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管理

2024-05-28

医联体建设管理(精选8篇)

篇1:医联体建设管理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

一、为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域内分级诊疗,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保障医疗联合体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实行由医联体领导小组组成的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三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小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工作,对医联体建设工作事项进行协调、研判、推动。

三、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联体内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层,负责全面分诊诊疗的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省、市医联体建设有关精神,市、区医联体建设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要求、规定、办法、措施等,制定医院医联体管理新模式。院长是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院领导参与制定、监控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等职能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层,全面负责分级诊疗质量与安全的控制工作,落实医联体工作目标,依据分级诊疗标准、要求,实施各个环节质量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监督、点评、总结及反馈。组织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坐 诊、查房、讲座等,负责规范业务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组织本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激励员工学习积极性。科长、主任是管理控制层第一责任人,履行环节质量与持续改进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责。

五、各临床科室对应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科室医联体管理小组。科室医联体管理小组是医联体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执行层,全面负责科室分级诊疗质量与安全的执行工作,根据上下转诊标准、规范和流程,制定科室管理控制目标,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转诊病人的接待、指引、交接工作,完善记录,开展质量与安全监控、持续改进。科主任是科室医联体质理管理小组第一责任人,履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执行、监控、持续改进职责。

2018年4月16日

篇2:医联体建设管理

实现多方共赢

xxx医院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积极响应xx建立区域性卫生中心的政策号召,医院通过有效整合xx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于xx日与xx家基层卫生院共同建立了功能齐全、层级分明、资源共享的新型医疗卫生集团——“xxx”(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内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xxx日召开了xxx医疗联合体工作推进会,医联体成员单位扩大到xx家,将医联体工作覆盖了xxx的所有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成立xx年多来,xxx医院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到基层医院业务查房、坐诊和分类就医,帮助基层医院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降低了医保资金的支出,使老百姓、医联体成员单位、政府实现了多方共赢。医联体工作作为一种跨越层次级别、行政隶属以及资产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形式,能够 起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生和患者纵向流动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xx基层医疗机构的诸多难题,而且在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出了一条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道路。这种新型合作模式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发展方向,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龙头及示范作用。

我院医联体工作的成功开展,经过xx记者的多次深入采访后,发表了题为《xxx》的报道,引起了xxx分管医疗工作的xxx的高度重视,并委派市卫计委xx,于xxx日专程到我院调研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我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探索、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xxx,xx卫计委书记xx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到xxxx调研卫生计生工作,专门听取了我院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汇报。在今年的xxxx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医联体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之中,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医联体这一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我院医联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开通xxx与基层医院双向转诊“直通车”,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节省医保资金。

一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可以直接开具xxx医院的收治住院病人的住院证、检查检验申请单,真正畅通了医联体成员单位患者到区级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有效分流患者就医,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截止目前为止,各成员单位已有xx余名患者转入xxx医院治愈出院,xxx名患者由基层医院直 接开具检查单到xxx医院进行了放射、B超、心电图、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检查。

二是xxx医院对于治疗好转的康复期患者,及时将其转回基层医院,并协助基层医院做好后续工作。截至xx日,xx名患者由xxx医院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如xxx医院骨科派出骨干医生到部分医联体成员单位回访转出的康复期患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使患者在基层卫生院花较少的钱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双向转诊“直通车”的开通,为老百姓到上级医院就诊节省了大量排队等候时间。以xx村患者xxx为例,因其于xx日17时突发脑梗塞即到xxx镇卫生院就诊,卫生院接诊医师初步诊断后即为其开具了xxx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证,患者于xxx即入住xx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不再需以往非“直通车”方式前往医院后进行门诊挂号、医师诊断、做相关检查再收治入院,为抢救患者节省6-8小时。该患者在xxx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费用xxx元(医保报销xx元,患者自付xxx元),病情平稳后于xxx日转回xx镇卫生院继续后期康复治疗,在xxx镇卫生院康复治疗期间住院费用共xxx元(医保报销xxx元,患者自付xxx元),如该患者一直在xxx医院治疗约需住院费用xxx元(医保报销比例约xx%,xxx元,患者自付xxx元),双向转诊后该患者实际产生住院费用为xxx元(医保报销xx元,患者自付xxx元),医保资金节省支出xxx元,患者节省费用xxx元。

二、补贴双向转诊起付费,规范双向转诊流程。只有真正实施双向转诊,才能逐渐引导老百姓形成急慢分治、有序就医的格局,建立“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合理就诊秩序。由于目前在医联体内部患者双向转诊面临患者重复缴纳医保起付费、报销比例不一致的难题。我们在医保中心相关政策出台之前,由政府进行补贴,患者可以领取医保起付费差价补贴,也就是说由基层医疗机构转入我院的患者和从我院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居民医保可以在我院领取200元的差价补贴,职工医保可以领取240元差价补贴,以此鼓励双向转诊。

