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2024-06-01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精选6篇)

篇1: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

人活在世上,总有个人生目标,总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个谋生第依托,既然把把医生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好不保留地奉献这个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出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把一点一滴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时间抓牢,做好每项服务,写好每项记录,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无以成大海,从我做起驰翔”的爱岗敬业精神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卫生人的心中,我们没有豪言壮语,我们是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指导、健康教育。如果您问我们的志向是什么,我会告诉您:做健康卫士,保障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如果您问我们是怎样做的,我会告诉您,通过政府的支持,通过卫生局的正确领导,通过我们一千多卫生工作者几年的共同努力,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区的一个品牌,并通过了卫生部的验收,成为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也许您觉得我们的工作琐碎,但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也许您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也许您觉得我们的工作,但却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为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

是啊,不以善小而不为,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汇聚成人居环境最佳区的宏伟蓝图,汇聚成健康和谐的社会。,从小事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力量。从小我们就学习过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无数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精神,还有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孟泰精神,女排精神、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的共产主义精神,还有象征改革开放的深圳精神,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市精神,每一种精神都刻着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时代的丰碑,那么区,这个老工业城区,曾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当代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他的精神是什么?渗透在血液中催人奋进的的东西是什么?是实现“四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高远志向,是65万人吃苦耐劳、与时俱进的澎湃激情,是各行各业借助十七大的东风,振翅高飞的态势。是的,是“志存高远、澎湃驰翔”!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岗敬业精神,其实,“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爱岗敬业精神早已植根于每个人的心里,在日常工作中,他是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在关键时刻,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在群众中,他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写照,在党员队伍中,他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是恢宏的,它团结着全区65万人为“四区”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然而,他又是细致的,细致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的每一天。

有这样一个集体,他们被称作“天使”。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她们会细心呵护;当老人临近暮年,他们悉心照顾、做好临终关怀;在您健康的时候,他们为您提供保健知识,为的是让您更健康;当您病了,他们会陪伴在您身边,直到您恢复健康。这个集体把为您的健康服务作为职业,恪守着职业道德,他们的工作岗位分布在每一个街道,身影出现在每一个社区,他们能熟知管区内所有居民的健康状况。他们就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是您健康的守护天使。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接触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和放学后的孩子,所以,除了医疗技术要过硬之外,工作人员还要求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年9月3日上午11时15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来了一位叫周润芳的老人,他68岁,表面上看老人红光满面,步态轻盈,但据老人自述,咽痛,咳嗽,全身不舒服,门诊周主任接诊后认真地为老人进行了检查。经检查老人一般状态佳,精神饱满,心肺也无异常,于是周主任建议老人检查心电图,周润芳老人拒绝了。但就在老人做胸透时,却突然倒地,手捂胸口,口吐白沫,不省人事。门诊的医务人员立即为老人查体,老人呼吸停止,大动脉无搏动,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梗。医务人员立即开始抢救,建立静脉通道、上呼吸兴奋剂、肌注心脏三联针、体外心脏按压、口对口的人工呼吸,1分钟、2分钟、3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心电图仍然显示直线,然而抢救工作没有停止,护士长王颖仍然坚持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她脸涨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就这样坚持了十分钟,直到120急救小组赶到。最终老人终因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了,但当老人的子女知道了整个抢救过程,知道医务人员在老人心脏停止跳动还坚持对老人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时,非常感动,对抢救小组的医务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都发生着动人的故事,社区的医务人员除了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这种服务是贴心式、无缝式、链条式的服务,是一种精神,他体现在爱岗敬业,体现在职业道德,他像巨大的根系,牢牢地团结着每一个人,他像坚韧的绳索,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植根于人民心中的爱岗敬业精神。“志存高远、澎湃

