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自查报告

2024-07-01

稽查自查报告(通用7篇)

篇1:稽查自查报告

稽查队自查报告

根据市局党组的决定,从2011年3月起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开展“爱岗位、强素质、正作风、做表率、树形象”为主题的“队伍建设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使我们的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有了明显提高。根据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我队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刻反思,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稽查队现有工作人员6人,主要负责对假劣药品及医疗器械投诉举报的受理查处工作、全县药品及医疗器械抽验工作、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我队坚持自查自纠与开门纳谏并举,虚心倾听、征求全队意见。归纳梳理问题如下:

1、自身建设方面。学习氛围不浓,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存在被动应付思想。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懂专业、会管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同志之间思想交流、工作交流不够;个别同志缺少工作责任心,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办理不及时;机关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不多。

2、行政执法方面。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同志执法水平不高;执法文书书写潦草、不规范;执法行动不够规范,执法手段单一;对法律条规理解掌握的不全面,法律适用不够准确,定性不够科学;缺少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手段,有被动等待举报投诉的现象;极少数执法人员在工作时不够冷静,行为急躁;执法方法简单,有以罚代管的现象。

3、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个别同志未按时上下班,有时有迟到早退现象,有时有事外出不履行请销假手续。

4、市场监管方面。药品市场监管仍有盲区和死角,网上销售假药,街头摆摊设点卖药,坑害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药品、医疗器械虚假广告依然存在;食品药品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处置机制需要不断健全。

三、认真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差距。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得不够。二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举措不多。如何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延伸监管做的不够。

篇2:稽查自查报告

今年,我局开展了“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 服务企业”作风整顿活动,我结合稽查工作特点和职能,从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廉洁三个方面认真的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我平时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够及时的学习新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但是不够系统全面,缺乏专研精神。在学习自觉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对学习过的东西进行反思。、纳税服务的层次和标准还不够高。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我一直把微笑服务,公平执法贯穿于整个检查过程,但是我们与纳税人是检查与被检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所以不管你是如何的笑脸相迎,耐心解释,少数纳税就是认定税务稽查来检查就是挑刺,执法就是代表罚款,而我有时没有将服务看成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从纳税人得实际出发,纳税人更需要的是便捷有效的税务服务,而不是表面的笑脸相迎。、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处理一些具体工作时目光短浅,思维不够开阔;考虑和安排工作时缺乏前瞻性,总是忙于眼前的任务,为了把工作做好主动想办法的少,被动应付的多,不能认真的思考最佳的解决办法;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争先意识。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理论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做到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2、深化纳税服务内涵。在检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需求,为纳税人提供具有稽查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一是提供政策服务。发挥稽查工作与纳税人“零距离”接触和税收政策全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做纳税人的流动税法宣传站;二是及时提醒服务。查前提醒,提醒纳税人查前开展自查,给检查对象一个纠错的机会。作出的处理、处罚决定到期前及时提醒督促入库,防止发生加收罚款等额外经济负担;三是查后建议服务。通过深入企业检查,发现纳税人在财务、税收、经营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后以《稽查建议》形式向纳税人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做到以检查既促进税收规范管理,又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

3、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要自觉的,刻苦的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遇到问题多思考多比较,虚心向周围的同志请教,然后对比自身的情况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三、稽查工作纳税服务的建议

在稽查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 服务企业,我认为应该做好几下几点:

1、稽查局应该建立完善执法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日常监督机制,从内部行政管理上促使大家重实体、重程序、重政策、重细节,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考核,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切实维护纳税人权益。转变服务观念,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从管理本位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

2、在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的同时,可以编印一份《温馨提示》,向纳税人宣传相关政策,提前告知纳税人享有申请复议权、诉讼权等法律权利和义务及违反税收法律的后果,将执行工作重点从追缴欠税前移至防止欠税的发生,使纳税人避免承担加收罚款等额外经济负担。