上转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对符合自己收治范围的患者,应收入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对于超出自己收治范围的患者,首先与xxx医院相应科室进行电话联系,在确认收治科室之后,开具加盖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章的xxx医院住院证,患者持住院证直接到xxx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住院治疗。对于已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但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超出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能力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应给患者开具基层医疗机构结账单、转诊转院单和加盖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章的xxx医院住院证,患者凭此到xxx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住院继续治疗。

下转流程:xxx医院对于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按其家庭所在地或患者本人意愿,首先与基层医疗机构相应科室医生联系后,开具转诊转院单及时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 构康复治疗。

三、实施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目标考核方案。为了调动医联体成员单位积极性,充分发挥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订了《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目标考核方案》,目标考核结果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相挂钩,并将上转率作为单独的指标进行考核。

每半年对所有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相挂钩,并且在xxx卫计委范围内进行通报。为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转诊率将作为单独的指标每月进行考核。上转率(上转率)按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的实际结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排名,对被评为优良中这3个等次的单位,给予不同级别奖励,作为鼓励分级诊疗、逐级转诊的扶持资金。同时,对我院的各临床科室考核下转率(下转率),按各科室实际下转率的结果,同样按内外科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排名,并纳入每月的科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与绩效相挂钩。

四、提供免费医疗技术培训以及设备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一是送下去。根据“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情况,定期由院领导带领医院业务骨干人员深入基层到现场轮流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走访交流、业务查房、专家坐诊、手术指导等技术帮扶。成立医疗质量督导小组,分别对各卫生院 进行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定期到基层医院进行病历书写规范、急诊急救相关知识、高血压疾病诊治原则、难治性高血压诊治指南及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业务讲座;对个别卫生院进行急救技术操作比赛、手术卫生操作比赛的指导。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对于医联体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如剖腹探查术、妇科、产科急诊等情况,xxx医院及时指派骨干专科医师到场,迅速解决难题,化解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后盾。

二是请上来。由我院在院内通过举办教学查房、放射科集体阅片、护理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要求各医联体成员单位轮流派人参加,医联体成立xxx年多来,共有各医联体成员单位xxx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视野和业务理论知识水平。二是我院免费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免费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培养骨干技术力量。医联体成立以来共接收xxx家医联体单位xxx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提高了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例如xxxxx两位医师在xxx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返院后即可开展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手术,突破了乡镇只能做“阑尾炎”的普外科手术瓶颈。

三是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业务交流群。为了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人员联系,方便各专业人员业务交流,提升技术水平,分别建立医联体的内科、外科、护理、放射等工作QQ群,方便各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业务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

四是提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资金支持。医联体成立xxx年多来,我院共为基层联合体医院提供xxx余万元资金,用于其进行全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xxx卫生院免费提供生化分析仪、TCD探头等价值20余万元医疗设备。

五、免费维护、维修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解决基层医院无设备维修工程师难题。

基层医院无设备维修专业人员一直是困扰各基层医院的难题,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基层医院只能联系设备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维修,造成维修维修费用高、维修周期长,严重影响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建立医疗联合体后,xxx医院发挥拥有专业设备维修工程师的优势,定期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为xx家成员单位的医疗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为xxx等6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胃镜、心电监护仪、血球分析仪、麻醉呼吸机、心电工作站、B超工作站、X光机等医疗设备进行了免费维修。保障了基层医院的各项诊疗项目及时正常的开展,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潜在的医疗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改革大潮,我们只有抢抓机遇,勇于接受挑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辜负历史的重托。让我们以大无畏的执着精神投身医改,将医联体工作奋力推进,切实让医联体建设惠及于民,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回馈xxxxx和广大老百姓对卫生工作的殷切期盼。

篇3:医联体建设管理

1.1 财务集中管理简介

财务集中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 将财务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融合到一起, 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和统一, 能够实现集中控制。财务集中管理能够降低财务决策的风险, 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医联体的价值。财务集中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随着医疗机构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医联体体系组织比较复杂, 需要实现跨地区管理, 同时医院财务信息比较多, 如果不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 可能会导致财务漏洞的出现, 影响集团医院的发展。

