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5

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树苴完小

谢照丽

2014年9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永安小学举办的三到六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和永安小学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此次活动邀请了人教版教材编委李艳艳教授给我们讲课。本次教材培训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四基”,还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写从现实生活出发,图文并茂,既注重体现《课标》的要求,又从微观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要认真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在数与代数领域,新教材更注重从实物直观抽象出图形直观再抽象出数字,而后返回到生活中去理解,教学要求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生活现象。在空间与图形单元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猜测、操作、验证,试着在相似中发现差异,在不同中寻找关联。在统计与概率领域要领会例题意图,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去收集数据,使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数据的分布情况,知道数据的整体水平。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要让孩子充分地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重视“动手做”的训练。

“动手做”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听讲、阅读、解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有趣和富有数学味的操作中逐步增强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这种形式更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新教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四 新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在“比多”“比少”问题的教学时,先安排了求“相差数”的拓展,使孩子形成一定的几何直观印象。丰富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知,也使学生感知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例如,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的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分、比、说、思,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也让他经历了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总之,新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的概括: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的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了数学思想。以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在一线教师的眼前,为一线教师提供的提升的广阔天空。

篇2: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2、素材运用的多样化和应用化。

《课标》里“数与代数”中贯穿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些计算题,只要求笔算,另一些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再如过去的应用题一定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新的《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甚至鼓励用扳手指的方法找到答案。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前教学中我们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素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将知识点变的更深更宽就必须重新寻找素材,这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工作负担。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可变化性素材,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光盘,增加了教材的应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点。3、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再如教材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篇3: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新体会

一、新教材丰富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特别强调要从教学内容的背景出发, 注重数学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 这点从教材中首先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如新教材中在引入概念时特别关注了概念的发展背景同时也涉及了数学理论的现实背景, 比如在必修I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的题头处展示了一幅背景照片———群兔.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 不到一百年, 兔子数量达到了75亿只, 这让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 他们想尽了办法要把这些兔子消灭, 但都没有消灭成功, 直到20世纪50年代, 科学家们用载液瘤毒杀了90%的野兔, 这才让澳大利亚人松了一口气.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 让学生体会到指数爆炸的影响, 使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实例也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丰富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

二、新教材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长期我们数学教学也就只是为学知识而学习, 为考试而做题.本来这个数学应用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教材在内容与例题选择上, 更加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编排教材上努力开发了数学应用的背景素材, 通过解决真实的有着具体背景的问题, 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在必修I中的函数应用, 教材中从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出发, 如投资分析、奖金分配方案、人口增长、计算机传染、销售量、物理中有关运动、体重身高分析、考古等各种问题的函数模型的不同增长来学习函数应用问题.教科书紧扣新课标的要求, 并且在教材的实际内容中很好的渗透了课标的要求, 并且列举了许多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分析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中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可见新教材中加强了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 这样促使数学课堂中相应就会加大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应用意识, 且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创造力.再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算法”.“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 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 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结合具体实例, 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 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新教材渗透了数学思想

传统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倾向于知识, 而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淡化了, 对于许多把教材视为完成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主要工具的教师来说, 自然也就会淡化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及数学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也力求体现出了这一理念, 既注重把握好数学的本质, 保证知识的科学性, 又强调对学生进行在数学思维能力, 使他们形成用数学形式下思考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如教材在必修I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1) 的编写中, 首先从图像入手, 反复让学生认识图像, 感知图像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认识图像的基础上感觉、寻找、归纳, 直到提炼出相应的函数的性质, 这样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给学生反复接触图像的机会, 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抽象概括, 这是一个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 也是展示合理、科学的学习过程, 它有效地帮助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教材编写了有效的学法指导

篇4:试用数学新教材的体会

[关键词]:试用 新教材 体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产品的生产是按照固定的既定模式生产出来的,一旦程序设定,就不需要太多的想法和变动,用统一的模型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其要求的产品必须具有统一的模式,具有同一性才能符合标准和要求。农业的生产则需要人为的栽培,在人工的照料下成长之后结出果实。农业产品的生产按照固定的模式无法培养,即使培养也不可能产生同一的产品。在一般人的眼里,语文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教育产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同。数学教育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工业教育,解出最后的答案必须遵循既定的解题模式。因此在一般家长的眼里,数学没有太大的变通性。

作为一个在数学领域教学数十年的教师,笔者亲身体会到数学也有其变化的一面,其面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题目采用不同的思维,可以找到截然不同的解题方式,最后的答案是一样的。新编教材紧紧抓住了数学的精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更加贴近人性化的教育。

一、把生活中的数学常识融入教学中

数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凭借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作为日常交流的一种工具,学习起来对学生而言激发乐趣自然比较容易些。数学相对而言就没有语文的独特的明显的优点,数学的吸引力要靠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发掘。数学本身由一系列的数字组合而成,其建立的空间基础相对于现实生活显得要遥远一些。小孩的心智在初中阶段属于成长期间,要让一个学生专注于一项没有兴趣的事情其难度是可想而知了。在此方面唯一的突破口是让学生借助于生动活泼的数学外观形式,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应用题上。应用题的题目编排选择上更注重现实性,将生活的情景在数学中体现出来,从而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代数初步知识时,有这么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请说出a以后的三个连续自然数。”有的学生因为刚学了英语字母,就马上回答:“是b、c、d。”话音刚落,立即引起哄堂大笑,接着又是一阵沉默,可能是有些同学觉得答案不大对劲。接着又有的同学回答说是:“是a+1、a+2、a+3”,为了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我让他们讨论分析这两种答案的区别,由他们自己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最后,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他们认识到:对于b、c、d这些字母,没有给出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只要令b=a+1、c=a+2、d=a+3,那么“b、c、d”就变为一个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将答案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义,就是正确的,也就是对于正确答案可以灵活变通,在应用当中要善于转化。假如学生没能抓住符号思想,就会造成学生思想的单一化、表面化和无序化。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引导,强化训练,教会学生用变通性的动态思考,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数学新原理、新概念,灵活地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数与字母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在小学算术中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固定的具体数目,而在中学代数中,就用抽象符号表示多种多样的数学含义。用符号表示数,是代数初步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其学习的关键就在于代数思维的培养,而主要措施就在于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深刻性。

