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2024-05-23

设备故障原因分类(精选9篇)

篇1: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设备故障分类考核办法

在目前的设备故障中,零星、重复故障所占比例仍较大,有些已明确原因的故障因预防措施不到位还重复出现,零星故障也因整改不及时仍经常发生,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有关单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对零星、重复故障的控制,进一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特制定本办法,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考核管理。

一.故障分类

1.重复故障:在一段时间内(1小时以下零星设备故障一个月,1小时以上设备事故一年),同一类设备的同一部位因相同原因重复发生的设备停机故障。

2.责任故障:由于操作、维护、检修不当或设备超定修周期运行(特殊情况经批准除外)等责任原因造成的设备停机故障。

3.特殊故障:本身存在目前还无法解决的缺陷的设备(如精轧机电机)、受安装部位限制的设备(如地下隐蔽管道)、无法通过点检手段检查的设备(但设备在定修周期内),以上设备突发的停机故障。

4.一般故障:除上述故障以外的设备停机故障(含备件原因)。二.考核办法

1.重复故障:对于发生故障后未组织分析原因或已找出故障原因但未及时进行整改的重复故障,1小时以下除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外每分钟加扣奖金2元,1小时以上构成设备事故按事故考核定额加倍考核。

2.责任故障:1小时以下除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外每分钟加扣奖金3元;1小时以上按事故考核定额加倍考核,并按责任大小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如情节严重将另作处理。3.特殊故障:1小时内由责任单位承担,大于1小时部分月度不予考核;但仍进行考核,定额4小时,超出部分不予考核。对于不予考核部分的时间,机动部应在网上公示,同时通知生产部核减受此时间影响的生产作业区相应部分的生产计划。

4.一般故障:按经济责任制考核。

5.管理人员挂钩考核:由于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责任造成的设备故障或事故(含备件原因)按上述考核标准的20%挂钩考核相关责任人。

三.说明

本办法自XXXX年X月起执行,考核部门为机动部。

高线厂 XXXX年X月

篇2: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出现无法识别现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所造成的:一是 USB 接口电压不足。这种 故障通常存在于移动硬盘身上,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 USB 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 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 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的 USB 接 口是通过线缆连接到机箱上的,在传输时便会消耗大掉的电压,因此,在使用移动硬盘时,要注意尽量接在后置 主板自带的 USB 接口上,否则也可以通过外接的电源适配器来提供 单独供电。当然,在一些老的主板上,必须要使用独立供电才能供正常使用 USB 设备。二 是前置 USB 线接错。当主板上的 USB 线和机箱上的前置 USB 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 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 使得 USB 设备烧毁,严 重还会烧毁主板。三是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 NF2 主板与 USB 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 NF2 的主板上 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 nForce2 专用 USB2.0 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 主板的 BIOS 一般都能解决。四是系统或 BIOS 问题。当你在 BIOS 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 USB 时就会发生 USB 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 USB 设备相关的选项。

二、U 盘插入电脑,提示“无法识别的设备”故障维修思路:对于此现象,首先的一点说明 U 盘的电路基本正常,而只是跟电脑通信方面有故障,而对于通信方面有以下几点要检查:(1)U 盘接口电路,此电路没有什么特别元件就是两根数据线 D+ D-,所以在检查此电路时只要 测量数据线到主控之间的线路是否正常即可,一般都在数据线与主控电路之间会串接两个小 阻值的电阻,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检查这两个电阻的阻值是否正常。(2)时钟电路,因 U 盘与电脑进行通信要在一定的频率下进行,如果 U 盘的工作频率和电脑不能同步,那 么系统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识别的设备”了。这时就要换晶振了。而实际维修中真的有很 多晶振损坏的实例!(3)主控,如果上述两点检查都正常,那就可以判断主控损坏了.


篇3: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在信息化管理高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为求全面、快速、有效的管理必须使用信息化手段, 优化管理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企业管理自动化。其中, 标准化编码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 因为标准化编码是各种信息系统全面统一的基础。炼化企业属于大型流程工业企业, 其生产过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突发事件或故障频繁发生。随着设备故障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建设设备故障分类及编码库, 规范设备故障分类, 建立标准化的炼化企业设备故障编码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编码技术概述

1.1 编码技术的研究状况

编码是把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转换为代码的过程, 一般由具有特定含义的几个字符段组成。编码的目的主要是使事物信息的描述代码化, 即用一个具有充足信息的编码来唯一地标志一个事物, 提供对象的分类管理和提高查找效率, 为生产与管理提供方便。信息分类编码经过40年的发展, 形成了不下数百种形式各异的分类编码系统。但是, 以往的编码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1.1 仅能用于标志和分类, 不具有详细描述工程信息和几何形状信息的能力;

