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2024-05-20

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精选6篇)

篇1: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附件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含水土保持,下同)监督管理,建立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的常态机制,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环境保护监督是指在集团公司控股的电源(含水电、火电、新能源等,下同)、煤炭(含煤矿、煤化工、港口、码头等,下同)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生产运行等过程中,对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标准等情况的监督,包括环境保护管理监督和环境保护技术监督。

第三条

环境保护监督是从环境保护角度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利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坚持监督与考核、检查评价与整改进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二级机构、基层企业(含全资、内部核算、控股企业和委托集团公司管理的企业等,下同)。

第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监督机构和人员的监督职责:

(一)监督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要求的执行;

(二)监督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以及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三)监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执行;

(四)监督企业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与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

(五)监督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目标和生态保护任务的完成;

(六)负责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监督环境污染事故及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保护纠纷的处理。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监督人员在监督职责范围内执行监督,具有以下权限:

(一)有权参与建设项目和重大环保改造项目在项目发起、立项、核准、开工等决策环节以及项目设计审查、设备选型、调试、试生产和验收工作,参与重大环保设备改进、新型环保设备鉴定等工作,对项目前期论证和建设等情况提出环境保护监督意见。

(二)有权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及竣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验收,在前期和基建过

(二)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工作。

(三)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开展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报批工作。

(四)建设项目在工程招标及商务谈判中是否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文件的要求。

(五)是否存在擅自修改经批准的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情况。建设项目地点、规模、工艺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建设方案发生重大变更时,建设单位是否在主要设备和环境保护设施招标、主体工程开工等重要节点前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变更审批工作。

(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要求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需配套落实的污染物总量指标来源、居民搬迁等外部条件是否在投产前落实到位。

(七)建设单位是否督促并保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项目设计、工程施工中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措施及有关批复文件的要求,项目是否按照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

(八)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履行项目试生产申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竣工水土保持验收工作。有限期整改的项目,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

计划如期完成。

(四)环境保护技术改造项目监督:监督环境保护技改项目在立项、设计、招标、调试、投运、验收等环节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是否履行环境保护法定程序,脱硫、脱硝等总量减排重点项目是否满足减排要求,脱硫、脱硝等环境保护设施是否按规定完成性能验收试验。

(五)环境保护监测监督:监督火电厂是否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监测,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并与环保部门联网,集团公司环保实时监管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水电厂生态监测任务是否按照项目环评审批要求执行。

(六)电源企业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应急预案,环境保护纠纷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第十七条 煤炭项目生产运行环境保护监督内容主要包括:

(一)污染物排放监督:监督煤矿、煤化工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噪声等指标是否达标排放,煤矿矿井水、煤矸石是否满足综合利用要求。

(二)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监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废水处理、煤尘防治、锅炉除尘、脱硫等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三)环境保护监测监督:监督是否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实行环境保护告警制。对环境保护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和重大问题,视严重程度发环保整改通知单或环保告警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内不得评选为集团公司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

第二十六条 集团公司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实行环境保护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二十七条 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二级机构、基层企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篇2: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本科会计——肖俊燃 2015年3月5日

【摘要】:在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也随之频繁出现,且日益严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披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相关性、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的比例较低、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存在操纵等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发现,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缺乏对企业规范性的指导、管理层和经营者欠缺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滞后、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缺乏迫切性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出现了问题重重的现状。对此,本文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诸如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管理层和经营者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等建议,以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迈进。(摘要过于沉淀,摘要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环境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一、绪论

大标题

一、小标题

(一)、三级标题

1、四级标题① 标题精炼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通过国有企业所有制改变转换而来,然而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后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对公司进行整改,在治理公司方面,依然采用其在上市之前的一些理念和形式。这就使得这些上市公司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不能有效的正面应对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容易忽视环境效益,只是在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下对部分环境信息有选择的象征性的进行披露,披露的内容全面性与相关性较弱,可靠性不强。

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理论开始关注的时间较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晚了许多,除此之外,我国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社会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度不够。在这种起步较别人晚、后劲又不充足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上市公司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大多缺乏全面性、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性的要求和规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较低,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可操纵性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造成了较严重的消极影响。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行为,我国的相关部门也试图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试图通过一些硬性的要求和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但事实上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仅仅是象征性的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而很多公司只是在表面上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上披露的内容并不是很理想,几乎全是一些没有实质性价值的披露,只是空喊着环境保护的口号,披露的内容几乎全是模糊不清的财务数据。因此虽然上市公司积极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但是其披露的水平不高,质量无法达到企业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要求。

对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仔细分析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基点挖掘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需要大修改,沉淀)

