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2024-06-30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共8篇)

篇1: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高考阅卷体会

一、阅卷现象及基本对策:

现象一: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

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或者一题中的两个问号)。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有的老师一天能阅3000多份卷子。

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现象二: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现象三: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

1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

对策: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建议: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现象四: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

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现象五: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象六: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

每天要阅数百份、甚至上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

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现象七: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

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近于机械的扫描造成。

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现象八:不太顺手的问号给空着。

在阅卷中发现有的学生有的问号空着没答,实际上高考阅卷规定可给可不给的分可以给学生,但如果空着一个字没有阅卷老师就是想给也无能为力。不会做的题绝对不能空,空则一分不得,那就要运用技巧争取得分。

对策:起码能看出是哪一科吧,比如是政治学科吧,看看是属于政治还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哲学方面的,然后再对应的答即可,是历史学科,应该看出问的是哪一个时期,那就把这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都给答上就行了。

二、针对文综的对策:

第一,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按分值给答案

比如,某试题的分值是6分,按分值给答案的原则,一般学生应该给3个得分点;但是高考时学生回答的答案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学生组织的答案要点尽可能的多,尽可能详尽,是不是我们应该给4个或者更多的得分点呢。

第二,组织答案应条理清楚,尽量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高考试题可能不止一问,学生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学生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①②③„,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清楚明了。

第三,答案要点要醒目

怎么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学生的答案并给学生呢?学生应该把答案的每个要点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写在最前面,把认为最能得分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每一个答案的关键词写在每一点的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把得分点放在最显眼位置”。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第四:答案要点要“多多益善”(全面)

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学生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

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第五: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评卷时是“采点给分”,而不是按深度给分(深度至多加1分,一般考生得不到)。评卷时凡是知道“一分为二”,全面回答问题的,回答积极和消极的,即使解释的不够准确、全面,根据“可给可不给的分尽量地给分”的评卷原则,就可以得到满分如果只回答积极或消极其中一个方面,理由阐述的再详尽,评卷中至多给一半的分数。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显得更为重要。

第六: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

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学生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不敢不给分。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学生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学生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因为阅卷老师给0分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只要答案不是太不象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

第七: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写到最后甚至写到密封线内,扫描不出来,评卷老师根本看不到,密封线外的文字因为缺了后半

行,语句不通,想给分都十分困难。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到左侧,继续补充答案,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所以,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第八:语言要完整,字体要工整

语言叙述要完整、准确、严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形成文字时,逻辑上可以采取转折式,结构上采取并列式。由于试卷答题空间有限,字体大小要适中,仿照“作文方格”大小或略微紧凑一些即可。文字不要过大,影响文字数量;也不要过小,影响评卷老师阅读。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要空话套话,不要无的放矢,做到逻辑严密,言之有理。

篇2: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历史组

赵玉春

2015年6月10日至19日,我参加了高考历史阅卷工作,这次阅卷开阔了视野,了解了高考评分细则、标准以及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以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具体的阅卷流程不再赘述,谈一下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答题不规范。(1)版面不规范。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将本题全部答到了其他题下,自己另外加题号;二是将本题的部分内容答到其他地方,用箭头表示。(2)书写不规范。很多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有些试卷字迹潦草,笔迹不清,字体小,字间距小,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现象。(3)格式不规范。有的考生答题不能做到段落化和序号化,要点之间追尾写,会导致失分。

2、缺少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尽量使用历史专有名词。如40题“西方国家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回答:表述为“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政治力量发展”、“军事力量强大”等一些文学语言,一些内容词是不能给分的,回答问题时必须做到史论结合。

3、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不能清晰表明意思:如38题第一问的回答,不少考生只写“坊市界限被打破”、“市民阶层兴起”没有表述史实之间的联系。第二问理学的原因,有的考生只写了“三教并立”,没有进一步阐述三教并立所带来的结果或影响。

4、审题方面。(1)缺乏审题能力,审题不清。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方向错了,即使答得再多的内容枉然。有些题目学生失分多或者根本不得分,不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能力不到位,而是审题草率马虎,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答非所问而使结果劳而无功。(2)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键词,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而是原封不动地抄写材料原句,这是不得分的。

二、高分试卷与不得分试卷分析 学生要的高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辞词到位,一看就觉得“非等闲之辈”。(2)考生答案规范、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他。(3)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4)考生答案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合,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5)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清晰、虽然只有少数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6)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7)无概念混淆不清或错别字。

不能得分的答卷通常有以下情况:(1)考生答卷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2)考生试卷有创新意识,也能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3)考生试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4)考生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三、必要的答题技巧

1、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一定要组织到答案中。一些材料本身就隐含答案,但许多考生对材料重视程度不足,阅读材料往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从材料的内容中寻找突破口,不从材料中获得信息,而一味根据设问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虽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未能从材料内容中组织确切的表述。

