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2024-06-19

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共6篇)

篇1: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活动“寻找生活中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

2、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模仿熟悉的声音。

3、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过程:

1、导入:在学生步入教室时,教师就播放风、雷、青蛙等大自然以及动物的音响,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2、聆听、模仿声音

(1)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前准备的各种音响。学生仔细听辨是什么声音。(2)学生模仿教师播放的各种声音

3、编创声音故事

(1)将学生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个类别分组,请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模仿各种声音

(2)将学生分组,设置上学路上的场景,请学生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教学过程

1、导入:由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教师播放雨的音响,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2、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2)听唱法分句教唱

3、表现歌曲

(1)学生学会歌曲后,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音响,请学生仔细分辨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怎样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大雨的力度应该稍强,小雨的力度应该稍弱)

(3)学生分组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边唱边模拟音响为歌曲伴奏(4)学生分组编创表现大雨和小雨,边唱歌边表演(5)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响参与歌曲表现。

第三课时

知识“声音的强弱”、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2、学唱《大鼓和小鼓》(1)听辨声音

教师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聆听,说一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2)聆听范唱

①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②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3)学唱歌曲 ①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②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四度音程

③第一乐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唤气,而第二乐句尽量不换气 ④在学唱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①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②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③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第四课时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

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夏天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声音?请模仿

2、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青蛙的叫声)(2)教师揭题

(3)再次聆听,青蛙的教师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5次)

3、分段聆听(1)引子部分

①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力度渐强)

②随录音轻声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注意力度渐强)

③再次聆听,除了力度越来越强外,还有什么特点?(“强、弱、弱”的节拍特点)④再次随录音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既要注意“强、弱、弱”的节拍特点,还要注意引子部分的力度变化是渐强)

⑤教师选几种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木鱼、蛙鸣筒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学生 3 随音乐参与表现(2)主题部分

①主题部分的音乐,速度以及音乐情绪与引子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慢:优美、宁静)

②聆听A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缓慢:仿佛月亮初升,青蛙也进入了梦乡)

③聆听B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比前半部分稍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逐渐醒来。)

④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段与B段主题的音乐情绪。(3)尾声

①聆听乐曲尾声,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引子)

②再次聆听尾声,与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何不同?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最后力度渐弱,仿佛青蛙离我们越来越远)

③用打击乐器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随音乐参与表现

4、再次完整聆听

播放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要求,感受、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5、表现

(1)师生一起讨论: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

(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参与表现。

篇2: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教学要求: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具

1、图片“红灯牌”“绿灯牌”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向筒。

3、录音带

4、节奏卡: X X X X ︱X X X X‖

X O X O ︱X O X O‖

X X X O ︱XX XX X O ‖X X X X ︱XX X X O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篇3: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朱绍禹先生在论及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趋势时指出, 语文教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材, 是往昔时代的教材。它们是教材, 但又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 其为教学服务的特征并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教材, 是我们现在应用中的教材。它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地位, 有了明确的特有对象, 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第三阶段的教材, 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 它应该名副其实的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这第三阶段的教材, 将使教学效果不再单方面的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而是依靠编写者提供的条件, 教师稍加指导, 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 独自研究。同时由于它较少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教材方式中解脱出来, 便于完善自己的工作。” (2) 朱先生的话, 指明了教材发展的方向, 其中教材发展的第三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学本化”阶段。

当前, 多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学本化”方面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意, 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和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为例来看语文教材的“学本化”趋势。

1 单元编排学本化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和翰林版教科书都采取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 两种版本教科书单元编排整理如表一。

“单元是整套教材基本结构单位, 基本按照说明、议论、记叙三大文体组织, 并以列的方式出现在整套教材中, 但每册的单元组织结构大致相同。” (3)

由表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 翰林版教科书以单元专题的形式, 大致包括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问题讨论与运用练习。

(1) 主题名称。对主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诗韵之美”, 一看就知本主题围绕诗歌话题展开。直接明了。

(2)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诗韵之美”专题的导语是这样的:

上学期认识近体诗《绝句》的结构, 这学期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律诗”的作法, 并欣赏它的对仗之美。第一册中读过《夏夜》, 认识了童诗, 本册我们要从篇幅极短的《小诗》去体会现代诗的意象美。

将学习要点显现于此。

(3) 学习板块。一个单元主题包括两至三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与选文相关的学习材料构成。如“诗韵之美”主题, 包括“律诗选”、“小诗选”两个板块。其中, “律诗选”板块包括《过故人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4) 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几乎每个单元主题设置了“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板块,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主题思想内容方面的总结, 侧重对文本的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测与自解。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采取导语、学习模块、研讨与练习的形式。

(1)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有幸福的回忆, 美好的向往, 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 或纪录作者成长的轨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 都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

学习这个单元,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教科书非常注重导语 (引言) 的作用, 并且, 在导语 (引言) 中, 做出整体概述, 提示学习方法, 显露学习要点。

(2) 学习模块。一个单元包括四到五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学习材料构成。如第一单元, 包括现代散文, 现代诗歌和文言文板块。其中, 现代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 现代诗歌有《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 文言文有《伤仲永》共5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3) 研讨与练习。人教版教科书由过去的“练习”变为“研讨与练习”, 增加了三个字, 实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练习在注重积累与应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拓展与开放。

2 单元选文的学本化比较

所选取的都是同一个学段的第一单元, 其选文整理如下表:

在这一单元中, 无论是人教版教科书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有现代诗。但也有各自特色。

翰林版教科书集中于诗歌的学习, 作为一个专题的形式。古代的律诗, 现代的小诗, 内容较为浅显, 适合朗读, 便于自学, 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连贯, 易于形成系统。系统的学习, 便于知识的掌握, 合服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将诗歌, 散文, 文言文的学习穿插在一起, 多种样式相结合, 富于变化, 内容丰富, 适合多种层次的学生, 学习具有选择性。但在大班的教学中, 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因为,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性, 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

3 单元助读内容的学本化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 专家学者大力提倡中学语文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并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转变呢?课文系统正文部分固然重要, 但课文助读系统越来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课文) 单元助读内容包括资料、图片、问题、作业、注释等一些内容。

首先, 将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助读内容”之特色整理统计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的内容

在课文助读内容方面, 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课书相比较, 两者有许多的异同点: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重视每一课之前的引言, 通过引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深入探究。

而注释和阅读资料方面, 则是翰林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注释详尽, 阅读资料丰富, 并且善于运用到极致。如《律诗选》一课中, 通过“语文小视窗”的方式, 对“律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资料, 不仅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 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在单元/课文插图上, 翰林版教科书则更为讲究。古人云:“索象于图, 索理于文”, 可见图片和文字在课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图片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而言, 插图能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想象空间, 释疑解难;对教师而言, 插图对教学的帮助也很大。教育学者指出:“凡课文中提到的人、地、事、物, 应尽量有图, 而且要选择较具代表性与意义者;至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插图, 或对教学功用不大者, 皆可舍弃或更换。”同样为诗歌部分, 翰林版教科书有对作者、作品、地名、事物的插图, 而人教版对诗歌部分教科书则没有出现插图。

人教版和翰林版在助读内容方面各具特色, 同样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共性, 如两种版本教材在每一课或单元之前都有引言;课文注释合理恰当, 等等。

4 单元练习设计

“练习内容, 从广义上讲, 它是教科书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目标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或活动方案等。从狭义来讲它是指教科书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的总和, 也就是教科书中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所安排的各类作业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讲, 练习内容又可以狭义地成为‘练习题’。” (4) 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 在内容上更具扩展性和生活性, 其作用更为不可忽视。

语文教科书习题是对课文的进一步解读, 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兴趣, 锻炼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和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的课文中, 所设计的练习整理情况为:

人教版第一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二课是1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三课是4个过程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第四课是1个前置性练习;3个检测性练习;第五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外加一个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为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第一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过程性练习, 3个检测性练习;第二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没有设单元练习。

