给用户和参展商一个很大的考验, 可能观众和参展商数量要减少。可是, 到了展会开幕式当天才发现,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面对激情昂扬的用户, 许多企业似乎失算了, 看看多家展位只有机器没有工作人员, 便略知一二了。

面对农机行业激烈的竞争, 许多企业一边抱怨利润少、条件艰苦、市场很难开拓和收益率每况愈下, 一边忙着疏通关系、申请项目及期盼各种政策支持, 几乎是各种方法都尝试了, 唯独没有“擦亮”自己这面镜子。

并不是我们的产品不适合东北市场, 也不是产品质量不如某些企业, 而是我们自己不够重视管理和营销, 不知道如何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性能, 更别说在用户中树立形象, 取得他们的信任了。

大雪过后的展会现场, 笔者到约翰迪尔的展位, 发现地上的雪已经被踩踏的几乎全部消退, 而我们“民族品牌”的展位上, 不但没有工作人员, 就连用户的脚印也没有。

是谁放弃了市场, 不言而喻!

农民购机不差钱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 加之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 现在农民, 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农民, 购买机器的时候, 已经有点“不差钱”的味道了。

笔者在刚刚结束的东北展会上, 采访了多名前来参展并有购机意向的用户, 得出以下几点用户最看重的东西。

第一, 看品牌。在东北市场上, 各种产品竞争集中度非常高。新品想进入市场, 十分困难, 主要原因是几个老品牌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 这些用户, 品牌忠诚度特别高。用户和企业形成了一种信任, 一旦用户使用某个品牌的机器习惯了, 则很难再接受新的品牌。

第二, 看朋友。营销学认为, 种子消费者对准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种作用被形象地称为“邻居效应”。这里的种子消费者, 可以认为是老用户, 而准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则是准备购买机器的人。这些准备购买机器的人, 大多都会参考朋友的意见, 特别是有亲戚的意见, 基本能够左右准备购机人的想法。

第三, 看信誉。看完品牌之后, 经过朋友的指点, 剩下能够选购的产品, 都是一些信誉非常好的, 新用户选购时基本是一种完全信任的心理。

其实, 农民购机已经不再单纯地完成农业生产, 更多的已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而且, 综合对比不难发现, 投资农机虽然收益率不是很高, 但却是最安全的一种投资行为。所以, 许多农民都愿意选择这种投资方式。

篇4:阅卷归来话答题

一、 基础不扎实

总体来说,学生在基础知识这一块掌握的情况还不错,但是部分考生还是表现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失分过多的现象,尤其是表现在默写、注音、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

如默写这部分,我们在平时反复训练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山重水复疑无路”“直挂云帆济沧海”“蜡炬成灰泪始干”“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句子,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在考试时出现错误,我觉得实在不该。又如注音这部分,尽管也是平时我们在训练中经常反复训练的内容,但还是有考生出现差错。像“shēn ān”和“shēn àn”这两个词语,应该是“深谙”和“深黯”;“修 qì”和“休qì”这两个词语,应该是“修葺”和“休憩”;“xuàn 丽”和“xuàn 目”这两个词语,应该是“绚丽”和“炫目”,但是偏偏在考卷上出现混淆的现象。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复习和训练过程中反复训练的内容。再如标点符号这一部分,尽管平时对冒号和引号的用法,三番五次地进行训练,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句读不清现象。

所以未来参加中考的学生,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和记忆。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混、易错字要重点落实,对一些常见、常考、常用的词要重点关注。

二、审题不清楚

纵观整个试卷,我觉得问题最大的部分还是出现在审题部分,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阅读与分析部分,还是作文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失分。

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来阐述这个问题。比如,题目中出现“用文中词句填空”这样的字样,有的同学只看到“填空”二字,却忽略了“用文中词句”这个要求,结果徒劳无功。又如题目中出现“请你从正面分点来回答”这样的字样,有的同学只看到“回答”二字,却忽略了“正面”和“分点”这个要求。还有题目中一旦出现一些带有标志性术语,如“那些”“哪些”“正确”“错误”“结合原文”“结合本文内容”“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等,我们在做题之前,都应该首先进行审题。

