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常见不安全行为

2024-06-27

现场常见不安全行为(精选6篇)

篇1:现场常见不安全行为

一、水泥企业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在班前、班上喝酒。

2、带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

3、上班时间,玩手机、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4、生产现场穿背心、短裤、裙裤、裙子、宽松衫、戴头巾、围巾或敞开衣襟、打赤膊、打赤脚等,以及其它不安全装束。

5、生产现场不戴安全帽、穿高跟鞋、凉鞋或拖鞋;高处作业穿硬底鞋,电气作业未穿绝缘鞋。

6、操作旋转机械未穿三紧工作服、长发未戴工作帽。

7、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

8、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时,吸烟或明火作业。

9、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

10、高处作业或在有坠落物体下方交叉作业时未戴硬质安全帽。

11、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上下台阶不扶扶手。

12、未办高处作业证,不系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进行登高作业。

13、高处作业时,往下或往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14、上下楼梯手未扶栏杆或扶手。

15、使用人字梯无限开互拉装置。

16、在安全出口通道内放置其他物品,造成通道不畅通。

17、作业现场不走安全通道。

18、岗位或临时作业现场追打、逗闹。

19、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可能接触旋转部位的操作。20、检修或设备换油时不收集废油,使其随地乱流。换油后,不清理地面油污。

21、随意扔、倒或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

22、选用工具不当,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忽视工具维护保养。

23、与移动、旋转设备接触或身体、肢体处于设备运行空间内。

24、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

25、坐、乘吊物升降装置。

26、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喷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烫伤、强酸灼伤、触电、密闭空间)等。乘、坐、站输送带,跨越运转设备。

27、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各类设备和工具,如:未可靠接地(零)的电动工具、电焊机、破损的绝缘手套、雨鞋、工具等。

28、擅自摘取他人操作牌送电、开机。

29、开动非本岗位设备;私自授意他人操作本岗位设备。机器、设备使用中发生故障,不停电就检查处理。30、检修现场随意开动不明的电源、动力源、闸阀。

31、启动性能不明的设备,无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就开车作业。

34、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

35、使用胶盖缺损的刀闸接线、越闸不过保护。

36、使用未经检验、检测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37、用铜(铁、铝)丝代替保险丝。

38、使用未经检测、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39、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继续使用。40、在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的地方使用常压电。

41、未进行通风和安排专人监护,进入油罐、水罐、磨机、预热器、篦冷机、回转窑等内部作业。

42、非重点要害岗位(如化验室、配电室、柴油库)等人员进入重点、要害岗位逗留。

43、处理故障、现场抢修不挂牌、不联系不确认。

44、使用汽、柴油等有机溶剂擦拭设备、场地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气设备。

45、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和警示标志等。

46、擅自乱动阀门开关。

47、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

48、在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的地方使用常压电。

49、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就开始检修。50、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开机使用。

51、使用未经检验、检测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52、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

53、违反焊接作业“十不焊”的行为。

54、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

55、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

56、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

57、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乙炔和氧气瓶安全距离小于5米,气瓶距明火不得小于10米。

58、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研磨

59、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继续使用。60、使用的电气设备缺少接地或接零装置。61、非专业人员操作电气设备、进行电工操作。62、电线线路接头裸露、不包扎;使用一闸多机的设备。63、多工种交叉检修作业、未指定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64、不按规定和要求进行巡视检查。65、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6、不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不真实反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67、上下班时间忙着交接班,提前离开岗位。68、发现危险预兆视而不见,不处理

69、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70、管理者本人在现场对违章行为不制止,对群体性违章问题

不采取措施。

71、管理者本人或指派人员随意拆除安全设施、信号、联锁装

置及警示标志。

72、管理者本人或指定非工种人员操作机器、设备、车辆 73、管理者本人或指定人员不按规定在现场对危险作业进行监护。74、机械设备启动臂在举升状态下,人员进入臂下作业。

75、未采取安全措施,用挖机、装载机的铲斗抬升人员进行高处作业。76、工具、用具、润滑油、棉纱、布头乱扔。

77、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对特种设备不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78、未穿戴防护用品操作使用清洗管道盐酸。

79、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80、使用有缺陷的大锤或戴手套使用大锤作业。

81、戴手套操作高速旋转设备。

89、凿击坚硬或脆性物体时,不戴防护眼镜。

90、在车辆下面或两节车箱的中间穿行。

91、厂内机动车和机械不遵守限速标志,高速行驶。

92、车未停稳便上、下车。

93、车辆行驶时,与驾驶员闲谈。

94、用水冲洗带电设备。

96、在高处作业下方或起重臂及吊物下方坠落范围内站立或行走。

97、进入狭小空间和潮湿的有限空间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的防爆灯照明。

98、从事危险作业未设置相应的警戒区域。

99、无防护措施安排人员在悬空管道上作业。

100、无防护措施跨越和攀爬高平台防护栏。

篇2:现场常见不安全行为

安全检查重点

作业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表现

一、掘进作业的不安全行为

1、扒渣机开机前,司机不认真检查机组各部分(件),不检查环境,不通知周围作业人员。

2、不按作业规程铺网、联网或不及时修补破裂的网。

3、损坏工作面喷雾洒水设施。

4、工作面支架不按规定安设截止阀,乱接液压枪管。

5、安全出口隐患不处理。

6、上下端头或工作面顶板下降0.5m以上无措施。

7、扒渣机检修作业不停电、不警戒。

8、慢速绞车不完好或运行时不派警戒员。

9、工作面后部顶板悬顶,不及时汇报。

二、煤岩掘进和巷修作业的不安全行为

1、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巷道贯通、遇旧巷或采空区前20m,地测工程技术人员不下预报通知单,掘进工程技术人员不制定措施或不按措施执行。

2、地测人员不及时给中、腰线或中、腰线不准,造成无效进尺或

质量事故。

3、掘进巷修现场无施工牌板,内容不全,填绘不及时、不准确。

4、掘进验收员不按标准验收或无施工措施验收,发现问题不下通知单。

5、巷道维修人员作业违反由外向内的操作程序或多头拆换。

6、巷道维修施工前,没有对施工地点前后5m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有效加固。

7、掘进挑顶不合格,巷道施工地点不设支护或支护不牢。

8、拆换作业地点找顶或放顶时两侧不派警戒员。

9、拆除旧支架或处理顶板冒顶时无监护人员和专人指挥。

10、带班组长接班后不检查工作面,有隐患不安排处理。

11、抬运机械、机电设备跨越运输设备时,不通知停电。

12、掘进工作面不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擅自更换支护形式。

13、巷道支护失修不停止掘进,继续施工。

14、锚网施工不执行掘一支一或最大空顶距离超距,锚索滞后锚固。

15、喷混凝土支护不按比例配料,无石子或少石子。

16、砌暄不留缓压圈,灰浆不饱满,不抹保护层,不使用石楔或用软岩石楔,不填暄堵门。

17、喷浆砌暄、混凝土砌暄没有底槽。

18、岩巷干打眼。

19、控顶距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20、不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1、掘进巷道维修施工地点无找顶工具或不执行“敲帮问顶”。

22、处理重点隐患,领导、班组长不在现场指挥。

23、掘进作业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6m³以上冒顶或冒顶造成人身事故。

三、“一通三防”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1、风机不设专人看管或看风机人员脱岗。

3、擅自停开通风机或不按分级管理规定排放瓦斯。

4、随意损坏风筒,造成漏风。

5、局部通风机停运不撤人、不设栅栏。

6、瓦斯检定仪超过16h不交。

7、各类钻探施工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现场无施工图,施工时不检查瓦斯。

8、掘进工作面出现不合理通风而继续作业。

9、调整通风系统无措施。

10、检查人员不按规定检查盲巷。

11、停风、停电的掘进工作面,未经瓦检员检查瓦斯而送电。

12、人为造成无计划停风、停电。

13、瓦斯或一氧化碳超限地点,不及时撤离受影响区域的施工人员

或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14、不带自救器或带废自救器。

15、应设瓦斯断电仪的地点不设瓦斯断电仪,误差超过规定或故障处理不及时。

16、随意改变瓦斯监测探头吊挂位置或堵塞防护罩,造成检测失真。擅自调整瓦斯监测仪,瓦斯超限强行送电。

17、瓦检员晚进、早出作业现场,不在指定地点交接班,不按规定巡回检查,假检、漏检。

18、通风科对各种牌板不按规定吊挂或不认真填写。

19、瓦斯日报填写的地点不清、不全,数据不准或漏项,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风负责人不签阅瓦斯日报。

20、施工单位和通风科不按规定要求执行综合防尘措施。

21、瓦斯管和钻孔不及时封堵。

22、瓦检员发现隐患当班不及时处理,不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23、绞车司机不按规定巡回检查,不做记录,室内有闲散人员。

26、进入无风区(栅栏内)闲坐。

27、损坏通风设施(各种管道、风筒、栅栏、警标、牌板)。

28、瓦斯超限作业。

29、高压注水看泵工不在指定地点交接班或作假记录。30、停开局部通风机不记录或擅自停开局部通风机。

31、监测设施不按规定及时校对,不按要求吊挂探头。

32、掘进工作面停风不撤人。

33、压风自救器装置跑漏风不及时处理。

34、清晰煤尘不采取防尘措施,造成检测探头失灵。

35、应携带瓦斯检定仪的入井人员,不按要求携带、使用。

36、随意拆卸防尘设施。

37、超过6m扩散通风。

38、掘进面不及时安装探头。

39、风筒折断不处理,继续作业。

40、正常情况下一台风机供两个或两个以上掘进面用风。

41、风筒不吊挂或吊挂不平直。

四、爆破作业与火工品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1、不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2、放炮员升井后不主动接受检查,不登记。

3、放炮员不及时填写“一炮三检”记录或弄虚作假。

4、井下采用糊炮、明火放炮或用多芯线电缆放炮。

5、不按规定安排警戒员警戒。

6、放炮母线长度不符合规定,不间隔吹三声哨放炮。

7、放炮员不给警戒员红灯罩和警戒旗放炮或警戒员不戴红灯罩,不挂警戒旗警戒。

8、不听警戒员负阻闯入警戒区域内。

9、放炮员、接炮员与警戒员约定放炮后,警戒员不经放炮员同意擅自解除警戒。

10、放炮员不按规定加工火药,乱扔乱放,记录和使用不符,被炮人员在电器附近停留,打眼与装药小于规定距离。

11、炮眼黄泥不满或不装水炮泥。

12、不按规定顺序和方向接炮。

13、放炮员对装炮情况不清。

14、不按规定处理瞎炮、残炮,放炮员对当班留下的残炮、剩炮不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15、起炮前不将母线柱拧紧或母线裸露,放炮后不将母线紧急收回,与金属设备接触。

