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2024-05-28

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精选8篇)

篇1: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一.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态度。所有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克服盲目自大的情绪,虚心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实验操作不断趋于合理。对于不熟悉的危险操作应请教高年级同学之后再进行。

2.实验着装。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和防护器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长发及松散衣服应妥善固定。不能穿凉鞋进行实验操作。二.基本实验操作

3.实验台。实验台前禁止放置溶剂桶和废液桶。称量完毕及时清理桌面。洗针头用缓冲瓶满应及时清空。

4.通风橱。通风橱内应保持整洁。禁止储存溶剂,试剂,大量原料、中间体及产物。通风橱玻璃窗平时尽量拉低。

5.溶剂通风橱。使用钠丝回流的溶剂时应有人看守,用前检查冷凝水是否开启。溶剂取用量合适,避免钠丝大量暴露于氮气气氛中。溶剂取用结束后将多余溶剂放回圆底瓶,氮气气流量调回正常流速。夏天使用乙醚时应用鱼泵冷凝,并应避免水汽在水管上凝结。乙醚用完后及时停止加热。

6.原料购买及存放。严禁在实验室大量储存溶剂。丁烷气一次购买不超过五瓶,不用时放在仪器室。所有溶剂、产物、原料均应储存于相应的柜中。

7.加热实验。一切加热实验均应时常监控,禁止长时间无人照看。油浴加热及抽烤瓶子时溶剂尽量远离,油禁止过满。坏掉的变压器及时标记。严禁使用电热套加热低沸点溶剂。回流及蒸馏时,应确保冷凝管水管无老化漏水。出水管应确保插入水槽下水孔中,以免水溢出。水不宜开得过大。回流实验保持尾气畅通。8.鱼泵的使用。当通风橱出水口坏掉或回流、蒸馏低沸点溶剂时,应使用鱼泵。使用过程中确保鱼泵工作正常并及时更换冰块;鱼泵水管不能靠近变压器;不在过夜实验中使用鱼泵。

9.碱金属的使用。制备钠钾合金时应备好沙子以防止意外,平时不用应置于安全柜中并上锁。干燥溶剂时每次补加钠钾合金不超过1 mL。溶剂瓶应置于无人做实验的通风橱,搅拌时应支撑牢固,同时周围禁止存放易燃物质。溶剂瓶过夜时应放置于安全柜中并上锁。10.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使用有机金属试剂(如丁基锂、叔丁基锂、甲基锂、烷基铝、烷基镁等)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同时确保针头针筒连接紧密。操作时实验台确保没有卫生纸和溶剂等易燃物质。有大量气体放出的实验应保持尾气畅通。称量LiAlH4时应使用烧杯;投料或淬灭时不可滴加太快。

11.叠氮及重氮的使用。叠氮或重氮化合物(尤其是叠氮钠)不能用铁勺称,也不能接触其它金属碎屑。

12.浓缩溶剂。浓缩大量溶剂时应及时更换冷肼。冷肼中挥发性或刺激性液体应及时倒入废液桶,以防止实验室内挥发。从液氮罐中取出冷肼前应先拔去橡胶管以防止液氧室温迅速气化导致冷肼爆炸。

13.手套箱废弃物处理。从手套箱中取出的废弃物,如滴管、称量瓶、过滤用的滴管等,应先放置在通风橱中一段时间;禁止立即倒入垃圾桶中,以免引燃垃圾桶中的易燃物。同理,含有敏感物质的废液禁止直接倒入废液桶中。三.作息安排

14.值班。严格执行实验室轮流值班制度。负责当日值班的人员必须注意实验室有无异常情况,对溶剂回流装置和加热实验应尤其注意。如有隐患,应立即提醒当事者并适当处理。

15.过夜。过夜实验(常温及 <80 oC的加热实验)应填写过夜单。严禁高于80 oC的加热反应及低沸点溶剂(乙醚、正戊烷、二氯甲烷等)的加热过夜反应。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水(冷凝水、饮水机、旋蒸加热)、电(油泵、通风橱、手套箱、离心机)、门、窗等的安全检查。

