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24-06-30

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精选10篇)

篇1: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我校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来,我校400多名师生员工遵纪守法、秩序井然,无违法犯罪及其它治安事件发生。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我校积极行动,认真总结、抓住重点、突破薄弱,取得了新的进步,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一、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为进一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学校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为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具体抓,建立了创建工作网路,学校教导处、总务处等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并加以总结。

二、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建立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校长负责,将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对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处室和班主任以及各专用教室责任人等层层签订责任书,将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综合治理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以及专用教室管理、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防盗、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每项制度张贴到位,并认真对照,严格执行。如定期(每周一次)和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摸,并认真做好记载,如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举办大型活动提前上报申请,对涉及学校安全检查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学校建立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制度,按照预案随时处理学校突发事件。

三、齐抓共管 群防群治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定期组织召开学校门卫人员会议,重申职责,明确要求,不断要求门卫人员把好门卫关,进出人员均要作好登记,建立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并有记录。除专职门卫外,学校每天安排一位领导带班、六位老师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实行节假日以及寒暑假行政人员值班制度。

学校配备了符合上级规定要求的基础技防设施,红外线探头等全部到位,实行校门口、主要出入口、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要害部位、学生活动区域等24小时视频监控,目前运转正常。

在学校的楼梯墙上、教室等地方,均张贴了醒目的安全提醒标志或知识标识,让师生随时提高安全意识。

经常以致家长信的形式,提醒家长教育督促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防电、防煤气中毒、防溺水、防意外伤害等,号召家长协同开展安全防范。目前,在安全上,没有与家长发生矛盾纠纷。

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随时检查,一旦发生安全上的隐患,及时处理。

四、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为确保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上台阶,还在于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范、自护自救能力。我校每个月对师生进行一次安全、法制教育,涉及的内容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活动安全等。

1.认真做好综治教育工作。学校综治教育以“校园综治”为主题,在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综治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校园与周边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性、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一是进行学科教育渗透,让安全教育进课堂,让全体教师都成为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等,对学生开展综治、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三是利用学校广播、黑扳报、电子显示屏、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综治教育。四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增强家长的综治与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开展全校性的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本领。学校积极推行安全、综治提醒与教育,学校利用月初工作会议布置工作,小结安全与综治工作,预防事故发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2.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两无”(无刹车、无铃)自行车上学。还有团部周围的学生,除了反复叮嘱家长外,教师要求学生成群结对,互相提醒、监督,教育学生不要在路途停留。

3.开展常规检查。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每天进行值勤打分,对各班得分每天进行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进行评奖,效果很明显。每学期开学,学校把综治、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开学前,学校组织人员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设施设备上安全;学期中,学校时刻把安全牢记在心,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积极配合团防疫站、师卫生局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经常进行检查,尤其到了夏季,切实预防饮食、饮水中毒。

五、特殊时期 特殊对待

在今年针对在其他学校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和学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学校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一是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校园安全形势的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二是进一步购置了维稳器具(警棒8根,路障8个,小型灭火器8个,10个大型灭火器,电话1部,大功率电筒10个等),确保维稳物质供应;三是在上学、放学期间,安排专人在校门口值班巡逻,安全接送学生进校离校。

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在于校内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广大教职工、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与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虽然我校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起步较早,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探索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和新经验。

杜生镇第二初级中学

二0一五年二月二日

篇2: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一年来,我校在区委、区政府以及综治办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委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区委综治办的总体要求,以坚持综治工作及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目标,以开展依法治理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为着力点。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我校的综治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障和推动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创建了一个师生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乐园。在上级综治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连续几年被评为区综合治理达标先进单位。

一、统一思想,组织落实,综治工作形成合力。

上半年,学校根据上级的部署,通过政治学习、定期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例会及学校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专题报告会、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对综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只是停留在领导层,而是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中,综治工作的思想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大家充分认识到,如果学校的综治工作出了一点差错,我们学校领导的工作精力、教师的工作精力、学生 1 的学习精力都会受到牵制,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反之,我们全校师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会去激励师生更加奋发向上,从而,违法违纪的现象就会得到扼制,综治工作将会出现新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减负”以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管理难度加大,综治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管理意识,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治理队伍建设,聘请了公安局法制科科长刘文贤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对治保、民调、普法、防火等组织进行调整,学校还健全、完善了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了各部门及有关责任人的治安承包责任,签订了综治责任书,进一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德育工作,促进综合治理。

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立足点。我校以创建市文明标本单位为目标,将德育工作与综治工作有机结合,将综治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及全过程。