篇3:稽查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 加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意识,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沈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于近日召开了廉政教育专题报告会, 特邀和平区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刘强、副局长梁桂民作专题报告。梁副局长结合他多年来的办案经历及一些典型违纪违法案件, 做了一场生动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他从“依法从政、廉洁从政”的角度, 阐明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大意义、职务犯罪的罪名以及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等具体内容, 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领导干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过听取报告, 同志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增强了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更好、更扎实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会后, 王剑平副局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四要”: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 权为党所给, 权为民所用;要正确对待物质的需求, 知足常乐;要正确对待人生的追求;要正确对待家庭和子女。

篇4:稽查局局长反腐倡廉自查报告

XX税务局党组成员、稽查局局长 ABC

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坚持把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贯串到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清正廉洁。根据市纪委要求,本人对照《2011年度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巡查涉及的主要法规制度目录》所列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本人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基本情况

1、坚持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我自觉按要求参加局党组中心学习组的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调研文章、读书笔记等。同时坚持做好经常性的个人自学,学习中注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不断加强总结,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促进工作的健康发展。

2、公正执法,廉洁从政。工作中不断增强反腐败斗争意识,将反腐败工作变为自觉行动,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之中,时刻绷紧这根弦,防微杜渐,坚持廉洁从政,始终践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工作中具体做到:能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小灵通“一

号双机”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干部因公出国(境)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务员津贴、补贴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无奢侈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规定,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严格执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佳服务的理念,实行阳光稽查,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一年来无以权谋私、以案谋私现象,严格依法办事,没有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坚决杜绝执法办案中的腐败行为。

二、存在不足

一年来,本人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本人在系统学习政治理论方面做得不够,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三、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认识水平,从整体上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反省自己,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

和自警、自省、自重、自律,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和各项规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自觉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篇5:稽查自查报告

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有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推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开展,根据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关于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所开展了卫生监督专项稽查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更好的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我所制定了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方案,成立了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领导小组;李天灵所长任组长,各科科长任成员的工作小组。并在全所职工会议上就相关精神传达学习。

二、稽查工作内容

1、卫生行政许可:依据《卫生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点稽查所内卫生行政许可程序、公示、现场审核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以及各业务科室许可档案管理情况。

2、监督二科、三科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3、执法人员风纪风貌,内部稽查和考核制度实施情况。

三、自查结果

(一)卫生行政许可和队伍管理情况

一是所内设置综合业务科兼任稽查工作,年初制定了年度稽查工作计划,有半年稽查工作总结;建立了稽查工作制度,制定了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卫生监督员守则、卫生监督员着装风纪规定、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及廉政守则。严格按照行为规范定期对卫生执法人员进行外部及内部稽查考核。并推行首问负责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稽查文书制作规范,档案完整;制定了监督员培训学习计划,定期对监督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二是在卫生行政许可上,制定了卫生行政许可流程;在县政务大厅、所办证室公示了卫生许可证办理流程、复核流程、办理卫生许可证须知,申请卫生许可提交的材料目录等。并严格按照卫生许可规定的时限现场审验,符合卫生许可的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许可档案资料齐全;卫生许可证编号格式、期限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填写。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并作出书面不予许可文书,半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487件。

(二)内部卫生监督稽查情况。

半年以来,我所组织了6次针对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专项稽查。一是对内稽查,主要以监督员着装、分户档案、处罚档案和专项档案管理情况为重点,二是对外稽查,主要以现场跟踪稽查,以监督频次、监督程序、监督效果、文书制作等为主要内容。针对稽查出的具体问题,稽查人员明确整

改要求,及时提出了警告、责令改正、当场处罚、通报分管科室等相应处理意见,达到了规范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的目的。

(三)专项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1、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我所监督三科制定了2010年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标,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教学环境、生活实施卫生情况、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监督。监督检查学校共69所,其中中学7所,小学42所,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18所,监督覆盖率100%。69所学校、幼儿园都建立分户档案,建档率100%;内容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分户档有卫生监督意见书,现场监督检查笔录。