2、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没有思路的题目时,千万不要因为 题目有一点不理解或估计该题写上也不得分,就什么都不写。写上去的内容有时逻辑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

3、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一些考生作答时用词幼稚,词汇贫乏,不善于用专业语言,常令人忍俊不住。注重语言表述的正确性,就是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必须向教材语言回归,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鉴于此平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口头作答的同时,必须让他们多动笔,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述和概括能力,养成用学科语言、专业术语答题的好习惯。

4、答题思路要严谨规范。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有效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答题层次要清晰。应提倡分点答题,体现序号化,段落花,学生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一些学生答题从头到尾,不分段落,不分层次,不标标点,没有提示语,条理不清,语无伦次,逻辑不通,重复啰嗦,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神,难以寻找得分点。尤其使阅卷老师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后,往往对一些可给可不给的临界答案判的过死。一句话,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述。

6、书写要规范。即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易使人愉悦感。字体不要太小,字间距行距要合理。还要防止出现笔误或错别字,这些做法将直接导致扣分,实在可惜。平时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做一些书面作业,通过书面表达,才能发现问题,错别字会无处藏身。

篇3:从高考作文阅卷体会作文教学要旨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精准,思考,课外阅读和练笔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 八天的高强度工作量总会折磨得阅卷老师腰酸背疼加眼花, 但更大的折磨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责感。考场上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乃至多数空洞无情的散乱文字均是出自我们在座人的弟子之手。语文老师究竟做了什么, 让考场上的作文出现如此不忍卒读的悲惨局面。

去年回来后, 我就向同仁们戏称, 总共改了一千五百多份试卷, 百分之六七十都命题为《细节决定成败》, 我一直陪着考生们去参加面试扶扫帚捡纸团, 要不就一字不差抄作文材料再组装两个背下的材料, 或者就是“盈盈月光, 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 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 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 我摘一束最灿的”之类语言的堆积, 连用的例子都如出一辙, 不是屈原就是鲁迅, 不是司马迁就是史铁生……今年就是和考生们一起“等待”, 选材用例也是神奇, 去年注意细节的屈原鲁迅、司马迁史铁生今年继续等待, 今年的一部分考生继续掬最清的月光拥最暖的余辉拾最热的红叶摘最灿的芳草……

不管是去年的“细节决定成败”还是今年的“等待”都不是作文材料的精准立意, 但在不约而同之中, 竟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出现如此巧合的偏差, 不能不说是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在立意上的指导和落实不够。两年的高考阅卷, 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审题立意是否切题精准是决定作文能否得高分的第一要素。

虽然每次阅卷培训时, 大组长都会说, 降低审题的门槛, 但培训的主题永远是对审题的界定。去年的“年轻游客租波罗的海老人房间”材料和今年的“小男孩要求乘客等自己跛脚的母亲”材料, 精准立意的关键词都是“善良”“体谅”“关爱”, 对他人多一分温情、理解和耐心, 懂得为他人着想……当然, 两则材料都还有其他的精准立意关键词比如去年的“责任”“东西方国民素质比较”, 今年的“拒绝冷漠”“拒绝浮躁”“表象与真相”“规则与人情”等。

作文分类的第一个硬性指标就是, 只有审题精准切题的文章才能进一二类卷 (49-60分) , 如上文所举的“细节”和“等待”最高也只能在三类高分 (46-48分) 。今年的材料如写“孝道”、“亲情”和“感动”也不能进入一二类卷, 更不要说考场上还会出现“多角度看问题”“坚强”“母爱”等完全偏题作文以及去年的“过度的爱”“自私”“危险”“习惯”“选择”“坚持”等千奇百怪的偏题作文。

由此可见, 平常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落实对审题的指导和要求, 要有材料的整体感和因果感, 方能避免断章取义和舍本逐末的偏题现象。

很高兴在枯燥难耐的阅卷中也能偶尔读到几篇让我眼前一亮心存惊喜和感动的好文章, 他们极高的语文综合素养让阅卷老师为之欣慰和骄傲。我冒着违规的风险把经我手改、提交大组长也获得认可的两篇满分作文抄录出来, 现只字未改地整理如下:

城市之光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中, 有个耐人寻味的镜头:兜售鲜花的盲女听到汽车停下的声音, 循声前往兜售却不知自己实则拦下了一名流浪汉, 流浪汉不忍拂盲女的意, 用口袋中仅剩的二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他本不需要的鲜花, 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

人生活在社会上, 总免不了对他人的体恤与关怀。于物质层面, 如流浪汉之于鲜花;于精神层面, 如对耽误大家时间的残疾母亲的谅解与关怀。然而包含其中的内核, 都是一份对人性的至善至美的坚定守护。人类社会得以发展、族群得以延续的真谛, 莫不在于这个体之间的相互帮扶;而个人修行者为之的至高境界, 也莫不过于这甘愿受苦受累也要抬升他人、解脱他人的勇毅与旷达。

