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2024-07-04

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共8篇)

篇1: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碧流台寄宿制学校办学现状调查汇总

一、学校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

(一)、教学

1、加大对前勤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调动教师研究意识、读书意识。建议让教师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2、晨诵、午读、暮省可以统一播放多媒体课件,统一时间,统一内容。

3、能配备专任的写字教师,并每天规定一定的练字的时间高年级可以练毛笔字。

4、学校减少事物性的工作,加大深入课堂一线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监控力度。

(二)、德育

1、进一步加强学生纪律性教育和德育教育,控制追逐打闹现象,学生课间到宿舍以北和食堂以北打闹的很多,这里属不安全地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梯次培养。

2、德育教育还是浅层次,缺少从心里改变学生状态的活动及措施,让学生的各种德性从言行中表现出来。

(三)、后勤

1、希望学校的办公设备有专人维护一下,现在出现了不能用的情况。

2、后勤加强管理,杜绝浪费。

3、前厕所需要维修,夏季雨天漏,不方便师生上厕所。给食堂学生吃饭的凳子,逐渐加上长形海绵垫。美化绿化校园,使校园更具有人文性、书香性。

4、班级在更换灯管时不够及时,长时间会影响孩子们的视力。

5、后勤编制不足,每位教工都超工作量,应配齐编制,6、前勤教师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给予奖励,后勤人员也为学校争得荣誉,是否也应该得到奖励。

(四)、学校管理

1、应积极保护教师的权力、尊严。

2、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不清。

3、学校闲置人员太多,干活的人太累,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应尽快解决。

4、采用包括奖勤罚懒和考核劳动效果的办法,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和二线教辅人员工作积极性,真抓实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管理的激励及检查力度大打折扣,学校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涣散,不景气的现象,钻空子的人多,前景不容乐观,6、学校组织活动是否照顾年纪大的或身体弱的一些。

7、对学校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应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办得更好。

8、公开透明学校财务支出及大型投入,做到民主。

9、班子成员多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二、整改意见

(一)此次学校办学现状调查问卷共征集意见或建议73条,经班子会整理、整合后共存在上述22条合理化意见或建议,班子会研究决定对22条合理化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公示。

篇2: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到我校慰问师生,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7年,省市拨专项资金,投入530万元,建成了现在的御道口小学。学校建成后,省市县各级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在办学方向上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诸如小班化教学、建设生态校园等,经过学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供上级领导决策参考。

一、取得的成绩:

1、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过去由于各村都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外流严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当地群众反应十分强烈。集中办学之后,师资集中使用,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科开齐率和教师专任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教学质量也明显有了提高,外流学生开始回流,人民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高。12、使有限的教育资金能够集中使用,发挥较大效能。

2007年到2009年,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充实,先后购置了蒸饭车、馒头机、开水锅炉、洗衣机、学生就餐实行卡式管理,充实了伙房工人,力争每天的食谱都有变化;增加了生活工人,负责给孩子洗校服和被单;建设了太阳能浴室,每大周组织孩子洗一次热水澡;安装了宿舍校园卡电话,方便了学生与家长沟通;这一切都改善了坝上孩子的生活质量,这也必将对人民群众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

3、优化了教育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效能。

集中办学之后,各村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购置的图书、仪器、微机等其他资源也进行了整合,提高了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开出率,几乎全部达到了100%。这一切都为在农村小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三年以来,从派学生参加县艺术节、组织学校艺术节、参加各种征文、演讲比赛等所获成绩来看,都充分展示了集中办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了省市县领导以及外市县参观人员的一致称赞,他们由衷的赞叹道:城市的小学生也不过如此!

4、从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在家里的时候一切还是由家长代劳,有的小学生入学后连最起码的洗脸、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帮助。学校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下了相当大的功夫。首先是教师要形成教会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共识,并把它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再用高一年级的的好学生来辅导低年级的学生,组成帮扶对子,直到教会为止。

除此之外,学校还对学生的在校一日常规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建立了一系列的考核评比制度,制定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以及其他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制度,纠正错误、指导学生行为。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实施,使得新生入学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基本达到要求,经过一年的持续训练,到二年级就能够全部到到标准。

6、扩大了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在学校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劳动、安全、生活的各种技能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把从学校学习到的文明生活知识带到家里,影响了家人,也影响了邻居,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这样的影响势必对于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

