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2024-05-09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共6篇)

篇1: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对当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一些看法

随着中国新年的来临,在这个国家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马上就要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了,事关全中国人的切身利益的时政大事自然也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密切注视,时至今天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幸存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大众,至于中国是怎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人们历来就是众说纷纭,但是他终归现在就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已走过了近六十多年的历程,关于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起了中国明清两代皇宫的紫禁城的巍峨和挺拔,那等的气势和磅礴,仿佛就预言和暗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大度和气派,这是中国人与其他不同民族和国家显剧的区别,也好像是中国人本身携带的基因迎合了他们自己后来所走的道路和所作出的选择,他们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一他们自古一来就秉承和拥有的理想和梦寐,他们始终孜孜以求在不断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其实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能够单独的独善自身的生存在这颗星球上,因为他们不同寻常的历史和过往他们从来就是被人关注和深深影响着世人的,可以说,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更是一个人类共同深切关注的家园,因为这个国家有着这个国家不同寻常的特质,可以吸引着世人的非凡的特质,那就是他曾经拥有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上个世纪的开始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传播直至最终在中国的尘埃落定注定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无时不看出世界从来就是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东西方的文化进步从来就是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所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其说是从欧洲的前苏联传过来的还不如说是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有着这方面的急切的需求进而演化成轰轰烈烈的中国二十世纪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应该说这个国家和民族从来就不缺乏理想和浪漫,正是在这一融汇在民族血脉深处的中华民族的元素使他们在二十世纪血与火的考验中经历了惊天骇浪般的浴火重生,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条件和环境下要去完成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那就是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辉煌。他们就是这样冒着浓浓的战火,在布满荆棘泥泞地道路上一路艰辛的跋涉了过来,也付出了极其惨痛和巨大的代价,也终归他们迎着理想不断奋勇向前着。这就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史,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史—中国大陆二十世纪的现代史。

在中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历经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今天的习近平主席,有苦有泪,有血有汗,也有过从未有过的欢心和幸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从全面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的崭新的时代,人们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版本过渡到充满人性和自由的市场经济版本的时代,也许人们对过去还是记忆犹新但是他们还是对现实充满憧憬,他们急切的渴望改变自身的命运和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就这样他们又一步一步的与这个世界逐步的接轨了,迎来了又一轮生命的朝阳,他们开始了全新的市场经济的尝试和大规模的城市社会运动和改造,力争使自己的生存能上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平台,这就是自上世纪以来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国家经济的一个历史上都不多见的辉煌的三十年,全面经济建设的三十年,对此人们从来都是诽誉参半,有的人怀疑,有的人赞誉,其实中国的事情从来都是复杂的深刻的和多变的,人们认识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就形成了你们鲜明的判断的差别,在中国要不要市场经济恐怕就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深刻的课题,而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进步其实质就始终离不了市场经济的左右和摆布,这个世界没有无源之水,世上万事总有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现今的世人们并没有彻底搞清的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什么是市场,人类的市场,因为它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定型着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走向,更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说市场和市场经济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起着关键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去年中国全新的领导班子走上了岗位,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我是感到欣慰和充满期待的,我希望看到这一代领导班子的政治理念和赋予这个国家的蓝图,也就是民众心目中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实在是一副千斤的重担,任重道远。我首先觉得中国历经已是走过了快速的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正在全面完善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和模式,这期间这个国家发生了急剧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也从过去的单一走向了现在的多元和现代,摆在这个国家当前急切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是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国家事务,国家事务究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着什么样的深切的渊源和关联,进而人们就必须更深刻的认识到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和把握好自己的国家事务,并勇敢深切的加入其中,成为这个组织的富有生命力的一员,国家是要贫穷还是要富裕,人们是要富足安康还是贫弱积病,这就是深刻反映社会民生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社会生态理念,其实我想这一届政府就应该在前几届政府的基础上在真正的民生问题上能切实的把这个国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在一个国家民生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问题,在近现代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实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的民生问题,一个政党和一个组织就是为了根本的解决这个历史时代的真真切切的民生的问题才有可能有生存的空间和立足之地,而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凭借中国近现代独有的历史的中国国情才获得了夺取政权的成功,应该说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底子异常薄弱的古老的帝国,这个古老帝国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在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艰难洗礼才最终赢得自身的独立和完整因此也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这个国家变得一无所有,一贫如洗,人们无不是生活在贫困线下日不敷日,这就是中国当时的国情,而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也真是在这样的极其艰难的时局下取得了政权的成功,这就是中国实际的国情,所以说解决中国的实际民生维持这个古老帝国的延续和成长进步也是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面临的真实的实际任务,归根结底解决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就是这个政权面临的直接首要任务,尽管人们可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但目的和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在这一片曾经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古老的土地上建设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人性关怀富有文明气质和精神的人文国度,这是人们的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艰难的行进了许多年,所以说一个衡量国家的文明和进步的根本标志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民生境况的真实体现,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中心任务,历史进入了新千年,中国的经济建设也走过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时期,中国也进入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加入了WTO,努力的进行市场经济国家体系,其实这是一条一个国家真正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只有经过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熏陶他们才能真正看清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他们也才能更好的处理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真正的市场是能培养和锻炼和造就一代人的,人们只有在市场的洪流的冲击和激励下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谱写出人生的篇章。