而在这两个版本第一单元中的共同文体部分———诗歌 (现代诗) 两个版本则为:人教版设计了1个前置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却设计了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4个发展性练习。

在习题的分布上, 我们把习题分为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三种分布状态。课文前的习题类型,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很快抓住将学内容要领, 明确学习重点, 它们起了激励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每单元/课文前的引言、预习部分。在这一方面, 翰林版教科书则体现的较为明显, 每一课都有课前预习。

课文中类型习题, 通过课文的思考题,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领会、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所产生的思维活动在感知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在这方面, 两种版本教材都没有对其进行设计, 而是将这一部分的练习隐藏了, 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进行挖掘, 将主动权交给教师, 交给学生。

课文后类型习题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检查已获得的知识, 并迁移所获得知识进而技巧和能力。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以这一习题分布状态为核心, 将习题集中于此。但是, 课堂是灵活的, 学习也是灵活的, 分布于此的习题, 往往作为预习课文、解读文本的手段, 供学生和教师之用。

在习题的呈现方式上, 翰林版的教科书在习题呈现上则较为单一, 以“直接提问式”为主。这类提问方式往往简洁明了, 直接就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设问, 使学生掌握、巩固重要历史知识内容。如:“《风筝》这首诗, 哪几句诗的意象开阔?请说说你的看法。”

人教版的较为丰富多样, 有“直接提问式”、“材料+提问式”、“探究活动式”、“争鸣式”等类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 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 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思考的动机。

总而言之,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习题的设计上都尽量体现了教育理念,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化。问题设计更开放, 并不要求非得出结论, 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答案。在提问方式上, 引入趣味性浓, 有挑战性的提问方式。如使用“请思考”“请讨论”的词汇的提问和建议, 代替了原来的祈求式、命令式的提问, 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但也存在着某些思考题偏难, 有些建议开展的活动不易操作和实施等问题。

5 讨论与思考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在当前的教科书设计中, 都力求体现这一特点, 两种版本教材各有千秋, 各有侧重。教材的编写上, 应该相互借鉴, 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编写方式。但是,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学本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导学模式简单化, 重结果而轻过程,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文内容设计没能真正体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特点;练习内容科学化水平不高, 影响了练习的真正目的所在等等。这些, 都是在教科书设计、编排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另外, 教材“学本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 学校的管理, 教育系统职能, 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所关联的链条上的影响与变化,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新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推行了课程改革, 在此背景下, 两岸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选取同一个学段的大陆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和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作为比较的蓝本, 以大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台湾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为切入点, 通过两岸教科书学本化趋势方面的对比, 做此概述。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学本化

参考文献

[1]吴晓菲.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J].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导读

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大家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外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用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受其熏陶。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它出自一个盲聋哑人之手则尤为难能可贵。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我们不能不感动。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大家的情感,引发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对照。同学们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尽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字词。②理解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③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④了解随笔、传记等叙事类文体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

①在朗读中揣摩、品味作品独特的风格、人物塑造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②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③推进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聆听名家讲述人生历程,了解课文深厚而丰富的人文内涵。②感悟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培养健康的伦理亲情。③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单元导读示例

《藤野先生》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他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给了鲁迅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作者因此很尊重他、怀念他。题目交代了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二)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留下很多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摩罗诗力说》等。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和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

(三)识记基础知识

1.生字字音

红(fēi)如(wǎn)

驿站(yì)解(pōu)

油光可(jiàn)

形(jī) 不(xùn)

名(nì)无消息(yǎo)

责(jié)

然(qī) 教(huì)

见(piē)抑扬顿(cuò)

痛疾(wù)

2.词语详解

【绯红】鲜红。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质问并责备。

【匿名】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或停顿转折。多形容诗文的音调优美,吟咏起来,和谐悦耳。

3.词语辨析

[熟悉熟识]

课文例句:①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辨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斥责诘责]

