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

2024-04-21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共8篇)

篇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

一、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建设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建设行业的发展是以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为基础的。当前,建设行业不断发展,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其所接纳。然而,这批劳动力基本由农民工组成,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同时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也十分薄弱,无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规范的进行施工。而且他们对于工程监管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够,难以成为对这项工作有推进作用的力量。国家虽然在相关立法、政策方面已经做出表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实施效果完全达不到要求。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并不固定,导致安全、质量培训教育难以进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一直得不到提高。

2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在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安全监管体制,但具体落实情况却很难令人满意。各项具体要求并不能贯彻进每项工作中,安全监管工作做不到责任到人,监管人员对工作不够负责,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因此产生。此外,权责难以分离也是常见的问题。一人身兼多职,尤其是兼任监管职能,导致很多违规行为肆意发展,最终导致安全问题。

3监理工作有待加强。在我国,监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监理人员身上。职责不明确,一人身兼多职,监管人员分身乏术,难以做到多项目兼顾,难以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了解相关技术规范、安全系数要求,对安全隐患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保障设施不齐全。某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在实际施工中,对安全监管的资金投入完全不能满足要求。设备不足、人员不够,施工中缺少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施工过程也缺乏监管,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工程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严格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施工人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实际中许多人对于安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所以,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应一并进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单项、分项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加大事故的监管力度。

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职责。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指导人们进行工作。监管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建设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指导人们进行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当然仅靠规章制度是完全不够的,贯彻执行到底才是根本。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详尽的了解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及施工过程,以便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预防更严重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具体的监管工作要依据实际,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做到权责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并贯彻实施到具体的施工监管中;尽量做到事前监管,对安全隐患提前预防,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从而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加强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门卫岗位制度,进行文明施工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牌图、围挡、材料堆放;根据安全系数要求及设备老化程度,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同时积极学习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建设单位要履行好自身职责,依据法定程序办理监管手续,提高质量监管水平,要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相关的各项信息;对于防护用品、施工器械的购买也要全程监督,避免不合格设备被用于工程建设,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施工方必须严厉查处,限期整改,并做好整改监督检查工作。监理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审查施工单位的操作资质证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认真审查施工机械、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和管理。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应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为保证他们的安全,就必须在施工现场做好妥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企业要保证充分的资金投入,配备足够的、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掌握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防护设备也应定期检查,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5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法律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工作中严格落实,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监管工作。监管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建设工程的需求必将不断加大,安全监督管理也必将成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其现有的各种不足也将会阻碍这一行业的日后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所指定的规章制度,提高工程质量,推动该行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杰伟 单位:焦作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篇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

在我国,村镇建设作为一项兼具科学性与系统性的民生工工程,其质量好坏对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再加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村镇建设市场获得迅速发展,村镇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村镇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成为村镇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且在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处于基本健全水平,各单位职能分工明确,且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在村镇建设工程的实施中,建设结构欠科学,各项设施的建设混乱滞后,再加上资金短缺,导致规划落后、管理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另外,在村镇工程建设中,缺乏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科室,同时在对村镇建设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上缺乏专业人员,导致村镇建设管理始终处于散乱状态。

1.2违章建设监管力度不够

在村镇工程建设中,违章建设普遍存在,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从总体上看,政府投资的村镇建设项目质量现状良好,而对于私营企业改扩建与旧村改造工程,则较为分散,规模小,责任主体混乱,施工管理不严,进场材料检验不规范,施工工序签证缺乏有效的监管,建设单位擅自变更施工图纸。以上问题的出现均导致村镇建设项目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另外,许多农村自建房在建设中,设计图纸不规范,且对地质状况没有深入了解,在施工中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手段,对建筑材料未进行质量检测,导致建设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相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乡镇建设工程缺乏国家的有力支持,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力度小,而村镇财力本身有限,这就导致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阶段,许多村镇建设缺少收费项目,村镇建设服务机构的运行缺少经费,因此导致村镇建设服务工作无法顺利实施。许多乡镇服务工作站因受资金不足的影响,专业水平低下,缺乏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对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始终处于落后状态。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村镇,早已经服务工作站取消,更谈不上工程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2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策略

