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导游词

2024-06-09

西昌导游词(共6篇)

篇1:西昌导游词

西昌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

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

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

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

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

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

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共3页,当前第1页123更新学习

篇2:西昌导游词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第四个展厅介绍的是彝族的家文及习惯法。所谓家支就是家族的意思,它是父系血缘集团,有父子联名的谱系。凉山彝族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而黑彝家支就起着政权的作用。习惯法是凉山彝族不成文的法律,它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的依据,包括人身占有与保护财产所有、犯罪、婚姻等方面,而依据习惯法作出的刑罚十分残酷,往往是斩手、断足、挖眼等酷刑。

第五个展厅是关于宗教、婚姻家庭与文学艺术。凉山彝族没有成型的宗教体系,他们的信仰还处于祖先崇拜与万物有灵的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从事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职业的人叫毕摩和苏尼,他们各有其职,各司其法。苏尼的主要职责是撵鬼驱邪,而毕摩是诵经安神祭祖,除此之外,毕摩还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彝族的民间文化人。所以毕摩的社会地位也比苏尼高。

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有两个准则:等级内婚,家文外婚。即同一等级不同家族的人才有可能通婚。等级内婚是要保护血统的纯洁,维护等级制度;家支外婚是避免近亲结婚。这两点是不能违反的,否则会面临严酷的惩罚,甚至是死刑。

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有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一批代表作,还有大量反映彝族人民战胜自然、战胜邪恶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乐器,如口弦、三弦、月琴等。而以漆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第六个展厅集中展示了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彝族盛大的节日 ——火把节、彝族新年,有绚丽多彩的服饰,有独具特色的彝族伙食,有独特的婚礼、葬礼。目不暇接的实物、照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民居院,这是一所典型的彝族民居,由木结构的板屋和土木结构的碉楼组成,板屋全部采用穿逗结构,集中展示了彝族建筑的精华。

参观完博物馆,再往山上走就是泸山寺庙和道观中规模最大的光福寺。据《四川通志》记载,光福寺始建于唐朝,原名飞梁寺、大福寺,明宪宗成化年间改名为光福寺。光福寺山门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光福寺各殿、阁均依山势分级建造,寺内现保存有植于汉、唐时期的柏树数株。还有著名的地震碑林,一百余通百碑记载了1536年、1732年及1850年西昌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范围、强度及地震的破坏程度,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光临光福寺,明朝时状元杨升魔被贬至云南,途经西昌,借宿于此,时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这首诗: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过了光福寺,再往上还有文昌宫、观音阁、玉皇殿等寺观,大家可以一路看去。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积为31平方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5公里,平均水深 14米,最深处达34米。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如果把西湖比作雍容华贵的贵妇,那么邛海就像清新质朴的村姑,它的美就在于它的恬静、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湖水会呈现深浅各异,纯净细柔的绿、蓝、青各色,显示出高原湖泊独有的魅力。春夏之际,岸边垂柳依依,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你可以充分体?quot;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秋天,天高气爽,月色溶溶之际,天地浑然一体,天上月、水中月交相晖映,充满诗情画意。而冬天,少了几分煊嚣的邛海,更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

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那最后我们还剩什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在我们就去领略它的风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这一条件。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两点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指挥控制大厅,它是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这里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及各种状态显示屏,它们随时显示着发射场的工作情况、火箭卫星的运行状态及有关参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完成对卫星发射的指挥控制、数据交换与处理等工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太空。当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走进这里时,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 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篇3:西昌市民鸟类保护意识调查

1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1.1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野生鸟类认知、观赏鸟饲养预期、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等5个方面的内容, 共设计20个问题。调查主要选取工作日和周末不同的时间段进行, 主要调查对象为西昌市市民, 并选取了西昌市人流量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名店街、北工业园区、邛海湿地、航天大道、顺河路、西昌客运中心6个调查地点进行调查。为避免个人隐私问题, 所有问卷调查不记录调查对象的姓名[4,5]。

