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2024-07-04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共6篇)

篇1: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 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 悲剧。

二、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参加工作,远离家乡,家庭教育仍起着遥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子女。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的胸襟无不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均为有利。因此,要创造一个求知气氛,使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兴趣广泛,勤奋好问。比如说,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组装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旁边看,而此时的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碍事就大声叫孩子走开,其实孩子在旁边观看是最好的智力开发,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模仿力,和兴趣爱好。曾记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里,孩子把一个大型玩具弄坏了,他父亲就给重装,我孩子就在旁边看,事后,我悄悄发现孩子独自把玩具也撤散了,亲自再组装,结果还真装好了。此类模仿实例还有很多,你难道说不是对孩子智力很好的开发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各种爱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篇2: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指家庭中的父母和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 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学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比起来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环境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及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 基本动作 以及某些生活习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就的名人都得益于在幼年时期所收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的实例也不少,如印度的狼孩卡马拉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二)家庭环境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有意无意计划和无计划 自觉和不自觉间进行。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影响着子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伴随人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不可小觑。(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利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方面对父母的强大依赖性,父母对孩子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的树立程度。父母权威必竖立在尊重孩子人格基础之上,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首先观念一致,相互配合刚柔并济是孩子容易接受父母教育。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可以解释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项目总方差 的23.87%,对精神疾病的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有着不利的家庭生活环境,只有12%的病人有着很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多大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ji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二 家庭环境中重视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

孩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认为家庭环境中能让孩子的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

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1)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没有母亲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一般地说,如果孩子不出现依恋便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例如,母亲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

(2)儿童依恋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儿童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对于个人来说,亲子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

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之研究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家庭气氛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1)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较多,在民主性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活动加以保护,同时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给以满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或禁止。其亲子关系十分和谐,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家庭给以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发展空间,适时的和孩子交流对事情的看法,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的错误耐心指导,充分给孩子自由与尊重。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但在今天,随着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渗透,传统的严格管教型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民主”家庭越来越多,一种似是而非的“假民主”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作为一个个性化教育者,近年来已经遇到太多这样的有“民主”教育背景的“问题”孩子。因“民主”而被耽误、被障碍的孩子,远远多于因严格管教而产生心理问题 的孩子。如果说过于严格的家教会给孩子身心留下阴影,那么过于“民主”的让步满足、放任姑息,则让孩子根本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自认为有一定的家教知识和见解,自诩为自己是民主型家庭教育,受此观念影响,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很多事都跟孩子商量,更别说上学后的补课,上辅导班,就连家里一些原则上的大事情也跟孩子商量。可是,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很容易被宠坏: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当孩子上了学以后,由此影响的学习能力欠缺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坐不住板凳,注意力差,和同学交往困难等,这些不良习惯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这时,当家长意识到出现的问题,便想起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服从,但讲民主已经解决不了了,因为多年的“假民主”早已经把他们的权威打倒了。在讲道理、平等沟通无效后,情急时便用武力打着孩子服从,然而,孩子渐渐长大,不服管教,软硬不吃等一些劣习早已经在他们的意识里扎根,所谓的民主家庭争吵,打孩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个性心理渐渐成熟,可塑性越来越小,此时,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力回天,只能扼腕叹息,“假民主”之害,甚于猛虎。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把握一个度,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该坚持原则坚持原则,该讲民主讲民主

(2)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容易遇到感情表达方面的障碍,没有自信心,易焦虑。

(3)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4)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容易没有安全感,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5)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极易养成依赖心理,事事靠父母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我中心,无法和他人相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

(三)父母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会养成他的友爱、助人、开朗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首先要热爱生活和工作,父母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而自然流露出,使孩子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平时父母的言谈和行为会使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们)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们如何欢乐悲伤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除了身教之外,还需言教,需要体现在家庭的生活实践和行为习惯上。家长要向孩子讲古今中外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他们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除了讲一些著名学者勤奋读书、助人、诚实的故事之外,还给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久而久之:司马光“破缸救友”,岳飞抗金救国,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雷锋甘做人民的勤务员等等光辉形象,都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家中老人病了,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安慰照料、送茶送饭,平时尊重孝顺老人,同孩子外出乘车,要扶老携幼、主动让座,做文明行为的榜样。孩子的性格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 的。

(四)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使得中国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表达着长辈们的渴望和心愿,从而在社会上又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景线,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文明与幸福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凡是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家庭,都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本身涉及找好角度,找好契机和结合点,找好突破口,并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经济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潜心琢磨,拿出恰当的态度、办法去积极的应对。