然而如今的社会, 信仰缺席, 教养荒废, 灵魂退位, 沸腾的欲望乘虚而入成为主角。更多的人, 是如最开始车上的乘客一般的埋怨与自利, 却忘记了予以他人一份体谅, 与生命的常态达成和解。正如莎翁所言:“喧嚣的年代, 充满了光辉与狂热, 内心却空无一物。”

佛教有偈语:“鸳鸯绣玉从君看, 莫把金针度与人。”意在教导人们多扶持扶助他人, 别丢掉自身的本体与依靠。然而古往今来, 无数伟人的灵魂, 将自己的最珍贵之物, 都毫无保留地抛洒在体恤他人, 关怀他人的道路上。

对于人而言, 生命的价值或有两层。一层是营造自我生命的光辉灿烂, 二是为他人加持雨露甘霖。前者, 如同金钱绣鸳鸯, 虽美艳动人, 但也趋于浮浅;后者, 或许才是支撑人生命屋脊的金针, 给人以创痛以牺牲, 也放射出不易泯灭的人性光芒, 引领人到达超越世俗悲欢的人性至境。

传道者说, 虚空的虚空, 一切都是虚空。我们在人世的日子本就苦短, 倘若失去了对人性的体恤和包容, 失去了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 我们又凭什么来识别自己的名字呢?

“落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雪, 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 孤独地过尽。”

可正如冯友兰在《论风流》中所言:“真名士真风流的人, 必有玄心。”这里的玄心, 又岂非另一种对他人生命的包容?而守心, 并非刻意, 而是一种超越。超越自我, 则可以无我;无我, 则个人的祸福成败以及死生, 都不足以介意, 却将一往的深情交付万物的往生。真正爱生命的人, 有情而无我, 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 他眼中的世界, 便是主观与客观交融于一体的世界, 这种随性的交融, 便是城市之光。

正是城市之光, 让埋怨褪去, 沉淀下了沉默, 与爱的关怀。

也正是这一副悲悯的心肠, 才造就了灵与肉的分野, 造就了一个民族挺立的脊梁。

枪与玫瑰

妄断像是一把乌黑冰冷的枪, 不近人情, 没有温度。事实还未水落石出, 它已抵住众人, 盖棺定论。

而理解与沉默, 则是馨香馥郁的玫瑰。以柔克刚, 它以温顺的姿态亮相, 以柔和的方式隐藏与瓦解了妄断。

不以自己的妄断, 谴责他人的行为。适当理解, 保持沉默, 是最好的善心。

那个请求等待的小男孩, 那些口出埋怨的乘客, 以及最后蹒跚露面的母亲, 共同告诉我们, 妄断给人怎样的不快, 事后又是怎样的愧疚。

历史的车轮下齑粉成尘, 多少推杯换盏中有人持着名为妄断的枪。远有急躁易怒做事毛躁的吕阿蒙, 近有不顾细想妄下指令的领头王明, 中有不听人言一意孤行的西楚霸王项羽, 外有以字度人妄自判断终错失小仲马的报社编辑……

太多事例告诉我们, 这把枪, 在不了解事实未看过现实而妄下结论妄自评判的这把枪, 最终喷出的铁弹自会痛打在自己身上。

即使对物, 亦是如此。大多数人面对倪云林烹出的“清泉白石茶”, 可不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认为它不伦不类, 失茶真意?可当他们执起温过的小盏茶碗, 嗅到松子与核桃交织的袅袅清香, 入目是透亮茶汤, 进腹暖遍肚肠, 方知先前妄断的自己大错特错。此中有真意, 原应道一句失礼。

不应妄断, 只因我们无法透过重重迷雾, 一眼便见阳光。水能藏鱼, 雪能隐梅, 云能遮月, 叶能掩花, 万物倚于世又隐于世, 绝非一眼可以看穿。不妄断, 是对外物的尊重。

不应妄断, 更因对自己的负责。公车上口出怨声的乘客无形中拉低了自身修养, 得知真相后又为自己亲手戴上愧疚的枷锁, 良心不安的桎梏。不妄断, 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会时常想起那两位不同时代却有相同风华的遗世佳人, 赫本与伊丽莎白。内敛与张扬, 安稳与活力, 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却能拥有不妄断、去理解的冰雪品格。赫本精细的剧本挑选在业内扬名, 终成就名字平淡却永世经典的《罗马假日》;伊丽莎白同样严苛分析每一段剧本, 终使一对秀眸在银幕上永远流光溢彩。不妄断、不谴责, 理解与平和, 包容所以从容。

别再把那把厌人的枪放在心上了, 不如放下它, 在心里盛开一朵玫瑰。你看那理解的玫瑰, 够不够包裹那支妄断的枪?