其实市场和市场经济也是可以认知的,可以把握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然就是广大民众的生存境况和质量,而决系民生质量的有人文精神的,有物质的,而企业这个世界近现代社会直接催生的人们物质利益和精神财富的诞生地就值得引起高度的关注,对企业的认知和认识就决定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真实的水平,这也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所以说在现今的特定历史时期对于企业的专业的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必须对企业家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要给他们足够的合理的生存空间,必须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合理的规划和体系,要建立起系统的企业学学科体系,要使全体社会的人们对这个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要使企业家群体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席之地得到人们赞同和认可,使人们真正正确的认识这个事物和接受这个事物,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想这可能是这一届政府必须要完整的任务。在当今中国有几个关键性的字眼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民生,法制,和国家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正具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是否觉得他们的生活和生存是适意的,是理想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和富有生命性的,这是最起决定性的要素,一个国家的真正的实力就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所以说当今的中国要想在世界真正的立足成为一个实力强盛的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几个关键性的要素要抓住,而其中特别要抓住的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命力的来源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一个国家使人们有了归属感认同感,使人们有了希望,就不愁这个国家会灭亡会消失,其实这也才是一个国家的真实涵义,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拼什么?其实都是在拼人,拼人的生存,拼人的生存质量和质地,而其他都不过是人们为了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在中国也要紧紧抓住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改善和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以此为目的和出发点在全社会进行全民素质的提高,要让全民了解和熟悉他们自己的国家事务,使能够在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有长足的进展,能真正展现出国家实力。

这是我对这个国家的一些思考,也是对这个国家的希翼,我衷心的希望能看到一个充满自由人性和生命活力的东方大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衷心的希望世界的人们会以热忱和友好的目光来注视着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人们会以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家园来翘首以盼,这个国家就真正成功了。

篇2: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其上层建筑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的稳步快速发展,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把握经济方向与生存命脉,在波动中不断的探索。下面我谈一下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来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也均出现不平衡复苏,我国的经济全面复苏还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从我国经济形势整体上来看,近年来政府投入资金力度大、动作快,政策的执行力较强;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社会投资热情高涨,特别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主导产业销售增长加快,投资回升。但由于通货膨胀,近几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从治理通胀,到警惕通缩,再到治理通胀预期,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在短期内出现了频繁变动。另外,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实施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却使金融危机前本已过剩的产能进一步扩张。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状况已经比较严重。钢铁、煤、化工和水泥过剩产能占全球比重很大,但利用率却很低。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战争”,借口全球经济失衡而联合相关国家一起逼迫人民币升值,一直是美国近期经济外交的重点。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出台来提振本国经济,更为刺激就业。中国现在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自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国。从近期发展势头看,各国发起的所谓“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起数仍然在不断上升。

为应对诸多经济压力,我们应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的号召、合理调整城乡及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结构,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战略重点。提升并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总量、抑制过剩产能,进而扩大内需。鉴于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要想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我们的战略基点必须是扩大内需,同时稳定出口,保持协调发展。我们要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同时我们要扩大就业,改善社会保障,以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

篇3:对当前股市的一些看法

2009年至2014年的6年里,A股市场持续低迷,上证指数徘徊在1800点至3500点之间,可谓“熊”途漫漫。即或A股低迷如此,A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于成熟市场仍然是偏高的。仅如2010年12月3日,当天沪指收于2842.43点,根据我们的测算,当天A股简单算术平均的市盈率为104.19倍,而同期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简单平均的市盈率仅为15倍左右,因此,A股的市盈率远高于成熟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上证指数从2014年10月27日的2290.44点大幅上涨至2015年4月30日的4441.65点,183天中上证指数上涨的幅度达到93.92%!

高市盈率是不是意味着估值泡沫?要厘清这一问题,就要厘清成熟市场的估值标准是不是适用于中国,或者说中国是否需要独立的估值标准和估值体系?