2.1健全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机制

在村镇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各级主管部门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对监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尤其对于县级建设主管部门,应首先设立专门的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机构,对村镇建设活动进行专门负责与管理,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健全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村镇项目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使村镇建设市场逐渐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与村镇管理体系的合作,对建设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村镇工程的安全建设。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强化现场监督

第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在村镇工程建设中,应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由乡镇长作为村镇建设项目的首要责任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负主要责任。第二,强化村镇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督与管理。在村镇工程的建设中,由专门的主管部门负责对现场施工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工作行为予以全程监督,保障村镇建设项目各环节的安全实施。

2.3建立项目安全事故处罚制度

在对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中,不仅需要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而且需要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建设工程予以追究责任,建立村镇项目安全事故处罚制度,完善事故举报与监管警示制度,确立严格的处罚规定,并健全处罚标准,对于出现事故的项目,必须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对项目参建主体责任人的建设行为产生强烈的督促作用,而且还能进一步保证村镇项目的安全建设与管理。

3结语

总而言之,村镇建设工程的好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村镇工程的建设中,质量监督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作为村镇建设工程的主要责任人,应树立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作者:尹海玲 单位:莱州市土山镇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

一、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建设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建设行业的发展是以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为基础的。当前, 建设行业不断发展, 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其所接纳。然而, 这批劳动力基本由农民工组成, 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 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 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 同时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也十分薄弱, 无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科学、规范的进行施工。而且他们对于工程监管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够, 难以成为对这项工作有推进作用的力量。国家虽然在相关立法、政策方面已经做出表率,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际实施效果完全达不到要求。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并不固定, 导致安全、质量培训教育难以进行,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一直得不到提高。

2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在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安全监管体制, 但具体落实情况却很难令人满意。各项具体要求并不能贯彻进每项工作中, 安全监管工作做不到责任到人, 监管人员对工作不够负责, 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因此产生。此外, 权责难以分离也是常见的问题。一人身兼多职, 尤其是兼任监管职能, 导致很多违规行为肆意发展, 最终导致安全问题。

3监理工作有待加强。在我国, 监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 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监理人员身上。职责不明确, 一人身兼多职, 监管人员分身乏术, 难以做到多项目兼顾, 难以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不了解相关技术规范、安全系数要求, 对安全隐患缺乏敏感度, 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 不能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保障设施不齐全。某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 在实际施工中, 对安全监管的资金投入完全不能满足要求。设备不足、人员不够, 施工中缺少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 施工过程也缺乏监管, 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工程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严格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 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施工人员综合能力的影响, 实际中许多人对于安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工作中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所以, 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 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应一并进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对单项、分项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 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 加大事故的监管力度。

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落实监管职责。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 指导人们进行工作。监管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因此建设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 指导人们进行工作。在具体实施时, 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当然仅靠规章制度是完全不够的, 贯彻执行到底才是根本。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详尽的了解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及施工过程, 以便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预防更严重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具体的监管工作要依据实际, 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做到权责统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并贯彻实施到具体的施工监管中;尽量做到事前监管, 对安全隐患提前预防,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从而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 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加强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门卫岗位制度, 进行文明施工管理, 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牌图、围挡、材料堆放;根据安全系数要求及设备老化程度, 及时更新老旧设备, 同时积极学习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建设单位要履行好自身职责, 依据法定程序办理监管手续, 提高质量监管水平, 要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相关的各项信息;对于防护用品、施工器械的购买也要全程监督, 避免不合格设备被用于工程建设, 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施工方必须严厉查处, 限期整改, 并做好整改监督检查工作。监理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 审查施工单位的操作资质证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 认真审查施工机械、设施、设备,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和管理。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应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 为保证他们的安全, 就必须在施工现场做好妥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企业要保证充分的资金投入, 配备足够的、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 掌握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 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防护设备也应定期检查, 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5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 不断更新知识。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尤其是法律知识,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监管工作中严格落实, 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监管工作。监管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 紧跟时代步伐, 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 对于建设工程的需求必将不断加大, 安全监督管理也必将成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其现有的各种不足也将会阻碍这一行业的日后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所指定的规章制度, 提高工程质量, 推动该行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将着重分析目前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以及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前明.关于建设施工质量与安全监督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 (15) .

[2]邓龙海.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J].山西建设, 2007 (08) .

