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悌表格式教案

2024-04-10

出则悌表格式教案(精选4篇)

篇1:出则悌表格式教案

第二章

《入则孝》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入则孝》,使孩子们知道父母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父母,关心、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想、说、读、做”等系列活动, 激发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表达对父母的敬爱,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父母的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2.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3、录音机、磁带、弟子规书本;

4、故事。【活动过程】 【活动背景】

前段时间,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显示,只有6%的同学母亲节问候过妈妈,只有9%的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只有21%的学生会在节假日给父母送礼物,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已的倾诉对象等等。我感到这是一种极危险的倾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养成阶段,性格的培养比学习更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应该重视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会对他人冷漠,而且也会轻视自己。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又怎么会爱别人?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关注!

一、激情导入:常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母亲的恩情比海还深,是报答不了的!那你们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好!下面咱们先来做一个现场调查: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45人 不知道:8人】

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知道:31人 不很清楚:12人不知道:10人是是而非】

问题3:你能经常与父母交流吗?【经常:8人 隔一段时间:30人 几乎没有:15人】 问题4: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会:8人 能理解:21 人不会:24人】

问题5: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会:21

偶尔会:25 人

不会:7人】 问题6: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不知道:7人

不太清楚:20 人知道:26人】

二、学习《入则孝》

1、老师范读,学生倾听

2、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3、让学生大致说说其中句子的意思,师相机指导

4、学生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

6、集体背诵

三、诗朗诵《母爱》

老师:从刚才《入则孝》的学习和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太少太少!而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他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下面请听诗朗诵《母爱》(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诵读,借此感染其他同学。)相信,此时同学们已被文中的母爱所感动,也一定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吧。那么就请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一起来分亨你们成长中的感动吧!

三、说说自己的妈妈

1、同位互相诉说;

2、指名交流

四、歌颂历史上的妈妈

老师: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的妈妈,伟大的妈妈,她们的故事流芳百世。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

古:岳飞的妈妈、孔子的妈妈、孟子的妈妈 请听古诗朗诵——《游子吟》并解释诗的含义

老师: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是妈妈; 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是妈妈;培育我们成长的祖国,是妈妈;我们要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爱您!”

五、辨析深化。(1)判断正确与否

(A)工作了一天后,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小丽还缠着妈妈为他包包子吃。

(B)星期天,红红写完作业就帮妈妈洗衣服、拖地,妈妈说:“孩子歇歇吧。”红红说:“妈妈,没事的,我不累

(C)刚刚今天没有值日就跑走了,老师批评他,他嘴里嘟囔着说:“那天小明也没值日就跑了,您怎么没批评他?”

……(2)讨论理由,指导行为。

六、感恩方法大奉献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6)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7)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

(8)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七)结束语

老师:山,没有父亲的爱高;海,没有父亲的爱深;他是春天里的风,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他是夏日里的烈焰,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她是秋天里的夕阳,带给我们彩色的人生,她是冬日里的日出,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但愿我们的同学能够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爱自己的妈妈!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让“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齐诵《入则孝》

第三章

出则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之“出则悌” 【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本: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二、讲解文本: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三、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对内容加以讲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德育渗透:让学生正确处理亲属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意思是: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么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三)“言语忍 忿自泯”意思是: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于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考验时间

听了故事后试着做一做:(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

(2)左手放于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否更轻松自如。

事例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1.引导发问:(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

(2)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

事例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1.引导发问:(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

(2)你们快乐吗?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三、言语忍

忿自泯

尊长前 声要低

„„事诸兄 如是兄(演练活动)

同学们,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一样。)教学流程:

(二)情绪控制教学

愤怒对人昰不好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生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停、想、选、做、评,这五个步骤来帮助自己。

1.停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自己先停下来先不要有任何反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放轻松:(1)深呼吸(心里想着我要微笑)。(2)数数法(从1数到10,如果还在气头上就再多数几遍)。(3)放轻松(边听柔和的音乐,边试着放松肌肉)。(生气时心中就像有颗炸弹,为了不让它爆炸,必须马上停 下来并在炸弹上浇浇水。)

2.想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参考:(1)回忆过去自己的经验。

(2)别人曾经有过的经验(新闻、历史故事)。

3.选

想到可以解决事情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把这些方法列出来,我们依照这些方法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将它们分成四种类型:

(1)你不好,我不好。(炸弹炸到自己也炸到别人,是糊涂的人。)

(2)你不好,我好。(把炸弹丢到别人的身上,是自私的 人。)

(3)你好,我不好。(把炸弹留在自己身上引爆,是圣人。)

(4)你好,我也好。(把浇过水的炸弹拆掉,就没人会受伤,是智慧的人。)