1.2 财务集中管理是集团医院发展的方向

目前财务集中管理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重视, 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方向, 也是集团医院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财务管理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财务集中管理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分享, 对于财务分析、财务审计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防止资金的浪费。目前在一些优秀企业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我国的集团医院也在利用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能够优化会计功能, 便于实现集团医院的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追踪。财务集中管理能够有利于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能够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支持, 降低集团医院的运行成本。财务集中管理能够降低集团医院的经营风险, 集团医院的成立就是为了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提高财务集中管理借助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 能够减少信息汇总的流程和时间, 减少了财务信息中间层, 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垂直管理和集成, 能够实现集团医院内部资金、物资的有效控制, 有利于实现医院内部物资的调剂等。

1.3 能够提高集团医院管理效率

财务集中管理能够实现集团资金等的统一管理, 能够提高集团医院的管理效率, 能够发挥集团内部的协同作用。在集团医院的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财务系统提供支持, 通过加强集团内部各个部门财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将会实现医院各个部门的协同, 对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财务集中管理集合了集团医院全部的财务信息, 能够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有利于医院及时发现管理中的弱点和不足。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医院整合内部的医疗资源, 根据需要调配医院的物资、人力以及资金等, 能够实现集中管理, 对外能够提高集团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使医院在药品采购议价等方面获得优势。

2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

2.1 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

医联体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医疗服务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医联体有利于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共享,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资金是医院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集团总部掌握了资金才能真正拥有对下属医院的支配权, 才能保证决策的顺利实行。资金的管理水平会影响集团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 建立集中式的资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减少医院资金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 能够实现集团医院资金的合理分配。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 严格按照预算中资金的用途来应用资金, 防止资金被挪用。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财务制度执行, 强化资金的利用效率,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资金要坚决拒绝。财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报账制度, 集团医院应当建立统一的报账流程和模式, 各种费用的开支都要有对应的票据, 并且有相应的经办人的签名, 在票据中要明确指出其使用的用途, 票据在经过批准之后才能报销。集团医院要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 实现医联体的集中采购, 这样能够严格控制医院的支出, 防止医院采购过程中舞弊的现象,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集团医院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 提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能够将医院的收入有效地集中到一起, 按照集团医院的发展需要对资金实现合理的安排。

2.2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快速分享, 便于集团医院对下属医院的垂直管理, 能够对集团医院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传统的财务信息在应用时费时费力, 而且准确率比较低。财务管理中心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对门诊收费和住院收费的监控, 能够准确的了解医院的库存, 能够对医院现金、支票、信用卡等票据进行快速的核对, 做到账一日一清, 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医院的收入。在全民医保的前提下, 集团医院要建立医保信息系统, 记录医保金额的额度、款项到账等情况, 保证医院收入能够尽快回收。建立相应的门诊收费管理系统, 能够对医院财务管理实现细化, 便于财务审计和财务分析。在门诊收费系统中, 医生只需要输入自己的编号, 在医嘱处方窗口输入药品的名称和数量等, 系统就能够自动计算出金额, 患者能够得到收费清单, 减少了人工方式所造成的错误。门诊收费系统能够将处方清单传递到药房中, 药剂师可以根据信息提前配好相应的药品, 患者在缴费之后就可以在药房中拿到药品。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排队的现象, 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对于改善医院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门诊收费系统作为子系统, 能够实现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它子系统信息的相互分享, 能够实现对医院收入到支出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例如门诊系统能够对药品库存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撑, 能够帮助药品库存部门合理地调整药品的采购, 能够实现集团内部药品的流转, 防止药品过期而造成资金浪费。

住院收费系统也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能够在系统中开设医嘱, 有患者家属到中心药房提取药品, 护士将患者的检验信息传递给相应的科室, 并且计算患者每天的费用清单, 记录在系统中。在患者出院时由医院的收费部门进行统一收费,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患者收费的细化, 使患者了解每天的支出情况, 能够防止数据的失真, 保证了医院住院收费的透明, 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3 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

通过借助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 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自动记录, 能够实现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和归纳, 有利于了解医联体经营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随着医联体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应当加强对下属医院部门的审计, 加强对下属医疗机构的监督, 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 保证财务安全。审计系统能够为医院的规划通过决策的依据, 能够实现对医院日常经营的考核。审计人员能够借助审计系统, 加强财务信息的审查, 检查医院内部的控制情况等, 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审计作为医联体内部控制的形式, 能够及时发现医院经营中的资金浪费、支出超标等现象, 能够覆盖到医院经营的全过程。审计系统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 其数据计算准确, 能够实现检索和共享, 有利于数据的分析, 强化了集团医院的控制能力, 能够为医院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明确的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联体作为医疗机构的一种新的形态,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提高医联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联体来说应当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降低集团的成本支出, 通过财务方式提高医联体的经济效益,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医联体,财务管理,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火旺.浅析现代管理环境下的医疗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 2013, (17) :147-149.

