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教案

2024-06-26

湘教版美术教案(通用8篇)

篇1:湘教版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  多梦的季节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引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

1、听录音: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 圈画出生字、生词。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配乐范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导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1、5节

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课件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

1、自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1)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五个小节,首尾的内容一样,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的童年。并能掌握诗的感情色彩,带着感情来读,要读的有节奏,熟读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湘教版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湘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2:湘教版美术教案

1、认识14个,会写其中的“朋、友、问、你、说、们”六个,认识新笔画横折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不懂就误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六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引出课题: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小朋友帮个忙,能不能帮帮老师呢?

①小朋友们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干什么?

②小朋友们每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

③小朋友们每天写作业时,你是怎么坐的?

师小结:

这就是每个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习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与习惯有关,请同学们把书翻开104页。

二、听课文,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听这篇有趣的课文,听完后,老师又有问题要问小朋友了,所以小朋友在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哦!

1、出示课件:

问题1:课文中讲了谁的习惯?它们有什么习惯呢?

问题2:你能不能找出课文中描写他们习惯的句子呢?

小猪:躺着睡觉

小猪躺在草堆上,舒舒服服的。

舒舒服服比舒服还要舒服,舒舒服服就是指感觉非常好。

2、学生朗读,读出舒服的感觉,体会“舒舒服服”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师问:你们有没有舒舒服服的时候?师举例,生答。

3、师问:老马呢?它有什么习惯?

生答,并在课文是划下来。

出示课件:“我们是站着睡觉的”

4、学生朗读。(指名读,男生读)

5、师问:你觉得老马睡觉奇怪吗?为什么?

生答。

师:小猪和大家一样,也觉得很奇怪,谁能读一读小猪的话?它是怎么说的?

生答,并在课文中划下来。

6、学生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指名读,女生齐读)

7、师问:老马为什么会有站着睡觉的习惯呢?

生答。

8、师小结:

小朋友说得真好,老马的特长就是关于奔跑,老马站着睡觉是因为随时准备奔跑而养成的习惯。

如果老马也像小猪那样躺着睡觉,它能快速奔跑起来吗?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示范一下,咱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好吗?

生表演(一人站着,一人躺着,准备听令奔跑)

小结:原来,老马为了能迅速奔跑起来,养成了站着睡觉的习惯,习惯对于老马来说是好的,因为它能为老马争取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跑在最前面。

9、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和上优美的音乐将这篇课文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老师读作者的话,男生读老马的话,女生读小猪的话,注意语气。

四、思路拓展

1、师问: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习惯吗?

生答。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它们早就想见小朋友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课件:蛇、猫头鹰、大雁、狗……)

生答,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

(蛇—冬眠、猫头鹰—睡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雁—飞行时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狗—舌头出汗……)

2、师小结:原来动物们都有自己的习惯,而且这些习惯都有利于它们的成长,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习惯呢?或者你发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们又有什么样的习惯呢?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议,肯定、表扬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

五、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习惯》,知道老马有站着睡觉的习惯,还知道其它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惯,那么小朋友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你们才会健康成长,别人才会与你在一起相处,你就会有许多好朋友,能和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出示课件结束。)

板书设计:

11、习惯

小猪----躺着睡觉

老马----站着睡觉

蛇----冬眠

猫头鹰----睡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雁----飞行时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狗----舌头出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老马有什么习惯?为什么会有这种习惯?蛇、大雁、猫头鹰、狗它们又有怎样的习惯呢?(生答)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

二、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1、卡片出示认读生字,指名读。(生字上带有拼音)

惯 睡 觉 站 动 回 答 就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生答)

3、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4、出示要求会写的六个生字,学生边读边观察字形。

5、说说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生答)

例:问问题要用嘴巴问,所以“问”里面有个“口”字,等等。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朋:左右结构,注意把两个“月”写得紧凑些。

友:注意下面“又”字的第一笔横撇在横中线上起笔。

们:左右结构,注意“门”和笔顺是先写点。

你:左右结构。

说:认识新笔画----横折提。学生边念边书空三遍。书写时注意左右两边一样高,左边言字旁的横折提在横中线上起笔。

四、教师范写。

篇3:湘教版美术教案

一、湘教版教材的特色

随着湖南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新版的湘教版教材主要凸显了以下特色。

1. 该教材通过情境烘托美作为教材的主旨。

湘教版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 激发学生表现的热情, 同时通过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细胞。如蚂蚁搬家和小动物盖新房子。

2. 根据孩子的成长的心理, 制定不同的内容, 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新版的教材在知识的学习成效以外, 更注重人文关怀。要在小学阶段满足学生, 必须给不同的孩子准备不同的内容和知识, 如七彩飞虹等。

3. 新版的教材给教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更多的自我成长的空间。

如在新版中提出的听听画画等, 这些栏目的设置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和老师想象的空间。

4. 整个教材, 通过塑造一种轻松、轻快的风格, 从而给所有的学生“开卷识新, 谋篇有华章”的感觉。

湘版的美术将健康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相统一, 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风格, 体现出湘版美术教育的开拓精神, 如瓜果飘香。