篇2: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得朴实点,就是要有个谋生的依托。既然把医疗卫生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做好每一项服务,填好每一项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写好每一个医疗记录。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没有任何借口,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你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当你自觉晋级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积而薄发?总之,接人待物,为官处世,你是喜欢拿着放大镜百般挑剔找外因,还是常常拿着显微镜自我剖析找内因?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要说:非也!在我们医疗行业,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我们的好医生刘琼芳同志五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从她身上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精神和情操,这种政治品格、崇高风范和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立足岗位修医德,当好母婴健康的守护神;恪守本职强医能,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保健质量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站位全局铸医魂,创建一流的工作;比如妇幼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谭秀玲、余文丽、刘凌云等等。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比比他们,想想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呢?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人心很容易变的浮躁浅薄,变的急功近利,变的阴暗势力,惟其如此,象刘琼芳一样执着于事业,专心于服务患者,既积极向上又心态平和的人才显得那样难能可贵,境界高尚。实现人生价值,永无止境追求自我完善。什么是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感到困惑迷茫。有句广告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和刘琼芳相比,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刘琼芳用行动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不管我们距离理想有多远,只要我们一直去做,目标终会越来越近。

篇3: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1 仁心

1.1 仁心的极端重要性与根本性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性。医疗卫生工作最重要的特性应该是以人为本, 因为医疗卫生工作的直接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工作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1]。因此, 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生, 是“最应该讲职业道德的”[1]。对医生来讲, “医术不论高低, 医德最重要”[1]。那么, 如何才能具有高尚的医德呢?“医生首先应该是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好人”[1], “做一名好医生, 一定要有仁爱之心, 医学要有人的温度, 要温暖病人”[1]。

可见, 仁爱之心是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及人性化医疗的基础和出发点, 具有根本性;仁爱之心 (或者说是仁心) 在临床实践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1.2 仁心的含义

所谓仁心, 是指以仁为本质属性的心。仁心的根本, 在于“仁”。

1.2.1 仁的体、相、用。

仁的体是内心实际修养所达到的一定境界, 是仁的根本, 是仁心的相、用等优秀品质的源头活水;仁的相, 是指行为;仁的用, 是指由仁的内心修养所产生的作用, 包括礼、爱、敬、诚等。

1.2.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中仁心的体、相、用。

关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中仁心的体、相、用, 我们可借用孙思邈对“大医”所作的论述进行说明。仁心的体, 大致应当是“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2];仁心的相, 大致应当是“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2];仁心的用, 大致应当是“大慈恻隐”、“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 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2]。

1.2.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中仁心的根本性。

医疗卫生工作者内有仁心, 则于己为仁, 于人为仁。内心为仁, 才能自发产生高尚的道德, 自发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只有内心真正具备了仁, 医疗卫生工作者自己才会成为一个“人性丰满的人”[3], 才会不仅注重疾病而且更会关照患者的健康、心理与生命;只有内心真正具备了仁, 才能够从病人的实际、疾病的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从而切实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 确定患者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上可以自主;只有内心真正具备了仁, 医疗工作者才能恰当履行对患者诚实的责任、为患者保密的责任、对有限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责任, 才能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只有内心真正具备了仁, 医疗工作者才能和患者保持适当的关系, 并恰如其分地处理双方之间的分歧。

1.3 医疗卫生工作者践行仁心的具体表现

每个人都具备仁心, 都在践行仁心。尤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 更是无时无处不在践行仁心。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 关爱生命。

这是发生在乡镇医院的一件事。病人及家属因费用过高, 便想放弃治疗。医生很着急, 便大声说道:“这个病又不是治不好, 借钱就行。要是不治, 命就没了。一定要治!”接连说过几遍后, 掏出仅有的钱递给家属。家属虽没接过钱, 但还是听从医生建议, 带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医生虽未能亲自为病人治好病, 但是由于对生命充满了关爱、珍重、敬畏, 所以在关键时刻的大喝能让人清醒, 保住病人的生命。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敬畏生命, 是仁心对医生的基本要求, 因为, 医生直接面对的是人的生命, 负有保护生命的职责。

1.3.2 人文关怀。

在临床上, 仁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给病人以人文关怀。有研究指出, 通过采取改善患者病室环境、加强与患者的心灵沟通、鼓励患者及家属、指导家属配合给予关爱等人文关怀措施, 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人文关怀在治疗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而且对病人的身心康复非常重要。

1.3.3 艺术的服务。

所谓“艺术的服务”, 是指“医生临床上的所有行为, 都应该把它当作艺术来对待, 从接诊病人到了解病史, 确立治疗方案, 评定治疗效果, 这其中都有十分深奥的艺术性。……掌握临床的艺术性, 才能真正做个好医生”[5]。