应该说,绝大多数试题考生都能够做出来,但是往往就是由于忽略了审题这个环节而导致失分,实在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作文部分更应当重视审题,比如《春暖花开》这样的作文题,不少考生就误认为是写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假如真的如此,考场作文就很难出彩。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写发生在另一个场景下让我们得到温暖的事情。

因此,在新一届初三学生即将跨入新学期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初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备考训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教他们不仅学会审读题干,而且学会审读各类题型,让他们在对各类题型的审读过程中学会做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答题不规范

我们知道,不同的命题者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读,虽然大致内容相同,但一旦命题思路不一样,那么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读就会出现微小的差别。也许就是因为这微小的差别,从而导致我们的考生在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读上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规范,切不可想当然,甚至是非常笼统地答题。

如题目中出现:“请问句中的‘大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我们发现不少考生除了答“不能去掉”,就是“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很显然,这样的答案是没有分数的,它犯了答题不规范的错误。又如关于语言赏析类试题,有不少考生除了写上“语言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外,就再也没有了。很显然,这样的答案也是没有分数的,同样是犯了答题不规范的错误。

正确的答法应该是这样的:第一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首先是判断,“不能去掉。”然后是正面回答,解释“大约”这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接着是从反面回答,解释去掉“大约”这个词,会使句子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最后是总结“所以不能去掉”,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第二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来回答:这一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感情,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旦如此,我想就不可能再失分,因为这样的答案既规范又全面,找不到答案的任何破绽,阅卷老师想找一点扣分的把柄也找不到。因为即便再怎么变化,命题老师所给出的答案都不会超出以上的答题内容。

所以,我们的初三老师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答题方法,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触类旁通。

四、卷面不整洁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试卷都先后实施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对卷面的书写要求更高,当考生的试卷被扫描到电脑后,答题纸上原有的横线、方格都不很清楚,有的只是白白的底色上你黑黑的字迹。此时此刻,如果你的书写清晰整洁,那么你的优势就显得非常明显,但是如果你的书写潦草杂乱,那么你的劣势也就凸显出来。在所有考生都一样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可想而知,你的书写对你的得分意味着什么。尤其是作文部分,书写一定要工整,字迹一定要美观,卷面一定要整洁,尽量不要涂改。所以,我们应当用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网上阅卷。针对学生卷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我们应该在平时强化书写基本功的训练,并且用规定颜色的笔答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南中学)

篇5:阅卷归来话高考

专题十三 阅卷归来话作文

2012年高考作文评卷坚持“给1分有理,扣1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原则,并鼓励老师在依据评分标准的前提下,敢于给高分,拉开得分的档次,选拔优秀人才。

评卷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每份试卷都由两位老师评改,取两位评卷老师的平均值,作为考生作文的得分,评分相对准确、客观。

评卷之前,阅卷组专家对2012年高考作文试题进行了剖析,并对评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审题立意角度

2012年高考作文虽然仍是材料作文,但是命题思想有了很大变化。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属于新闻评述性材料,高调切入社会热点问题;2012年的“修船工与船主”仍然是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命题,但降低了“干预”生活的程度,改为“温和”地切入生活,通过修船工的“顺手”行善,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试题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关注社会生活,倡导正确价值观。试题虽然以寓言形式出现,但讲的内容却折射现实生活,体现出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倡导和引领——为别人着想,做力所能及的善事,知恩图报等。二是材料内涵丰富,立意持开放态度。材料以“道德”为核心立意(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但其内涵却不是单一的,考生还可以从感恩情怀、社会责任等角度立意,命题对立意抱有相对宽容的态度。

以下是专家认可的几个立意角度和写作方向:

1.从“行善”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坚守心底的善良;②让善良的花朵开放;③积小善,成大德;④让善良成为一种习惯;⑤顺手行善,花满人间;⑥行善举,促和谐。

2.从“感恩”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用“感恩”的情怀,对待生活;②用“感恩”的心志,升华灵魂;③用“感恩”的心态,服务社会。

3.从“责任”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用“责任”实现人生价值;②用“责任”服务社会集体;③用“责任”造就生命永恒。

4.从“小与大”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补漏洞,救人命;②随手小善举,和谐大社会;③行小善,成大德。