二、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版的湘教版的教材的特色, 本文以湘教版的《彩云衣》作为创新教育的实际距离, 同时针对创新教育的不同, 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学生教学中去。

设计教学课时大纲, 以此更好地划分教学阶段的目标。《彩云衣》属于对美术事物的认识。该单元通过对五彩斑斓的彩云衣进行不同的介绍和欣赏的同时, 吸引孩子们对色彩搭配的欲望与追求, 并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同时, 培养孩子自主创新思维。为设计教学大纲, 要更好地划分教学阶段, 如图1。

通过对《彩云衣》的2个课时的设计, 同时结合孩子们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心理特质,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一步步地提高和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审美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提高其审美能力, 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认识和学习的热情, 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最美的实践是创造, 正是无穷的创造, 给世界带来了另一个不同之美。通过美术的培养, 提升人类自身的审美的观念, 创造美的教育, 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好的创造离不开老师好的教学方法。

1. 运用现代科技, 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科技之美, 美在结果和效果。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很多小学也开始引进大量的多媒体技术, 这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可能。而通过三维立体的多媒体技术, 可创设情境教学, 很快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和形象的技术,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 通过这种独特的动静结合, 再结合声音、形状等, 给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的氛围, 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的素养。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吸引他们,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信息技术的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思维, 以此提高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式教学, 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伟大的画家德拉克罗瓦曾经说过, 教学生去创造一种美, 就像是存款一样, 需要我们代代相传。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 可采用启发式教学, 以此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技巧的一个环节, 而如何通过这个环节达到行之有效的结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加强和注意对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同时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善于利用沟通中的突发性灵感, 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如在上述的课时大纲中, 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之后, 在试一试环节中, 我们引导学生对未来服饰的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思维, 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画在纸上。通过这样的方式, 很多的学生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描绘出了20年后我们可能流行的服饰样式, 虽然款式不是很全, 但是他们能运用所看到的, 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方法, 使课堂大兴创新之风。

3. 游戏教学方法在课堂的运用。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 他们的注意力不会完全地集中, 而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欢快、轻松的场景和氛围, 还需要在教学的环节中设置小游戏的方式, 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提高孩子们的热情。如在《彩云衣》的说一说环节中, 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 谁抢答谁可能有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更积极激活孩子们的头脑, 使得孩子们更能跟随老师的思维, 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湘教版的教材作为例子, 结合该教材自身的特点, 提出如何将创新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 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美术,创新,深入革新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18-19.

篇4:“俄罗斯”活动探究(湘教版)

活动主题1:分析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资源与工业)

此部分既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首先在时间安排上把这部分内容提前,其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步(寻找宝藏):读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矿产资源。

【活动内容】学生读图8-26“俄罗斯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找出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田、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重点知识】通过读图、析图,巩固读图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本节基础知识,为后续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做好铺垫。

第二步(利用宝藏):分析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俄罗斯该如何利用矿物宝藏,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重点知识】说明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措施,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部门。俄罗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乌拉尔地区、库兹巴斯煤田)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莫斯科、圣彼得堡)建立了重要的工业区。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资源分布通过有趣的寻宝方式展示,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资源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水到渠成,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主题2: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俄罗斯地形和河流的特征

【活动内容】教师课前准备好俄罗斯地形和河流的指示牌,请各小组参照教材81页图8-23“俄罗斯地形分布图”,迅速找到课前领取的地理事物标牌的位置(标牌制作内容: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山地、顿河、伏尔加河)。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把它粘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检查本组或其他小组是否贴错,如有错误则迅速上台纠正。

【重点知识】通过读图、析图、贴图,引导学生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单元、分界线及俄罗斯主要的河流,并进一步归纳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征,掌握完整描述地形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地理学习,同时为后续分析俄罗斯农业特征做好铺垫。

活动主题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活动内容】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农作物指示牌(指示牌内容:甜菜、向日葵、甘蔗、马铃薯、菠萝、香蕉的生活习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组拿到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结合俄罗斯自然地理特点,判断该农作物是否适宜在俄罗斯生长,并说明判断理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带上农作物指示牌站上讲台,教师示意把经过小组讨论认为适宜在俄罗斯生长的农作物牌子举高一些,随机采访牌子举高的一名学生,让他代表小组说明判断理由。再采访一名把牌子放下的学生,让他代表小组说明判断理由。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总结出俄罗斯主要农业分布区位于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进而分析影响农业的原因。

【重点知识】在认识俄罗斯气候、地形等特征之后,通过对农作物生活习性的了解,总结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作物及农业分布区,并尝试分析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

【设计意图】活动设计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活动主题4:了解俄罗斯主要城市分布及人口状况

【活动内容】学生聆听俄罗斯城市和人口介绍的录音。

【重点知识】了解俄罗斯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新西伯利亚等)的分布和职能,知道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状况。