(1)、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因素: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较为聪明,性格较为开朗,身体素质较好。形成这些优点的主要原因是:(1).独生子女 具有较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营养、玩具、图书等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充足,因而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2).独生子女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以及优良品德、向上精神的形成。(3).独生子女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条件,家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早期教育。这种特有的家庭环境造成了独生子女成长的优势。

(2)、独生子女成长的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是:(1)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等“儿 童伙伴”,不利

于养成互助协作、平等待人的个性,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2)家长易于溺爱,幼儿容易滋生 优越感、特殊感,还可能养成懒惰、挑吃拣穿不爱劳动的弱点。(3)家长的教育思想容易同社会及学校教育产生分歧。(4)祖辈、父辈各行其事,常常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无所适从。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尽量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扬长避短,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自己的子女健康茁壮地成长。

(3)、独生子女家庭必须着重研究和解以下三个问题:

a长辈之间要优势互补,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方法的优势互补,亲子之间的优势互补,代际之间的优势互补,切忌各自的单打独斗,你搞你的宠爱有加,我搞我的严抓严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看笑话,使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大人,如同埋下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战争”,训练、培养独根独苗成材最终走向失败;

b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给予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

c 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独生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独生子女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常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当我们夸一个孩子礼貌有涵养时,与此同时也就看到了他背后的那个家庭的轮廓,当我们批评责备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多坏习惯,并为此头疼不已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75%, 其他社会 学校教育等等加起来是25%,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不单是我们家长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注重家庭教育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 《教育学》 《儿童心理学》

摘要 :孩子是祖国民族的未来,不但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目录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1)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1)

(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2)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3)二 家庭环境中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3)(一)亲子关系·····································(3)(1)疏远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3)(2)过度依赖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4)(3)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影响······················(4)

(二)家庭氛围······································(5)(1)民主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5)(2)正统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6)

(3)放任型家庭对孩子影响·······························(7)(4)冲突性家庭环境对孩子响·····························(7)(5)包办型家庭对孩子影响·······························(8)

(三)父母榜样··········································(9)

篇3: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全面发展

1 学生全面发展的缺失

1.1 全面发展的缺失

1.1.1 高分低能

高分现象是目前学校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 考试得了高分学校有奖励, 家长有奖励, 考了高分有好的学校录取, 上好的小学, 好的中学, 特别是好的大学都以分数为标准, 分数高者可上好学校, 分数低者只能选其次。就陕西而言每年清华北大, 就那么几名名额, 唯有前面几名的佼佼者有幸能被录取, 所以高中生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为了考取好的学校, 为了考高分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 恨不得一天将24小时都用到学习中去。

1.1.2 爱好走极端

适当兴趣爱好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学生的生活不再单调, 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乏味。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当做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目标, 学校也专门为一些特长生开小灶, 或是有些家长利用双休日给学生强制报些兴趣班, 总想在一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有时甚至不惜用正常上课时间来训练。如运动员, 文艺表演, 为了某项比赛或某场文艺表演加强训练, 长则一年半载, 短则几星期或几天, 这样一来学生的课程耽误了不少, 更有甚者某学校的运动员或体育学校的学生长年以训练为主, 耽误课程以至于成绩长期跟不上。

1.1.3 只会玩不会学习

有的家庭从小放纵孩子, 任其自然的发展;也有的家庭因经济原因大人忙于做生意或者在外打工, 从小没有教育好孩子, 让爷爷奶奶带孩子, 让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因家庭矛盾导致对孩子的疏忽, 让孩子任其发展;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有些家长从小不管孩子的学习, 学生没有养成好学的习惯, 甚至有的学生沉迷在网游当中, 无心学习, 导致成绩跟不上, 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1.2 导致学生全面发展缺失的原因

1.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电视和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由主义大师, 中国近代史学者, 时事批评家, 台湾作家, 李敖曾评价“电视是产生傻瓜的机器”。再者是经济因素, 如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 学校的基础设置及师资力量远不如城市学校, 还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 放学后甚至还要忙于家里的农活、家务。还有社会的不良风气, 严重影响着现代青少年儿童的社会认知, 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位好爸爸”, 在这种长期的环境影响中, 学生会慢慢失去进取心。

1.2.2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现在部分学校以成绩定教学质量, 以平均分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升学率为目标, 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课外的培养, 使得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虽然减负已经倡导很长时间, 小学生不再布置家庭作业, 但回到家中作业写到晚上十一点也是常有的事, 这只是变相的从学校的桌椅回到了家里的桌椅上, 还是占用了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生的锻炼和休息时间越来越少, 这样很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2.3 家庭的影响