16、放炮员不亲自拉放炮母线。

17、放炮施工无措施或有措施未经审批。

18、丢失火药、雷管、起爆器或不将剩余雷管、火药返回库房。

19、放炮员、背火药人员携带火工品,不按规定运送。

20、放完炮后组长不在火攻小票使用栏内签字或让别人代签、乱签。

21、领完火药在去工作面途中,放炮员与背炮人员不同行。

22、捡到火工品不上交。

23、对查出的火工品隐患不按期整改。

24、煤巷掘进工作面使用毫秒雷管不按规定一次起爆。

25、随意毁坏火药、雷管。

26、放炮后尚未检查就进入工作面作业。

27、掘进工作面不实行反向装药。

28、放炮员让别人代替填写小票或返回火药、雷管小票字迹不清,不按格式填写,或让他人代领、代交火药雷管。

29、放炮员不按措施规定装药或一次起爆炮眼个数超过规定。30、不具备放炮条件,威逼放炮员放炮。

31、作业地点出现瞎炮(丢炮),不在现场交接班。

32、放炮员钥匙不随身携带。

33、电雷管插入药卷后,脚线末端未扭结。

34、违反“七不装药、八不放炮”规定。

五、机电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1、参加机电设备检修项目,机电科不签发或不制定工作程序指令。

2、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后验收不合格,安设局部通风机不履行审批手续。

3、未经允许擅自送电。

4、违反停送电规定,机电设备检修不停电、不挂牌、不加锁,已停用的电气开关不挑保险丝。

5、对计划大范围停电检修或高压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无停电措施

施工。

6、电工高压作业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

7、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试运行作业无措施。

8、对故障未排除的供电线路强制送电。

9、各种设备运行检查及交接班记录超前或滞后填写。

10、擅自扒开井下各类电缆(包括通信电缆)。

11、违章带电作业,高压系统邻电作业(有措施并经审批除外)。

12、掘进工作面无人施工时,在保证正常供风的前提下,没有做到全停电。

13、检修电气设备时不关开关盖就送电试验。

14、无计划停电。

15、井下电工验电、放电不按规定检查瓦斯。

16、停电作业不放电、不验电、不挂接地线。

六、运输提升作业的不安全行为

1、临时慢速绞车及钢丝绳无专人检查或无检查记录。

2、在斜巷内违反“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3、运输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或易燃、易爆物品违反有关规定。

4、斜巷绞车把钩工不检查放跑车装置及连接装置。

5、拉运材料不捆绑或捆绑不合格,不按车型装车。

6、把钩工、绞车工不按规定检查室内外过卷装置和安全制动系统。

7、下大件无措施、无装运小票或不按规定加车。

8、绞车司机在拉车或甩车时因误操作导致翻车。

9、检绳记录与绳经实际误差±0.2mm或有别人代填写记录。

10、绞车把钩工提升违反有关规定。

11、在绞车信号系统乱打点,造成信号连续或损坏信号。

12、处理大件掉道时相关人员不到位。

13、把钩工处理掉道车前,不用打点信号或电话与绞车司机联系。

14、斜巷矿车掉道,把钩工不就地复位,拉车距超过10m。

15、矿车不连链,斜巷挂套链,放飞车,停车不打掩或打掩不合格。

16、不按规定数量拉车。

17、地面推车不缭望、不发出信号,两车前后距离不符合规定。

18、绞车拉过卷和拉反向。

19、把钩工、推车人员坐在材料车上。

20、在回风巷内随意打开电气设备检修机车和电气设备。

21、无证开车、把钩。

22、在斜巷扒、蹬、跳矿车。

23、在有架线的巷道行走时,钎杆、铁锹等长工具扛在肩上。

24、拉运大件超速行驶,运大件坐在大件上。

25、无轨道强行拉车。

26、检绳工不检查安全绳或漏检。

27、不按规定处理掉道矿车,而是生拉硬拽。

28、斜坡向下运输材料、设备时不用矿车,而用绞车钢丝绳捆绑硬拉。

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煤岩掘进巷修作业

1、掘进面轨道不按规定完整铺设枕木,轨道对头夹板少螺丝,道岔无扳道器或扳道器有故障。

2、作业现场工具不齐全和没有备足材料处理冒顶。

3、斜巷施工架棚无防倒装置或蹦倒棚子不及时修复。

4、锚杆机、锚索机、液压油箱不按要求存放或不及时维护保养。

5、对不合格或损坏的锚杆,不及时补打。

6、下延工作面不安设使用“一坡三挡”或“一坡三挡”不合格。

二、“一通三防”方面

1、局部通风机不完好或安设不合格。

2、各种钻机转动部位不安全罩不合格或无安全罩。

3、掘进工作面因风筒接设不到位而造成瓦斯积聚。

4、各种检测仪器不合格、不灵敏或损坏不及时检修。

5、发放坏瓦斯检定仪、自救器、不按期检验。

6、检测仪器位置及数量、报警点断电、断电范围不符合规定。

7、掘进头未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及自动倒台或自

动倒台不起作用。

8、便携仪充电不足。

9、光学仪器、便携仪或探头误差超过规定。

三、爆破作业与火工品管理

1、煤岩掘进工作面不设火药箱和爆箱子不完好,放炮员不上锁。易燃易爆物品保管、使用违反有关规定。

2、支护易燃材料、黄泥、水泡泥不到位就加工火药放炮。

3、炮眼间距、最小抵抗线、装药量不符合规定。

4、工作面使用的炸药不符合要求

5、不同类型的炸药、雷管混用。

6、一个工作面用2个放炮器或两把钥匙。

7、火工品(雷管、火药)发放、使用、返回的帐卡、牌板等数量不一致。

8、火工品运送人员入井时不按时运送,任意压车30min以上;接车人员不接车、不跟车。

五、机电方面

1、通风机上的安全阀、释压阀不按规定检查,造成失灵或不动作。

2、电气设备失爆或不按规定使用各种保护措施。

3、没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和各种保护不符合规定或失灵以及不投入使用,电气设备脱保运行。

4、接地线丢失没及时补齐,电缆冷接头在24h内不处理或通信监测电缆眀接头。

5、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不按周期检查和试验,保护整定不合理,记录填写不认真或作假记录。

6、各种机电设备转动部位不按期保养,应设安全防护罩而不设。

7、各种高压开关、变压器缺油或多油。

8、各种在用电器设备、缆绳无标牌或标牌与实际不符。

9、压力容器、管路作业不泄压。

10、施工时电焊把线不符和绝缘要求。

11、主、副井提升机保护装置失灵,通风机反风设施不完好、动作失灵,风压机冷却器超温,高低压超温,风包超温超压,保护装置不运作。

12、各种机械设备、压力容器的保护装置失灵继续作业。新安装的机电设备不经有关部门检验就使用。

13、局部通风机无安全防护设施或损失后不及时修理。

14、各种入井管线、接地装置不定期检查。

15、各种防爆设备不经防爆检查员检查就擅自入井使用。

16、未经批准擅自增设电气设备。

17、临时电气设备的慢速绞车钢丝绳磨损超限、断丝超出规定仍据需使用。

18、地面各种避雷装置既不检查,也不投入使用。

19、地面供电变压器无保护。

20、各种开关检查不到位,造成开关故障。

21、应设双风机、双电源而不设,局部通风机不施行“三专两闭锁”或失灵。

22、机电设备检修后因质量问题在24h内发生故障。

23、矿灯灯头、灯盖锁失灵,灯头圈松动,玻璃破碎,矿灯线破损、充电不足或接触不灵造成闪灯。

24、简陋继电器不按规定试验。

25、接地线和辅助接地线不合格。

26、开关不上架或小型电器不上板。

27、电缆胶注头不合格。

28、电气设备带病运行或摩擦产生火花。

29、“鸡爪子”、“羊尾巴”、眀接头。30、闲置进线装置内无挡板或密封圈。

31、掘进头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及小型电器。

六、运输提升作业

1、把钩人员作业时,行车不停稳拔链。

2、由于铁道道岔状态不好,造成矿车掉道。

3、绞车工作闸间隙超限或机车闸磨损超限。

电池液溢漏,4、连接装置损坏的矿车不甩出。

5、违反斜巷运输规定,超负荷拉车。

6、绞车位置安装不合理。

7、用其他材料代替连车环、插销。矿井不良作业环境

一、煤岩掘进巷修作业

1、支护不合格。

2、锚喷巷道漏筋。

3、锚网不紧贴岩壁,网内充填其他物料。

4、斜井下延时工时,绞车道料石、材料散放无序。

5、巷道维修不按腰线施工,随意抬高支架和水沟造成积水、堵水。

6、掘进维修施工地点出现断梁、折腿、空帮、空顶。

7、锚网复合支护工作面架棚滞后距离超过措施规定。

8、巷道拆换无故影响断面通。

9、巷道空帮、空顶不处理,堆积浮尘不及时清扫。

10、维修拆换棚完工后,帮顶没有封严、刹牢或帮顶有活石。

11、巷修拆换、煤岩掘进不按规定及时挑顶、超前别顶,空顶作业,砌暄工作面不填暄。

12、上山掘进或有片帮危险的平巷掘进工作面不及时封迎头。工作面安全出口长、宽、高不符合规定,不畅通。

二“一通三防”方面

1、巷道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风量,造成瓦斯积聚超限。

2、隔爆水袋损坏、丢失、没水或不清处沉积物。

3、瓦斯管水堵、漏气,负压与与瓦斯管接头不严、漏气。

4、防尘系统缺水。

5、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

6、停工且停风巷道不设栅栏或警示标。

7、铺设各种管路不看管口,把杂物接进管内造成管路堵塞;各种管路接设不到位;管路松动,缺垫墩、螺丝、吊丝,管路跑、冒、滴、漏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8、井下巷道作业时随意堆放材料、杂物、影响通风、行人。