1.1.2 产生了“高项掩盖低项”的现象, 导致语义多义性, 译码困难;

1.1.3 系统特征项固定, 结构呆板, 代码冗余;

1.1.4 代码不仅缺乏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特征, 还缺乏形状、定额、管理等方面的特征, 忽略这些信息就不能满足现代设备管理各个环节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数据处理。

1.2 分类编码的原则

在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中, 要将数以万计的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就要做到科学、系统、可延、兼容、综合实用。

在具体的编码系统的实现上、进行编码的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的编码原则:

1.2.1 编码的惟一性。

编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分类的二义性, 避免数据冗余, 每一编码必须保证其代表的实体或实体属性是唯一的, 反之, 每一个所描述的实体或属性都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编码;

1.2.2 编码的逻辑性和可识别性。

编码应面向事物特征, 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 由于采用非基于语言的编码, 应确保编码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的通用;

1.2.3 编码的可扩展性。

编码不仅能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物特征, 在结构和容量上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柔性;

1.2.4 编码的简洁性。

编码结构应当简单, 而为了计算机系统的编程、处理的便利, 编码应尽量采用等长度规格。

此外, 对于设备故障的编码不但要满足设备故障管理的需求, 还必须考虑到相关信息系统对设备故障编码使用的要求。如物质采购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与设备故障管理系统有接口, 也需要对设备故障进行相应编码。因此, 在设备故障管理系统进行设备故障编码的时候, 应尽量保证与其它系统编码的一致性和设备的唯一性, 减少不同信息系统在信息交换时编码的转换。

1.3 编码码位的确定

编码码位也是一种信息资源, 码位越长越能清楚地表示对象的特征属性, 但会降低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复杂性与管理成本。码位越短则越难将对象描述清楚, 容易引起编码和管理的混乱。编码码位的长短与信息系统的信息量、信息范围及需要涉及的信息属性等有很大关系。目前流行的码位长度是8~30位不等, 其中10~20位的居多。

1.4 编码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编码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4.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是一种树形的分类方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特征逐次的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 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在线分类体系中, 一个类目相对于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 称为上位类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相对于上位类而言, 称为下位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 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 不重复、不交叉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由一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彼此之间称为同位类。其结构如图1。

线分类的特点是代码展示了所属对象的层级数量和容量, 层级数量反映了代码的深度容量反映了分类系统所包含的信息容量。因此在采用线分类进行代码的编制时, 代码的长度要充分考虑到对象的深度和每一层级对象的最大容量。通常在线分类时, 线分类层级数和各层级的容量, 需要根据系统中大多数分类对象的情况来确定。同时, 进行确定线分类的层次数量时, 也必须考虑计算机系统在代码检索时的速度问题。

线分类法的优点是层次性好, 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线分类法的缺点是结构弹性差。一旦确定分类深度和每一层级的容量, 要修改划分基准比较困难, 会涉及下位类的对象的重新编码。

1.4.2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一种集合的分类方法, 是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 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 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类目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复合类目。面分类法是选择对象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因此, 要选择无岐意的特征, 保证不同“面”的类目不相互交叉, 也不重复出现。每个“面”应该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位置的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结构如图2。

面分类法的特点是根据“面”及“面”内的具体类目内容来分类。“面”的选择、“面”的数量、“面”内的类目反映了信息的属性和特征。

每一个组合类目都是某一信息的多个属性或特征的组合及具体描述。“面”分类的信息容量是和“面”的数量、“面”内具体类目数量有关。“面”的排序与信息管理的需要及要解决的课题有关。

面分类的主要优点是分类结构具有较大的柔性。“面”内类目的改变, 不会影响其它的“面”, 而且便于添加新的“面”或删除原有的“面”。“面”的分类适用性比较强, 可以按照“面”的信息进行检索。“面”分类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容量, 难于手工处理信息。

2 炼化企业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设计

炼化企业属于大型流程工业企业, 其生产过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突发事件或故障频繁发生, 直接对其进行编码可能出现编码码位过长、设备信息量不足等问题, 炼化企业设备众多, 故障更是千差万别, 因而其编码的数据量必定数以万计。而在编码体系设计时必须根据编码的数据量设计编码码位, 并考虑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新增空间, 那么, 直接编码就可能造成该编码体系超长的码位, 而这并不利于信息化管理需求。

因此, 在设计时首先应当对设备先进行专业分类, 使得炼化企业庞大的设备量在每一类下能够合理分配, 一方面避免设备量过多带来的编码码位过长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能方便查看, 对设备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2.1 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信息分类方法的选定