先从立意上看这两篇文章, 前者抓的关键词是“体恤”“爱”“关怀”, 后者抓的关键词是“表象与真相”, 均属精准切题。可见两位考生理解材料的全面和准确, 再用“城市之光”与“枪与玫瑰”两个形象生动的题目传递出来更见出其思考力和语言驾驭能力的不俗, 让人拍案叫绝!

再看两篇文章的结构和选材, 没有三段式的材料堆砌, 也没有屈原庄子司马迁鲁迅史铁生等万能材料的套用。全都是自己阅读观察思考后的娓娓道来……能在考场上读到这样的文章何其幸运和享受, 这给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二个启示便是。只有督促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积累, 才能让学生在考场上选材自如、文思泉涌。

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可圈可点之处, 更是不胜枚举。从题目到首尾呼应的点题, 无不形象生动、贴切精准!若非经常思考练笔是无法做到的。

篇4:2014高考数学阅卷场报告

2014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理科卷共有18套,为了给今后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参照和帮助,我们精选了其中的四套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卷Ⅱ、山东卷、广东卷。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试卷均由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组成,且以容易题、中等题为主,压轴题在难度上控制得很好,整体感觉知识覆盖面广,运算量适中。试题在继承的背景下进行创新,其中全国新课标卷Ⅰ的第14题推理题、全国新课标卷Ⅱ的第12题、山东卷的第15题新概念题、广东卷的第8题相对来说更加突出。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待高考希望“平稳、稳定”的指导意见,让考生容易适应。具体分布如表1:

一、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014年高考基本涵盖了重要知识的80%左右,各种题型也是丰富多样。但不是说每一道题目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而往往是多知识点的一次次交汇。

1.小题

从统计结果来看,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喜欢考查的知识点有:集合、复数、函数性质、导数、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计数原理和概率、算法框图、三视图、向量等。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做这些小题要学会巧做,节省时间。如何“巧”呢?常见的做法有:特值法、图象法、验证法、排除法、利用结论法等。

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1,圆O的半径为1,A是圆上的定点,P是圆上的动点,角x的始边为射线OA,终边为射线OP,过点P作直线OA的垂线,垂足为M,将点M到直线OP的距离表示成x的函数f(x),则y=f(x)在[0,π]的图象大致为()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互化。 但如果考生知道一个三角形的重要结论,即射影 定理,则本题可速解。射影定理是:acosB+bcosA= c,bcosC+ccosB=a,ccosA+acosC=b。

例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甲、乙、丙三位 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合情推理和演绎 推理的知识,这类题目在以往的考试题中比较少 见,没怎么被开发过,比较新颖,所以同学们以后 要多多关注这类推理、证明等逻辑性较强的问 题。就像导数、三视图的出现一样,开始一般比较 简单,但是出过几次题之后,难度在悄然升高。

2.大题

解答题部分一般都是三角函数、数列、立体 几何、概率统计、圆锥曲线、导数、选做题等为主。 其中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相对简 单,而圆锥曲线、导数难度相对较大,一般为压轴 的两个题。另外前几年的解答题中,相对简单的 首个解答题连续出现三角函数题,而今年几个地 区的高考试卷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数列解答题。 纵观2014年全国高考数学18套理科卷,也只有福 建卷和辽宁卷的解答题中没有涉及数列,所以在 2015年备考复习时,同学们要同时关注三角函数 和数列这两部分知识,因为它们都有可能成为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知识以及阶差法和探索性问题的常用解法。(Ⅰ) 题利用数列中常用的方法———阶差法很容易证 明。(Ⅱ)题,假设{an}为等差数列,则前三项a1,a2, a3必成等差,从而猜测出常数λ的值,接下来对n 分奇偶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经验证,果然 可保证其为等差数列。多年前的高考曾出现过 探索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问题,做法类 似,所以做做前几年的高考题对同学们也是大有 裨益的。

(Ⅰ)求a,b;

(Ⅱ)证明:f(x)>1。

例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从某企业生 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5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 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到频率分布直方 图(如图2):

nlc202309041618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概率统计知识。只要这部分知识扎实,解题应该 没有什么问题,运算量也不大,但关键还是看概 念和公式是否清楚。应用题的命题要求是坚持 “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十二字原则, 而近几年高考中的应用题,从知识角度看都是概 率统计的内容,且一般都是概率、分布列和期望, 涉及正态分布的较少。所以今后对于正态分布、 线性回归等这些课程改革后较少涉及的内容要 倍加关注,未来有升温的趋势。