【设计意图】40分钟的教学中学生很难长期保持高度注意力,此时给学生一个听力的刺激,既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又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外活动:俄罗斯工业发展方向规划小报告

【活动内容】教师提供俄罗斯东部资源分布资料(材料:地域辽阔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是俄罗斯的资源宝库,森林面积占全俄的42.7%,木材储量占32.9%,石油储量96亿吨,天然气储量140亿立方米,占全俄的60%以上,煤炭储量约为200亿吨,占全俄的40%,仅秋明州的油气资源就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该地区开发历史较短,许多资源的开采潜力很大,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请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俄罗斯工业发展方向规划的小报告。

【重点知识】根据俄罗斯东部资源分布情况,规划俄罗斯工业发展方向。

篇5:湘教版巴西教案

《巴西》这一课我拿来上全校性优质课比赛,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还比较顺畅,效果良好。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我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已经存在吧,只是自己未能及时发现,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首先是心理关,也许是学科的关系,平时较少有人来听课,锻炼的机会较少。虽然已是“老教师”了,可是每次上公开课都是很紧张,放不开,寝食难安,心理素质太 差了。有时候真的是胆识比学识更重要,我以后要多上公开课,多邀请别人来听课,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一定要战胜我自己。

其二,未能引导好 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这方面平时重视不够,个人探究多,小组合作探究少。人家的课堂多是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的,尽管有些只是表面上的,相比之 下,自己的课堂就逊色不少,虽然有同事说这样的课实在,这一点以后要加强。第三点,要适时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答得好时鼓励,答不对或似懂非懂时又该如何 鼓励,多讲究表扬艺术,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未能及时调控气氛,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篇6:湘教版非洲教案

本节课主要阐述非洲的资源与经济状况。一提起非洲,我们就会想到贫困、饥饿、战乱、艾滋病这些负面字眼,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源做后盾,“非洲贫穷是不是资源匮乏所致?如果不是, 非洲的资源状况如何, 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设置引领学生自然进入非洲资源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已认识到“非洲是一个‘富饶大陆’, 但是非洲的居民大多数却抱着金饭碗过着靠救济的生活,原因何在?”,探究问题二引领学生进入非洲经济的学习。延伸拓展部分, “我们说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洲, 经济亟待发展, 要发展, 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问题设置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给学生课后留下较大的思想空间。整节课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节节深入,有助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搜集地理信息、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1.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2.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取舍之。而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我们教学的标准与追求。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重在突出对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非洲资源与经济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了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几乎全在非洲,亚洲仅有一席,那就是我们的近邻尼泊尔,排名第六。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而今,他却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地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源做后盾,非洲贫穷是不是资源匮乏所致?

(现场采访,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充满了探究的希望,从而激发求知欲,并培养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资源丰饶, 被称为“富饶大陆”

问题与探究(一)

非洲资源是否匮乏?如果不是,非洲的资源状况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生活动:阅读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通过找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加强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图例的作用。)

2.让一名学生大声朗读下列有关非洲矿产资源的材料,加深学生对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认识。

非洲黄金的蕴藏量约占世界黄金资源的2/3以上,全球黄金需求的30%来自非洲,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南非为世上第一大产金国。西非地区主要有铁矿和铝土矿,利比里亚的铁矿最著名,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北非摩洛哥磷酸盐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4。 整个非洲铜矿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4 %,其中赞比亚是世上五大产铜国之一。非洲的钻石蕴藏量占世界的90 %以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名为〝克利南〞的钻石献出产在非洲。

(放松学生心情,扩展学生知识面。)

3.阅读分析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1—25“非洲气候类型”,图1—17“非洲地形”。①热带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读图1—29了解非洲农产品的图例。非洲因热带面积广,适合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并且还是咖啡、枣椰、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原产地。展示非洲主要的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香蕉、油棕、剑麻的图片,学生对照图例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说明。②森林资源丰富: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之一,这里原始森林密布,有许多名贵树种,如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教师可适当补充说明他们的价值和用途。③非洲有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这里草场资源丰富。④阅读“非洲的主要动物”图、观赏视频“非洲的主要动物”、“非洲地形”图,让学生了解非洲动物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非洲的一些热带作物;通过对非洲气候类型图和地形图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4.学生自主学习P21—22课文,概括总结非洲资源的特点。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可看出,非洲资源的特点是: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②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③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首)④水利资源丰富(刚果河)。非洲是一个资源异常丰饶的大洲,也正因为如此,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二、经济亟待发展

问题与探究(二)

我们说非洲是一个“富饶大陆”, 但是非洲的居民大多数却抱着金饭碗过着靠救济的生活, 原因何在?

1.学生自主学习P23课文,然后围绕图1—30 “1991---世界和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复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比较讨论:①哪个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欧洲)哪个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非洲)②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意味着什么?(表明人口总数在迅速增长,且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③讨论:举例说明非洲庞大的人口数量都会引发哪些问题?