二、解题模式的多样性

在数学解题上往往会有多个切入点,虽然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最终达到的解题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是告诉学生目标是什么,而是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意思的课程,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让学生越学越有味道。数学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路径却不同。不同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在新教材中可以追寻到此类安排的影子。在应用题教学中,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例如:已知某铁桥长5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30秒钟,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20秒钟,求火车速度及火车的长。若用算术解法是很难解答出来,若用代数解法就简单得多,可设火车的长度为X米,列方程 ,得然后,就可轻易计算出火车长为100米,速度为20米/秒。

解应用题,用算术解法,是由已知数一步一步地向前探索,往往到解题结束才找到未知数与已知数间的关系;而代数解法则从一开始就抓住含已知数、未知数在内,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因此,代数解法比算术解法具有更高的视点,更简明。因此,教师就有必要在平常教学当中逐步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敏捷性。

三、突出多变性和变通性

数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计算型的学科,依赖的是学生日积月累的积累。一处地方没有 学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学期的学习进度。新的课程设计将学生要学的内容分成几大部分,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交叉进行学习,深度由简而易、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在某一个阶段没有掌握熟练,可以在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将前面没有学好的知识点补上去。而新知识点的授予都比较简单,学生刚开始也不会太吃力。如此以来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学好了,偶尔掉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多花些时间赶上。当然,也不是说代数解法就优越于算术解法,如果代数解法满足于按部就班,思维不能及时调整方向或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对象,其解法反而不如算术解法简捷。

例如:甲乙二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一只小狗,狗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小狗随同甲出发,并向乙跑去,当它遇到乙后,就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后又立即回头向乙跑去,┄┄直到甲、乙二人相遇,狗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路?

许多学生对每次相遇时间和所走路程都进行假设,也没能算出结果。个别同学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狗不停地跑,从出发到甲、乙相遇为止,这样狗就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整整跑了10小时。显然答案就是10×10=100(千米).其高明之处就在于着眼于“狗不停地跑”这个全过程,抓住“直到甲乙相遇为止”这个整体去分析,这就把局部看来十分繁琐的问题变得十分简明了。

采用新教材教学,是在旧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种教学。针对新教材的特点,首先要调整一下思路,树立快乐教学的新理念。每一位数学教师对自己要教学的内容都相当熟练,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寄托于学生身上的。学生对教学的配合是每一个老师的要求和期望。数学的面目并不可憎,数学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很多时候苦思冥想的题目突然有了一个缺口,让自己茅塞顿开,到最后难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而难忘的经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体会到,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会让人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出一道道难题就会对数学萌发出想征服的决心,有着这份决心任何困难就不成困难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找一些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同时又有多种思考思路的好例子,将每一种方法都传授于学生,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多姿多彩。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找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而后将解题思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相信学生都会热衷的。把课本中学习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的例子,在课堂上先让同学进行思考,而后引进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激发掌握本知识点的愿望,因为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实际生活问题。将数学的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情去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对于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公式、定理等基本要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很多学生拿到习题便做,对于课本的公式、定理等并没有渗透,以至于将做题成为记忆公式、定理的手段,而不是熟练地运用公式、定理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书本列出的简单的习题,学生对于公式、定理的掌握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虽然习题练习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本,最终是由公式、定理的演变而延伸出来的。很多的习题都是将许多公式、定理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组合成复杂的题目。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好公式定理,就无法理解和解读题目。应当引导学生在经过课文基本的习题训练后掌握公式、定理,之后找一些经过变化处理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经过一系列的相关习题讲解,将公式定理的变化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熟练掌握。凭借公式定理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公式定理变化形式的掌握,让学生在碰到题目时要理清脉络,知道题目要运用什么公式定理、公式定理中那些因素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需要通过解题来求得的,之中要借助什么需要求的未知数据。将题目当作可以拆解的工具,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明了于心中,在计算解题中学会思考,学会通过思考将公式定理等基本因素调动起来为自己所用。

篇5: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了实验教材的数一数、比一比;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都删去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将半点的认识挪到了二年级上册,减少了半时对整时的干扰,这样调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注重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这次修订编委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教材。新教材提供了新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如王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解决问题》,王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读图发现问题入手,通过看(看图里有什么)、想(想怎么解答)、写(写解题过程)、检查(回过头来检查)四步,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篇6: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于景玲

8月下旬,管局举办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通过1天时间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么的珍贵。现谈谈我通过培训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落实“四基”,提高“四能”

1.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内容素材的选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科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

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下,有针对性地选配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改进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改进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图文选配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括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2.重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手段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器)、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快速计算、自动制表、智能绘图、人机交互等),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选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几点想法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思想理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新课标无论是从教材编排还是活动的内容和思想理念上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方法。面对新教材,我认为应下大功夫钻研,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精髓,并在以后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下几点:

第一步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二步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步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教材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指导。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途径。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步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标、探究数学本质、积累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精神、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能力、领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上一篇:GarLLan0-1房地产销售部岗位职责下一篇:姐妹结婚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