1、师资问题严重。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有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学校运行和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老师每天要上一整天的课,还要编写教案,批改作业,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同时每周还要值周几天,24小时与学生在一起,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事务,辅导学生的在校生活与学习,不堪重负。虽然每周只有那短短的一两天,但对老师的身心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教师压力加大;建议加大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配备比例,安排一些专门的生活老师

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再增加一部分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在正式上课时间以外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技能方面的训练,把学生的在校生时间更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开办各类学习班,辅导后进生,开发绩优生,培养特长生,那么,我们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就更有希望了。

第二,现有寄宿制小学绝大多数建立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坝上土生土长的教师现在已经逐步进入临近退休时间,年轻教师几年也得不到充实。况且现在,人们追求城市舒适生活的愿望强烈,绝大多数年轻教师已经或正在打算在城里购房。同时,到城里教学,同样的工作,下了班就可以回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老师却还要值班,而且又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补助与待遇,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而,教师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长久的质量难以保证。即使是现在将要实行的农村教师住房流转制度真的实行起来,冬季取暖也是大问题。一家一户的取暖麻烦,不卫生,但却费用低;假如集体供暖,除非学校全额一管到底,否则支出大量增加,教师家庭难以承受。况且学校也管不起。这样的条件,不能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现在再谈“奉献精神”、“扎根坝上”,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了,还是应该制定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比如增加农村老师的工资、住房、冬季取暖、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待遇等,能够真正体会到在农村工作是既光荣又有实惠的,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现在那些在坝上每月多的几十元工资,还是朝不保夕,今天有,明天没的,现在哪个人能够把这每年的几百元当成一回事呢?

2、经费问题:农村学生相对较少,上级按照人头拨付教育经费本身就是个错误。县城里面几千人的学校,拨付的经费可以统筹使用,资金较宽裕;而到了农村,即使现在的规模小学,也只有几百名学生,所拨经费比例一样,而且农村环境恶劣,设备损耗率也比城里高,维修成本加大,再加上正常运转,实在是支出面大,捉襟见肘,难以为继。要维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运转,起码要城里学校经费的2倍至3倍。

3、交通问题: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道路也不尽相同。就我校而言,最远的后沟学生到校要绕道多伦县,大约80公里左右。虽然这几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农村大部分的交通道路问题,但是,村以下的自然居民点依然很多,很多地方不通班车。学生上学通常就是家长接送。因为家长条件不一,就有摩托、小型轿车、农用货车、面包车、还有的开小四轮拖拉机,绝大多数没有手续,安全难以保障。而且,目前也没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涉及面广,资金太多,只有保持现状,提醒教育家长上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只此而已,别无他法。有的家长因为离家较远,来接孩子的时候就要在附近吃饭,喝点酒,还要骑摩托带学生回家,有的时候老师遇见了,没办法,只好自掏腰包打车往回送家长和孩子。当然,有些事情也许说起来与学校无关,但是,真的出现问题,我们怎能够心安理得呢?

4、幼儿园不宜与小学在一起。现在很多地方的乡级寄宿制小学都有附设的幼儿园,实际上,这样的过渡还可以,要是长期如此,弊病就大了。首先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不能与小学同步。其次活动和教

篇3: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1 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宾阳县共有寄宿制小学30所,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 在全县范围内抽取21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 县、乡级水厂供水学校11所, 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10所。

1.2 调查内容

调查学校供水类型, 对其生活饮用水末梢水进行采样, 检测其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

1.3 调查方法

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和评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进行评价。

1.4 数据处理

将监测结果录入Excel电子表进行汇总;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1所学校中, 有师生14 919人, 其中, 教职工681人, 学生14 238人;饮用水为县、乡级水厂供水的11所, 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10所 (深井水4所, 浅井水5所, 山泉水1所) 。

2.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

本次调查共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21份并进行检测, 其中, 县、乡水厂供水末梢水水样11份;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水样10份。从表1可以看出, 在21份水样中,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均合格的6份, 占28.57%, 其中县、乡级水厂供水合格率为54.55%, 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合格率为零。经统计学分析, 县、乡级水厂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确切概率法P=0.012<0.05) , 提示有消毒设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