众所周知,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家里父母长辈将孩子视为掌中宝, 事事顺着孩子, 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还有父母长期忙于工作, 孩子只由老人看管, 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还有家庭存在不和谐因素, 这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好的教育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前提, 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 创造好的环境, 家长再灌以正确的引导, 使孩子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像部分家长把孩子教育只归于学校, 从幼儿园起开始全托, 一学期见不到学生几面, 这也是家长教育的失职。

2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 从教育环境方面

2.1.1 家庭教育

印度“狼孩”卡玛拉, 从小被狼叼去, 8岁时被人发现, 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 其生活习惯四肢爬行, 吃生肉, 昼伏夜行, 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 两年后才能站立, 六年后可以几乎与狼人一样行走, 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 在他17岁时, 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

歌德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 小说家, 剧作家, 诗人, 自然科学家, 博物学家, 画家, 也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教育。德国中小学一般是半日制, 这样50%甚至更多的教育成绩归公于家庭教育, 歌德2~3岁时, 父亲就抱到郊外, 观察自然, 让他热爱大自然, 培养他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 3~4岁时, 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 这些有意识的教育, 使歌德从小热爱大自然, 乐观向上, 乐于思索, 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 14岁写剧本, 25岁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1775年, 歌德积极进行地质学、矿物学、人体解剖学、植物学的研究, 撰写出多种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 歌德的博学和成就, 得力于他的成长过程所受的教育。

由此可见, 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素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竭力让孩子的童年美好快乐幸福, 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 乐观和谐, 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一个氛围。

2.1.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 培养思想品德, 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由专门的机构—学校和专职人员—教师来实施的。学校从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学学生全面发展, 如语文课, 数学课, 英语课, 历史课, 政治课, 物理化学课等主干课之外, 还开设有美术课, 体育课, 音乐课, 书法课等课程以方便学生能全面的发展。学生家长应该给予全力配合, 鼓励孩子认真接受学校的教育, 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使得学校的教育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2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各方面的培养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长和学校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成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使得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劳动,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健康, 学会审美, 在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之下, 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2.1 学会生活, 学会劳动, 学会做人

事事德先行, 学得再好, 品德好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学会生活, 学会劳动, 学会做人方能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 自理, 自立, 自强。生活中方方面面, 都是要通过学习, 学会做一些日常事务, 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和别人共事,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尊老爱幼, 学会感恩学校, 学会感恩老师, 社会。一切从学会做人起, 一切从小学起, 从小事做起, 让学生在家里, 学校中热爱劳动, 热爱集体, 热爱生活, 热爱班集体, 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相互帮助。只有在生活中学会劳动, 热爱劳动, 才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2.2.2 学会求知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

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古人强调“:善诱者, 善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是家长, 在学龄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小养成对事物的好奇心。正如小孩学走路, 小的时候大人抱着走, 一两岁的时候引着走, 之后才能自己独立行走。学龄前的教育很重要, 6岁前的接受能力和记忆力很强而且越学越快。6岁前的儿童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很爱模仿大人做事, 如看书, 学习, 写字, 大人做的事她们是样样都感兴趣, 样样都想学, 这样就容易在模仿和学习过程中养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 上学之后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喜欢了。

2.2.3 学会强身健体, 学会审美

有理想, 有文化, 讲道德, 讲文明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锻炼身体,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学会强身健体提高免疫能力, 和抵御病菌的能力。好的身体才能保证好的学习, 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头脑发达四肢简单, 不是当代学习的理想目标, 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会强身健体也是学生的一大课题。同时学习些美术, 音乐, 书法之类的陶冶情操, 丰富生活, 让生活更有乐趣, 在学习美术, 音乐, 书法等等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团结合作, 加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 爱学习, 在生活和学习中健康成才, 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呐喊, 逐渐代替应试教育, 教育方向的改变, 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学生全面的发展也越来越迫切, 而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依然存在, 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方向, 甚至在家长, 专家, 中小学教育在呐喊减压的情况下仍然屡见不鲜。高分低能, 以高分论英雄, 考试高分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现时代教育的重要指向。

关键词:学校,家长,学生,健康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出炉[EB/OL].中国校友网, 2009-05-14.

[2]佚名.中国科举以来中国究竟产生了多少位文无状元[EB/OL].深圳新闻网, 2011-01-04.