9、密闭前缺栅栏、警标、说明牌、检查牌。

10、矿井外部漏风率超过规定。

三、爆破作业与火工品管理

1、在机电、通风、消防设施地点放炮或拆换棚时,不采取保护措施。

2、停风停炮。

3、装配引药不在支护完整地点,不离开导电体。

4、工作面支护失修不处理就放炮。

四、机电方面

3、大巷电缆未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悬挂的。

4、在运转的设备上方作业是不搭平台。

5、井下大巷缺照明灯或连续2盏灯不亮。

6、电工在无风区或微风区检查电气设备。

五、运输提升作业

1、绞车把钩工接班后,不认真清扫道岔、轨道。

2、在斜巷的运输巷道中,顶板架设的管、梁低于1.8m,两侧架设的管线梁突出的部分离矿车距离小于400m。

3、斜巷人车行驶不挂红色警示灯。

4、在轨道干线施工作业时不设警戒,两侧铁道不打死掩。

5、斜巷运输不按规定安设、使用声光信号及“一坡三挡”安全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不全、不灵敏,不设警戒。煤矿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一、掘进作业现场管理

1、要根据巷道规格、岩石性质编制爆破说明书。

2、在掘进工作面打眼前,应找净顶板和两帮旳浮石。打底眼一律不准带货打眼。最外围炮眼位置必须与设计毛断面保持相当距离,一般为100-250mm。

3、掘进工作面距煤层5m适应打探眼,探清煤层和瓦斯涌出情况,探眼深度超前炮眼深度800mm以上,数量大于2个。如果发现瓦

斯大量涌出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4、对掘岩石巷道相距15m时,要停止一头掘进(用放炮的方法);距贯通地点5m时,开始打探眼,探眼深度要超前炮眼深度0.6-0.8m。

5、掘进工作面与旧巷道贯通时。相距30m贯通时,放炮前有班(组)长指派警戒员到所有通向贯通地点的道口进行警戒,双方要规定好联系信号,不得到通知不准擅自离开警戒线区;据贯通点5m时,开始打探眼。

6、严格执行防尘措施,凡是岩石掘进工作面一律执行打水眼、装岩洒水,严禁干打眼。

7、禁止工作面装药与打眼平行工作,装药要指定专人负责,其他无关人员不准装药。炮眼装药后,剩余的空隙要全部用水炮泥和黄泥封满。

8、放炮母线必须悬挂,不得与钢轨、管子、风筒、电缆、电线等靠近。放炮地点距工作面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9、放炮必须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和瓦斯员不在,放炮员不准放炮制度。

10、掘进工作面禁止放糊炮。

11、超过400mm长的大岩石必须经过破碎后方准装车,经过斜井的岩石车装车高度不准超过车沿。

12、锚喷巷道采用吊环前探梁端头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13、临时支护距工作面的距离一般不大于2m,软岩层应紧跟 工作面。

14、斜巷掘进工作面上方要设牢固的安全挡板。距工作面上 方20m处,要设安全栏遮挡。

15、暄体和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充实。

16、砌暄翻棚应先检査施工地点前后巷道的顶板压力情况和棚子质量情况,并将翻棚附近的棚子进行加固,斜巷要打好顶子或补齐劲木,用铁丝联系好。

17、砌暄翻棚空顶距离:顶板岩石坚硬、无浮石时,最大不超过5m一般为2m;顶板压力大、浮石较多,每次只准翻1架砌1m。翻棚后要及时找顶,顶板不好时,要采取临时挑顶办法护顶。

18、巷道施工必须架设牢固的脚手架,脚手架上面不准存放过多的材料。

19、锚喷支护:锚杆眼的方向要与岩层面或主要裂隙面垂直; 当岩层与裂隙面不明显时,可与周边轮廓垂直。錨杆眼的孔径、深度、间距及布置形式要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安装前,要先用压风清煤,托板应紧贴岩石,接触不严时,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实,不准用木材、石块等材料垫上。钢筋网要随岩石铺设,间隙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与锚杆要连接绑扎牢靠。在松软、膨胀性岩层中进行锚喷支护时,喷射前不得用水

冲洗岩石;在过断层、破碎带、冒顶区进行锚喷支护时,应打超前错杆护顶;在岩层中存流水、滴水时情况下,锚喷作业前要先做好防治水工作。

三、“一通三防”的现场安全管理

1、通风的现场安全管理

重点检査通风系统是否健全,是否采用独立通风;串联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煤工作面通风形式和风速是否符合有关要求,风量能否满足排放瓦斯和煤尘的要求;尤其是空区漏风情况;通风是否稳定可靠。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面的配风量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2)风速是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3)巷道断面是否影响通风的要求。(4)工作面的温度是否超过300C。(5)掘进区内的风是否能进行调节。(6)掘进区巷道是否有无风的地点。

2、瓦斯防治的现场安全管理

重点检査:瓦斯治理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瓦斯积聚;瓦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是否完善。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巷道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0.5%是否采取了措施,是否切断了工作面的所有电源。

(2)工作面风流中及回风巷道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是否停止电钻打眼。

(3)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5%时是否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进行处理。

(4)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5%时是否放炮。(5)检查仪器是否好使,准确。

(6)工作面是否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在停风区是否有栅栏、警标以禁止人员进人。

3、煤尘防治的现场安全管理

重点检查风流中煤尘浓度是否超限,是否存在积尘,防尘措施是否有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面风流中的含尘量是否符合要求。

(2)在巷道两帮、顶底、管子上、支架上是否有厚度2mm、长5m的积尘。

(3)是否有清洗煤尘制度,对巷道是否经常清洗。(4)放炮前后是否洒水。

(5)是否使用水炮泥,每个炮眼的水炮泥数量是多少。

(6)工作面是否用湿式打眼。

(7)工作面是否有煤层注水措施,注水量、时间、水压是否满足要求。(8)封孔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水的地点。(9)供水管路是否符合防尘、洒水、注水的要求。(10)供水管路有无阀门控制。

(11)供水管路是否接到所有供水地点。(12)供水管路有无漏水的点,是否经常修理。

(13)隔爆设施安设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起隔爆作用。

4、自然发火防治的现场安全管理

重点检查:是否具备较大自然发火危险;防治自然发火的措施是否有效。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对旧巷道是否认真处理。(2)巷道冒顶是否处理。(3)工作面结束后是否处理。

(4)掘进区内有无超过30的高温,是否处理。(5)气体分析是否经常进行。

(6)对隐患地点是否经常检查,能否起作用。(7)是否采用束管监测,其探头位置是否合适。

(8)是否利用束管监测来分析自然发火规律,有问题是否及时处

理。

四、防治水的安全管理

1、井下探放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1)探放水作业前。

(2)探放水前是否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是否在工作面打好坚固的主板和栏板。

(3)是否清理好巷道的浮尘、挖好排水沟。(4)在打钻地点附近是否安设有专用电话。

(5)是否有负责测量探放水人员亲临现场指挥,确定探水钻孔方位、角度、钻孔数目和钻进深度。

2、探放水作业中。

(1)当钻孔钻迸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狠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或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当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探水钻机后面和前面给进手把活动范围内不得站人。(3)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控制放水眼的流量,同时观测水压变化。

(4)钻孔内水压过大时,可采用孔口防喷帽、防喷接头和盘根密封防喷器等反压、防压装置。

(5)钻孔内流量突然变小或突然断水时,要通孔3-5次,并补打。

3、井下探放水后掘进施工。

(1)掘进巷道的坡度是否有起伏不平的现象发生。

(2)掘进工作面有透水征兆时,是否停止掘进,加固支架,并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向调度值班人员汇报;值班领导是否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査看分析情况;当发现情况危急时,是否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水害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是否执行了必须暂停工作的规定。(4)掘进巷道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重打检査眼进行探水。(5)在探水巷道掘进时是否严格掌握巷道的掘进方向,如因地质变化偏离时,是否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补救。(6)是否选择合理的掘进巷道爆破方法,是否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保持设计超前距离和帮距时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

(7)掘进打眼沿麻花钻杆向外流水时,是否停止工作,是否设法固定,并向调度室汇报听候处理。

(8)掘进中班(组)长是否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对允许掘进剩余的距离,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是否清楚。

五、机电运输的安全检査管理

1、预防井下电气火灾的现场安全管理

煤矿井下电气着火事故就其发生类型有下面几种:低压电缆着火,恺装电缆接线盒放炮着火,矿用变压器着火,油浸启动变阻器、油浸开关着火,用灯泡取暖着火。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电缆连接的电气设备和电缆接线盒有严重缺陷及电缆受挤压短路,保护失灵,设备与电缆阻燃性差,无火灾的监视,现场的灭火设施起不到灭火作用。

预防井下电气火灾的检查应注意以下各项:

(1)电缆发生短路故障,高低压开关由于断流容量不足而不能断弧,引燃电缵。在检査中要检查高低压开关断流容量,校验高、低压开关设备及电缆的稳定性,校验整定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否灵敏可靠。

(2)止已着火的电缆脱离电源或火源后继续燃烧,必须采用合格的矿用阻燃橡胶套电缆。

(3)盘圈成堆或压埋送电,检查电缆悬挂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4)断电保护,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整定,保证灵敏可靠。若开关因短路跳闸,不査明原因不许反复强行送电。高压电缆接线盒是否符合规定,接线盒处是否有可燃物。(5)矿用变压器接线端接触不良,或变压器检修时掉人异物会造成高压短路。变压器不定期化验,会造成绝缘油失效,使变压器升

温,发生过热造成套管炸裂,绝缘油喷出着火。

(6)井下不准用灯泡取暖,照明灯应悬挂,不准将照明灯放置在易燃物上。

2、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停送电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

(1)是否执行工作票制度和制定安全措施。工作票的签发人、工作负责人、操作人是否有不同的安全责任制。

(2)检修和搬迁井下电气设备时是否停电;检修是否用经过试验合格的验电器验电,确认无电后再在三相上挂装接地线。(3)部分停电作业,有无遮挡。检修完恢复送电时,是否由原操作人员取下标牌,然后合闸送电。

(3)高压线路倒闸操作时,是否实行操作制度和监护制度; 操作人员是否填写操作票;操作票中是否写明被操作设备的线路编号及操作顺序;是否有带负荷拉开隔离开关的现象发生。

(4)操作时,是否有两人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中是否执行监护制度,操作人员是否使用试验合格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5)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不按时检验;保护整定不合格;记录填写不认真或做假记录。

(6)各种机电设备转动部分不按时保养,应设防护罩而不设。(7)多种在用电气设备、缆绳无标牌或标牌与实际不符。

(8)手持式电气设备操作手柄或工作入员接触的部分不苻合绝缘规定要求。

(9)绞车保护装置和主要通风机反风设施动作失灵。(10)对故障未排除的供电线路强行送电。(11)局部通风机无安全防护装置。

(12)各种人井管线、接地装置不定期检验。

(13)防爆设备不经检査并签发合格证就擅自投人使用。(14)未经批准擅自增设有电设施。

(15)机电设备运行检査及交接班记录超前或滞后填写。(16)井下用电炉子、灯泡取暖。

(17)局部通风机不实行“三专两闭锁”或虽然有但失灵。矿灯灯头、矿灯线破损或接触不良而闪灯。1(18)停电作业时,检修电气设备时,不关开关盖就送电试验。(19)井口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并直接向井下送电。(20)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非检修人员或值班电气人员擅自操作电气设备。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电工绝缘靴或不站在绝缘台上。