[2]徐建秀.医院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4) :81-63.

篇4:松散“医联体”困境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按照各地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至少有435家各种形式的医联体,管理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托管,有帮扶,也有直属。

虽然发展较快,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医联体发挥的效果还有限。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医联体主要由政府部门牵线形成,采取技术帮扶和业务合作的松散型联合模式,加上利益分配补偿机制没有配套,医联体成员医疗资源统筹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还是利益问题,大医院的逐利机制不变,就会想办法留住病人。”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认为,医联体是多家医疗机构在一家主导医疗机构管理下,实现机构运营和医疗服务联动,进而达成医疗资源优化组合和有效利用。而形成这一体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不同医疗机构隶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和财政预算单位,人事任免权、编制审批权、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权和财政投入分配权等,都是所属部门的既有权力。

貌合神离?

“现在很多地方搞的医联体,都不是真的。基层有病人治不了,请大医院医生过去做个手术或帮助诊断,这不是医联体。”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近期在一次论坛上表示,真正的医联体是各类医疗机构融为一体,借助科学的合作机制实现患者的合理配置,但不是合并,各机构需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各省市卫计委政策文件发现,2015、2016年是医联体建设的快速推进期,不少省市都规划建立多家横向、纵向医联体。而医联体将以何种模式可持续运作,科学的合作机制到底如何建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已建立的医联体多数属于松散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名义上资源互通,其实多强调大医院的帮扶角色。例如,基层医疗机构与中心医院签署托管合作协议,大医院作为托管方为其提供技术帮扶、人才培训,并且选派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以此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但资源如何互通、利益如何分配,并无明确的规则和要求。

“现在基层都准备好了,但上面的二三级医院不够积极。闵行区签约的四家大医院承诺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号源,但没有明确的机制保障,不知道能不能落地。”上海市闵行区卫计委人士告诉记者。

在分级诊疗中,顺畅的双向转诊是重要一环,“医联体”是探索之一,但目前效果并不好。如果化解不了“医联体”困境,患者基层首诊的意愿就难以提高。

而对于从2007年就开始自主探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来说,这几年兴起的医联体让原院长王杉有些难以理解,“搞拉郎配,硬划片区,医院之间的学科发展也不一定平衡和匹配,我们之前合作的一些医院和社区现在已被划出去了。”

而对医联体普遍要求的大医院专科医生到社区坐诊,王杉也有不同看法,“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承担的职责重点不同,下到社区的效率并不高”。例如,神经外科大夫,在北大人民医院一上午能看20~30个病人,而到社区可能一上午都没有一个病例。

据了解,北大人民医院主持设计的医共体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已覆盖全国370多家医疗机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健康管理、医院管理四个功能模块。

“为什么叫医疗共同体,我们之间只是完全自愿的契约关系、业务联系,没有产权关系,连经济联系都没有。”王杉说。

业内人士认为,采取契约形式、以大医院发挥帮扶作用为主的医联体只能算是初级阶段,搭了个松散框架。这一阶段常见的现象是,大医院出人员和设备支持社区医疗,可能影响自身诊疗工作甚至要贴上成本,渐渐也就不再热心。而社区中心也很难因联合而提升服务能力、进而成为承上启下的分诊节点。松散型医联体的最终结果可能会是各自为政、貌合神离。

扯不断的利益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说,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没有一家医院会“心甘情愿”培养竞争对手,也没有谁愿意永远“寄人篱下”或替他人作嫁衣裳。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研多家医联体了解到,利益分配机制不明确和激励机制缺失,可能会影响医联体的可持续运行。

“我们对社区医疗机构没有任何的要求,设备、医疗服务、继续教育,我们都可以提供,政府对医共体没有补贴一分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医院整体品牌的塑造。”王杉说。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俗称“红房子”)院长徐丛剑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医联体的成立,从经济利益来讲,牵头单位要付出一定代价。

据了解,2015年10月,“红房子”牵头联合复旦下属其他11家提供妇产科诊疗服务的医院,组建了上海市首个妇产科医联体。作为牵头单位,红房子决定通过招补一部分医务人员,将医院原有的妇科病房18个团队扩充为20个团队,轮流由两个团队支援医联体成员单位。

“说实话,这两个团队对医院的经济贡献是做减法的。”徐丛剑说,医联体成立初期,“红房子”做出让步,只求经济上保障良好运行,重点放在诊疗规范的推广和学术影响力的渗透上,扶持一二级医院医务人员规范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对复杂病例的识别与转诊,“但这是我的观念,要想院务会讨论通过很难,有老专家直接提出,把其他医院扶持起来了,病人还会往我们这边转吗?”