而当你选择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时,你就会成为四种不同的人,你们想成为哪一种人呢? 如果能够做出你好我也好的决定当然最好,但是很多时候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到第三种,像古时候的大舜、闵子骞,他们的继母对他们不好,可是他们都用第三种方式,最后感动了家人,自然就变成「你好,我也好」的结果了。

4.做

选好你的决定后,就要付诸行动,马上去做。(没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时,可从头再来一次。)

5.评

做完之后,效果如何?帮自己打个分数,想想看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我要不要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呢?好的就肯定自己,不好的就要再多加

改进。

(四)举例练习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太太脾气并不好,常常会对他发脾气,但是苏格拉底很能忍耐,从不会跟他太太计较。有一天,他太太在那里唠叨了半天,苏格拉底不为所动,坐在那里没有回应,他太太看了一把火冒了上来,就对他说:“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说完话,就拿出一大盆冷水从他头上泼了下去。这时,苏格拉底笑着说:“我就知道打完雷后,会下一场大雨。”

同学们,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停、想、选、做、评,五个步骤来想想看。

1.停:当苏格拉底他太太泼水时,他没有马上动手或动口。2.想:解决的方法(1)用微笑有趣的方法化解(2)骂回去(3)动手打人。

3.选:他选了第一种方式「微笑」。4.做:他微笑后,说了一段话自嘲。

5.评:这个方法的结果有达到「你好,我也好」的结果,太太泼了水后气消了,他也用幽默的方式来取代发脾气(言语忍忿自泯)。

(五)实际演练

用下列三种情境请学生出来练习: 1.姐姐(哥哥)骂我没有把东西收好(言语忍忿自泯)。2.有人说我的坏话或嘲笑我(言语忍忿自泯)。3.有同学(兄弟姐妹)抢走我的东西(财物轻怨何生)。

(六)总结

各位同学想想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东西呢?当你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不要觉得别人一定是错的,遇到一些状况时要记得停、想、选、做、评。

板书设计:

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言语忍 忿自泯

篇2:出则悌表格式教案

第四课时

进度:

1.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2.复习鞠躬 课堂纪律:

上课时由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老师上课前可与班长打好招呼),老师90度鞠躬说“各位老师,小朋友,大家好!”,各位家长和小朋友说:“老师好!”;下课时,老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90度鞠躬喊“各位老师,小朋友,再见!”,大家喊“老师再见!” 请老师、家长将手机静音

教学内容:第一模块:进步分享(15分钟)自己的本周的一个小故事

1、从力行“身有伤,怡亲忧”谈自己现在早起的状态,以前来不及了才起床,匆匆去上班,经常不吃早饭,或在外面随便买两个包子,脾胃一直不好;现在每天第一个起床,喊父母起床,给妻子泡一杯姜茶,洗水果带去单位,叠被子,送妻子到单位后自己到单位还能吃个早餐。以前晚上玩游戏,看电视,起码十一、十二点睡,现在十点多就上床,精力好了很多,中午散步,还休息一会儿。

2、请家长分享,说说自己和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孩子也一同上台。(本次有三位妈妈上台分享)

第二模块:温故知新(20分钟)复习上周学过的

1、不学礼,无以立。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东倒西歪的样子,这样是无以立;不懂礼貌,不知书达礼也是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大家不喜欢和他玩,就会被孤立,没有好朋友一起玩,会很难过的。

2、练习鞠躬请四位小朋友上台复习鞠躬(两男两女互相鞠躬)

3、出必告指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第三模块:诵读弟子规(15分钟)

开始诵读一遍(会背的孩子上台领背)请小朋友上台领背,注意语速,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之后与他们一一握手。

(休息10分钟)

第四模块:新课传授(45分钟)

(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先讲故事: 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于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

2、问:第一次课学的一句话是什么?百善孝为先,再问:一对兄妹,哥哥总是欺负弟弟,弟弟总是骂哥哥,是不是孝顺的表现?一个小朋友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吵架,是不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3.两个小游戏(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2)左手放于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否更轻松自如。问问孩子们有什么感受?