根据编码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即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各自的特点, 结合炼化企业设备特点, 炼化企业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的信息分类方法选择面分类法, 因为炼化企业设备故障编码体系需要涵盖设备故障的各项属性, 包括设备分类, 故障模式, 故障原因, 故障部位, 故障的解决办法, 所以线分类法无法满足如此庞杂的数据量, 因为必须使用面分类法。

2.2 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编码原则设计及编码码位的确定

根据信息编码原则, 结合炼化企业自身特点, 制定出炼化企业设备故障分类编码原则如下:

设备分类名称以该设备分类英文首字母开头;已知设备数量不超过1000, 故设备代码用三位数表示, 考虑到设备的可扩充性, 其他设备编码用“999”表示;设备故障模式不超过100个, 因此故障模式编码用两位数表示, 考虑到故障模式的可扩充性, 其他故障模式编码用“99”表示;故障原因一般也不会超过100个, 因此也用两位数表示, 考虑到故障原因的可扩充性, 其他故障原因编码也以“99”表示;故障部位、故障解决方法与故障原因一一对应, 编码也用两位数表示, 故障部位以字母P开头, 故障解决方法以字母S开头, 其中P为position的第一个字母, S为solution的第一个字母。

2.3 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组成

2.3.1 故障代码体系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故障部位代码

按设备类型划分

2) 故障模式代码

3) 故障原因代码

2.3.2 编码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3) 设备类别代码:假设设备类型为M类

以M设备为例, 故障模式、原因、解决办法编码如下:

5) 故障模式代码:

6) 故障原因代码:

7) 设备故障部位代码:

8) 故障解决办法代码:

2.4 设备故障分类编码体系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 人们对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炼化企业设备故障进行合理的编码, 既是进行设备故障自诊断的需要, 也是提高炼化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对炼化设备进行科学的维修决策、降低企业设备运行成本的需要。通过在某设备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 证明本文提出的故障编码方法是一套有效的编码方法, 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较广的适应性, 有利于信息化工作的推广。

摘要:通过对信息化编码技术的总结和分析, 针对炼化企业设备故障管理的自身特点, 设计出炼化企业设备故障编码体系, 使得该编码能够反映出设备的设备类别、故障部位、故障模式、故障原因等信息。

关键词:设备故障,编码设计,设备分类

参考文献

[1]古莹奎, 杨振宇.车用发动机故障编码方法研究.矿山机械, 2007, 11 (35) .

篇4:数控设备故障分类及处理方法浅谈

关键词:数控设备;故障分类;故障处理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控电子技术的发展,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即由普通机械设备转变为集机械、电子、液压、自动化、现代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设备,其故障规律也呈现出随机性、突发性和危害性大的特点。近年来,为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把企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航天器制造中心,航天企业已经陆续引进了三轴三联动、五轴五联动、六轴五联动等多台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先进设备。这些先进的数控设备故障的产生、发展有其遵循的普遍规律,但又有其特殊性,不可能找到一种维修模式适合于任何系统、任何设备。通过总结经验给故障分类,制定有通性诊断原则,不断完善维修方法,就可以帮助维修人员理清思路,提高维修效率。

2.常见故障分类

2.1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硬件故障是只有更换已损坏或改造已磨损的器件才能排除的故障。软件故障是程序编制或参数错误造成的故障,只要相应改变程序内容或修改参数才能排除。

2.2系统性故障和随机性故障

系统性故障是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数控设备必然出现的故障。而随机性故障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只是偶然出现1~2次的故障。因此,随机性故障的分析和排除较为困难,这类故障往往与机械结构的局部松动错位、数控系统中部分元器件工作特性漂移及机床电气元件可靠性下降等有关

2.3破坏性故障和非破坏性故障

对破坏性故障,如伺服系统失控或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飞车等,维修人员在维修时不许重演故障现象,只能根据现场人员介绍,经过检查、分析来排除,所以技术难度较高,且有一定风险。

2.4有诊断和无诊断显示故障

现今的数控设备都有较丰富的自诊断功能,如配置较多的FANUC和SIEMENS数控系统都具有几百条报警号。有诊断显示的故障,可根据报警内容进一步排查,相对容易找到故障原因。无诊断显示的故障维修时只能根据出现故障前后现象来分析判断,排查故障相对较难,只能通过现象分析。

2.5运动品质特性下降的故障

该类故障存在时,数控设备仍可照常运行,但加工不出合格产品。现今的数控设备基本没有对该类故障进行检测监控,无任何报警显示。运动中发生振动的故障比较明显时,可通过爬行或噪音异响等现象及时发现。