买股票、创业办公司、购置房产、接受更好的教育等一切投资都是用当前的现金流去购买未来的现金流而已。如果我们期望赚取10%的回报。如果一个资产,未来每年稳定地给我们带来1元的现金流,我们愿意为此支付10元的价格。支付10元的价格购买未来每年1元的盈利,市盈率正好为10倍。给定投资者预期回报率为10%,一个盈利稳定的资产的市盈率为10倍。

如果一个资产,次年的盈利为1元,此后盈利将保持逐年增长,那么我们将愿意支付高于10元的价格,此时市盈率将大于10倍。我们支付高于10元的价格,购买次年1元的盈利,投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的10%,但我们购买的是一个成长的现金流,长期中平均的回报率一定能够达到10%。

如果一个资产次年的盈利为1元,此后逐年下降,我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将低于10元,市盈率将小于10倍。我们支付低于10元的价格购买次年1元的盈利,投资回报率将高于10%,但我们购买的是一个逐年下降的现金流,长期平均的回报率也就是10%。

换言之,如果投资者预期的回报率为10%,成熟且盈利水平稳定的公司的市盈率为10倍,盈利不断成长的公司的市盈率将高于10倍,盈利水平预期下降的公司的市盈率将低于10倍。但一个经济体所有股票平均的市盈率应该在10倍左右。

“西格尔(Jeremy J.Siegel)教授对1970~2001年这32年内世界上主要股票市场的统计表明,各市场的长期平均复合回报率相差无几,英国为11.97%,美国为11.59%,日本为11.12%,德国为10.88%。而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1969~2002年这34年的长期平均复合回报率为10.0%。实际上,不仅这个时间段的统计结果是这样,改变一下统计的时间段,只要不是刻意选择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进行统计,而且时间段足够长,得出的长期平均复合回报率差别不大,基本上都是落在9%~13%之间”。正因为主要成熟市场股票的预期回报率在1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主要成熟市场所有股票平均的市盈率大致在10倍左右。事实上,我们对主要成熟经济体股票市场观察的结果表明,这些市场长期平均的市盈率大致在10倍左右,与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美国,购买股票,是用当前的现金流购买未来的现金流,难道在中国,进行股票投资,就不是用当前的现金流去购买未来的现金流?在美国,投资者有资格要求10%的回报,难道中国人就没有资格要求10%的回报?如果中国人也要资格要求10%的回报,这是不是意味着A股投资者,也只需要支付10元的价格购买未来每年1元的盈利,市盈率是否也是10倍?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了,成熟市场的估值标准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股市没有理由要求独立的估值体系和估值标准。而根据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的观察,“目前高估值的股票太多,股市在4000点附近,100倍(市盈率)以上估值的股票占44.63%,……创业板整体估值水平已经接近100倍,这是纳斯达克泡沫爆破前的水平”。因此,即使在2000多点时,A股就存在明显的估值泡沫,难道沪指涨到4500点时,泡沫更少了?

股市泡沫有哪些危害?

危害之一,破坏了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

比如市盈率为100倍,公司从股东那里拿100元,只需要未来每年替股东赚1元的盈利,融资成本只有1%。如果一个投资项目预期的投资回报只有2%,上市公司仍然会上这一项目,因为投资回报率大于融资成本。反之,如果市盈率为10倍,我们拿股东10元,未来每年需要替股东赚1元,融资成本为10%,只有当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大于10%时,才是有利可图的。因此,A股的高估值,将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导致稀缺的资本,被低效率的使用。这或许是当前A股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欠佳的原因之一。资源被低效率使用,是否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危害之二,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行为异化

高估值将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产生错误的激励效应并将导致他们的行为异化。你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上市还是低估时上市?你将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减持还是低估时减持?答案是显然的。正是因为A股的过高估值,导致了A股市场所谓的IPO“堰塞湖”现象,并导致控股股东在高位套现走人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上市然后再高位减持套现的巨大利益,将诱导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认真在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还是会诱致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在股票市场上实现高估值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一动机,是激励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认真做好实业,还是将激励他们进行金融投机?因此,高估值,是导致当前上市公司金融投机盛行的重要诱因之一。