[3]董萌.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2) .

篇4: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关键词:电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46-01

电力建筑工程包括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较为复杂,这些都给电力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这些问题通过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1 电力建设工程的主要特点

1.1 复杂性

由于电力施工工程的重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关于技术上的难题,而且每个地方的施工条件都不相同,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都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技术管理和施工规模等方面的问题,在一些地势较为复杂或者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考虑由于地形问题带来的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或者是由于海拔过高给施工人员带来的高原反应[1]。电力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这个地方。

1.2 密集型

这种特点是大型电力建筑施工中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施工的规模较大体现了建筑工程的资金密集型;由于现在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应用在电力建设工程的自动化等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这就体现了施工的技术密集型;大型的电力建设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施工,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这体现了施工的人员密集型[2]。

1.3 流动性

电力建设工程因工程自身的特性,有着较高的流动性,这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业的流动性和施工地点的流动性:电力建设工程中在同一种设备中可能包括着多种施工技术,这就需要不同的施工人员轮换交替着来进行施工,这就体现了工程的作业流动性;施工地点的流动性体现在整个电力工程的规模和跨度较大,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而改变施工地点,而且这种施工地点众多且杂乱,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这种流动性的特点可能会产生许多可变因素[3]。

1.4 多变性

这种多变性体现在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各个部分,除了在上个部分所讲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地点的流动会产生多种可变因素,具体在电力施工尤其是线路施工的时候,因为施工的地点一般处于室外高处,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多变性[4]。

1.5 危险性

电力建设工程因其本身的规模程度和施工时间,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处于高空中进行施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差,这些都造成了施工的危险性。

2 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2.1 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安全监督管理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首先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的效率,体现了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指标。安全监督管理可以改善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的一些不良情况,比如施工的安全制度不完善、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等管理制度上的问题,通过对这些不良情况的改善能过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性,保证电力施工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是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工程,电力工程往往覆盖面广,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这个局部的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电网系统事故,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所建设的电网是一个公用系统,电网事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严重的后果;电力建设工程由于工程的规模较大,具有多个建筑施工地点,相关单位的安全监督难以全面把握,实施监理安全监督管理,可以全面的对每一个施工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把握,使整个安全监督管理变的更加持续有效,有利的加强了工程的安全施工[5]。由此可见,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具有较为重大的责任。

2.2 做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电力工程前期的安全准备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对施工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要保证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都相关负责人安排好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工程的实施;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电力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大和施工环境差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行,所以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的具体现场进行考察,分析施工地点每一处可以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并且提前做好英规措施[6]。

在电力建设施工中加强安全监督力度。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组织其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严格对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监督,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特点,对于那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现场,要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进行每一个不同项目施工的工作人员,都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于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求持证上岗[7]。在安全监督管理中,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求每个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应该记录每天的安全监督情况,以加强对安全监督的控制。

在电力建设施工完工之后仍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完成之后,对于安全监督工作仍旧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整个安全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安全监督人员应结合相应的电力工程特点,组织专门的技术小组,对于电力建设工程中的一些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对于一些裸露在空气中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重要设备,更要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8]。

3 结 语

电力建设工程使我国的重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通过做好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施工中的严格安全监督管理和施工完成之后对整个工程的仔细排查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充分保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谭万明.电力施工项目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15,(4).

[2] 王善东.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18).

[3] 江阳.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探讨[J].管理锦囊,2011,(15).

[4] 邱新权.浅谈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2014,(2).

[5] 游阳.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监督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6] 程学兵.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管理对策[J].城市地理,2015,(16).

[7] 王善东.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18).

篇5: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

1水利工程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行业正在逐步壮大,在整体上已经展现出了现代化以及规模化、大型化的形式。其中,水利工程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多,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利工程体系(如图1所示),有益于提升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需要很大的工程量,涵盖的部门数量非常多,需要的施工成员和队伍也非常多,并且需要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因此,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要给予详细的分析。

1.1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当中,建设的质量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形式,主要包括:①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当中设置的监督管理机构,具体的责任和任务由系统当中的其他事业单位进行执行;②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担任质量监督机构;③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进行独立,在接受水行政主管们的相关委托之后,在对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执行[1]。第一种与第二种管理机构,可将其看作是行政管理单位,第三种为独立法人单位。不同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将当前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统一性较差的特征进行了展现。