2.2 各检测指标超标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 宾阳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 以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受污染最甚。具体为:乡镇供水水质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依次为36.36%、36.36%、36.36%和9.09% (其中: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最高检出结果达39 MPN/100 mL和19 MPN/100 mL, 分别有4份和4份) ;自备水源供水水质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和菌落总数超标率则依次为90.00%、90.00%、60.00%和40.00% (其中: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最高检出结果达34 MPN/100 mL和14 MPN/100 mL, 分别有9份和6份)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宾阳县农村寄宿制小学饮水微生物污染严重, 农村寄宿制小学水质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仅为28.57%, 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5.89%的相关水质合格率[1]。县、乡级水厂供水合格率虽然较高, 达到54.55%, 但距离卫生安全标准尚存在较大距离;而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合格率为零, 提示宾阳县农村寄宿制小学自备水源供水水质卫生安全性更差, 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在两种供水类型中, 县、乡级水厂和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超标率分别为36.36%、36.36%、36.36%及90.00%、90.00%和40.00%。提示:宾阳县农村寄宿制小学饮水遭受生活污水和粪便的严重污染, 尤其是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的学校情况更为严重, 饮水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一旦遭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介水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 多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发生多起重大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2,4], 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有关调查结果表明[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关系密切, 而未能对饮水进行有效净化消毒是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寄宿制学校屡屡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原因。此外,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有的甚至有喝生水的习惯, 加大了饮水卫生安全风险。基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应尽快纳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予以解决。同时对覆盖到学校的县、乡级水厂不安全饮水设施进行改造,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 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以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师生的饮水卫生安全。

关键词:饮用水,卫生调查,小学

参考文献

[1]钟格梅, 唐振柱, 杨虹, 等.广西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关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 (7) :1347-1354.

[2]唐振柱, 林玫, 曾峻, 等.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6) :680-681.

[3]林玫, 龚健, 董柏青, 等.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1) :98-100.

篇4: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

应该说,素质教育为丰富寄宿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学习之外,学校应安排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青春的精力和才华有释放的舞台。

在寄宿制学校,这些寄宿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校园中度过,那么,寄宿生课余时间过得怎样?他们得到了什么?课余生活对他们的成长有多少影响?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健康、快乐、有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现阶段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各地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供决策部门参考。

一、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寄宿生普遍反映自己的住校生活单调枯燥。学生的校园生活到底如何?大家当然一目了然。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的生活如此单调乏味?其实,只要我们观察一下某些学校的日程安排,就会看出一点端倪来!一些学校的日程安排为:清晨6点多起床,晚上10点多睡觉,白天八节课,晚上还有三至四节课,并且周末照常上课。试问,这样安排,学生还有进行课外活动的时间吗?没有课余时间哪里又还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把课外活动设想得再丰富,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凡是寄宿制学校,大都把学生的安全视为重中之重,因此无形中也在压缩学生的活动时间,将学生禁锢在室内,因此“三点一线”(教室、餐厅、宿舍)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备更使得住宿生的生活枯燥乏味。

当前学生的校园生活,很多都是在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度过的,这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紧缩课余时间的管理方法,让许多学生除了学习就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课余生活了。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的学生,他们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打发在校的时间?于是,逃离校园外出上网的有了;谈情说爱寻求依靠的有了;看言情小说消遣娱乐的有了;发短信聊天交流的亦有了……其实,学习与课外活动并不矛盾,只有保证学生充分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 

“久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学校教育,当正视寄宿生的种种实际心理,在安排学生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时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破除传统观念,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外生活时间充裕,但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少。

(2)课外生活内容单调、贫乏。

(3)课外活动设施不足。

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途径

(1)引导家庭及学校充分认识课外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

(2)倡导学生参与健康、有益、安全的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3)指导组织好学生的校外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4)学校要加强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改善课外活动环境。

三、经验和措施

(一)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

学生在上课期间是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因为生活在集体中,有人引导,有人管理,所以出的问题就少。而放学之后,寄宿生的生活基本处于离散状态。要让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有意义,有情趣,必须帮助处于离散状态的寄宿生建立组织,比如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他们可以一起去打球,一起去看书,或者一起去逛逛街都没有问题。“课余生活兴趣小组”的组长,负责对本小组的同学进行课后生活的管理,负责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教师的教育职能就借助兴趣小组的作用,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中来,但又不会对学生的课后生活进行直接的干预——寄宿生是“风筝”,而“兴趣小组”就是教师控制“风筝”的长线,寄宿生虽然在课后生活中是相对自由的,但不会自由到“无法控制”。相信有了“课余生活兴趣小组”,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就会有意义而且可控制。