国外的学者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时至今日,他们对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成就并处于比较成熟阶段。20世纪下半叶,比蒙斯(F.A.Beams)1971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的文章,与两年之后马林(J.T.Martin)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一文,这两篇文章的发布意味着人类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序幕从此正式拉开。1993年,在《环境会计》一书中,Rob Gray系统地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理论进行描写,基本上确立了关于环境会计理论的大致框架,极大的推动了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

与美日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相较而言,我国的学者们对此的研究在起步上就晚了许多。然而最近几年伴随着循环经济的推进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逐步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中国的学术界也由此而开始正式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从此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钱水苗和郭蔚冉在2009年7月发布了《论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一文,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指出,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上市公司关于环境信息方面的披露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会计信息逐渐成为当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012年,欧群芳、贺晋、张福琴等人也分别认识到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探究了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向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

可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非同凡可。然而,2012年张莉莉发表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指出,虽然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了对该公司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公布,但是与英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和有效性是处于较低阶段的。所以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路途还很长,还需我们继续推进,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三)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保护环境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极速提高,以及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相继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对于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而随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大自然开始反抗,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的生产生活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渐受到了威胁。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觉悟,开始反省自己愚昧的污染行为并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环境不受到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不受到破坏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和义务,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范且严格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地督促上市公司主动履行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在其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能够自觉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为改善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的现状尽自己有限的力量,避免生态环境向更坏的地步恶化。另外,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凝聚多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力量,监督并推动上市公司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实施,促使企业向绿色企业转变。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解决环保问题、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2.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获取可靠的决策信息

当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得到披露,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能够依据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有效地引导该公司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措施。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及时了解到该公司在环保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切实可靠的改善环境的方针策略以便解决环境破坏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当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得到披露,还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方案与策略,制定出既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又有助于实现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还能够通过获取到的信息,激励企业保护环境,使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环境进行保护,最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决策能力,提高决策效率。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当上市企业披露其环境信息时,企业的信息需求者能够以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环境信息为依据,及时了解该企业在生产方面的信息以及为保护环境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和媒体能够随时监督上市公司的生产行为,监督其是否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监督其是否能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还有利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好地企业能够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的承认,获得无形的市场竞争力。上市企业披露其环境信息不仅能够对其他上市公司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可以为这些上市公司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同小可。

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 1.披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政策对企业需要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行为提出了9项基本内容的规定,但是按照我国当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只列明了其中的4-6项内容。据统计表明,大约只有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选择自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其披露的内容都较为笼统。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选择披露难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的信息,也就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无关痛痒的环境信息,很少有企业会对企业治理污染的费用的计算方法、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解释说明,这些情况足以表明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内容的不全面,信息的价值量不足。

例如在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报告中就如何应对重大风险的办法中指出:针对在水泥生产中会排出大量的粉尘这一环境风险,公司会在已经安装了必要的环保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财务支出,增强技术创新。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只是笼统地介绍了该公司在应对环保风险方面的大致方向,但是并没有说明该公司具体的解决措施和策略,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是模糊不清的,严重缺乏全面性、具体性和时效性。

2.披露的内容缺乏相关性

调查发现,很多上市公司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其披露的相关内容往往是一些过去的常见的资料,而关于现在和未来的具体的数字化财务信息相对较少,这就容易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一定的相关性,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需求缺乏科学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都局限于过去对于治理环境污染所支出的费用,例如因为导致了环境污染所进行的补偿和治理的支出,大多数企业没有对该企业将来很有可能出现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如实反映,而这些未来的隐藏信息会很容易对企业以后的财务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例如在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中,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2012年的报告中 “可能面临的风险”中指出: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并且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废渣、废水等废弃物,即使本公司目前已经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较大投入,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是可能因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甚至会引发一些生产的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指出会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降低这一环境风险,具体的措施有健全公司的组织管理结构、对该公司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等。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虽然提出了很多措施但是对于应对环境风险所制订的加大环保费用支出的这一计划,没有清楚的说明其未来数字化的财务信息,导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有效性和相关性。

3.披露的形式不统一,可比性较差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司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的严格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第一次上市的时候,总会通过招股说明书来披露企业的一些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他们在上市成功之后,很少有企业会自觉地继续将该公司的环境信息对外进行披露,他们有的公布少量的环境信息,有的甚至只字不提,即使有的企业会选择继续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但所披露的内容远远比不上他们在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所公布的那么详细。

此外,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形式不统一,格式随意,不规范。很多企业不会按照规定在公司的报告中编写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来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这就容易使企业的信息需求者很难对众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比较,从而不利于科学决策。而大部分的企业都将政府机关定为重要的关乎到自己利益的环境信息使用者,他们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会偏重于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指标,而对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视而不见。

例如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山西煤电,在2012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公司指出:“2012年,公司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烟粉尘排放量4248.1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259.8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336.47吨,工业废水COD排放量6.83吨,排放浓度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产生量520.26万吨,排放量25.52万吨,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95.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48.59万吨,处臵量598.38万吨,利用量350.2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6.92%,全面完成省市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政府的相关指标,将达到政府指标要求作为首要目的,往往对其他信息需求者需要对环境信息视而不见。