2、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情况

监督二科开展了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及卫生信誉度公示制度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标。召开了全县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成立了以卫生局局长为组长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住宿经营场所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做到了底数清楚,存在的问题清楚,整改措施清楚。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利用食品安全法宣传日、法制宣传日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公共场所卫生监

督量化分级管理宣传品,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期间,共发放宣传品800余份。对全县35家住宿业进行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其中评定B级2家,C级33家,量化分级管理率100%。对达不到卫生要求的全部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限期整改。

四 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法》将餐饮监督管理职权赋予了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但目前仍有卫生监督所监督管理,执法主体不合法,有引起行政申诉败诉的可能。二是学校卫生工作点多面广,我所执法人员、车辆少,监督频次不足。三是我县住宿业基础条件较差,设施投入少,影响和制约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四是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人员、经费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依据《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依法行政,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依照卫生厅年度卫生监督工作要点,进一步开展好卫生监督重点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创先争优的开展工作,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全力开展工作。在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对洗浴、美容美发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篇6:稽查自查报告

在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税务稽查。特别是近日各地税务机关均下达了文件,要求一些重点企业按照文件提供的业务提纲先进行自查,然后税务机关再进行重点核查。同时,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开始实施新法,政策变化大,配套和过渡政策多,这使得企业想不紧张都难。在此情形之下,不论是正在自查的企业,还是将要被检查的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找问题,把涉税风险提前挡在门外。

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之一:乱开“礼品”发票风险大

发票是商事活动的重要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财务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少企业认为,礼品是业务招待费的一种,涉及的税款数额一般不大,处理形式也比较灵活,只要多玩点花样,既能满足消费,又可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而且风险不大。

就此,专家提醒,礼品发票切不可乱开。因为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查账的时候,对企业支出的各项税前扣除费用的认定是以是否合理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大量列支了商品名称开具为“礼品”的商业发票,又无任何其他明细,企业本身也拿不出合理列支的证据,则很有可能存在以下涉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上不能税前扣除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因此,很多企业会在这一比例范围内大量列支礼品、办公用品和会议费等费用,并用笼统的名称发票入账。企业感觉玩的巧妙,并不违规。但事实上,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这种笼统名称或无明细清单的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相关费用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因此,部分省市也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礼品、办公用品等发票的具体要求,企业自查中,要特别注意这些规定。

此外,如果被查实,可能会为认定为是对外捐赠行为,作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同时全额计入其业务招待费,按照相关规定作纳税调整。

增值税上可能被认定为视同销售

如果企业购买的礼品金额较大,且无偿赠送了他人,则存在可能被认定为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的风险。

按照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①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②销售代销货物;

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④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⑤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⑦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将礼品赠送他人,就符合第八款的规定,存在涉税风险。

个人所得税上记得代扣代缴

除了上述问题外,专家还提醒,企业向客户、员工发放了礼品,特别是一些金额较大的礼品,要记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否则将被处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因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XX]57号)的规定: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它活动中,为其它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法规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

那么,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应该如何处理问题发票呢?专家指出,首先,注意收集礼品用途的证据。礼品不是实物名称,填写为礼品的发票(如同填写“办公用品”一样)一般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假如一次购进数量很多,则品名栏目可以简写“礼品”,同时附盖有对方公章的销货清单,经审批后可以入账。礼品的入账根据业务内容可以记入“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科目。其次,送别人礼品记得代扣个税。