3.故障的处理步骤

3.1掌握故障信息

数控机床一旦发生故障,不要急于动手,盲目处理。首先要收集所有的故障信息,这是排除故障的前提条件,是分析故障原因最为基础的一步。对于自诊断报警信息的故障,根据报随机资料、故障时的现象,确定维修范围。对于无诊断报警信息的故障,维修人员要弄清楚系统处于何种工作状态、系统工作方式诊断结果是什么等问题。需询问操作者搞清楚故障发生时执行了什么指令、进行了何种操作,以前是否发生类似的故障,故障是否重复发生等问题,根据故障时的现象来尽量确定维修范围,把符合科学规律和亲眼所见的现象作为故障分析的依据。

3.2 故障复现

故障复现可以为分析故障原因提供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铁的证据,是分析故障原因最为关键的一步。对于可以复现的故障,在确认通电无危险的情况下,亲自观察故障发生的全过程。这一步即可以补充完善故障信息,又可以排除根据第一步的故障时现象和操作者描述所作的错误猜测,从而进一步缩小维修范围。对于无法复现的故障,维修人员只能根据收集到的所有的故障信息进行下一步的故障原因分析。

3.3 分析故障原因

要在充分调查,掌握现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把故障问题在理论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正确列出来;要开阔思路、无论是机、液、气,还是数控系统及强电部分,维修人员根据专业理论和故障现象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讨论,把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和每一种可能解决的办法全部列出来,进行综合判断和筛选。

4.常见故障检测原则

4.1先简单后复杂

数控设备出现故障现象时,往往是多个故障原因均可以导致设备出现这一相同的故障现象。这些故障原因,有些属于机械故障原因,有些属于机械故障原因。应该按实际实施难度的高低、工作量的大小依次先简单后复杂排除所有的故障原因。常常在排除简单故障原因过程中,难度大的故障原因往往变得容易,或在排除简单故障原因时受到启发,对复杂故障原因的认识更清晰,从而有了解决办法。对于故障信息、现象和以前发生过的故障相似的故障,也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不管是不是以前出现过的故障,都要当成新的故障,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进行,直到验证确定为重复故障才能查看以前的故障维修记录,按以前的维修方法处理故障。

4.2先外部后内部

当数控机床发生故障后,维修人员通过望、闻、听、问等方法,由外部向内部逐个进行检查。首先应检查外部的开关、接插件连接等,因其接触不良造成信号传递失灵,是产生数控机床故障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查这些部分可迅速排除较多的故障。

4.3先静后动

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通过观察、测试、分析,判断是否为恶性或破坏性故障后。确认故障为非恶性或破坏性故障后,方可给机床通电。在运行工况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测试和检验。对于恶性的破坏性故障,必须先行处理排除危险后,可进行通电在运行工况下进行动态诊断。

5.结论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维修人员通过摸索、总结最终都会找到适合当时当代先进制造设备的一套完整、成熟的故障处理方法。虽然数控设备结构复杂,但是毕竟还是由那几个系统、那几大块部分组成,所以在故障处理时不要畏惧,只要维修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故障处理方法,牢牢握住这个有力武器,再困难的故障也能不慌不忙、迎刃而解。

6.参考文献

[1] 郑国伟.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问答.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孙汉卿.数控机床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作者简介

篇5: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探析

摘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在铁路运输中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输秩序。接触网故障的产生原因较复杂,故障的形式多种多样。处理和抢修电气化接触网故障时,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延长抢修时间,故障性质将会改变。本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故障;防范措施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要求

接触网是沿铁路上空架设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是电气化铁道中的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设备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

接触网是一种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霜、风、雨、雪、雾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供电和行车,给铁路运输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一路状态良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接触网悬挂应弹性均匀,即悬挂点间的导线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接触线的抬升量应尽量均等,且接触线在悬挂点间应无硬点存在,以保证弓网接触良好及受电弓的正常取流。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若受悬挂条件限制时,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网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等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即电力机车运行取流时,接触线不发生剧烈的上、下振动。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横向摆动。

4、接触网的结构及零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以便检修和互换,缩短施工与运营维护时间。

5、接触网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

6、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造价。

二、接触网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接触网并无备用的设施,所以一旦因为各种条件的影响而损坏,铁路行车将会被迫中断,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巨大损失,具体分析如以下几点。

1、一是气候的变化对动态运行中的接触网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在特殊环境或外力的影响下,接触网及相关设备的一些技术参数随之改变,继而造成接触网设备故障或弓网故障。如雷雨天气,因雷击产生瞬时高电压引起接触网跳闸,或因树木倾倒后砸在接触网上;在大风天气,接触网上挂有异物将接触网带电设备与接地体短接;在冻雨天气时,导致跨越电力线断线和接触网覆冰等,这些状况均能引发接触网故障。