图2-1

1图2-1来自李志学、郭锐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笔者通过对石化行业中的78家上市公司在2006-2008年间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披露位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时所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既不统一也不规范并且具有较大的人为可操作性,在形式上总体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4.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较低

虽然环保部门在2010年出台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在该指南中对上市公司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和规定,但是这些要求和规定并没有具体明确地规定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制定相对应的审核环境信息的程序,没有订立相关奖励和处罚的条款,严重缺乏强制性;再加上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自愿性更差,从而导致相当大部分上市公司不会自觉履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责任。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在物质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保护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国对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要求与规定。但是即便有明文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仍然不高,许多上市企业在这方面缺乏自觉性,缺少主动作为的意识。李新海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一文中指出,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总有共130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只有其中的400多家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所占的比例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其中,那些按照政策要求必须要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披露的比例却不足60%;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大约有2300余家公司上市,而在这些 1 李志学,郭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石化行业为样本 [J].财会通讯,2011,(15).上市公司中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仅有500多家,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比例不足25%,而与此同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能自觉披露本公司的环境信息。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在我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意识不足,自觉性较差。

5.披露的过程中可能有操作行为存在

在当前,我国的有关部门还尚未制定出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导性文件,只提出了一些与此相关的规范要求,而且这些规范要求通常是以“暂行办法”、“试行”等形式出现,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这种情形下足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监督,缺乏明确地规定,让许多企业钻了空子。由于上市公司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人为可操作性,致使多数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时各行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信息或是容易获取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其披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最终导致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没有实用价值。

6.披露的内容较混乱、零散

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与报告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的时候大多都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大多都零散的分布在董事会报告、年报的各项附注、重大事项、招股说明书等不同的地方。其中按照要求需要交纳的排污费用以及为设臵环保机构和聘请环保人员所花费的经费都被笼统的合并到了管理费用中进行统一核算;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由于违反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交纳的罚款支出和未按照要求排放污染物而要求治理环境的费用支出以及对社会及他人造成危害所进行的赔偿都被统一列入到了营业外支出。由于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散乱,缺乏系统性,就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使用者很难正确评估环境问题对企业所造成的财务方面的影响,从而很难做出科学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原因

1.法律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规范的指导

在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与英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虽然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也试图通过颁布一些法规政策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一些相应的强制性的规定,但这些法规的内容都较宽泛,细化度明显不够。同时在当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专门的关于环境会计报告的会计准则和参考指南,没有详细的指导性文件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便会自行选择其披露的内容和披露的形式以及披露的位臵,在内容只披露对自己有利或是容易获取的信息,对一些定量要求的信息和未来的不确定的信息就采取回避的做法,同时也没有政策对于披露的形式有统一的要求,最终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强的随意性。

2.管理层和经营者欠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等传统落后的观念仍然扎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经营者的脑中,目光短浅,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通常情况下他们只看得见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看不见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他们便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预防环境被破坏,不重视对污染的治理甚至还忽视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而那些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大部分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受到了社会外界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象征性的对一些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不过,也有不少企业是自愿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但他们通常也是有特定的目的即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社会认同度而选择一些对企业有利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而对企业有消极影响的信息则采取回避。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部分上市公司之所以缺乏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的意识和积极性,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自身没有意识到到披露环境信息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同时其自身也缺乏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国暂时还缺乏有效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奖励机制,无法很好地调动上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调查显示,福建省上市公司历年获得资源费及资源补贴费的企业比例最高从未超过10%,获得政府环保拨款和补贴以及相关税收减免的企业比例最高也只有大约12%,这足以说明了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对环保行为的倾向度还远远不够,对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机制来鼓励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4.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与美日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研究发展是缓慢的,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硬性的指标和要求,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即使有的企业会自觉的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但其所发布的内容也仅仅是一些有利于维护企业利益的内容,其披露环境信息的水平难以得到保障,缺乏较高的使用价值。

5.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在当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基础体系,很多重大的问题都正处于研究的阶段,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要求和方法。例如:对于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充;由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的变动。而且我国的各大院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会计人员培训上面而忽视了对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我国会计行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不利于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

6.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缺乏迫切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环保知识,以至于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另外,我国的社会主市场经济目前并不健全,不少企业的融资行为都带有行政色彩,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等,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力较低,最终政府机关成为了企业环境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缺乏迫切性和一定的要求。

三、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一)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较我国而言发展较为成熟,例如他们在环境会计方面的发展已经拥有较细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均有较强的执行力,对企业的约束作用较大,从而为本国的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有助于推动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及时完整的披露。为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维持生态平衡,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其主要是对企业的排污费用有了一定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强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对企业需要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规范而详细的硬性要求。