(一)是突出师德教育,学校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鼓励广大教师提高职业素养,推动师德建设上了新台阶;

(二)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和自我防范教育,努力提高学生道德和鉴别是非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是按照学校“四五”普法计划,利用校会、班会、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去年年末,在区政法委的部属下,我校学生排演了模拟法庭,在全区进行发表章,学校聘请的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几次进行法制讲谈。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宣传,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全校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四)是加强了后进生工作。学校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家访和校访及社区教育委员会,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开展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在摸清后进生底数的同时,健全档案,落实“一对一”的“挂钩”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建立“德育手册”制度,学生可以在德育册上对学校教育活动谈体会、说感想、提要求,把心理话写上,由岗位老师批阅德育册,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找他们谈话。德育册不仅记录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轨迹,更成了师 3 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落实了岗位教师、学校领导、家长三结合帮教责任制,使其认识和改正了错误;

(六)是继续抓好了揭批“法轮功”的宣传教育,我校无一师生参加“法轮功”的活动;

三、努力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校园整治工作的指导精神,进一步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步骤召开专门会议,积极落实。、在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做好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学校没有出租一间营业房。我们立足于搞好校园内部整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与管理,严禁学生进“三室一厅”,在有关部门多次集中整治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及周边环境良好,保证了安静的校园环境。

四、综治“三防”落到实处,学校工作井然有序。

为确保要害部位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学校努力做到“人防、技防、设施防”三结合并落实到位。财务室上铁栅栏、防盗门。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重点部门落实专人管理。实验室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学校挤出了经费,添置了灭火器,达到了一室一只灭火器的要求。每年,对原有的灭火设备进行了严格检查,已过期的统一换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器 4 材使用的培训。在“设施防”、“技术防”的同时,我们还增强人防力量。同时加强更值人员的思想教育,选派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更夫任务,认真落实值班值宿制度,更值人员加强巡视和检查,严格落实区政法委、公安局对更值人员的要求。学校领导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查岗,发现治安隐患,限期进行整改,真正做到“三防”并重。目前,全校师生思想积极、精神振奋,学校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稳定,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五、严格管理,防患未然,使综合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我校建立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教学,到后勤的总务管理,安全防火,计划生育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领导及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坚持定期对教学设施及楼内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教学设施及楼内的防火、用电设备有安全隐患的不惜资金,一律更换。同时教育学生不故意破坏各种设备,搬进教学楼二年多来,无一人为性地损坏各种设施现象。今年下半年,我校投入5、000余元,对二楼北侧的三个悬挑式办公室的取暖设施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三年来困扰教师的冬季冷冻问题,使教师舒心、温暖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九月 5 份,在安全设施检查中,发现塑料天棚盒老化,已带不住螺丝钉,有灯具坠落的危险,危害着学生的人身安全,我校投入了5、000余元,全部更换了天棚盒,又将走廊和楼道换上了声控灯,既保证了安全节约用电,又保护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加强学籍管理,坚决控制辍学生,实行辍学生报告制度,几年来,我校的辍学率一直低于2%,对有辍学意向的学生,我们分情况进行教育,对家庭困难的学校予以免费或帮扶;对厌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采取生生助学和师生助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克服厌学情绪;对单亲子女或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多给以关心和引导,使其亲师爱学,完成学业。

我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发现,少数教工的思想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还有差距,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仍存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一如既往,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争取把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篇3: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事迹

广河县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 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近年来, 广河县立足县情实际, 紧紧围绕省州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部署, 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 着力培育草食畜牧业, 有效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2012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列为全国50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和“种养结合示范县”。

(一) 坚持普惠理念, 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

广河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 广河县牢固树立普惠理念, 坚持把农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基础性产业来培育, 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制定措施, 大力扶持, 真正确立农业基础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 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秸秆利用为依托、以草食畜牧业为突破、以能源沼气为辅助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种养”结合, 努力实现“种足、养多、增收、普惠”目标。