2、外部环境因素使导电物体触及接触网及供电线索,或外部环境污秽严重导致接触网绝缘性能下降等引起接触网跳闸,或因地震、山体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接触网线路改变或损坏。

3、铁路运量及列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天窗时间的减少使接触网的检修与维护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磨损、失修状态。当磨损的程度达到临界点时,就会引起线索的损坏,造成接触网故障。

4、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由馈电线、隔离开关、引线、承力索、接触线、电联结器、电力机车、吸流变压器、吸上线等组成。若个别零件损坏将导致停电、支柱断裂并入侵限界等现象的发生。主导电回路状态必须良好无损,这样才能保证电流的通畅,反之,则会有引起零部件分流严重、局部载流过大,从而烧伤接触网设备。

5、从电力车方面看,由于机车受电弓在运行中失去平衡,在线岔、锚段关节及电连接处极易发生刮弓;受电弓支持的绝缘子闪络、击穿,从而导致接触线被烧断;电力机车过分相时未断主断路器,致使电弧烧损接触网零部件。

6、理想的情况是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和次边的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也就是说接触网和回流线的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但在实际情况当中,电流经钢轨和大地返回牵引变电所的现象仍有发生。

三、接触网故障防范措施

1、接触网设计和施工方面

新建线路接触网施工、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前,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有关文件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应严格做好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审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杜绝使用或安装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材料,严格加强对接触网零部件材料质量的检验。

针对施工遗留的问题,在交验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认真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克服;有的则由于疏于检查,或问题不易被发现,导致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运营单位在施工阶段的提前介入,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烦和降低运营成本。

2、日常检修方面

2.1由于受到风力、温度等天气状况及悬挂晃动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使获取的接触网技术参数存在偏差、修前调查存在误差,因修前调查报告是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的重要依据,修前鉴定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接触网的设备检修质量及检修后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定期对接触网设备技术参数测量和巡检,预防设备隐患、技术参数超标而造成接线网故障是多么的重要。

2.2要重点检查接触网设备及零部件松、脱、卡、磨、烧的现象。同时,严格按照检修标准来检修,加强对接触网设备各部螺母、弹垫、螺栓、防松垫片及动态部位零部件活动状况的平推检查。要保证接触网的参数始终在标准范围内,就要先对设备中的各部连接螺栓进行平推紧固,然后通过抽查、总结的方式,使螺栓动态松动周期的摸索整理逐步完成,这样有利于及时对各部件进行紧固,优化检修计划。对有可能造成承力索导线非正常过流的部位加装可靠的电连接,保证电连接线夹设备线夹连接的可靠性。

2.3为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接触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建议接触网设备维护管理单位做到以下几点:

2.3.1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1)提高人员业务水平:要采取理论考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结合奖金考核等机制,督促员工提高技术业务素质。

(2)增强员工责任心:要采取教育培训、考核机制、记名检修、树标兵、模范带头等形式提高员工的责任心。2.3.2配置和用好先进的工器具。检修工器具逐步向高精度和大型化发展,维护管理单位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配置先进的工器具,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对于配置的先进仪器如力矩扳手、全站仪等先进工器具,要充分利用,妥善保管。

2.3.3制定科学可行的检测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认真分析设备运行规律、存在的倾性问题,对设备缺陷进行分类汇总,总结运行规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监测、检修计划,提高设备检修的针对性。

2.3.4采取集中检修模式,做好修前调查、修中监督、修后验收工作。检修前对要检修区段设备进行详细调查,列出需要检修的项目和内容,使检修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检修的有效性;检修时,监护人员、互修人员要加强监督和提醒,发现不符合工艺、标准的检修要及时制止;对于检修后的设备,要组织技术过硬的人员进行抽查,及时掌握设备的检修情况,确保检修质量。

2.3.5积极开展设备的平推整治工作,以“先正线、后侧线;先重点、后一般”为原则,最大限度消除验收中遗留的设备缺陷及隐患,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提升整体设备质量。要按照要求填写相应的检修、试验记录,以此记录为依据作为周期性监测、维修的起始日期,将设备纳入正常的运营维护管理中。

2.3.6严格记名检修制度,检修人本人要签字,保证检修质量。检修完成后需要及时填写“设备检修记录”,检修人要及时在检修记录上签字,不得代签。

2.3.7制定考核办法:对维修、监测周期范围发生设备故障的,要进行考核。对于检修过的设备在周期内发生故障的,按照“谁检修谁负责”“的原则,对该区段检修人、互检、监护人、工作领导人进行考核。

2.3.8维护管理单位要建立设备质量评定制度,对设备质量进行周期评定,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考核。每年建立一个标准区段,使设备在各方面达到技术标准,以后逐年推进,最后达到全管内设备技术达标。