由于缺乏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增加自己的环保支出,同时也不会自觉披露一些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信息。我们从国内外的很多事例可以看出:有关部门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出台一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大有裨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其披露的质量和水平都处于较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就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这是我国发展环境会计信息的必经之路。

例如在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该指南对上市公司(特别是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一些硬性的规定和要求,但它却没有具体的指出违反那些规定会受到的具体惩罚。对此,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从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着手,推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立法工作的展开,以法律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同时证券交易所和各个监管部门要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环境体系,要逐步地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加入到会计准则中,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

(二)增强企业管理层和经营者环境保护的意识

保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会计人员所追求的工作目标,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是决定该目标成与否的决定因素。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将环境信息披露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地方,一旦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通过培训使经营者和管理层认识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自愿开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主动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保证其信息内容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监管,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审计

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中有相当大部分企业是由于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还有的企业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他们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缺乏全面性甚至出现造假的情况,这些不全面甚至虚假的信息不仅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没有帮助,而且可能会给他们的判断造成错误的引导,无法作出科学决策。为了避免这些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的环境信息的出现,政府应当设立专门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严格审计。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当发现有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虚假、失实和不完整的情况时要及时给与严厉的惩罚和批评,情况严重者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形成一种威慑力和震慑力;而对及时有效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其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形成示范供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四)增强民众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受到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和社会外界的舆论压力两方面的影响,而自愿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上市企业是非常少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企业往往会更倾向于只披露对企业有利或是容易获取的部分环境信息,其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力量是必要的,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监督周围企业的生产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信息的需求,迫使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而主动提高其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

(五)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和企业对会计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对一些历史性的财务数字进行核算,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未来的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预测,对社会强烈要求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披露,这就出现了专门的环境会计人员。环境会计人员除了要拥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要能够熟练而准确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披露。对此,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对会计人员相关的环境会计知识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技能,使其具备处理环境会计实务的能力。

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逐步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如今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诸如披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性以及披露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主要从环境信息披露所需要的政策法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环保意识、环境会计专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向规范化迈进。

参考文献

篇3:生态坏境信息化管理研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技术体系

自然能源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 是人类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 自然能源改变的原因是由于生态体系结构发生了变化, 是根据生态体系循环情况和生态体系控制情况而决定的, 所以, 针对生态结构和生态体系循环情况进行研究, 就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使用自然能源。不过生态体系的改变是一个繁杂而长久的过程, 只能够经过长时间的监控和检测以及多个方面的综合研究, 才能够得到其长时间改变的行程内容和变化形式, 最后才可以弄清楚这些改变导致的结果。

1 生态环境保护中信息技术体系的结构

1.1 多点安置结构:

(1) 环境管理监视点安置。监视点安置装置是信息技术融入环保工作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体现, 其安置在所有的环境管理监视点, 用以进行环境资料的搜集、储存和传送等工作, 组成部分主要有联系电话、传送接口、资料整合 (资料综合、压缩储存等) 、监控摄像装置、环境监控采样传感器等。 (2) 电话安置。运用拨号连接环境保护信息技术体系的电话有三种, 普通有线电话 (PSTN) 、移动电话 (LMTN) 和IP电话。连接环保呼叫中心, 方便进行环保信息查询, 事故申报、事故处理形势查询, 缴费, 紧急状况申报, 吸纳建议等工作, 加强社会使用率, 覆盖全社会;连接环保电话网络, 加强环保电话网络和电信公共网络的沟通和联系, 让移动办公、异地办公成为现实。 (3) IP安置。环保企业各个部门都连入互联网;将局域网细化, 让IP地址不变, 拒绝其他没有许可的终端连接。使用双硬盘和隔离卡的形式, 在连接外网的情形下, 对连接网络的电脑进行物理隔离, 并给每台电脑都配上单机版的杀毒软件, 尽最大努力保证信息的安全。

1.2 网络结构。

其一, 环保工作检测中心局域网 (LAN) 是由环保参数检测和视频图像监控所构建的。其二, 控制和社会交流平台是由环保控制中心专门的局域网 (PLAN) 或专用广域网 (PWAN) 为根本, 在此基础上开展电话交换、呼叫中心、应急指挥和其他多种工作。

1.3 控制中心结构。

控制中心主要由监视装置、社会呼叫中心和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所组成, 成立环保部门, 派有专门人员对环保监视点进行监测和控制, 管理与社会有联系的系统, 并对意外事故进行处理, 进行应急调度。

1.4 业务结构。

环保业务结构是由各个业务服务器和对应的软件体系组建的, 是进行系统业务处理和管理的体系。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视频监视服务器、录音录像系统、环保参数监测服务器、电子邮箱、语音邮箱系统、数据库、专用电话交换机、环保网站、集中告警系统、社会呼叫中心、网络管理系统等。这些是由各个行业的专家来制定标准的, 定要让其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标准, 为了进行最基础的工作, 其具有模块化和开放式的特点。

