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2024-05-28

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共11篇)

篇1: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小学班主任论文-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通用版

xiaoxue.xuekeedu.com

【摘要】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学生要从小培养,从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平等相待,尊重他人;顾全大局,求得和谐;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文明礼仪;道德;养成

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开始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1.学校生活中的礼仪。

集体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学生要“七做到”: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坚持佩戴红领巾;做到向老师、长辈行鞠躬礼;做到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做到在走廊上、楼梯上行走,轻声漫步,右行礼让,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推拉拥挤,不乱蹦乱跳;做到放学站队离校,和老师、同学道别、再见;做到进老师办公室,先轻声敲门,经许可后再进入,见到老师问声好,离开时说声“老师,再见”;做到学校聚会,整队入场,讲究秩序,保持安静。

2.课堂上的礼仪。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七会”:会行礼,老师行鞠躬礼时学生要向老师行注目礼;会端坐,上身自然坐直,两手垂放,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大方;会站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站立,身体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会举手,发言必须先举手,举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弯曲,肘关节平放桌上,五指并拢;会答问,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响亮,让大家听得清楚;会听讲,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会“报告”,上学

xiaoxue.xuekeedu.com

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教室,上课时若有需要请假,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能办理。

3.和他人交往的礼仪,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要求学生要“七能够”:能够称呼,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称呼;能够问候,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问候方式或语句;能够微笑,与人交往时能够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能够招手,碰到熟人,但距离较远,能够向其招手示意;能够鼓掌,别人发言完毕或表演结束后,要能够鼓掌祝贺;能够道歉,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时,能够表示歉意;能够右行礼让,在行走时,始终能够做到右行礼让。

4.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觉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就餐时,要先请父母、长辈入座。待客时,要做到“起立—请坐—倒茶—交谈—送行”;来客与父母交谈,要主动回避。要文明打电话;父母、长辈工作时,要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扰。

二、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途径。

三、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学校编制《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提出礼仪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

xiaoxue.xuekeedu.com

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在班队会组织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生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篇2: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议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民热情奔放,文明礼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之骄傲,作为教师,要教育幼儿继承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礼貌用,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一、提高孩子礼仪行为的培养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众是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式,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需要家长的临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的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幼儿每天主动与教师,同伴相互问好,问早,每天离别与教师,同伴道再见,争当“礼仪宝宝”。

二、在家庭中宣传,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

篇3: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一、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以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1.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每日晨会活动课中。我们成功编写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晨会校本教材《每日晨会》上下两册, 其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22节, 计66节;四至六年级每学年10节, 计30节, 共96节, 形成了文明礼仪目标与内容体系, 达到让学生系统地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方式学习文明礼仪的目标。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 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 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 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教师、家长学习践行文明礼仪, 作学生的导师和楷模

1.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专题大讨论中, 全校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 做文明的学生。“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是学校的责任, 是全体教师的一项光荣使命,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 是众多家长的愿望, 也是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所需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 所有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三、探索建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恰当的评价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成功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德少年”“雷锋式学生”的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并制订了《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校措施:各班按5-6人成立互促小组, 学校将把学生在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小组, 每周各小组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互评两次, 并将互评结果交班主任公示。

家庭措施:学校将把学生在家的文明礼仪养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学生, 请每位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每周评价一次。

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活动分阶段开展, 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不同, 以下是第二阶段的评价内容:

(一) 校园生活评价内容

1.桌面收拾整洁, 暂时不用的放左上角。

2.抽屉里的所有物品整理好并放整齐。

3.不把书包和其它学习用品放在椅子上、地板上。

4.不乱扔纸屑杂物, 保持自己座位下及周边地板清洁。

5.不在校园周边小店小摊购买零食、玩具。

6.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节奏合拍, 动作到位。

7.不说粗话、脏话, 不骂人, 不打架。不大声喊叫、喧哗,

8.做好值日生, 清洁教室、公共卫生区, 不乱倒、漏撒垃圾, 整理好卫生工具。

9.保持个人卫生, 穿戴整洁得体, 按要求佩戴红领巾、校徽等标志。

10.集会和升旗仪式上, 态度严肃认真, 敬礼标准, 高声合唱国歌。

(二) 家庭生活评价内容

1.早上按时起床, 晚上按时睡觉, 做事不拖拉。

2.勤洗头洗澡, 洗完澡后将要换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槽, 不随处乱放。

3.心里有烦恼主动说给父母听。

4.用餐时不挑食, 不因为三餐吃饭的问题惹父母生气。

5.完成当天功课后收拾好学习用品, 并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

6.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每周不少于3次)