(21)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不立即处理。(22)在井下拆开、敲打、撞击矿灯。(23)在井下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修理。

(24)井下供电设备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25)用铜、铝、铁丝等代替熔断器中的熔件。

(26)停电作业人员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违规停电、停错电、没验电、没放电等。

3、矿井运输提升系统违章行为的安全管理

(1)用严禁使用的固定车厢式矿车、翻转车厢式矿车、底卸式矿车、材料车和平板车等运送人员。

(2)乘坐猴车时,速度过快,人体及所携带的工具和零件露出中界限。

(3)候车在行驶中和尚未停稳的情况下,站立或上下车。(4)乘坐猴车时,超员。扒车、跳车和坐车人力推车时放飞车;在矿车两侧推车;推车的间距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5)在巷道坡度大于7%的情况下,仍采用人力推车。(6)擅自在能自行滑动的坡道上停放车辆。(7)斜井提升时,有人蹬钩、行人。

(8)在斜巷内违反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9)运送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或易燃、易爆物品违反有关规定。(10)在绞车信号系统乱打点。

(11)拉运材料不捆绑或拥绑不合格,不按规定车型装车。(12)联接装置损坏的矿车不甩出。

(13)在斜面巷道铁道上滑行;坐在平巷内休息时距离铁道距离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4)斜巷挂套链、放飞车、停车不打掩。(15)绞车过卷、接反向,机车闯信号。(16)特殊工种不挂证上岗,无证开车、蹬钩。(17)在铁道干线施工不设警戒。

(18)斜巷运输不按规定安设、使用声光信号及“一坡三挡” 安全保护装置或装置不全、不灵敏可靠。

(19)擅自闯进挂着“禁止通行”或有危险警告牌标的地方。(20)在无风的井巷中乱跑或睡觉。现场安全检查重

一、煤矿掘进安全检査重点

1、机掘工作面的安全检查

(1)局部通风机应有消音装置,风筒(袋)吊挂平直规范,无死弯,无漏风跑风,工作面风筒出风风量充足,出风口与掘进面距离不超过规程规定。

(2)瓦斯监测探头安装的位置符合规程要求。工作面空气净化水幕符合要求,能够正常喷雾降尘。

(3)运输轨道铺设质量符合规程要求,牵引绞车稳固完好,电气设备防爆性能好,信号装置齐全好用。

(4)掘进机往外巷道内管线吊挂整齐规范,巷道内无积水、无杂物、无浮煤;材料场内材料码放整齐并且不影响行人、行车和通风;工作面图牌板齐全规范。

(5)掘进和支护之间的关系合理,最大空顶距符合规程规定。(6)锚杆眼布置和深度符合要求,托板齐全,螺帽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拧紧螺帽。铺杆外露部分不大于0.05m,螺帽必须满,扣拧紧。锚杆拉拔试验初锚力和锚固力符合规程要求。

(7)掘进机照明良好,各操作手柄和按钮灵活可靠,司机和副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8)掘进机开机前必须先发出信号,机器前不准有人,喷雾正常后才可开机。机器后退或调整位置必须先发信号,活动范围内撤出所有人员才可移动机器并且要操作平稳,速度适中。

(9)检査修理掘进机时,必须先断开电源和磁力启动器的隔离开关,防止误操作伤人。

2、炮掘工作面的安全检査

(1)査局部通风机供风情况。要求运行平稳,风筒(袋)吊挂平直规范,无跑风漏风现象,工作面风筒出风量充足,风筒出 口距掘进面距离符合规程的规定。

(2)巷道内管线吊挂整齐规范、干净卫生,无积水、无浮煤、无杂物,材料场内材料码放整齐且不影响通风、行人和行车。工作面牌

板齐全规范,内容符合标准要求。甲垸报警器安装位置符合规定,空气净化喷雾装置运行良好,(3)必须坚持打眼前、爆破前、装药前和爆破后检查瓦斯,只有 瓦斯浓度不超过规定时才可操作。

(4)火药、雷管按规定严格管理,按规定要求装配引药,当班用不完的火药、雷管必须退库。

(5)按规程规定布置炮眼,尤其是巷道周边炮眼必须按爆破说明书的设计布置,眼距、孔深、角度必须合格,以保证成型效果良好。

(6)严格按操作规程由持证的工人装药爆破,不准放明炮、糊炮和明火爆破。坚持使用水炮泥,封泥长度要符合规程的规定。爆破母线必须认真悬挂,其长度符合规程要求。爆破前先把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由爆破工连接母线和雷管脚线。爆破前按规定设置警戒岗哨,然后清点人数,确认爆破区无人后必须先发出爆破警号,5秒后才可发爆。1(7)发爆不响应静候5min后由爆破工进去査找原因(8)出现瞎炮要按规程要求进行认真处理。

(9)爆破前要加固支架并在距工作面迎头10m以内采取防倒措施。(10)爆破时,装炮、联炮和启爆必须由爆破工本人进行。发爆器钥匙(或手把)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不准交给别人。

(11)爆破吹散炮烟后,必须先由爆破工、班组长和瓦斯检査工进入爆

破区,检査通风、瓦斯、支架和顶板情况,并洒水灭尘,修理被爆破崩松或崩倒的棚子,然后在棚子支护下进行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才可解除爆破警戒,恢复工作。

(12)爆破后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规程的规定,要及时架设前探支架临时支护,并在其掩护下尽快支护新棚子,形成永久支护。(13)坚持采用湿式打眼,不准干打眼。

(14)机电设备要做到完好防爆,尤其是接线盒、电铃、信号、电话等小型电气设备更要严格要求,杜绝失爆。

3、锚杆、锚喷巷道支护的安全检查

(1)锚杆眼的布置、眼距、孔深、角度必须符合规程要求,锚杆角度应垂直于帮壁平面。

(2)锚杆无论是楔缝式,还是树脂药卷式,在装设锚杆时必须按规定要求程序装设,尤其是药卷浸水入孔搅拌,更要在浸水时间上和搅拌力度上按规定操作,以保证锚杆锚固质量。

(3)锚杆人孔固定〔凝固)好后,把托板或托梁钢带等戴好上平,与顶帮岩石贴紧,如无法贴紧时要用木板垫好,然后上螺帽,螺帽要上满丝扣,用力矩扳手拧紧。锚杆外露长度应不小于0.05m。(4)锚杆支护要定期做拉拔〈拉力)试验,发现錨固力小于规定的要采取补打锚杆或架棚子等措施。

(5)采用锚喷支护时,要按规定布置锚杆眼并及时保质地支设锚

杆,要求同上。

(6)无论是锚杆支护还是锚喷支护,最大空顶距、最小空顶 距、初喷与复喷的间距都要在规程中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7)喷浆的配比必须符合要求,水泥标号符合要求,喷体强度 要定期取样检验。

(8)要保证初喷和复喷质量,尤其是巷道顶部和腰部喷层厚 度必须达到要求。

(9)喷浆前要用清水冲洗巷道帮壁,喷后巷道帮壁平整,断面规格和中线符合要求,不准出现吊脚穿裙现象。帮壁凹进部分要逐次补喷,必要时要挂网喷浆,每次补喷厚度不大于0.1m。(10)做好喷浆时防尘工作,操作者要戴好个体防尘口罩。喷桨时要撤出设备,不能撤出的要遮盖保护。喷浆作业时要停止其他作业。(11)用风钻、电钻钻孔时必须湿式凿岩钻孔,不准干打眼。(12)水泥、石子、速凝剂等材料要加强管理,堆放整齐,巷道内做到干净卫生、文明生产。

(13)喷浆机保持完好,操作控制设备要灵活,电气设备要防爆。喷桨机司机和喷浆手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4、巷道和硐室掘进现场安全检査内容(1)规程是否贯彻执行,有无学习和考试记录。(2)掘进毛断面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

(3)巷道施工中标定的中线和腰线是否符合规定。

(4)长距离巷道掘进施工中是否按有关规定设立躲避硐。室:掘进工作面接近煤层时是否打探眼探测煤层情况。(5)相向掘进巷道贯通前是否按规定施工。(6)掘进巷道贯通旧巷时是否执行有关规定。

(7)在倾斜巷道中施工是否采取防止跑车和坠物的安全措施。(8)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临时支架。(9)临吋支架距工作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10)永久支护的架设是否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11)架棚巷道永久支护是否符合其支护质量标准。(12)砌暄巷道永久支护是否符合其支护质量标准。(13)锚喷巷道永久支护是否符合其支护质量标准。(14)临时支架翻棚时是否按有关规定操作。

(15)轨道铺设是否平直稳固,枕木间距是否符合规定,夹板、螺丝、垫圈是否齐全牢固。

(16)是否有符合实际需要的爆破说明书,并按说明书要求布孔。(17)打眼与装药是否平行作业,装药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使用水炮泥和黄泥封满孔。

(18)爆破母线与爆破距离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规定。(19)是否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20)400mm以上大块矸石是否经破碎处理后装车。(21)推动矿车时是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2)有无队长跟班上岗,是否坚持现场交接班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23)有无施工图板,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

(24)瓦斯和矿尘浓度是否超限,通风是否连续稳定可靠。(26)巷道有无积水、淤泥、杂物,材料工真是否码放整齐。

5、掘进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体现

(1)门掘进工作面现场条件发生变化,不及时制定措施或措施不落实,不修订作业规程。

(2)锚杆巷道不使用专用工具操作,锚杆松动,锚固力达不到规定值,使用失效锚杆,锚杆不按规定做拉伸试验,对喷体不作厚度及强度检査或无记录。

(3)掘进工作面无临时支护或临时支护不合格;工作面空顶作业;前探支架移设不及时,接顶不牢固;工作面连续4m支护不合格仍继续掘进。

(4)架棚巷道前10m无防倒棚措施施工。

(5)下山掘进时下山口无防跑车装置,掘进面上方无跑车防护装置。

(6)掘进巷道贯通或透老采空区、老巷时不预先通知;不采取防

冒顶、防水害、防有害气体、防放炮伤人、防风流紊乱等措施;或现场措施不落实,无专人指挥。(7)掘进巷道质量低劣仍继续进。(8)巷道交叉口未加强支护。

(9)巷道失修严重影响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和行人安全; 擅自撤出支架柱、梁、背板或拉杆,挪作他用。

