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2024-06-29

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通用11篇)

篇1: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从13号坐在火车上看到美丽的湘西,便深深的喜欢上了那里.到了排达坝,见到那么热情的乡亲以及那么可爱的孩子,仿佛所有的劳累都有了回报.

支教的顺利进行,真的离不开花垣县领导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当地居民的拥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的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队是一个整体,平时互相帮助.大家轮流做饭,虽然刚开始可能经验不足,但大家都积极参与,饭菜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以至于后来会做的人太多,没给我发挥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始都没想到会有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来。大家一起讨论并制定了不与小学冲突的课表。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发现有些科目不适合在小学一二年级上,就临时取消,改上别的课。我们14个人的团结在调课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家都互相体谅,有家的温暖.关于调查走访,都知道去排座来回要三个小时左右,很累,但分配到谁的时候都很积极的配合。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特别是老人,只要身体健康,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知足常乐。我觉得不应该打扰老人如此惬意的生活,有些羡慕这样的清心寡欲。

那边的教育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教室很破,还只有四间;桌子凹凸不平,坐在凳子上感觉危险无处不在。没有灯光。教室外是一片空地,没有乒乓球台,没有篮球架,没有足球门。他们能做的只是跑着玩,甚至不会踢毽子…更不用说像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他们平时只有两门课:语文、数学。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他们确实很喜欢学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玩的。有统计过他们的理想,大都是科学家和医生,但都经过很久的考虑,好像一点不很明确的样子。

感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尽力去给他们做榜样,用语言和行动去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认真生活、认真学习,好好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篇2: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队是一个整体,平时互相帮助.大家轮流做饭,虽然刚开始可能经验不足,但大家都积极参与,饭菜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以至于后来会做的人太多,没给我发挥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始都没想到会有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来。大家一起讨论并制定了不与小学冲突的课表。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发现有些科目不适合在小学一二年级上,就临时取消,改上别的课。我们14个人的团结在调课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家都互相体谅,有家的温暖.

关于调查走访,都知道去排座来回要三个小时左右,很累,但分配到谁的时候都很积极的配合。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特别是老人,只要身体健康,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知足常乐。我觉得不应该打扰老人如此惬意的生活,有些羡慕这样的清心寡欲。

那边的教育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教室很破,还只有四间;桌子凹凸不平,坐在凳子上感觉危险无处不在。没有灯光。教室外是一片空地,没有乒乓球台,没有篮球架,没有足球门。他们能做的只是跑着玩,甚至不会踢毽子…更不用说像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他们平时只有两门课:语文、数学。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他们确实很喜欢学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玩的。有统计过他们的理想,大都是科学家和医生,但都经过很久的考虑,好像一点不很明确的样子。

感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尽力去给他们做榜样,用语言和行动去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认真生活、认真学习,好好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

暑期志愿支教活动总结参考

篇3: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通过当地领导和学校的前期宣传,招生工作前,村民们便热切的向到来的志愿者团队咨询报名时间,招生报名工作开始时,村民顶着烈日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短短三个小时的招生活动,已有150余名同学报名入学。

支教活动从7月10日正式开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重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领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们将报名学生们分入“遵义班”“瑞金班”“延安班”三个班。

本次支教活动共开展英语、音乐、美术、国学、体育五门课程,以培养他们对多元化课程的兴趣,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暑假。

篇4: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关键词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91-02

暑期实践活动中义务支教最为广大学生所向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由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大学生Wendy Kopp提出并实施了一个伟大的构想,来缓解美国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TFA)计划[1],即:由美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赢[2]。TFA计划的成功吸引了各国纷纷效仿,我国大学生也饱含着梦想、热情积极参加义务支教活动,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帮助贫困学子改变命运。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支教活动常常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实效。

1 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7月初,南京晓庄学院支教团队在途中遇到来自其他学校的几个团队,了解到这几个团队没有一个是来自师范院校的,成员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大一学生比例最高。通过了解分析,发现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团队缺乏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队员没有师范专业背景(不懂课堂教学);团队支教前没有专业培训和充分的准备;支教效果没有监督和考量;支教后和学生没有延续性联系,更没有把支教活动与自己的专业研究相结合。这使得支教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贫困地区的学生,从而让社会上很多人对支教也有“更多地是走形式、走过场”这样的误解,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无能、焦虑等消极情绪。