(前后左右4个学生一组,各自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非洲资源与经济的资料信息,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理解非洲人口增长过快所引发的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教师点析: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都高于粮食和经济增长率,致使人民的实际生活水明平大幅度上升还是下降?(生答:下降。)有时还会导致饥荒,引发粮食问题。目前,非洲的粮食状况如何?

(启发学生思维,在小组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生A:在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是仰天靠地,丰歉皆由天定,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粮食单产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一半。

生B:非洲畜牧业由于经营粗放,多游牧、半游牧,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很低,出肉率、产奶量都是世界最低水平。

生C:非洲现有的经济政策对粮食的扶持不到位。目前,非洲有相当数量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非洲大多数国家每年都要拿出部分来之不易的外汇用于进口粮食,以补不足。

教师点析并提问:“民以食为天”,非洲人民的温饱问题没解决,粮食问题没解决,经济不能发展。除粮食问题外,过多的人口还会引发哪些问题?(生答: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生A:由于人口过多,为解决生存问题,大多数非洲国家只能靠单一原始的方法向自然掠夺,人类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生B:许多地区土地利用不当,缺乏管理和规划。为了耕种,人们破坏森林和牧场;为了增加畜牧业收入,牧场载畜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耕种与放牧,生态环境不断严重恶化。

生C: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反常,旱涝灾害不断出现,失去植被保护的地面不断扩展,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教师点析:通过前面几组同学代表的回答可看出,人口问题引发了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明确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由教师补充说明。)

环境决定粮食的产量,而粮食的产量决定人口的存活量。高的人口出生率致使消耗的粮食超过原有土地的生产能力,只能去破坏环境来增加土地数量,被破坏的环境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造成旱涝灾害的不断发生,直接后果就是粮食作物的减产、绝产,饥饿面积的不断扩大.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过多的人口还会引发哪些问题?(生答:社会问题。)

教师点析:对。过快的人口增长,造成教育普及面小,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跟不上,从而严重抑制经济的发展;另外,巨额外债、艾滋病蔓延、内战等也严重抑制经济的发展。

小结:非洲过多的人口,是导致非洲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点析:非洲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除人口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生答:长期的殖民统治。)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欧洲殖民者对非洲丰饶的资源和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致使其获得解放之后,要发展经济,首先,起点低,其次建设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此外,殖民统治遗留的单一的生产和经济贸易格局,易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再加上交通通讯设施落后,为此,资源优势很难充分发挥。提问:在非洲,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是什么?(生答:农业。)非洲除南非、利比亚等11国外,其余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提问:非洲生产力水平高还是低?(生答:低。)落后的生产力,对非洲经济有何影响?

学生:展示资料、合作讨论,展示结论:在非洲,许多国家还盛行迁移农业,多数地区的耕作方式和技术都非常落后。由于战争和战乱不停,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采矿业和轻工业是工业的主要部门。由于生产力落后,许多国家都是单一种植,出口的产品多为农矿初级产品,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

教师适当补充:非洲还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全球无安全用水最高的25个国家中,非洲就占据了19个。非洲大陆有一半以上城市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许多城市居民被迫向街道小贩支付高昂的水价,每升水的价格常为发达国家城市用水价格的5~20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洲的贫困。提问:非洲水力资源丰富,但又严重缺水,对此该如何理解?

学生合作讨论,展示结论:严重的污染、浪费、不合理的使用,再加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气象灾害的增多,恶性循环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前提下,层层深入,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断深化,突破重难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点评总结非洲贫穷落后的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非洲生产力落后,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经济,人们便开始向自然环境掠夺,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又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非洲更贫穷。所以,人口问题和长期的殖民统治是非洲贫穷落后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这样,我们说非洲的经济亟待发展。看着非洲人民受苦受穷,伟大的中国人民于心何忍——无偿的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无偿的医疗技术援助,提供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派遣专家学者援非教育,无偿接纳非洲留学生,所有这一切,都饱含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限关爱之情。

小结:出示“知识结构” (略)

延伸拓展

我们说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洲, 经济亟待发展, 要发展, 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学生:自由讨论,大胆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意犹未尽,延伸到课堂之外。)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求知欲,适当补充和总结: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一夫一妻制、提高教育程度。②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③实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黑人,发展生产满足所需;④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带动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⑤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注重培养人才,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⑥防止战争和战乱,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与此同时,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⑦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合理用水、节水等。

[作业设计]

非洲在资源富饶却异常贫困的状况下,经济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并整理资料,撰写成文。

[板书设计]

一、

动植物资源丰富

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丰饶, 被称为“富饶大陆”

篇7: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

提问:这种方法同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绸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体 肌理、质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 玻 璃—— 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

(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三、发展阶段

(一)《五角星》油画冷军

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

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钢水·汗水》油画广廷渤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父亲》油画罗中立

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第二课时

一、提高阶段

(一)选择一件实物(如玻璃杯、金属器皿),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

1、地位、确定基本比例。

2、画基本形体。

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

辅导提示:主要强调学生务必仔细观察分析对象的明暗关系与体块结构特点,提示可以尽量描绘一个比较细小的局部,集中尽力抓住对象的质感特征。

(二)活动

请同学们临摹书中的第四页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注意:铅笔的软硬、所选作品的比例及要临摹的一些要领。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自己临摹的感受。