(二) 政府强力推动, 旱作农业实现全覆盖

广河县从2005年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2014年, 广河县多方筹措资金1070万元, 购买地膜850吨, 争取省州配套地膜700吨, 通过科学谋划, 靠实责任, 抢墒覆膜, 强化服务, 全县共完成覆膜36.11万亩, 占省州任务36万亩的100.3%。经省农牧厅专家实地测产, 广河县全膜玉米自2006年以来平均亩产在830公斤以上, 2014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33.5公斤, 与半膜玉米亩产613.4公斤相比, 亩均增产220.1公斤, 全县增产粮食7.88万吨, 全县旱作农业总增效益2.572亿元, 户均增收6840元, 人均增收1286元。在推广工作措施中, 县上提出“年年都有新突破、年年都有新亮点、年年都有新提高”的要求,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始终将思想引导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步开展, 每年组织村社干部现场观摩, 邀请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培训, 广泛宣传讲解双垄沟玉米的技术原理和增产效益, 用事实教育群众, 用典型引导农户, 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率, 逐步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以接受。二是注重资金投入。从十分紧张的县级财力中想方设法整合资金, 通过向群众补助地膜的方式, 强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014年, 广河县财政整合落实补贴资金1800万元, 争取省州资金900多万元, 共计购置地膜2160吨, 免费发放给群众。通过大力扶持引导, 使群众普遍掌握接受了该技术, 并自发种植全膜玉米。三是注重机械耕作。在推广过程中,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2014年, 广河县共投放农机具3265台 (套) , 受益群众5500户, 其中拖拉机2433台, 旋耕机械503台, 覆膜机402套,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特别是旋耕机, 每天整地20亩, 有效提高了整地质量和速度, 解放了劳动力, 综合效益显著。四是注重技术服务。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 承包负责制度, 广河县每年抽调100多名技术人员, 组成70多个技术服务小组, 深入覆膜一线, 开展人对人、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具体做到了严把“五个关口”、坚持“五个统一”的要求。即严把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种“五个关口”, 坚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水平, 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的“五个统一”要求。五是注重行政推动。推行“三级两线”工作制, 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各延伸一级, 县级干部工作延伸到乡抓样板, 乡镇干部工作延伸到村抓规模, 村社干部工作延伸到点抓落实;行政线确保资金、农资、机具等扶持措施到位, 业务线确保技术指导、地膜发放等田间服务措施到位。六是注重地膜回收。随着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地膜使用量也逐年增长, 大量的废旧地膜随意堆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卫生, 而且相当一部分旧膜残留在田间不腐烂, 造成土壤板结, 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导致作物减产。为此, 广河县专门筹措资金, 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 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 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 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集中回收, 同时, 积极联系生产企业, 对回收的地膜进行再加工、再利用。2011年以来, 共计投入资金450多万元, 收购废旧地膜4300多吨, 每年回收1000吨以上。2014年, 完成废旧地膜回收1700吨, 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基本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三) 推进高产创建, 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随着适宜种植区全覆盖, 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促进增收, 空间已十分有限。为此, 广河县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另一方面, 积极探索提高粮食单产的方法,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工作。在不同区域建立了25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示范面积38.8万亩。2011年以来, 广河县抢抓被列为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的大好机遇, 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提高机械利用、清收废旧地膜等措施, 全面提升了旱作农业耕作种植水平, 增加粮食单产。2014年广河县玉米平均亩产为843.7公斤, 超出农业部650公斤的高产创建指标要求。

(四) 延伸产业链条, 着力培育壮大草食畜牧业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 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 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玉米秸秆。广河县将草食畜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富民产业, 抢抓省上扶持机遇,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4年广河县秸秆总量达68万吨 (风干重) , 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储备了丰富的饲草资源。在思路上, 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 以联户养殖为方向, 以秸秆利用为重点, 以科技服务为支撑, 以金融支持为动力, 综合利用玉米秸秆, 有力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立足县情实际, 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联户养殖模式, 创出了一条最广大、最普通、最贫困老百姓稳定增收的路子。目前, 广河县牛羊存栏130万只羊单位;建成联户养殖小区 (场) 191个;青贮窖池30万立方米;秸秆利用率达68%;畜牧业产值2.8亿元, 人均养殖业收入1400元。

(五) 发展能源沼气, 努力走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广河县旱作农业的稳定高产, 重点亦得益于丰富的有机肥。据测算, 全县农田亩均施农家肥6吨, 既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又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效益。目前, 广河县共建成户用沼气池20300户, 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初步形成了“旱作农业—玉米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

凉州区

近年来, 凉州区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 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为目标, 大力挖掘粮食单产潜力, 在保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总产, 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全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4.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9970元;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82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106.12万亩, 平均亩产656公斤, 粮食总产量69.64万吨, 较上年增加2.12万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675公斤。粮食作物中, 玉米68.7万亩, 产量54.5万吨;马铃薯16.1万亩, 折粮产量8万吨;小麦12万亩, 产量5.87万吨。农民人均种粮纯收入达到1464元, 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凉州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农牧、财政、发改、水务、农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全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负责一项工作, 一项工作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制度, 实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区级技术人员联系片、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制度, 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考核奖惩, 形成了行政推动、技术支撑、农户受益的有效工作机制, 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 落实惠农政策, 激发种粮积极性