4、你们有没有和兄弟姐妹,或是同学吵过架?同学和兄弟姐妹之间经常因为什么事情吵架?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拿出一个玩具,让孩子表演财物轻,怨何生)每课一句:独木难成林。

5、对父母的总结:是不是很久没有像小时候关心过自己的兄弟姐妹了,是不是一直有什么心结没有解开,还因为一点点小事怨恨自己兄弟姐妹,有没有想过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父母最希望我们能够兄弟和睦。有时间的话,自己的小故事:我有位表姐,小的时候在一起住了很多年,后来表姐的妈妈去世了,她的生活有一段时间很困难,关系疏远了,我结婚的时候也没有叫她,她的孩子今年3岁了,我都没有去见过,学了弟子规后很后悔,今年过完年,我特意先打了一个电话给她道歉,后来又送了外甥一套书。

(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1、饮食 拿出一双筷子,问问筷子有几支,两支要配合。那么吃饭的时候谁先开动?父母夹菜要先夹给爷爷奶奶,孩子们要给长辈夹菜,夹长辈喜欢吃的东西,问问孩子们,自己的妈妈喜欢吃什么?亲所好,力为具。我们也不可以用筷子挑来挑去,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

故事一:孔融让梨

2、坐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唐誉涵小朋友给妈妈让座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当我们坐着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

3、走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么走呢?(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

1、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

2、当我们和爷爷奶奶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四)总结

三、布置作业

四、有时间再玩善恶大冒险(本次郭涵小朋友胜出,送给他一本卡

通三字经,郭涵鞠躬感谢)

篇3:入则孝出则悌

——读《论语》有感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兄弟情同手足”。这些都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夫子也主张“孝悌”,在《论语》中充分表现出来了。那么孔子是怎样谈论孝悌的呢?

“孝”乃孝敬父母,“悌”乃友爱兄弟,先一起谈谈“孝”。

一、百善孝为先。

古人认为人对人(含对事)的真诚心、恭敬心(子曰“仁者爱人”)的培育,就是要通过孝养父母而首先从身边、从自己做起,尤其是要“从娃娃抓起”。《弟子规》教化上鲜明的实践性,比如既有“令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有“禁止”:“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等等。不只要求会念会背,关键是要做到,且教者要率先垂范,在教学相长中植入理念,这正是它的高明所在。

《弟子规》特别着重推崇孝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利用正迁移的原理,把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修孝道而树立的正念正觉、良好品德,推而广之到社会其他活动中。实际上,“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及行有余力而学文”就是“入则孝”在其他方面自然的正迁移。这种注重德教领先,慎于初、涉于泛的教育思维,既是古别于今的特点,也是前者的优点。社会学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的个

人存在和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家庭的普遍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的发展形成相应影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谓“仁”的根本吧。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二、兄友弟恭。

出则弟,“弟”即“悌”。“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弟道实际上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将孝悌并称,并作为评价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视之为做人的根本。“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孔融让梨》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兄友弟恭的典型故事,广为世人传送。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煮粥侍姊》。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生病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他的姐姐在旁边看到了,就说:弟弟,你这是何苦!家里的佣人这么多,你就请他们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这么辛苦。结果李绩答道:姐姐,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所以,李绩在煮粥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的关心和爱护。

兄弟交往要谦让轻财,许多兄弟姐妹纷争都是因为钱财,甚至反目为仇对簿公堂。轻财物,把钱财东西布施出去帮助别人,不但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甚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满足,“帮人即为帮己”,会为人生之路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兄弟之间还应互相忍耐。俗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来是英豪。自古以来,能忍成大事者,充满青史,忍下胯下之辱的韩信成就一代名将;三番五次被项羽羞辱的刘邦赢得天下,唐朝有一位长寿老人叫张公艺,史书上说:寿百龄而九世同居。当朝皇帝请教他治家秘诀,老人写了一幅‚百忍图‛以进呈。这其中和为贵、忍为先的传统思想更是涵盖古今。

从个人体验来说,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碰到很多头痛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言语不和,很容易使矛盾升级,最后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坦诚详谈,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而不是先考虑到自己的感受,急火攻心,说出或者做出让自己

篇4:新解弟子规3出则悌

前面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内容,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学习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即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讲的都是小节或者是细节,但大家不要轻视细节,因为许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我们今天享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先辈们辛勤创造的,所以就要尊重长辈,特别是付出巨大劳动和心血的父母、祖父母、老师等人。那么,现在的孩子和尊长交往的时候,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怎么样来理解的呢?老师概括一下,就是做为兄长,做为哥哥的要很爱护弟弟妹妹;做为弟弟妹妹呢,要很尊敬兄长。当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了,那么孝道也就在其中了。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兄弟姊妹血浓于水,是同一个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我们更要懂得互相礼敬谦让,不要因为一句话就伤了对方的心。我们内心都是非常地珍惜这一段兄弟姐妹的情义。处处为对方着想,绝对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和兄弟姐妹发生争执、发生争斗。有一首描写兄弟之间情谊的诗篇,诗中是这样写道“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我们学《弟子规》就要好好地力行,做一个好的榜样。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过失,学会忍让谦恭,做到兄弟友爱,这也是在为父母尽孝。孝顺父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古人的兄弟情义,真的是足以让我们听了之后都感动得落泪。一个故事叫《赵孝争死》。

