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024-04-25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精选12篇)

篇1: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五城中学李金有

本人所处的学校属于农村偏远学校,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试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物理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基本途径。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想尽各种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现就谈谈我是如何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

(一)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我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目的、任务和要求,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法2.示范——练习——总结法3.引导——实验——分析法 4.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抓好学生分组实验的三个阶段:

1、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2、实验进行阶段;

3、实验后的分析总结阶段。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实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本校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光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归纳,最后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以上是本人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不知是否妥当,望老师和各位同仁指正,更希望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法,更好的提高农村的物理教学。谢谢!

篇2: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高考各试卷物理实验题考查内容表

试卷

题号 题量 题型

考查内容

全国1卷

22,23

2题

22.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23.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

全国2卷

22,23

2题

22.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23.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

全国3卷

22,23

2题

22.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

23.将内阻为98.5Ω、量程为100u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

北京卷

14(选择题),21

2题

1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21.研究平地运动。

天津卷

9(2)(3)

2题

9.(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9.(3)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江苏卷

10,11

2题

10.验证动能定理

11.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浙江新高考

17,18,21

3题

17.“研究平抛运动”实验,

18.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21.【加试题】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物理实验复习攻略解读

在高考理综试卷上,物理实验的考题分值高达18分。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只知道物理知识的理论部分,而在做实验的时候却从来没做出过结果,更有同学高中三年就没怎么进过物理实验室,也没接触过各种实验器材,面对实验题就更加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高考物理实验复习攻略,在我们只了解物理理论知识,而对实验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怎么来做实验题。

篇3: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搞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条件,甚至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些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兴趣

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好奇心强。上第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引言是物理课堂的开篇,上好引言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爱学物理。在授课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遵循三条原则。

1. 不讲学生可以看得懂的内容。

2. 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机会。

3. 适时地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

(二)注意从三方面努力。

1. 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

2. 让学生通过感知、讨论、探索,帮助他们解惑释疑,获得知识。

3.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

(三)采用“读、做、练”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教学。

1.“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引言这一节,让学生带着“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学有什么用途”、“怎样学好物理学”等问题来阅读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做”,就是做实验。上好引言一课,做好试验是关键。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外,教师要多准备几个精彩的实验。如“吹肥皂泡”、“烧瓶吞鸡蛋”、“自制潜水艇”、“离心轨道”等。我边讲边实验,使学生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培养观察思维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练”,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几个小实验,如“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可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纸屑,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一开始就喜欢物理。

二、加强实验,培养兴趣

学生观察实验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正确组织安排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实验可分为四类,下面我就如何做好这四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作法。

第一类是根据大纲规定编写的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我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分组实验方法,促使女生自己动手,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中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教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块放入水中,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我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一眼就看出“液面下降”这一现象,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下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或两个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已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对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三、以情感人,稳定兴趣

除了在教学中用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外,我认为教师的情感对稳定学生的学生兴趣,产生热爱本学科的感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培养,也要靠熏陶和感染,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同一个班的学生因智力水平、家庭环境、认识结构等差别,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抓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情感因素,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答对了,我往往用“你回答得很好!”“你回答得真棒!”“好极了!”等语言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稳定学习兴趣。很多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日渐浓厚,成绩逐步上升。

四、鼓励竞争,增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在教学法中我经常运用鼓励竞争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课中,我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定量的素质训练题,正确率高的为优胜组。对学生效果明显、制作合理的小实验或小制作在班里展示,优秀的还收集到实验室里展示。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兴趣倍增。

五、感受成功,形成兴趣

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当学生想独立地探索某一知识时,我注意给予鼓励。学生有问题时,我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自已得出正确答案。他们一旦获得成功,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对物理产生兴趣。

篇4: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教学大纲还提出: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