徐丛剑说,还有一个问题,越简单的病风险越低、利润越高,越复杂的病风险越高、利润越低,医联体内部利益分配很难合理。这也是政策层需要须考虑并想办法调整的。

一些地区在这方面给予了少量资金补助。例如,自2013年起,浙江省对开展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省级医院,根据合作类型给予200万元或350万元的财政补助,并根据下沉医院对外派专家的考核情况发放专家费。

基层医疗机构也在纠结。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实行全额拨款,医务人员拿相对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会出现推诿病人、“病人和医生向上涌”的现象。

医保“紧箍咒”

业内人士还介绍,医联体推进分诊,常见病在社区,疑难重症则上转,可能造成大医院平均医疗费用剧增,专科医保额度超标。出于控制额度的需要,容易出现推诿病人的情形。

为防止过度医疗,医保部门有总量控制、定额报销的规定。这是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的“紧箍咒”。

社区中心的医保总额指标是按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测算的,在医联体内,常见病患者下沉和大医院康复期病人下转,有可能使医保总量超支,受到医保部门质询乃至责罚。基层医疗机构也就没有动力扩大服务、改善服务。

对此,厦门市应对的措施是一方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医疗费用总额控制指标,另一方面采用据实结算办法,即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市社保机构每月按实际发生的95%及时结算,剩余5%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总结算。

对远程医疗、延处方、长处方用药等居民呼声颇高的新形态,同样需要医保政策的配套。

例如,浙医二院与全国近150家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教育、手术、多学科讨论、双向转诊等,目前已会诊疑难病例2万余人次,将96.4%的病患留在当地诊治。每次远程会诊费用在250~360元之间。

“通过正常的双向转诊平台就诊的患者,应享受到同样优惠的医保报销比例,建议将远程医疗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浙医二院相关负责人说。

而作为国家首批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省份的贵州已经在行动。据公开报道,贵州省卫计委将于近期发布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标准,并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畴。

上海闵行区2015年9月启动第三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市民签约家庭医生就医将享受更多实惠,包括长处方用药政策,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治疗性药物1~2月的药量。

“这一政策推行起来并不顺利。”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士介绍说,为了让签约居民下沉社区就诊,社区需丰富药物品种,但新增的药物将占据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的医保份额,如果医保没有相应新增补偿,社区的医保盘子就不够用了。而且,医保部门尚未制定出慢性病所包含的疾病范围,也并未明确发文规定延处方不占社区的医保份额。基层在落实政策中摇摆不定。

篇5:医联体建设管理

中医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我院自2016年10月与百侯中心卫生院建立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大埔县中医医院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管理实施方案”和“大埔县中医医院与百侯中心卫生院组建县镇医疗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协议”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截止2017年9月,医院投入帮扶资金2万元,共派出12批次共15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百候中心卫生院从事医疗管理、查房、带教和会诊等工作,组织免费义诊2次,业务查房10次,举办医疗安全和医疗业务学习讲座2次、住院部科室授课9次、进行归档病历质控和处方点评各2次,发现并及时要求纠正医疗安全隐患问题多件(如:门诊手术室长期无窗户、呈开放式。病案书写不及时、不规范、不合格。住院部无吸痰器等等),目前均已落实整改,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对口帮扶单位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实施医联体和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服务模式,使农村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可以及时转诊,得到专科医生诊治,这对引导农村居民基层首诊、逐步改变其小病直接到上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目前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二:医联体的建设受到了原有卫生行政体制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医联体内部的管理不合理、不到位,尤其是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得不到管理上的支撑和经济上的支持,这样的医联体改革是很难长久的。

三: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授予一部分行政管理和经济权力给医联体的核心医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联体的建设、运作和管理更为有效。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更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做好。

大埔县中医医院

篇6:中国医联体的建设背景及现状

一、医联体的建设背景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北京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区域内,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试点探索阶段,按照北京市目标要求,城八区都要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二、中国医联体的现状

1、上海市医联体的开展现状

2011年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2、北京市医联体的开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互通、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及乡卫生院设立区域专科中心、联合药品配送等对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28个医疗项目已经启动

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已经达到1.8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4000万人次,本地患者为1.4亿人次,平均本地人一年到医院就诊7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大医院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说,各远郊区县都已经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房山、大兴、平谷三个区县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已经建成。