在汉朝的时候,有两个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兄弟二人非常的友爱。有一年因为粮食减产,饥荒严重,社会极不安定。盗匪猖獗,四处地烧杀抢掠,甚至出现了连吃人的情况。

非常不幸弟弟赵礼被强盗抓去了,弟弟被掠走的消息传到了赵孝的耳中。这个时候赵孝心如刀割,非常的焦急。他心里想,如果弟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向父母交待啊?我宁可赔上自己的生命,也要把弟弟救回来。

于是赵孝就一路打听强盗所去的方向,到了强盗所在的山寨,结果看到弟弟赵礼被捆绑在那里,身旁有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正呼呼地冒着热气。原来饥饿的强盗已经打算把弟弟煮着来吃。

这个时候,赵孝顾不上跟弟弟搭话,马上就来到强盗跟前说道:我的弟弟身体有病,他那么瘦弱,你们要吃就吃我好了,我比较胖,身体也比较好。弟弟赵礼抢着跟强盗说到:被你们抓来,要吃就应该吃我,绝对不能连累我的哥哥。

同学们,我们看兄弟二人,争着抢着要做什么?争着抢着要为保全对方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哥哥的心中念念惦记着弟弟的安危,弟弟也是在担心着哥哥的安危。

结果这些无恶不作的强盗们,听到兄弟二人这样的对话,看到了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这人世间兄弟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不禁流下了热泪,还把他们兄弟二人给放走了。

赵孝和赵礼他们兄弟二人这样的互相爱护,宁肯牺牲生命的精神,来保全兄弟的生命,这件事情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也是一位深明仁义道德的君王,皇帝就下诏书封他们兄弟二人做了官,而且把他们这种感化强盗的事迹昭告天下,让臣民来学习。

在《论语》中有一段话说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只要言行谨慎、恭敬没有过失,与人相处以礼相待,非常谦恭谦和,四海之内的人都愿意亲近你,愿意和你交往,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兄弟姐妹就会遍及天下。

现在我们再来理解,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自家兄弟姐们)(表兄表妹。)就是说亲戚家的孩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还有吗?还有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同学是。)

同学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还有呢(朋友是。)还有呢

(中国、世界各个角落里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和妹妹。)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博爱啊,全社会都讲究友爱兄弟,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的地球。所有的人都做到了,地球上就不会有战争。中国08年举办的奥运会,主题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歌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祝福,我们的兄弟姐妹就会遍及海角天涯。从中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

我常说:知道、悟到、做到,才能得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学完《弟子规》以后,做到珍惜身边的所有的良师益友,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活出人的味道。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生,决定我们成与败,决定我们苦与乐。珍惜才能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就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把钱财看得淡一些,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忍让一点,忿怒过一会儿就会消失。人生在世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自私观念让很多人迷失自己,其实很可怜,中了钱的毒,眼里只有利益,金钱,看不到任何的亲情、友情、爱情,也让很多人,乃至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俗话讲:“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利刃”就是很坚硬的刀,它割坏我们身体的时候,这个伤痕可能过一段时间它就好了,伤口就愈合了,这是“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而对他人说出伤害人的话,伤害他人的话,“恨难消”,这样的忿恨是很难消除的。

所以,我们要不要发脾气啊?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看“怒”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奴”,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说明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做什么了?他的心就做奴隶了,做什么奴隶?自己坏习惯的奴隶,被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牵着走,你就会丧失德行。所以,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奴隶啊?

(不要。)

不要,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要有志气。还记得我们的人生志向吗?

我们要磨练自己,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提升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进步、成长会更快,让我们更加坚强。

一句好话会给别人带来力量,会让人欢喜,会激发别人向上。一句不好的话可能就会带来冲突,甚至于给自己、给别人带来灾祸。所以我们说话要注意抉择,要经过一番考虑再说,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做人都要重义轻利。重道义,讲恩义,有情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真正踏实,真正快乐。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端板凳给别人坐,就是端给自己坐。同学们,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温暖、美丽的人间。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怀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来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呢,愿我们早日实现梦想。

请再看第九条: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或者是坐、走的时候,都要有一颗恭敬的心,要尊敬长辈,要做到“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呢?我们每天都要用餐,用餐之前可以做些什么呢?比方说,听到爸爸妈妈说:开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帮妈妈盛饭,帮爸爸妈妈拿筷子。)(可以帮父母来端菜)。

端菜你要注意什么?(要双手拿盘子。)

要很小心、要谨慎,是不是?如果那个盘子比较烫怎么办?比较烫手,怎么办?(你下面可以垫一块毛巾。)

如果我们被烫到了,父母也会不安的,是吧? 开始吃饭了,我们还需怎么做啊?(先请爸爸妈妈入座。)

好,“长者先,幼者后”。如果是一家三口用餐,先请爸爸妈妈入座,请爸爸妈妈坐在哪里呀?