观察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特别重要,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有关的现象及现象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给学生,成为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演示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传统教学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份比较成熟和十分宝贵的财产。它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新知识,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物理学教授对演示实验的作用做了如下总结:(1)演示实验是一项具有教学功能的创造性活动。缺少它教学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或完全不能完成。(2)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构成一个耦合系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对这一系统进行很好的调节;(3)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示范了科学态度、思维活动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4)实验使得物理教学由人与人的关系变为人与物的关系,而这正是科学方法的基础。从这可以看出教师在演示中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培养实验能力和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对物理实验入门的先导,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物理课本规定的演示实验,物理第一册安排64个,物理第二册安排了56个。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浓厚兴趣

要活跃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物理教师是否善于设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而设疑的最有力的手段不是生动的讲述,而是演示实验。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先演示了三个实验:(1)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在杯上面放一块纸板,向学生提出如果将杯倒转时,杯中的水是否会掉下来?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然后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引导学生导出大气压强来。(2)用一个大针筒,先把筒里的活塞推到下端,然后把针筒插入水中提活塞,水就能进入针筒里,而引出大气压的存在。(3)做马德堡半球演示,把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再让同学们选出班里两个力气最大的学生来把两半球拉开,结果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也不能达到目的,这样把整个班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都急于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物理现象,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能直观地表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对于不习惯于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通过观察有本质特征的演示实验及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例如:对于电量的概念的教学时,电量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也是非常抽象的,通过做“用摩擦后带电的玻璃捧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下面的金属箔张开”的实验,使学生知道从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大小,可以知道验电器带电多少,从而引出“电荷的多少叫电量”这个科学的概念。

演示实验还能使物理现象简单化、清晰化,突出主要因素,便于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讲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浸在水里的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恰好等于被它排开同体积的水受到的重力。在此基础上,拓宽到不规则物体和其他液体中,从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来。

三、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的现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绝不是“充其量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仔细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基础,但要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做到全面的观察事物,还必须同时有正确的思维指导。观察和思维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要帮助学生养成深入洞察自然和事物本质的习惯。例如:讲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我们设计了固定电阻、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和固定电压、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把一个两个因素的问题变成了两个单因素的问题。通过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的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从而推理、抽象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欧姆定律。

四、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的方法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当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就会感到仪器的熟悉、道理的明白,使用起来就能自如。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方面,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离开或不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物理教学的进行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开县麻柳初级中学)

篇5:物理实验的科学思想方法研究论文

一、实验方案的操作方法

1.控制变量法。若多种因素x1、x2、……均影响着某个物理量A,则可以采用先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而研究其中某一因素xi对A的影响,然后逐步更替xi,进而搞清所有的xi对A的影响的方法。在本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先在控制小车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然后再控制合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小车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最后综合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留迹法。运动物体无论以何种方式留下的何种痕迹,都将或多或少地暴露出它在运动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因此,通过对运动物体留下的痕迹的研究来把握其运动规律,是研究运动的一种好方法。在本实验中,采用了“留迹法”:用打点计时器在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打下众多时刻的瞬时位置点迹,然后通过点迹的分析求解出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最后得出小车运动的规律。

3.比较法。在课本实验参考案例中,用比较法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即取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同一个夹子夹着而使小车静止,打开夹子,让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关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通过增减小盘中的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增减小车内的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在控制两辆小车质量相同的基础上,比较两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控制合力相同的基础上,比较两车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最后得出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加速度的比较可通过对位移的比较来实现,而不必测量加速度的大小,简化了实验操作,俗称“双车法”实验。

4.等效法。如果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这样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这种方法称之为“等效法”。在本实验中,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可避免,若在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些小木片,反复改变垫高,直至小车在倾斜的.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量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即用下滑力抵消了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

二、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对某些微小量来说,在现有仪器的精度内难以测量准确,若采用将这些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更便于测量,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测量误差。在本实验中,由于打点周期小,纸带上相邻两点的间隔很小,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相邻两点的间距误差较大,而选择每隔几个点(如5个点)作一个计数点,再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相邻两计数点的间距,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求解出的纸带加速度也更为准确。

2.转换法。本实验中,若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加速度大小,则涉及到瞬时速度的测量,而直接测量瞬时速度并不容易,但把对某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测量转换成对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测量,则显得较为容易。当然,本实验中加速度的测量也可转换为对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与时间平方比值的测量。