很多新城居民反映看病不方便,方来英说,今后本市将不再批准五环内的医疗机构扩建项目,本市已经形成环五环医疗服务圈,大医院还将向五环外迈进。

篇7:医联体建设管理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医疗服务;部署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任务,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使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便利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一要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因地制宜探索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县级医院牵头,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城乡医疗机构或专科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医联体,大力发展面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二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业务指导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在医联体内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建立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中心,在医联体内提供一体化服务。不同医联体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三要加快落实分级诊疗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内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服务范围。鼓励和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鼓励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加入医联体。四要加大政策支持。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分配激励机制。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将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流动执业一般不需办理相关手续。以改革创新更好满足群众疾病预防、方便就医和护理康复等需求。

会议指出,要把保障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突出位置,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一是对校园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落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坚持教书育人,狠抓校纪校风,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生命、保障权利的意识。把安全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基本安全常识,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地震、火灾疏散和防踩踏等专项演练。二是严打涉及校园和学生安全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学校要配备必要的安保力量,有条件的要安装视频系统、报警装置。加强学校及周边警务室建设。三是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四是保证学校校舍、场地、教学生活设施等符合安全质量标准,校园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承担质量终身责任。五是加强社会管理,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在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明确负责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专门机构,卫生计生、食药监管部门要加强校园卫生防疫和学生集体使用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对校园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置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为提高国家统计调查有效性和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草案)》。草案进一步从源头上规范统计调查活动,明确统计资料公布主体、权限和要求,强化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权威性,并要求加快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建设,健全新兴产业统计,更好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篇8:医联体建设管理

可以说,在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医疗体制下,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已经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这些问题涉及到财政、人事、医保等多部门, 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经验。 从国际范围来看,联合医疗模式作为一种医疗服务供给的组织方式,正在成为当前许多国家整合医疗资源的新选择,如美国的整合医疗服务网络、英国的整合医疗等,它们的一些做法可以为医联体在中国本土发展提供借鉴。

1医联体的积极影响和不同类型医联体的利弊

1.1医联体的积极影响

医联体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健康管理体系,以创新的管理和组织形式提供医疗服务和产品,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更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实践证明,医联体可以为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1.1.1医联体的建设有利于医疗资源整合,提高优势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联体可以改变区域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割裂的局面,实现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通过建立医疗一体化系统,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医生和患者流向基层,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问题。通过城乡之间医疗机构的合作和对口支援,起到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统筹的作用,提高乡村居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1.1.2医联体的建设有利于各级医院合理定位,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医联体内的基层医院可以在大医院的带领下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达到“强基层”的目标;另一方面,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的渠道更加顺畅,能使康复期或普通病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下医院诊治,使大医院能够集中更多力量救治急症、重症患者,减轻大医院的人流和病床压力,以节省患者的就医时间、缓解错位就医问题。

1.1.3从与医保制度的关联看,医联体是实行总额预付制度的必然结果。 在总额预付制度下,驱动医联体以投保人的健康管理为中心,注重疾病预防而非疾病治疗。为了确保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医联体内部成员不仅会注意减少大病住院人数、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品消费, 也会开始关注投保人各类疾病的患病率、住院率以及各种健康威胁因素出现的频率等,从而提升区域内投保人的健康水平[4]。因此,在保证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的同时,患者的就医过程将由碎片化医疗服务逐渐转向连续性的医疗行为,形成由全程的医疗服务向保健服务的演化[5]。

1.1.4随着医联体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会对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倒逼 机制 , 促进相关 部门完善 管理、人事、补偿、运行、监管等配套政策,为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支持, 这也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影响。

1.2不同类型医联体的利弊

在不同类型的医联体中,基于契约关系的松散型技术协作联盟是目前国内医联体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打破原有的所有制关系和资产属性,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主要基于达成的合作协议,由大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技术和专家支持,实现联盟内的信息互认、 转诊等,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是相对独立的[6]。因此,松散型的医联体在组建时具有阻力小、速度快的特点,较为容易建立起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知识传授关系, 也可以基于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双向转诊的通道。而另一方面,医联体内部各个医疗机构保留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得这种医疗联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大医院和下级医院之间通常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缺乏分工合作的长期目标和合作意识, 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大医院单方面的技术和人员输出往往难以延续和深入。

紧密型医联体建立在所有权和资产整合的基础之上,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结成了“一家人”,突破了“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有体制,在沟通交流、业务开展上更为顺畅。但一些旧有问题也可能增加这种医联体的发展困难,如不同层级医院既有管理方式、信息标准、文化理念、薪酬待遇以及员工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都需要不断磨合。 还要警惕基层医疗机构沦为大医院的病房周转站,偏离组建医联体的初始目标。