2 生态环境保护中信息技术控制的体现

2.1 生态环境保护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国家为了更好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等重要工作, 进行了一系列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 使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对各种生态信息和资料进行连续性的动态控制。国家将RS和GIS技术融入到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情况调查的工作之中, 而且还成立了信息体系和数据库, 为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各级环境自然保护区中, 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分析和监控, 并更好地帮助保护区进行日常管理和设计规划, 最终使用地理信息体系将环境专题图制作了出来。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是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建立起来的, 其提供了全国物种的情况, 并能够加强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 制定好控制规划, 为完善生物物种监管体系和安全预警系统出一份力。

2.2 环境品质监管测量控制。

环境品质监管测量工作是环境控制工作的根本, 想要顺利进行各个环境控制工作, 就要及时把握充分的环境数据。信息技术占据了环境品质监管测量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环境品质监管测量信息网范围覆盖全国, 主要由近岸海域的监测站和酸雨、城市空气的监测站、河流湖泊水库水质的监测站、沙尘暴的监测站等构成了我国环境品质监管测量信息技术体系, 将环境品质资料精准测量并实时传送, 提供给各个部门动态的监测资料, 方便各个部门观察判断清污染情况和环境品质, 快速解决突发事件。使用工作状态的环境卫星, 并辅以遥感探测装置进行生态环境监管测量和评估, 随时监控突发状况, 帮助全国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沙尘暴的监测、水体水质的监测和空气污染的监测等工作的开展, 促进了科学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进步和发展。

2.3 核与辐射安全的控制。

核与辐射安全的控制是我国环境控制的主要项目, 其控制信息化的发展体现在经过对各种辐射源和核设施进行时刻监控, 为环境控制和规划提供信息。国家依次成立了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核设施工作和实践反馈体系、核安全控制数据库以及核安全信息体系等, 确保了我国核安全和辐射环境控制的监管等工作顺利进行。我国成立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库”和“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库连续监测平台”, 以此来保证国家辐射环境的安全, 并为各个辐射环境控制部门准备精准的实时监控信息, 将控制体系和实时监管测量体系以及实验室体系进行连接, 加强资料的搜集速度和精准性。

2.4 应急环境保护控制。

应急环境保护控制是为突发环境事故做准备的, 其可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应急环境保护控制体系是为各个环境应急控制部门处理突发环境事故, 加强信息的搜集率、反应率、协调率, 以及指挥和综合服务的能力, 并为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与预警、应急措施、现场处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援的, 此项工作占据应急环境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近期, 各级环境应急控制部门都遵循应急工作的发展现状, 将信息技术作为根本, 建立了各种应急环境控制信息体系。

综上所述,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 可以有效的提升生态环境控制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让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控制体系的前进。

参考文献

篇4: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1 概述

21世纪是在数字化环境下依赖网络而生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实行高职院校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后,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增多,教学管理任务日趋繁重。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知识创新和熟练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有效地引进教育领域为教育服务,如何建立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去解决,引发了对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管理内容上看,教学管理信息化涉及到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从教学管理手段看,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加工处理都是以数字形式进行;网络化:是指通过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使教学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多媒体化: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管理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智能化: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自动化、人性化。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常见的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强调集中统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密切配合的战略思想,密切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

3 网络环境下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3.1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己经有不少院校开始实行学分制,高校的教育将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量开设选修和辅修课程,使教学模式日趋灵活多样,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倡导“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模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但这同时也对教学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手段,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上档次、上水平的根本途径,它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3.2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为适应终身教育需求,使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网络以其快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和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为教育提供了各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使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快速集成,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3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多,内容涉及面广,交换数据量大,随机事件频繁。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扩招,各类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剧增,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灵魂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思想到实践都需要一个转化的平台,如果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仍然停留在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阶段,那么就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管理思想的落实,甚至严重制约教学改革进程,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适应教育发展新潮流和教学改革深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3.4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具备许多条件,最主要的四个条件是:第一,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第二,有比较好的学生来源;第三,有比较完善的教育设备;第四,有比较高的管理水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第四条——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构建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将给学校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决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其功能正在日趋完善。

4 网络环境下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4.1 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 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实现管理创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我们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路子,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取舍,最终选择出一条适合我们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的管理创新理念之路。

4.2 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它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专业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学方面的内容,如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先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4.3 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作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它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学管理的奇迹。要想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同时,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要想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必须要提高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方面,要提高他们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素养,着重培养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人才。同时,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规范制度。

4.4 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观念的更新、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变革和管理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涉及到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单位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两级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動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5 小结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将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跨世纪人才,以求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转变过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燕辉.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

[2]舒畅.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探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4).