课文例句: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斥责”深于“诘责”。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的回忆,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章结构:本文共有3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的情景和“我”离开东京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受到藤野先生的关照和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的惜别情景。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1层(第4—5段):写“我”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2层(第6—10段):记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第3层(第11—23段):写“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4层(第24—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行动。

(五)写作技法归纳

1.巧妙运用烘托手法。

文章以“藤野先生”为题,但在开头,鲁迅先生却并不急于让这位在仙台医专遇到的良师出场,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场面和细节。然后,又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途中,经过日暮里和水户时的观感,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等。即便是文章中写到藤野先生的时候,也仍然穿插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的事件,以及看电影时的情形。那么,这些内容对突出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鲁迅先生写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弱国子民的辛酸,写日本“爱国青年”的狭隘冷酷,写课堂上所看电影中中国围观者的麻木……都是为了更有力地烘托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正像池内莲花,唯其身处泥中,更显高洁。这些相关情况的交待,为藤野先生的活动铺设了一个色调灰暗的背景。这一背景,与藤野先生光明的人格互相映衬,取得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烘托的写法,也一定会取得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2.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待人的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对科学的求实问理的态度。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典型的事例,让我们对藤野先生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的。

作者写人物善于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缓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很能反映他们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

在“写人”的文章中“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品质”,这一写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同学们千万要记得哟!

(六)难点解析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要解答这一疑问,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现出他们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与藤野对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作者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描写“清国留学生”,勾勒他们的形象。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满房烟尘斗乱”。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无情地进行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尚且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见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是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致的。

2.《藤野先生》一文描述作者初到仙台,受到许多“优待”,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从生活上表现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之故。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于是,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推断自己所受到的“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他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这种“优待”与关心,和后文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真诚的关怀、教诲是截然不同的。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对作者的关怀完全是真心的,希望中国进步。作者对藤野先生也是十分崇敬、感激的。因此,写这些“优待”不过是出于礼貌,从正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关怀是无私的、高尚的。

3.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怀敬意地概述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深厚情谊的意义:“有时我常常想: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里前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后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希望”,如果能在中国实现的话,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作者所说的“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觉得,“大”与“小”的区别关键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就比较“小”,但其意义却不小;“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在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上就比较“大”。藤野先生教鲁迅医学时,既有“为中国”有新医术的思想,也有“为学术”能广为传播的思想,前者表示他没有民族偏见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者表示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因此作者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这两个方面很好地概括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类文欣赏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地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的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阅读赏析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给予我们最大影响的恐怕就是老师了。冰心笔下的T女士,美丽善良、和蔼可亲,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一丝不苟。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做人的态度,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文章对老师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角度的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温暖”“温和”“温柔”等词语的使用,更把对老师的爱与“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训练

1.本文写的是“我的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段中交代自己各科学习的情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母亲买的礼物——贵重衣料被T女士退了回来,而“我”送的礼物——红萝卜,她却欣然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习过程中,当老师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并冲“我”一笑时,“我”为什么会心里又喜欢,又难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疑,我的老师——T女士是美丽的。结合全文请你总结她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篇5: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单元教学总目标

1.激发、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小朋友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具体要求:

1.引导小朋友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感受并理解不同音乐所描绘的不同动物形象。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3.学唱歌曲《咏鹅》,感受中国古诗的韵味,体验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地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认识音乐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于歌曲演唱中去。

2.体会不同地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歌声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快乐。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的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弱起小节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节奏朗读歌词,淡化难点。

教学过程:

一、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1.师:首先看到的是谁在树林中威风凛凛地走着? 2.师:瞧,又是谁在树林中悄悄地走呢?

3.师:哇,动物正在给大家打招呼呢。我仿佛听到它们的叫声,请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老虎:小猫:

4.师:你们是否观察它们的声音?发现它们的声音有没有不同的特点?生:

师: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大,声音要强,用音乐记号f表

示强;小猫的声音柔和、声音小,用音乐记号p表示弱。5.师:接下来我们来到一个大屏幕处,请小朋友观察屏幕上这几幅图,说一说,哪边声音用强“f”和弱“p”表示?