二、基础等级评定 基础等级分数的评定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容,二是表达,各赋予20分。

1.内容的评定(满分20)《等级评分标准》将文章内容切分为题意、中心、材料、思想、情感五个方面,并规定了不同档次的标准。

一类卷(20~16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二类卷(15~1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三类卷(10~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四类卷(5~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评卷老师在执行《等级评分标准》时,将立意视为基础,材料视为关键,以此作为评定内容项分数的重要指标。

(1)立意

要求考生必须以修船工材料为内容范围进行写作。根据实际情况,在评卷操作中,老师这样把握作文的立意等级。①一类——从“行善”“感恩”“责任”“忧患”等角度立意,提炼出正确观点,文章内容丰富的,评为一类(20~16分)。

②二类——从“行善”“感恩”“责任”“忧患”等角度立意,提炼出正确观点,文章内容充实的,评为二类(15~11分)。

③三类——从“修船工”“船主”材料出发,部分内容与以上“行善”“感恩”“责任”“忧患”有联系的,评为三类(10~6分)。

④四类——完全不提试题材料,内容也与试题材料没有关系的,如从孩子的角度写冒险精神,还有写创新精神、自信、反省等的,归为四类(5~0分)。

不符合题意的文章在内容项中最高得分是5分,在表达和发展项中,不得超过11分,1也就是最多只能达到27分。

(2)材料

记叙文,人物事件描写具体实在,重视心理、细节描写;议论文,论据典型充足,既要立足材料,又要联系更广泛的生活来论述。

论据新颖,用新近报刊资料,用别人用得少的事例,能避开陈旧材料的考生,按“有创新”的标准,在此项中也应给高分。有的事例不够新颖,但是议论很到位,应放在一类下、二类上;有的事例很典型,但是议论不到位,没有体现辩证思考因素,也可以放在一类下、二类上。

2.表达的评定(满分20)

《等级评分标准》将文章的表达切分为四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档次。

一类卷(20~16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二类卷(15~11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类卷(10~6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四类卷(5~0分):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评卷老师在评定等级时,十分关注语言与文体两大方面:语言是基础,文体是关键,书写可能影响评卷老师情绪。

(1)语言

语言流畅、通顺是表达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文章自然会得高分,语言“有文采”的可以在“发展等级”项中得高分,也会相应增加“基础等级”的得分。下面两种情况归入低档。

①语句不通顺。

语句不通,病句迭出,表意晦涩、含混。(一篇不通顺的文章要有5~6个病句)

②语言形式选择混乱。

文白夹杂或文中夹杂过多英语词句,破坏了文章的语言风格。

(2)文体

近年来,“符合文体要求”在“表达项”中放在了第一位,即要求考生作文要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的特点。主流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但是,考生比较喜欢的议论性的散文也视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文体。

下面两类作文要在文体上扣分。

①多体合一的“杂文”。

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段堆砌到一篇文章中,这种文章可判为“不符合文体要求”。如前半部分故事写得很具体,后半部分又引经据典说道理。

②形式不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有的考生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全,没有精细的描写;写议论文,“观点”+“例子”,缺少“分析论证”这个关键环节;写戏剧,不组织戏剧冲突,不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而代之以大段的记叙、描写;写日记,一段下来,不注明时间、天气等情况;写小小说,人物形象不突出,不会“尺水兴波”之法等。

(3)书写

书写有两层含义:一是字体的工整。书写潦草,乱涂乱改,字迹难辨的可酌情扣分。二是不写错别字。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分,最多扣5分。

三、发展等级评定

“特征”满分是20,与“内容”“表达”三分天下,这一赋分格局是2004年奠定的。其目的就是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在评分的操作过程中,不要对考生作文“求全责备”。16个得分点中,只要若干点突出,就可以在“发展等级”项中得高分,甚至得满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实;(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色彩。

同时,《等级评分标准》规定:

1.基础等级是三等的,应该有发展等级分。

2.基础等级评为满分的,发展等级也可以评为满分。

四、标题字数要求

1.自拟标题,凡是没有标题的文章,扣2分。

2.字数在400~800,正常判分,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只判一个总分。

3.诗歌按行计算,写到800字为止;写词的,交专家组裁定。

五、标杆作文解读

善存指尖,青灯不灭

河南考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我浩浩中华传统美德,千年善行,由代代善人传承。试问,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异常快的今天,善,这一温暖的字眼,是否还存在于你的心间?善,这一美好的行为是否停于你的指尖?