7.饭后帮助收拾餐桌、洗碗筷。

8.和父母一起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

9.培养独立意识, 如单独一人在家, 单独睡一个房间, 独立学习……

10.热情、有礼貌对待来客。

篇4: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礼仪是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生活习惯、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反映。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学生来说,强化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提高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可以为他们将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礼貌用语,进行礼仪教育

在课堂中我会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学习运用语言,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并且告知他们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只能借鉴西方,要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礼仪文化,多读《弟子规》《论语》《礼教》《礼仪知识ABC》等,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礼仪的精华。让学生从这些典籍中吸取精华,获取礼仪知识,既继承了礼仪,又发扬光大了礼仪。这些是提高中学生礼仪水准的好教材。现代社会的一些礼仪规范,更是约束他们行为的准则,学习这些规范,有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读外国的一些与礼仪有关的书籍,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三年六个学期的礼仪知识的积累和中西礼仪文化的熏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礼仪知识,明白了礼仪的内涵,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懂得学礼仪、用礼仪、有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从而用所学礼仪知识高标准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二、展示礼仪风采,塑造师德形象

要求学生讲礼貌、懂礼仪,首先要自己做到有礼。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穿着上:让自己衣着得体、美观适用、简洁大方。装扮上:淡妆素抹,美而不艳,雅而不俗。每天干干净净、轻轻爽爽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除了使学生悦目之外,也是对学的一种尊重。学生也会效仿着老师整洁大方地进入学校,这也表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言行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要先做到。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要求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那么教师上下班也不得迟到早退,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教师也必须遵守;要求学生尊重老师,那么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

三、开辟多条渠道,促进礼仪形成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礼仪知识,加上教师的示范作用,这还只是有礼仪的外在因素。要让学生真正地用好礼仪,还得要内因起作用,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实践,第一,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提出我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家长的配合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通过学生的典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来促使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在一个班集体中,一定会有一些表现突出、行为习惯好、礼仪素质高的同学。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推选班级“礼仪之星”,把选出的同学推到“榜样”的地位,抓住晨会、班会、周会的时机宣传他们的事迹,请他们做示范,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大家讲文明、礼貌,从而形成一股风气使更多的学生学礼仪,这样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第三,用好表扬这把金钥匙。青少年儿童,人人都有上进心,都有表现的欲望,有时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对学生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他们会因此而信心百倍地去追求行动上的完美。李盟是上届的学生,开始进班时胆小、内向,不善言谈。上课时,总是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开始一直观察他的言行,上课提问时,只要他有一点想要表达的神情,我马上给他机会,但他始终不敢放开胆子。那次,我下楼,正好迎面碰见他上楼,他还是怯怯地看着我,欲言又止。我抓住时机,和蔼地注视着他,并主动问他好。他盯着我轻轻地回应了声:“老师好!”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还轻抚了一下他的头,竖起大拇指,直到他离开。再上课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称赞李盟有礼貌,碰见老师主动问候,说话不紧不慢,声音适中,礼貌得体。这一招可真灵,以后李盟同学每次碰到我都会主动且大声地打招呼!在同学们面前也变得大方了。再后来,他变成了一个很阳光的男孩。在我的班里,同学们只要有优点,我都会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同学们长期生活在被别人欣赏的环境里,心情也就明亮了。所以作为老师,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把鼓励挂在嘴边,常把礼仪带在身上,对学生会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的;学生继而把这种外部力量换化成内在的精神动力,自觉地、主动地、快乐地表现自己,自然而然养成了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

篇5: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是社会的小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一、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一)、课前

学生应在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候老师到来,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学生因特殊情况,上课迟到了,就要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如教室门关着,那就应是轻轻叩门;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走向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后,应立即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课中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遵守纪律的表现。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应先举手,并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答题。