篇6: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方面,将现代技术合理地溶入普通物理实验中,既可体现现代技术的作用,使学生学到并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又不影响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过程清晰明了、直观方便、实验精度高。既缩短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实验技术的距离,又可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育装备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必将带动师资建设、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带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新突破,信息技术与各种常规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促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师去积极探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课题研究。

三是有助于满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最主要的内涵要求,为此,需要改变实验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和教材本位而忽视学生本位的倾向;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验证、传授以及作为训练实验技能的手段而忽略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的倾向;改变单一拼盘式课程结构形式,构建与实验教学自身规律和能力培养定位相适应的分阶段、分层次、阶梯式的模块化教学新体系,改变并淘汰一些现代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过的实验内容、方法和设备,补充一些代表当代物理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改变千篇一律的封闭式、固定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挥自身潜能各特长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四是提高了实验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改进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可以攻克实验的难点,扩宽实验内容,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及应用,同时,实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效果,也为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用微机控制实验过程或采集实验数据等计算机辅助系列,在实验中被广泛地运用,如“黑体辐射”、“全息照相”、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篇7: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如何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问题,依据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有?P研究成果,给出如何在新课改要求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议.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究;创新; 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华新卫(1968-),女,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时下的实验教学多数并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还是重视实验理论和规律,教学形式多为演示实验,轻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课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不足,合作学习能力不强;教师评价多注重卷面考试,忽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不系统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优良环境[1].为进一步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性,直观上的印象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程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实验效果明显可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奥妙.例如摩擦起电实验,其中空气的湿度以及器材的干燥程度决定着实验的效果是否明显.如果课程之前碰上阴雨天,则必须对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器材进行干燥处理.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帮助,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强调科学探究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作用.探究性实验有别于测定性实验,又有别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实验有关信息和数据,并对结果创造性加工处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学生能深切体会到收集信息、设计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案例:在“测量水密度”的实验中,改进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不脱离实验要求和目的,充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分别对方案进行演示,并讨论结果的有效性.课程中有同学设计方案是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装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测量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这个设计方案中,理论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部分水附着在杯壁和杯底,造成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减小甚至消除误差,最后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部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3],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还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建立人道、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应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并存.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实验课堂的精心设计者、发动者和组织者,还是科学的管理者以及公正的评价者.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开展合作式实验教学,其简要实施流程如下图1所示.关于其教学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郭天云[4]在其硕士论文中选取初三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半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尝试,并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4 利用微课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无线网络的全区域覆盖、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范围应用,使得以视频为信息传输媒体的微课得到常态化应用,可汗学院和网易公开课等都是时下非常成功的微课代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实时呈现出来,但是如果教师将所呈现的物理实验的视频或者相关物理现象制作成微课视频,将实验的原理或者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可有效提高实验课堂的效果[5].例如热机四冲程实验课程,可以将四冲程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不仅直观形象,且可反复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点,神舟十号的三位宇航员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宇航员利用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的实验内容讲述了太空无重力环境的特点.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视频制作成微课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重力的产生以及应用的理解,同时可对同学介绍我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完善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大众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研究、培训教学、展览展示和虚拟仿真体验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主要在于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将复杂的物理图景真实形象地展现出来,突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再次整合,使之结构化、系统化、更具实用性,这些都是传统实验课程难以比拟的.关于其应用实践,山东师范大学的毕於生[6]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的李璐[7]在其硕士论文中分别做了介绍,其中毕於生对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天平的使用》、《电路短路问题》的实验课进行了虚拟现实的尝试,并对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增设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性试验

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对于系统化学生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创新,丰富学生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可以不受老师和教材的约束,独立自由的去想象思考,因此课外的探究性活动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案例1:风车提重物,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一个重物提升装置,以提升物体的重量大小为评判标准,实验器材:吹风机(功率固定),杠杆、滑轮、叶片、胶带等物理实验室器材皆可.小组合作自作风车,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杠杆、滑轮、齿轮等省力装置,综合比较各个方式的优缺点,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最大的重物.案例2[8]: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整套实验装置,再加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的矫正用什么透镜.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为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有效地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实验课程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利用微课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引入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增设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性试验.参考文献:

篇8: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它不排除事物发展的外因, 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 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 长知识、长身体的旺盛时期,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普遍存在轻视物理学科的倾向,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学生认为物理课学而无用, 对学习物理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更多的学生则认为物理概念抽象难懂, 定理、定律枯燥无味, 且灵活多变, 难以掌握, 因而学无兴趣。如何排除学生轻视物理学科的种种不良倾向,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学习产生动力, 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要达到此目的, 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年来,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 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感觉听物理课是一种乐趣。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 物理教师要用生动有趣、清晰流畅而又形象的语言, 由浅入深, 有条不紊地分析, 恰到好处地比喻能激起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懂得了道理, 使他们感到物理并不枯燥无味, 学习物理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2. 精彩的实验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绝大多数概念、定理、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抽象出来的, 物理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 除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外, 尽量多做实验, 如在讲弹力时, 做了桌面受到微小压力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实验;在讲洛伦兹力时, 做了电流在磁场中偏转 (夹角不同) 等实验, 引起同学很大兴趣。实践证明, 一个成功的实验, 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亲眼一看就分明的效果, 给学生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

3. 生动的史料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讲课时结合教材内容, 适当讲一些历史小故事, 学生是最爱听的。如讲天体运动时, 讲了开普勒各时期对天体各行星运动情况的研究过程;讲自由落体运动时, 讲了伽利略比萨斜塔落体实验等故事。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理解和记忆, 有的终生不忘。

4. 平凡的生活使同学感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上升为理论, 反过来又能为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服务。可以说, 物理知识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只是平时熟视无睹没有注意分析而已。如在汽车、火车内半导体收音机为什么不响?怎样辨别生蛋和熟蛋?怎样才能将手榴弹投得远等, 引导同学平时注意视察生活, 并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释, 使同学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同时指出生活中还有些现象, 用已学到的知识解释不圆满或根本不会解释, 表示我们所学的知识还不够多, 有待于我们今后努力去学习,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求知欲。

5. 激烈地辩论, 使学生达到认识的统一。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讲匀速圆周运动时, 将速度、加速度、向心力以及后边的动能、能量比较等内容, 采用讲解和讨论的办法分割成几个小问题, 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激烈地讨论, 各抒己见, 互相辩论, 以理服人, 最后达到统一。同学心服口服, 记忆深刻, 课堂气氛活跃, 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6. 适当的考试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考试促使学生们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但如果出题太难, 学生得分太少, 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出题偏、怪, 易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斜路, 而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出题不难, 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而不在乎的思想, 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 出题必须恰到好处, 量适当, 覆盖面大, 围绕基础知识出活题, 难易适当, 使成绩能拉开档次, 保证绝大多数及格, 少数满分或接近满分, 个别不及格。使学生认识到, 跳起来能摘到好桃子, 站着伸手可以摘到桃子, 坐着不动当然得不到桃子。平时章节讲完学生自己做总结, 有时自出测验题, 并附答案, 教师根据出题情况给分, 作为一次平时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对试卷作出评价, 而且把题目出得好, 艺术性强的题目拿到课堂作反例, 使学生认识到该题为什么出得好, 好在何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都努力争取老师选自己的。这样, 同学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学习, 既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也促使学生和产生竞争意识, 同时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7. 辉煌的成就使学生感到学好物理大有作为。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 也是一门带头科学。通过对教材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回旋加迷器、光导纤维、可控反应堆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的内容介绍,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指出, 现代科学迅猛发展, 日新月异,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学好物理。还要告诉学生, 如水星的运行轨道, 一些基本粒子等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待于进一步去认识, 有志青年要树立信心、立壮志, 勇攀科学高峰。

篇9: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特长发展、富有创造精神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就成为燃眉之急。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富于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原因如下:

一、加强爱国主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因此,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思想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绪言课的教学,尤其突出,因为绪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运用课本内容,老师应激情满怀地讲述我国在物理方面的伟大成就。古有“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今有“两弹”的爆炸成功和火箭卫星的发射。这些都要利用我们将来要学到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还可以讲述国内外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爱迪生是怎样发明电灯的、伽利略是如何发现单摆的等时性的。通过史料教学,可使学生分享科学家研究的甘苦,从中领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科学态度与优良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物理实验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使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希望了解这些原因,并渴望自己能亲手做一下。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激励下,就能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

三、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而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它能很好地展示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从熟悉实验器材到分析实验原理,从设计实验方案到进行实验操作,从记录实验数据到处理实验数据等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悟出道理,找出规律,发现和掌握、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方法,这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

四、物理实验能创设良好的发展情境

优美的环境能使人们的文明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环境能使学生的物理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物理实验环境的创设,研究气氛的营造,物理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而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引发学生的热情,而置身于实验之中的主动性,不仅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物理现象,亲自感知物理事实,突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而物理实验教学为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其他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这对初学者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开始时应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

五、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从观察实验现象开始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否则将导致实验的失败。因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严谨科学态度,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新时期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态度。

六、物理实验能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

思维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开花结果,物理实验恰恰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教与学平等民主的自由空间。在实验中教师应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应当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无约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产生。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不仅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具有现代社会的智能,并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基于以上原因,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应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容忽视的。

篇10: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谈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起到积极的作用.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同时 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很多孩子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物理的,他们从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中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多数情况是限于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这时当然可以说要在学过什么知识以后才能解释。可是,这样的话,一个学生连听几次,观察兴趣就会降低。如果改变一些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继续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作好纪录,同时说明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现在的观察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效果可能好些,更可取的办法是教师争取主动,给全班或个别喜欢观察的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观察跟讲到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技术设备以及人们的某些活动等等。课本在某些课题后面编了一些观察性的题目,教学时可以根据情况提前布置给学生。

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是出于好奇,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遇到新鲜东西、新奇现象舍不得走,要看个究竟,这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满足于表面了解。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和种基本方法,而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应该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这首先是要求观察的客观性,对于观察中感知的各种资料,实事求是地对待。其次,观察要抓住主要的东西,抓住跟观察目的有关的方面,要有步骤、有次序、尽可能细致。科学的观察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物理教学中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的观察,最好也要求记录,培养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记录要求真实、简明、具体,字数不要多,几十个字、一百多字或者列个表格填上数据就够了。

另外,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低。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但是这就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河有水小河满”.

篇1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突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1.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

2.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3.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同学之间进行对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

二、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于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入探究。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

当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 “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经验: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课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会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去探索。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

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重视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问题讨论、误差分析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其次,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并给以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而只布置无检查或不批改,将会使学生轻视实验,应付了事。最后根据批改情况,将好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览、表彰鼓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12: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一、以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而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课本中“楼梯开关”“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电铃”等小实验,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强烈兴趣。

二、以小实验启迪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精神这里所说的探究精神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颗乐于探究、勇于探究的心。善于发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某些物理现象,进而对其锲而不舍、深入细致的研究。如瓦特看到烧开水时茶壶盖的运动而发明蒸汽机;斯特在上物理课时偶然看到放在通电导线下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而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学生通过对这些事例的了解,就会逐步明白只要我们不是对生活、工作中的某些物理现象“视而不见”,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中发现的东西常思考、常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物理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打破科学探究的神秘感,培养起学生勇于探究物理问题的精神。例如,在了解了导体的导电性能受温度的影响后,让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探究导体导电性能的实验。当鳄鱼夹夹住铅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在此时问学生如果将铅笔芯的温度升高,它的电阻将会增大还是减小?学生基本上会根据在超导一节所学到的知识回答“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酒精对铅笔芯加热,结果会发现通过它的电流增大了,说明它的电阻反而减小了,并反复实验得出可靠的结论,推翻原来的猜想。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或前面所学知识及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某些物理现象得出错误的假设或猜想,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来加以验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写秋天的小学日记下一篇:环保世界绿色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