善存指尖,也许起点非常平凡。修船工刷漆时顺手做的一件小事,却筑就了一件大善事,挽救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鲜活的生命,也唤醒沉睡人间的向善之心。

善存指尖,是一种高尚的生活习惯。

当生存与死亡仅在咫尺之间,“最美妈妈”吴菊萍那有力的双臂,托起幼嫩的生命,托起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接住她!”这是“最美妈妈”在危险发生之际的唯一反应,这只是她的一种呵护孩子的本能,谁能相信,她的行动是为了奖赏?没有人。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是母亲的本能。善存指尖,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此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善存指尖,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关爱。

他是普通的人,却依旧是人们心中伟大的慈善家。爱心巴郎,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他十年如一日,用勤劳的双手,为善良的天空托起光明。他努力工作,节衣缩食,清贫了自己,却为祖国的未来添加了无数笔绚烂。善存指尖,爱心延续。善存指尖,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关爱,爱心传递,爱满人间。

当沸沸扬扬的“彭宇案”尘埃落定,当小悦悦的灵魂在充满爱的天国安息,请不要灰心。当你以为人情冷漠,无人关爱周边之人,请不要忘记仍有人在培育爱的绿林、善的绿洲!当你以为人人为己已成为社会准则,请不要忘记仍有人善存指尖,举手之劳,方便大家!善存指尖,只要人性还有那一丝美好的光辉;善存指尖,只要还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善存指尖,青灯不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定会是美好的人间!

标杆评价:考生准确地把握了“修船补漏”材料的主旨,将笔墨集中于一个“善”字,提炼出“善存指尖,青灯不灭”的观点,切合题意。以千年古训“人之初,性本善”破题,围绕“善”字设疑,引发读者思考与注意,深得谋篇之法。主体部分的思维向“善存指尖,是一种高尚的生活习惯”“善存指尖,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关爱”两个方向发散,引入丰富的时新材料,达到了丰富性、新颖性、深刻性的统一。结尾先以“当„„,请„„”的排比句式造势,再改造歌词作结,照应篇首,收束全篇。

计分: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8分。

六、作文失分原因

1.立意偏颇

立意不能抓住核心人物、材料本质,不能从“善良”“感恩”等角度立意,如从漏洞谈起,谈“细节决定成败”,一般被评为二类下、三类上;从船主的孩子游玩谈起,倡导冒险精神等,一般被评为三类下。

2.开头不精

起笔不着边际,开头不能实现“破题”,如开头从神舟飞船谈起,讨论科技进步;如将材料重述一遍,不加分析、概括;如开头编写一个小故事等。这些都让评卷老师一头雾水,都会影响文章得分。

3.材料陈旧

围绕“善良”这个话题,可列举的社会生活中的新鲜材料俯拾即是,如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还有高考前涌现的英雄人物吴斌、张丽莉,但一些不关心社会生活的学生,仍旧请来司马迁、李白等文人来助阵,材料陈旧而不切题意。

4.结构松散

结构松散,主要表现在段落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转折等。还有部分考生作文结构残缺,如没有结尾,议论段落中只有事件,没有针对事件的分析、论述等。

5.语言枯燥

叙述性语言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没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描述。论述性语言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没有气势充沛的修辞句做支撑。

七、作文增分策略

“高分作文总是相似的,低分作文各有各的不幸。”这是2012年高考作文评卷老师的总体感受。

下面,针对高考低分作文的失分点,并结合高分作文的得分点,给参加2014年高考的考生提一些作文增分建议:

1.标题——简明、新颖

如专家推崇的一篇满分作文的标题“善的莲花,静静开放”,它以“善”字为核心,又将其比喻为“静静”开放的“莲花”,这就不仅使其具备了形象性,而且融入了意境美,还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诸如佛教里的“步步生莲”“静土莲花”等。“举手之劳,花满世界”“善行如月,照破山河”等标题,四字短语,结构匀称,形象鲜明。

