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素质教育

2024-06-03

幼儿园素质教育(通用9篇)

篇1:幼儿园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如何在幼儿身上得到体现?温州市机关一幼的老师们是这么回答的: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自信、有责任心,懂得与人交流合作。

近日,一位小学校长碰到市机关一幼副园长陈静怡时说,她发现该园毕业的小朋友有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自信,善于交流,除了能自我控制外,还会管理别人,而且特别懂礼貌,还会娴熟地做自我介绍。陈静怡表示,幼儿园一直很重视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养成好习惯和优秀的特质,孩子是会受用一辈子的。

温州市机关一幼的大门和教学楼之间的一段200米的路很特别,被园里的老师称之为“礼貌的门”和“自信的路”。每天早上,园长、老师都会在园门口迎接小朋友,和大家打招呼,这是为了让幼儿在互动过程中习得礼貌。进了“礼貌的门”之后,每个幼儿都要自己去班级,这是为了锻炼幼儿的独立能力。每年开学的第一天,小班小朋友的家长总不放心,拉住老师说:“孩子这么小,让他自己去教室,我们有点不放心”,而老师会说:“孩子有自己的办法找到教室,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才能得到锻炼。”

孩子独立判断能力的养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不直接给幼儿答案,而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辨出最后的解决方案,让幼儿独立判断能力得到培养。

园里的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玩具车,家长不在家时,他出于好奇把玩具车拆了,但是最后却搭不回去了。老师把这个真实的事情编成故事让小朋友们讨论,得出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最后老师做了引导性的总结:有好奇心是好的,但是要诚实,向爸爸承认车是自己拆掉的,最后再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和爸爸一起把玩具车搭回去。

如何培养幼儿和群体相处融洽,机关一幼的老师们有秘诀,她们教幼儿学会夸奖,其实很多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怎么会夸别人。

对幼儿来说,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真心的夸奖,这也是一种能力。另外,幼儿也要学会用商量、合作的口气和别人沟通,这样自然就能融入群体了。

为了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平时也会开展各种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每隔一周,各班的小朋友都会带着厨具来园里烧菜,提高动手能力;在“五一”那天,机关一幼还开展了“自制小商品交流活动”,孩子拿出自己DIY的手工艺品叫卖,这是为了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也教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篇2:幼儿园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依托,以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远景为追求,有效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每位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位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位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目标,运用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幼儿,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全面的评估,促进幼儿均衡发展,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

二、评估目标

及时分析幼儿发展状况,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检测教师培养孩子的发展情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评价内容

本评估制度的评估内容主要围绕艺五大领域方面实施。

四、具体实施办法

每学期末各班教师要对每名幼儿进行合理的阶段性评估,认真分析评价结果,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

每学期末各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对本班幼儿进行全面评价,并详细填写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报告单,及时发放到家长手中,请家长填写评价意见。

教研组对各班幼儿素质发展情况在期末进行随机抽查。1.小班考核内容: a涂色练习、根据音乐伴奏做简单的动作(评分要求:能进行大块面的涂色活动,根据节奏自然的做肢体动作)

b朗读一首儿歌(评分要求:完整的朗读一首儿歌,吐字清晰)c认识图形(评分要求:颜色、形状基本认识。)d谈话交流(主要考察社会领域学会与人交流和分享。)e上下楼梯、进餐(评分要求:会拿勺子吃饭,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不推不挤)

2.中班考核内容:

a讲故事(评分要求:能完整的复述故事。)

b唱一首教过的歌曲(评分要求:唱歌姿势正确,吐字清楚,能基本唱准歌曲)

c点数取物、认识自然现象(评分要求:会点数并按要求取多1或者少1的物。知道四季及风、雨、云等自然现象)

d分享故事(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娇娇做的对吗?)合作游戏运球(评分要求:通过听故事会判断对错,通过合作游戏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

e立定跳远、连续拍球(评分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基本到位。)3.大班考核内容:

a看图片创编故事(评分要求:能想象画面以外情景,运用掌握的词汇讲故事讲完整。)

b唱一首教过的歌曲(评分要求:唱歌时音调、节奏准确)c认识球体等、知道阳光、水、空气的作用。(评分要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知道阳光、水、空气的作用。)

d传统节日、合作游戏(评分要求:知道传统节日,在游戏中会组织和协作完成。)