专家还特别提醒企业,千万别把“礼品”发票当冲账的“万能票”,平时在列支礼品发票时也应格外谨慎,否则,不但会面临查补税款的风险,可能还会遭到严厉的涉税处罚。

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之二:工资薪金列支注意别超标

工资薪金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项常规费用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这里所称的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除上述规定外,随后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XX]3号)进一步解释称,《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专家就此分析指出,新税法实施后,对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判定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以是否合理为标准。而国税函[XX]3号文是税务机关判断工资薪金列支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可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合理工资薪金”的内涵,逐一进行自我排查比对,发现问题,尽早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应该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避免在重点检查阶段被查处。特别是对于一些分支机构较多,业务复杂,人员较多,构成也比较复杂的大型的集团公司,企业的财税人员应严格审查相关列支问题,重点排查企业是否超出规定范围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把握工资薪金方面的风险问题,专家为我们总结了四项企业容易忽视的与工资薪金有关的费用列支问题。

1、各种保险的列支

专家指出,准确把握允许税前扣除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扣除的对象包括基本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第二,其扣除范围和标准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为依据,超出该范围和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第三,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限于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内,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XX]27号)的规定,自XX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第四,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例如企业为从事高空危险作业的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允许税前扣除。第五,规定之外的商业保险支出不能税前扣除。这一点需要企业特别注意,因为现在不少效益好的企业都为员工上了各类商业保险,按照《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其他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外,企业为投资都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第六,企业按规定支付的财产保险费,准予扣除。同时注意,企业参加商业保险后,发生保险事故时,根据合同约定所获得的赔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抵扣相应财产损失。

2、住房公积金的列支

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经常拖欠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则有意将一些应税福利,如将各类补贴、津贴打入“住房公积金”账户,并借此进行逃避税收的情况。对此,专家提醒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XX]10号)规定,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XX]5号)等文件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同时,对高收入行业及个人的缴存基数,被限制为不超过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在自查过程中,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超标列支。

3、私车公用补贴的列支

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不少企业存在租用员工车辆办公的情况。对此,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国家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一般来说,私车公用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XX]305号)的规定来执行。按照该文件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因使用私人车辆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私人车主支付的相关费用,均应视为个人取得的公务用车补贴收入,企业应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本企业职工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如果是非企业人员的,则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如企业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企业最高可被处3倍的罚款。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不少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企业如果在自查中发现类似问题,应及时和当地主管税务门进行沟通。比如,《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若干企业所得税业务政策问题的通知》(京地税企[XX]646号)第三条就规定,对纳税人因工作需要租用个人汽车,按照租赁合同或协议支付的租金,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允许税前扣除;对在租赁期内汽车使用所发生的汽油费、过路过桥费和停车费,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允许税前扣除。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汽车费用,如车辆保险费、维修费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差旅费的列支

《企业所得税法》对成本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并未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进行具体明确。然而,专家提醒,没出台文件,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从中投机。因为与其他费用一样,税务机关在掌握税前扣除的问题上,依然是实质重于形式。也就是说,税务机关核查企业的差旅费时,都会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和合法凭证,否则,是不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差旅费的证明材料主要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此外,差旅费的个税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XX]183号第二条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

关于差旅费的开支标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也无具体规定。各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必须有真实合法的票据,非个人性质的支出,并且在当地规定的标准以内,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最后,专家还提醒,企业自查查出问题后,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问题账”继续作下去。因为,为了达到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规范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的双重目的,国家税务总局在前不久刚刚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问题的通知》(国税函[XX]259号)。该文件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监管。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国税发[XX]85号)中也特别要求:国税局、地税局要加强协作,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工资薪金支出总额和已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总额进行比对。对二者差异较大的,地税局要进行实地核查或检查,对应扣未扣税款的,应依法处理。XX比对范围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总户数的10%。

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三:吃透“三项费用”列支的政策细节

会计处理上将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称为“三项费用”。作为一项企业日常管理的常规支出,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实施后,“三项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也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专家提示企业,在自查过程中,不要忽视此类常规的费用列支,特别要关注政策规定中的细节问题。

职工工会经费:准确理解扣除基数—“工资总额”