2.开头——形象、有力 开头的任务是破题,开门见山当然好。如果对开门之“山”进行“绿化”“美化”,使其具有形象感;对句式进行整合,使其具有气势,就能深深地打动评卷老师,从而得到高分。

例:善行如水,滋润万物,却不曾停留;善行如土,孕育众生,却不曾张扬;善行如月,照破山河,却不曾求索——亦如那心慈手巧的修船工,拯救了一群孩子的生命,而面对船主重谢,却如明月一样的淡定、沉静。

(《善行如月,照破山河》)

“水”“土”“月”——三个比喻,形象地昭示了行善者的淡定、朴实、厚重、高尚。三个排比句的连用,在彰显考生语言功力的同时,尽显开篇不凡气势!

3.材料——丰富、鲜活

从不同的角度引入典型的材料,特别是来自当下生活的鲜活材料,采用集中推出的方式(排比、铺陈),尽显考生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文章气势。

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铭记古训,养成修船工“顺手”行善的习惯,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她挺身而出,伸出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她一把将两个学生推开,把生的希望送给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美司机”吴斌,当铁块击中胸部,他忍受巨痛,缓缓减速,用76秒的时间,完成他生命里最后一次安全操控,用善良、坚强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瞬间善举,昭示仁爱、勇气,山河动容,苍生感动。

(《“顺手”之劳,温暖世道》)

张丽莉、吴斌,是高考前几天刚刚见诸媒体的英雄人物,富有时代感、鲜活性,表现出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对题意的深度理解。

4.结构——清晰、完整

考场作文的结构,特别是议论性文章的结构,其实并不太复杂,只要清晰、完整就行了。清晰,就是有清晰恰当的段落、层次。完整,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开头、主体、结尾,最好能做到“起—承—转—合”;二是写完整段,即主体段落要有“引语(观点)—事例(单一的可以,复合式的更好)”。的心扉,照亮人们的心房。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在这个社会中,仍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感动。且不说“最美女教师”舍己救人的壮举,也不说“最美妈妈”飞奔救婴的身影,单是那整齐的“爱心送考车”便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或许只是顺路,但从那些司机身上,我看到了善意和爱心,他们虽是举手之劳,却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方便。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是这举手之劳,让这个社会拥抱温暖,拥抱阳光。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这是一个标准的完整段,它的内部结构有三层:第一层是观点——“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第二层是事例——列举“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爱心送考车”等事例;第三层是论述——“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让我们倍感温暖;虽是这举手之劳,让这个社会拥抱温暖,拥抱阳光”。

5.结尾——照应、深化

考场作文的结尾虽是丰富多彩的,但要力求如开头一样写得集中、明白,而又不能与开头重复,要照应且深化(或者提升)开头,给评卷老师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感觉。

例:林清玄说:“布履一双,清风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明珠便是人们的善行,便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便是每个人心中默默孕育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洁白、芬芳的花朵。

(《善行如月,照破山河》)

结尾照应标题、开头,并对每个人的“善行”寄予信任,对每个人的“行善”寄予希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6.语言——形象、流畅

文采,集中地表现在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上,特别是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以形象鲜明、富有气势而备受青睐。句式一致,特别是多用一些短句,构成对偶、排比,更觉畅达流利。

例:朋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畏缩,伸出你的手,播下善良的种子。春雨过后,希望的嫩芽破土而出,用爱心去浇灌,用坚持去培育,善良的常青树定将茁壮成长。

让善良之树常青,我们亦将在绿意盈盈的土地上享受幸福的滋味。

(《让善良之树常青》)