不论是关爱生命, 还是人文关怀、艺术的服务, 都是广大医生仁心的普遍实践。除此之外, 绝大多数时间里, 医生都是在默默地践行仁心。不容否认, 有个别医疗卫生工作者存在着损害患者、损害行业利益的行为, 这是与仁心背道而驰的。这说明, 在某些环境下, 部分人没能经受住考验, 暂时失去了仁心。为能经受住各种考验, 我们就必须让仁心深深扎根、牢牢确立。最好的办法, 是让仁心片刻不失、时时保持。

1.4 保持仁心

时时保持仁心的根本, 在于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第一步, 保持心境的安宁, “我们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 未来的还没有来, 不去管, 单说现在的, ‘现在’也不会停留, 我们说一声‘现在’, 这‘现在’就马上过去了。慢慢从这一面去体会, 永远保持心境的安宁。”[6]第二步, 净化心灵, 将自己的念头“克伏下去”[6]。第三步, 恢复礼的境界, 所谓“礼”, 是要我们“随时随地很庄严, 很诚敬”[6];所谓“敬”, 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 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6]。

2 妙手

2.1 妙手的含义

一个人具备了仁心的体之后, 在相上 (即在外在的表现上) , 就医疗卫生工作者来说, 那就应该是高超的医术, 或者说是妙手。妙手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实现自身仁心品质的方法、手段。如果只有仁心, 而没有妙手, 那么, 在疾病面前, 我们就会无能为力。仁心如果只存在于心内, 而不能够外化, 那么, 便不能够利人、救人, 仁心便无法实现。通过妙手, 仁心才可能实现, 医生才能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2 妙手的重要性

治病救人的, 是医生的手;延误病情、致残致伤的, 也是医生的手。能够治病救人的妙手, 才是患者需要的。医生治病最重要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妙手;患者所求于医生的, 也是妙手。通过妙手, 医生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共同体, 维护患者的健康。妙手是仁心的外在表现, 同时, 也是除苦、利生的手段, 是联系仁心与除苦、利生的枢纽。妙手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关键, 也是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关键, 没有妙手, 医疗救助行为便成为画饼充饥,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便也成为幻影空花。

2.3 妙手的要求

妙手既包含了医师的诊疗技术, 也涵盖了手术、配药、换药、医疗设备操作等医疗相关工作, 是对医疗卫生工作者医疗技术方面的要求。它要求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业务上要不断进步, 了解最新成果, 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

3 除苦

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中, 只具备仁心与妙手是不够的, 只有患者得到了利益, 医疗卫生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患者从医疗卫生工作中得到的利益, 最基本的, 是由疾病带来的苦痛得以缓解、去除。

3.1 除苦的含义

人有疾患时, 最多的最普通的困扰是苦和痛, 而非伤和死。医疗卫生行业的最普通最基本的责任, 是利用医疗技术手段去除疾病, 从而去除疾病所带来的苦和痛。

每一个人, 都曾有过生病的经历。生病之后, 自己会感到或轻或重的痛苦。为了去除此痛苦, 就必须去除痛苦的来源——疾病;为了去除疾病, 就必须找寻能去除疾病的人——医生。医生为病人去除了疾病, 从而就为病人去除了痛苦。因此, 医生每天的工作, 是在为去除疾病而努力, 从而是在为病人去除痛苦而努力。可以说, 去除痛苦是每名医生的天职所在, 也是每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天职所在。之所以是天职, 是因为去除痛苦的职责既是天生之职, 也是每天之职。

每一名患者, 紧紧联系着一个家庭, 医生在为病人去除痛苦的同时, 也为病人家属、家庭去除了痛苦;每一个家庭, 都是社会的细胞, 医生在为家庭去除痛苦的同时, 也为社会去除了痛苦。

3.2 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除苦得乐

一名医生曾有这样的心得:虽然工作有些累, 心情有时也不好, 但是, 每当为病人做完手术、看到病人脸上的笑容时, 内心就无比快乐, 成就感油然而生, 顿时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一切的不愉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是的, 每一名医生, 都有类似的体验, 都有为病人去除痛苦的快乐与成就感。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疾病的治疗、病人痛苦的去除, 而且是无可比拟的、不可替代的。医生在为病人去除痛苦时收获了快乐, 实现了自身价值。为别人去除痛苦而自身得到快乐, 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在为患者去除身体与心灵上痛苦的同时, 患者也在帮我们去除身体与心灵上的痛苦。我们越是视病人痛苦为自己的痛苦, 我们自己的痛苦, 尤其是心灵上的痛苦, 就越是能够得到去除, 我们自己就越是能够收获快乐。