一是切实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广泛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宣传, 做到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二是积极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14年全区承保玉米40万亩、马铃薯6万亩, 安排保费补贴专项资金821万元, 玉米保险理赔474万元, 马铃薯保险理赔60万元, 较好地化解了粮食生产风险。

(三)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增产基础

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夯实农业基础,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 凉州区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7个, 建成高标准农田56.17万亩;共衬砌干、支渠102公里, 斗、农 (井) 渠7958公里, 安装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4887套;配套田间节水面积115.5万亩, 其中渠灌93.1万亩, 管灌8.6万亩, 大田滴灌9.2万亩, 温室滴灌4.7万亩, 节水灌溉体系初步形成, 提高了农田保灌能力, 为粮食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 实施高产创建, 提升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8年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凉州区累计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0个, 实施总面积60万亩, 平均亩产达894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30公斤, 累计增产7800万公斤, 新增产值1.5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玉米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点, 以创新组织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专家指导方式为着力点, 在种植规模、栽培技术、机械研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上求突破, 凉州区落实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11个, 面积32万亩, 平均亩产可达950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50公斤, 通过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促进了全区粮食大面积增产。

(五)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组织方式。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把攻关工作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建立攻关示范点, 推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全区培育种植大户180个、种植业合作社283个, 农机合作社39个, 在黄羊镇、韩佐乡等乡镇, 支持种植大户建立500亩以上示范点6个, 新型经营主体在增产模式攻关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测手段, 对土壤养分、墒情定期监测, 做到适时适墒播种, 适时适量灌水, 提高玉米苗情、土壤水分和配方施肥管理的精准化水平。三是创新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和村级组织办公场所, 搭建村级服务平台, 以基地农户为基础, 以合作组织为纽带,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 创新农业服务模式, 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 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四是创新专家指导方式,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 为凉州区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号脉把诊, 解决技术瓶颈, 建立了“技术单位领导+区级专家+技术服务小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

(六) 强化技术集成, 提供科技支撑

注重示范引领, 按照“五统一”要求, 整村整组推进, 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 累计建成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个, 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一是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010~2014年累计推广432万亩, 累计增产28.6万吨, 节水3.1亿立方米。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72万亩, 节肥5万吨, 新增粮食产量4万吨。三是在示范点重点推广机械整地、机械起垄覆膜、机械点种、机械收获等技术, 示范片整地、点种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 玉米机收率达到46%。四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的玉米、马铃薯新品种20多个, 选育出了“吉祥1号”玉米品种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 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五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减少农药使用量30%, 防治效果提高到90%, 有效控制和减轻了病虫害危害, 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七) 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凉州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良种补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 对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垄膜沟灌玉米每亩补助40元。凉州区财政累计配套补助资金、试验示范经费1190万元。

凉州区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全面落实粮食补助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农业项目、技术力量, 集成推广综合配套技术, 建立核心高产攻关田, 2008年和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两次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 亩均产量分别为970.52和1041.3公斤, 是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下一步凉州区将依托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试点项目, 在总结玉米高产创建连创全国纪录经验基础上, 突破技术瓶颈, 集成组装成熟生产技术模式, 整合高产创建、高效农田节水等项目, 组合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 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 更大规模、更广范围集成推广技术, 探索粮食稳定增产新途径, 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安定区

2014年, 在农业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安定区抢抓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 挖潜力发展特色产业, 强科技提升生产能力, 保持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部门实测, 安定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总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 实现了连续7年增长, 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

(一) 加大科技创新应用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 坚持良种、良法、良田、良繁、良机有机结合, 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技术, 2014年, 安定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6.7万亩, 近80%的粮食作物实现了地膜覆盖种植。建立万亩以上规模示范片带26个, 综合技术组装集成核心示范点10个, 粮食生产开始由传统种植向旱作高效种植模式转变。地膜玉米亩增产23.7%, 黑色地膜马铃薯种植84.5万亩,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4.3%, 比露地亩增产22.4%。建成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6个10万亩, 马铃薯、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区2个12.4万亩, 推进了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全省最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3.5%。