2、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二、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黑白世界》

教材分析:木刻版画是一个独立的画种,教材较全面地将木刻的基础知识由浅到深地通过几个活动贯穿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木刻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学情分析: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黑白木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强调自主性学习,作业内容不定上限,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在作业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形象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感受——认识——创造

课时安排:课题分两段三课时完成。第一时段主要围绕对木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巧来组织教学,其中结合一个活动。

第二时段主要结合黑白处理来组织教学,其中贯穿一个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时段:40分钟(第一课时)

一、欣赏由电脑多媒体演示的图片—导入课题《黑白世界》之木刻版画。

二、欣赏作品数幅:

木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

思考:木刻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教师小结(从形式上较主动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学习内容):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木刻工具。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导入活动一。

教师演示三角刀和圆刀特点。(将两种刀法线条在展示仪上边演示边小结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木刻刀法及线条的认识。)

三、活动一:初步体验不同木刻刀在板材上的感受和效果,5分钟后提问。

四、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欣赏木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第二时段: 80分钟(第二、三课时)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木刻黑白处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根据具体作品分析黑白处理在木刻版画中的多种变化形式,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黑白处理的重要性。

五、活动二:黑白处理训练

要求:教师在黑板上提供一个简单画面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木刻刀进行木刻黑白处理的再体验。可用铅笔起稿也可直接用刀表现。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拓印出来,并进行讲评,以提高作业效果。作业中可插入柔和背景音乐。

六、课内总结:

1.两个活动的回顾。

2.黑白美在美学上的升华。

第三课:《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 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引入新课】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第四课:《清晨》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通过临摹游戏雕塑,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教学重点:如何捕捉人物动态特征。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人物动态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

2.引导其他显示分析晨练时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如何进行捕捉。3.引导显示在分析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点和动态的造型要点 分析“动态”,抓住“特征” 三.对比 分析

展示几件不同材料造型的人物雕塑图片。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1.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2.提示学生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

四.学习活动

1.要求:将清晨运动中捕捉到印象最深的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探索与制作:进行制作

3.教师针对学生对存在的普通问题进行评析并示范,深化显示对泥塑与雕塑方的学习

五.课堂练习辅导

重点 强化学生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把握,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

课堂小结: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提示作业中的优秀之处,指出作业存在问题与纠正的方法

布置作业:表现一件晨运中人物动态的泥塑(假期完成)

教学拓展: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清晨时分,人们的运动,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课:《大提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抽象绘画有初的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运用绘画表达个性的能力。教材以介绍大提琴的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尝试不同的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绘画的创作,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

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五、教法:情境教学法、辅助引导法等。

六、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范画、示范用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湖》,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生欣赏。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大提琴》。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美特征:

A、整体感受:外形如葫芦,圆润的曲线中透出优雅,阳刚之气,被称为乐器中的美男子。

B、音色特点:音色深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情而复杂的情感。

2、造型元素:

A、直线与曲线的结合。

B、厚重,浑圆的曲线,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小面积的直线造型,使人更加挺拔;顶部是点,线,面的结合。

3、色彩:

赭红色:沉着 古朴 怀旧 黑色: 稳重 深沉

三、绘画表现

1、活动一:学生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大提琴的外型特征。

2、师提出要求:线条简洁流畅、抓住物体特征(对称)。点评:展示最简洁,最概括的作品。

四、打散重组

1、欣赏作品《吉他》、《大提琴》、《小提琴》。

2、活动二:通过欣赏以上作品,能看出是哪些乐器?它们还有那些共同的特征?

3、生答。

4、师作总结:是呀,这些作品打破了物体的完整性,是一块块的贴在了一起的,创造出来的不一般的画面,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些似乎不合常规的作品,原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作品我们就称解构艺术造型。

5、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的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今天,我们就采用最简单的拼贴的方式来完成此类作品。

6、观看老师制作的拼贴作品。

五、拼贴画的制作

1、师讲解制作步骤:

A、块面分割。————师做演示(分割形状不能太琐碎,要尽可能保持提琴特点)

B、剪。————师做演示(细致)

C、重组。————师做演示(注意构图均衡,疏密有致)D、粘贴完成。

2、活动三: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作一幅富有艺术性的大提琴拼贴吧!

3、课堂上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六、作业点评及课堂拓展

1、由每小组挑选出1——2幅作品进行展示。

2、师作总结,同学们制作得真不错,除了用大提琴作为创作材料之外,还会有很多创作素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生欣赏作品。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加深体验和认识了拼贴艺术造型语言与表现技巧,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善于发现美,更好的去感受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抽象拼贴画,把大提琴的基本形进行分割、拼贴,可以产生全新视觉感受的画面。其实抽象画,除了抽象拼贴画,还有其他的类型,比抽象拼贴画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大家想不想学? 二:新授

(一)抽象画

1,出示蒙德里安《百老汇连奏爵士乐》

提问:这幅画你看懂了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回答:去掉了所有的曲线,全部由直线构成。和现实生活场景不同。2,出示康定斯基《红 黄 蓝》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画了什么东西?