(10)修复巷道或整棚不执行由外向里逐架施工;修复巷道不设临时支护,退路不畅通。

(11)修复巷道须挖地槽、砌暄时,原有支护不加固,临时支护固定不牢;回撤支架时无人监护,未做到由里向外回撤。

三、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检査

1、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检査的重点入 A、主要通风机的检查(1)风机工况及其变化。(2)电压、电流的稳定情况。(3)风机故障情况。

(4)有无反风能力,是否满足反风的要求。

(5)是否双回路供电,电气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B、矿井通风设施的检査

(1)反风设施: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设施按《规程》规定定期

检査,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反风效果符合规定。(2)风门、风桥、风窗、密闭墙,重点是风门和密闭墙。

永久风门、密闭、风窗应满足以下要求:

(1)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111,严密不漏风。(2)墙体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

(3)墙体周边掏槽(坚硬岩石和支护除外),要见硬顶、硬帮,要与煤岩接实,四周要有不小于0.1m的裙边。(4)设施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5)密闭内有水的设反水池或反水管;自然发火的煤层的采空区密闭要设观测孔、措施孔,孔口封堵严密;密闭前无瓦斯积聚; 要设栅栏、警标、说明牌和检査箱(排、入风之间的挡风墙除外)。(6)风门一组至少两道,能自动关闭和有闭锁装置。门框要包边沿口,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调节风窗的调节位置设在门墙上方,并能调节。B、矿井漏风的检查

检查矿井内部漏风和外部漏风,漏风率超过规定时要査明原因。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 C、矿井通风管理的检査

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检査重点是:通风资料,牌板,管理制度,记录,通风旬、季报表;通风测定报告,包括阻力测定报告、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报告、反风演习报告;通风管理机构。主要检査以下内容:

(1)检查矿井是否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

(2)检査矿井通风图件是否准确反映实际,重点检査风流方向、用风地点风量、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要求每季绘制,按月补充修改。

(3)检査矿井是否有局部通风管理牌板、通风设施管理牌板、通风仪表管理牌板,牌板是否与实际相符,采用井上下对照的方法进行检査。

(4)査阅通风管理制度及执行记录。

(5)检査通风记录、报表,采用井上下对照的方法进行检査。(6)检査通风测定报告,主要査报告中的测定时间和数据的可靠性。矿井至少10d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掘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

(7)按有关规定检査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D、矿井通风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

(1)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齐全,出现无风、微风、循环风

和利用采空区回风,以及不合理的串联风、扩散风。

(2)通风风流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低;时常出现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风流短路现象。

(3)井下存在敞口盲巷;掘进工作面结束45d内或结束1.5个月内未进行永久密闭。

(4)局部通风机未装置“三专两闭锁”;一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时常出现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电、停风;局部通风机产生循环风;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后不及时撤出人员,切断电源,一停止工作。

(5)风筒的漏风大,最后一节风筒距离工作面过远,造成风量不足,仍继续工作。

(6)巷道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造成瓦斯积聚。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速是否超过《规程》规定。

(2)巷道断面是否满足通风的要求。

(3)工作面、硐室的温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4)串联通风的使用是否符合《规程》规定。

掘进通风的检査: 掘进巷道常采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其可靠性差、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事故。掘进通风的安全检査的重点是 :

(1)通风系统的完备性。必须具备完备的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机通风或全风压通风,禁止采用扩散通风

(2)通风的可靠性。重点是局部通风机的安全可靠运转和风胃筒管理。

主要检査以下内容:(1)局部通风机的检査。

(2)局部通风机是否为低噪声,或安设消音器。

(3)局部通风机有无整流器、高压垫圈及吸风罩,入风处有无净化风流装置。

(4)局部通风机是否安设在进风流中,距巷道回风口是否大于10m。(5)局部通风机吸风量是否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是否产生循环风。

(6)局部通风机吊挂是否结实;安装在底板的通风机是否加垫,垫高是否大于300mm,是否牢靠。

(7)局部通风机是否有“三专两闭锁”装置,是否有效并使用。(8)局部通风机及与风筒连接处是否存在漏风。

2、风筒的检査

(1)是否使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2)是否做到“逢环必挂,两靠一直(靠帮、靠顶、平直)”。(3)最后一节风筒距工作面的距离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风筒分叉有无三通,拐弯是否平缓,是否使用弯头。(5)风筒间接头是否漏风,风筒有无破损。

3、掘进通风管理的检查。

(1)是否有完整的局部通风设计。

(2)局部通风机是否指定专人负责,保证正常运转。(3)局部通风机停风时,是否立即撤出人员。(4)局部通风机串联运转时是否风量及风压匹配。

2、井下瓦斯安全检査的重点 A、要进风井筒与大巷的检査

(1)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是否装药爆破。(2)电动机或开关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7。时,是否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3)采区内有无体积大于0.5m3,浓度达到2%。的瓦斯积聚。(4)瓦斯积聚地点附近20 m内是否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5)掘进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达到1.5。时是否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査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进行处理。(6)瓦斯排放有无安全措施。瓦斯检査员、安检员、班(组)长是否在现场。

(7)瓦斯浓度达到3%,其他有害气体超过规定不能及时处理时,是

否在24h内封闭。瓦斯管理的检査

(1)瓦斯检査员是否配备齐全,高瓦斯工作面和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是否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

(2)井下各个检査地点是否按《规程》规定进行检査。瓦斯检査是否有记录,是否做到检査牌板、记录、报表三对口。

(3)瓦斯检査员检查记录是否随身携带,记录是否齐全。瓦斯检査员是否在现场交接班,有无空检、漏检、假检、行为。(4)检查仪器是否有效、准确。(5)爆破是否执行“一炮三检”制度。(6)在停风区是否有人作业。

(7)停风区是否有栅栏、警标并禁止人员进入。安全监测系统的检査

(1)甲垸等传感器数量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甲垸传感器是否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风速、压差、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是否悬挂在能正确反映该测点测值的地点。(2)井下主机或分站是否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支护良好,无漏水、无杂物的进风巷或嗣室之中;是否加垫支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悬挂在巷道之中。

(3)井下监测设备之间是否使用不延燃电缆连接,每隔100m是否

有长度为100mm的黄色标志。

(4)声、光报警器是否悬挂在有人工作、便于观察的地点。(5)中心站是否配备备用计算机、打印机和显示器,使用不间断电源。

(6)设备备用量是否小于20%,并配有零配件和维修校正用仪表。(7)是否每隔7天使用校正气样和空气样,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甲烷传感器、甲垸监测仪、甲烷报警矿灯等进行一次调校; 其他传感器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

(8)设施发生故障,井下无法处理时是否在24h内更换。设施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后是否将井下部分全部运到地面进行全面调校。

(9)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安全检测员岗位责任制,并有效实施。

(10)是否建立设备仪表台账、装置故障登记表、检修记录、巡检记录、中心站运行日志,装置使用情况月报、季报,检测信息是否及时呈报有关部门和人员。

G.瓦斯重大隐患的检査

(1)在瓦斯超限情况下是否照常作业,不采取措施。

(2)掘进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瓦斯经常超限,未采取有效措施;掘进巷道瓦斯超限未及时处理;巷道出现层状瓦斯积聚。

(3)对瓦斯涌出异常区域未编制和执行专门的安全措施,对 瓦斯涌出严重的掘进工作面,不按规定进行装备、检査维 修和正常使用。

(4)瓦斯检査空班、漏检、伪造数据;不按规定检査巷。(5)工作区域瓦斯超限时不及时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停止工作,未及时汇报和采取措施进行处理。B.防火措施

(1)木料场、歼石山距进风井的距离是否小于80m。

(2)进风井口是否装设防火铁门,或有防止烟火进人矿井的措施。(3)《规程》中禁止使用可燃性材料支护的地点是否仍然使用可燃性材料进行支护。

(4)井下进行电焊、气悍和喷灯焊接时是否制定安全措施并严格遵守《规程》的有关规定。

4、矿井粉尘安全检查的重点

矿井防尘系统检查的重点一是检査防尘洒水系统的有效性,水量、水压、供水管路是否满足矿井降尘的需要;二是检査矿井喷雾降尘、洒水降尘等工作是否正常迸行,以及降尘效果等。具体内容包括:

(1)蓄水池容积及水量是否满足矿井防尘洒水的需要;水压是否达到洒水、注水的要求。检査时,根据注水钻场注水量与洒水量之和

确定全矿需水量。一般情况下有水源补充时,蓄水池水量应为矿井日需水量的2倍以上;如果水源补充不及时应为曰需水量的10倍。(2)供水管径能否满足需要;大巷供水管路每50m是否设置 调节阀门;供水管路是否靠帮靠顶,不漏水;供水管路通过巷道交叉处时是否妨碍行人和通车。检査时应根据用水量和压力进行检査,发现供水不足,管径小,漏水或堵塞时,要及时通知整改。(3)工作地点喷洒头是否足够;喷雾时是否呈雾状;水质是否清洁,不清洁时有无过滤装置。检査时主要检査井下煤仓、溜煤眼、装煤转载点的喷雾装置及其使用情况。

(4)井巷清扫、冲洗是否正常进行。检查时检査巷道有无积尘。(5)矿井是否有完备的防尘资料,包括煤尘爆炸鉴定报告、矿井综合降尘措施、清扫煤尘记录、钻孔台账、防尘洒水月报与季报等。

四、顶板管理的安全检查重点.(1)掘进顶板支护

主要报告括:是否使用临时支护,软岩层中紧随工作面。(2)砌碹永久支护检查。

主要包括:砌块及砂浆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砌碹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局部不小于设计300mm,连续长度不超过1m;壁后是否充实满,灰饱满。

(3)锚喷永久支护检查。

主要包括:锚杆规格、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喷浆强度、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喷浆前是否清理岩帮、浮歼,喷浆后无露筋、干裂现象。

(5)支架翻棚作业检査。

操作程序是否是:检査顶板压力和棚子质量;加固邻近支护;排除顶帮活矸;翻棚;斜巷中是否采取防止物体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检查时,主要根据现场观察、抽査,査阅班组质量检査、中间验收质量等级评定记录和材料试验记录等进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空顶作业时要立即停止工作。