3.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的知识面很广,预计今后也将如 此。这就要求我们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 识的复习不能走过场、赶进度,吃“夹生饭”,而 应在“准确、系统”上面下工夫。基础知识是成绩 提升的瓶颈,只有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 会时,才能突破这一瓶颈,逐步形成基本技能, 实现能力的提升。

高三的三轮复习至关重要,提倡全面回归课 本,要把基础知识夯实并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以不 变应万变。因此,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把课 本内容、基本解题方法吃透,掌握基本概念的性 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第二轮复习时,要结合教 材和考试大纲,把整个高中数学知识分成几大模 块: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与导数、直线与圆锥曲 线、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二项式定理、计数与概 率、三角函数、向量、数列、不等式等,对各版块的 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熟练化,还要熟悉各版 块的联系、交汇、网络化,把整个高中的基础知识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环节 进行专题训练,比如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可以多练;要特别关注函数与导数。考试中较 少出现的内容,也不可忽视,比如正态分布、定积 分等未必会考,但必须会做,以备不时之需,方为 万全之策。

二、思想方法的灵活考查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 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与数学 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 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 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 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的掌握程度。

七大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 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 然与必然的思想,它们就是我们在做数学题时大脑 的所思所想,是快速解题的关键。有诗为证:

数形结合千般好,分类整合常用到;

函数方程很重要,化归转化离不了。

有限常把无限描,或然总被必然表;

特殊一般多辩证,思想交汇步步高。

当然,每道精心设计的考题未必是单一地考查 某种数学思想,而是多思想的综合。

1.老四样

数学思想的重点还是四大数学思想,俗称“老 四样”,即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函数方程、化归转 化。高三复习时,这些技能要真正内化到同学们的 骨子里去,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和习惯。

A.(2,+∞)B.(1,+∞)

C.(-∞,-2)D.(-∞,-1)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导数及 其应用等知识,涉及了分类整合思想、数形结合思 想。三次以上的高次函数必须借助导数才可研究 其性质,求导后再对参数a分类讨论,同时画出函 数的简图即可作出判断。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以 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涉及了分类整合思想、 化归转化思想。(Ⅰ)题简单,求出a、b即可;求解 (Ⅱ)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 线相互垂直”这句话。首先设出切线方程,但需要 注意的是,由于用到了点斜式,所以要分两种情况 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对于斜率存在的情况,将切线 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得到关于x的方程等一 系列同学们最为熟悉的操作之后,关键点到 了———两条切线的两个斜率之积等于-1,而两个 斜率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于是根据韦达定理立 刻得到点P的轨迹方程。

(Ⅰ)求E的方程;

(Ⅱ)设过点A的动直线l与E相交于P、Q两点, 当△OPQ的面积最大时,求l的方程。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以 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涉及了函数方程思想。 (Ⅱ)题求△OPQ的面积的最大值,其本质就是先 建立面积关于某变量(比如斜率)的函数,然后求 该函数的最大值。在圆锥曲线中经常遇到求取值 范围或求最值的问题,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函数 问题。

2.备考建议

数学思想方法年年都会考查,且出题灵活多 变。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 养成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习惯,特别是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函数方程、化归 转化这四大思想,用好了必然事半功倍,而使用的 关键就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意识。

三、能力素质的重点考查

2014年高考,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 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 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很好地融为一体,全面检 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能力是指“五能力”和“二意识”共七种能力 要求。空间想象能力是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 象能力,三种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是顺利解题的 前提;抽象概括能力是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 研究对象的本质;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 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 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包括演绎与合情推 理、直接与间接证法;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 和运算技能的结合,主要包括对数的笔算、心算、 估值、简算和近似计算,对式的组合与分解变形, 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数据处理能 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 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应用意识 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也即“建模”的能力 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 高层次表现,对于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要善于 “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迁移、组合、融会、证 明”,会解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

当然了,思维是数学的核心,而逻辑又是思 维的核心,所以各种能力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 力(特别是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 必然贯穿了全卷,所以每道题目未必是单一地考 查某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篇5:高考阅卷心得体会

万人关注的高考考试结束后,我受学校的委派,有幸参加了我省2015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今年的阅卷地点仍然是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6月10日,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阅卷地点。此次,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是一次机会,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成长。在这紧张有序的八天中,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次我参加的是物理压轴题25题的批阅。下面谈谈阅卷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阅卷流程

1、阅卷培训:首先是整个理综阅卷老师进行培训,就在阅卷过程中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要求。然后是分组培训,每一个学科再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培训。小组培训主要是统一答案。先是试评。试评卷也是今年考生的答卷。目的是在试评过程中掌握考生不同的表述。然后再统一答案,哪些表述是可以得分,哪些表述是不能得分的。这样答案标准会更加统一。试评完了以后才转入正评。