(请爸爸和妈妈都坐在正中间的位置。)

这个坐座位也要懂得,家中的主位一定要让长辈先坐,让父母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可以抢先去坐那个主位。主位是什么地方啊?主位就是正面对门的位置这是主位。

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定是请长辈先坐,先用餐。我们同学在家里用餐的时候,第一口菜夹给谁呀?夹给长辈、夹给父母,是吗?那,你要说句什么话呢?(爸爸妈妈请您先用)。

如果爷爷奶奶和你一起吃饭呢,先夹给谁啊?(爷爷奶奶)学习饮食方面的礼节,看似小事,学问还很大,作的好与坏,可以看出我们的家教怎么样,所以我也相信我们同学,能够真正做到,我也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家庭,也会时时地洋溢着幸福!大家有信心吗?(有。)

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啊?(首先上车之前,就要排队,不能争先恐后地去抢,如果那样,就会很危险,也有失礼敬。)上了车之后呢?上了车之后可以做什么?

(可以给长辈让座,可以给残疾人让座、可以给孕妇让座。)《常礼举要》当中也有这样的教诲,叫“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就是说为人子弟的,你坐在那里,都不要坐在位子的正中央。“坐不中席,行不中道”,走路的时候,也不要走在马路的中央,那样很不恭敬、很傲慢的样子。“徐行后长”,应该缓缓地走在长者的后面;“不疾行先长”,不要快步走在长辈的前面,这些都是礼节。

接下来我们看: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什么意思?就是当父母呼唤儿女,或者当长辈叫唤子女或者家里的成员,我们听到,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应该要赶紧的代替父母去转达。

这个就是一个接待之礼,孔老夫子讲:“不学礼,无以立”。礼节太重要了。

在这个学校里边,比如说现在下课,我们是一班,二班的老师来到了教室门口,她肯定是进来要找人,你打算怎么做?

(鞠躬。)

然后呢怎么说,(“请问老师有什么事吗”)? 这时候你的眼睛一定要看着老师,然后面带微笑,落落大方。老师说:“我想找一下你们班的李老师。”你怎么说:(“老师请您稍等,我马上去找。)”

跟自己的老师怎么说啊,李老师,门外有位老师找您,然后引导着老师来到外班的老师面前。

如果正好老师不在,你要怎么办?

(“老师,我们老师不在,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您转达吗?”)好。

接下来我们在家里边,我们在家里要怎么做?如果你的爷爷奶奶,你的爷爷要找你的爸爸,或者你的奶奶要找你的爸爸或者妈妈叫你。怎么办?

自己马上跑到长辈面前,“爷爷,您是要找我的爸爸吗?”然后爷爷说:“是啊。”你说:“爷爷请稍等,我马上去找。”赶快跑到爸爸面前,然后把爸爸引导到爷爷这里。

如果“人不在”呢?爸爸刚好出去了,你要怎么办?

(你要走到爷爷跟前,对爷爷说:“对不起爷爷,爸爸出去了,请问有什么事?我能帮您转告吗?”)

如果家长告诉你一会叔叔来家做客。你们作为孩子,要怎么样接待?当客人来时,敲门声一响,我们马上来到门口,问一下,是叔叔吗,果然是叔叔,马上把门打开,请叔叔进来。还要做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现在住楼房的很多了,一进门是不是得换鞋呀?就要把拖鞋给老师摆好。拖鞋怎么摆?(一定要顺势能够穿进去的方向,)

穿拖鞋的时候要帮叔叔接包,接过包之后把叔叔引导进客厅,引导到座位上,说:“叔叔,您请坐。”然后,“叔叔,请稍等,我给您倒杯水。”要恭恭敬敬地递上来:“叔叔,请喝水。”然后,“叔叔,您稍等。我去把我的爸爸叫过来。”其实这时候你的表现谁最高兴啊,爸爸,非常有面子,长养了父母的德行啊,他感到骄傲,对不对?如果你做得非常有礼貌,客人也很欢喜,对你都很赞叹有加,最有面子的是谁啊?(爸爸)。

如果你做事很沉稳,能够有始有终,做到进退有度,这样爸爸妈妈、长辈就会非常安心、非常的放心,有什么事情一定会对你非常地有信心,非常相信你。所以,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慢慢地你做事能力在提高,你的气质就会提升。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来概括一下,“称尊长”,对长辈的称呼我们要懂得礼节,不能够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长辈见识多、阅历深,我们在长辈面前绝对不要夸夸其谈。在长辈面前也不要特意地去表现自己的才能、才华,这样也有失恭敬,而且有损我们的德行。