篇3:对幼儿园素质教育误区思考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误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养为宗旨的教育,其实质是要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真实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使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由此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态度最为坚决的阵地。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还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认知性发展,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

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意识形态所制约,但同时教育本身又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具有发展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服从于教学主体,即拓展、提升、完善幼儿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素质教育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生命质量”。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教育不仅应注重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

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至于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休戚相关的人文素养,如人性的陶冶、身心的平衡等,却所提甚少。毋庸置疑,认知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浅者要讲清知识,深者要发展能力,但并非是唯一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该涵盖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部人生体验,包括情感、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交往技能等等。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希冀在一次教学或一组教学中全部完成,但至少应该贯彻始终。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在人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起着平衡与协调的作用。素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有统合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素养和具有个性意义的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

误区之二:过分突出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教法的改革与更新。时至今日,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氛围已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识,启发式和“情境”教学的方法也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幼儿素质培养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为追求形式而“启发”,单纯地创设情境,过分突出了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例如角色游戏,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设计了多个场景,准备了足够的材料。幼儿在教师精心准备和策划的“舞台”上兴致勃发,场面则热闹非凡。但不能不思考的是,幼儿在这种任何材料均能随手拈来的游戏环境中究竟能迸发出多少创造的火花?又如教学活动,有些教师尽管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但操作活动草草了事,匆匆收场,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有些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让幼儿一遍一遍地操作(尽管每遍操作的内容及程度不一),幼儿成了教师发送指令的“接受器”,这种程式化的操作无疑背离了素质教育“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要求。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素质教育要真正得到落实,教师就必须将创造还给孩子。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讲: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过多的“创造”实际上是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一种剥夺。

误区之三: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不断引入课堂。不少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较多考虑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生命意义却日渐忽视。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内容充实形象,符合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其辅助作用在于调动各种感官,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功效。正是其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频频,似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承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不只表现为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更新,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但不管教学的手段如何先进,它的宗旨是还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活动,应该是积极而有度的。

教学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而不应仅凭一两种先进的教育手段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4:幼儿园素质教育初探

一、从面向少数儿童转向面向所有儿童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强调面向全体儿童。但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只关心少数能力强的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提问时总是找几个愿意发言的孩子回答,而性格内向、胆小怕羞或发展较慢的孩子常常被教师忽视;有的幼儿园年终评议教师,把教师一年中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幼儿获多少文艺表演奖等作为重要指标,却很少评价教师使多少幼儿在生活自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进行游戏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儿童,从幼儿园教师到园长,都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有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的意识,要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接受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要做到使所有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要了解儿童的原有水平,给每个儿童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师可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以此为依据,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多提有多种正确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和情感表达性的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水平和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师还要认识到儿童是有差异的,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注意个别儿童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环境与活动的条件,给个别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逐步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与其他儿童一起学习、进步。

二、从只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

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儿童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过去,幼儿园教育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严重,教师的职责似乎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儿童,而相对忽视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品德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有关专家呼吁,21世纪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我们的教育如果不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要使幼儿教育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重要保证因素之一,对幼儿园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创设了怎样的保育和教育条件,还要评价这些环境与条件是如何服务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评价幼儿的发展,不仅要评价认识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幼儿身体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完成教育目标的情况,还要评价照顾个别儿童的需要,促进个别儿童发展的情况。评价不仅要有平行年龄班幼儿发展情况的比较,还要有同一班级的幼儿学期前和学期后发展水平的比较。总之,要使评价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三、从只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儿童主动学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为依据,以促进儿童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以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儿童不同程度的发展为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首先要以“启发”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用知识本身的形力引导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去探索解决疑难。采取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当然,要做到这样,并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维度的、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如分组活动、个别活动、自由活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等等。

只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教师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不拘一格地创造多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总之,我觉得幼儿园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抓好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保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才能使规程的精神和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篇5:谈幼儿园素质教育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不仅是一个自然的人,具有可塑性和依赖性,而且是一个社会的人,具有生存、发展、学习、受教育、受保护的权利。幼儿教师要真正了解幼儿,知道他们所知、所想、所求,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与幼儿建立起紧密合作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对幼儿教育的思想观念:一是着眼于未来的观念。要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人才、后天的经济。幼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是全面和谐发展的观念。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三是基础教育的观念。幼儿教育应促使幼儿对未来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为其终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目前,幼儿教育在“人才观”方面还存在“误区加误导”的问题:一是狭隘人才观的影响,认为只有专家、学者至少是上了大学的人才是人才,片面地看待幼儿的成长;二是许多家长存在唯智倾向,把“成才”直接与智力开发挂钩,幼儿不但被各种学习任务剥夺了童年的快乐,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广大幼教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促使幼儿成为在体力、智力、情绪、心理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完整的人”。