五、煤矿防治水的安全检査

1、地面防治水的安全检查 A.井周围老空的检查

(1)空位置及开采情况。包括:井筒位置、地面标高、井深、井径,开采煤层层数,各煤层开采范围,巷道布置情况、巷道规格,产量,与相邻老空的关系,开采起止时间,停采原因。

(2)空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层间距、产状,煤的软硬程度、顶底板岩性,断层的位置、方向,断层之间的充填物、胶结性,断层是否出水等。

(3)地质情况。包括:开采期间的排水情况,是否发生过透水事故,出水地点、原因、水的来源,废弃小煤窑的积水水

位,地面河流、湖泊、泉水和水沟等水体与老空的关系,雨季是否向老空灌水。

(4)地表塌陷深度、范围和塌陷裂缝的分布情况,雨季积水 情况。

地面钻孔的检查

(1)地质勘探孔终孔后,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孔,封孔的质量是否达到不漏水的要求,有无封孔报告。

(2)对于下部含水层的水文观测孔,对上部未疏干的各含水层是否在套管外用灰浆封闭。

(3)排水孔、电缆孔、瓦斯抽放孔、充填孔等地面钻,在终孔结束时,是否将孔口加高,孔壁是否封堵严密。矿井防治水资料的检査

(1)矿井的防治水规划和计划是否内容齐全,措施得当。(2)是否有年度防治水计划,是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认真实施。

(1)是否成立了 “三防”指挥部,雨季之前是否认真检查和落实了各项防治水措施。

(2)防洪防汛的人力、物力是否足够,防汛期间有无人值班。井下探放水的安全检査

在矿井遇到含水体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1、探放水作业前的检査

(1)探水前是否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是否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主柱和拦板。

(2)是否清理好巷道的浮煤、挖好排水沟。(3)在打钻地点附近是否安设有专用电话。

(4)是否有测量和负责探放水人员亲临现场指挥,确定探水钻孔方位、角度、钻孔数目和钻进深度。

2、探放水作业中的检査

(1)当钻孔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或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当发现倩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探水钻机后面和前面给进手把活动范围内不得站人。(3)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易控制放水眼的流量,同时观测水压变化。

(4)钻孔内水压过大时,可采用孔口防喷帽、防喷接头和盘根密封防喷器等反压、防压装置。

(5)钻孔内流量突然变小或突然断水时,要通孔3-5次,并补打检査孔核实是否将水放净;钻眼流量变大时,要通知泵房增开水泵台数,并通知水文地质人员分析增大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4)探到老空并已放水的掘进工作面,不能马上与老空区掘透,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重打检查眼进行探水。

(5)在探水巷道掘进时是否严格掌握巷道的掘进方向,如因地质变化偏离时,是否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补救。(6)在掘进时是否经常注意盲巷、老空积水或断层隔离而形成的孤立积水区。

(7)是否选择合理的掘进巷道爆破方法,是否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保持设计超前距离和帮距时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

(8)是否严格执行炮眼或掘进头有出水征兆,超前距离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掘进支架不牢固或空顶超过规定时不装炮的规定。(9)在上山巷道或坡度大的开采层斜石门掘进接近老空放炮时,是否将所有人员撤到联络巷或下边平巷中。

(10)掘进打眼沿麻花钻杆向外流水时,是否停止工作,是否设法固定并向调度室汇报听候处理。

(11)老空放水后允许恢复掘进时,当掘到离老空3-8m处是否先用煤电钻打眼进、行检査;当确系老空水放净之后,是否先用小断面从放水钻孔上方与老空区掘透。

(12)掘进中班(组)长是否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对允许掘进剩余的距离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是否清楚。

3、矿井防治水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检査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出现防治水管理缺陷时,容易导致井下存在重大水害隐患,对其任何轻视、反应迟缓、整改延迟等都极可能导致灾变事故。矿井防治水重大事故隐患主要有以下方面:

(1)作业规程无防治水措施;对含水层、积水区和其他水体不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采掘工作面开工前,未提交地质说明书,未开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不能及时、准确、齐全地填绘矿井水文地质图件。

(3)矿井各类防水隔离煤柱的留设不符合《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擅自改变防水隔离煤柱尺寸进行采掘作业。(4)对有突水淹井危险的含水层、积水区和含水构造带,未进行物探、钻探,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区隔离。

(5)周边小井、老窑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重大影响,而未将其资料及其影响范围及时填绘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不及时排査预报水害。

六、爆破作业安全检査重点入.对爆破人员及作业要求的安全检査

所有爆破人员,包括爆破、送药、装药人员,必须熟悉爆炸材料性能和《规程》的有关规定。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在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的工作必须固定在一个工作面。井下爆破作业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爆破工必须

由经过专门培训、有两年以上采掘工龄的人员担任,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煤矿所有爆破作业地点必须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工必须依照爆破作业说明书说明的炮眼深度、角度,使用爆破材料的品种、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法和起爆顺序等进行爆破作业。

对爆破基本安全要求的检査

在煤矿井下的所有爆破作业工作面,都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并按矿井和爆破工作面所处区域的瓦斯等级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合理选用。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全断面一次起爆;在回采工作面,可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禁在一个回采工作面使用两台发爆器同时进行爆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都不得装药、爆破:(1)采掘工作面的控顶距离不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或.者支架有损坏、留有伞檐时。

(2)装药前和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

(3)在爆破地点20m以内,有矿车,未清除的煤、歼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

篇3:现场常见不安全行为

心理是行为的主要预测变量,外显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反过来,心理活动只有通过外界刺激后的肢体行为才能得以表现[1],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通过心理分析来消除[2]。工作应激元素能够显著影响人的心理,并造成人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异常,增加产生不良职业心理甚至心理疾病的可能性[3]。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已成为导致世界范围内员工产生不良职业心理的主要根源之一[4]。施工现场工人长期处于高工作要求、低工作资源、低社会支持的情境中,工作资源与工作要求难以匹配[5],在需求与理性应对这些需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中,极易造成现场工人的工作压力。

持续高水平的工作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工人生理上四肢乏力、心跳加快和身体疲惫,心理上出现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职业心理问题[6]。同时,不良职业心理很可能导致工人认知上出现自我评价低、无法集中精力和健忘,行为上多抱怨、争执、挑剔、不负责甚至逆反,对各种因素作出错误的感知和判断,从而选择不正确的行为方式[7]。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指出,80% 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探讨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对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工作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有效的化解,必然导致身体疲劳和情感衰竭,势必会引发个体生理、心理疲劳等各种负面效应[8],严重损害个体生理心理健康。刘方琳等通过定性研究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发现生理、心理疲劳均容易引发麻痹和逆反等职业心理疾病[9]。根据心理学原理,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良心理的存在,不良心理在外化环境的作用下引发不安全行为。苗久合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引发事故的因素中,与不良心理有关的占到94% ,且这些不良心理常相互交错[10]造成较大的心理状态波动,严重干扰施工工人行为方式的选择[11]。李乃文[5]通过构建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证实不安全心理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反生产行为的压力- 情绪理论指出,工人在工作场所感知到工作压力后会引发负性情绪反应( 如厌倦、愤怒、焦虑) ,长期的负性情绪作用下职业心理疾病随之产生,最终可能会导致反生产行为尤其是不安全行为的发生[12]。目前,很少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本身的产生机制[13],而且工作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相互作用方面,而关于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尤其是加入不良职业心理变量的关系研究是很少见的。

基于上述情形,在研究目标上,本研究通过分析工作压力的来源,构建施工工人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多层次模型,为不安全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在研究思路上,借助行为心理学理论,以工作压力为前因变量,不良职业心理为中间变量,不安全行为为结果变量,揭示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和途径,为干预不安全行为提供新视角。

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工作压力已被看成是“21 世纪的流感”,备受社会关注[14]。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认可的概念,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认识即从静态入手探讨工作压力本质的的静态学说和从动态入手探讨压力源、中介变量、压力结果与反应之间关系的动态学说。常用的工作压力模型有三个:个体一环境适应模型、工作要求一控制一支持模式和lazarus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4]。虽然三个理论模型各不相同,但工作压力的研究存在共性,即工作压力源是工作压力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并把工作压力来源分为: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15]。具体假设关系见图1。

1) 工作安排。施工过程中,工作班次、工作期限、工作量等工作任务的安排都会给施工工人带来生理和心理负担。工作班次时间越长,工作量越大,工作时间要求越紧迫,施工工人越容易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极易衍生倦怠、疲劳、麻痹、自负、冒险、从众甚至是职业枯竭感等不良职业心理,从而直接或间接干扰作业工人行为的选择。由此提出下列假设: H1a工作安排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 H1b工作安排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2) 工作环境。生理学家认为在噪声环境下,工人的谈话、传递口令等都会受到严重干扰,容易产生厌倦、焦虑心理,甚至影响工人的思维; 剧烈的振动也会使得工人易产生疲劳、烦躁甚至呕吐、头晕,导致工人不能得心应手,陷入倦怠等压力症状,没有精力表现出安全遵守行为,从而增加不安全行为出现的概率。加之,照明、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作业工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基于此形成下述假设: H2a工作环境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H2b工作环境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3) 管理政策。施工现场工人长期处于被管理和低社会支持的情境中,尤其关注企业的薪酬考核、奖惩及福利制度。企业管理政策不合理诱使工人身心压力过大,产生紧张、恐惧、消极、否定、逆反等不良心理,并逐渐激化成对企业的抱怨不满,影响其行为,造成不安全的生产状态。据此假设: H3a管理政策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 H3b管理政策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4) 人际关系。尽管工作中人际关系与工作本身无直接关系,但是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劣造成工人工作过程中心情不愉快,工作非常压抑,因而感到压力较大,其对工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屡见不鲜,如富士康“十三跳”。而且工人与管理者、同事以及自身家庭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造成工人思想压力,产生压抑悲观失落甚至抵触对立情绪。据此假设: H4a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 H4b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5) 个体因素。工人学历及技术知识、职业目标、行为能力等因素存在缺陷或不匹配,不能胜任或承受工作要求,造成工人生理- 心理形成巨大的负担,极易诱使工人产生恐惧、焦虑及无奈等不良职业心理,甚至采取激进冒险孤注一掷的不安全行为。据此假设: H5a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 H5b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在安全生产中,麻痹、侥幸、捷径及逆反等不良职业心理往往会诱导工人选择不安全的行为方式。据此假设: H6 不良职业心理疾病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 1 量表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特点,参考相关文献[16,17],确定本研究变量的测量量表。使用工作班次、工作期限、工作量3 个项目测度工作安排,使用噪声、振动、温湿度和照明4 个项目测量工作环境,使用薪酬考核、福利及奖罚制度3 个项目测量管理政策,使用工人与上级关系、工人与同事关系、工人家庭关系3 个项目测量社会生活,使用工人学历、自我认识和职业目标3 个项目测量个体因素。