(二)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安定区以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示范区为目标,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种植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成为全国最大的县 (区) 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鲜薯总产达到145.3万吨, 增幅达23.5%。三分之二以上的马铃薯实现外销和加工。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4亿粒, 占全国的36%, 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1万亩, 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 脱毒种薯应用率省内第一。连续8年承办了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举办的全国马铃薯大会 (博览会) 。建成马铃薯产品生产线22条, 加工能力达到37万吨。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启动建设, 推动了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三) 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安定区财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 整合资金4632万元, 集中解决脱毒种薯补贴、地膜补贴、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等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完成了9个乡镇和3个区域农技站建设, 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关键农时季节, 组织农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工作。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旱作农业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土地整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 保证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和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篇4: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会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会见了报告团成员,希望他们把自身工作经历融入宣讲,用事迹感化人,用真情打动人,推动全省教育战线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高潮。

报告会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南昌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江风益教授,讲述了他带领科研团队,瞄准发光材料发展前沿,十九年如一日,研发“硅衬底LED项目”,并荣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唯一一等奖的科研经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日新,讲述他们坚守传统医学宝库,传承和创新中医,首创热敏灸新疗法,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艰辛历程。 新余市铁路小学副校长,“全国平安使者”获得者易彬彬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下山桥小学已故离休教师蒋国珍37年爱心助学、资助2万多名学生的先进事迹。“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校长杨乐文讲述了自己团结带领师生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将“袖珍学校”打造成为区域性教育名校的奋斗经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腊英,结合她近十年来身患重病却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在乡村教育战线的经历,诠释了“生活之美、工作之美”的真正含义。全国第三届康复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南昌市育智学校特教教师刘丽萍,讲述了她15年来始终坚守特殊教育岗位默默奉献,与孩子们一起追逐心中梦想的感人经历。

报告团成员的先进事迹,内容真实感人、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人间大爱,让现场聆听的广大党员、师生深受感动、备感鼓舞。

篇5: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煤质科现有干部员工271人。一年以来,全科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和矿综合治理精神,以构建平安、和谐科室为己任,按着年初签订的安全责任状内容,保持成绩,整改不足,实现“九个没有”工作目标,即:没有发生过影响政治安定的事件;要害部位没有发生案件;没有恶性治安事故和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发生;没有危险品被盗、流失案件发生;没有火灾发生;没有刑事案件发生;没有经济案件发生;没有械斗群殴案件发生;没有重大生产事故发生。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注入理念促平安

我科从抓基础教育入手,采取了自下而上广泛征集安全理念及背后的故事,经过层层筛选、提炼,形成了具有二矿自身特点的“不达标、等于白干”、“安全为天、时时安全”等12条文化理念及24项伦理道德规范,加大了理念的倡导和实施力度,除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外,还采取了书记、科长亲自登台讲理念等办法,对职工进行理念灌输,通过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在全科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平安创建活动的氛围,进而增强了创建工作的主动性。

二、健全机制保平安

按照“形式丰富、特点鲜明、生动活泼、效果显著”的原则,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与生产、经营、安全同步抓,确定了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和平安创建工作“三并重”管理原则。健全了治理工作组织机构、治保会组织机构、民调组织机构、平安创建组织机构等,全科形成了干部包党员、党员包群众,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层层联保责任体系。

三、活化载体固平安

我们站在提升企业发展速度和提高员工法制道德观念的高度,结合我科实际特点,在求实、求新、求效、求严上动脑筋,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矿区稳定、廉政教育”这四个内容构筑平安创建骨架,活化创建活动的流程。在开展平安创建的过程中,我科突出纪律约束和依法治企的中心,针对我科职工90%都是从岭西老矿转战而来,生活十分困难的的现状,我们以亲情矿区建设为前提,发扬企业民主、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运用制度去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努力营造内部的公平环境;加强稳定工作的领导。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切实保证了特困员工的基本生活,并按着《信访条例》开辟周一科长接待通道,变“上访”为“下访”,切实解决员工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增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了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实现了以稳定促和谐的愿景。我科还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观看反腐影像资料,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创新推行了领导倡廉、制度促廉、定期述廉、民主评廉、组织考廉为内容的党员廉政建设“五廉机制”教育。发动干部家属多次廉政自律风、多唱家庭助廉歌、多谱勤奋敬业曲、多敲拒腐警示钟,从根本上筑牢廉政建设的基石,促进了我科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篇6: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骊城学区下庄初级中学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体质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及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是学生健康生存必需途径,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心理品质发展起到激励净化作用,为此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按体育课标的实际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经过认真开展,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学校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到位

学校专门成立了主管主任、体育组长组成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领导、监督和指导。体育课开课率达100%。每一学年及学期初都能制定出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学校领导能够积极深入第一线配合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并能定期组织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要求,从而使得体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创建优良教学条件