2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及案例研究

由能系统指导的专业教师带队  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转化。过去的一个误区在于把暑期社会实践局限于思想教育层面,成为学工、团学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与学生实际的专业所学关系不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在支教中的指导,由于学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所给予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有成效[3]。

南京晓庄学院进行了创新,除了辅导员带队,尽量配备专业教师随队。由一名教师教育学院的辅导员和一名教学法教师带队,不但能够协作进行团队指导,还能够对每位支教队员的授课过程进行有效指导。这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参与来达到教育的学习模式,验证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支教的学生[4-5]。

由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支教队员参与  团队此次13名支教队员都是通过严格面试从师范生中选拔出来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大学生,以大三学生为主。大三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教学法的知识,他们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技能都较为熟练,同时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也非常强。大三、大二和大一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一届带一届。通过这种改革,在整体上改变了支教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态度,加以推广发展,稳定大学生支教队伍的素质,这样的支教队伍才能为当地输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团队立足实际开展教研活动  所有参加支教的学生都有焦虑感和挫折感。义务支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教学,由于生活条件的贫寒,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学对象往往是调皮的、基础很差的农村孩子,立足于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一次关于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教研活动为例,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就内容的准确性来讲,和孩子说话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提问的方式需要讲究一点儿方法,用明确的语气回应孩子的回答。上课的纪律,有时候在看学生的时候眼神是恍惚的,应该在教学的时候把握课堂的组织,否则会有同学模仿。老师站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人都要听,适当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乡下的孩子比较害羞时就直接叫名字,课堂上的发言基本最好覆盖所有同学。”

经历这样一次次教研活动,让支教队员思考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认真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这样的思维碰撞不但得到农村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支教队员自己的教学技能。

支教活动需要延续性  除了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导致当地教学工作者不满意以外,对受教学生来说充满心理落差也是这种短期支教的一大不足。这是由于很多高校的暑期支教缺乏延续性。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校要求只要选择义务支教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就要做精做好,要做到延续性。奔赴贵州绥阳的飞利浦支教团队已经延续到第三年,每一年去支教的队伍里面都有曾去过的支教老师,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创新完善。团队成员也没有中断和学生的联系,他们经常打电话给贵州的孩子,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拥抱梦想;也会通过校园募捐、义卖等活动募集书籍衣服寄给学生;支教者也会不断接到学生的电话和信件。支教团队非常受当地村民的信赖。这不只是活动的延续,也是情感的连结,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从心底热爱支教服务,全心全意地奉献,同时也能让支教地的家长、教师、学生对支教服务充满信任,配合做好工作。

对支教效果建立监督和考量机制  贵州绥阳的团队不但为飞利浦希望小学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还向家长和学生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100%的家长都很满意在这里的支教,还有家长表达了希望来年再来的期盼。尽管得到的评价都是赞誉,但团队也不骄不躁,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开展总结大会,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检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了管理和激励支教大学生,设立积分奖励制度,从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和评价,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滤掉一些凭一时热血加入的支教学生,保证农村的学生接受到来自最优秀的支教教师的教育。

3 结语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我们的未来”做点儿事情。中国的大学生也在尽自己所能,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试图构建一个“为中国而教”的愿景。为了让这一美好愿望的达成,要做的就是让付出有所收获,让支教活动具有真正的成效,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Kopp W. One Day,All Children: The Unlikely Triumph of Teach For America and What I Learned Along the Way[M].Public Affairs,2003:45.

[2]贾雪姣,索丰.“为美国而教”的价值承当:社会与个人的双赢[J].外国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文峰.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6-127,143.

[4]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83-86.

[5]李薇薇.台湾高校服务:学习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94-96.

篇5:暑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总结

一、支教认识

渴望知识的双眼,破旧不堪的教室,偏僻落后的大山……这就是我或者不少人视野里的湘西支教。神圣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行动时多么的伟大啊多么令人充满期待啊,我要去湘西支教,去尽我所能,传授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知识……

进入培训阶段,教师技能、志愿者认知、野外生存急救技能,四大主题的培训,着实让我充实不少。

会长中肯的介绍:那里的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渴望知识,甚至很调皮上课很容易闹哄哄的,教学是很难的。支教是危机四伏的伟大,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跑到人家大山里去支教,并不是想象中的受到很多人热情的追捧和渴望,反而是很多时候工作没做好,倒像是去游玩的,打扰了当地人宁静的生活,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很是消极。