3.3 除苦的重要性

仁心为本、慈悲为怀、治病救人、除苦去痛, 正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立足之本, 也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如果说妙手是医生与患者联系的纽带, 那么, 除苦便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3.4 除苦与利生的关系

就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用来说, 除苦是基本的用, 而利生则是更高层次、更加基本的用。

4 利生

4.1 利生的含义

除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生命, 让生命更加美好。

除苦是在有了痛苦以后才去做的去除痛苦的工作, 而不是在事前预防痛苦的发生, 所以是消极的被动的。为了让生命不遭受痛苦、少受痛苦, 就必须事先预防痛苦, 让痛苦不会产生, 或者痛苦在微小时能够得以消除。

当我们通过除苦得到了一些治疗的知识以后, 就可以反过来运用这些知识, 防病、痛于先, 不让疾病与痛苦产生, 从而让消极转化为积极, 让被动转化为主动, 让去除痛苦转化为预防痛苦, 从而更加有利于生命。因此, 医疗卫生工作不但是治病, 更重要的, 是防病, 要更加重视预防保健工作;不但要去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不让个体及社会产生痛苦, 或者让病人、家属、社会承受尽量低的痛苦;不仅要去除痛苦、保持健康, 而且还要保护生命、安抚生命;医疗卫生工作不但是一项面对个体的工作, 更是一项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

利生, 就是说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要有利于健康, 有利于生命, 有利于民生。

4.2 利生的具体表现

目前, 我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7], 已成为重要的卫生问题。由于医生在慢性病预防中具有先天优势, 因此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医院和医生的作用, 以降低慢性病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现在, 几乎每家卫视, 都有一档养生节目, 而且, 这些节目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每次走进图书大厦, 我们发现, 排在销售榜前列的, 总有养生保健类的图书;养生保健类图书书架前, 也是人们集中的地方之一。

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中, 还是在图书里, 最受欢迎的, 是我们医疗工作者所奉献的知识。他们教大家如何去预防疾病, 如何去提高生命质量。这样的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的行为, 让许多人获得了部分医学知识, 让他们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与心理, 从而免遭疾病的侵扰, 免受痛苦的折磨, 或减轻所受的痛苦。对于人民群众来说, 这是一件对生活、生命多么有利的事情。不仅仅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 我们的医院管理人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教学人员和科研工作者, 也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权益贡献了重要力量。

4.3 利生的重要性

没有哪一项工作, 像医疗卫生工作一样, 可以如此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生命, 影响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没有哪一项工作, 像医疗卫生工作一样, 直接联系着每一个人, 联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哪一项工作, 像医疗卫生工作一样, 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医疗卫生工作的更高使命, 是使生命得到利益。利生是医疗卫生工作更高层次, 也是更加基本的追求, 或者说, 利生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终极目标。

5 结论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应突出职业特点, 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 要包含从业人员践行职业精神的根本和源泉。仁心是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根本和基础。因为具备了仁心, 妙手、除苦、利生才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内心的自发要求, 并成为自觉行为。反过来, 正是通过妙手、除苦、利生等方式, 仁心才得以表现自己、实现自己。妙手是联结医生与患者的关键, 除苦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作用, 利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洪波.医者仁心[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3]殷大奎.时代呼唤好医生[N].健康报, 2008-12-19 (5) .

[4]白彝华, 蒋红樱, 杨敏.人文关怀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 2013, 34 (3B) :93-94.