[3]沈跃云,李良,杨兴林. 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本架构[J]. 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作者简介:

篇5: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062711187-94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区域互动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行动研究》的子课题

常熟市实验中学 朱永发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校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在“十五”期间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批准设立的江苏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招标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经过四年时间的研究,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教学资源初步形成规模,为教务管理、教学应用提供了支撑。在建设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还重视应用与研究,各学科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教师形成了一部分研究成果,部分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屡屡获奖或者在出版物上发表。其中有两个网络课件分别获全国一、二等奖;《学摄影》获全国专题网站二等奖;两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三等奖;一个教学案例获大市一等奖;10篇文章在出版物上发表。并于2005年3月31日由江苏省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和省电教馆组织专家到校进行验收结题。为了进一步巩固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校园”的内涵,真正把建成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创新应用,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亮点。所以我们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的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过去更多地关注电脑,转向关注人脑,着眼于为师生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三、研究的方法

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行动研究法认为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发现以及推广普及,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问题来自实践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行动研究强调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必须意识到所进行研究的重要性,这种研究的动力来自实践者本人。通过实践者的研究和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本课题于2006年2月开始启动,有二位副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这样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经费,并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指导。信息中心主任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人员,信息技术老师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支撑,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每年制定一次研究计划和做好小结,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每年2-3次),及时收集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思阶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四、阶段研究主要成果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和结合本校实际,依托学校优越的信息技术环境,(附网络拓扑图)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各方面素养的提高,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意识和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各级各类论文、课件、教案、科技活动等获奖。其中国家级的有徐晨老师的论文《利用有利环境,促进专业成长——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等8项;江苏省级的有邓辉老师的《消化系统》课在2007年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优秀课评比中获二等奖等14项;苏州市级的有我校英语团队(张明亚、奚建新、邹惠云)在2007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活动中获初中组一等奖并获初中组十佳网络教学团队等14项;常熟市级的有丁方老师的《传媒的发展》在2006年常熟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优课中获一等奖等22项。(详见附表:阶段研究主要成果一览表)

五、小结与反思

1、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探索精神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的品质,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决定了人们对创造寄予无限的希望。

创新能力,即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它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地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构成的。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育,创新教育一方面牢固地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以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的教育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信息技术具备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储存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育信息源一定时间内大量高速率地传输,同时映 2 象的切换伴随着声像,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信息技术不仅显示出教育内容的创新,更在教育界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科学研究的量化过程,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例如:丁方老师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课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中国所谓“康乾盛世”的能工巧匠几代人的成果,这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然而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今天象圆明园这样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

另外,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显示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以及多种教育媒体的综合利用,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教育的质量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必须经过教育过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大大地扩展了教育过程的内涵外延。从而达到促进师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例如我校化学组的老师由主备课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其他老师集思广益充实课件内容,制作了一整套化学教学的课件,然后全体化学老师资源共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的化学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课题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教学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

我校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大部分老师都能使用Word来制作教案、制作讲义、出测验题;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内容的课件进行上课;利用因特网搜寻相关教学主题的资源并作整理分类,形成自己的教学材料资源库;或使用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和DreamWeaver来制作自己的专题网站(目前有十个)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并向课外延伸。还整理资源并提供分享,这样不但自己下次准备类似的课程内容时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校园网的特性,也可以让其他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参考使用。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或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3、课题研究的反思和今后的设想

①我们工作做得很多,但理论学习不够,今后要加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研究理论 学习,使研究工作有指导、有方向,少走弯路。

②有些师生由于升学压力过大,信息技术掌握得不够,制约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③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今后要加强资料的归类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现有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继续要认识到课题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继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继续深入扎实的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培养后备力量作出更大的贡献。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及时把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充实课题网站,争取更多的研究成果迎接专家们验收。

2009.3.

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2006.2-----2009.2 国家级: 1、2006.2 我校蒋雯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在《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年第3卷第4期上发表,该论文被该刊学术评审委员会评审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2006.7 夏梅芳在“首届全球ET学术峰会—20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3、2006.7 蒋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网站在“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网站评选二等奖暨特色教育主题网站。4、2007.4 朱永发《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研究报告论文在《中国名优校长创新全书》评奖中获一等奖,并录用出版。5、2007.6 徐晨的论文《利用有利环境,促进专业成长——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6、2007.6 蒋雯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获电脑绘画类指导工作二等奖。

附: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 卢婷二等奖、梅雅婷二等奖。7、2007.7 蒋雯的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被《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杂志录用,并获一等奖。8、2008.5 张明亚的论文《新课程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及注意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及教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入编《2008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与教案选》