我们先来看“称尊长,勿呼名”。“长”,是指“长辈”,什么样的人是长辈呢?一般是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我们称为长者。“年高为长”;还有“位高为长”,地位比我们高的人;还有“德高为长”,这些都是我们的尊长;再有就是“先学为长”,在古代,今天也在沿用,称先入门学习的人为“兄长”、“学长”,先学为长。

我们现代人,像我们同学之间互相称名字是吧?我们也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名字,也要尊重别人的名字,绝对不可以拿别人的名字随便地去开玩笑。

我们如果听到有人直接叫我们父母的名字,我们都会觉得怎么样?心里怪怪的是吧,一定也很不高兴?如果在叫什么外号之类的,如:大个子、大吧米、老蔫、三胖子,你一定气不打一处来,对吧。所以有礼貌的孩子就要做到称尊长、勿呼名,当然更不能叫外号了。

对长辈有哪些称呼?

跟爷爷奶奶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爷爷奶奶”,跟爸爸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叔叔”或者“伯伯”,跟妈妈年龄相仿的我们就称“阿姨”。还有,我们也可以称他的职务,在他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比方说“王主任”、“李经理”、“王校长”等等。

再来“对尊长,勿见能”。就是在长辈、尊长面前,绝对不要去特意的卖弄自己的才华、能力。“勿见能”的“勿”是一定不要,这个“见”在这里读作xiàn,表现的意思。

有的人心高气盛,爱张扬、不内敛。俗语说:“贪叫的鸟没肉,好吹的人无知”。“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这足以说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少说话、多思索、不逞能。如果这样有失德行。

没德行不行啊,没德行就不是有道德的人,就不会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更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我们无德,是我们的人生失败,更是父母的噩梦啊。你就是个不孝之人。

有诗这样形容:“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们再往下看: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什么意思呢? 老师来概括一下,就是说在路上遇到长辈、尊长的时候,我们要赶快迎上前去,向长辈问好、行礼,如果长辈一时没有什么吩咐,我们就恭恭敬敬地退立在一旁,听候指示。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咱们先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圯桥进履》。这个“履”就是指鞋子。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年轻时非常有恭敬心,非常尊重长辈。在辅佐刘邦之前,有一天,他正在一座桥边散步,旁边有一个老者坐在桥上,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黄石公。

看到张良过来,他故意把鞋丢到桥底下,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你去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看到老人故意把鞋丢下去,也非常气愤,甚至想揍他一顿,后来又一想他是长辈,气就消了,到桥底下把鞋子捡起来。捡上来之后,老者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吧,张良见此情景,心中暗暗惊奇,张良很纳闷,他是长者,于是就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鞋子。

老人穿上鞋子以后,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张良很惊异地目送老者离去,没想到老者没走多远,又回来了,跟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天明时桥上见”。你看老爷爷为什么要跟他说这样的话啊?为什么跟他约定时间再次相见呢?为什么啊?老爷爷一定是看张良非常的谦恭有礼,孺子可教。

约定时间到了,张良按时来见老者,想不到老者已经在桥上了,张良赶快上前跟老者问好,作揖行礼。“路遇长,疾趋揖”,老者见他来迟了,不高兴地说,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五天,张良鸡鸣即起去见老者,没有想到老者又已经在桥上了,老者又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比我还晚到呢?对张良又说,五日后再来。张良心里,有这份对老爷爷的恭敬。老爷爷跟他约定的事情,他一定要做到。而且张良觉得怎么样?你看,自己怎么来得还没有老爷爷早呢?下一次一定要补过,要来得早一些。

第三次张良一夜未睡,半夜时分,他就来到了圯桥边。啊,这一次真好,老爷爷还没有来呢,张良就非常喜悦地站在桥头上等着老者。过了不一会儿,老者就从远处走过来,张良怎么样?“疾趋揖”,赶快走到老者跟前说:“老人家好。”然后行礼,老这这一次面带微笑,然后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了一本书,交给了张良。老者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的人,将来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你所辅佐的主人,可以称王天下。十三年后,你到济北(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可以见到我,谷城下(今山东省阳谷县)的黄石就是我。”说罢转身离去,张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老人。

张良拿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残暴的商纣,所以说姜太公号称用兵如神。这一部《太公兵法》,也是世上罕见的兵书。

同学们你们看,黄石公愿意把这一部罕见的宝书送给张良,他是把张良看作什么?看作自己的传人。一个好老师,想找到一位好的学生、好的传人不容易呀;可是一位好的学生,想遇到一位好老师也不容易,这是可遇不可求。但是一个好学生,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他这一生肯定有所作为。

古人,老师选传人,都选什么样的?