生各抒己见。

总结: 抽象画和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新奇而独特的视觉感觉,不同的人对于画面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它的抽象性,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似乎有如天书,难以理解。其实不然,抽象画也有它的依据和讲究。

(二)抽象画的方法 1,大提琴的抽象

提问:请大家看这张画,画的是什么乐器?

生答

提问: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结:抽象画虽然抛弃了原有的形状,但是保持了物体的造型特征。提问:它保持造型特征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呢?请大家对照大提琴的图片,找到相应的部分。

显示:琴弦:简化 琴身:夸张

总结:利用简化、夸张的方法抓住最能体现物体造型特征的线条,概括、打散是绘画走向抽象的另一种思路。2.作品《圆号》欣赏

(1)这是圆号,大家说她的主要造型特征是什么? 圆形、喇叭形、直线、曲线

(2)圆号的图片与作品比较,作品抓住了圆号的什么特点?

圆,曲线构成,粗线条给人以浑厚的感觉

(3)分析:画面里体现造型特征的线条是怎么样布局的呢?

打散、重组

3,出示《百老汇连奏爵士乐》《红 黄 蓝》

再看这两张画,你能看懂了吗?你能说说抽象画是怎么画成的吗?

(三),示范:钢琴

1,抽象画很有意思吧,下面老师也来试着以钢琴为题作一幅抽象画。出示钢琴图片,首先观察一下,钢琴的造型特征有哪些?然后就可以画了,请大家注意老师的构图。(1)先画几根先表示钢琴的台子(2)蝴蝶形的琴盖(3)支架

(4)配上钢琴里最主要也最突出的特征:琴键(5)涂上颜色(6)取个好听的名字

2,是不是钢琴只能画成这样的呢?让你画你会怎么画呢?

三:活动开展:尝试画一幅以乐器为题材的抽象画 看老师画起来很简单,同学们肯定也等不及一展身手了吧?

1,你选择你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一种或者几种乐器,观察他们的造型特征

2、以往学生作业,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3,学生作品,老师做适当的辅导 4,学生作业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对学生敢于将形打散重组,大胆变化多予以鼓励。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抽象画,它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画不同,离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非常新奇而独特的感觉。但是抽象画也是源于生活的,只是她离生活比较远,利用简化、夸张的方法概括出最能体现物体造型特征的线条,打散、重组,可以画出全新视觉的抽象画。五:拓展

除了乐器,其他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画的题材,请大家课后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以其他事物为题材创作一幅抽象画。

一、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多条鱼组合构成》

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诗情画意》

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苏州园林艺术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苏州园林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 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课题《苏州园林欣赏》

二、欣赏园林的美 一)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带着问题继续欣赏园林图片(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a.叠山理水。B.花草树木。C.园路建筑

3.1、山是园林的骨架。(对比欣赏溜园的观云峰和环秀山庄的假山)3.2、水是园林的灵魂。(没水的观云峰和有水的观云峰对比欣赏)3.3、植物是园林的生命。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4、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对比欧洲园林我苏州园林)引出苏州园林的——虽有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 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 C、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2、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4、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结合录象)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

5、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三)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5、我们通过游赏,感受到了匾额中的诗词与书法,也体会到了建筑与植物的象征意义。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苏州园林的三个美,其实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早已融入园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它蕴含着园主人的情思、理想和追求。也体现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和我们的书法、绘画、诗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是要有所准备的。这样你才能在欣赏园林的时候获得最高境界——意境之美(诗情画意)。第六课:《心灵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贺卡制作的基本方法。2.了解贺卡的内容与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探究的学习中共同制作。情感目标:

通过贺卡的制作,培养学生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的基本精神。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贺卡的基本知识以及贺卡制作的基本方法。难点:尝试制作简单的贺卡。三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先从对亲情的关注入手,通过感动的公益图片和公益广告,引导学生用心体验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系列化的卡片设计。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借鉴、发展原有设计。教材提供了一组对应的图片范例,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直观的探讨。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

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感动心灵的公益广告导入本课,并通过一些感人图片与广告唤醒学生关爱他人的基本精神,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哪些方式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

2、教学过程:

(1)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运用贺卡等形式表达对于他人的关爱。并通过视频演示学生贺卡作品,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特点以及贺卡的基本制作方式。(2)贺卡含义及贺卡特点和贺卡种类讲述。贺卡的种类:

①从用途分:生日贺卡、圣诞贺卡等。②结构设计:平面贺卡、立体贺卡。

③表现方式:卡通型贺卡、传统型贺卡、时尚型贺卡。④个性贺卡:音乐贺卡、网络电子贺卡 卡通型的贺卡

(“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组成了贺卡的基本形,对“图形、文字、色彩”加以不同的处理就能变化出多样的效果。)传统型贺卡