2.3.9为保证接触网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应开展专项性整治工作,重点是绝缘、电气接续、几何尺寸等方面。

3、外部环境方面

加大对铁路附近树木的巡查频率,做好防范工作,定期砍伐或修枝可能造成影响的树木,及时记录管辖范围内春夏季节树木生长情况,消除因危树造成设备故障隐患。

春融和入冬前,做好污秽区段绝缘清扫工作;雨季前,应做好防雷装置检测测试工作,重点是供电线路及高压设备保护的避雷器、避雷针和接地保护装置;夏季和雨季,做好供电设备的防洪和鸟害防治工作;冬季,应做好隧道内、上跨建筑物的除冰工作;恶劣天气时,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避免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

4、电力机车方面

由于不受接触网馈线停电的限制,电力机车在库内检修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为机车的检查工作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机车受电弓检查的内容包括:车顶电器连接件,各部螺栓是否紧固、各种编织线接触是否良好,检查受电弓中心偏移参数是否正常;检查车顶绝缘子是否有脏污、放电、烧损、破裂等情况,瓷瓶是否光洁、无裂纹、安装是否牢固等,如有破损,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检查受电弓滑板是否紧固牢固、导角是否变形、有无缺条、断条,滑板表面是否光滑,无深沟槽、无变形、撬起、紧固性是否良好等现象。

5、机车乘务员及检修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加强对电力机车司乘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了解接触网设备运行的基本知识,当故障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反馈和临时处理。加强对电力机车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好电力机车出入库、受电弓状态、机顶绝缘部件的检查,杜绝机车及受电弓带病上线运行。

结束语

篇6: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1)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主要包括病毒故障和驱动程序故障,由于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打印机不能打印,一般这种故障打印机换接到其他计算机中又可以正常打印。驱动程序故障是指由于打印机的驱动程序没有安装或损坏或与打印机型号不匹配等造成的故障,此类故障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卸载原先的驱动程序,然后用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正常。

(2)机械系统故障

机械系统故障主要包括打印头故障、字车机构故障、色带机构故障、走纸机构故障等。打印头故障是指打印头太脏或打印头断针或打印头中电磁线圈烧坏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可能导致打印缺点、打印字符太淡的故障现象,色带机构故障是指压轮磨损造成色带不能转动,继而造成打印白纸或无法打印的故障;走纸机构故障是指走纸机械故障或走纸驱动电路、驱动电机损坏等造成走纸不正常的故障,

(3)控制电路故障

控制电路故障主要包括复位电路、CPU电路和存储器电路,这些电路中的线路板的某一部分线路断路或短路,或者某些电子元器件损坏,将导致打印机在通电后不能正常工作且指示灯不亮或指示灯亮,字车不返回初始位置或打印字符点阵错误无法辨认字符等故障。

(4)驱动电路故障

驱动电路故障主要包括字车控制与驱动电路故障、走纸控制与驱动电路故障和打印头控制与驱动电路故障,驱动电路故障是指这些电路中的字车电机损坏或字车电路故障或走纸电机损坏或电路元器件损坏等导致字车不归位、打印头不出针或走纸不正常等故障。

(5)其他故障

篇7:年会场地设备的分类

在定年会场地的时候,就要注意场地有哪些设备可以用,用场地的设备比公司准备的要方便一些,不仅节省了购买费用,还节省了运输费用,下面场地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年会的时候场地需要哪些设备。

影音设备。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视频播放器,LED设备等。因为大多时候开年会都有一个总结展望的过程,以前是领导对着讲演稿在那念,现在是跟场下有一个互动,发言者会把会议的PPT跟场下的参会人员分享。所以影音设备是场地不可少的。

扩音设备。比如无线麦克,音效设备。如果是参与年会的人比较少,发言讲话大家都可以听清楚,但是年会的时候是全公司的一个盛会,场地不能缺少扩音设备,这样开会的内容才能更好的传递出去。

办公设备。比如电话,打印机,扫描仪,网络等,这些也是年会不可缺少的。很多参会人员在参加会议的时候都准备了讲演稿或者统计数据,但是每年都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需要年会场地提前准备好这些设备来保证年会的正常进行。

记录设备。比如录像或者拍照的设备,或者录音设备。因为在开年会的时候,很多重要的数据都要发布,这时候仅仅靠笔记是不方便的,所以场地一定要有这样的设备,以便以后查看。

灯光设备。灯光是年会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是在发言环节还是后面表演节目的环节,灯光设备上如果会场地有现成的是最好的,这样可以给公司节省很多开支。