2、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

3、对提的问题答不出,也应先站起来,再用抱歉的语调实事求是地向老师说清楚,不要不站起来。

4、在别人回答时,不应随便插嘴,别人答错了,也不应讥讽嘲笑,自己能答,可举手。

5、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学生回答不出,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 “ 再见 ”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二、服饰仪表

(一)仪容服饰

脸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静、宜和、宜庄。

1、发式

女同学的发式以理短发、童发为宜。这样可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

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2、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少女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同时也不戴金银首饰。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布鞋、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同时也可显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

三、尊师礼仪

(一)师生校内外相遇

1、学生与教师相遇,通常应由学生主动先向教师招呼,道声“老师早”或“老师好”。教师应面带笑答“早”或“好”。

2、在校外和老师相遇时,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在车、船、码头遇见老师,即使乘客多,人拥挤,学生也应让老师先上车船;在车上、船上或娱乐场所、交际场合中遇到老师,学生应向老师招呼、让座。

3、在进出的门口、上下楼梯时和老师相遇,学生应主动招呼,请老师先行。

4、老师来家访问,学生应热情迎接,主动向家长介绍老师,同时请老师坐,给老师倒茶;为了便于老师和家长交谈,学生应暂时回避;当老师离开时,学生应热情送别。

5、毕业后,遇到老师,要主动热情地向老师问好。重要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应给老师写慰问信、贺卡或去拜望老师,使老师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二)师生谈话

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如下几点:

1、和老师说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

2、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还应朋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说话。

3、如果老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无法接受,并有不同看法,可不必隐瞒,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4、对于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边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躁,也不应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到这是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

5、学生不能在办公室久留或乱翻老师的东西,不可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四、同学间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 “ 喂 ” 、“ 哎 ” 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 “ 请 ” 、“ 谢谢 ” 、“ 麻烦你 ' 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五、集会礼仪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1.晨会或其他场合升降国旗仪式时,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每个星期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2.唱国歌时,态度要严肃,声音要整齐响亮。

3.学生参加活动集队时,要静、齐、快,不勾肩搭背,不任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

4.进入或离开会场要服从指挥,注意秩序,不一哄而上,不争先恐后,以免造成拥挤堵塞和防止事故。

5.集会中应注意遵守会场纪律,不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不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

6.在集会过程中,学生应提前落座,恭候报告人到来。当报告人到来时,会场应立即安静下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同学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打瞌睡,不无故中途离席。报告人说到精彩处应鼓掌表示赞同,报告结束,也应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以表示感谢。

7.集会时如有上级领导或客人参加,应在他们到达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离场时应让领导或客人先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送。

六、仪表举止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仪态举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势,与人交谈的态度、说话的声音、风度气质、行为动作、面部表情、卫生习惯等等。

1、正确的站、坐姿态和雅致的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双手不可叉腰,不可抱在胸前,不可插入口袋,身体不要东倒西歪依靠物体,不要弯腰弓背、耷拉脑袋,不要挺着肚子,岔开双腿。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女子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两膝盖分开、把脚架在别人的椅背上或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2、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⑴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⑵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

⑶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⑷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不要争抢龙头和晒衣线。

⑸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冒失的行为表现在:

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

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

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语话。

这些都是行动不稳重得体,缺乏修养的表现。

3、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决定的,它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作为男同学,应使自己具有“阳刚之美”,即风度稳重,动作有力度。

“刚”不等于“野”,如果男子汉说话过于随便、粗野、骄横,在公共场所,敞胸露怀、歪戴帽子、身穿汗衫、背心或打着赤膊、脚穿拖鞋、打响指、吹口哨,就会给一种“兵痞子”、“二流子”,缺少文化教养的印象。

作为女同学,应使自己的气质风度“优雅得体”。

同人交谈,要庄重谦逊,在大庭广众之中,态度要大方自然,切忌表情过分,目光游离,挤眉弄眼,频繁眨眼,过分大笑,这些都是有失风度的。

在陌生人面前,“内向”比“外向”好,含蓄比夸张好;被男方邀约,要探究其原因、动机和内容,如觉得不宜,应婉言谢绝,在异性面前不要太随便,应自尊、自重、自爱。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做到“六勤”:即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修面、勤理发、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公共场所,应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揩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搔痒;还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废物,还要防止在大庭广众中发出体内各种不同的声响。否则就是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礼仪修养并不成熟的表现。

七、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八、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九、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十、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电脑室、多媒体教室时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适用于低年级)

篇6: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

1、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应端庄。表情神态应表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言谈措辞银行尽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要诚恳、亲切,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重复罗嗦。

2、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了熟人和师长要主动打招呼并报以真诚的微笑。

3、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谈论或争论,即使在公众场所发生冲突,都力求保持冷静。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社会方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对于小学生的礼仪文化培养,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应该怎么做呢?