据介绍,工会经费是指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费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其中2%的工会经费是经费的最主要来源。专家表示,工会经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有企业在该项费用的列支上“阴沟翻船”。原因是企业没有准确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规定,被查出之后,往往不得不对已计入损益中的工会费用作纳税调整,并向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专家解释称,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里需要提醒企业,新税法实施后,“工资、薪金总额”的标准有很大变化。

按照1989年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规定,工资总额分为六个部分,即,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薪金总额是计算工会经费的基数。其总额的确定,依据新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专家表示,目前,企业支付给其员工的工资、薪金,名目繁多,称呼各异,算不算到工资总额里,企业财务人员心里也不是特别清楚。但上述新规定实施后,企业就需要注意了,那就是不管这些支出发放时的名目是什么,称呼是什么,只需把握住一点,即凡是这类支出是因员工在企业任职或者受雇于企业,即是因其提供劳动而支付的,就属于工资、薪金支出范畴,千万不能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名称,漏记了相关费用。

据悉,工会经费的支付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企业自动拨付,按工资总额2%计算的工会经费,全部拨付给企业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再将其中的40%上缴上级工会。二是由税务机关代征。按规定,只要是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均须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并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

说到专用票据问题,专家还提示,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总工发[XX]9号)第二条规定,《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是由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统一监制和印制的收据,由工会系统统一管理。各级工会所需收据应到有经费拨缴关系的上一级工会财务部门领购。依法建立工会的企业到银行开立账户完毕后,将开户行名称、账号报上级工会财务部备案,即可申领到《工会经费拨缴专用收据》。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取得合规的票据才能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对于没有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只能依据新条例对于企业就上缴当地工会组织并取得专用收据的部分在税前扣除。

职工教育经费:不能列支自费的学历教育费用

为了促进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往往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支持优秀员工进行充电学习。因此,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11个部门在XX年联合印发了《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财建[XX]317号),要求企业支出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各类高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具体列支范围包括11类:上岗和转岗培训;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为了鼓励企业这一行为,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职工教育经费的基数和标准。新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专家表示,本条将职工教育经费的当期扣除标准提高到%,且对于超过标准部分,允许无限制的往以后纳税结转,这就等于实际上允许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只是在扣除时间上作了相应递延,并将其扩大统一到所有纳税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扣除基数上,也要特别注意工资工资额的变化。

XX年1月1日起,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由“计税工资”变为“据实工资”,提高了企业能够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的额度。但专家提醒,额度提高,不意味着什么培训的费用都可以列进来,目前最热门的公司管理人员就读MBA的学历教育的高额学费就不允许税前扣除。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形式繁多,其中以MBA和EMBA的学费最为昂贵,动辄几万或十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那么,对于单位出钱让高管参加此类培训学习,学费是否允许在税前列支呢?专家分析指出,应视支出的具体性质而定。如果高管人员参加的是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如大专学习、本科学习或MBA、EMBA,则文件明确规定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也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列支。如果高管人员参加的是其他形式的大额培训,由于有关文件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则财务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在合适的限度内,判断是在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或在其他途径支出。

按照财建[XX]317号文件的规定,职工教育经费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其中,对费用列支的限制包括以下几项:一是经单位批准或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必须到本单位之外接受培训的职工,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二是经单位批准参加继续教育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集中举办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所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三是为保障企业职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四是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五是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

结合上述规定,专家认为对高管人员的学费支出,企业应注意这两个问题:一是应掌握的额度。也就是对高管人员的培训支出不应超过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40%,因为文件明确规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二是能否在当期或以后期间全额扣除。同时应注意,企业在财务处理上可以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也可以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但是在税法上,企业在各种途径中列支的职工教育培训支出,当年只能在%的范围内扣除。

职工福利费:“预提扣除”已改为“据实扣除”

自XX年开始,财政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XX]48号)、《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XX]34号),对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调整,要

求XX年起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按照新条例第四十条中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改变了之前《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纳税人的职工福利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的规定,将预提扣除改为了据实扣除,与会计规定保持了一致,只是在执行的时间上有差异。