篇8: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1 故障的分类

1.1 按故障性质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

软故障是指由于软件系统错误而引发的故障。常见的软故障有程序错误、病毒破坏、操作失误, 以及设置错误和盲目操作等。硬故障是指设备硬件的物理损坏:一是人为和环境原因, 如环境恶劣、供电不良、静电破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二是电器构件原因, 如元器件、接触插件、印刷电路等损坏造成。

1.2 按故障影响范围和程度分为全局性、相关性、局部性、独立性故障

全局性故障是指影响到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相关性故障是指某一故障与其它故障之间有着因果或关联关系;局部性故障是指故障只影响了系统的某一些项或几项功能;独立性故障特指某一元器件发生的故障。如电源熔丝熔断, 使设备不能启动属全局性故障, 而造成原因可能是相关的某一部件短路, 即故障的相关性。局部性、独立性故障一般是统一的。

1.3 按故障发生的时间、周期分为固定性故障和暂时性故障

固定性故障指故障现象稳定, 可重复出现,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开路、短路、机械部件损坏或某一元器件失效引起;暂时性故障是指故障的持续时间短、工作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的现象, 其造成原因可能是元器件性能下降或接触不良等引起的。

2 检修过程的先后顺序

2.1 先分析思考, 后着手检修

引发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而故障的现象, 发生的时间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发现一个故障, 首先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并列出有关范围, 寻找相关范围的技术资料作为理论引导。“现在就做”可能并不适合于设备的检修, 即按部就班, 循而有序是很重要的。

2.2 先外后内

任何时候冒然打开机箱都是不对的。只有在排除外部设备、连线故障等原因之后再着手进行内部的检修,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拆卸。

2.3 先机械部分, 后电子部分

应当先检查机械元器件的完好性, 再检查电子电路结构以及机电一体的结合部分。

2.4 先静后动

即先在断电情况下检修, 然后再接电。这里有一个原则性问题, 即安全。

3 检修方法

3.1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有不接电和接电两种情况。首先应该进行不接电观察, 利用人的感觉器官 (眼、耳、手、鼻) 检查有关插件是否松动、接触不良、虚焊脱焊、断线、短路、元件锈蚀、变焦、变色, 电源短路、过流、过压和熔丝熔断等现象。经仔细观察机内外各元器件无误后, 接电观察, 看机内有无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现象, 如有赶紧关机, 还可轻轻敲击机箱、构件, 看有无接触不良, 同时可用手触摸怀疑的元器件, 看是否有过热现象并根据元器件过热程度以及温度做出相应的判断。

3.2 测量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 针对故障的现象, 一般能判断出故障所在, 借助一些测量工具, 能进一步确定故障的原因, 帮助分析和解决故障。常见的测量检查方法有电压检查法、电阻检查法和电流检查法。电压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电阻检查法是测量元器件对地或自身电阻值来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 它对检修开路、短路故障和确定故障元件有实效;电流检查法是将电流表串入电路中测量工作电流, 这种方法检修起来很不方便, 亦较少使用。

3.3 插拔法

通过将插件“插入”或“拔出”来寻找故障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单, 却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能迅速找到故障的原因。具体步骤是:3.3.1先将故障设备和所有连接设备的连线打开, 再合上故障设备电源开关, 若故障消失, 查连接设备及连接线是否有短路现象 (如碰线、短接、插针相碰等) , 若有, 则排除;若无, 则查故障设备本身。3.3.2将故障设备所有插件板拔出, 若故障现象消失, 则故障在某插件板上。若故障现象仍出现, 则应仔细检查设备电源有无故障。3.3.3仔细检查每块插件板, 观察是否有相碰和短路, 若有则排除;若无再一块块地插上, 开机、关机测试, 这样很快就能发现哪块插件板上有故障。

3.3.4 找出故障插件板, 再根据故障现象和性质判断是哪一个集成块或电子元器件损坏。

3.4 试探法

试探法是用正常的插件板或好的组件 (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替换有故障疑点的插件板或组件来试探故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调试和检修中经常使用, 尤其是一时还搞不清故障在哪儿时, 采用此方法更方便、直接。但如果故障很严重, 有烧机现象, 而又不能明确对象时, 可不用此法, 因为发生故障的插件板可能是具有破坏性的, 随意替换可能会导致替换上的新插件板再损坏。

3.5 其它检修方法

3.5.1 隔离法, 也称分段法, 即将各部件分隔开来进行局部的检查, 以确定故障的位置。

3.5.2比较法, 是用正确的特性与错误的特征相比较来寻找故障的原因。3.5.3升温法, 就是人为地将环境温度或局部部件温度升高 (用电吹风可使局部部件的环境温度升高, 注意不可将温度升得太高, 以致将正常工作的器件烧坏) , 加速一些高温参数比较差的元器件“死亡”, 来帮助寻找故障的一种方法。有时设备工作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升高后会出现故障, 而关机检查时却是正常的, 再工作一段时间又出现故障, 这时可用“升温法”来检查。

3.6 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把以上方法统一考虑起来处理故障。这样对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 能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并且排除它。

结束语

判定故障一定要有良好的技术知识作为基础, 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 查找故障时, 尽量拓宽自己的思路, 把各方面能造成故障的因素都想到, 仔细地分析和进行排除。

参考文献

[1]乐光新.数据通信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8.