6.师做示范,出示用鼓棰敲鼓心和鼓边,发出不同声音,让小朋友说出强弱来。

三、揭示歌名,新歌教学

(一)歌曲导入

1.师:我们不知不觉来到许多小动物在唱歌的现场,听到一些小朋友在唱着歌呢!请你们也加入它们中去。(幻灯片8歌曲《小动物唱歌》flash)

初欣赏画面,观察是什么情绪?节拍?生答: 2.师:让我们一起先学节奏儿歌吧(出示幻灯片9)(1)师边敲击鼓声,带小朋友有节奏朗读儿歌。(2)齐读儿歌。

(二)学唱歌曲

1.复欣赏《小动物唱歌》

2.师弹琴让小朋友用“啦”来模唱歌谱。提醒:注意力度记号的处理。

3.用整体听唱法学习歌词,给小朋友完整的旋律线。方法:跟琴唱、跟范唱带唱、默唱等。

4.边看画面边即兴创编表演唱。

六.我是小小作词(出示幻灯片13;播放歌曲伴奏)

1.同位讨论:

模仿小动物叫声,给歌曲填写新的歌词。2.创编歌词。(出示幻灯片14)3.部分小朋友展示:

四、歌曲拓展

师:小朋友创作了这么多优美动听的歌!不知不觉要离开动物园了,来到出口处看到大屏幕上显示两幅图,请你们观察一下,是怎么回事呢?(出示幻灯片15、16)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参观了别具风格的野生动物园,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

提问:

1.你们开心吗? 2.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3.你们能不能伤害它们呀?

师:让我们共同的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让我们和小动物们在这个大家园中健康成长,放声歌唱吧!最后,听着《小动物唱歌》的音乐,做着各种动作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声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歌曲的演唱之中。

2.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教学过程:

一、唱师生问好歌

二、律动:《小动物的歌》

师:接着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播放VCD《祖国祖国我爱你》)

三、复习歌曲 《小动物唱歌》

演唱方式:齐唱、男声齐唱、女声齐唱、独唱。(让小朋友多了解一些常规的演唱方式)

四、新课教学: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声音的力度。

2.提问: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3.出示卡片:f

p 强

4.播放录象(也可以让小朋友闭眼想象):

A:小女孩敲击碰铃。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提问:哪件发出的声音强?哪件发出音弱? 在音乐中怎么表示? f

p 强

5.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提问:刚才我们复习歌曲时候,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歌谱中出现的f、p,你们都做到没有呢?也可以用你们的身体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6.观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六个小动物,模仿她们的歌声(小猫、小羊、鸭子、狗、小鸡、老鼠)

7.小朋友各队以四个人为小组创作唱一唱,有时间多让他们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六、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咏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体会中国古诗次的韵味。2.感受乐曲中描写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活动:“古诗大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组织小朋友进行此项活动。看谁背诵的古诗多、准确。

2.提问:在小朋友会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3.学习歌曲《咏鹅》。

(1)提问:有谁会背诵这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2)解释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词的含义。(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6)体会歌曲休闲自在的情绪。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

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乐曲: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咏鹅》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让小朋友知道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请小朋友将刚学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六、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复习歌曲:《咏鹅》,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2.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所描写的小毛驴——俏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3.鼓励小朋友用打击乐器伴奏。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四、新课教学

1.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组织教学进行此项活动。2.提问: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经常和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1)教师范唱。

(2)小朋友分句学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4)请你为歌曲伴奏:双响筒和自制打击乐器。(5)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样敲击?

(6)复习歌曲《咏鹅》 你能背唱这首歌曲吗?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请小朋友将会背唱《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六、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述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序。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

三、律动:

师:接着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播放VCD《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复习歌曲

1.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2.小小创作家,部分小组展示:

五、新课教学: 师导入:

小朋友在唱《小动物唱歌》中,创作唱出好多的小动物!瞧,今天老师会让你们欣赏什么呢?