1.2 数据处理

调查共发出问卷350份, 回收350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卷为342份, 有效率为97.71%, 答题不超过50%或全选同一答案视为废卷, 废卷率为2.29%。采用Excel、SPSS 17.0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样本构成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因此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调查人员根据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等基本情况对问题做出更详细具体、准确的分析与判断。由调查结果可知 (表1) , 在342份有效问卷中, 就性别来看男性比例为44.44%, 女性为55.56%, 基本可视为男女比例相当。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以中学、大学文化程度居多, 说明所调查的对象文化程度属较中等水平。被调查者中, 中低收入水平人士居多, 能较好地反映西昌市居民的收入状况。而在被调查者的职业构成中, 学生的比例达30.99%, 公司职员比例为17.25%, 其他职业如机关干部、教师等相对比例较少, 其他职业以私营店主等为主, 比例较高, 占被调查者的31.58%。

2.2 被调查者对野生鸟类的认知

调查数据表明 (表2) , 西昌市民关注鸟类的渠道大部分都是通过书籍或电视, 其比例高达63.45%, 14.62%是通过逛花鸟市场获得鸟类信息的, 而通过爱鸟公益活动和科普讲座来认识鸟类的, 仅分别占7.02%和4.68%。由此表明, 西昌市民对野生鸟类关注水平较高, 书籍或电视因其传播范围广、影响程度高、所播公益广告等也较容易让人们接受等原因成为市民关注鸟类的主要渠道, 而逛花鸟市场更好地体现了人们对于认识鸟类的热情和态度, 但仅限于部分热衷于观赏鸟养殖和空余时间较多的人群。现阶段的科普讲座和爱鸟公益活动相对较少且影响范围不广, 致使人们通过这2个途径关注鸟类的比例不高。对于西昌市目前野生鸟类数量及种类减少的原因, 60.5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栖息地的破坏, 同时认为是人类捕杀的比例达到了24.27%, 只有4.97%的人认为是食物短缺造成鸟类数量的减少, 另有10.23%的人表示不清楚其中的原因。数据表明, 目前西昌市民已经认识到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不断捕杀是鸟类减少的主导原因。随着西昌旅游开发, 政府加大了对邛海湿地的开发力度, 现已对邛海周边开发出湿地公园4期、景点5处, 并加大了对邛海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而对于这些措施的实施有64.32%的市民认为目前改善后的邛海环境适合或者非常适合鸟类栖息, 认为情况一般的占了28.07%, 仅7.6%的人认为不适合鸟类生存。这组数据说明, 目前邛海的旅游开发对鸟类的保护受到了西昌市民的普遍认可。虽然西昌市民对邛海旅游开发对鸟类保护起到的积极作用普遍认可, 但仅有29.24%的被调查者认为邛海湿地鸟类数量种类有所增加, 31.2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减少, 而更多的则表示对此不清楚, 其比例高达35.09%。这说明西昌市民对环境改善和鸟类种类数量增加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深刻, 无法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3 被调查者的观赏鸟饲养预期

饲养观赏鸟可以丰富生活、增添乐趣、陶冶情操、培养爱心, 同时还能提高人们保护鸟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调查结果表明, 受访者对观赏鸟的了解普遍不高, 很熟悉或比较了解观赏鸟养殖的仅占11.12%, 而了解不多和不清楚的占88.88%, 说明目前西昌市的市民对于观赏鸟的认识度还不够, 观赏鸟养殖的市场还有待于开发。在给出的常见观赏鸟中, 鹦鹉成为市民最想饲养的鸟类, 其次为鸽子, 画眉、八哥、金丝雀、相思鸟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上述几种观赏鸟具有饲养方法简单、观赏性和表演能力极强的特点而为人们所熟知有关。在征询市民对饲养观赏鸟态度的调查中, 持同意态度的占52.92%。调查中也有34.80%的市民表示不同意饲养观赏鸟, 其主要顾虑在于禽流感等疾病威胁和希望鸟类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的愿望。有12.28%的保持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认为饲养观赏鸟可有可无。总体来说, 西昌市市民对观赏鸟的认识度还不够, 观赏鸟饲养者较少, 观赏鸟养殖市场有待开发。