1.对于小学生的不文明现象立刻禁止并进行教育。

2.做好自身,为孩子们起好带头作用。

礼仪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需。人的言行举止处处都需要礼仪,就个人来讲,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在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礼仪文化显得尤其重要。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礼仪文化教育显就得更加重要,在当代礼仪文化缺失的社会现象中,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好孩子们的礼仪文明。

老子的《道德经》阐述了这样一句话:“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讲述了礼仪对于做人的重要性。如果不讲礼仪,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乱成什么样子真的难以想象。《弟子规》中也阐述了礼仪文化的规范准则:“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讲述了尊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对于大众平等仁和,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这些书籍都是我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瑰宝。把这些礼仪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谨记礼仪文化,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小学生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一、当今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一)有一部分小学生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以自我为中心

早上坐公交的时候,由于是早高峰,车上人比较多,一般人是不会有座的,突然过来一辆有几个空座的公交,就在大家准备上车的时候,一个小学生过来看到了车上有空座,一边喊一边往前挤,愣是推了前面老太太一把挤上了公交车,坐下之后冲远处的妈妈得意道:你看,我坐下了吧。这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很多小学生身上体现。

(二)随地乱扔垃圾

在公园里吃完零食随手就把垃圾袋扔到了地上,即使大人在旁边也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三)小学生打架现象严重,谦让意识严重缺乏

经常见小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骂脏话甚至动手。

(四)挑食现象严重,吃饭没有先后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爷爷奶奶的溺爱,教育体制的不健全造成了本该在这个年龄懂得的礼仪文明严重缺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花骨朵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讲:

(一)父母方面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学校应该给父母开设几堂礼仪文化课,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桥梁,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学校组织方面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所以学校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很重要。

1.开设礼仪文明历史课:教育学生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礼仪书籍,这些都是中华礼仪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定期举行各种小竞赛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

2.各学科相结合,礼仪文化课起好先导作用:礼仪文化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品德课。学校应有意识地将礼仪文明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相结合,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形成文明礼仪,以便指导日常行为。

3.营造环境,优化校园,形成文明礼仪氛围,营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名言及道德规范。

篇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享誉世界,讲文明、懂礼仪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明礼诚信”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公民道德标准。举国上下掀起了“讲文明、树新风”热潮。可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文明素质,文明行为,从广义上讲,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总体要求,包括尊老爱幼,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等;从狭义上讲,是对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要求,包括思想健康,用语文明,行为举止得体,遵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等。总的来讲,文明素质,文明行为就是指有益于社会的言行举止。对此最概括和精辟的论述,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教育者。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那么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肤浅看法。

一、了解文明礼仪历史,增强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

想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素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明史。我们通过让学生诵读脍炙人口的优秀中华诗文经典,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讲述孔子、周恩来、毛泽东等名人的文明礼仪的故事,要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就要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为此我班还通过编制诗词操、小游戏、创作诗词歌曲、诵读比赛及诵读展示等活动,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中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各学科相结合,起好先导作用。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首先应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文明礼仪教育,从性质上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品德课。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在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地将文明礼仪内容结合到相关的思品课程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先导作用。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形成文明礼仪,以便指导日常行为。