2、评价尺度。网上阅卷明显比纸上阅卷更公正、公平、高效。因为所有试卷都是双评,双评要求0误差,即两名阅卷员在每个得分点给的分值相同,差距不在预知范围内的(每小题不超过1分)便实行三评,如果三评还不能达到0误差,就得仲裁评阅。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阅卷老师的失误而使考生失分。另外小组长和领导小组的检查员随机抽查阅卷情况,并及时反馈意见。所以整体来说,评卷误差很小,基本做到了客观、公正。

3、阅卷给分原则

评分的给分原则是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评分标准并非只是高考参考答案,还有补充说明。这些评分补充说明是在培训和试评时,根据题长和本组评卷教师试评的千余份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了充分讨论而进行的扩充。应该说覆盖面比较广,基本可以做到不宽不严,给1分有理,扣1分有据。

二、阅卷体会

详细说一下25题,本题是物理的压轴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今年的压轴题一反往年的常态,今年是力学综合。题目貌似熟悉,容易着手,但是,本题过程多,对象多,解决本题需要有清晰地思路,扎实的功底,得分也却是不一。

阅卷中学生答题失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是思维混乱,审题不清。答题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就匆忙作答,丢三落四,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对,划去再写,卷面乱七八糟。致使阅卷老师评分时找不全得分点出现评分遗漏,一些考生将一些不相关的,甚至是错误的公式胡乱堆积上去,虽然写满试卷,但是得分甚少。二是书写不规范。主要是物理量的符号没有按题目要求书写,有的是只有公式没有文字说明,有的是只有文字没有公式。

三是数学计算能力太差,差得让人无语。粗心大意,低级错误频出。

最后针对这些情况对同学们有以下建议,希望对以后参加高考的同学起到作用。

一、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晰,字体大小要适中。字体太小,太细,太粗,放大都很难辨认,不会给分。

二、解题要规范。步骤一定分步写,先写“原始方程” “基本方程”。高考网上阅卷我们的评分宗旨:先看结果,结果对了给满分;结果不对,看过程,找小分,即找得分点。原始方程就是一个得分点,一般为2分。同学们一定要谨记着这一点,不要盲目写综合式,答案不对一分都不得。

三、答题格式要规范。写成“诗行式”,以便阅卷员更快寻找得分点。答题卷面一般不用竖线隔开,分左右两部分来用,最好按上下顺序来写,评卷老师看的更清楚,不容易遗漏。在落笔作答时最好先大体规划一下书写的版面,要保证答在规定区域内。

四、实在不会做的,也一定要写出相关联的方程,这也是得分点。如,本题有一部分学生只写原始方程,就能得到5、6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定不要忽视。

五、结论要规范。解题得出的“结论”肯定是得分点,一定要单独列出并作出说明。如果引用了新字母,一定要用文字解释清楚其物理意义。

篇6:2014高考数学阅卷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4年江苏高考的数学阅卷工作,期间感慨颇多,现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阅卷评分原则

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被要求先进行试评。首先由专家组讨论制定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并进行细化,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在实际阅卷中,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符合专家组合议认定的得分点,就可给分。但也只有见到认定的这些踩分点才给分,否则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评卷规定:不能灵活给分,更不能酌情给分,否则容易造成大量的仲裁卷,因为系统规定得分误差不能超过2分。误差2分则取平均数,数学卷的解答题得分最小单位为2分。专家组在试阅时,已经将该题可能的解法,都采集出来,制定了得分点,基本不会出现考生有新颖的解法,而老师误判的情况。老师在试评到几乎不出现误差时才会转入正评,每份试卷都会有两位老师进行评阅,出现误差系统会提交给仲裁老师三评,最后再提交专家组老师,直至专家组老师评阅通过。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阅卷过程是客观公正的,特别对数学这门功课来讲是十分准确的。

二.阅卷心得体会 有鉴于此,结合自身的阅卷,我觉得广大考生有必要注意把握以下答卷技巧:

1.注意答题序号和位置。关于填空题答错位置的情况,规定填空题中如果调换了两个题目的顺序,是不会给分数的,就算错误了。

另外要强调,考生在做解答题时,不能答在所给答题区域的方框外。答题时,有同学写不下了,想在下面挤一行,有的挤到别的题目上了,有些挤到框框外面去了,这些都不可能在阅卷时看到。扫描只能扫到当前题目所给答题区域以内,答在答题框以外的任何地方,和没有做答是完全一样的效果。

2.答题版面设计要合理。重点一定要突出,叙述以踩点、清晰、简洁、工整为佳。不少学生看到卷面空白的地方还比较多,开始答题的时候写得比较松散,但越是写到后面越发现写不下,也知道不能写到指定区域的外面,就画一箭头把步骤带到有空白的地方,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过程书写极其混乱,这对自己的得分非常不利。