篇4:家庭环境对中专学生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环境 教育 中专学生 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46-01

随着前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学校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旺盛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生源质量不断降低,相对来说问题学生就比较多。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帮助和教育这些问题学生。那么,首先就应该弄清楚,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根源。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生俱来的内在性格因素之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就是家庭环境。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中长大。父母在教育上的一些欠缺和错误,家庭环境的种种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

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家长自身的因素、家庭状况的因素、经济条件的因素等等。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基本都能在他的家庭环境中找到症结所在,从家长的身上找到问题的影子。对多年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总结可以得出,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自身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家长)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们如何欢乐悲伤,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孩子成长最真切的榜样,是对孩子影响最早、最深的人。父母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从我校学生的情况来看,由于海洋类专业相对比较艰苦,学生来源也以偏远地区和农村居多。这些孩子的身上,有着朴实、真诚、能吃苦、集体观念强的优点,同时也有自信心不足、不善于表达、卫生习惯不好的缺点。具体到个体而言,有的学生蛮横、不讲道理,往往家长也是比较霸道、容易暴躁的人。而一些彬彬有礼的学生,家长通常也是知书达理。

除了榜样的力量之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苛刻,过多的干涉导致孩子整天生活在压抑之中;有些家长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向;有的家长过分宠溺“这都不是事儿”。这些不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会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二、家庭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这里说的家庭状况,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组成、相互关系等。就这一点来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的完整,其次是家庭关系、氛围的和谐。

在中专学校,很多问题孩子都来自父母关系不和和离异家庭。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而父母离异的家庭,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很不容易。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讲,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孩子容易情绪紧张,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个是自卑,父母是孩子最崇拜的人,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想法。再一个是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就会产生孤独感,在学校表现出离群倾向。还有就是怯懦,家长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还有些孩子会变得逆反,这些孩子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教,出现逆反的行为。

三、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家庭条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势必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从小接触的课余爱好多,知识面比较宽,在智力和各种能力上明显领先于其它学生。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因为只有读好书这一条出路,往往在学习上更刻苦。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由于生活更从容,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和卫生习惯。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由于周边环境所限,不仅习惯不好,也容易自卑、郁闷、烦躁,甚至养成懒惰、松懈的坏习惯,有的孩子更是耳濡目染走上了学坏的道路。总的来说,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相对来说更自信、更开朗,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积极、活跃。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一名中专学生的现状,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戚戚相关。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塑造出学生完善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格。而一个差的环境,可能从一开始就泯灭了一颗渴望向上的童心。然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毕竟只是外在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同样的家庭环境下,可能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朋友,充分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教育孩子这一个百年树人工程的基础打好。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家长要端正认识、提升自我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里说的便是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在对自己的不断端正和完善中,完成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家长首先要端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有些家长片面的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这种忽视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劳动技能教育的做法,造成孩子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交给学校了,我就放心了”,或者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忽视了自己才是孩子的教育基础的职责。也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这些情况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家长身上,都需要我们去反思。

同时,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一方面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的学习提高,父母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影响力是无形而巨大的。

二、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睦、文明、健康的家庭氛围,能最大限度的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护,可以从每个成员身上获得支持和力量,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开朗乐观、蓬勃进取的。如果是离异家庭,在既成事实面前,应该尽力去弥补父母离婚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坦诚,不要隐瞒离婚的事实,也不要把离婚的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而向孩子抱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既不能走入无限补偿、大包大揽的误区,更不能走入推卸责任、拒绝抚养的误区。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生活无限接近从前,将伤害降到最低。

三、家长要重视孩子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的培养

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财富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把握和引导。中专生,基本都是初次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没有住校和独立安排自己生活的经验。常常会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天就花完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要借债度日,或者是多次向父母索要生活费,甚至不惜编造各种理由。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分溺爱,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会造成孩子欲求的无限膨胀。二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孩子来到中专以后,如果是第一次面对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大额生活费,难免出现不会规划的问题。在自制力不足和攀比的心理下,就可能大手大脚的花钱。所以家长要负起孩子消费方面的教育指导责任,帮助孩子学习理财知识,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避免养成盲目、享乐的消费习惯。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社会的现实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最佳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洁,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版

篇5: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

川风小学

教师:刘小兰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认为家庭环境中能让孩子的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例如,母亲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儿童依恋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儿童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对于个人来说,亲子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家庭气氛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

(三)父母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会养成他的友爱、助人、开朗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篇6: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鹿梅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环境,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重难点: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讲座。

二、引入主题:

无论是哪个孩子,最关注他的成长和成才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父母和亲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类人就是老师。老师们期望着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两类人目标一致,期望一致,心愿一致。为了这共同的目标,父母和老师都会想尽各种办法,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发挥的更早,发挥的更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他们来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长就在发挥教育作用了,而且一致伴随他的一生。老师的作用是阶段性的,系统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更多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教育。然而 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依靠教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与勤奋外,还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剖析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什么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所谓家庭意识,就是家庭中各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包括家庭各成员的活动及行为。家庭行为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进行的其他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五、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四二一”型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甚至在不少家庭中已经由宠爱滑向溺爱,从而使儿童的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一位母亲说:“我40岁才得了这个宝贝女儿,在家里,她要啥就给她啥。”这种爱似乎很无私,实际上是一种畸形,无能的“慈爱”。这种盲目的爱只会造就家庭的小暴君。