我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师德修养。学校按照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配齐体育教师,并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目前,学校共有3名专职体育教师,都获得本科学历。

三、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

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体育新教改精神、理念的把握及运用深入,尤其是七年级的教学更要贯彻课程改革实施的意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抓好“两操”质量,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我校一直把“两操”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来抓的,具体做法是:①规范课间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②施行“领操月月换”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③积极配合值勤员加强两操检查,督促两操的正常开展。

五、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

阳光体育活动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选择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活动过程,在轻松和谐的音乐中进行、通过活动,调整了学生两节课后的疲劳,缓解了紧张情绪,陶冶了情操,振奋了精神,加深了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和友谊,增强了学生的韵律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给学生创造了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实现了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统一。

六、努力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校能制定出详细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几年来90%以上毕业生离校前均至少已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近三年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在96%以上,优秀率在15%以上;切实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登记工作。

七、切实抓好各业余训练队伍的竞训工作

我校多年来我们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认真抓好训练工作。并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四落实。建立梯队,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为以后的比赛打好基础。并有计划地积极参加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学习及外出比赛文化课的安排,建立了校级代表队档案库,对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储存。

八、近三年,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在田径方面,王塑一同学在15年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取得跳高第二名的好成绩。

2、近三年为一中、二中输送十多名运动人才。

篇7: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王明口一中

2012年,在市教体局和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之下,我校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打造学习型高效课堂,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一、强化学校管理,创办和谐校园。

1、我校在这一年中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岗位责任制,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责任工作制度,做到工作层层把关,各负其责。一年来,实施了教师值班、学生值周、门卫负责相结合的安全防范制度,杜绝了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一起上访事件、集体安全事故等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确保了和谐社会的稳定大局。

2、加强校内管理、监督和约束。对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实行公开,加强了监督力度。组织成立了以李耀云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领导监督小组,和以家长代表为主的社会监督小组。同时协调了教导处、政教处、校团委的工作,做到了互为补充、相互支持。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加强重视德育,为教学创设优良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不仅追求学生知识上的积累,还追求学生和谐生存、和谐做人能力的提高。

1、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我校建成了以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和12个班主任为一体的德育体系,经常进行爱国教育;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有关人士来校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远离毒品、反对邪教的警示教育;文明上网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我们通过一切途径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珍爱生命,拒绝诱惑,严格自律。

2、寓德育于文化氛围中。我们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在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及图像,刷写文明、礼仪标语;设立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粘贴安全通道标示。我们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开发隐性课程,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3、寓德育于日常小事中。如果说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外束”,那么,养成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内省”。我们强化首次教育,抓好新学年、新学期、新老师、新班主任以及所有“第一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考试、第一次站队等等。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就是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接着就是抽选学生进行书面测试。校务日志、政教日志、班务日志“三位一体”对学生每天在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实行量化管理。项项有指标,天天有通报,月月有评比。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全体学生懂得了“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的承诺;在心灵深处打下了“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青年”的烙印。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以充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中。全体学生尊师爱校,诚实守信,把每一位教师当作良师来看待。全体教师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努力实施平等教育,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人才来培养;向歧视说“不”、向体罚说“不”、向伤害说“不”。关爱贫困生、残疾孩儿、“留守孩儿”这个特殊群体,用良好的师德形象感召学生。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黄沙中学安全工作制度》和《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制度》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每月一次定期对学校校舍、设备、通道、师生用餐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护导、护送工作。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安全保证书,学校统一制定安全公约,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列入值勤领导、值日教师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天天讲安全、人人讲安全,安全工作天天检查。