危害之三,估值泡沫是导致A股市场浓郁投机气氛的重要诱因

当股票价格严重高估,现金红利占股票价格的比率,即红利收益率就近乎为零,此时赚取股票价格的增值就成为唯一的投资目的,而短线炒作也就成了唯一的投资方式,正因为如此,估值泡沫是导致A股投机气氛浓郁的重要诱因之一。股市的投机气氛,弥漫开来,形成了当下全社会赚快钱的不良风气。这种风气弥漫开来时,勤劳、诚信、耐心,将不再是美德,其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危害之四,估值泡沫将加剧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存在估值泡沫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将具有极大的动机,想尽各种办法上市,然后在高价位减持,获得巨大的减持收益。而中小投资者在高价位接盘,然后股票价格向其真实价值回归,中小投资者蒙受巨大的财富损失。中小投资者的财富损失,是不是大股东巨大减持收益之源?如果是,是不是可以解释IPO堰塞湖现象?是不是可以解释A股市场上巨量减持频现现象?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讳言A股估值泡沫的存在这一现象?这会不会导致财富在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重新分配?会不会加剧财富和收入的两极分化?能不能为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企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2013年度,创业板公司华谊兄弟的大股东王中军、王中磊和马云先后数次减持华谊兄弟股票,“减持市值达到11亿元”。大股东巨额减持意味着什么?是否与A股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有关?我们还注意到,2014年“11月份,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人民币3.77亿元)”,购买者是华谊兄弟的实际控制人王中军,而“2013年王中军三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华谊兄弟股份累计1600万股,合计套现5.26亿元”。大家不妨思考,王中军购买梵高油画的巨量资金,到底是谁赞助的?

既然泡沫的危害是如何之大,但A股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泡沫?为什么A股市场的泡沫能够不断地累积?为什么A股市场的估值泡沫能够在长期中持续地存在?我们认为,导致A股市场估值泡沫持续存在并能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在于:

(1)政策制定者在股市中有着极大的利益;

(2)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和散户的非理性偏好;

(3)财经网站、财经媒体和证券中介的舆论误导;

(4)A股市场制度设计的缺陷;

(5)近年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失当的货币政策。

接下来,我们逐一对此展开讨论。

政策制定者在市场中的利益

如果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或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大股东、中小股东等不同的“儿子”,一视同仁,恪守中立,发挥规则的制定并保证规则执行的“守夜人”职责。

但是,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即我国的市场经济,企业的所有制基础迥异于西方的市场体系国家,并且市场经济尚在完善过程中。政府,不仅是“守夜人”,还是国企的“亲爹”。显然,“守夜人”和国企“亲爹”这两个角色,是存在内在冲突的。前者要求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后者则诱致政策制定者更偏向于国企。试设想,足球场上的裁判,可以下场踢球时,裁判还会公正吗?裁判难道不会偏向他自己的球队?政策制定者的这种偏向性,或者说“守夜人”与“亲爹”两个角色之间的冲突,在我国经济政策制定中广泛存在。比如银行的贷款,更多地流向国企。垄断性的经营特许权,比如银行牌照、电讯运营牌照,只颁发给国企。

这一偏向性,无疑也反应在股票市场的设立、规则制定、股市监管等多方面:

第一,从动机上看,设立股市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在银行体系之外为国企提供一个圈钱的平台,在服务于国企脱困这一目标的同时,也避免了国企低效率经营的风险过于集中于银行。比如,“1998年横行肆虐的亚洲金融风暴引发国内经济紧缩。国有企业天生就难以避免的各种弊病在一个经济紧缩期里集中暴露,以国家信誉为保障的国有企业陷入了“三角债”的泥潭,而给这些国有企业提供资金的银行业则陷入了实质性破产的困局中,股市为国企脱困的口号被提了出来并迅速付诸行动”。股市的估值水平越高、国企上市融资的成本就越低,也就越有助于股市为国企脱困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二,从行动上看,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政策制定者人为托市、制造行情,然后再安排增发的证据,这里我们仅略举数例。

其一,如图1,我们报告了1996~2004年间,A股市场每年的回报率和每年安排的上市发行、增发等股票发行次数。从图1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股市的年回报率越高,股市行情越好,政策制定者安排的股票发行次数就越多。这一证据,与股市为国企脱困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符合我们的预期。

其二,A股市场建立20多年来,政策制定者通过媒体或其他手段,多次直接干预股市。如图2所示,从1993年5月3日至1994年7月29日,根据沪深两市等权重市场组合计算的指数从2267.5下降至647.22,降幅达-71.46%!股市的持续低迷,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福利和股市融资功能的发挥,因此,1994年7月30日各大传媒均刊登新华社北京通稿《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决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政策”,其一,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其二,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其三,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股市闻风而涨,1994年8月1日两市简单算术平均指数单日上涨37.35%!1994年8月1日至1994年9月13日两市简单算术平均指数从647.22上涨到1993.17点,30个交易日上涨3.08倍!而在行情相对较好的1995年和1996年,一共安排了1252次股票发行!