专家解释称,职工福利费由预提扣除改为据实扣除,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正常的福利费开支与过去相比大幅下降,以前应付福利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许多企业的应付福利费出现了大量余额,而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又有抵减企业所得税的作用,大量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形成了对职工的负债,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

除了列支方式的变化,专家还特别提示:税收上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与会计中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并不一致。在XX年以前,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是“计算扣除”,并不需要以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预提应付职工福利费为前提,也不需要实际使用,但对于“职工福利费余额”的使用必须是在规定的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内。新税法实施后,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并不一定等于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要先冲减“职工福利费余额”。上述税务处理的规定针对的仅是内资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

那么新政策下,企业应该如何如何处理好福利费的列支问题呢?专家表示,如果会计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大于税前扣除限额,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要作纳税调增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理解为应当由企业的税后利润来承担这部分费用。当纳税人税前实际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小于税前可以扣除的职工福利费的情况时,如果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申报数据不实,应当通过必要的程序,首先对申报数据不实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纳税申报表的数据进行调整,然后依照调整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纳税人发现税前实际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小于税前可以扣除的职工福利费的情况时,可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查实认可后,对于以前多缴的税款予以退还,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按调整后的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计算职工福利费余额。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要注意福利费的列支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XX]3号)的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福利费包括三项:一是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二是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三是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此外,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对于单独设置账册,一般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在相应的科目中设置明细科目核算,二是设置辅助账核算。

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之四:注意外籍员工薪酬纳税问题

近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些列旨在增加税收、防止逃税避税的税收政策。其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查境外机构通过派遣人员为境内企业提供服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情况的函》(际便函[XX]103号)(以下简称“103号文”)的下发,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纳税人的极大关注。安永中国有关专家就向记者表示,该文件的下发,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关注企业代垫被派遣外籍员工的薪酬税收问题。

据悉,境外企业派遣外籍人员到中国境内关联企业担任管理或技术职务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通常这些被派遣员工的薪酬继续由境外派遣单位代垫,然后由境内企业向境外企业支付上述工资费用。

篇7:稽查自查报告

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周期长、单项工程项目多、结算复杂, 加上税务人员对房地产开发流程和经营规律不熟悉, 使得征管的难度大, 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力资源面临严峻考验, 税源征管存在较多的漏洞, 税收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房地产企业又都是跨年度滚动开发, 税务稽查属事后监督, 一般是按年度稽查, 涉及开发项目清算稽查, 往往要面临被查单位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账簿资料, 由于缺乏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的客观标准, 使得税务稽查工作常常陷入力不从心、就账论账、假账真查的困境。

近两年来, 社会中介工作的引入为房地产的稽查工作带来了一线曙光, 中介机构的报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为税务稽查人员对房地产的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和竣工结算等信息的认定提供了较可靠的判定标准。使税务稽查人员从中介机构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开展稽查工作成为现实, 为税务稽查机关弥补自身人力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 解决信息不对称, 获得所需真实、全面、客观的信息和专业协助提供了机制。

二、引入社会中介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缺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行政管理的明确法律依据, 因此, 对于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性质、定位等问题在法律层面上没有界定。对于在稽查工作中如何应用社会中介报告信息在税务稽查机关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社会中介报告信息符合证据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 可以作为稽查定案的依据。另一些人则认为, 评估报告只反映了销售单价或单位成本的合理值和平均值, 与真实数值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作为证据, 其真实性有一定的瑕疵, 不能作为定案的直接证据使用。