2. 2 数据收集及样本分析

本研究测量问卷设计采用Likert量表的形式,测量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 个等级,非常不同意为1 分,非常同意为5 分。涉及到工作压力因素有关的问卷项目23 项,不良职业心理的问卷项目8 项,不安全行为的问卷项目10 项。选取天津市中铁十七集团有限公司的钢筋工、模板工等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3 份,回收有效问卷297 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因子分析,剔除3 项工作压力因素项目。根据优化后的项目再次对石家庄、郑州、无锡、合肥等多个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3 份,问卷的发放和有效问卷的回收均达到了数据分析的要求。

同样的测量环境、项目语境及项目本身特征会造成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效应进行检验。通过对未旋转时的因素分析,析出的第一主成分和前面因素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为为0. 213、0. 683,说明共同方法偏差对变量间的路径系数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2. 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检验量表效度。运用SPSS 21. 0 对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Bartlett球形近似卡方检验值为4 511. 78,显著性水平为0. 000 < 0. 005,则问卷设置的变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KMO为0. 803 > 0.6,适宜做因子分析。依据碎石检验原则和陡坡图,工作安排征、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的特征值分别为4. 356、3. 875、2. 267、1. 659、1. 257 均大于1,5 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是59. 760% ,说明选择的5个因子是比较理想的。

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运用SPSS21. 0 对样本有效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量表总体信度系数Cronbach ' s α 为0. 846 > 0. 6,因此该量表的一致性较高,且工作特征、工作环境、组织制度、社会生活和个体因素五个潜在变量Cronbach ' s α 系数分别是0. 878、0. 786、0.834、0. 835、0. 824,均高于0. 6,说明其可靠性可以接受。组合信度均在0. 736 ~ 0. 823 之间,均大于0. 6,说明模型内在质量较好。变量平均变异抽取量值均大于0. 45,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聚敛性。16 个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量在0. 564 ~ 0. 869 之间,且测量项目t值均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测量项目都能够很好地解释其测量变量,由此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综上,本研究量表信度和效度满足分析要求。各变量的基本统计和信度分析数据如表1 所示。

3 模型验证

3. 1 建立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

根据研究假设,采用AMOS17. 0 建立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主要拟合度指标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相关拟合指数均达到判断值要求,说明建立的模型较为理想,是可以接受的。

一般情况下,参数估计量t > 1. 96 或者P < 0. 005 时假设可以通过。从表3 的假设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工作安排带来的工作压力对不安全心理的参数估计值7. 235 > 1. 96,且该路径系数的P值为0. 001 < 0. 005,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工作安排与不良职业心理显著相关,即H1a假设通过。同理可得假设H1b、H2a、H2b、H3a、H3b、H4a、H4b、H5b及H6 通过,而H5a的P值分别为0. 620 均大于0. 005,所以假设未通过,即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个体因素对不良职业心理无显著影响,但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影响; 不良职业心理对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如图2,其中实线表示假设通过检验,虚线表示假设未通过检验。

3. 2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关系分析

由表3 可知,变量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方式有2 种情况,一种是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一种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工人会产生不良职业心理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运用SPSS21. 0 分析工作压力源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4 所示。但相关关系只是反映一种影响趋势,为检验不良职业心理的中介作用,基于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提出可能的3 个可能的竞争模型: M1 直接作用模型即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分别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仅存在相关关系; M2 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即工作压力既通过不良职业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又可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 M3 完全中介作用模型即工作压力仅通过不良职业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利用候杰泰、温忠麟等[18]提出的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得出3 个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标如表5 所示。

注: * P < 0. 05,** P < 0. 01.

拟合指标在满足表2 指标判断值得基础上,其中卡方值/自由度较小,GFI、CFI、AGFC、TLI均较大,RMSEA较小,模型拟合效果越好,分析表5 不难发现模型2为最佳模型即不良职业心理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3. 3 结果讨论

1) 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直接显著关系,且工作压力还可以通过不良职业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即不良职业心理是工作压力、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工作压力一旦超出工人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异常,造成人体疲劳,工作倦怠,在偷懒思想的引导极易做出不安全行为; 同时工作压力过大也会造成工人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麻痹、冒险和侥幸、逆反等不良职业心理,根据心理行为理论,心理状态决定工人的行为选择,在不良职业心理的指引下,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所以组织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工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不良职业心理。

2) 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及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均显著相关。施工现场任务量大,持续工作时间长,工人长期处于身体疲劳状态,极易造成麻痹和偷懒等不良职业心理,省事省能思维模式下的工人会容易选择冒险侥幸行为。加上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恶劣,基于工人是“经济人”假设,薪酬考核及经济处罚制度尤其是考核制度的不公平、经济处罚制度的不合理都会使得工人产生极度不满情绪,往往会导致工人逆反等不理智行为。同时工人又是“社会人”,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可知工人与上级、工友以及自身家庭的关系氛围家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心情和压力。故组织管理者可以采取合理安排作业作息时间和工作班次,制定合理工资考核和经济处罚制度,给予作业工人人文关怀等措施缓解工作压力,疏导不安全心理,尽可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 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对不良职业心理无显著影响,但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作业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一般无法从事较高端的脑力工作,对个人职业目标要求较低,期望值也较低,工人大多已经习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而且施工工人对经济物质的需求高于对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所以个体因素不容易产生工作压力和不良职业心理。但是工人的学历及知识水平都会影响工人行为的抉择。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建立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结构模型,验证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具体结论如下:

1) 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为基于工作压力视角减少工人不安全行为提供有效途径。

2) 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是显著影响不良职业心理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可以从调整工作安排,改善工作环境和管理政策,关注工人人际关系四个角度采取措施减小工作压力,避免工人不良职业心理的产生,从而保证工人施工安全。

3) 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因到果的单向过程,而且工作压力还可以通过不良职业心理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不安全行为,该途径为干预工人不安全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摘要:为探讨施工现场工人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利用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及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均显著相关;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对不良职业心理无显著影响,但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不良职业心理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不仅存在直接显著关系,且工作压力还可以通过产生不良职业心理从而影响不安全行为。

篇4: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探讨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从已发生过的众多事故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理论及亚当斯事故因果理论,可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事故致因模式。

从“物”的因素来看,即本质安全化,就现代科技水平而言,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到绝对安全,完全清除“物”的不安全条件是很难的,也是办不到的。

另一方面,无论物的不安全条件怎样,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认真检查,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消除,但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不易控制。从统计数字来看,目前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差错造成。因此,要预防事故,更主要是要从避免人的差错开展工作。

个人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对事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对于如何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的探讨和研究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影响人的差错的几个原因分析

通过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的统计分析,影响人体差错的几个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2.1 操作者个人特性的影响

个人特性和知识或能力的不足;缺乏经验和训练;性格、习惯等。概括起来,人的特性中主要弱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有错误和错觉,这是人的差错的根源;

(2)疲劳(短时间内),这是体力的界限;

(3)缺乏机能的稳定性,有偏差,这是动作正确度的界限;

(4)人的反应速度有一定界限;

(5)对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容许界限;

(6)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计划和知觉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7)具有较固定的生理节律;(8)易于受到情感的支配。

2.2受教育、训练和指导情况的影响

(1)操作训练、能力训练不足,安全演练不到位或没有演练;

(2)监督不及时或指导错误;

(3)安全操作说明书、手册、检查表等不完备;

(4)员工相互注意或信息交换发生偏差或误解;(5)教育、训练和指导的方法过时不适应新的生产要求。

2.3受内部管理氛围的影响

(1)作业时间不适应(无理或不自然的作业时间);(2)缺乏合理、稳定、均衡等作业计划;(3)作业标准和规程无效或难于执行;(4)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员工不重视、不关心差错问题等。

2.4受作业特性和作业环境条件的影响

(1)持续紧张或长久密切注意的作业;(2)配合协作关系不清的作业;(3)使操作者身体承受负荷的连续作业;(4)不适宜的作业环境(如噪声、异温、照明不良、粉尘、高空、恶臭等);(5)易出故障的系统等。

2.5受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影响

(1)信号形式含义难以区分;(2)设备布置缺乏充裕的空间;(3)表示方法或安全的信息不充分等。

3.人体差错的发生过程

关于人的差错的发生过程曾有不少人研究过,其中以拉斯姆森等人在人的差错发生过程问题上提出的模型最具有代表性。

图2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现场调查的问题。关于人的差错机理(S)部分,包括识别、输入信息的处理和记忆。

通常把产生人的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如下:人(MAN)、设备(MACHINE)、环境(MEDIA)、管理(MANAGEMENT),简称“4M”理论。利用该理论可将图1所述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的不良因素”做进一步分解,包括以下四方面:

人是指工厂工人或技术人员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关系。若人际关系良好,则可很好地传递信息、协同步骤、密切配合,故不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设备是指在人机界面上,显示、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形状和配置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是否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是否有安全装置等。

环境主要指温度、照明、噪声、振动等环境条件,以及作业方法和作业顺序等软件系统,还应包括作业速度和休息的安排等。

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及企业的安全法规、监督、检验、管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

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结合后应用到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有效地控制产生人的差错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尽可能纠正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有效降低和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数量,对事故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4.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在有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的差错出现导致事故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图3。

根据图3,作业行为安全还是不安全取决于作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即个人潜在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与工作行为(感觉、认识、决定、能力)四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联系。行为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经由思考、总结、判断、决定,而后产生行为,这一过程形成经验。究竟这种行为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且进行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安全行为(如图4,行为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中,感知、行为、调整、经验四个因素影响着个人行为的安全性。

5.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控制人的差错的出现,是在现实生产条件下防范事故的最主要手段。

结合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5.1加强对人的培训教育

这里的人,不仅指操作者本人,也包含生产现场的其他作业伙伴,同时也包含上下级等。员工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正确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教育,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三违”或工作差错之类的事件绝不放过;通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教育,从而使员工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在行为上能够谨慎,提高危险作业时的大脑意识水平和提高预知危险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正确处理危险情况,并能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应急培训和演练,使员工在危险时能达到条件反射的自然动作,能够紧急避险和正确逃生等。

5.2加强设备本质化安全的程度

对于重要的设备,必须确保联锁装置、故障安全装置等处于可靠有效的状态;合理的机械形状和配置,操作装置是适当的;合理的作业条件;为了易于识别而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应涂上荧光或醒目色彩等。