去过支教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介绍:二十天你以为你能做什么?改变一个人,不可能!甚至改变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习惯都不大可能,你能做的只是微妙的影响。二十天也教不了什么知识,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传授学习的经验方法。

团队成员就不懂的问题一一尽可能的讨论询问……

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湘西支教这个概念的认识,渐渐的明白,真的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样子,它的影子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二、教学

前期准备

总以为自己可以专攻写作,利用自己看过的书还不算太少,再搜一点专业技巧,或多或少可以启发孩子们一点,写作如此重要的一块,对他们会很有帮助的,像写作文体分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工具,日记、书信、通知、启事……等应用文体,都是很有用的。

另外,学长学姐介绍开拓视野很重要,我也打算把自己看过的比较有震撼力的作品介绍给他们,像美国籍阿富汗作家胡塞尼以阿富汗战乱现状为背景,以两个十二时小男孩或者说两兄弟一段错综曲折震撼人心的友情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情节简单意蕴深沉的抒写“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的钢铁意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当然也借此机会用海明威的人生传奇刺激一下他们平静的神经。还有身世凄凉,经历坎坷但最终在社会善良人士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雾都孤儿》的故事。其他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真的很想讲一堂精彩的中小学生名著导读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文学这个美妙的天地里尽情品味。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还特意设计了课堂的五环节:今日名言、个性展示、学习内容、每日寓言、回顾总结。咋看挺完美的吧。

中期运行

实际去支教了,要做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了,讲台就是我的舞台,整个教室由我掌控了,还真的有点忐忑不安。

一二年级因为有机会提前了解一下他们的接受水平,选好内容后教起来也胸有成竹一些,第一堂课上得还挺顺利的。接下来要上五六年级课了,不知道他们兴趣、接受能力如何,我准备的东西会不会太难了?要是他们没兴趣,冷场,那多尴尬啊。自然备起课来也相当谨慎,几乎每个细节包括时间的把握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走进教室还是有点忐忑,不过还好,一节课上下来,还不错,很是顺利,有点如鱼得水,感觉太棒了!最后是要给三四年级上第一节课了,也许上高年级的课有点得意忘形了,我自在而自然复制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呵呵,结果很意外:上课很安静,因为几乎没人理我!整场上下来太冷了,出问题了,我得重新琢磨……

年级不一样,自然接受能力、兴趣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得严格的区别对待,那上课的感觉自然也不一样了。一二年级能教的很少,但要经常性的换上课的方式,而且要时刻注意满足他们的小小成就感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五六年级教起来比较容易,但要保证每节课都内容新鲜而充实流程顺畅;而三四年级则是被模糊而精准的夹在中间的那个群体,我一直没有摸透要怎么教他们才最合适,也是我觉得有愧的一个群体。

后期总结反思:

支教结束到到凤凰玩时,有人问陈然为什么会选择教心理这一科时,他曝内幕道:我觉得教他们知识没什么多大的意义,过了那个时间就忘了,还不如教点心理方面的,自信,遇到挫折应该怎么办啊……可是发现要做到太难了。

回来后,真的觉得确实如此,他们接触到的知识太多了,大千世界,他们接触到东西也丰富多彩,单单记住你教的,可能性不大吧?

也许你才走,他们就忘了,《三字经》两三天不背忘了,奥运他们接触的很少,那些陌生的名字,听你讲过一遍也没什么印象,马上就会尘封。

整个支教,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只是任课老师那么的几节课,能改变什么,恐怕自己都想打零分!

现在回想,既然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而且上课也有提到cctv—5,体育频道,应该顺势把cctv1 综合频道,cctv2 经济频道,cctv3 音乐频道, cctv4 国际频道 ,cctv5 体育频道, cctv6 电影频道, cctv7 少儿·军事·农业频道 ,cctv8 电视剧频道 ,cctv9 英语频道, cctv10 科教频道, cctv11 戏曲频道 ,cctv12 “社会与法”频道,以及特别的少儿和新闻频道也传达给他们,这个跟他们的生活联系挺紧的,让他们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方向有目的的选择,一定是个不错的想法!