三、法理分析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是证据。”社会中介报告信息符合证据具有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 作为证据在司法审判中已广为采用。税务工作中社会中介报告信息常被用来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 例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应用房地产评税技术核定交易环节计税价格工作的通知》 (财税[2009]100号) 、《关于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 (财税[2010]105号)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文件对社会中介报告信息在税务征管中的应用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社会中介报告反映的是合理值和平均值, 与真实数值会存在一定差距。例如, 工程结算报告的单项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师依据国家成本定额标准和工程发包方、施工方确认的工程量计算得出的金额, 与实际结算价款可能存在差距, 因此, 作为稽查证据而言, 其真实性有一定的瑕疵, 如何合法有效地利用好社会中介报告信息成为稽查工作中的一道难题。为此, 笔者就《税务稽查工作如何使用社会中介报告信息》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

四、应用建议

(一) 中介报告信息在税款核定中的应用

河北佳信律师事务所的闫泽平主任律师认为:中介机构的报告信息不能作为税务稽查定案的直接依据, 但可作为间接证据和核定征税的依据。

房地产企业主要缴纳三个税种, 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这三个税种均规定有核定和核实两种征收方式。例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税发[2009]31号) 第四条规定:企业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情形, 税务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 并逐步规范, 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二)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三) 擅自销毁账簿的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 虽设置账簿, 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 难以查账的; (五) 发生纳税义务, 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 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 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 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 又无正当理由的。除非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存在上述六种情况之一, 才可按核定征收方式征税, 否则应按核实, 而且核实征收是税务机关优先采纳的一种征收方式, 因为核实征收更符合税收的公平性原则。

纳税人存在《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税务机关可以采用社会中介评估的方法调整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据以征税。但对于实行核实征收的纳税人, 税务稽查机关不能以社会中介机构的报告否认纳税人提供的涉税信息。纳税人的税款征收方式往往是主管税务机关通过一定行政程序认定的结果, 如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主管税务机关每年都进行认定, 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即便纳税人存在偷税情形, 税务稽查机关一般也只能就查明的违法事实进行处理, 若税务稽查机关和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就纳税人的征收方式存在不同意见, 认为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核实征收的企业存在《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情形的, 应提请征管或法规等有行政行为监督权的部门予以审核, 若主管税务机关作出的征收方式认定确实存在不当, 征管或法规部门应撤销其作出的认定, 并责令其重新作出认定。稽查机关可依据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征收方式的认定和社会中介机构报告进行税款核定。

(二) 中介报告信息在偷税认定中的应用

中央财大税务管理系主任蔡昌教授认为:中介机构的报告信息主要是为税务稽查提供线索, 中介机构不能替代税务机关行使行政职权, 税务稽查人员依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形成的证据和工作底稿, 才是定案的依据。

以成本为例, 参照当地当期同类开发项目单位平均建安成本, 可以验证建筑安装工程费支出是否存在异常。工程结算报告主要显示三类信息:即国家成本定额标准、材料的市场价格和工程量, 比如税务稽查机关委托工程造价事务所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显示的材料市场价与纳税人提供结算资料显示的同种材料市场价的存在差距较大, 该项差异可以成为稽查的线索, 稽查人员需要进一步取证, 例如到施工方进行外调, 检查该笔业务是否发生, 是否存在施工方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关联方支付资金的现象;到供货单位进行外调, 检查该笔业务是否发生, 是否存在单价数量金额不符问题。工程量信息也是如此。中介机构的报告信息必须经稽查人员进一步取证或稽查人员和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勘测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才可作为定案的依据。比如, 税务稽查机关委托工程造价机构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显示塑钢门窗为6 000平方米, 纳税人提供结算资料显示塑钢门窗为10 000平方米, 那么, 税务机关是否就能认定有4 000平方米是虚列成本呢?还不能, 税务稽查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并依据《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形成现场笔录或勘验笔录。