政策制定者的托市行为、托市后在高估值水平上安排更多新股发行和增发的行为,至少间接地证实了政策制定者国企脱困动机是存在的,也间接地证实,政策制定者在股市中,是有利益的,并非中立。国企脱困动机和托市行为,至少造成这样几个方面的经济后果:

其一,改变了散户的预期。散户不管多高估值水平的股票都敢接盘。散户接盘之后,如果上涨,自然赚了,即使下跌,政府也不会听之任之,最多到下次托市时就可以解套。而散户预期的改变,也有可能将股市高估值的系统性风险,转嫁给政策制定者。每每股市低迷是,要求政府救市之声不绝于耳,也可以间接证实,散户、机构等投资者,都有着政府会入市干预的预期。

其二,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自然也希望股票的估值水平越高越好,他们的这一动机则好与政策制定者的动机是一致的,他们的利益和政策者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GDP的偏好,也希望本地区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时的估值水平越好,因为本地公司的估值水平越高,发行或增发时圈到的钱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在估值水平上的一致利益,决定了高估值股票的供给意愿,而散户敢于在高估值水平上接盘的动机,决定了高估值股票的需求意向。供给意愿和需求意向在市场上见面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到A股市场上持续存在、并有可能不断累积的泡沫了。

分析师等证券中介、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对A股市场高估值也有小的贡献,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证券中介、财经媒体和财务网站,总是异口同声地、明显乐观地预测股市坚定上涨。媒体、网络和证券中介偏向性的舆论导向,会强化散户接受高估值的意愿,从而也是A股市场估值水平偏高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在A股市场上,散户是利益的一方面,政策者制定者、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证券中介、财经媒体和财经网站,是利益的另外一方。这两方孰强孰弱?影响几何?耐人寻味。

A股的市场结构与散户的非理性行为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下高盛的统计:2014年11月,“在A股市场,散户持有57%的股份,并主导了82%的换手率”。因此高盛认为,“海外机构投资者能够驱动亚洲主要市场”,但A股是“散户市”。

散户市有什么特征?散户市场是不是和机构市同等理性?我们不妨先看一个小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Herd Effect)。

A股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

第一,如果不存在羊群效应,那么投资者都是各自独立决策并进行股票买卖。由于投资者拥有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拥有的信息相同但对信息的理解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投资者分散、独立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至少会部分抵消,因而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可能会比较低。反之,如果存在羊群效应,即一个投资者的决策,和其它投资者的决策趋同,与分散独立决策时交易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可能会相互抵消不同,当投资者的决策趋同时,交易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是抵消而是会叠加,会强化股票价格的波动。

根据我们的测算,1991~2014年上证指数年回报率的标准差或波动性为58.54%,而美国股市年回报率的标准差或波动性仅为19.16%,沪市年回报率的波动性为美国股市的3倍。这一证据表明,相对于机构主导的股票市场而言,散户市的羊群效应明显高于机构市。股票价格是决定于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决定于邻居的喜好?根据邻居的喜好决定是否买卖股票,是理性的吗?

第二,如果A股市场存在羊群效应,那么投资者的情绪将会相互影响,投资者乐观或悲观的预期也将相互影响。如果某一个投资者看好后市,那么大部分散户也将看好后市,大家都会入市交易,股票价格将因此而上涨。反之,如果一个投资者看空后市,大家都看空后市,那么大家都会退出市场,股票价格将会下跌。图3报告了2008年1月7日至2015年4月20日上证指数和沪市参与交易的股东账户数量之间的关系,图4报告了同期上证指数和沪市新增股东账户数的关系。通过图3和图4我们不难发现,交易的股东账户数越多、上证指数越高;新增股东账户数越多,上证指数也越高。这一证据表明,至少沪市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投资者不是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是根据“邻居”的炒股决策而决策,这意味着散户的理性程度是有限的。散户的有限理性,使得散户更容易受到媒体、网络、证券中介言论的影响,更容易受到市场传言的影响。在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的情况下,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者,都只能从股票价格上涨中获益,因此我们不难看到,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和证券中介发布的各种市场报告,都几乎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在投资者并非理性的情况下,也会导致A股存在持续的、甚至有可能是不断积累的估值泡沫。