正确认识培养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以往的教育目标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要求,忽视个体差异,在这种目标指导下的教育,实际上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 “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其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幼儿教育的目标应指向未来,其任务是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打基础。

1、目标的确立要着眼于未来

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长远性,它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确立幼儿教育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幼儿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发展。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既要考虑到现在,又要考虑到未来,要将提高幼儿素质放在首位,着眼于幼儿长远的发展。

2、目标的确立要全面

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整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有着不同的要求。然而,当历史进入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后,各国均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上。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还较落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幼儿教育的目标知之甚少,因而重智轻德、重美轻德,过早对幼儿专业定向等现象较严重,导致不少幼儿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向家长宣传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使其尽快走出片面教育的误区,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更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目标的确立要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提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克服“一刀切”、“齐步走”的教育方法,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幼儿创设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在实践中,一要尊重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发挥各种教育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

教育力量不是单一化的,社会、家庭、幼儿园都会对幼儿发生影响。因此,现代幼儿教育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全面、积极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优化教育环境

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幼儿的受教育环境局限于幼儿园的活动室。素质教育不仅把幼儿园生活的一切空间都当做幼儿受教育的环境,而且也让幼儿知道,生活的一切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在大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变自发、偶然的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切实避免社会上一些暴力现象等不良因素对幼儿人格的扭曲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实现家园共育

许多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园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幼儿园过去的家长工作往往是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中央明确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应将家长视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要与家庭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切实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3、发挥社区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与参与幼儿园的建设。”这说明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儿教育,已具有了法规上的意义。因此,在研究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因素时,需要考虑到社区大环境的作用;在研究幼儿教育问题时,需要考虑社区、幼儿园、家庭的通力合作,协调社区各有关方面的力量,要用比以往更为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幼儿教育,研究幼儿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始终把握住改革的清晰思路,以更加开阔的眼界,着眼于素质教育,把幼儿教育工作自觉地置于“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之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

篇6: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重视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掌握方法、增强本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

二、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师的教育素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园孩子中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经常调整,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如大班语言活动:阅读“我的小手真能干”,教师借助幼儿自己的演示,引导幼儿说出一系列关于“手”的汉字,并组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

素质教育讲究效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至今仍重上课,忽视将教育渗透与幼儿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提出的,而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幼儿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待那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并患有某种特殊缺陷的幼儿,教师能注意做到接纳,善于对待。如去年大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慢,针对这种情形,我们的教师先从该幼儿的兴趣入手,观察了解该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该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为他建立个案,在活动中,注意考虑到该幼儿的特殊性,适当的降低难度,发现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获得成功。该幼儿升入小学后,已能基本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能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重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样样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兴趣又都是随意的,脆弱的,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幼儿兴趣的引导、保护、培养和强化,努力使幼儿从小就培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

如:在幼儿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新大班幼儿的绘画基础较低,我们进行了培养三步曲,涂色-模仿-创意,逐步培养幼儿兴趣,现在,孩子们一听说美术活动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

2、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累。”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进行常规训练;通过节日活动,培养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大胆交往的能力。

3、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幼儿更喜欢的是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所以幼儿的游戏要充分体现动作性。为了激发智缓幼儿学习“倒数”的兴趣,教师让这些幼儿合作组建“楼梯”,以积木为原料,“楼梯”搭好后,每人选一个小动物,让他们带小动物上楼、下楼,练习顺着数、倒着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让他们反复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倒数”练习,让智力缓发幼儿在这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中做做、玩玩、想想、说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篇7:幼儿园素质教育整体规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教育。”因此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我园根据自身特点,作出了整体的规划。

一、明确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

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又或者,往往较多地考虑先进的教育手段,而忽视了教学活动本身的生命意义。这显然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那到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其《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这也是我们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目标体现。

1、学会做人:要求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

2、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学会做事: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生活的能力,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而成的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