(就是选那种特别有恭敬心的、能够经受得住各种考验、磨练、不退却的传人。)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学生,他可以成大器。

你们看张良,黄石公让他捡鞋、穿鞋,还要三个五日后相见,还要来得比老爷爷早,是不是?这都是在做什么啊?(在考验张良,)

看看张良是不是真正的谦卑、受教;看看张良是不是有足够的恭敬心、忍耐力。

所以同学们,我们平时对待尊长,真的是要处处谦恭,处处礼敬,说不定他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而且我们要有志向,目标要高远,心胸要宽广,懂得谦恭忍让。

张良得到这部兵法之后,就潜下心来,夜以继日地研究这部兵书,达十年之久,他就掌握了很多的用兵韬略。

你们看张良他学习,用不用父母、老师在旁边督促、鞭策呀? 用不用?(不用。)

他是主动学习,好学。不需要老师在旁边,而且持之以恒,十年之久,结果学有所成。

后来张良遇到了刘邦,也帮助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得刘邦的赏识和器重。他辅佐刘邦就建立了汉朝基业。刘邦就封他做留侯。可是张良却抛弃了功名利禄。

十三年之后,来到谷城下,果然看到有一块黄石,他就把这个黄石,很恭敬地捧回家中去供奉。可见张良怎么样?张良非常感恩当年的老者,是不是?老者当年是把他看作学生、看作传人,张良是把老爷爷看作什么?看作老师,张良非常感恩老师的知遇之恩,而且他对老师很守信,十三年之后,如约而至。

张良都有哪些好的品格,值得我们来学习? 遇到困难不退缩。掌声鼓励。守信用。掌声鼓励。尊重长辈。掌声鼓励。有忍耐力。掌声鼓励。好学努力的精神。掌声鼓励。

“路遇长,疾趋揖”,是不是?掌声鼓励。

张良,有这么多的优点:谦卑受教、有恭敬心、尊敬长者、尊敬老师,而且好学、守信、持之以恒、有忍耐力、懂得忍辱。这些,我们真的都是要好好地去学习,去效法。

你看张良他得到了一部宝书,可以帮助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可以治国平天下。我们今天,虽然没有得到盖世奇书?我们却得到了一本修正我们人生方向的道德之书。

是什么书?(《弟子规》。)

《弟子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首先就是孝顺父母。孝心开,百善自然就开,《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我们假如也能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一生来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我们就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孝子,成为一个社会的有用之人。

有没有信心?有

老师问大家,你们希不希望也遇到生命中贵人啊?(希望。)

希望。其实贵人无处不在,他也在考验我们,看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是不是有一颗恭敬心、感恩心,是不是能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各种磨炼,如果你做到了,那生命中的贵人,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你的生活中。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过时,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过百余步后才能离开。这里也提到,刚刚所指的是说走路,你看到长者应该要跟他打招呼。以前的人,即使乘着马车,远远看到伯伯或者叔叔,他一定会下来跟他打招呼;打过招呼以后,又目送着他远离,我们今天马车已经没有,所取代的是汽车,我们就要懂得对于长者、长辈,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要先礼让他,帮他开门,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们再轻轻的把门给关上,让老者坐得很舒服。长辈要下车的时候,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轻轻的很安全的下来。所以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做法可以随着交通工具的不同而改变。永远不变的,是那颗恭敬的心,那颗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

相信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会提升你恭敬之心。我们接着再往下看十一条: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概括一下,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坐下;等长辈坐下之后,或者是命令允许我们坐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坐下。《常礼举要》里也有一句话讲到:“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如果长辈没有落座,我们绝不可以先于长辈坐下,如果长辈来到你的面前,你一定要站起来。这也是体现出一个人的恭敬之心、谦卑之心,对长辈的那种谦卑、恭敬的态度。

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把善良的情感搁在第一位,希望我们无论是上车、走路还是说话饮食、坐走,都能坚持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先从礼敬自己的父母开始,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有价值。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长辈面前说话时,声音要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是不合适的。

这是一种说话的礼貌,小辈和长辈之间应对的礼节。在我们身边很多小朋友一见面就怎么样?兴奋,忘乎所以,甚至大吼大叫,闹翻了天,如果旁边有长辈,说话都很费劲,都听不清楚,在长辈看来这些孩子就很没礼貌。所以,我们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一定要放低,不可以影响到长辈的谈话。而且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说话,这个时机也要拿捏好。

在家里,长辈之间正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在中间插话呢?(不可以。)

这时候要安静地等在旁边。才有教养!

那么,我们在学校,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不可以说话呀?(不可以。)

这时候要做到“老师教,须敬听”,很恭敬地聆听,不可随便说话。你才有修养!