篇6:阅卷归来谈高考作文作者

为期11天的高考作文阅卷,从动员到培训,从培训到考核,从考核到上岗,让我收获颇多,这里就作文阅卷作总结,希望能对今后作文教学有所启示。

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理解、审题

1.对提示语的理解

提示语共有两句话,其一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这句话由两个特称判断性质的分句组成。从“好奇心”“有无”和“保持”的角度,强调其现实状态。虽然是客观陈述,但命题的感情倾向性可以从“只是”和“都”中感受出来。同时,这里强调“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不予以保护。、保持。“好奇心”是会丧失的。其二是:“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这句话,命题尽可能列举了有关学习、事业、人生等八个方面的词语,其用意是提醒考生与好奇心相关的几个方面,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表明了命题对“如形”之“好奇心”的决定性、导引性地位的充分肯定。从“高尚”和“平庸”、“快乐”和“烦恼”这些对立概念的列举中,引发考生对“好奇心”这类心理现象的辩证思考。当这几个概念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与“好奇心”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统一。有的甚至构不成明显的逻辑关系。如“高尚”为道德品质,“平庸”属于才能,均与“好奇心”相距甚远,对考生的思考增加了难度。

两句提示语,不只是为了引出命题“好奇心”,还在于通过对“好奇心”多纬度地陈述,表达了命题对“好奇心”的认识。为考生的写作打开思路,特别是对中下等考生的写作做出了友情提醒。当然,提示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对题目“好奇心”的理解

“好奇”是一个动词,“好奇心”是一个名词:“好奇”可以有具体的对象;而“好奇心”则是一种心性或心理。“好奇心”,指的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现象、规律或诸种人事景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现象。这里至少可以有三个侧面的理解,一是因为未知而产生好奇心,二是因为感知对象的新异而产生好奇心,三是因为对外部世界的探究而对平常事物而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求异、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

“好奇心”的常见特征,与生俱来保持难,因人因时有差异。

健康的好奇心能引发人的潜能、热情、关注、探究。低劣的好奇心则让人变成平庸、低俗、无聊之类。

二、阅卷时关注点

命题在引导考生恢复对世间事物感性方面的认知,是对功利性教育下考生逐渐失去的好奇心的一种呼唤,这一用意命题者在提示语中已经充分表现。考生在内涵方面没有过多的思维空间,大多是就一点或几点阐述。

为此在评分时,对构思上没有特色,且语言匮乏的文章控制在基本分以下,对那些有生活体验的,有真情实感的,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在赋分上适当上浮,具体说:

1.记叙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⑴构思行文能始终扣住“好奇心”这一线索或主旨、人物、故事有特别之处,赞赏考生叙写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

⑵构思行文因“好奇心”而引发。且能够诠释叙写对象的个性特征和丰富性,描述得生动感人。

⑶构思与行文能用“好奇心”来统领。内容中化用、改写某一种材料。语言有文学色彩,表达有特色,显示较好的写作技巧。

⑷构思与行文角度比较独特,如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物的“好奇眼光”看人间世事,或者写自然物的“好奇之心”,表达合乎情理。语言有明显特色。

2.议论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关注。

⑴能扣住“好奇心”进行辩证说明,观点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

⑵能扣住“好奇心”的某一个方面,分层次展开论述,层层深入,引例鲜活,富有特色,语言表达富有文采。

⑶独具慧眼,抓住“好奇心”的某个不易为多数人发现的议论点,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

⑷文章的观点虽不够新颖独到,但在举例与论证上显示了论说的智慧,或能把比较直朴的观点论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情韵文采。

三、阅卷判分

1.基本分(今年采用“基本分”概念,换掉以往“切入分”概念)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视具体文章在55-53之间赋分。在此基础上,只要有发现“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5-10分,最高可到满分。

2.特殊赋分

⑴如果只根据提示语的关键词,议论或记叙只是平面展开、语言表述一般的,原则上不超过55分。

⑵仿佛有几个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相当于一大段,原则上不超过50分。

⑶全文几乎是科学家发明故事的汇展,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没有对典型故事的深入分析,只是简单重复提示语中的相关观点,原则上不超过45分。

⑷虽然有几个部分,有观点,有例证分析,或者有完整性故事叙述,但明显与“好奇心”没有关联,只是在语言形式上强行贴上“好奇心”标签,最多不超过41分。

⑸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部分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上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

⑹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为5分。

⑺完整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外,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要视内容情况而定,最高分不超过46分,不再另外扣字数不足分。⑻另写其它题目的,扣2分。