1.2建设管理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当中的相关工作是十分复杂并且系统的,在对其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但是,结合当前的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相关的管理工作制停留在表面,对于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很难及时发现[2]。

1.3建设管理上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水利工程当中,建筑材料在其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所以,建筑材料的质量和相应的管理效果对工程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在建筑上出现了问题,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有些承包商为了自己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购买的材料大多为低质材料,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效果。所以说,在建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便是,对材料的质量和验收过程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果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管理,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从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一部分建筑材料并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1.4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过于形式化

篇6: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论文

与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其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保护县(市、区)城或设区市工业园区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不含保护县(市、区)城或设区市工业园区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省、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

第五条 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应当持有水利部或省水

利厅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员证”。

第六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工程开工前在有管辖权的质监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提交有关材料,签订质量监督书。

第七条

质量监督期为签订质量监督书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同意工程交付使用止(含合同质量保修期)。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后20日内,组织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确定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情况报告相应质监机构确认。

质监机构收到项目划分书面报告后,应当在14日内审核确认项目划分并书面通知项目法人。

第九条

工程实施过程中,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项目划分确需调整的,项目法人应当及时将调整后的项目划分报相应质监机构审核确认。

第十条

省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市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省、设区市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管辖权限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质量监督计划。

质监机构在质量与安全监督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复核设计、施工、监理和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资质;

(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设计单位现场服务体系;

(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执行情况;

(四)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情况;

(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自检部位和数量满足规范要求情况,已完工程的质量评定符合规范要求情况;

(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质量监督人员在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后应当及时填写巡查记录。发现所检查工程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应当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项目法人应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并将整改结果报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质量机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可以指定具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乙级及以上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测,并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负责。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和平行(跟踪)检测。

单位工程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当制定终检方案,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审核,终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单位工程终检的主要检测项目和数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河道工程(河道清淤、疏浚等)

主要检测项目:河底高程、河底宽度、岸坡坡度等断面尺寸。

检测数量:每2000米至少抽测一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合同标段至少抽测3个断面。

(二)堤防工程(新建堤防和加固堤防)

主要检测项目:填筑土压实度(干密度)和堤顶高程、堤顶宽度、堤坡坡度等断面尺寸。

检测数量:每2000米至少抽测一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合同标段至少抽测3个断面;填筑土压实度(干密度)每个断面至少检测2层(顶层不取样),每层不少于3个点。

(三)挡墙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砼强度、浆砌石容重,顶高程及墙体厚度等结构尺寸。

检测数量:每500米至少抽测一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合同标段至少抽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砼强度、浆砌石容重指标至少检测1组(每组3个点)。

(四)护坡、护岸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砼强度、浆砌石容重,护坡(含垫层)厚度及坡度等。

检测数量:每2000米至少检测1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合同标段至少抽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砼强度、浆砌石容重指标至少检测1组(每组3个点),每个断面护坡(含垫层)厚度及坡度至少检测3个点。

(五)岸脚防护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断面顶高程、宽度、坡度等。检测数量:每500米至少检测1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合同标段至少检测3个断面。

(六)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分布在河流上的涵闸、站、桥、渡槽等)

主要检测项目:砼抗压强度、砌体质量。

检测数量:每项工程各项指标至少检测1组(每组3个点)。

(七)道路工程(砼路面和泥结石路面)

主要检测项目:砼抗压、抗折强度,砼厚度、宽度,泥结石路基压实度等。

检测数量:各项指标检测不少于3个点(处)。第十五条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备案。质量缺陷处理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质量缺陷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当处理结果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质监机构应当认真处理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举报,及时安排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经调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立即责成项目法人限期整改。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重要隐蔽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核定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书面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分部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和项目法人认定,报相应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的评定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进行评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十九条

单位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条

工程项目的质量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监理单位进行统计并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等级,经项目法人认定后,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的要求对已完成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组织法人验收,并邀请质监机构派员列席验收会议。

政府验收前,质监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要求提交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当向相应的安监机构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备案,同时提交初设报告、批复文件和合同等有关备案材料,安监机构对项目法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复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下发复核意见。

安监机构应当不定期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依法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活动。