5.3改善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采取有效方式降低作业现场的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因素的量值,使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人的危害;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在使员工感到危险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认真研究协作作业时通话的有效方式,勿出现听不懂作业用语或因不同人可以作出不同理解的模糊用语,保证现场信息沟通的可靠性;

对现场的物品进行科学管理,如将现场物品划分为“经常需要的”、“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类等。

5.4强化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及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事故的发生是关键中的关键。非正常作业,应根据需要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对日常发生的不安全事项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配备齐全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奖罚措施,落实班组评估结果,落实安技费用等措施。

篇5:不安全行为总结

1、不安全行为发生情况

本月份不安全行为共计发生15起(其中机关检查6起,自查9起),机关检查出重大不安全行为3起.本月不安全行为比上月减少了3起,其中单位管理增加了1起,区队自查减少了4起。

2、不安全行为分析

本月与上月相比,不安全行为管控较好,早班发生不安全行为占全月多数,主要原因是早班入井人员多,作业地点多,且作业任务种类多。人多面广,一个带班队长很难全面盯防。针对该情况,应加强早班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早班不安全行为管控和标准作业流程培训,加强早班带班跟班人员现场管理力度。

3、重大不安全行为管控

本月单位管理重大不安全行为发生了3起,为员工在井下睡岗和驾驶不完好车辆,下月需要进行重点管控。

(1)睡岗

原因分析:安全意识淡薄,下班后上网、打游戏,不能进行充分的休息,导致上班 犯困。

管控措施:

1)要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了解到井下睡岗的危害性;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下班后适度的娱乐,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

3)切实做好行为观察,带班队长要对重点人员进行反复的行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甚至停止其作业;带班队长要多巡查,尤其是单岗作业人员。

(2)驾驶不完好车辆升井

原因分析:未认识到驾驶不完好车辆的危害性;驾驶员操作规程学习不到位,未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培训学习后未达到预期效果。

管控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认识,培养员工良好的驾驶习惯;严格按照辅助运输规定驾驶。

2)带班队长要加强巡视,了解到井下车辆发生故障后要协调修理工入井维修,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3)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做好入井前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其他不安全行为管控

1.队内要组织排查十二类隐患人里的: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精神上受刺激的“分心人”、马虎蛮干的“鲁莽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

2.加大“待岗培训管理,对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一律待岗培训7天,对于一个月内发生两次的培训学习天数加倍;

3.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风险的不安全行为,除按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罚外,同时对带班队长和“结对子”人员进行连带处罚;

4.班前会要重点强调当日工作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带班队长要加大对单岗作业人员的巡查力度;

5.加强行为观察的执行力度,带班人员在发现异常行为后及时纠正员工,并与员工进行谈话,告诉其危害性与正确操作方式;在发现员工操作优秀且有新的安全想法是要给予坑定,并在班前会提出表扬。

XX队

篇6: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透过安全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使企业职工构成安全意识。经过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刺激”,使企业职工构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职工辨别是非、安危、祸福的潜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熟练地完成规定生产任务。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事故案例证明,许多电力生产人身伤害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由班组长现场查活不清,安全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透过班组来落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抓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务必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了解有关事故案例,透过分析事故案例,增加安全生产经验。②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自己操作可靠,同时还要帮忙和指导班组工作人员正确操作避免失误。透过安全教育使班组长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

2、对一线班组工作人员的教育

发生的生产人身伤害事故近80%是由于职工自身的违章造成的,在构成事故的三要素即人、机、环境的关系中能够看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资料应包括:①加强他们对与本工作专业有关的安全和生产规章制度了解,使之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②进行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以此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透过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

1、规章制度的管理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务必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需要制定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用现场安全工作规程指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并且规章制度应构成闭环管理,即制定-执行-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使之完善-再执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务必使生产一线人员有章可循。因此规章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

2、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立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的作用,随时检查现场的生产活动,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首先是班组安全员应发挥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班组安全员随班组一齐工作,及时掌握现场状况,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安全员应具有高度的职责心,对班组成员人身安全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其次安全监督机构应巡回检查各生产现场,纠正违章,不定期地向领导和管理人员通报状况,敦促班组及其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发挥安全奖惩制度的作用

在海因李希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3E”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对策就是“惩戒”。对个别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者,给予经济上的或其他必要的处罚,强制其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安全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企业员工免遭人身伤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就务必下大力气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根本对策。

总结精选(6):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透过人的感官反馈到人的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就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和伤亡;反之,如果所面临的危险未能察觉、认识,未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响应时,就会发生事故和伤亡。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管理者控制的,往往人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促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存在,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为。根据行为主体人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生理心理因素而使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如误操作等;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能够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是安全意识差而导致的行为,如“三违现象、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

全行为透过管理、监督、培训等的手段是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根据的实践我认为用下面的措施,能够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管理,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进企业必然有先进的规章制度,培养优秀员工更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华北油田HSE手册规定三级单位作业管理手册资料应包括:三级单位各岗位HSE职责;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三级单位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队站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其中作业指导书资料包括:队站概况、岗位设置、属地划分及HSE职责、操作规程(操作卡)、应急处置措施。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规范,若使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贴合实际,被员工理解和严格实施,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推荐做好如下几点:

1、做好辨识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结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作为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害因素辨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任务量大,难点多。辨识时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找出潜在的错误释放的能量(危害因素)。翻阅一些单位组织的第三方HSE体系审核和合规性检查发现,危害因素辨识问题较多,表此刻条目过多,记录及描述不准确或与实际不符,员工参与度不够,认同度较低。为此,推荐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领导、技师和班组优秀员工、技术专家、设备专家、安全专家组成的、熟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辨识小组。

(2)充分运用HSE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作业层面、操作流程、关键部位、主要基层单位和重点专业等方面,全面梳理安全环保风险。采用工艺安全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开展危害辨识和评价。

(3)以员工的操作顺序或工作的时间顺序,适当划分作业单元和操作步骤,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和第一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进行识别。

(4)对辨识的危害因素正确的评价后,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构成清单。针对每步操作中危害因素的要按必须的规律描述,让清单使用者看到规律,以便构成工作习惯。

(5)将识别的危害因素经过与此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讨论后,做到全员参与,再构成清单,根据持续改善的原则,每年辨识一次,及时整改不贴合项。

2、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不能以制定约束人的行为的安全操作规程代替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务必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务必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涉及设备(设施)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企业及“两书一表”中安全制度确实不少,但有多少制度员工能认可和理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不适,使员工能够认同,执行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不

断地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地修、补充直至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持续其健全、完善、有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先进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3、强化监督和奖惩机制,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加大动态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要充分发挥上岗干部、班组长、党员、团员、网员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安全监管;要强化全面班组全程管理、岗位就近式管理和安全程序化管理,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从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态度来分析,其过程为: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服从,即指个人为避免惩罚而按照要求、规范采取的表面行为。这说明新工人对规程、管理制度刚开始的执行只是表面服从,然后才会受班组中其他人的思想行为的同化,最终从内心深处理解安全规章和制度。这说明严肃的奖罚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和意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为以奖为主,逐步加大员工安全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如增设员工安全等级工资、安全行为工资、隐患排查工资、安全考试工资等。开展安全比武大赛、安全智力竟赛、评比“六员一防”安全光荣户等,完善现行的个人安全技能帐户和群众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真正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使员工不敢违章,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务必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内外发生过的众多生产事故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安全投入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规章制度健全,员工明白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一齐事故可能是因为某个员工的一根香烟,一个小失误,一次小违规,但引发的事故后果却十分严重,对员工们造成人身伤害,对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和好处上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1、做有感领导

领导的最低要求就是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领导是核心,在HSE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运行质量的好坏,领导起到关键作用。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安全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感领导做的好。

有感领导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透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决心和示范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其含义有三,一是安全的影响力,有感是部属的感觉而不是领导者本人的感觉,是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领导对安全的重视;二是安全示范力,自上而下领导强有力的参与,各级管理者深入现场,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三是安全执行力,领导带给人力、财力和组织运作上的保障,让员工感受到各级管理者对安全职责作出的承诺。

中石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对落实有感领导的活动进行明示。实践证明,以下

几种做法也是对有感领导的诠释。

一是将领导的承诺、HSE意愿和企业的HSE方针、目标,带头贯彻、宣讲,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领导及企业的安全政策,在安全生产上有明确的方向,统一的行动目标,促进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的构成。

二是带头制定、审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深入生产一线,用安全观察与沟通等HSE管理工具,加强与操作员工的沟通,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领导因各种原因对违章的默许,就是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纵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2、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针对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危害制定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规定要求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务必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中石油要求基层单位要建立现场处置预案,并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监测、监控,以及事态控制、紧急疏散与警戒、人员防护与救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应急处置步骤”“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由各企业结合岗位操作规程自行规定”。由此能够看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也是员工自我教育的过程。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演练能形象地表现出危险源、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理过程,是与事故相关人员参与其中的全方位培训,能使员工深刻体会到事故对人、物、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使员工增强安全意识,基层单位要将建立的现场处置预案所涉及的事故进行全部、定期演练,要全员参加,在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演练尽量真实。若有条件,设立由安全监督、工程技术专家构成的专职评价人员。演练结束,务必进行总结评价,找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善项。

3、进行企业法规和安全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中石油员工应充分掌握本企业的HSE手册及各种现场规程,不断地了解、熟悉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考试,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只有透过学习,积累、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活动的用心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而且透过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使表象不断上升为概念、决定、推理,并运用逻辑的、理智化的思维活动,将安全意识构成系统化、体系化、高度自觉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这就是安全的理性意识。安全理性意识的构成不仅仅能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理性意识能用心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向,为避免事故和差错奠定良好的心理预控思想。

“安全活动”是在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是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为班组成员带给了安全思想、信息、技术、措施的交流场所。也就是说认真开展“安全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活动的重要一点就是语言、思想的交流,所以要求参加者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认识、感知和印象是安全活动的重要资料。在安全活动中,透过大家的语言、思想交流、推理和决定把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安全活动需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要定期开展,构成制度,使参加者的安全意识透过安全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

如对事故的处理,应做到“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使安全意识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让安全意识的用心能动性得以发挥。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解决人意识和行为,人是一个有思想和行动目的明确的客观存在,人行为和动机是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复杂作用的影响。要控制直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应当正确的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建立健全职责制和企业法规,领导带头,提高执行力,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培养安全意识强的团队,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总结精选(7):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个性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上一篇:更新观念敢破敢立-兼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课堂角色的改变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写的长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