16.节假日。法定假日期间加热反应停止、电源插座拔掉。寒暑假的前一天打扫实验室卫生、处理溶剂通风橱的溶剂,并安排专人定期查看手套箱。处理废弃金属时,应去操场进行,保证多人同往以互相协助。四.火灾预防及应对

17.消防器材准备。实验室内的消防器材(沙桶及灭火器)应放置在显著位置,禁止擅自挪动。使用完后应放回。沙土应保持足量储备。

18.意外情况处理。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在保持人身安全的前体下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沙土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下层楼发生火灾,迅速关掉加热实验及用电器,用湿毛巾(或湿口罩)捂住口鼻后有序撤离。

2014年9月

篇2: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篇3: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自2009年以来, 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 中国电科院信息安全实验室成功获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信息安全集成服务、应急处理服务资质, 并在电力行业开展了相关信息安全业务。成为认证授权实验室, 是中国电科院在IT产品信息安全测评认证领域一次新的突破, 不仅能够面向社会各生产企业、IT产品进行信息安全测评服务, 而且进一步完善、拓展了已有的信息安全业务, 标志着其检测能力已达到国家级水平, 对中国电科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质检认证机构, 及对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晓桦副主任在致词中表示中国电科院信息安全实验室成为授权实验室后, 将促进产品认证对国家重要行业的技术支撑, 同时能够对电力行业大量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性起到把关作用, 对提高信息技术产品信息安全检测认证的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 在中国电科院建设成立了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开展了信息安全产品入围测评、应用软件安全上线测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SG-ERP软件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等工作, 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863等国家级科技项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4项, 公司级奖项10余项。

篇4: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篇5: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篇6: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2011年5月初, 中国电科院信息安全实验室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稿件处理系统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上报国家工信部并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CNCERT) 进一步检测证实为0DAY漏洞。0DAY漏洞是指该漏洞发现者未公布或由少数黑客掌握, 并且开发商未提供修补方案, 对系统威胁较大的漏洞。恶意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获取服务器的完全控制权, 非法获取敏感信息。

5月16日,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 (CNVD) 将该漏洞详细信息首次公开发布, 并通过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漏洞通报专刊 (第18期) 向全国进行通报。该漏洞影响范围广泛, 国内受影响的网站有350多个, 涵盖军工、医药、水电、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行业。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可获取服务器的控制权, 非法获取期刊稿件和投稿人敏感信息。目前, 中国电科院信息安全实验室已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了此漏洞情况。该0DAY漏洞的发现, 标志着中国电科院信息安全实验室在安全检测与攻防实战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体现出信息安全实验室为保障电网信息安全、规避安全风险方面的有效监督和坚强的技术支撑作用, 同时, 也充分体现了实验室对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贡献。

篇7: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张健, 1978年10月生, 博士、研究员、课题组长。2001年7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硕博连读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获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9月回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类分子筛功能材料。

面对当前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探索新的多孔材料应用于能源气体 (氢气、甲烷等) 的存储、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的俘获以及高效多相催化反应一直是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 微 (介) 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 因其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

据张健介绍, 无机沸石分子筛材料因特有的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功能在工业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应用。通过模拟沸石分子筛的结构特点, 设计合成的系列金属有机类沸石分子筛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孔结构调控性, 并且在氢能源存储、二氧化碳捕获和催化等研究领域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张健带领课题组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中科院新兴与交叉领域项目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 首次实现了分子筛中金属氧四面体单元与金属咪唑四面体单元的有机结合, 组装出了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杂化分子筛材料;利用三齿的有机硼咪唑配体与四面体金属锌离子组装, 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领域首次实现了断键型的类A型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另外, 他们利用四面体金属簇作为基本构筑单元, 通过直线型配体三乙烯二胺的连接成功合成了簇基类分子筛材料。该材料结构含两种类型的笼结构, 笼内径分别达到了2.6纳米和2.0纳米, 具有非常大的孔体积;同时Cu4I4簇是一典型的荧光发光单元, 因此该化合物的合成不仅为类分子筛材料的组装提供了一条簇单元构筑模式, 并且其荧光和高孔性能的成功融合为荧光类分子筛材料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