⑼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卷面较差的,最多扣一分。

四、阅卷感受

1.绝大数的文章是经不起细致推敲的。强贴标签的情况数不胜数,如说李白因为好奇官场而为官,苏轼因为好奇黄州而写出名篇,屈原因为好奇而跳江,项羽因为好奇而自杀,昭君因为好奇而决定嫁往匈奴,汶川地震战士抢险因为好奇„„这类文章视材料个数,一个降5分,很多不过45。

2.材料撞车。写议论文的,今年的科学家真火,苹果把牛顿砸了无数遍,居里夫人无数

次研究,爱因斯坦无数次问问题,还有把前面的小阅读材料杨守敬抄抄,但是这样的“聪明人”太多了。写记叙文的,不是盒子就是抽屉,不是跟踪就是偷听,构思太单调。

3.卷面都很差,好的不是很多,这样肯定对阅卷者有心理影响。字差的如果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高了。字好的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低了。

4.排比开头结尾硬套情况很多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从哪里背点东西往里面一抄,根本达不上边,弄巧成拙。加不了分,反而降了分。

5.题记太烂太多,有的一首诗歌,占了很多行,凑了很多字。很反感。

6.整体作文不好,50分以下很多,否则不会基本分55-53而均分跑到51的,而高分作文也不少,总的来说差距拉的很大。

五、总结归纳

1.要充分重视占语数外总分百分之十六的作文,因为以后主导方向是通过作文拉开差距。

2.不能投机取巧,背些材料强行贴上,要重视平时训练搜集材料,否则你会“死”的很惨,这类文章不超过41分。

3.不要写题记,阅卷人已经很反感这个东西了,何永康提出要禁止,有人写题记,不算字数,这样先把字数分扣掉。

4.不要乱套排比开头结尾,光有形而无内在内容,只会降低你的分。

5.文体意识要强,好些作文不象议论文,又不象记叙文,这类作文不会超过48分。

4.提倡写真情实感记叙文,这是方向,硬要求,要相信高考阅卷是能阅出“碧螺春”的真实水平的。

5.卷面一定要好,我只能讲绝对很重要,有很大差别。(其实你算算50万考生,400多个作文阅卷老师,除去培训考核只有8天时间,每天上下午各4个小时,除去休息7个小时,每分试卷2评,还有至少十分之一的三评卷,男老师还得出去抽根烟,冲瓶水,真的不想告诉你一份试卷是多长时间阅完)。

高考作文59.5分,语文奇才杨奇函口才赛于丹作者:不详时间:2008-9-12 20:05:32来源:会员转发人气:1066

“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今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满分考生杨奇函凭借文科650分的成绩,位居黑龙江省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之首,这是他被录取后的豪言。如果在以一篇文章定乾坤的时代,杨奇函就是状元了。他的学习经历与众不同吗?1日,记者对杨奇函进行采访,了解他的成长之路。

“我的名字是奇迹的奇,函数的函。”鹤岗市人,今年20周岁的杨奇函身高1.70米,体重只有48公斤,长着一对招风耳。这对耳朵令他颇为骄傲,他说这叫“大鹏展翅耳”。杨奇函说起话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每一句文采飞扬的古诗词都能激发出他创作的激情,只要是他看过或听过的古诗文,他都能结合自己立即创新写出与之相似的文章。在学校里,他一流的口才无人不知,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的口才和于丹有一拼。

高考作文写骈文

记者从哈师大附中参与评高考试卷的一位老师口中得知,杨奇函的作文中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其中一名评卷老师给出了59分,与其他给出60分的成绩一平均,杨奇函的作文成绩是59.5分。这位老师表示,高考作文在58分以上就可以称之为满分作文。

杨奇函写的是一篇骈文。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篇骈文中,他使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流畅。杨奇函说,他在高考中写这种另类作文其实是非常冒险的,不建议考生效仿。

杨奇函对考场上写的作文原文已经回忆不全了,只记住了题目和结尾。题目是《佛言帮

助赋》,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发琼音于皓齿,咏伟意于丹唇。谒子一篇以敬苍生:帮成浩渺四大海,助化巍峨五弥峰。请君细分山水意,明舟一道渡苍生。杨奇函说,这其实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话句首字组合在一起是:“帮助请明”。