省级: 1、2006.5 丁方的《传媒的发展》获第四届苏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中学组二等奖。2、2006.7 蒋雯指导郑纯在2006年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应用竞赛中获初中组二等奖。3、2007.1 二00六年江苏省中学数学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张建良《通过网络延伸与学生交流》二等奖。4、2007.4 徐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浅谈》在“DELL杯”第五届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论文、方案及课件评比中获初中组论文类三等奖。5、2007.4 朱永发老师在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中被评为活动优秀科技辅导员

附:朱永发、徐晨老师辅导学生获奖江苏省第14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

投篮机器人:温李延

一等奖张本骞、二等奖、叶敏超

二等奖

赵凌洋

三等奖

足球机器人:邹戴晓

三等奖、张佳汇

三等奖、顾

三等奖 6、2007.8 二00七年课改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徐

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优秀论文。7、2007.11 邓辉的《人体的激素调节》获二00七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8、2007.12 邓辉的《消化系统》课在2007年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优秀课评比中获二等奖。9、2008.11 我校被评为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 10、2008.3 徐晨的论文《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获2007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11、2008.8 2008年江苏省课改优秀教育论文评比

二等奖:蒋

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12、2008.10 徐晨的《数据的筛选》获二00八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13、2008.5 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模型(军舰拼装)竞赛活动:

初中组

二等奖:钱亦翔

三等奖:钱子安、殷梓勋 指导教师:蒋雯、张明亚 14、2008.6 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

投篮机器人:第一名

支宇航

第二名

秦阳光、祁志豪

第三名

朱经炜、唐学范

足球机器人:第一名

健 指导教师:蒋雯、张明亚

苏州级: 1、2006.2 苏州市第二十三届化学教学年会交流论文

夏梅芳《对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一等奖; 徐文琴《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初探》一等奖;

徐步田《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整合实践活动的体会》三等奖; 盛培红《浅议化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中对学生的引导》三等奖; 2、2006.10 蒋雯被评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3、2006.10 邓辉《消化系统》课获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年中学生物评优活动初中组一等奖。4、2006.12 徐晨在2006年苏州市第三届中学信息技术优秀课评比中获初中组二等奖。5、2007.6 孙霞执教的《新闻专题》一课荣获“苏州市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选活动”二等奖。

2008.1 张暐的论文《网络对初中学生的影响》在2007年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分会的论文评审中被认定为交流论文 6、2007.7

2007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

初中组:郑

一等奖

指导教师:朱永发

二等奖

指导教师:蒋雯

吴沁祺

三等奖

指导教师:蒋雯

王莹姿

三等奖

指导教师:蒋雯

王怡嘉

三等奖

指导教师:朱永发 7、2007.12 沈嘉骏在2007年苏州市”星海杯”中小学生科技模型制作竞赛活动中两栖动力组个人二等奖。8、2007.12 徐晨的论文《利用有利环境,促进专业成长——谈新课改下信息技 术教师专业发展》在2007苏州市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9、2008.1 我校英语团队在2007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中获初中组十佳网络教学团队。10、2008.1 我校英语团队(张明亚、奚建新、邹惠云)在2007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活动中获初中组一等奖。11、2008.1 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

蒋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三等奖。12、2008.4 苏州市教育学会二00七年优秀教案评选 徐

晨《数据的筛选》

二等奖

张明亚《WORD中表格制作与数据规划》三等奖 13、2008.11 《常熟实验中学校园网》网站在第二届苏州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中获教育门户网站类一等奖

常熟级: 1、2006.2 朱永发主持的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在常熟市“十·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2、2006.5 丁方的《传媒的发展》在2006年常熟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优课中获一等奖。3、2006.8

2006年常熟市中小学课件论文评比结果:

信息技术论文:吴庆丰《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整合的一些探讨》二等奖; 多媒体课件:吴庆丰《声音》一等奖;

方《传媒的发展》二等奖。4、2006.12 常熟市初、高中学校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评优课决赛: 初中组:一等奖

晨 5、2006.12 2006年常熟市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优课比赛

一等奖: 孙霞

初一语文《七颗钻石》。6、2006.8 朱永发被命名为常熟市第六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7、2007.5 常熟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科学幻想电脑绘画比赛

玥《太空漫步》二等奖

指导老师:徐晨 8、2007.12 常熟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学幻想画:瞿乃隽《海底之城》初中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卓

顾凌枫《新世界》初中组二等奖

指导老师:顾君瑜、顾建平

求《太空火车站》初中组优秀奖指导老师:顾君瑜、顾建平

拱桥模型制作:胡晨迪、孙子豪 三等奖

指导老师:吴庆丰 9、2007.12 我校被命名为常熟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0、2、2008.1 我校获2007常熟市中小学生键盘操作比赛中学组团体二等奖。11、2008.1 2007常熟市中小学生键盘操作比赛中学组