2.4 被调查者的鸟类保护意识

有意识才能有行动, 只有具备明确清晰的保护意识, 才有利于鸟类保护活动的展开。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表4) , 对于捕鸟的看法73.10%的被调查者认为捕鸟行为必须制止, 14.9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少量捕捉, 但他们也同时表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少量捕捉有利于种群更新, 不能无节制的乱捕滥杀。这说明西昌市民对于捕捉野生鸟类普遍抵触, 同时也有少部分市民具备一定的生态学知识基础, 这对于提高鸟类保护意识相关活动的开展是有好处的。在面对受伤鸟时, 33.33%的市民选择自己给鸟包扎, 40.64%的人会选择将受伤鸟送到宠物医院或相关部门, 这说明大部分西昌市民具备爱鸟意识且能够付诸行动。在处理所养观赏鸟的尸体方面, 70.18%的市民选择找地方埋葬, 9.0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直接丢掉, 制成标本、交由畜牧兽医站处理等方式仅占20.76%, 这主要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等有关。传统观念认为小型动物尤其是鸟类尸体没有利用价值且易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遇到鸟类尸体多数人会选择掩埋或躲避。而标本制作可以为人们还原、固定宠物和观赏鸟, 使尸体重新具备观赏价值并长久保留。调查结果也说明, 在西昌开展以宠物、观赏鸟类尸体等为主的标本制作项目, 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因此, 目前转变观念提高市民对野生动物资源生态价值的认识十分必要。

2.5 鸟类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做好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对加大市民认识和了解鸟类的程度, 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目前, 西昌市政府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保护活动, 如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鸟类摄影展、重大节日等开展的宣教活动, 在邛海湿地建立的鸟类栖息地保护中心、宣传教育中心、野生动物文化长廊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鸟类保护意识。对鸟类保护宣传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的调查结果表明 (表5) , 在鸟类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的必要性的调查中, 92.69%的被调查者认为必要或者非常必要。对于是否会参加爱鸟保护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 15.7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声援保护活动但不参与, 仅3.51%的市民表示自己将完全不参与。这充分说明了西昌市市民普遍能接受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提高鸟类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对于宣传手段的调查结果显示, 48.38%的被调查者认为开展爱鸟公益活动更有利于意识的推广, 其次是通过电视报纸的宣传 (37.72%) 。调查过程中, 被调查者普遍反映开放性、参与性强的爱鸟公益活动是比较受欢迎的, 而诸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等宣教方式易于留下深刻印象, 也可成为不错的宣教方式。对保护途径的调查显示, 除“加强学校教育”仅占28.95%外, 其他项比例接近, 均占40%左右。数据表明, 市民在保护鸟类途径方面还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层面, 大多数市民尚未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在公众鸟类保护意识中的重要作用。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西昌市民具备了足够的鸟类保护意识, 但明显缺乏执行力。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 西昌市民对野生鸟类关注水平较高, 书籍或电视是市民关注鸟类的主要渠道。目前, 西昌市民已经认识到环境的恶化、人类捕杀是鸟类减少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普遍认可目前邛海旅游开发在鸟类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但是市民对环境改善和鸟类种类数量增加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深刻。总体来说, 西昌市市民对观赏鸟的认识还不够, 观赏鸟饲养者较少, 观赏鸟养殖市场有待开发。虽然市民普遍抵触捕捉野生鸟类, 遇到受伤鸟类时也愿意施以爱心, 但在面对处理鸟类尸体的问题时仍有多数市民选择自行处理, 以宠物、观赏鸟类尸体等为主的标本制作项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因此, 目前转变观念提高市民对野生动物资源生态价值的认识十分必要。西昌市市民普遍能接受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提高鸟类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多数人认为开展爱鸟公益活动和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是提高鸟类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但大多数市民尚未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在公众鸟类保护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3.2 建议