三、营造环境,优化校园,形成文明礼仪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并狠抓教室环境布置。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美,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周三的小雏鹰广播、以及板报、班队会时间大力弘扬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但靠枯燥的说教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达到育人效果。如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大力宣传,营造一种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的舆论氛围;可召开启动仪式,印发倡议书,进行签名仪式等,激发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可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如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以校报校刊为载体,结合奥运礼仪知识,用连载方式介绍日常生活中及有关奥运的一些文明礼仪常识;以“知识竞赛”、“读精品文章,摘礼仪名言”、“编办手抄报”、“文明礼仪征文”等方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还可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细节”、“我看不文明行为”活动,组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讲文明的细节和不讲文明的行为,使学生分美丑、辨荣辱、明是非。在充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可阶段性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展示当选礼仪之星学生的照片及先进事迹材料,以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激励学生。总之,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乐趣,在乐趣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有觉悟,在觉悟中养习惯,最终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五、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行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我班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我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我班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篇8: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素养

感恩,《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也有学者提出: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教师应结合德育工作进行教育活动。

一、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1)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大自然是每个人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指对某一事物及现象具有的崇敬和畏惧的心态。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开拓和改造大自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规律, 按规律办事。 教师要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教育手段渗透入日常教育之中,让学生知道,那些破坏大自然的、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做法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例如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孩子与动物互动来培养感情。 敬畏自然是贯彻及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对父母、亲人的报答之心。大多数学生对父母、亲人的感恩意识非常强,然而相关的感恩意识品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母的交流日益减少, 不能做到主动关心父母, 欠缺向父母表达爱的能力和行为。 具体表现为很少主动联系,有主动的想法但缺少机会实现即知道感恩但缺乏积极主动的行动。同时缺少情感体验的感知并不清楚自身具体做过什么,应该做什么,表现非常迷茫。

(3)对师长的敬重之心。师长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引导者。 教师应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帮助者,通过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这有助于促进他们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4)对社会的仁爱之心。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古训,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地,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对社会常怀仁爱之心。 一个敦厚的和谐社会其基础是建立在善良单纯的善意上的。 为什么教师要经常教导 “我们要助人为乐”,这不仅是中华社会的传统美德 ,更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体现。

(5)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心。利用有意义的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外出参观活动。 例如,到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组织观看爱国电影等, 通过这些途径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感恩活动的开展研究

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教育意识培养途径,在校园范围开展活动。 首先,在小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开办班会主题活动,教师组织观看爱国影片、 回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的点滴温暖小事等。 其次,配合学校举办大型感恩活动,邀请当地为人熟知的民间英雄作演讲,如杭州地区可以邀请最美妈妈等。 同时全校范围内举办小型活动,如举办作文比赛等,征集优秀学生的作文,对“我所知道的感恩事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感恩”。 在发现身边感恩事迹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学生自身素质拓展,如开设校长信箱或者学校电台等,以匿名或非匿名的方式以“我”的感恩故事为基础进行投稿,并选取十佳真实的感恩故事进行嘉奖。 最后,针对“感恩”,在关注自身对于感恩的基础认识的同时,师生之间应当进行针对“感恩”的交流。

三、感恩行为的规范研究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学生往往将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不曾关心和理解父母的负担。 通过感恩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逐渐打开了心扉,加强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两者之间更加宽容和相互理解了。 学校也可以利用 “给父母洗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 老师是学生除父母、亲人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因此让学生学会向老师感恩,感恩老师的爱心、劳动、教诲尤为重要。 如可以开展类似“感恩老师,我为老师送贺卡”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 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 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知恩、懂恩教育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展一系列活动。 例如,让学生走进社会,通过集体社会实践,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同时不断增强感恩思想,不断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比如校园内常会出现践踏草坪、破坏植被的社会公德的行为,学校应结合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通过劳动明白绿色的来之不易。

四、结束语

篇9: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礼仪习惯 思想品德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着,人人都希望在一个充满爱与真诚,理解与互助的和谐环境里生活、学习。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小学生起步阶段开始,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礼仪教育,使孩子处事有准则,言行有遵循,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使他们的德育与美育方面的教育更加完善。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可见“礼”是一个人身上多么重要的一种素质和内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的明天就是祖国的明天,所以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放在与知识教育一样的地位,双管齐下,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我要通过以下几点,谈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大家分享。

一、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现在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就知道让别人疼自己,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自己转,从来都不知道对别人也需要体贴,孝敬与尊敬。所以,他们总是霸道无礼,不懂礼让。为了让小学生从小养成一个懂礼貌,爱身边的人,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的好孩子,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要让小学生明白尊重别人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明白懂得和父母、老师和谐相处,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身上应该有的一种良好品质。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老师擦桌子,为老师擦干净黑板,为父母打洗脚水,给父母递拖鞋,帮父母端茶递水等等。这样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让孩子心里的礼仪意识与观念得以深化,使孩子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并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与形成。