蔡昌教授还强调:房地产价格和成本评估报对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的情形。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9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1.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2.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3.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 又无正当理由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 (财税[2010]105号) 指出:在存量房交易过程中, 纳税人低报成交价格偷逃税款的现象较为普遍, 形成了明显的税收漏洞, 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 也削弱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效果。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营, 是财税征收机关在征管实践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并规定:评估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是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核心内容。各级财税征收机关要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建立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比对系统, 对各类存量房地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值的一定比例作为计税参考值;申报价格高于计税参考值的, 以申报价格作为计税价格;申报价格低于计税参考值的, 如果纳税人不能按要求陈述、举证正当理由, 以计税参考值作为计税价格。

商品房交易中, 交易价格是房地产商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依据, 也是购房者缴纳契税的依据, 因此, 交易双方有虚报交易价格逃避税收的共同利益。商品房交易价格无疑将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

第二, 成交价格偏低无正当理由的判定和核定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 又无正当理由的, 是指纳税人申报的转让房地产的实际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交易价, 纳税人又不能提供凭据或无正当理由的行为。有些地方税务机关还规范了成交价明显偏低, 可视为有正当理由的情形, 除规定情形外视为无正当理由。例如:《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有关业务问题的公告》 (苏地税规[2012]1号) 第三条规定:对以下情形的房地产转让价格, 即使明显偏低, 可视为有正当理由: (1) 法院判定或裁定的转让价格; (2) 以公开拍卖方式转让房地产的价格; (3) 政府物价部门确定的转让价格; (4) 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其他合理情形。《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 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 应由评估机构参照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进行评估。税务机关根据评估价格确定转让房地产的收入。第六款规定, 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 又无正当理由的, 由税务机关参照房地产评估价格确定转让房地产的收入。

目前, 河北省地税局已按地域 (小区) 建立了存量房交易价格信息数据库, 并开发了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软件《河北省存量房交易价格申报评估系统》, 对存量房交易税收堵漏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房地产开发商销售期房的销售价格尚无相应的数据库信息, 建议委托中介机构按项目和经济类型进行采集和整理, 为项目清算稽查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 成本不实的核定。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 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应由评估机构按照房屋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计算的房屋成本价和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的基准地价进行评估。税务机关根据评估价格确定扣除项目金额。

目前, 河北省地税局尚无对房地产开发成本制定相关的扣除标准和预警值。我国已有部分地方税务机关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商品住宅土地增值税核定扣除项目金额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地税地[2007]138号) 规定:高层商品住宅 (7层以上) 单位面积建安造价允许扣除金额标准为每平方米2 263元;多层商品住宅 (7层及以下) 单位面积建安造价允许扣除金额标准为每平方米1 560元, 并规定了相关的修正模型。盐城市盐都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盐都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建安成本等支出预警值及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 (都地税发[2011]45号) 不仅分年度明确了各经济类型房产的建安成本标准还明确了部分基础设施成本标准, 并规定了超标准的处理方案, 例如,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安成本等支出, 高于本《通知》所确定预警值10%以内 (含10%) 的, 由负责管理或清算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五、结论与思考

税务稽查机关认为纳税人存在《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或《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的情形时, 稽查机关可依据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征收方式的认定和社会中介机构报告进行税款核定, 计算应补税款。中介机构的报告信息能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使稽查工作更有效地展开;中介机构的报告信息可以作为判定纳税人申报收入是否偏低或成本是否偏高的依据;中介机构的工作可以弥补税务稽查机关自身人力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 有利于稽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稽查工作中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许多相应的配套制度需要制定。如税务稽查机关和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和土地增值税清算方式认定不同的情况影响稽查工作的开展, 如何协调税务机关的认定和改变征收方式需要省市征管和法规部门出台相关的文件予以规范。

[责任编辑杜鹃

摘要:由于税务人员缺乏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的客观标准的掌握, 常使税务稽查工作常常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中介机构的报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为税务稽查人员对房地产的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和竣工结算等信息的认定提供了较可靠的判定标准。社会中介报告只反映了销售单价或单位成本的合理值和平均值, 与真实数值会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但可作为稽查线索、间接证据和核定征税的依据。

上一篇:七五普法总结报告下一篇:人生励志警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