1.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片段。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分段欣赏:

(1)提问:你听到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2)谁出现了?他在干什么?(3)请你为歌曲伴奏:双响筒和快板

(4)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做什么?小熊猫在作什么?(5)这段音乐描写了小熊猫在作什么? 4.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6.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请小朋友将会背唱《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七、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音乐小班长带领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步伐,有序走出教室。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

《口哨与小狗》《小动物唱歌》《快乐的小熊猫》《小毛驴爬山坡》《咏鹅》

边唱边歌表演展示教学效果,达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

1.启发小朋友感知乐曲所描述的不同音乐内容,在不同的音乐情景里会表达不同的情绪!

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小朋友将本单元的歌曲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边讲边欣赏: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

三、律动:

师:接着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播放VCD《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小小音乐会

1.师提问:本单元里我们学过哪些歌曲?欣赏过哪些乐曲?小朋友分别说,师写到黑板上。

师板书:《口哨与小狗》《小动物唱歌》《快乐的小熊猫》《小毛驴爬山坡》《咏鹅》

分别说一说歌曲给你是什么情绪?如何才能唱好?用肢体语言表演好?

2.生唱一唱,歌表演

3.提示: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歌曲乐曲连起来编个故事:(各队讨论,可派代表)

4.各队派代表展示:边讲解,小朋友配合表演。

(针对每队的代表都给予表扬,并多加鼓励,让孩子有勇气挑战,显得奔放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请小朋友将会背唱《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六、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篇6:人教版 一年级音乐教案 教参(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单元教学目标: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为小朋友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小朋友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小朋友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小朋友了解和熟悉小朋友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具体要求:

1.通过演唱、朗读、看图、做游戏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在愉快、轻松地环境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自律能力。

2.通过演唱、朗读、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内心世界,感受和认识四分音符。

3.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继续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通过音乐游戏树立集体合作的精神。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地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地表现音乐。

2.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世界的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红眼睛

绿眼睛》,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教学目标:

1.学唱《红眼睛

绿眼睛》。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能在心里默唱歌曲的片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教学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1.师提问:小朋友们到遵义去玩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生回答:

师: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助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2.听音乐,做游戏。

游戏规则: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老师唱歌,老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

前进”时,同学们举绿牌。

3.听唱歌曲,做游戏。4.请一名学生做警察举纸牌。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1.邀请一位学生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牌时教师默唱,举绿牌时学生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2.看图标在游戏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歌曲。

三、教学拓展:

1.请学生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学生做游戏。

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违反社会公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社会公德应该提倡的?

2.老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表做游戏。3.学生表演,互评 4.给优胜者颁奖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一起学会唱一首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小朋友能够知道一些有关交通标志,并都能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律来做歌唱游戏。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七、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小胖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齐唱这两种表演形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

看书上的图标做游戏(依次为扔垃圾、禁止吸烟、过马路走人行道、儿童在成人牵引下过马路、不要鸣喇叭)

三、歌曲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小朋友仔细地听,请你们把听到的歌词说一说。

生纷纷地说听到的内容:

四、歌曲教学

1.请小朋友看书,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作出判断,举红牌和绿牌。

2.小朋友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教师将歌曲中的“领唱”和“齐唱”两部分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4.教师演唱,生分两组表演叙述者和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五、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1.学生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六、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或对唱等。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一起学会唱一首歌曲《小胖胖》,知道歌曲中的“领唱”和“齐唱”两部分。课后小朋友几个为一组唱一唱。

把、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齐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休止符。2.按节奏念歌词。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小胖胖》 以举红牌时,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放声歌唱。根据学习情况,《小胖胖》还有的唱的不熟练,再练唱几遍。可以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来唱一唱,对部分领唱给予表扬,作为平时的成绩记录下来。

三、学念儿歌

1.教师有节奏地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 ”,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如:绿

绿

绿

绿

绿

ga m

ga m

ga ga ga m 2.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声音继续练习,如可以换

成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上面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如: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鸡,叽

叽,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红 叫

我 不

4.学生跟着教师念儿歌。

四、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 ×,两拍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 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五、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小朋友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响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