二、从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小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东西实在太多,躲都躲不及,藏也藏不了,一不留神,对孩子的心灵就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让孩子懂得分辨一些是非,远离对他们无益的事物,也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学生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并懂得远离对自己不利的行为与事物。比如,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和锻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行为。让学生明白坐有坐姿,站有站姿的要求,也让学生明白,站姿与坐姿以及行为,不只是一种好看的姿势,而且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发育与成长也很重要。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懂得与同学们之间传递良好的东西,不要把学校外一些不良的习惯与恶劣的行为带进学校,教给同学,也不要让学生之间传递与学习网上一些不好的言行与信息。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懂得分辨是非,懂得取舍,懂得拒绝,并在日渐的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三、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为了让小学生深得理解并懂得文明礼仪,我们若只是用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不行的。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一些日常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如: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站、立、行的军事化的训练。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还有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等。我们还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并结合课本内容开展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训练与实践。我们也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表现,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卫生小标兵”等,激励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重视自己良好行为的参与心态。只有这样结合日常教育,让学生参与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

篇10: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 要: 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可以达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养成教育活动、学校文化氛围创设、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家校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字:文明礼仪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

在小学生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以达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提高对文明礼仪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日渐频繁、密切的交往中,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强化训练,开展活动,以礼仪教育促行为规范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是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根据学生特点,参加有关符合学生的活动,来训练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并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努力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影响学生。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四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四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礼仪、习惯教育的主阵地。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在活动中,我们把《规范》的要求与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办好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科劳技制作、书法、朗读等兴趣小组,组织各学科课外小组,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营造氛围,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

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巩固文明礼仪培育成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里两棵伴随学校一起成长的山楂树,学校不断强化它的育人功能。把这两棵树比喻为母亲,寒来暑往,深情地凝望着孩子们的成长。引导孩子们,山楂树在笑意盈盈地关注与欣赏着我们。每年五月,在孩子们中进行“山楂树之恋”诗歌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发表在校报《山楂树》上。孩子们也仿佛在母亲的关注,甚至是监督中,不断调正着自我的行为与举止,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检查督导,全程渗透,强调自我教育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定。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有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通过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学校坚持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考核评比,有效地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在养成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班班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在校内,要求学生事事处处按礼仪常规要求说话、办事。同时,在教育活动中,学校与家庭、社会文明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三结合教育途径,与家长签定文明家长协议书,充分利用家访、家长来校的机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篇11:怎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校确立的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教育主题和课题的研究方案,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研究。

我校位于农村,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混杂,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我们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

一.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1、认真布置班级,处处彰显育人氛围。

2、继续设置文明礼仪监督岗。上学、放学路上、教室门口等地方主动向教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

3、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班级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文明礼仪教育。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的1、要求孩子阅读有关的文明礼仪教育故事,如:孔融让梨„„

2、收集文明礼仪格言、儿歌,并牢记于心。

3、每学期举办一次有关文明礼仪的研讨会或成果展示会,4、通过网络、学籍,收集一些文明礼仪常识,发动3——6年级的学生编写礼仪儿歌。

5、开展主题教育队会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成为习惯 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关鸿羽说过:“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多次体验、反复

积累中产生一种精神愉悦和“内在需要”,最终形成稳定的心里品质,并转化为稳定的外在行为。

1、“今天我是值日生”主题教育

2、“文明礼仪监督岗”角色转换体验。

3、校外实践活动:“我是小交警”、“学雷锋”等

4、文明礼仪小课题调查实践。通过各种探究性活动(小记者、小小调查员等),通过真实体验,主动认识而深刻感受到我们在不同场合与人交流应该注意哪些。如“我是服务小明星”“乘务员的一天”“走进敬老院”等题目。

四、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1、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利用举办家长培训班的计划,向家长宣传,讲解有关的文明礼仪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使每位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热心人。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上一篇:物业公司消防演习预案下一篇:大学优秀团支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