时尚型贺卡(个性化的图形与文字的处理构成了一种时尚的画面效果)(3)贺卡形式及结构讲述。(4)贺卡欣赏。

(5)贺卡设计过程:最后教师将自己的贺卡与学生之间的贺卡进行评比,最终找出学生中优秀的作品,举办竞赛,评出优秀贺卡作品。3、学生作品竞赛评价

《心灵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张较为精致的卡片,传达出一份真挚的爱心。

2、能够掌握卡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技巧。

3、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图、文、色、构图来创作贺卡。

四、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学具:彩色卡纸、手工纸、剪刀、胶水、彩铅或彩色笔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约7分钟)

1、欣赏公益广告《请握住这双手》视频,请学生回答:这个公益广告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小时候,父母关爱孩子;长大后,孩子应更多关爱父母。(2分钟)

2、欣赏一组亲情、友情、社会大家庭温暖的图片。

3、观看身处逆境、困境的人们的图片和视频?(5分钟)对于身处逆境、困境的人们,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我们的关爱呢?(捐款、前往探望、电话问候、赠送学具等)我们可以运用用美术的方式-----贺卡,尝试向那些给予自己关爱的人们,表达一份自己内心的感激;向身处逆境、困境中的人们,表达一份自己内心的关爱和祝福。(板书:心灵的关爱-----卡片设计)

二、什么是贺卡?(约1分钟)贺卡又称卡片,是人们在喜庆的日子或特别事件的时候互相表示问候、祝福的一种卡片。

三、贺卡的种类(约3分钟)

贺卡的种类包括:生日卡、母亲节卡、父亲节卡、教师节卡、友情卡、励志卡、元旦卡、春节卡、中秋卡等。(幻灯片展示相关卡片)

四、贺卡的作用?(约2分钟)

1、传情达意,加深感情。

2、观赏价值。

3、睹物思人,有纪念意义。

五、贺卡的外形(约3分钟)

1、规则形(几何形):方形、圆形、六边形、菱形等。特点:制作容易,造型简洁大方。

2、不规则形:打破规则形,将边线进行切割处理。特点:外形变化丰富,趣味性强。

3、象形式:模拟人物、动物、植物形状;自然物品形状等。

4、单页、双页、三页等

六、制作手法(约2分钟)

1、绘画

2、镂刻

3、剪贴

4、折叠

5、电脑制作:运用电脑软件制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对方。

七、课堂互动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约7分钟)

游戏名称:你来比划我来猜-----猜屏幕上的卡片

游戏规则:两人面对面的站着,一人可以用手势做出动作,或者用其他句子来形容,或用肢体语言来形容,但是不能包含所猜的字或词中的任何一个!另外一个人猜。

游戏目的:

1、让学生关注:卡片的构成要素?图、文、色、位置(构图)

2、让学生理解:设计卡片时,卡片上的图、文、色、位置应如何选择?

围绕主题而选择。如,生日卡上的图最常见的可选生日蛋糕;春节卡上的图可选红灯笼、色彩可选大红色等等。

七、设计制作步骤:(约6分钟)

1、确定赠送对象,在设计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赠送对象,因人而异。

2、确定主题内容,选择图形、文字、色彩,并安排好位置。注意:图片与文字应互相陪衬,有一定创意。

3、选择卡片外形和制作手法

外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象形、单页、双页等。制作手法有:绘画、剪贴、镂刻、折叠、电脑制作等。制作手法可以单独运用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

八、知识点回顾(约3分钟)

什么是贺卡?贺卡的种类?贺卡的作用? 贺卡的外形 制作手法 设计制作步骤:

九、作业:(约12分钟)

设计制作一张卡片。可任选以下一个主题:生日卡、父亲节卡、母亲节卡、教师节卡、友情卡、励志卡、元旦卡、春节卡等。

十、教师随堂指导。

《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辨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教学内容:

以本课《红屋顶》来引导,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引入现代主义画派,了解现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掌握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过程:

师: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张照片,照片上拍的是什么? 生:红色的房子,红屋顶

师:如果让同学们画一幅《红屋顶》,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画呢? 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西方绘画大师是如何来画红屋顶的。(引出课题)

师:四幅不同画家画的红屋顶,你比较喜欢哪一幅? 生:我比较喜欢毕加索的,因为很抽象,很立体。生:我喜欢毕沙罗的,因为很象真的,很写实。

师:不同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是不同的,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画家,绘画风格也是不同的。西方绘画 它有一个发展的历史,总的概括来说,它经历了:

古典主义画派——印象派——现代派

古典主义画派尊重客观,不用主观的态度及夸张的线条和色彩,做艺术方面的表现。

印象派注重绘画中对光和色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体现创新精神。

师:这里有几幅画,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派的,请同学们选取你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小组讨论一下,围绕发给大家的纸上的几个问题,谈谈你对这幅作品的感受。

纸上问题:

1、这幅作品是哪个画派的?