因为学校周边环境复杂,街道治安状况不好,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较大,我们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整治力度。今年学校聘请了黄沙派出所叶拥军所长、黄沙司法所刘祖源所长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律进校园”的法制知识讲座,用浅显的案例,深刻地教育师生。在校内,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游泳、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教育片和签名活动,开展遇到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的演练等。平时我们还利用校会、班队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始终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各年级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务处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其服务、指导、管理教学的功能,增强管理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抓实抓细教学流程,促使我校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抓实抓细教学流程,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制”,领导“包保制”。每学期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做到周周有检查,学校校委会领导分成两班,间周检查两名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作业、听课等教学常规是否落实,做到检查不提前通知,直接按课程表的安排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及时查看教师的教案,检查学生的作业、训练等批改落实情况,并找部分学生座谈,了解教情、学情,均作详实的记录,在检查当天再把所有情况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交流,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每学期检查累计达200余人次,检查覆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对教学业务提升较慢,教学钻研还有欠缺的教师作重点安排,学期听课达5次之多,利用每周例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除此之外,学校统一安排所有校委会领导包年级、包学科、包班级,领导责任到人,包保到位,了解教情、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整改。通过“推门听课”和“领导包保”形成了我校教学立体防控网络,有效杜绝了教师不备课上课的现象,不及时批改作业、试卷的现象,达到了求真务实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年来,学校提升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水平。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形成了鲜明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重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其他都是围绕这个目的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为了帮助和便于学生的自学,所以需要老师精心编制“导学案”。2012年上、下半年两学期,分别召开学科组长会议,明确学科组长责任:要求学科组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集体备课,试行导学案,改变以往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第一,我们要求教师的导学案能体现学生层次性区别。第二,我们强调导学案编制中的集体力量。第三,我们强调导学案编制中要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第四,我们强调导学案编制中要体现实效性。第五,我们强调导学案编制中要体现教学反思。学校先后有五个备课组拥有了成型的、高质量的导学案,为我校学习型高效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总的看来,我校教育工作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深地感到:加强自身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坚持不懈求发展,再铸北司徒中学新的辉煌!

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材料

篇8: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矿采掘一队在册职工175人,主要担负矿井煤巷掘进和采煤任务,结合区队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安全工作理念,发扬了严细管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年来,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寺湾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以“三化管理”为指导,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区队党政班子齐心合力,带出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是安全保证,质量是效益的来源、领导班子凝心聚力,切实发挥龙头作用

采掘一队自2012年以来,对于矿下达生产任务,职工队伍思想活跃,生产技能参差不齐,面对生产任务紧、队伍素质差,队内多次召开班子会、党员会和班子扩大会,通过多次会议,了解职工思想状况,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要解决什么,首先面对采煤工作有为难情绪,总觉得干不好;其次工资、奖金分配这两个问题,及时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求区队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带长的同志必须是生产上的行家里手,党员干部的生产技能要高于班组长,开展了“质量是安全保证,质量是效益的来源” 活动,在此活动期间,该队在安全上消灭了轻伤及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消灭了个人严重“三违”,磕手碰脚、一般“三违”现象明显减少;职工认真学习新标准,进一

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完善了质量验收追究制,验收员工资与生产完全脱钩和质量全部挂钩,通过强化现场管理,提升了规程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严细材料管理,每月根据进尺计划对材料进行层层分解,实行超罚节奖制度,每米进尺材料费降低50元,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创新管理制度,实施科学、民主化管理

目前,采掘一队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包括三大块内容即安全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化优良工程制度。在进入××采区回风巷掘进之后,该队借鉴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的制度进行调整,对适应新形势安全生产的部分予以保留,对不适应的部分坚决予以修改或删除,对不足的部分予以补充。例如12采区回风巷标杆工程掘进中,该队职工在标准化意识上不太重视,工程质量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矿领导及各业务科室在调度会上多次提出了批评,针对问题该队积极大胆革新,鼓励职工提意见和建议,对有建设性的及时补充到相关制度中去,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有效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区队管理的热情,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工程质量一天一个样,多次受到公司领导及矿领导的好评,在局第二季度标杆工程验收工作中顺利通过,打破了寺湾井采掘一队建队以来没有标杆工程的先例,实现采掘一队标杆工程的“零突破”。

三、强力推进“三化”管理,为区队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7月中旬,该队服从矿上的安排,到×××工作面开辟一个新“战场”。该队依托“三化”管理为基础,在安全管理上确保规范化,质量管理力争标准化,现场管理逐步精细化。区队从干部到职工,对“三化”管理这一先进理念刚开始虽然很陌生,但是面对困难他们并没有气馁,通过不断去兄弟单位学习,根据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全队上下同心协力,大干苦干,使×××工作面初步达到了“三

化”要求,工程质量保持了动态达标,产量上也保持了高产、稳产,较好完成了矿交给的任务,并且×××工作面在今年10月份公司标准化验收中,被鹤煤集团评为“标杆炮采工作面”,并在河南煤化集团三季度“双基”检查中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这是我队又一个“零突破”,也是我矿的首个标杆采煤工作面,也实现了寺湾井无标杆采煤工作面的“零突破”。采掘一队现在正在积极投身于×××工作面标杆工作面的创建中,正在为创建公司级免检工作面而努力奋斗。