2.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因为条件有限,可用小朋友自制打击乐器演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 × 0 0 | ×× ×× ×× × |× × ×× 0| × × ×× 0 ||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

七、找一找《红眼睛

绿眼睛》 1.复习歌曲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休止。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8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单元教学目标:

1.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朋友的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具体要求:

1.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沙》、《云》。2.背唱歌曲《云》

3.认识沙锤的特性,能运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

4.通过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春天音乐会》感受音乐美和理解音乐内容。

5.用人声、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春游”和“春耕”的景象。

6.感受附点二分音符。

7.用人声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雨沙沙沙》

教具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说出沙锤的名称学会演奏方法。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跟着老师动一动,等小朋友都走到板凳边坐好。

二、唱师生问好歌

三、律动:《小动物的歌》

四、复习歌曲

师让孩子边看红绿灯歌表演:《红眼睛

绿眼睛》《小蚂蚁》《小胖胖》

五、新课教学: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7.分句弹奏旋律,生分句唱歌词。8.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师:听听,歌曲中哪两句旋律完全相同,请涂上颜色?

六、器乐教学:

1.出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基本演奏法。2.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3.学生选择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演奏。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6.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八、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雨沙沙沙》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学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演唱时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

三、律动:

师:首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播放VCD《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复习歌曲

《小蚂蚁》《小雨沙沙沙》

演唱形式采用齐唱看书唱,边背唱边表演唱。部分孩子展示。

五、新歌教学 导入新歌:

1.师提问:小朋友,你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吗?生说一说:

2.师介绍: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边唱时要求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加入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成为队员。目前全国有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组织在学校(或村)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

歌曲教学:

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会唱的跟着唱一唱。3.师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重点的学唱第二段歌词,大部分孩子都会唱第一段,为

了让孩子能掌握,复印歌词让孩子看着歌词学唱。

5.跟录音范唱学唱几遍。6.跟琴唱。

7.注意情感的唱,要求庄重严肃的,行队礼唱。歌曲延伸:

师:我们还会唱一首很熟悉的歌曲,也是要求如刚才的要求的歌曲呢?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七、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快乐。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作能力。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

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

师:接着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播放VCD《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复习歌曲

齐唱、独唱《小雨沙沙沙》,并进行创作歌表演。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五、新课教学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乐曲命名。3.揭示曲名。

4.复听:播放乐曲,生说说春天来临大自然中的变化。5.启发学生看书上的图,用语言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师: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在中间部分,主题移到高音处,乐曲显得更为明亮,犹如春光明媚,婆娑起舞的柳丝和着春风在歌唱;最后一段,持续的分解和弦音型如徐徐春风给人以遐想。

6.再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

7.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8.师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9.师组织小朋友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

现“春游”“春耕”。

六、拓展教学:

1.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春耕。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音乐游戏。3.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现游戏中的情节。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八、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

音乐小班长带领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步伐,有序走出教室。教学后记:小朋友能够认真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根据老师的讲解,了解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景,能用语言、动作展示出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活动《春光好》,了解有关“春游”、“春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云》 3.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齐唱、独唱《小雨沙沙沙》,并进行创作歌表演。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三、歌曲教学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2.师范唱一遍。3.生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4.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含义。5.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6.师分句弹奏旋律,生分句唱歌词。7.学生完整演唱歌词。

六、拓展教学

1.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生跟着歌声即兴做动作。2.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七、音乐知识:附点二分音符

1.用课本中的插图认识附点二分音符。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x

x x x x – x

x x-3.师用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上面的节奏型。4.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九、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小朋友们边唱边挥挥手)18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2.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小朋友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云》

看着歌词复习唱;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集体唱;背唱;抽查个别小朋友。

三、新课教学: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2.师朗读歌词。3.生朗读歌词。4.师范唱一遍。

5.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6.完整听赏《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和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学生再完整听赏一遍,并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四、拓展教学:

1.生跟着音乐即兴做动作 2.再听一遍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3.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

上一篇:工程测量学论文精品下一篇:高三英语综合测试题(九)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