个人一等奖:李颖佶、倪雨婷

个人二等奖:平荪艺 12、2008.1

2007年常熟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

中学组 一等奖:徐

晨《利用有利环境促进专业成长》

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

二等奖:陶剑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实践与探索》

三等奖:张明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雏论》 13、2008.1 我校被评为2007年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先进学校。14、2008.1 2007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活动优秀学员:倪绍棠、田心馨、卓佳、季叶红、王蕾、宋韧、吴庆丰、陆晓丹、薛梅、周玮贤、沈燕 15、2008.1 2007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远程学习伴我行”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

吴庆丰《远程学习伴我行》 钱

维《远程学习伴我行》 范

沩《远程学习伴我行》 蒋

雯《远程学习伴我行》 季叶红《远程学习伴我行》 殷

歌《远程教育学习心得》 许

欢《远程学习伴我行》

暐《远程学习伴我行》 周玮贤《远程学习伴我行》 16、2008.1 常熟市2007年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

一等奖:许

初三物理《变阻器》

二等奖:徐文琴

初三化学《铁的冶炼——合金》 17、2008.7 秦阳光在“奥运在心中”2008年“我爱祖国海疆”苏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中获中学组电动遥控快艇项二等奖 18、2008.12 周沁心的“理想家园”在常熟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学幻想画三等奖 19、2009.2 我校被评为2008年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先进学校 20、2009.1 2008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优秀学员:刘英、顾洁、蒋雯、陈建平、薛梅、李艳、冯新 21、2009.1 第二期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伴我行”征文比赛

二等奖:蒋

雯《远程教育学习心得》

三等奖:殷

歌《远程教育伴我行》 22、2009.1 2008年中小学生键盘操作比赛

二等奖:周洽、庞宇洋

篇6: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1范文

开题报告

泰山小学赵雪峰陈健

本课题于2006年10月申报批准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向各位专家做个汇报:

1、选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才类型深刻变革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它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国家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了中小学教学计划,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各级各类学校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但由于人们在思想意识和教学方式上的滞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都亟待提高和发展。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课题中,我们将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进理论,把所开发的各学科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及时总结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

⑴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

我校已建有校园网,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能上网,并拥有一个硬

件、软件相对完备的电子备课室。现在学校正着手较前沿地建设好教

师的网络信息中心与网络资源中心。

⑵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学校加强电教专业人才的引进,聘请校外技术人员来校为教师进

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导 和培训,并经常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多

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培养,更好地 参

与本课题的实验操作,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

学模式,加强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⑶学生的教育目标:

让学生学会积极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单位时间内信息的获取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发展

思维品质。

课题的研究内容

⑴探索网络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课题老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导和培训,组织课题组教师参

加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⑵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效

措施,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比赛;课题组

教师定时定量完成学科资源的开发,提供给课题组,以便丰富学校特

色资源库。

⑶探索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个性差异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以

及对学习资源的科学处理能力。

课题的研究措施

⑴依托互联网或校园宽带多媒体网络,构建课件开发环境(备课

环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网络环境。利用特色资源库,构建完

善的多媒体课件环境、学科网络资源环境和操作平台。

⑵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网络知识、操

作技能的培训,对他们开发学科资源进行指导和协助。

⑶教师注意针对不同性质学科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开发

模板,有目的地进行不同形式的开发。既可针对一种课程采取多种形

式的资源,又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资源施教,优化

教学过程。

⑷高效利用各种商品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为

适合学科的资源或信息库。增进教师资源互动和共享,促进教学资源

质量的不断提高。

⑸重视学生在本课题实验中所发挥的潜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网络

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各种反映情况,进行调整。吸收一部分学生参与学

科资源的开发。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为教学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⑴研究方法:观察法、准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⑵研究对象:二至六年级,语文、数学、综合学科

3、价值:

⑴通过实验研究,能让教师掌握更多的网络教育教学本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课堂整合模式,开怪胎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教育教学效率,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与同伴相互合作学习,学会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学习中自身的不足,通过共享资源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

⑵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感效应,提高学习效率,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以期实现网络教育技术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推进教育信息的师生双向化。

4、研究基础:

我校有一支年轻实干的教师队伍,学校信息技术力量雄厚,同时,学校将推出一笔专款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基础。另外,我校在传统教育的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的教育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信我校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展了数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

势互补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未结题)部分。关于本课题的理论文献资料,我们参阅了《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在网络环境中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等关于本课题的多项资料。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多为中、青年教师。课题组长为学校校长,高级职称,本科学历,课题组副组长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职称,成员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大多数教师有高级职称。这些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勤、研、善、教,在教育教学中,多有著书立说。有获得省、市级各级各类比赛中获一等奖表彰的教师,参加省级公开课获奖的美术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以及乐于奉献是我们能够完成课题的重要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研究并具有熟练的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技术,学校校长担任课题组长,副校长为课题组员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决心,同时在各方面保证了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上一篇:我渴望自由优秀作文650字下一篇:药品分销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