2、这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3、和现实生活中的象吗?(学生讨论,并派代表总结)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区分了不同的派别和不同的绘画风格,下面请同学们对比几组传统和现代风格的绘画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罗中立《父亲》与 马蒂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与 蒙克《呐喊》对比 委拉斯贵支《宫女》与 毕加索《宫女》对比(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师: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的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体现创新精神。师:提问从刚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是什么? 生:点、线、面,构图,色彩

师: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绘画语言呢?

举例用线条来表示人的心情,平直线条表示平淡的心情,弯曲向上的线条表示激动的心情,杂乱无章的线条表示复杂矛盾的心情。

构图的好坏对于画面是很重要的,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高不行,太底也不行。

色彩的运用对画面也很重要,让我们来看看一组莫奈的《草垛》,有早晨的,中午的,傍晚的,同一个风景,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不同时间画的呢?这就是色彩的作用。

师:让我们看看现代艺术语言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在绘画中的运用:马蒂斯《舞蹈》

在雕塑中的运用:两幅雕塑作品

在建筑中的运用:现代建筑照片

师:老师昨天画了一幅画,是根据一张照片画的,请同学们点评一下,看看画和照片哪里不一样,我加入 了 哪些主观的想法在里面? 生:后面的山不一样,画中更统一。

后面一个房子没有了,更有空间感。

前面的垃圾没有了。

色彩也不同了,画中更加丰富了。

师:所以同学们在进行绘画的时候要多动脑筋,不要照抄照搬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要有主观的意识,灵活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让自己的作品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和特色。

师:下面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运用所学的现代绘画语言,参考下面任一张照片,创作一张作品。(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艺术需要探索与创新,其实人生更需要大家的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驶向未来》

一、教材分析 ㈠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⒊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㈡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⒉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独木舟)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①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①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篇8: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研究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对四本教材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做到有的放矢。在复习刚刚开始的时候, 教师应该将四本教材让学生进行解剖式的认识, 这样就能使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 对复习会起到一个总领作用。

纵观四本教材, 可以概括为总分关系。七年级上册主要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及概括的认识世界地理, 为下册的学习做铺垫, 没有具体到某一地理区域;而七年级下册, 是挑出区域中的典型代表, 分开认识世界, 具体讲解某一区域 (大洲、地区) 或某一国家的人文、自然地理。八年级的上册也是概括地认识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 而下册则具体到某一区域或某一省级行政单位来具体认识该区域的人文、自然地理特点。所以, 四本教材都是总分关系。学生在复习时, 对教材应该有一种总体的认识, 从而有效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 利于复习的具体时间和步骤的安排。

二、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穿插进行

由于复习时间较为紧张, 很难做到先进行章节复习, 再进行专题复习。所以在复习中可以两者穿插进行, 这样做的好处, 不仅节约一定的时间, 而且相对单独进行专题复习来说更为有效。

例如, “气候”这一知识点, 在四本教材中均有涉及, 七年级上册是对气候的概括认识, 下册是具体某一地区的气候, 八年级上册则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类型, 到八年级下册介绍各个区域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那么, 何时进行这一专题复习呢?我认为可以在复习完七年级下册时进行, 因为此时学生对七年级内容刚复习完印象较深, 而八年级地理学完时间还不长, 印象更为深刻, 所以此时对气候进行复习, 是很有利于承前启后的, 而且效果显著。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答题技巧的掌握

分析往年的地理考试, 可以看出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础知识至少占了70%的内容,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适度训练,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尤其在八年级夯实知识的基础上, 可以大胆做减法, 把很多内容大刀阔斧地删除。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不要热衷于题海战术。

四、以地图为载体, 综合章节之间的内容, 提高学生空间判断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读图能力的差异, 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的效果。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学习地理过程中,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比如, 在复习完七年级地理时, 我们只需要在前面摆一幅世界地图, 就可以将七年级全部内容让学生在地图上进行回顾总结, 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将图文结合在一起, 更加牢固的掌握内容。

首先, 要做好图文转化工作, 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有两种主要方式, 一是正确、有效地从图像资料中获取信息, 能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二是学会运用地理图像表现地理事物和现象, 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 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

其次, 搭框架, 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应督促、鼓励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线索, 搭建知识框架, 绘制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体系, 也就是“知识树”。对于一节知识来说, 学生勾勒出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小树杈, 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 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联系会使一棵棵知识树逐渐变得枝繁叶茂。学生也会在归纳、整理过程中, 使所学知识体系化、条理化, 增强学习效果。

五、更新观念, 改进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的实施, 地理教学面临新的实践和考验, 要求教师、学生更新教和学的观念, 改进教学与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选择一些生活化、乡土化的情景案例 (要接地气) , 开放、延伸、拓展课堂, 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施开放式教学, 强调开放、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 增强地理问题意识, 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 要立足于考察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 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选择典型的试题进行案例分析, 指导学生构建学科的学习模式, 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夯实基础, 突出能力。

上一篇:福州居住证办理流程下一篇:中班国庆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