几分辛劳几分收获。迄今为止, 张健已在系列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0多篇。其中30篇发表在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等影响因子大于6.0的期刊上, 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或热点论文, 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超过2000次。他于2011年先后获得第十一届福建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Scopus青年科学之星铜奖;2012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第三届“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以及获得第十九届运盛青年科技奖。

篇8:中科院有机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范朝来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研究员,是拥有三项原创性发明填补了世界空白的科学家。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在会见范时进行了一次有关“专利立国战略”高瞻远瞩的谈话震撼了这位中年科学家的心。于是他在原老所长,他的课题指导老师王大珩院士的鼓励、支持下,遵照江泽民嘱托转变了其事业的航向——从“自然科学”转向研究专利立国的“社会科学”。至今已愈20载,他始终执着无悔,成为我国对“专利立国战略”的规律和原理最早的践行者和相关理论的探索者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次谈话(简称“91谈话”),20年来对科技事业发展有着持续的启发性,放在当前,仍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此本刊把范朝来回顾江泽民同志的“91谈话”作了重点介绍,欢迎海峡两岸科技界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复兴参与讨论,共同携手向前!

明确方向

范朝来,男,1939年生于江苏镇江,1963年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机械系。他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研究”课题(该课题指导老师是原所长王大珩院士)的负责人,在这个课题中,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载重400公斤的石油勘探用“四足遥控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填补了国际机器人发明史上如何在载重400公斤以上的重载荷条件下,成功实现模仿人腿足行进的踏步、进、退、左、右及原地360度转向等步行动作的世界空白。所以他原本是“自然科学家”,为什么从1991年起突然“不务正业”,而去研究那些本应是国家政策制定者或“专利专家们”研究的“专利立国战略”议题的“社会科学”呢?其改行的缘由是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在会见范时进行了一次有关“专利立国战略”高瞻远瞩的谈话震撼了这位中年科学家的心。

因他有多项原创性发明填补了世界空白,所以“中国发明协会”在26年前(1985年)成立时,他是共同发起成立时的146位成员之一(其中包括钱学森、王大珩、袁隆平、侯祥麟、武衡、沈鸿、汪道涵、胡锦涛等知名成员),并当选为首届协会委员,分工帮助筹建“中国发明基金会”。因筹资特别艰难,迫使自力更生,协会委员沈鸿、雷天觉两位机械专家提议:可发动发明人去攻克世界机械螺纹史上百年难题——“快速螺纹”,因它是把传统的“慢速螺纹”空行程时的一圈又一圈的慢速“旋转运动”变成快速瞬间推拉式直线运动,尽管在机构学方面存在诸多百年世界难题,一旦攻克,所涉及的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其收益足以支撑“中国发明基金”。选谁去试试呢?很巧合,范朝来当时是“中国机构创造发明学会”理事长,专业很对口又正好负责筹建发明基金,就推举他来完成!因责任重大“逼”着他日夜兼程,急中生智终于攻克了“快速螺纹”的同步开合机构的“操作动力”,在“外界动力”为“0”时,而由“纯机械内力”来代替的百年世界难题,并用该成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在夹紧或松开任意大小尺寸的“工件”时,仅需一秒钟的神奇快速功能的“快速台虎钳”,获得了世界之最的“基尼斯世界最快速台钳”证书和美英德日等13个国家的“发明专利证书”。在1989年法国举行的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会上,又荣获了“国际发明金牌”奖,被誉为是攻克了“世界机械螺纹史上的百年世界难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原创性发明”,并按照以发明人姓氏冠名的国际惯例,誉为“范氏快速台钳”和“范氏螺纹”而轰动了西方,为国争了光。国内外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这也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关注。江泽民在1991年与范朝来和时任原国家轻工部部长曾宪林同志会面,使范朝来有机会聆听了“91谈话”,使他大开眼界,并改变了他后半生的研究方向。以下是范朝来回顾江泽民对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91谈话”内容。

江泽民说:他青年时在上海交大读机电系时就对各种发明十分有兴趣,后来在从事外贸和国外的专利技术引进工作时,对国际上有关发明专利的新生事物也一直格外有兴趣,并对专利制度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所以对专利情况较熟悉。当他听取了曾部长和我的简要汇报(如我国当时对“专利”普遍不重视,“高新专利产品”极少,同质产品无序竞争、打价格战,出口特低价等问题)之后,他深刻指出我们民族如没有原创发明的创新能力,一味靠专利技术引进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味依赖“OEM代工”赚小钱更不会持久!