(二)给学生自由空间

当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生活清苦,学生缺乏幸福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便于管理(主要是安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写作,学生因此失去了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知道,对人而言,自由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希望学生在学校里有幸福感,那么请老师放手,让学生有适当的自由。

(三)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呼声渐高,有些学校让寄宿生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也由以前的“闭门读书”发展到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有兴趣的课余活动。 但是,许多寄宿生却遇到了来自家长的阻力。如今的许多家长还是老传统思想,他们仍然要求孩子在学校里,要把全部精力用到学习上去,不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甚至有的家长经常打听孩子的同学,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旦听说孩子经常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就认为孩子“贪玩”、“不务正业”。孩子周末回家之后,家长便对孩子进行无休无止的唠叨。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转变学生家长的老观念。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家长真正看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反而对其学习有促进作用,这一点必须让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

(四)积极倡导“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健心活动。各种体育竞赛、游戏、趣味活动等,都可以有效地排解掉学生身上的剩余精力,让学生告别不良嗜好。在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中,走上阳光、健康的成长之路。

因此,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喜好,我校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还针对学生们比较爱玩的土游戏,我校体育组教师,搜集学生们都会玩的乡土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等。使寄宿生在学校能享受到家的自由和温暖、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篇5: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场小学: 雷道敏

(联系电话:***)(E-mail:1318362629@qq.com)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出路在于努力办好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件大事。学校的布局调整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但寄宿制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工作的管理带来困难。近年来,常有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且多发生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确保校园一方平安,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安全工作 现状及对策

【正文】寄宿制学校是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在国家农村“两基”攻坚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在教育水平较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加快该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地区的办学条件,为“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项目地区多为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再加上缺乏经验,因此不少地区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本人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现状

1、现状分析

我校学生年龄偏低,年龄相差较大,是管理的一大难题。由于取消了一些较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集中部分村校的中高年级学生到村完小就读,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成了他们的家。他们年龄小,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寄宿生,只有六、七岁,还是“小不点”,生活自理的能力很差,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还没有养成。加上大多数学生在家比较骄惯,学校既要把精力放在照顾好学生的吃、住和安全保障上,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工作量加大。大部分教师需要早上6:30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30还不能安心休息,工作量超负荷。

2、住宿安全

经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修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学校相关配套设施还没有跟上,有食堂无餐桌、有宿舍无床铺或床位不够、无厕所等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学生宿舍人均不足1平方米,大都是将教室改作宿舍,学生绝大多数都住通铺,不少学校学生两人一铺上下床;如我校现有住宿生207人,学生寝室只有两大间和三小间,且都是两人一床上下层,睡觉很不安全;学校厕所蹲位只有20个,课间学生上厕所还需排队,无法满足学生正常使用的需求;学生厕所距学生宿舍平均约为70~80米,很不适宜学生晚上上厕所,一方面冬天有些同学往往因上厕所而着凉感冒,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生活管理教师随时陪同,寄宿生夜间上厕所的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大部分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3、交通安全

农村学校寄宿生多来自边远自然村落,农村交通极为不便,虽然村村通公路,但路面狭窄且坑坑洼洼。同时寄宿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每周往返学校须乘坐车辆或走路,农村的一些载客车辆很不安全,无证、无牌、无驾照车辆上路非常多。再加上山村道路狭窄,交通安全危险系数过大,学校的安全工作极为艰难。因此,寄宿学生往返学校交通问题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

4、饮食卫生安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缺厨房、餐厅。即使有些学校有厨房、餐厅,也大都狭小,通风、排水不畅,卫生难以保证;且多数学校学生无餐厅就餐,学生露天就餐,雨雪天学生就餐苦不堪言。同时食堂设备简陋,而且没有流动水洗碗设施和消毒设施,没有专门存放冷热、生熟食品的设施。一般农村寄宿制学校并没有校医室和专门的保健人员,寄宿生生病只能到村级卫生室就医,而学校距本乡镇的卫生院距离较远,而一旦寄宿生发生突发性的恶性疾病,便会延误就诊时间。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对策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先决条件。