3.还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有问必有答。平时有些学生审题不细心,题没看完就开始做,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稀里糊涂做完了,这个时候产生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问什么再做,做完后一定要检查是否回答了题目的提问。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是不是解答完整了;第二,其实也是为了让阅卷老师能一眼看到答案,让老师尽可能短地在试卷上停留。

4.阅卷时特别强调知识点的把握。解题过程中,一些计算的具体细节可以不写,但是关键的得分点的步骤必须要有。这一点,高考阅卷和平时不一样,给分给的比较细,比如2014年江苏卷立体几何体题总分是14分,题目不难,属容易题,但有的考生逻辑段内条件不完整,导致得不到满分,是十分可惜的。

5.注意答题技巧。

有些同学碰到某个题目不会做时,就干脆不动笔,直接放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仔细分析下题目,尽可能多地翻译出题目条件。比如:今年第17题解析几何题的第二步,有同学看到计算繁杂,干脆不做,一个字不写是很可惜的。比如写出直线BF方程得两分,与椭圆方程联立,解出点坐标再得2两分,写出垂直关系两分,点坐标代入垂直关系得两分,解出答案两分。因此,考生平时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要静下心来多“翻译”题目条件,制定解题策略,大胆地往前走一走,多数时候就可以将题目解出来;广大老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和学生一齐捕捉习题中的信息点,千万不能很生硬地告诉学生怎么解!如果那样的话,学生就失去了能力发展的机会。

6.要加强通性通法的教学。因为高考评卷时间紧,用通解通法去做,既节约时间又能准确无误地得到理想分数。这两年的高考试卷,开始一种“清新”的风格,2013年试卷就已经开始显现,今年更是如此,试卷立足于基本知识的考查,竞赛味道已淡出试卷。高三复习要分清阶段,不要盲目地将许多难题插到平时考试的试卷中,既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又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一些有追求的孩子,更要打好基础,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突破难题。

7.考生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会做的题一定要首先去完成。试卷的压轴题里有基本步骤,有的孩子由于时间分配不当,导致19,20题里基本步骤没有做,失去了本来可以拿到的分数,十分可惜。

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它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考查,要求我们平时踏踏实实地做好复习的每一环节,有学生到考试时出现紧张读不懂试题,读题时漏条件,细想一下这是否与平时教学的两方面习惯有关呢?其结论不言自明了。

篇7: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

教师算什么呢?学校、学生、教师这三者像是一个健全肌体的骨胳、血液和肌肉,教师大概就是那肌肉,胖点瘦点没什么关系。

语文组今天大组教研,第一项内容有王老师谈高考阅卷体会。按理说今天谈高考备考才合理,毕竟这是燃眉之急。再一想没有过去高考的经验教训怎么能备好来年的高考,这就是人常说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明日黄花也是花。

王老师是个严谨认真对教育事业执着的人,他的语文教育观就是语文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悄悄地给他下个定义叫技术型语文老师,组里的人都羡慕佩服但是目前我还真没有发现谁像他,更不要说谁有他的影子。老师们听课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不来。

语文老师是有个性的,其实谁都是唯一的。

一想到王老师给介绍经验我就像看到了《老人与海》。

王老师今天介绍的体会主要谈作文审题和评卷情况,以及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王老师是用书面形式呈现的,他的经验体会中有相等数量的金子让我们去攫取。

第一,作文教学的文体意识。记叙文要将主题渗透在全文中,不要在最后才有几句总结的话还要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议论文要观点鲜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说理;材料要典型,典型不是说新材料,即使是人都用过的换个角度就是典型,分析要有意补充材料缺陷;句子和段落都要讲究衔接自然。散文要旁征博引,形散神不散,多用发散思维。

第二, 训练作文要循序渐进。比如分论点到底有几个角度,怎样结尾。典型材料要带着观点去叙述,叙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 学生要学会欣赏好作文,但首先得懂得什么是好作文,先教点套路,会套了再放手去写。

王老师说高考作文是一锤子的买卖,只有那一次最重要,但是练习却不能随意。作文写得好有两种风格,像庄子那样博大,像苏洵那样精巧。

篇8: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一、写作习惯方面

1. 段落要分明。

段落分明的好处就是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更清楚,脉络更分明。很多学生的文章大部分书写平平,甚至有一些的书写,看着头都疼:不清楚,不规范,要靠猜。阅卷老师猜一两篇还可以,多了,恐怕就一带而过了,阅卷老师都看不懂你写的什么,再加上条理又不清晰,可以想见,得分也就不可能乐观了。

现在的高考文章题材多是议论文,或是夹叙夹议的类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第一段可以简单说明事情起因,接着就是正方观点,第二段可以是反方观点,第三段可以是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思绪就很清晰,文章自然就很有条理。