第二十三条 安监机构应当主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安全资格持证上岗情况、安

全设施的配置、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安全监督人员应当在检查后填写《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果通知书》,下发至项目法人及各参建单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工程竣工验收时,安监机构应当向竣工验收委员会提交安全生产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江西省中小型灌区项目建设质量

与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中小型灌区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规范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中小型灌区项目。

其他中小型灌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中小型灌区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中小型灌区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下、5万亩及以上的中小型灌区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灌溉面积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中小型灌区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

第五条

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应当持有水利部或省水利厅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员证”。

第六条

中小型灌区项目的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工程开工前在有管辖权的质监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提交有关材料,签订质量监督书。

第七条

质量监督期为签订质量监督书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同意工程交付使用止(含合同质量保修期)。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后20日内,组织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确定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情况报告相应质监机构确认。

质监机构收到项目划分书面报告后,应当在14日内审核确认项目划分并书面通知项目法人。

第九条

工程实施过程中,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项目划分确需调整的,项目法人应当及时将调整后的项目划分报相应质监机

构审核确认。

第十条

省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市、县(市、区)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设区市、县(市、区)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管辖权限内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质量监督计划。

质监机构在质量与安全监督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复核设计、施工、监理和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资质;

(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设计单位现场服务体系;

(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执行情况;

(四)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情况;

(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自检部位和数量满足规范要求情况,已完工程的质量评定符合规范要求情况;

(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质量监督人员在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后应当及时填写巡查记录。发现所检查工程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应当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项目法人应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并将整改结果报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质量机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可以指定具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乙级及以上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测,并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负责。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和平行(跟踪)检测。

单位工程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当制定终检方案,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审核,终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单位工程终检的主要检测项目和数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渠道土方填筑、砌石体、现浇砼护坡、砼预制块护砌、U型槽安装等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填筑土压实度(干密度)、砌体质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砼厚度、垫层(反滤料)厚度。

检测数量:渠道每2000米检测一个断面,每个单位工程或标段检测断面不少于3个;每个断面各项指标检测不少于3个点(处)。

(二)砼U型槽工程

砼U型槽出厂前的检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检测单位负责。

(三)涵、闸、渡槽、虹吸管等渠系建筑物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砼抗压强度、构件尺寸、砌体质量。检测数量:每项工程各项指标检测不少于3个点(处)。

(四)机耕道、农桥等工程

主要检测项目:砼抗压(抗折)强度、砼厚度及宽度。检测数量:每项工程各项指标检测不少于3个点(处)。第十五条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备案。质量缺陷处理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质量缺陷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当处理结果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质监机构应当认真处理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举报,及时安排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经调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立即责成项目法人限期整改。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重要隐蔽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核定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书面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分部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和项目法人认定,报相应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的评定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进行评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十九条

单位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条

工程项目的质量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监理单位进行统计并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等

级,经项目法人认定后,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要求对已完成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组织法人验收,并邀请质监机构派员列席验收会议。

政府验收前,质监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要求提交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当向相应的安监机构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备案,同时提交初设报告、批复文件和合同等有关备案材料,安监机构对项目法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复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下发复核意见。

安监机构应当不定期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依法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活动。

第二十三条

安监机构应当主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安全资格持证上岗情况、安全设施的配置、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安全监督人员应当在检查后填写《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果通知书》,下发至项目法人及各参建单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工程竣工验收时,安监机构应当向竣工验收委员会提交安全生产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 江西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

与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其他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

第五条

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应当持有水利部或省水利厅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员证”。

第六条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工程开工前在有管辖权的质监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提交有关材料,签订质量监督书。

第七条

质量监督期为签订质量监督书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同意工程交付使用止(含合同质量保修期)。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后20日内,组织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确定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并将项目划分情况报告相应质监机构确认。

质监机构收到项目划分书面报告后,应当在14日内审核确认项目划分并书面通知项目法人。

第九条

工程实施过程中,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项目划分确需调整的,项目法人应当及时将调整后的项目划分报相应质监机构审核确认。

第十条

省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市、县(市、区)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设区市、县(市、区)质监机构应当加强对管辖权限内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质量监督计划。

质监机构在质量与安全监督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复核设计、施工、监理和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资

质;

(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设计单位现场服务体系;

(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执行情况;