紧密型的医疗服务集团是较为理想的医联体组建形式。但是在国内长期形成的医疗体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很难在平衡利益和风险的情况下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合,因而多数地方的医联体在组建时采用的是松散的模式,少部分地方在试点时采用了混合型模式,即在资产等单一方面进行整合,再逐渐过渡到紧密联合。在过渡过程中,医联体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仍然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北京市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是松散型医联体实施的一个典型个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医联体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下文就以此为例展开分析。

2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以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为例

2012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成立,该联盟以朝阳医院为核心,同时吸纳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 朝阳区第二医院等三家二级医院以及六里屯、高碑店等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联盟成员[7]。由于联盟内各医院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层级,尚未纳入统一的管理机构,因此,属于松散型的医联体。

实施一年 后 , 医联体取 得了一些积极效果:(1)通过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缩短, 可以收治更多患者;基层医院慢性病患者压床的现象减少,可以接收更多转诊来的患者,增加病床的有效利用率。(2)各层级医院的定位逐渐清晰,二级医院承接术后平稳期需要后续治疗的患者,基层医院则承担起康复中心的功能。(3)朝阳医院在基层医院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医疗专家定期到基层出诊,加强了医联体内部的技术和信息交流。(4)医联体内未在医保定点范围内的医院也能够通过 医保报销 , 医生转诊 时会注明 “连续治疗”,同时,医联体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以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

但在出现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新问题:(1)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成为医联体内部制度建设的首要障碍。因为从疾病的治疗周期看,主要的费用支出一般在前期的项目检查、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期的延续性治疗和康复性治疗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从整个利益链条看,受益最多的是三级医院。 同时,在医联体成员单位患者数量均有所增加时,要警惕出现各医院为争取优质病人而推诿普通患者的情况。 (2)现有管理体制阻碍了医联体内部资源的自由流动。我国长期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各个医疗机构的级别不同,地属关系不同,也由不同的财政给予补偿。三级医院属于市级管理,由市、中央财政负责;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属于区县管理,由区县财政负责 , 致使纵向 资源调控 能力不强。在这种体制之下,三级医院的财政补偿方式采用的是总额预付制,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采取的是总额控制,存在财政补偿制度上的不统一。 同时,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相应的编制,无法实现自由流动, 多点执业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医院的医生和专家很难深度参与到基层医疗服务中去。(3)基层就医条件与三级 医院的差 距阻碍了 医联体内 “小病在社区”的实现。患者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存在全科医生不如专科医生的传统偏见,抵触自上而下的转诊。各级别医院实行零差率的药品种类数目、品种不同,三级医院的种类多于低级别医院,患者转诊到低级别医院可能会增加药费支出或难以延续治疗,造成下转的困难。如医联体内的核心北京朝阳医院实行零差率的药品种类达到1400余种,而社区医院与其存在较大差距[8]。此外,基层医院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三级医院存在差距,导致检验结果无法互认。(4) 信息共享平台有待继续完善。医联体建设的核心和出发点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战略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慢性病随访和统一预约,缩小医联 体成员之 间的信息 化水平差 距。而如果要实现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医疗联合,则需要考虑医联体覆盖区域内的 医保统筹 层次和联 网结算问 题。(5)医保支付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不同级别医院的医保起付线存在差异,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重复交纳起付费用的问题;从医院的角度来说,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不利于在医联体内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应该由按照项目付费逐渐过渡到按人头付费结合按病种付费的形式。

3美国、英国建立医联体的做法及思考

3.1美国的整合医疗服务网络

在美国盛 行的整合 医疗服务 网络(Integrated Delivery Networks, IDN)将不同层级的卫生保健机构或工作者 联系起来 , 形成医疗 服务网络,向特定的患者人群和社区居民提供协调、统一的医疗服务。这一联合网络将支付方和提供方统一在一起, 在同一保险计划内,患者可以在联合网络中享有从首诊到康复的一体化服务。

目前 , 网络下的 美国凯撒 医疗集团模式已初显成效。作为私营性质的IDN,集团由互相制约的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医院、医生团体3部分组成。保险基金会是医保管理机构,即支付方;医生团体由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组成,与基金会医院和保险基金属于合同关系,向基金会医院转诊患者,形成医联体守门人, 并由基金会向其支付诊疗费用[9]。