寄宿制学校与走读制学校不同,必须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对于寄宿生来说,学校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学校要为寄宿生提供吃、住、行、学、玩等方面的必需品和场所。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要优良,比走读制学校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寄宿制学校承担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面繁琐小事,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培养任务,工作之繁,任务之重,因而在教师的配备上要多于其他非寄宿制学校。同时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要逐年对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职能与要求,把握特点及方法,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寄宿制学校注入新的教育活力。

2、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本保障。农村小学都是没有专职宿舍管理人员,但寄宿生的管理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时刻都要将安全工作放在寄宿制管理的首位。学生的日常作息,三后时间(即课后、饭后、睡眠后)和课外活动时间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广,活动内容丰富、突发性强是安全工作最难保障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值周领导及教师就在校园内找个至高点,全方位监控学生的一切活动,尽可能的把学生都监控自己的眼皮底之下,若发现学生做的游戏或体育运动存在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阻止,确保把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晚上学生睡眠前,值周领导、教师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宿舍清点人数。发现有不明去向的学生,坚决追根到底,直到清楚为止。

3、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首先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强化学生自护意识。开学初、放假前要集中开展安全教育,还要通过“安全教育月活动”、“安全教育日活动”、“安全”主题班队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座、“自护自救’’常识演练等形式,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开展交通、消防安全卫生教育,开展避险、逃生、自救演练等。第三、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宣传品、安全教育专栏,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促使家长加大对子女的监护力度,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管护工作,形成家校通力抓安全的良好格局。

4、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教师、职工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要落实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一查师生安全意识;二查各项安全制度落实;三查安全工作任务完成;四查校舍师生安全是否存在隐患;五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要高度树立警戒思想,克服麻痹思想,防范于未然,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制定防范预案,做到时时考虑安全工作,处处想到安全工作,及早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一要强化寄宿生安全管理。(1)严格实行学生离返校签到制;(2)建立寄宿生查房点名制度,做到寄宿生每日“五点名”(晨操点名、上课点名、午休点名、晚自习点名、晚寝点名);(3)坚决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要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监控学生外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趣有意义的文体活动。(4)严格消防管理,严禁宿舍内点蜡烛、用电炉、抽烟等,杜绝安全隐患。(5)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要严格落实寄宿生管理教师职责,加强午间、夜间巡视,严格女生特殊保护措施。

二要强化交通安全管理。(1)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和接送子女制度。严禁学生乱乘农用车、拖拉机等非专用载客交通工具;坚决杜绝学生骑摩托车往返学校;严格规范乘车,家长雇用的个私营运车,必须报请有关车管部门检查核准;(2)组织交通安全督导员,开展学生间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维护交通安全,及时排查交通安全隐患。

三要强化饮食安全管理。(1)加强对食堂检查督促,落实每周教师监灶工作制度;(2)组织对食堂经营人员、膳食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有关人员饮食管理水平,使他们懂行、会管、能管。(3)严格卫生安全制度,落实购物定点合同制、物品出入库登记制、操作流程签字制、操作加工人员体检制等各项制度。学校食堂要办好伙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营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寄宿生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一块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勇于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成效,促进寄宿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断深化。【参考资料】

篇6: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县**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东南部,是该县老区基点乡之一。全乡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08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41元。目前,全乡有初中与小学合办的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7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乡界源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1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达589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村则为28华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乡政府出资4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42间,面积18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420位,可收住学生420人,当时入住学生312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40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凭自愿每餐花0.3元、0.5元或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即使不自带菜,全在食堂买,每月伙食费(大米自带)也只有30—5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或打游戏机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但在中小学,还停留在开学注册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至二十几元的减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

篇7: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1、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学校各有关领导、有关教研组、部分班主任的意见。

2、个别交谈。与校领导、生活老师、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等分别进行交流,征求他们的观点、意见。