2、爱慕虚荣

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考试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但却染上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整天为挣钱奔忙而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都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但在心底深处,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花钱请保姆、家庭教师,或由文化水平低的母亲辞职,在家承担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目前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祖传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孩子,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种是随意,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金钱关系渗透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帮父母干家务劳动要给钱,干前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不给或钱给少了不干。不仅如此,有的小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都要向父母要钱,把钱看成是学习、劳动的唯一动力,而不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孩子形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思想。第四种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在课外报舞蹈、书法、英语、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硬地安排子女的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生动活泼的个性。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有一部分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抚养孩子;有的尚未从阴影中走出,不管孩子或把怨气都出在孩子身上,常常非打则骂。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生理,心理早已出现了消极反应。

七、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保证家庭教育的时间。

孩子是你们的,是我们的,更是大家的,但孩子最终是你们的。你们生育了他们,赋予他们生命的权利,更应该养育他们,赋予他们生活的本领。没有本领,将无法适应社会,最终成为自己的负担。我深刻的感觉到,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多么大竞争的社会,孩子如果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输在基础教育上,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会带来许多的阻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选择再来一回,更不可能后悔或弥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确是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我孩子的学习。我每天都要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为了让家人生活幸福而努力打拼。疏不知,与孩子的成长相比,这些又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乎其微。钱,我们有的机会去赚,何必要吝啬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的这点时间?我们终日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除了孩子还是孩子。中国人一辈子很少为自己着想。一般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父母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席!在孩子最期盼我们相伴的时刻,我们不能缺席!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所以,一定要在时间上有所保证,每天至少抽一小时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全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性格会遗传孩子,父母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观念会同化孩子。父母爱读书,孩子一定爱读书;父母素质高,孩子一定修养好,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一定优秀!所以,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好老师。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和睦、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所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一定要能够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不要有负面的影响。

3、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把金钥匙:鼓励和表扬。人都爱听好话,孩子更不例外。我们要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做的不好,或者是失败时,我们不能批评和打击,而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为他们打气,为他们加油。当他们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

4、坚持平等的思想交流。

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平等的。孩子虽然年龄比我们小,但他们和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有不少家长不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时很长时间,或者是从来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思想沟通。有的家长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家长和孩子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大人以强势的态度来与孩子交流,孩子处于被接受,被批评的地位。显然,这样的沟通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确他们的困惑,再给予处理和解决。

5、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

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进步也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用我们孩子的昨天和孩子的现在比。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噪,不要失控,切忌失态,行为过激。即使批评孩子,也可以是润物无声,说服感化。

6、加强学习,注意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实施是比较草率的,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学习。例如,要解决孩子学习磨蹭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方法一:发挥名人效应: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还有一句:“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您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时间的重要性,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走向成功的故

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对名人的敬佩,让孩子明白严守时间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如果自己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做任何事情时,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一气呵成,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方法三:不做多余关切。在孩子学习时,您千万不要打扰他,一会儿送水,一会儿询问,这些打扰都能使孩子给自己分心找到理由。

方法四: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把喝水、吃面包、上厕所、削铅笔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有的话计时开始!切记:在学习桌上不能放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您刚开始可以在同一个房间、孩子的背后监督,一发现他在写的过程中有分心现象,要立即制止。

方法五:不添过重负担。比如: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妈妈布置的,或者还得练习孩子讨厌的特长乐器等,因此孩子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是为了逃避。

方法六:制定计划和评比表。计划主要定出每天的日程安排,评比表将在晚上由您俩一起对一天计划执行的情况给予评价,(画笑脸或者画星星等)完成多少项后满足孩子一个比较大的、合理的要求——买一本他喜爱的书或者给他一段自由时光,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会尝到做作业快的甜头,从而慢慢改掉磨蹭的毛病。总之,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强调做完一样再去做另一样,不能刚干这件事又去干那件事,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相信只要您做个有心的家长,早发现早治疗,把孩子的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八、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九、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十、全课总结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有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最完美的。握紧您的手,我们更有信心!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的责任是一致的,我们的心愿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心愿一起努力吧!最后,再次谢谢各位的到来,谢谢各位的支持!

十一、布置作业

上一篇:儿童爱听的童话故事下一篇:产品生命周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