做空机制的缺失显然是A股市场的一种制度设计缺陷。因此关于制度设计缺陷、舆论误导对股市泡沫的影响,我们就不再展开讨论了。

近年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失当的货币政策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蒙代尔1961年的研究,一个经济体,独立的货币政策、资金的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这三个政策目标,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事实上奉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同时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基本自由兑换,同时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流动虽然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外汇的流入和流出,相对也是比较自由的。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和外汇较自由的流动,就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不独立的。比如,如果出现持续的贸易顺差、资本项目下的顺差,那么中央银行只好被动地增发人民币以购进流入的外汇,从而导致中国近些广义货币的急剧膨胀。急剧膨胀的货币,流入资产市场,将导致资产市场出现泡沫,并且在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泡沫同样可能持续存在。这也是近年股市和楼市泡沫滋生并积累的原因之一。

因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而投放的大量货币,为房地产、股市两个资产市场所吸收并导致近年这两个市场泡沫滋生。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房地产失去了进一步吸收货币的能力,这些资本更多地流入股市,这是导致2014年下半年以来A股大幅上涨的原因之一。这意味着房地产泡沫暂时停止积累而股市泡沫加速积累。

综合地看,政策制定者、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具有相同的高估值动机,政策制定者具有干预股市的实际行为,散户的不完全理性和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货币被动增发,是导致A股持续存在泡沫的主要原因。

影响A股未来走势的几个因素

未来的A股走向如何?是不是像坊间广为流传的慢牛说那样,以温和的速度持续上涨?

从整体上看,股票价格对基本面的背离即泡沫,当前A股的快速上涨显然没有上市公司预期的业绩上涨来支撑,因此股市泡沫的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泡沫会不会破灭,或者换句话说,泡沫是不是持续下去,一是决定于资金面,二是决定于投资者的预期。

从资金面来看,大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事实:

第一,人民币业已成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因此人民币分步骤的国际化,是必然的。目前,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已基本实现了自由兑换,因此未来人民币国际的主要步骤是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而已经启动的沪港通和即将启动的深港通,无疑是资本项目下人民币逐步自由兑换的步骤之一。随着深港通的启动,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规模逐渐扩大,中国的投资者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尤其是香港股市公司治理优于大陆,多数公司有着稳定的红利支付,在A股估值水平居高不下时,港股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大家试想,如果苹果手机比国内的山寨手机还便宜,你会买哪个?同样地道理,港股的估值水平低并且公司治理好、红利收益率高,A股投资者会不会调整其投资组合?组合中港股的比率会不会上升?如果是,是不是意味着A股的资金有可能出现净流出?从而倒逼A股估值水平下降?

第二,注册制的推出,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注册制推出之后,股票存量将会增加,如果股票存量增加的速度大于货币增发的速度,会不会导致A股的估值水平下降?

第三,虽然各地方政府没有大声喧哗,但各地貌似都已事实上放松了房地产的限购。这会不会导致资本从股市流向楼市,从而导致A股估值水平下行?

从投资者预期来看,在A股一路高歌走向4400点的过程中,整个民族似乎都相信一个神话,一个只涨不跌的新牛市已经到来,并且将持续至永久。在经历了4400点之后的连续下挫之后,百姓的预期还会同样地坚定吗?同时,我们注意到,“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4月30日,2015年共有806家上市公司公告遭遇重要股东净减持,合计净卖出股份数为185.52亿股,参考市值为2165.42亿元;而去年同期53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股份数为31.92亿股,参考市值仅仅为40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2%和539.79%。今年前四个月的减持数据已经远超去年全年1400亿元的减持市值”。大股东疯狂地减持,是不是向市场传递不利的预期?

篇4: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一、当前我国企业领域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一,部分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型行业进入痛苦转型阶段。经济增速下台阶情况下,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重化工企业正处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矛盾集中发生阶段,过去的黄金发展时期已经结束,目前已经进入寒冬季节,企业压力空前加大。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和销量同比下降0.1%和0.66%,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5%,山西、陕西、内蒙近半数煤矿停产;全国铁、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1%、2.4%和5.3%,远低于2013年同期铁、钢、材产量增幅7.6%、9.1%和11.2%的水平。以煤炭、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一季度经济增速只有4.1%、4.2%、5.5%、6.6%,面临前所未有的稳增长、稳就业压力。

第二,国有资产规模大、行业占比高的部分行业对市场信号不敏感问题突出。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中国有资产规模大、行业占比高。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背景下,这些行业出现了“价格越下滑,生产越扩大”的“以量补价”行为。比如在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社会库存居高不下、行业经济继续下降的情况下,民营煤矿纷纷主动停产减产,而国有煤矿却受体制机制制约,产量不降反增。钢铁行业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低于100点情况下,钢铁产量仍较快增加,更加剧了行业经营压力。相反,在一些国有资产规模小、占比低的行业如纺织、家电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能够灵活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初步具备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若干行业龙头企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的格局。