3、问卷调查。主要是在3-5年级小学生中开展,以不记名方式答卷。我对此次调查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报告。希望通过对*这所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的调查,能够了解现今全国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此做出全面地分析,为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份参考意见,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一、实行农村学生寄宿制,初见成效(一)、有利于发挥师资作用在上世纪开始普及教育的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个农村都建立了学校。由于人口的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锐减,一些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由于学生的减少,有的学校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严重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加上经济的制约,小学课程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局面,*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8年9月开始施行了集中办学,将十几所农村小学全部撤销,合并为*,共有24个教学班,使在校生达到了1350人,教师70多名,服务半径二十多公里,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学校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舞蹈房。并购入先进的音体美教学工具。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展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对学生有爱心,能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文化艺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所以形成了文化课教师、课余辅导教师和生活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发挥师资作用。(二)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成绩的提升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专业及时,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寄宿制学校时间安排紧凑,学习时间相对充裕,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有针对性辅导,对提高学生成绩帮助很大(三)、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由于学生是集体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寄宿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纪律的约束,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管理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调查报告《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四)有利于学生自理能力提高寄宿生基本以独立生活为主。在这样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寄宿生与在家庭温室呵护成长的走读生相比,自主、自立、自强、自理、自律的能力理所当然要强得多。学校按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安排生活起居,从小弱化父母溺爱和对家庭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变成生活小能手。孩子适当离开父母,到寄宿制学校就读,使孩子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获得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其心理更加的成熟。(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寄宿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孩子们在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放开思维,放胆想象,放飞理想,加之寄宿生课余时间充裕,占有学校室内外训练场地和电脑、图书、音像资料,文体娱乐器材机会多,训练机会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

二、各项制度逐渐完善,加快规范化管理进程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师生上千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一些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在交通安全上,先后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家庭、学生互动卡》,将制度与卡打印后发到每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生在离归学校时要求他们严禁乘坐“三无”车辆,农用运输车辆,以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在学校的活动中,制定了《教师师德管理制度》、《师德考证细则》、《教师管理制度》、《小学学生自我防范措施》、《学生安全求助反映》、《学生安全预警措施》、《安全考评细则》等。在后勤服务上制定了《厨房卫生安全制度》、《食物保管卫生制度》、《餐厅卫生安全制度》等。在生活上,制定有《学生就寝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监护、管理联系卡》、《家长接送学生签单》、《寝室管理应急措施》、《学生就寝须知》等,生活指导老师注意发现学生有病和不适及时送医院治疗。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一)、配齐生活指导老师由于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注重了加强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比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要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要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就成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月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等。

四、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的学习教育活动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给学生如何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得到理解和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的加以引导。再比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断加强。

五、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学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连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开办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使家长能够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学校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使对孩子的教育受到最大化的效果。

篇8:小学寄宿生的现状调查

随着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 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 寄宿制也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和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王景、张学强针对寄宿制学校资金投入、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指出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相应的配套体制改革, 确立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1]杨毅分析了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和弊, 提出了学校和家长在学生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等。[2]原青林提出英国公学的优良的寄宿制传统和文化, 建议我国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3]杜威提出了由高年级的学生来照顾低年级的学生的方法, 这样做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爱心及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聘用生活教师的费用。[4]

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农村寄宿制整体现状进行的, 本研究旨在讨论生活管理这个单方面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方面的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中心小学3~6年级共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学校校长、4名教师、4名生活教师、10名学生家长为访谈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访谈问卷 (校长、教师、生活教师、家长) 。问卷主要包括宿舍基本情况、饮食、课余生活、医疗、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师选聘制度等方面。

数据处理:Excel2003。

三、研究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 寄宿生选择住校的原因。通过对校长的访谈得知, 该小学是遵循上级的规定实施寄宿制管理的, 与家长和学生自愿与否没有关系。

(2) 寄宿生对宿舍的态度情况, 详见图1。

由图1可见, 寄宿生认为宿舍条件一般的占48.33%, 也有44.17%的学生认为学校宿舍很好。通过实地考察, 宿舍具体情况如下:第一, 宿舍条件差, 很拥挤。该小学每个宿舍面积为30平方米, 但学生就住了30人, 采用的还是旧式大通铺的形式, 没有单人单床的宿舍。第二, 宿舍条件极为简陋。很多宿舍内的墙壁都不太干净, 虽然校方也尽力给简陋的宿舍做了一番装饰, 但还是难以掩盖斑驳的墙壁, 有的床铺的栏杆漆皮已脱落, 而且学生宿舍内没有桌子, 只有放饭盒的一个公用的大架子, 夏天的时候连遮盖的东西都没有, 很不卫生, 且宿舍的空气不流通, 存在很大的卫生及安全隐患。第三, 宿舍管理制度严明。学校对每个宿舍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管理, 制度严明。第四, 宿舍实行高低年级学生组合制。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与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住一起, 此外再加一名生活教师。