四、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职工技术技能

为全面提高我队职工技术技能,充分发挥职工自主创新的意识,该队邀请矿生产技术科、安检科、机运科主要技术负责人对全队职工分工种组织培训8期,接受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充分利用班前会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和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和学习氛围,筑牢职工安全思想防线,全面提升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由采掘一队发明设计的挡煤板卡钩、防倒绳固定钩、无隐患喷雾、灭火器架等小改革、小创新,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后,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并在鹤煤集团标准化验收和河南煤化集团第三季度检查中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和认可,在公司进行推广应用。

篇9: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

我区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立足于“早”,突出于“实”,把握于“防”,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三落实一强化”:一是落实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抓落实;二是落实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挂钩制度和工作规则;三是贯彻落实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奖罚相结合;四是强化责任,把责任制细化分解到每个成员、每个村,实行区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片、村民小组包地块、护林员包山头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入防火期后,区、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取消一切节假日,全面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扑火安全放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首位,把宣传森林消防安全、消除森林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要务。今年春季我区先后组织开展春季森林防火宣传月和隐患排查活动。区防火办印发省政府封山防火公告和市政府1号令3万份;在京张高速公路、110国道及主要路口处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条幅30幅;3月15日在区广场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宣传森林防火和森林火灾防灾、减灾等内容,发放森林防火明白纸5000份、森林防火扑救常识300余册;区防火办出动防火宣传车400台次到46个行政村以《森林防火条例》为核心,野外安全用火知识和可燃物计划烧除为重点的宣传活动。清明期间全区集中组织开展以“平安祭扫,文明清明”为主题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方位大力宣传,在全区形成学习贯彻《森林防火条例》的良好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增强了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同时强化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

三、加强管控,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一是完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二是严格执行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在高火险期及时发布禁火令,停止一切野外用火。三是加强野外巡查,进入防火期后,全区设防火检查站3个,全天候对过往行人、车辆进行检查。组织30名专业扑火队员集中食宿,进入临战状态;460名防火护林员全部到岗到位,鸣锣巡山,实行分片分区域巡查,严把进山关,收缴进山火种,发现并及时制止野外用火行为。四是落实监护责任人,加强对痴、呆、傻人员的监管力度,确保监护对象做到“六不准”;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区已完成50公里防火隔离带建设。六是加强旅游景区和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管理。进入防火期后,区防火办派出防火队员深入各旅游景点和重点林区,宣传防火知识,严格杜绝野外吸烟、点篝火、烧烤等行为。

四、夯实基础,强化扑火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预警机制。二是加强防火值班。区、乡、村三级实行全年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不脱岗漏岗,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火警,立即组织人员扑救,争取把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防火办随时对各乡、村的防火带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对值班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30人的区级专业扑火队伍,防火办定期组织扑火队员,开展森林防火技战术基本知识培训和扑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扑火实战能力,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五、及时扑救,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篇10:扶贫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一、严格把关,提高扶贫精准度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1、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县核定我乡20__年贫困人口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2、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3、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比如源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就由我乡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负责调度,多方奔走,还由乡政府前期垫付了万启动资金。20__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安置人。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__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人。

5、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以乡源头生态保护及县饮用水源地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叶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岽村藏香猪、牛、羊特色养殖,胡屋村兔子养殖,黄陂村蜜蜂养殖等等。

6、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乡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开工建设公里小组路面硬化,20__年向上申报6个扶贫项目,争取资金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电,个校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二、我乡扶贫攻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我乡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并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县乡联动,县级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的村干部和群众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乡6个扶贫重点村已有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以“三送”为载体,制订了《乡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

3、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黄龙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宣传我县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成规模,应对黄龙病带来的蜜桔脐橙产业收入的急剧减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我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引导贫困户到我县工业区就业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4、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乡里今年举办各类针对农民的培训已达20余次,参训人次达500多。

5、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我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三、扶贫攻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1、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果业开发晚,加上近年为加强源头保护及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还林,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果业遭受黄龙病的肆虐,产业转移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更弱。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工作调研,由县统筹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2、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经济基础差,筹款能力弱,相对而言却是物价、人工上涨,补助标准偏低,通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补助只补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资金缺口巨大,补助杯水车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钱”,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债越多的怪圈,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扶贫补助标准。

3、在智力扶贫方面,一方面存在资料过老导致贫困户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训知识不够专、精,对提高工作竞争力帮助不够大,加上大部分贫困户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过低,对培训知识接受消化有难度。建议在加大智力扶贫力度的同时升级知识库,多提供先进、专精知识培训,并根据贫困户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4、对贫困家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面对现在的生活成本、物价压力,扶贫资金杯水车薪,加上经济条件差申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并加大对贫困户的贴息贷款发放力度。

上一篇:提高足球知名度的策划书下一篇:第一学期八年级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