[2]汪一鸣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3]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立柱.新世纪通信技术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篇9:设备故障原因分类

关键词 智能自动化设备 故障 检修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于设备供电要求越来越高。伴随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配网自动化正逐步应用到供电系统当中,如果应用得当,就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智能自动化设备的故障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故障的源头,就不能及时处理故障,有可能会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中。因此要深入了解智能自动设备的常见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定位,及时处理。

1智能自动化设备故障的常见类型

智能自动化设备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常见故障类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1)常见的软故障与硬故障。所谓软故障也就是在智能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由软件系统运行错误而导致故障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程序错误、操作失误、病毒破坏等。而硬故障也就是硬件设备产生物理性质的损坏,其损坏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外加环境以及工作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而导致硬件设备出现损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设备本身的问题,例如元器件、接触插件等出现了损坏。

(2)全局性、相关性、局部性、独立性的故障。其中,全局性故障也就是智能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影响到整个智能系统运行的故障;相关性故障即是智能设备中出现的故障与其他产生的故障形成了某种相关联的关系;局部性故障也就是产生的故障对智能系统的某一个功能或者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独立性故障也就是智能设备中有一个零部件出现了故障,例如保险丝熔断等。

(3)为固定性故障、暂时性故障。固定性故障是智能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相对比较稳定且会重复出现,这种故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设备中某一零部件失效而导致的;而暂时性故障也就是智能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相对较短,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产生原因是由于零部件的性能下降或者接触不良而导致的。

2检修过程的先后顺序

故障检测必须有一定顺序,否则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检测步骤为:

(1)先分析思考,后着手检修。引发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故障的现象,发生的时间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发现一个故障,首先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列出有关范围,寻找相关范围的技术资料作为理论引导。

(2)先外后内。任何时候冒然打开机箱都是不对的,只有在排除外部设备、连线故障等原因之后再着手进行内部的检修,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拆卸。

(3)先机械部分,后电子部分。应当先检查机械元器件的完好性,再检查电子电路结构以及机电一体的结合部分。

(4)先静后动。先在断电情况下检修,然后再接电,这里有一个原则性问题,即安全。

3智能自动化设备故障检修方法

掌握了检修顺序,只是一个基础性的保障,要想达到检修目的,还应该有科学的检修方法:

(1)直接观察法。在对智能自动化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直接观察法的应用情况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不接电和接电。其中在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不接电观察时,人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对其设备元件中存在着问题进行判断分析,从而对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而机电观察法则是利用设备节点的方法,来对设备运行的情况进行观察,判断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利用直接观察法都是将接电观察和不接电观察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人们可以对智能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

(2)测量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针对故障的现象,一般能判断出故障所在,借助一些测量工具,能进一步确定故障的原因,帮助分析和解决故障。常见的测量检查方法有电压检查法、电阻检查法和电流检查法。电压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电阻检查法是测量元器件对地或自身电阻值来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它对检修开路、短路故障和确定故障元件有实效;电流检查法是将电流表串入电路中测量工作电流,这种方法检修起来很不方便,亦较少使用。

(3)插拔法。通过将插件“插入”或“拔出”来寻找故障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单,却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能迅速找到故障的原因。

(4)试探法。试探法是用正常的插件板或好的组件(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替换有故障疑点的插件板或组件来试探故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调试和检修中经常使用,尤其是一时还搞不清故障在哪儿时,采用此方法更方便、直接。但如果故障很严重,有烧机现象,而又不能明确对象时,可不用此法,因为发生故障的插件板可能是具有破坏性的,随意替换可能会导致替换上的新插件板损坏。

(5)综合法。综合法是指把以上方法统一考虑起来处理故障。这样对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能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并且排除它。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出智能自动化设备的故障,这就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和解决故障。查找故障时,不要局限思维,要尽量考虑周全,这样才能更好地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1] 唐爱红,程时杰.配电网智能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05).

[2] 杨晓俐.县级区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8.

[3] 陈卫东,张永丽,刘志红.基于通信裝备的系统维修观念[J].价值工程,2012(26).

上一篇:xx超市防损管理规定下一篇:国际学校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