[5]董炳琨.一个好医生的成长——吴阶平生平[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

[6]南怀瑾.南怀瑾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最快于今年年底出台的《精神卫生法》,因为近期各方博弈频现,能否如期出台,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据专家透露,《精神卫生法》草案,对拟强制住院的“准精神病人”,在医生诊断后,增加一道复核程序,以对病情做全方位的鉴定,避免因诊断不当或其他目的,致使正常人住进“疯人院”。

这无疑让精神卫生法研究者欢欣鼓舞。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精神病与行政强制收治立法研讨会”上,不少学者表态,希望通过此次立法,终结精神病强制收治乱象。

不过,知悉《精神卫生法》立法进程的北京回龙观医院22区主任闫少校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现在《精神卫生法》出台的最大阻碍,并非学界争议最大的强制收治程序设定,而是经费保障。

“立法25年,最大的目标是让重型精神病人都有可能得到免费医疗。这个目标,近些年来,才有了解决的契机。这也是去年《精神卫生法》忽然提速的原因。”闫少校说,“很有可能立法出台后,大量的重型精神病患者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最核心的就在这儿。让该治疗的得到治疗。”

能接受有效治疗的精神病人不到10%

《精神卫生法》起草始于1985年。不过,实质推进是在1987年。该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卫生部、公安部和民政部合作,在天津举行了首届司法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立法研讨会。随后,立法起草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4年后,草案即修正到第十稿。

频频修正,却又难以出台,原因如何?闫少校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保障不足,国家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治疗经费,《精神卫生法》也就自然无法出台。

有学者做过统计,我国二三十年来每年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只占到卫生总投入的1%。而这与精神卫生疾病占疾疯总数20%的比例极其不匹配。

问题也由此越积越深。一方面是“该收治的人不被收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任薄绍晔介绍,在中国能享受到卫生部门有效治疗的精神病人,不到10%;另一方面,因为无法保证对所有送来的准精神病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再进行治疗,以及强制收治程序性规定的缺乏,使得部分“不该被收治的人反而被收治了”。

这亦有实例佐证。近些年来,正常人被强送精神病院,并获媒体报道的案例,屡有耳闻。

今年4月9日,湖北十堰市民彭宝泉因拍摄上访者,被送进精神病院。面对舆论压力,当地警方最终拿出了“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彭宝泉确有精神病:第一、彭有精神病史;第二、彭当日在派出所里满嘴胡话。

但是,彭宝泉被警察送入精神病院的程序,无法不令人质疑:强制收治前,并未征得家属同意;在被送进去后,也没有通知家属;在家属得知此信息后一周内不准其家属探望。

闫少校向本刊证实,类似的案例可能有不下百例。

否认患病被视作有病

此类案例将精神卫生立法一次次推至风口浪尖。

2007年12月,卫生部将精神卫生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2009年两会期间,姜健、方新、陈先岩、杨伟程、郝萍、郭新志等185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加快立法进程。据悉,此间全国人大也曾多次组织调研组赴各地就精神卫生法立法进行调研。在多方呼声下,《精神卫生法》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

得知《精神卫生法》列入立法规划后,不少学者建言立法要继续关注程序问题。其中,精神病认定标准、收治程序、救济途径是争议焦点所在。

精神病学学者黄凯平指出,尴尬的地方还在于,精神病学界目前对精神病的认识还非常幼稚,精神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是一个谜,不经谨慎诊断就断定谁有偏执型精神障碍,需要强制收治,这明显缺乏精神病学常识,也缺乏基本医德。

而在司法实践中,受诟病最多的要属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加强对精神病院管理的通知》。通知将“拒绝接受治疗或门诊治疗困难者”列为精神病人入院收治指征,被学界批评为给强制收治行方便之门。

长期代理精神卫生领域案件的律师黄雪涛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你被送进精神病院,你会承认自己有病吗?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拒绝治疗,精神病医生就说你没有自知力,可决定对你强制治疗,如果你反抗,会被医生视为躁狂的特征;如果你诉说遭到了不公正对待,医生会认为你病得不轻,已经有妄想、幻觉了。

闫少校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表示,医师绝对不会仅仅因为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就将其收治。“在问这句话之前,其实就已经存在着其他标准。我们是先发现这个人思维上的异常,才问他自己是否认知。比如我接触过的患者,他认为自己掌控这个地球,认为自己是皇上,认为街上的女子都是他的妃子,因而经常被人打。我就问他,是否认为有精神病,他不承认,此时你能说他精神上没有问题?”