集团采取 医疗保险 和医疗服 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参保方按照总额预付的方式缴纳费用成为集团会员,按照费用缴纳等级享受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该集团重视疾病预防和对患者全程、系统的健康管理,降低了疾病发生和就医成本;同时实现了不同类型、层级医务人员之间的对接联系, 实现了预防保健、门诊、住院、家庭康复之间的整合,保证了患者就医的连续性。其中,强大的信息共享系统是患者连续就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集团内部的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流程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科学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美国成熟的医生培养制度和完善的全科、专科医生分工,为集团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医疗集团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医院、保险公司的竞争,各实体的质量和绩效数据会由第三方组织公开发布,促进了集团效率的提高。有近30%的美国人选择了凯撒医疗集团作为参保单位, 集团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管理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显示出了成效[10]。

可见,美国的整合医疗服务网络强调利益和责任的高度一体化,这和我国区域医联体强调资源协作、双向转诊的整合程度存在差异;美国医联体多采用集权式管理模式,集团总部统一管理财务、质量、医疗事务、后勤、信息系统、教育、综合事务等, 医院通常只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 集团总部的成本预算按医院收入规模分配到下属医院。集团可以为医院提供所需资源、解决冲突、协调集团内部各医院间的资源配置等[11]。在中国医院按行政层级管理的体制下,实现医院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美国的医联体模式不仅实现了不同层级医务人员的纵向一体化,而且实现了各类医疗部门之间的横向一体化,对于我国加强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平台建设具有启发意义。此外,美国面向普通民众的医院主体是非营利性质的民办医院,公立医院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我国则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3.2英国的整合医疗

整合医疗 已经成为 英国卫生 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更加强调健康服务的个性化、质量和弹性。“整合”已经超越了英国服务体系层级的界限, 可以是机 构 、 组织 、 系统甚至 模式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英国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Primary Care Trusts, PCTs),将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整合在PCTs的职责内, 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提供了保障平台。通过实施社区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了医疗服务体系内的纵向资源整合。英国以自由执业的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体系的守门人,并由他们决定卫生资金的流向和患者的就医选择,90%的门诊由全科医生承担,只有约20%的患者会流向专科医院。与中国的二八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年来,英国开始探索建立整合医疗网络(Integrated Care Network, ICN),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和一 体化 。 主要做法 包括初级 卫生保健 之家和一 站式医疗 与社会照 护服务。前者以全科医疗为基础,承担90%的卫生保健服务,支持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长期护理管理,并与公共卫生工作相衔接;后者整合原来分割的医疗服务为社会照护体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12,13]。英国的这些 探索保障 了服务提 供的低成 本、高效率,保障了国民的健康和福利水平。

我国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公立医院缺乏分工协作的动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 双向转诊下转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改变等突出了分级诊疗格局建立的迫切性。英国的社区守门人制度启示我国应 加强以全 科医生为 核心的医 疗服务团队建设,逐渐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将大部分患者和疾病截留在社区,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医院的平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管理机制的完善逐渐推动卫生服务与社会服务的整合。

4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医联体的建议

4.1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联体的运作效率

医联体的有效运作需要突破现有体制的约束,获得更多的人事和经营自主权,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要明确定位医联体的管理机构性质, 在医疗联合体层面建立理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和人才评价政策,解决医生在集团内部合理流动问题。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内逐步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统一的学科建设规划、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

4.2建立收益分享、风险分担机制,以促进资源整合

真正的医联体既是利益共同体, 也是责任共同体。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同,也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和风 险承担能 力 , 在组建医 联体时,要确立各机构之间利益分享和责任承担的基本原则。

4.3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畅通医联体内部的转诊渠道

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较大提升,当前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是培养一支合格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尤其是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活力,发挥基层机构的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功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小病在社区就医,使进入康复期的病人下转到社区后能够接受有质量保证的持续治疗。

4.4完善医保的配套政策

要调动大医院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医保手段、财政资金划拨等措施, 切实实现 公立医院 的公益性 和责任感。针对医保统筹问题,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级,使医保统筹层级和医疗联合体建立层级相统一;实行医保分级支付,配合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 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利用医保及价格杠杆,引导患者优先选择社区医院就诊。

4.5建立集团内部一体化医疗及管理信息平台

医疗信息的互联共享是实行整合医疗、促进分工协作的必要条件。美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对医疗一体化网络的推动作用说明了信息沟通和共享在医联体内部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双向转诊、化验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

摘要:医疗联合体是中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通过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和资源共享,来应对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和协同,是国际医疗体系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美国正在探索的医疗责任组织、英国的整合医疗网络等,都在争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中国目前也正处于医疗联合模式的探索阶段,可以借鉴一些国际做法更好地达成改革目标。

上一篇:江门法院普通民商事案件立案应提交材料清单下一篇:怎么写暗访类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