(四)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情况;

(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自检部位和数量满足规范要求情况,已完工程的质量评定符合规范要求情况;

(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质量监督人员在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后应当及时填写巡查记录。发现所检查工程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应当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项目法人应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并将整改结果报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质量机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可以指定具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乙级及以上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测,并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负责。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和平行(跟踪)检测。

单位工程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当制定终检方案,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审核,终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

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单位工程终检的主要检测项目和数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大坝加固工程

1、土方填筑、现浇砼护坡、砼预制块护坡等。主要检测项目:填筑土压实度(干密度)、砼抗压强度、砼厚度、垫层(反滤料)厚度。

检测数量:大坝每50m长检测一个断面(1组),总检测断面不少于2个,每个断面检测不少于3个点。

2、防渗工程(斜墙、心墙、帷幕灌浆等)。

主要检测项目:砼防渗墙(含深搅)连续性、完整性,防渗墙砼强度、渗透系数;粘土防渗墙(斜墙、心墙)干密度、渗透系数;帷幕灌浆透水率等。

检测数量:砼防渗墙(含深搅)连续性、完整性开挖检测2个断面,防渗墙砼强度、渗透系数每个断面(孔)每项指标检测不少于1组,每组3个点;粘土防渗墙(斜墙、心墙)干密度、渗透系数每个项目不少于2个断面,每个断面(孔)不少于3组;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测以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现场认定为主。

(二)输水涵(洞)、溢洪道等输泄水工程。主要检测项目:砼强度、砼厚度、砌体质量及洞身灌浆质量。

溢洪道控制段(隧洞洞身段)、消能段各检测1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洞身灌浆质量检测以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现场认定为主。

第十五条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备案。

质量缺陷处理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质量缺陷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当处理结果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质监机构应当认真处理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举报,及时安排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经调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立即责成项目法人限期整改。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重要隐蔽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核定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书面报相应的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分部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和项目法人认定,报相应质监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的评定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进行评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十九条

单位工程的质量结论应当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并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条

工程项目的质量结论应当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监理单位进行统计并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等级,经项目法人认定后,报相应质监机构核定。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要求对已完成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组织法人

验收,并邀请质监机构派员列席验收会议。

政府验收前,质监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程要求提交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当向相应的安监机构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备案,同时提交初设报告、批复文件和合同等有关备案材料,安监机构对项目法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复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下发复核意见。

安监机构应当不定期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依法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活动。

第二十三条

安监机构应当主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安全资格持证上岗情况、安全设施的配置、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安全监督人员应当在检查后填写《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果通知书》,下发至项目法人及各参建单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工程竣工验收时,安监机构应当向竣工验收委员会提交安全生产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篇7: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流程

一、监督形式

工程正式开工15天内,由建设单位书面向监督部门提出召开首次例会的申请,由监督部门派有关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安全监督交底;告知监督的依据、程序、方式、内容、重点和监督检查处理方法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动态巡查形式为主,结合专项整治和综合执法大检查,同时质量监督人员定点到位监督时也会兼顾安全监督,回站后转交工程安全检查移送单。

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处理方式: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和现场防护、文明施工情况;询问有关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履行情况;反馈检查意见,通报存在问题。

二、对参建各方的安全监督内容及要求

A、施工单位:

1、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开展情况:预申报、项目部周自评、施工总包单位月自评、监理审核。

2、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并根据差别化管理要求实施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内审、外审开展情况。

3、对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现场必须每日公示危险源,监控措施有针对性,重大危险源在开工和施工作业前分别向监督部门作好预申报。

4、作业人员:(1)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抓好四个重点:开、竣工前后;节假日前后;施工阶段及季节转换;新进队伍、新进人员、转岗及换岗作业人员安全教育;(2)必须经过岗前培训;(3)必须持有健康证;(4)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5)办理综合保险手续;(6)签好用工和安全协议书;

5、安全防护用品:所从事的工作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凡涉及各类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施工的,必须确保防护措施及监护人员的落实;

6、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的数量按工程规模配备,必须持三类人员安全考核合格证书,常驻施工现场不虚挂,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期间要确保到位率;

7、安全施工方案:无安全施工方案或方案未经审批,不得进行施工,深基坑、高支模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方案必须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通过后方能交付施工;