他指出“专利立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然是我国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己决定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埸化道路,将要进入当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化的新时代,有一显著新现象是:发达国家靠“专利”可以兴国和立国,因专利制度既有公平公正的合理性的正面性,也有合法垄断残酷性的反面性。他指出发达国家搞“专利立国战略”的本质,就是利用专利制度垄断的反面性,用他们培育的“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的高科技跨国公司”作锐利武器,发动不带硝烟的“专利战”,来积聚财富。这就是专利战略的本质。

他在回答发达国家是如何通过“专利立国战略”来积聚财富的问题时,他说:按发达国家经验,发明专利有三种,模仿简单的“改进型”、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再组合的“跟进型”、从无到有的“原创型”,而只有后者高档的“原创型发明专利”才有真正的垄断性,才能作“专利战”的锐利武器,但“原创型”在研发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比另两类要艰难千万倍。有5个“特别艰难的大门槛”如:研发费的花钱多得惊人;时间长达10-20年;研发规律非常特殊必须循序渐进;风险大成功率仅10%以下;要有精良实验室和仪器;要有高素质研发人才等等,总之这些艰难门槛(特别需大量的研发费)让不发达国家望而却步。相反这门槛也成全了发达国家,他们就利用自身优势,而制定出一整套的“专利立国战略”:包括由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对原创发明专利进行无偿资助的大量惊人的天使基金和在税收、银行、中介、评估、金融、风投、上市等方面的专门配套的扶持优惠政策和法规,专门用来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具有下列3个特征的“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的高科技跨国实体公司”,以充当“专利战”的锐利武器。他介绍了这3个特征是:第1)依托1个“原创性发明专利”系列;第2)组建1个对专利产品专门进行生产制造的“代工OEM”联盟;第3)开办1个专利产品“垄断营销”的高科技跨国实体公司。他特别指出发达国家,事实上只分工抓:第1)“原创专利”和笫3)“垄断营销”这两头,而把笫2)的中间部分“专利产品生产制造”,则以“代工OEM”方式分工给不发达的国家去干,而这些不发达国家则不但自己要投入大量的土地、厂房、能源、矿产、人力,严重牺牲环境等,而且只能最多分得总利润的十分之一或更少,从而受到严重剥削,这也就是当今专利战略的本质!

他说“原创发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有,只要满足了:是从无到有和科技含量很高,其专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预计至少可垄断某一个或几个行业,能独家垄断赚取高额利润都是原创。按中国当前国情,新兴产业很弱而“传统产业”优势强,如技术人员与技工有上千万人,各种传统产业多各行业上千个,都可发动搞“原创发明”,要防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窝蜂都去重复搞同水平的新兴产业的浪费。对原创发明专利,因数量少不应分产业,都得扶持,而对另两种“改进型”和“跟进型”的发明因数量庞大,所以只能扶持国家计划内的重点支柱性产业。

他还特别提醒我们:发达国家,在专利制度的授权、侵权、保护、管理等司法立法方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所有不发达的国家都是慷慨帮助无偿奉献的,但唯独在如何培育“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的高科技跨国公司”一整套的“专利立国战略”方面,则是很保密的。如他们是如何动用国家的公共财政作无偿资助和用税收金融保护法律风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培育“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的高科技跨国公司”的战略;他们是怎样克服“原创发明专利”在转化中的5个“特别艰难的大门槛”;如他们怎样解决研发费多得惊人和任一项目要长达10-20年及成功率很低等矛盾的;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关“原创发明专利”在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中的转化过程和步骤的特殊规律及特殊政策等等。基于这些,他提出我们要有危机感,要努力学习这些新生事物,要千方百计搞清他们的这些新生事物的原理和来龙去脉,最终要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科学的“专利立国战略”。