4、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并为共同 的目标而奋斗。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我们要让幼儿全面发展,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地创造条件,真正了解自己充当的角色:一个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甚至是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我们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要随意打扰、中断他们的思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要适时给予提示、引导,把握好提供帮助的时机、方法和程度。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并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为每个孩子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2、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马克思曾深刻地论述道:“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行为习惯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慷慨大方。小伙伴在一起时,“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小伙伴”,不能自个儿独吃。(2)诚实守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说假话,要让别人信得过。(3)有条不紊。“东西要放整齐”,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4)讲究卫生。“吃饭前要洗手”,不吃脏东西。(5)知错就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6)劳逸结合。“午饭后要休息”,平时活动也不能过度。(7)细心观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成人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 2

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3、培养儿童创造的习惯。

在养成儿童的各种好习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培养儿童创造的习惯。部分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每天教幼儿画画、唱唱、跳跳,教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或艺术,这就是素质教育。其实这只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而且还应该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强调:“素质教育要努力地做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要让幼儿能全面地发展并非简单地增加科目就能完成,它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创造条件,把创造还给孩子。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把发挥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能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创造。

4、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8:幼儿园素质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 一) 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 二)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 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 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 一)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 二) 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 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 三)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 一) 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 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 二) 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 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 三) 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篇9:浅谈幼儿园素质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今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该如何实现人类潜能的开发,来为知识经济储备人才呢?笔者认为,如果幼儿园能够实现素质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实施小学化教育,就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式人才。那么,怎样在幼儿园里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很好地升华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也应该进行更新,实现改变。

素质教育中的落脚点在于幼儿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只会得到扼杀。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接受知识的灌输。在家长观点的支配下,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而更需要人警惕的是,很多幼儿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想法,也一味地注重给予孩子知识性的灌输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主体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幼儿园成为了学前班,不是奠定了素质教育的基础,而是培养孩子及早适应了应试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实现幼儿园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到家长都能理智对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支配孩子的一生。

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且,《纲要》还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所以,要想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之中少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幼儿,注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和个性成长,尤其是通过课堂的灵活性来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需要树立一个想法:每一个幼儿都是拥有独立个性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每个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每位幼儿教师都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给予幼儿发表自己看法和感受的机会,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新的教育观念的表现形式,每个教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认为,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贯彻全新教育理念的一个出发点。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彼此对待对方的态度、彼此对对方的界定和地位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是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成功起点。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其中有幼儿的年龄和特点的关系。教师全权决定了幼儿一天的生活,幼儿在无条件服从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这种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只有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才更有效,更有利于各方面潜能的激发。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要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真心和付出。因为只有在爱的氛围下,幼儿才能感受到尊重和关注。幼儿教师要像妈妈一样,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尤其是要让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依然能有母亲的关爱存在。

2.与幼儿平等相处。曾经有电影揭示幼儿园模式化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创伤。所以,教师不要以独裁者的姿态来掌控幼儿的一天生活,时时处处都以命令的语气和幼儿说话。幼儿教师应该多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愿望,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得到成长。教师还要给予幼儿犯错误的机会,不要遇到错误就是批评,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筆者曾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自由的空间中,幼儿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和谐。如果是在教室或者狭窄的空间待的时间过长,幼儿之间的冲突就会加剧,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警示。

3.幼儿教师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要成为幼儿的知己。如何成为幼儿的知己呢?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换位思考,确实明白幼儿的所思所想。幼儿教师不论性格如何,都有教师二字来树立权威,所以教师不需要用严厉和威严来树立自己的形象。教师更需要做的是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在教师面前可以很好地展示自我,真实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幼儿才能获得教师的帮助,但这关键在于教师的表现。笔者建议,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并且能在游戏时间和幼儿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敞开心扉。

三、创新教学模式

以上所说的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外在要求就在于创新教学模式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幼儿教师习惯钻研教材,花大量时间找教学素材等等,这些对于幼儿而言并不是有益的事情。笔者认为进行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1.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幼儿有深层次的研究,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质,班级的整体氛围,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其生活实践基础。这对于教师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创新成功。

2.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幼儿知识性的常识较为欠缺,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出众。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就会使幼儿的学习能力逐步减弱;如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则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潜能,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3.多开展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文学、音乐、美术都属于艺术性的活动,在其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对于幼儿而言,知识会在小学时期正式展开学习,而幼儿时期应该全方位接触各种艺术,进而激发幼儿各方面的潜质,为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奠定基础。

最后,任何的教育都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家长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教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告诉家长,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上一篇:工地顶岗实习周记下一篇:2006年春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