8、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必须建立检查、验收、保养、检测、等相关制度,凡大型机械和井架必须经有资质机械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报监督部门备案,现场使用的机动车辆必须持有管理部门的年检证明;

9、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临边洞口防护、生命绳等)必须做到作业前有交底、使用前有验收、过程中有检查,相应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B、监理单位:

1、将安全生产管理内容纳入监理规划的情况,以及在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制定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方面情况,即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频率;

2、审查总、分包施工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取得考核合格证书和操作资格证书情况;

3、安全监理必须持证上岗,不得无故不在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应每天不少于一次对现场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安全巡视;

4、审核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督促施工现场进行安保体系内审、外审认证,审核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及人员配备情况、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情况;

5、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在实施中是否符合程序性(施工企业施工方案、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审批手续或专家论证情况)、强制性(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有效性(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实体是否符合投标时承诺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标准要求);

6、复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和各种设施的安全许可验收手续和红、绿牌挂牌制度执行情况;

7、采取监管手段情况: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事故隐患情况或暂时停工情况;整改结果复查情况;向建设单位报告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情况;向工程受监地安监站报告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情况。

C、建设单位

1、申领施工许可证时,提供建筑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资料的情况;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的情况;

2、按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向施工单位拨付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情况;

3、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等有关资料的情况;

4、履行合同约定工期的情况;

5、有无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的行为。

三、安全监督的措施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下达暂缓施工整改通知书;对发生事故的,责令立即停工,限期改正。对施工现场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逾期未整改的,依法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甚至可报请主管部门对有关的责任单位资质、责任人资格进行相应处理;每次监督检查后,区安质监站检查人员作好书面检查记录,并及时将有关单位的安全不良行为进行上网入录,对违反记分条款的“三类”人员进行记分登记。

四、安全事故处理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安全监督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区安全监督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或瞒报。

2、填写《安全质量事故快报表》,报告事故应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5、监督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取证,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并记录,为后续调查处理事故收集相关资料。

6、事故企业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现场存在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安全保证体系监审。

篇8: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探究

(1) 建筑产品多样性、施工现场动态性、施工作业的非标性决定了建筑安全问题的复杂多变性建筑产品是固定的、附着在土地上, 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土地;建筑结构是多样的, 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结构、木结构等等;建筑规模是多样的, 从几百平方米到数万平方米不等;建筑功能和工艺方法也同样是多样的, 应该说建筑产品没有完全相同的。建造不同的建筑产品, 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有不同的要求, 这些差别决定了建设过程中总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每一道工序都可以使得工地现场在一夜之间变得完全不同。随着施工的推进, 工地现场会从最初地下几十米的基坑变成耸立几十米、几百米的大楼。因此, 建设过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包含着较高的风险, 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落后于施工过程。建筑施工的露天作业, 施工现场的噪声、粉尘、污水、有害气体、严寒酷暑, 以及工期等原因带来的高强度作业, 使得施工人员经常面对不利的工作环境和超常的负荷。由于施工环境和操作对象复杂多变, 使得建筑施工每一具体作业动作要领难于标准化, 加上大量未经正规培训的流动性很大的农民工涌入建筑工地, 更使得建筑施工作业无法标准化。作业的非标性, 带来了安全防护的非标性。

(2) 公司与项目部的分离, 致使企业安全管理力量弱化施工单位往往有多个项目同时施工, 通常上级公司与项目部分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更多的由项目部来承担。但是, 由于项目的临时性, 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的有限性和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压力也相对增大, 公司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人员鞭长莫及, 形同虚设, 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力量和措施弱化。

(3) 多个建设主体的存在及其关系的复杂性, 影响了建筑安全管理的协调统一工程建设责任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总责, 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 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而建设、监理、勘察、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商的不当行为, 也会对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涉及单位多, 认识和利益不同, 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协调统一难度很大。

(4) 目标导向对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形成较大压力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 只要结果 (产量、质量、工期) , 不求过程 (安全) , 而安全管理恰恰是体现在过程上。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 (质和量及工期) 和资源 (时间、成本) 限制, 这些使得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面临较大的压力, 自觉不自觉地把安全管理摆到从属地位。