另外,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还应探索和吸取二战后的日本曾走过的“专利立国之路”的经验教训——因为是战败国,在实施“专利立国战略”起初也没有钱,也曾走过先当发达国家的“OEM代工”靠体力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实施专利立国所需的第一桶资金。好在日本政府舍得把第一桶资金的一大半以上都以无偿资助方式集中优先用在全国私营中小企的“专利立国”的发展战略上——如政府出钱,先搞技术水平低花钱少风险小立杆见影的短平快的简单“改进型专利”,同时又高价购买人家先进发明专利交给中小企业搞引进消化吸收的“跟进型发明专利”,最后钱多些了立即学欧美,大量无偿资助发明人搞从无到有的“原创型发明专利”走靠脑力智慧赚大钱之路。仅约20多年时间就建成了以原创发明为主的高科技创新型国家,摆脱了“代工”和已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困境。此后韩国、中国台湾以及香港也学日本,奋斗不到20年也都成了高科技为主的创新强国。现在我们正在改革开放,正在经历“代工”和环境污染等发展难题。为此他提醒我们,一定要吸取日韩等的经验教训,即当“代工”的时间应不超过20年,否则中国人口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必然造成大的社会问题。为此他十分忧虑地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镜向日韩学习,应更加舍得把当“代工”挣得的第一桶金的大部分无偿地大力资助我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和发明人去搞“专利立国”的发展战略上,争取尽早成为科技强国,减少“代工”带来的负面损失!

最后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尽管我们目前刚改革开放还较穷暂无大量钱财来实施最高档的“原创型发明专利”,但目前在走“代工”之路的同时就要提前预研,即应在当前边搞短平快的简单改进型专利和搞引进消化吸收的跟进型发明专利的同时,一边提前开展对发达国家的“原创型发明专利的专利立国战略”进行探索和预研,以便为将来作好经验积累。如果目前我们只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只片面抓“改进型”、“跟进型”的短平快的专利,必然会错过“原创型发明专利”研发的最佳时机,到20年之后也许会出现以下三种可能:一是到那时我们也许在资金储存上暂时像日本那样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因不是像发达国家以脑力智力的高科技赚得,而是以“代工式的世界加工厂”用牺牲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及低价体力为具大代价所换来的,是不可重复不持久的是暂时的;二是到那时我们也许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有十多亿和我们片面急功近利的科技鼓励政策,所以在立竿见影和短平快的“改进型”、“跟进型”的那些非原创的“发明专利”的数量上,有可能成为世界笫一位,但因专利技术含量不太高缺少原创性,所以不能在国际市场上的某个行业形成垄断,结果这些专利数量再多也只能“优质低价”赚小钱,还有可能招惹倾销的骂名;三是到那时也许因我们的“原创型发明专利”没有提前重视,未搞上去,造成在世界上得到公认的“原创型发明专利”项目在数量上很可能极少或仍为0,其结果是核心专利技术仍靠国外,仍然受人控制受人剥削,到那时也许会后悔遗憾了!为此他教育我们要有紧迫感,并建议最好选拔能长期坚持又淡泊名利潜心研发的优秀科学家先到基层一线去实践探索和预研。于是他指示曾部长:将刚获得法国国际发明金奖的“原创发明专利--范氏快速螺纹”作为典型案例,由原国家轻工部立项,给立项费,将发明人范朝来从中国科学院借出来,深入到改革前沿广东基层一线去试点,帮助向银行贷款,成立以发明人为主体的自负盈亏的“范氏台钳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对“原创发明专利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示范试点预研基地。最后江泽民同志鼓励为:作为中科院的科学家,一定要以高度的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感,到基层一线去,经10~20年实践后,努力完成两个预研课题的任务:一是:对发达国家有关原创型发明专利的“专利立国战略”的探索研究报告和建议的“理论”预研课题;二是:创办成功中国第一个“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高科技跨国公司”示范样板带头企业的“实践”预研课题。