小学6年级用文言文写3000字检讨

“我最喜欢古代的诗词歌赋,尤其喜欢对联。”杨奇函介绍,他每次到饭店吃饭,第一眼先看饭店的名字,再找饭店里的对联,每次看完之后都会作一番评价。

说起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兴趣,杨奇函说,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对他的学习没有太多影响。但可能正是因为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对他寄予厚望,他从小有两样东西可以随便买:玩具和课外书。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上小学2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看课外书,《中国少儿百科》、《世界科普画廊》„„小学四年级那年,表哥领着我到他同学家玩,表哥的同学初中毕业,在他家里准备卖的旧书里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经》,里面有许多民间传说,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诗词歌赋,尤其喜欢对联。回家后就买了一本《唐诗鉴辞典》来读。”

“我是一个淘孩子,记得上小学6年级时,我头一次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出师表》一文,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喜欢。第二天上课,因为一件小事我把老师给气哭了,老师罚我写检讨,我就套用《出师表》的格式,写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检讨书。结果老师没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说我写检讨书不认真。”

初中在学校“火”起来

到了初中以后,用杨奇函的话说,那就是他遇到了伯乐。“我是个好动的孩子,刚上初中时经常会与班上的同学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后,老师又让我写检讨,我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检讨,老师让我当着全班同学念一遍,以示警告。结果我念完了之后,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同学们一致表示,没听够,要求我再念一遍。”从那次写检讨以后,无论班级里有什么事,老师都派杨奇函去做,代表班级讲话,让他竞选学生会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参加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发表的竞选演讲则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天为何高,因我们有豪情万丈;海为何阔,因我们志上骄阳;何去何从的方向由我们何去何从的翅膀,我们期待,我们渴望„„”他的竞选词点燃了校园里文学热的第一把“火”,结果顺利当选学校学生会主席。

杨奇函点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学们对周杰伦的批评,他说,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声称周杰伦连歌词都唱不清楚,你们还崇拜他干嘛。就这件事,他写了2000多字赞美周杰伦的诗词,在校园里“火”了起来。

高中立下凌云壮志

虽然中考考入鹤岗第一中学,但他很上火,因为成绩不理想。军训以后,他为了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写诗一首:军训铭刻在心碑,白驹奋进马难追。雄心壮志皆不语,三年之后再扬威。

在高中阶段,他一如既往读书,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后当选,当选省级三好学生,在鹤岗中学生辩论赛中胜出,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杨奇函说,说是他的强项,运动是他的弱项,但就在这个弱项上他居然还得过奖。原来,高中时杨奇函的班级是文科班,一共有9个男生,为了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老师让体格好的选报了1500米,杨奇函没办法只能报3000米。老师私下说,跑一圈就可以下来。但跑起来以后自己就想,一定要坚持到终点。3000米应该在操场上跑7圈半,结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体育老师揪下场来,并告诉他已经跑完全程,他成为全校第七名,也是班里唯一得分“选手”。当他找到裁判坦白时,裁判则说,结果已经公布,成绩已经记录在册,不能改了,他拿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奖项。因此杨奇函发出感慨:“骐骥回蹄千浪堆,大鹏展翅万里辉。三千奔跑虽无冕,壮志凌云任尔追。”

复读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时立下的凌云壮志在杨奇函首次参加高考时并没有实现,他在去年的高考中仅得了610分,报考上海复旦大学,落榜了,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也石沉大海。

“我当时相当上火,但我并没有灰心,决定复读,现场又作了一首诗:霞光碧照七彩开,龙吟虎啸聚英才。我先干得一杯酒,金榜题名我再来。”

“痛定思痛,我的缺点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约我成绩提高的一个大困难,我是个左撇子,平时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饭,右手写作业,眼睛还看电视,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杨奇函首次高考后进行反思。

“我转战到大庆实验中学复读,刚开始成绩不理想,我的心里有些乱,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实力冲击清华大学了?我在心里开始画问号。”杨奇函说,那时一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在一次给同学们集体调整心态的课堂上说:“学习就应该像杨奇函这么脚踏实地。”“当时老师说这话时我有点吃惊,因为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普遍认为,杨奇函太浮躁了。而认真思考老师的话也的确如此,我不再是小学时的那个顽皮的问题少年,已经具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的品质。”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课记录下一篇:争做普法小公民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