2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总态势与主要问题

2.1 总态势

通过多年统计资料表明, 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 说明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 近年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的下降率, 与前几年相比, 突然大幅放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必须高度重视。

2.2 主要问题

(1) 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不完善据统计, 我国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项, 内容包括综合类、安全卫生类、伤亡事故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及检测检验类等, 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 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无疑将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必须承认,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法规已发现不少的缺陷和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 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漏项、重复交叉等问题, 建筑安全生产强制性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亟待完善。

(2) 政府监管有效性不高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执法不严, 资金不落实, 人员偏少, 手段落后, 监管力度不够, 监管的有效性不高, 监管部门往往重事故处理, 轻日常防范。这一局面, 不能适应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3) 安全技术相对落后

近年来, 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加危险性大的工程增多, 给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出现, 使施工难度、危险性增大。如:中央电视台、奥运会场馆、卢浦大桥等。而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 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的需要。

(4) 企业安全管理薄弱

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力军, 但是, 受施工企业地位下降、经济困难、企业改制、人员不稳定等因素影响, 这个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得不好。企业管理层、操作层在安全管理力量和素质下降的同时, 往往还受制于其它因素, 自觉不自觉地转移了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流于纸上和口头的多, 落到实处的少;穷于应付检查和事故处理的多, 扎扎实实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预防工作的少;对承揽任务的公关活动等投入多, 对现场安全生产投入少。此外, 我国施工企业在过去国有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已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5) 安全教育培训过少

高等教育中与建筑安全有关的技术教育和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少。建筑业安全教育执行情况较差, 工人受到安全培训少。

(6) 建筑安全危险预测和评估缺失

预防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中的事故, 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目前缺乏建筑安全的危险预测和评估机制, 使预防和预案缺乏针对性。

(7) 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缓慢

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 运用市场信誉杠杆和建立成熟的保险制度, 是市场经济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 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进入清出脱节, 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 不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 构建安全事故预防长效机制的策略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和影响的根本是预防。当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处于事故高发期, 构建预防长效机制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1) 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强制性技术标准, 依法治理安全法规制度和强制性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 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和震憾力, 必须抓紧完善。其中, 可操作性是需解决首要问题。应在组织建筑安全生产调查的基础上, 充分听取施工现场人员意见, 再来“闭门造车”。责任追究制不能限于事故, 当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时, 即便未出事故, 也应追究。

(2) 强化预防意识

①管理层 (包括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的机构与人员) 必须牢固树立预防意识, 将预防管理纳入工作常态中, 防患于未然。一方面, 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不仅强调工程进度、质量、效益, 更要强调安全。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 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不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尽可能多角度地收集预测安全问题信息, 通过科学分析做出事前预测和判断, 从而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②操作层要培养和树立安全预防意识。因为施工人员不但是整个工程的具体操作者, 更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培养和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非常重要。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安全培训演练, 加强安全预防意识教育, 普及安全预防的知识, 培养其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与警觉性。

③把预防意识贯彻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 确保从进场至工程验收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根据总结经验, 预防的切入点, 是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各部位和环节进行定期和应急检查, 做出事先预测和分析, 制定全面、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和计划。

(3) 发挥勘察、设计单位对施工安全的指导作用对可能发生施工危险的建设项 (特别是采用新结构、新构件、新工艺、新材料和可能有地质灾害的项目) ,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指明问题与防范要点, 必要时应提出施工措施, 并在技术交底和检查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指导。对此, 应当作为一项规定制度化。

(4) 用“示范工地”确立安全生产管理实物性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应采取目标确定、分解、实施、考核等措施, 建立起一批秩序化、规范化、数控化的示范工地, 把书上的标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性标准, 以此推动其它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①工作环境秩序化。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要求, 对工地现场的施工围护、场容场貌、临建设施、安全生产管理等实行高标准, 创建一批“示范工地”, 以此带动其它工地。

②安全管理规范化。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可采取在工地全面推行建筑安全“从零工作法”。管理层和作业层做好“从零工作法”日志, 以确保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

③安全监控数字化。积极推广使用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 提高监管效能。使参建各方对现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处理,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摘要: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的分析, 建筑产品多样性、施工现场动态性、施工作业的非标性决定了建筑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但我国据资料统计, 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对安全生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上一篇:三级医院药学应知应会下一篇:北平的四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