3.2.1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全面提升市民对鸟类的正确认识。

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是保护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基础, 也是衡量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指标之一[6]。当前仍有不少西昌市民对鸟类不够了解或者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忽略了鸟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担任的重要角色。政府在开发邛海湿地旅游项目的同时, 应继续加强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宣传, 开展参与性强的如观鸟比赛、鸟类摄影等爱鸟护鸟公益活动开展鸟类保护教育, 提升市民对鸟类的认知水平, 同时宣传保护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法, 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3.2.2加强学校教育, 从小培养学生的鸟类保护意识。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对保护知识的获得和保护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7]。虽然市民的主体是成年人, 但因成年人群工作繁忙, 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差异巨大等原因集中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难度太大。而学生正值人生观形成关键期, 易于接受教育, 对其进行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尤为重要[3,8]。加强学校教育, 应从儿童、中小学生抓起, 从小培养鸟类保护意识,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并通过他们影响他们的父母及周边的人, 有利于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因此, 建议教育部门在日常教育中加入如爱鸟活动夏令营、野外观鸟、爱鸟征文等生态保护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 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发挥教师在鸟类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保护野生动物内容与生物学知识贯穿起来, 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未来的他们将是管理者、研究者、宣传者、执法者, 无形中就可以带动其周围的许多人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 增强保护意识, 自觉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来[9]。通过上述活动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使学生 (尤其是中小学生) 从小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从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行为, 将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转变为生活习惯。在长期学校、家庭的生态保护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受到教育后, 可以对其家长的保护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提高市民对观赏鸟的认识, 激活观赏鸟养殖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观赏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观赏鸟的养殖、销售、驯养、出口等对增加农民收入、积累社会资金、增加各国人民的友谊都有益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西昌市民对观赏鸟的认识度还不够, 观赏鸟饲养者较少, 观赏鸟养殖市场有待开发。目前, 西昌市宠物市场尤其是伴侣动物市场已经初步成型, 但观赏鸟市场却非常有限, 仅有仿古街和光彩小区2处花鸟市场, 且经营种类以花草和观赏鱼为主, 观赏鸟类经营项目较少。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观赏鸟赏玩、养殖的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 扶持一批观赏鸟养殖、销售的经营业主, 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激活观赏鸟养殖市场。通过观赏鸟市场的激活, 带动产业发展, 继而提高市民的鸟类保护意识。

3.2.4 提高市民保护鸟类的执行力, 以实际行动保护鸟类。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仍有26.02%的市民对受伤鸟类表现出冷漠或者无所适从, 19.30%的市民不愿意参与到鸟类保护工作中, 说明市民在鸟类保护方面明显缺乏执行力。而在鸟类保护执行力的培养上, 不仅需要自身保护意识、素质的提高, 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此而作出努力, 采取一定措施来促使人们在行动力上的提高。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如在开展宣教活动过程中可采用有奖问答等形式刺激并提升参与市民的积极性。建议设立野生动物救助站, 并对救助受伤野生动物的市民进行适当资金奖励, 以提高市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动物保护执法监督工作, 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平台, 发挥公众监督的重要性, 坚决查处破坏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李海涛, 郑璐, 马金华, 等.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湖湿地现状及其鸟类保护[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 (1) :6-8.

[2]李海涛, 黄渝.四川邛海湖湿地鸟类种群多样性及邛海湖生态评价[J].基因组学与用生物学, 2009, 28 (4) :720-724.

[3]张术霞, 李超吉, 王冰.大学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实证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 (6) :104-108.

[4]潘岽生, 王海京, 李玉华, 等.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社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调查[J].野生动物, 2010, 31 (4) :218-220.

[5]王纳, 刘红彩, 赵雷刚, 等.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调查[J].陕西林业科技, 2012 (6) :34-36.

[6]董海艳, 邹红菲.哈尔滨市大学生爱护野生动物意识调查分析[J].野生动物, 2003, 24 (2) :44-45.

[7]朱建国, 季维智, 韩联宪.公众保护意识教育在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生物多样性, 1998, 6 (1) :73-78.

[8]万九妹.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 2001, (9) :43.