2. 寄宿生饮食基本情况

每个寄宿制的学生一个月交65元伙食费, 饭菜管饱, 学生在学校也基本都能吃饱, 但是饭菜质量不高, 仅能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 根本没条件谈及营养问题, 47.50%的学生都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一般, 25%的学生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不好, 详见图2。

该小学没有设立餐厅, 只有一个做饭的厨房, 学生吃饭基本上都是带回宿舍统一就餐。通过对校长及学生家长的访谈得知, 学校没有建设餐厅, 饭菜质量也很平常,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营养, 学校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饭菜的干净、卫生,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而且据家长反映, 孩子吃得一般, 有时饭菜不太干净。

3. 寄宿生课余时间的安排

该小学的活动场地仅有400平方米, 条件很差, 基础设备很不完备。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小而且经常不开放, 一星期轮一个班去图书室借书。此外, 宿舍内也没有配置电视或电脑等, 寄宿生课余时间在校园里玩耍、进行体育活动的占到了55%, 在教室学习的占35.83%, 详见图3。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可选范围太小, 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4. 寄宿生生病时看校医的情况

该小学仅有一名医生, 50%的学生生病时一般会去找校医,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 学校就会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去。但是也有33.33%的学生从不在学校就医, 详见图4。

四、结果讨论及建议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还较差, 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发展成熟,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需要政府、学校及家长投入更多的关心, 将寄宿的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1. 政府

寄宿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政府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经费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拓宽经费来源, 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 减少辍学率;促进城乡教师编制的公平性, 严格聘用标准。此外, 针对寄宿生生活管理, 国家应重点拨付一部分资金, 比如拨付专项资金到学生的吃、住等方面, 而且要监督资金的落实情况。同时, 学校的宿舍、操场、体育设施、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应该给予好的建设, 以保障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

2. 学校

学校是寄宿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地, 寄宿制学校规范的建设和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

第一,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学生只有在学校寄宿的过程中吃好、住好、生活管理好, 才有可能学习得好。因此,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生活管理水平,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第二, 加强学生生活管理。制定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制度, 从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富余的在职教师中选择道德品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的人员担任保育员工作, 并加强对保育员的管理和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按“一校一医”的要求设立农村寄宿小学医务室, 配备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 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 做好防疫工作,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成长档案。

调研发现, 纵然样本学校也比较重视安全教育, 但还是流于形式, 实质性的东西很少。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生活保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寄宿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管理, 尤其学生周末往返校园要由家长或监护人接送。

第三, 生活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寄宿制学校中, 生活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活教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生活, 是学生身心的依靠。寄宿制小学要有一支高质量的生活教师队伍来保证学生的生活。

第四,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所学校各种制度的建设与规范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样本学校有着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表, 但是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漏洞。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寄宿生作息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和与家长有机联系的制度等。此外, 还要突出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生活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制定。

第五,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该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大多是由生活教师给有困惑的学生一些建议, 很不专业, 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建立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 重视寄宿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辅导。同时, 学校应该建立起寄宿生心理发展档案,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及时发现和诊治寄宿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维护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3. 家庭

通过调研得知, 由于样本学校在农村, 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总体不高, 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 在看待寄宿制这一制度时, 大多数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住校, 他们普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更放心。他们认为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孩子辅导作业, 相当于请了个家教, 孩子住校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家长可以利用时间来做其他农活, 省时省心。孩子成长的一切由校方和教师全权负责, 家长仅仅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花销问题, 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关心甚少。这样的认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 至少家庭教育这方面缺失了。因此, 学校应该经常与家长沟通, 共建亲情管理。

此外, 还要注重在家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经调查发现, 有部分家长不让孩子在周末休息时帮忙做家务, 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 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景, 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 2010 (3) .

[2]杨毅.反思当前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弊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9) .

[3]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6) .

上一篇:远方的路,走脚下的路演讲稿下一篇:人文社科类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