对于彭宝泉等实际案例,闫少校认为,这本身不是精神病学科的问题,而是违法犯罪。“1200万重型精神病患者,里边确实可能存在几百人,他们其实没有病,却被家属,或被有关部门以各种私心送入精神病院。但不能因此否认大多数人需要治疗,这是对大多数人的不人道。”闫少校说。

天文数字经费下的困局

闫少校希望社会能正确地认识精神病院,把他们当成是普通医院。“病人来了,我们就治疗,这与治疗感冒、发烧没有本质区别。”

反对者指出,精神病院与普通医院差别很大。而其中最大的差别是,一旦当事人被“确诊”为重型精神病,等待他的将是人身自由被限制,以及每天被强迫性地服入具有负面效用的药物。而这些,普通医院根本无法做到。

另外,精神病院的这道“确诊”程序,似乎也不像想象中那么严格。“不可能严格到司法鉴定的程度,甚至称不上是鉴定。”闫少校向本刊记者表示,司法鉴定里具备的鉴定程序,包括3名以上具备资质的医师、长时间的检验程序,这些在“确诊”程序里都不具备。

“这是国际惯例。”闫少校称,如果都走司法鉴定的程序,在确认当事人有精神病后再进行治疗,一个是时间耽搁不起,一个是意义也不大,因为通过简单的“确诊”程序,出错的概率很低。

“1200万重型精神病患者,每人每月1000块钱的药物费用,一年就是1440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闫少校说。也正因此,从全国来看,最终能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有偿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其实不到十分之一。闫少校说,倘若对每一个入院的准精神病患者都加入一道鉴定程序,经费总数又得攀升不少。

本刊获悉,自2009年以来,卫生系统已有一系列动作展开。一是要求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立精神分裂科(另一个必须建立的科室是中医科);另外,对所有的基层医院医生,也将展开精神疾病知识培训。

篇5: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心术》在其同名小说《心术》的扉页上写着这样几行字:“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看),LOVE(爱)。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信看爱”是《圣经》中的三项美德,有信不怀疑,有看不灰心,有爱不恐惧,这是《心术》渴望表达的主题。因为这世上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托付,所以社会给予了对医务工作者更高的期望。期待在医患之间可以彼此信任、彼此托付。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术,以“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来尊重生命、对患者负责,真正诠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责任心是医务工作者工作的基础。它不仅是对自己和工作的负责,更是对患者和医院的负责,对国家和社会的负责,因此就这要求医生应树立正确人生观、利益观、权利观、价值观。

爱心是医务工作者的动力。有人说医务工作者的爱不仅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还会让病人战胜病魔,同时还会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并且这种爱不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而应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者基本核心原则。

耐心是医务工作者工作的具体方法。患者来求医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从心里上与常人相比肯定有些烦躁、焦虑、恐惧、孤单、失望等一些低落情绪,那些长期受病痛折磨的还会对医务人员有些抵触情绪。其实此时的患者内心也是矛盾的,这就要求此时的医务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与其沟通,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引导,用耐心去感动患者,让他接受并且配合我们的治疗。患者是带着希望来的,而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在医疗环境许可的情况下,耐心的给患者一个希望。

医术而是一门技术,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必然身怀一手好的医术,而好的医术的形成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岁月,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和认真的总结去研究医术这门技术。

有人说医学是世界上更新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法,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积极进取、努力钻研和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因此,上进心是医务工作者进取的内在因素。

篇6: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为进一步强化医院职工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现决定在全院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有奖征文活动。

此次征文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大主题。大家可以围绕以下问题结合自己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实际进行阐述和论证:

1.如何理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如何培育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如何理解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医学道德、西方医学职业精神、医学伦理、道德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医疗机构文化建设、医学人文教育等的关系?

2.在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利益格局,面对职业信念与个人利益、市场取向、社会舆论、伦理、法律的诸多碰撞与冲击,医疗卫生人员该如何坚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核心原则?如何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3.在新形势下,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弘扬还需要哪些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的支撑?

备注:

1、征文要求字句通顺、文笔流畅;可以提建议、写体会,也可以举例子、讲故事。字数1000~3000字。征文截止时间为8月15日。

2、征文任务分解:内科2篇外科2篇中医科1篇妇产

科1篇公卫科1篇行政1篇门诊1篇(临床各科室含护理人员)。

3、评奖:组织医院中干对征文评奖,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

300元;二等奖1名,奖金200元;三等奖1名,奖金100元。

上一篇:汉语言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下一篇:中学秋季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