励精图治

范朝来为完成江泽民的嘱托任务,转战在广苏京长等地。因国家只给了5万元开办费,其他经费都要靠借贷和募捐来自筹,无抵押物的融资和借贷是十分尴尬的,曾四次受骗,还常承受高达90%以上的高利债,为此他不得不把50%以上的宝贵精力用在筹集研发资金上。二十年来,范朝来三句话不离“专利立国”,无论去哪个单位,都会向大小官员们宣传,动员人家参与他的探索实验,以至于上到政府各级负责人(如省、部、市的领导),下到各大媒体都对其甚为了解。南方日报、香港大公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近三十多家媒体都对他的活动进行过报导,累计先后有上百篇,其中有十多篇刊登在头版头条,这对我国专利知识普及提高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得到了诸多企业家和近百名爱国群众的真诚热心支持,20年来他以借债方式自筹研发资金数千万元,曾先后向国外申请过4代发明专利,每一代发明申请的耗费都上百万元;进行了几千次的攻关和试验,也经历了数千次失败才研发了多条生产流水线,完成了小试、中试。他都身兼数职。即使过春节,为了节省路费他也往往不能回家,而是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内坚持工作兼值班。二十年来,他从无节假日,也习惯于不分白天黑夜打游击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困了,就在长条橙子上睡一觉;醒了,就工作;饿了,就与工人一样有啥吃啥;他经历了3次恶性交通事故,先后四次因严重的脑梗塞昏倒在车间或住处经历了死里逃生的大抢救;在臭水沟旁与蚊蝇鼠为伴,在烈日炙烤的石棉瓦屋顶下冒着40度的高温仍坚持工作奋斗;他也经受了三次研发大失败后立即被迫关闭工厂解散工人搬迁工厂的无奈,但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都以一颗报效祖国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即便现在已年过古稀,依然牢记使命,仍为尚未完成的约20%的任务而到处奔波,唯有鞠躬尽瘁而已!

硕果累累

范朝来说,此次的“91谈话”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不太重视专利更不注重原创发明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的危机感,是一项极具高瞻远瞩的建议,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深情。这爱国之情对他这位有良知的爱国科学家来说,确实产生了巨大震憾和魔力。范朝来深感社会责任重大,20年来他没有辜负期望,在王大珩院士等领导及全国各阶层爱国同胞大力支援下,目前该“嘱托”任务已基本完成(完成约80%的工作量)。

一、为完成江泽民的第一嘱托任务先后三次去美国、两次去欧洲,基本搞清楚了下列13个方面的问题:

1、“专利立国”的本质;2、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最为显著的三个新时代潮流(简称“3×1潮流”);3、国际专利法律的“四大特性”(简称“专利法四性”);4、“专利立国战略”为什么是所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必由之路的依据论证;5、原创发明专利的重要性和“转化”时,要克服的六大“门槛”的规律;6、什么是原创发明专利“哑铃型3个1公司”(简称“3个1公司”)和优势分柝;7、“3个1公司”如何巧妙利用“3×1时代潮流”和“专利法四性”而成为专利战的不带火药的武器;8、“3个1公司”的项目的来源和成长6个转化过程及12个具体转化步骤;9、什么是“3个1公司”的“死亡段”和“天使资金”;10、“3个1公司”的研发、成长、成熟三階段的资金链供给系统;11、政府主导的筹建“3个1公司”的“七大措施”;12、政府主导的培育“3个1公司”的8大系统工程等;13、为什么日本当年采用的分“三步走”的“专利立国战略”较适合中国的论证。(但当前应把分“三步走”改为“三步同时走”)

二、他为完成江泽民的第二嘱托任务,在广东南海成立研发基地并严格按照国外的6个过程和12个步骤的经验进行科学实验。现已完成10步,占全部12步的约80%的工作量,如获美国4代和中国8代发明专利证书及23个国家的PCT国际发明专利证书,先后荣获美法等5个国际发明金牌,“范氏快速汽车千斤顶”于1994年在北京通过了由雷天觉院士主持的国家成果鉴定,“范氏快速台钳”于1999年在北京通过了由原轻工部曾宪林部长和王大珩院士主持的小试国家鉴定,“范氏全钢台钳”于2002年5月27日通过了由王大珩院士主持的“中试”鉴定,中试鉴定后进行了的最后两步即第11步(产业化)和第12步(市场化)的大量准备工作。如于2006年组建小规模生产线,产品试销14个国家深受欢迎,荣获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9年4月23日荣获北京市首届发明专利奖一等奖(奖金20万元)。如今,范朝来为尚余下的20%的工作量,仍在到处奔波奋斗。

遗憾中的期冀

上一篇:初中安全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制图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