在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大吵大闹啊?(不可以。)

这个时候仍然要保持安静,遵守校规校纪,如果看到别人不守规矩,要不要学啊(不要),应该用你良好的表现带动你周围的同学,让他们慢慢地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公共场合呢,可不可以大声喧哗啊,(不可以)

我们也要尽量保持安静。如果一定要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就要轻声细语,不可以高谈阔论。如果每个人说话都大声,这个时候,周围环境就会变得非常的嘈杂。有损我们的德行,有失文明风度。我们今天有一点一滴小小的进步,我们都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的教导。很幸运,我们也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老师是谁呀?孔子啊。还有什么?就是这本《弟子规》是不是?所以我们非常有幸,那我们就要坚持遵照《弟子规》来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一定会一天一天提升上来的。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的恭敬心有多少,你的成就就会有多少,你的收获就会有多少。

你在不断力行当中你的恭敬心不断提升,当你有这份恭敬心,你的人生会遇到贵人,你的人生一定会走的越来越幸福圆满。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有事要到尊长或者领导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或者领导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可是我们现代有很多情景是不太相同的,譬如说要先打开每一道每一道的门,即使在散会的时候,要有一个人先替长辈开门,或者按电钮,或者按电梯,在电梯外面先等候。可以等候的时候,我们就有人先在外面等候长者,为长者开关门,其余之人就跟在后面。我们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长辈。如果你能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你的长官,你一定可以深得大家的喜欢。因为人家看你彬彬有礼,温文儒雅,肯定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害羞,头低低的,应该眼睛目视着长辈,不能眼睛看别的地方,这个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你不懂得这样的话,往往会吃了很大的亏。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礼仪。

我们接下来再看第十二条。请看课本: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那张良他人生当中为什么遇到贵人啊?为什么会遇到那位老者来帮他啊?就是因为张良时时处处保持着一颗恭敬之心。张良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就是做到了“事诸父,如事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来概括一下,就是对待像叔叔、伯伯这样的父辈,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来恭敬、尊敬;对待像堂兄、表兄也要像对我们自己的兄长一样,这就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除了父母和老师对我们关心照顾,还有多少人陪伴我们,默默的祝福我们啊?像叔叔、伯伯,也不知道在我们小的时候抱过我们多少次,也不知道心里默默的祝福我们多少次,希望我们健康快乐。所以在我们人生当中,真的是都离不开这些长辈们的呵护、关怀。

有一句话“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恩德我们都要时时地记在心间,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去帮助,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越走越踏实,人生才会厚道。

“诸父”在古代是指叔叔、伯伯,广泛地来讲,也可以延伸到像舅舅这样的长辈。这个“诸”其实是指众人,就是对待任何人的父母、长辈,我们都要存有一颗恭敬心,恭敬地礼遇他们。

“诸兄”是指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这样的亲戚家的孩子。其实我们广泛地来理解,就是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来关心,来爱护。

老师问大家,我们如何来力行“事诸父,如事父”啊?比方说,如何面对同学的父母和长辈呢?你见到同学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见到同学的父母,应该叫“阿姨好、叔叔好”。)也应该主动打招呼,行礼问好是不是?好,掌声鼓励。面对同学的父母和长辈,我们也应该有这份恭敬心,主动地招呼问好。

在《孝经》里有一段教诲“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你看“敬其父则子悦”,当我们面对同学的父母我们都很有礼貌、恭敬,那你的同学就会怎么样?很欢喜和你相交往;“敬其兄”你都很尊敬他的兄长、他的姐姐,他的家里人就会怎么样?很欢迎你;“敬其君”你都很尊敬他的老师、他的学校,他的同学就会怎么样?愿意和你交往。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有这一颗恭敬心,你就能够获得非常好的友谊,能够获得众人对你的帮助,对你的礼遇。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时时刻刻都可以来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只要你存有那一颗恭敬心、礼貌之心,就像孟夫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我们用对自己父母亲的那一份恭敬对待社会上的一切长者、长辈,对待社会上的小孩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

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尽心竭力地孝顺父母,这颗孝心就长养起来了。孝心长养仁爱之心,孝心是一切德行的源头,是爱心的起点。这颗仁爱心就会打开,心量就会打开,就会去爱护万事万物,就会去礼敬他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会达到“泛爱众”的境界。你看圣贤人的存心就是孝悌,当一个人孝悌做到圆满了,就能成圣成贤,所以我们要自我砥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出则悌表格式教案】相关文章:

培训教案格式04-30

教案格式标准07-01

备课教案基本格式06-23

说课教案格式04-18

项链表格式教案05-06

教案书写基本格式05-09

体育表格式教案05-27

写教案的格式06-01

教案编写的格式06-03

教案格式和要求07-04

上一篇:反保险欺诈工作报告下一篇:2023药品抽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