第三,商业银行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控制和盘剥十分严重。这个老问题至今还没解决。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和非金融企业业绩出现严重分化势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情况普遍超出预期。一季度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13.7%、13.9%、10.4%,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40.8%、15.1%、14.8%。统计数据显示,2513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4%、8.6%,剔除银行业后分别同比增长5.2%和4.5%;从环比看,2513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3.3%和15.0%,剔除银行业后分别增长-16.2%和-9.0%。从调研企业看,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和盘剥主要体现在限贷、压贷、收贷后不放贷等行为上,许多优质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缺乏。比如钢铁企业反映,银监会今年对钢铁企业削减了20%的信贷,一刀切的信贷行政命令,让不该倒的企业倒了。广西一家制药企业反映,现在很难从银行贷到款,每年需要的17亿元贷款都要经过担保中介才能贷到,资金成本达到17%。

第四,煤炭、棉花、糖等行业企业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环境。煤炭方面,由于进口煤炭质优价廉,加之进口煤炭零关税、出口煤炭征收10%关税的政策,我国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客观上对当前形势严峻的本土煤炭企业形成巨大冲击;同时,许多省份仍然在向煤炭企业收取20—50元/吨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铁路部门仍然向煤炭企业收取煤炭铁路建设基金以及大秦铁路等四线煤炭特价运费,加重了本土煤炭企业负担。棉花方面,由于棉花收储政策和进口棉花配额政策,国内外棉花出现巨大价差,原料供给缺乏市场调节严重制约着国内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目前还没产生效果。糖方面,近两个榨季国内生产和需求基本平衡,但由于国外低价进口糖大幅增加,使国内糖价格失去平衡,进入2013—2014年榨季以来,国内糖价格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高价一直跌到4000多元,而国内糖生产成本整体在5300元/吨左右,制糖企业亏损严重,目前拖欠蔗农欠款高达190亿元,一些制糖企业给蔗农的糖料款至今才兑付到1月份,蔗农再生产已经受到较大影响。

综合来看,在当前“不刺激、中性货币、向改革要动力”等政策作用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确面临空前的增长压力,新的增长动力短期内难以弥补重化工业下滑的缺口。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两三个季度,若干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省区,仍然要承受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这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值得重视的是,尽管在当前严峻形势下,企业并不希望政府因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希望政府能在宏观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的窗口期,继续锐意改革,清理并取消各种阻碍统一公平市场形成的条块分割障碍,清理并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腾出空间和余地。

二、推进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去年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制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在此条件下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惠民生要动力,不采取短期强刺激,不扩大财政赤字,也不放松或收紧银根,宏观经济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局面。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建议政府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通过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和服务,最终促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的目标区间论,不搞短期强刺激,以进一步稳定企业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首先,中央政府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只要宏观经济运行在目标区间范围内,政府就不必采取特别的刺激政策,不能被短期内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较低经济增速吓怕;同时要做好各种政策预案,增加政策工具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形势变化合理调整政策力度。部分重化工企业反映,当前行业正处于寒冬期,如果发展形势持续恶化或者政府仍然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那么就要进行剥离部分无效低效资产。其次,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倒逼压力和“改革窗口期”,稳步推进各项解放生产力的体制改革,为中长期的经济健康增长、高质量增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要鼓励地方政府继续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勇于追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合理的、没水分、有质量、有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增长。中央政府要采取各种有利于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地方政府缓解经济增速下降导致的就业压力。

第二,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长期的利率管制最终形成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润鸿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形成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形成优胜劣汰而不是优劣俱汰的结果。首先,不要把煤炭、钢铁等行业标签化为产能过剩行业进而实施限贷令。产能过剩行业中也有优秀的企业,不能对所有企业搞一刀切,造成好的不好的企业都死掉;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甚至进行并购重组。其次,要增加金融企业的自主权,鼓励金融企业进行价值投资。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也可能是较好的投资时机。只有依靠对市场的精确研判和把握,金融企业才能优胜劣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企业。

第三,要探索以钢铁等行业为试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资本对市场信号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与行业中国有资本布局规模大、比例高、灵活性不足等直接相关。不妨以钢铁或煤炭行业为中央国资国企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少数几家中央国有钢铁或煤炭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母公司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股减持试点;在企业双方自愿情况下,可以批准中央国有钢铁企业与大型民营钢铁企业的相互持股或合并重组,形成具有区域规模、核心竞争优势的真正按照市场信号活动的市场主体。