2. 书写。

好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基础上得分高就不奇怪了。有的学生作文看上去就像是有很多鸟巢一样,一团团因为写错而乱涂改的黑圈,甚至是划个箭头,写上:“答案见上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很重要。

第一句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自然重要。试想,如果你第一段第一句一来就是He have之类的语法错误;或者nowdays之类的单词拼写错误,甚至忘记首字母大写,恐怕给人的印象就是此考生性格马虎,以后做事难值得信赖。

如果你的第一句是引用得当的英美习语或者谚语,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加上书写又干净工整,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好极了。

4.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比一般人想象得要重要。有的考生可能会以为小小标点不值得注意,那就错了。标点符号能传达很多文字所传达不了的信息,至少让读者阅读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一篇学生英语写作,如果从头到尾没有标点,那阅卷老师可能会看得很累;如果一篇学生写作从头到尾按有的学生的习惯,每个字后面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圆点,阅卷老师看着恐怕也会极不耐烦。得分会高吗?

5. 连接词的使用。

一篇文章一般要求字书在100至120左右。这就要求考生大约写出10—12句话。这个不算太难,但要使文章自然,就得使用一些连接词。这些词不仅是把句子间关系表达得很清楚,还能使段落间条理更分明。比如在一段之中叙述递进关系时可以使用what is more;in addition;and等。若第一段叙述一种观点,要在第二段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用however;a coin has two sides等,使文章顺畅、更地道,也更易让读者看懂。英语作文的起承转合会用上一些特定的词语,熟记这些有用的词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

(1)常用在引言段开头的词语:generally speaking, a proverb says, first of all, at present。

(2) 常用在第一个扩展段开头的词语:to take...for example, now that we know tha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at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in other words。

(3) 常用在第二扩展段开头的词语:but it is a pity that...,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however。

(4) 常用在结论段开头的词语:in a word, 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 in conclusion, in short, as has been noted..., therefore, at last。

二、地道英语文章的教学训练

1. 首先过单词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构思, 地道的英语表达离不开好的词汇。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 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 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每天听写单词和相关词组, 没什么新意, 但是很有效果。对于听写不出来的, 重复听写。过一段时间再循环过来, 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会增加, 同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或词组。如:I like discovery, and I think it’s the chance to broaden your horizon.当中用了discovery, broaden和horizon就使得文章很地道, 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就相应准确多了。

2. 句式多样化。

学会套用一些较好的句式,防止句式单一,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如对倒装句和从句的使用:Traveling is to me wha sea is to fish.I like traveling, I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I have never been to, just watch and listen, I really enjoy the feeling abou knowing an unacquainted place.句中“Traveling is to me what sea is to fish.”的使用就很灵活、生动。又如下面的例子:There is a stream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 over the stream.我们可将句子改为:In front of the house runs a smal stream, on which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新的句子紧凑,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

3. 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往往将英语中的词语和汉语中的词语一一相对应地进行翻译。在写英语作文时,不少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思维来构思文章,然后再按照汉语的意思逐词逐句译成汉语。这样做常常妨碍了英语写作。我们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来克服母语的干扰,可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上述句子转化为地道的英语表达,如:“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不可以翻译成:The world has no regretting medicine.而可以说成:It is no use regretting it.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此相关的谚语,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milk.

4. 写作时要有草稿,确定好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

不动手写,光靠想象也就是在大脑里构思还是很难发现一些具体的小的错误,而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则容易出错,影响得分。这就需要打草稿。草稿不可太过详细,那样太花费时间。写草稿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只要动手写一个句子,就应注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大到句子结构,小到冠词用法和名词的数,还要注意到选词、拼法、大写、标点等问题。

5. 写好一段文章。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当然现在高考的形式适合将一篇文章分为三段或者四段。把段落写好了,写作文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对一段文章的组织要注意其单一性和连贯性。如果一段文章不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意思的连贯性,它容易变得杂乱无章。一段文章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应该只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某一个阶段。为了写好段落,通常的写法是: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点出本段的中心意思,即“主题句”。然后,用几句来证明、解释、或发挥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再用一句把本段的意思小结一下。

6. 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复述和改写课文。步骤如下:(1)找出课文各段的主题句、关键词。(2)把复杂的主题进行分解,并用常用词来代替关键的不大常用的词语。(3)把分解后的主题用适当的连接词连起来,形成课文概要。

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写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更何况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大量地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阅读。

最后,要知道写什么及如何写。首先得对要写的东西有充分的认识。教师上课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写的东西进行分组讨论,有了充分认识后,再说明学生本课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及好作文的标准。学生知道了好作文的标准后再去写,学生自然会尽量向好作文靠拢。

当然平时多读写,多背范文,日积月累也很重要,注意以上几点,则可以事半功倍,离写好作文也就不远了。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几种不规范的实例, 指出平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同时就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上一篇:社区党建年度总结下一篇:小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抱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