篇4:西昌烟叶样板

正确领导 狠抓生产

2007年,西昌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州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烟办和各种烟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执行国家“双控”政策,按照“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生产指导方针,以“稳定、优质、生态、安全”为发展方向,着力实施优质烟叶又好又快发展战略,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烟叶生产,共签订《烤烟种植收购合同》2850份,落实面积13484.5亩。在遭遇两次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全力组织抗灾自救,战胜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烟叶提质、烟农增收、财政增收、营销部增效,与烟农、政府、工业企业共享共赢共建和谐烟草”的目标,为实施优质烟叶又好又快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 不断创新

2007年是西昌市烟叶“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关键年,该市市委、市政府对烟叶生产提出“搞好规划、调整布局、找准定位、抓出成效”的指导思想,把烟叶生产作为重要产业来抓。西昌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在此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发展观念,推进西昌烟叶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2007年,烟叶生产体现了以合同管理确保落实国家“双控”政策、实用技术推广积极抗旱与努力提高烟草质量相结合、田间管理促进效益与技术措施相结合、服务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等特点。

为实现抗旱早栽,今年西昌全市预整地工作提前在4月20日前完成,移栽工作也在5月7日较往年提前10天结束。

西昌烟草业工厂化育苗供苗试点工作初试成功,得到了国家局、省、州、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四川省烟叶公司生产部经理吴纯奎称其为“现代农业的样板”;原中国烟叶总公司总经理赵兴在调研工厂化育苗情况以后,高兴地写下:“大规模的现代化漂浮育苗,具有国际最先进的育苗水平,初试非常成功,应很好总结、借鉴,因地制宜,推广运用,提高凉山州育苗水平。”并称赞此项育苗新模式的探索达到了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烤烟生产先进水平。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西昌市烟草专卖局烟叶工作站点对烟农信息管理、烟叶款兑付、各种补贴兑现以及烟叶收购的库存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电子结算率达到90%以上。

人性化管理 为烟农服务

今年,烟草专卖局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为每户烟农建立一套资料袋,袋内有烟农的基础信息,营销部印发的生产技术资料以及烟技员、预检员入户指导情况等材料。以此作为营销部与农户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营销部对烟技员、预检员工作考核的依据。

预检员为每户烟农制作出分级指导烟样,作为烟农进行烟叶分级扎把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烟农分级扎把质量。

在约时定点售烟方面,将全部辖区内烟农的售烟时间细化到几时几分,此举不但解决了交烟难的问题,而且为烟农从事烟叶分级扎把等工作节省出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烟叶分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以黄水烟点为例,该点烟农以往售烟通常是每天近百户烟农从早到晚在烟点排队,秩序杂乱,常有烟农当天无法交售烟叶。但今年,该地烟农手中都有一张如列车时刻表一样的售烟安排表,每户烟农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交烟时间,只要提前几分钟到烟点即可。

同时,西昌烟草专卖局采取编码式封闭收购,实现定级员与烟农在互相隔离的情况下完成定级工作,消除了定级员的私心杂念、烟农的各种担忧,有效避免人情烟、关系烟现象的发生。该市未发生一起因挣等挣级引起的冲突事件,真正实现了阳光透明收购。

烟叶走向全国 提高乡镇生活

西昌市种烟历史悠久,但由于烟农市场信息意识差和生产方式老化,长期以来,先进科学技术推广普及难度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低、烟叶质量和等级结构不能适应工业生产需要,既影响了烟叶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又严重地阻碍了烟叶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州局(公司)党组的领导下,西昌烟草专卖局狠抓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全市烟草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特色提升、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以“一打一扫”为重点的原收原调工作的开展,保证了烟叶收购交接过程中的透明度,烟叶等级质量显著提高,使西昌烟叶受到各大烟草集团的青睐。颐中烟草集团青岛烟厂在民胜烟站建立了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上海烟草集团在黄水烟站建立了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篇5:西昌导游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这一条件。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两点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指挥控制大厅,它是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这里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及各种状态显示屏,它们随时显示着发射场的工作情况、火箭卫星的运行状态及有关参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完成对卫星发射的指挥控制、数据交换与处理等工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太空。当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走进这里时,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 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篇6:西昌庐山导游词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上一篇:动物谚语精选下一篇:小学班子成员竞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