第四,要以环境保护为红线,坚决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并引入专业行业协会在内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对于煤炭、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必须做到环境保护的硬约束,严格执行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节能环保标准。首先,要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于节能环保法律和标准的落实,特别是要在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出重拳。不管涉及到什么企业,经过治理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其次,也要创新监督机制,引入行业协会在内的第三方监管作用。总体看,短时间内环保部门很难全部承担起环保监管者的重任。必须创新环保监管机制。行业协会对行业内企业的总体情况、设备和技术、投资建设等动态信息一清二楚,监管动机相对超脱,监管行为更具专业性。可以通过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其专业第三方监管者的职能。再次,要像治理腐败一样,鼓励各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并查实后集中查处一批,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第五,要清理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于煤炭行业,要落实国办发[2013]104号文,全面清理和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费项目,先清费再制定资源税改革方案,比如要统筹煤炭进出口关税,取消煤炭品种出口关税或者将煤炭进出口关税调整到同一水平;要取消煤炭铁路建设基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四线煤炭特价运费。对于纺织行业,要深化棉花国家收储制度和流通体制,推进棉花定价市场化改革,逐步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要破除石油石化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优秀的石化加工企业进入上游的石油化工领域。对于糖业,要完善糖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增加糖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对于更多行业,要进一步破除电网、铁路运输、石油领域的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使电价、运价、油价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灵活浮动。

第六,要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善后工作,特别是企业停产减产破产带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以及行业洗牌后的并购重组工作。首先是企业破产问题。以煤矿为例,要完善煤矿破产基本条件比如资源濒临枯竭、开采成本高、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等,参照原国有煤矿破产政策,研究建立煤矿退出机制。其次是就业问题。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稳定,但部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省市自治区可能随着行业下滑而出现企业停产减产加剧、破产增多现象,其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既要做好产能过剩地区和行业的去产能化工作,又要做好去产能化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防止影响社会稳定事件发生。再次是行业洗牌后的兼并重组工作。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精神,推进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工作。

篇5: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一、学习数学以拓展学生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来观察、发现、了解现实世界,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认真观察实验、大胆尝试猜想、小心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

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内核。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四种基本类型。

这些品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得以改善和提高。优秀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准确地调整思维的方向,善于从旧有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跳出来,能做到另辟蹊径,曲径通幽。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一题多解,就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缜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应当鼓励学生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可以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精密计算、逻辑论证。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数学事例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数学问题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

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二、钻研数学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关键并不真正取决于他们智商的绝对高下,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应环境,是赢得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素质形成中起着平衡调节作用。

问题是数学产生、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而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弥足珍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趣味的学科,如著名的“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诱发了多少天真儿童的好奇心,激活了多少数学天才的智慧。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使学生体验到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的绝好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温室中形成。有位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此作出过这样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三、感知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美表现为它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勾股定理以一个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其简洁与概括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如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令人赏心悦目。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例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推陈出新,引人无限联想。

四、体验数学以完善学生的人格

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学硕士导师更愿意招录理工科的学生,这样做不是因为律师工作或语言研究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数学课上形成的诚信观是持久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学生们将来在工作中减少随意性;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表达简明扼要。总之,我们不应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也许很少有机会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作为数学教育者应该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

2.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篇6: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应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个只会埋头读书的书呆子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成为一名有思想有历史使命感的当代大学生。

我认为要想全面客观的认识当前中国的经济政治形势,首先要从目前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说起。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世界经济似乎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闹得沸沸扬扬的欧元区的欧债危机在经历一系列举措后有所缓解,但仍未从根本解决问题,如果危机继续恶化下去,势必会造成欧元的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强国如美国和日本,他们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虽然我对各国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也掌握了一些知识,全球经济复苏整体后继乏力,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自身危机转嫁给他国,搅乱了全球经济….在如此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反观中国,中国的经济似乎仍旧按着高速平稳的轨迹健康发展着,然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也不可能会独善其身,势必会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作为近几十年来崛起的新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令世界瞩目的,自从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以来,中国的经济以百分之八九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了几十年,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格局重要的一极,并且这种高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然而中国的高增长率背后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隐患。例如对原料能源的高消耗以及对环境生态的破坏等。中国的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中国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远不及她所消耗的钢材原油等原材料在世界所占的比重,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很多地方奉行GDP第一的原则只顾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大量的青山绿水消失在工业化的黑烟之中。并且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仍是已劳动密集型为主,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优势正在渐渐丧失,我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仍遥遥无期,所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而目前,中国正处在这种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动荡势必会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和干扰。但是危机也往往伴随着机遇,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加速转型。

上一篇:二年级《音序查字法》微课教学设计下一篇:学院新生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