三、走访

前期准备:

听说湘西支教也有社会调查这块,凭借“雏鹰亮剑”的全程把关的经验,这个负责人,非我莫属了!这个可是比“雏鹰亮剑”更大更全面的计划耶。后来了解到,队里有这方面意向的人可不少,糟了!人外有人,咱队里卧虎藏龙,而且还有个研究生!唉,我太狭隘了,我的调研负责人的宝座不保啊!还是内心谦虚些,办事认真些,心态放宽,顺其自然别太强求啊。

之前是茫然和担心有没有时间去走访,怎么安排,自己是不是拿得下来……

六个调研负责人组确定下来后,我们就开始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准备了:定主题,请顾问,写方案,请导师,设计问卷,那真是一个忙啊!会长说他自己管的事情已经太多了,这个分工下去他就不管了,调研这块可是很费心的。我们自己也大约知道,这种事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导师顾问的帮助不大,那就得我跟队友好好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了。不然,到那边可就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跟他们合作很是轻松,我喜欢那种氛围,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很积极,很主动,很民主……

中期运行:

14号的招生动员走访是日常负责人阳静帮我安排的,我正迷茫呢!现在他指路,原来三人一组,跟班主任协商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来带路,地点就由近及远,视学生的住址分布而定,人员安排嘛,注意让大家都适当休息,别某个人(自己可以除外)天天都得走访,也别跟其他的如做饭啊冲突就行,男女搭配,增进队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就ok了,挺容易的!

照片拍摄内容及跟学生名字对号入座,信息要全,虽然这些问题都有意识的都有提出来,但没注意太多。

到后期资料整理时问题就出来了,照片是有,而且是一大堆,但都没整理,尤其是贫困生的:他家房子,本人的,全家福,走访照片,都找不到。档案整理,整合照片……总之工作量很大,很麻烦。

唉,是当初策划不到位啊,自己没有身体力行,没有以身作则啊。

后期反思总结:

回来了主要是搜集整合贫困生档案照片,确定资助负责人,然后写报告了。终于某个时候觉得要及时写报告了,又发现疏忽了一个问题:问卷,统计资料都在贾那里!难道又让他整理一遍给我,那又是一个周折,那工作量……唉,策划失误啊:数据还有不少残缺的,有主观题三道和排序题,还有问卷上没能反映出的,因为问卷设计的问题,几道对象不同没有用的题的信息。这些,得整理到什么时候?

一篇优质的报告的出土谈何容易啊,引起什么关注和社会反响我已不抱什么期望,只是会全力以赴的将调查发现全面如实生动的反映出来,这个过程也一直会牢记学长陈家星的忠告:我希望最后我们的报告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调查出来的。

四、生活: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家都比想象中的能干和懂事,做饭,洗衣,卫生打扫比想象中的进展的要顺利。

不过有个小小的想法:如果我是财主,一定会正经的打个预算,出发前买的车票、保险、日常用品、药品、队服,大概得花多少钱,花了多少钱都会列出来。然后到那边,根据赶集花费,把咱们队十四个人的平均日花费都算出来,加上汇演开支,咱最后会剩下多少钱,留一部分做规定的后期宣传,还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都会明算公示出来,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也明确一点嘛,总觉得王管的我心里没什么谱。

呵呵,只是想想而已,最后管下来我们财务也还算顺利嘛……

大家一起生活很是像一家人,晚饭到齐了才能动筷的习惯回家了后遗症可不轻啊。

篇6:暑期志愿者义务支教总结

这边前几年开始推广种植烤烟,生活水平已经有所上升了,而不种植烤烟的村子生活条件明显要差于种植烤烟的村子。有的村子土地很少,这也是限制他们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没有土地,多数年轻人就外出打工,这就造成留守儿童较多的现象。同时老人也因此没有人照顾,导致孩子老人都生活不好的局面。尤其是一些年迈的老人,缺乏劳动力,甚至连生活都成困难。

乡镇府所在的村子明显条件要好于其他村子,可能是乡里比较重视的原因。但是这边的年轻人多守在家中,并无多少事情可做。而只比大哨村差一点的董哨村由于田地很多,大多数人家都种上了烤烟,经济状况还可以。但是其他的几个村的情况就不怎么乐观了,贫穷的人家很多。

这边的教育情况也是比较差的,村子里的小学基本都是只有几个年级,并且缺少教室,在董哨村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两件教室,这必定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村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度也是有待加强,虽然都知道读书可以出人头地,是重要的,但是仍然是无能为力,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将孩子的学业放在首位,而任其发展。这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善,首先是教师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来前来教学,从根本上改变村民对教育的看法只有不断地有高水平老师来引导学生和家长,从而改善这边普遍不重视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此支教十几天的时间,可能最受益的人并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己。当然我们在尽力向学生灌输一些新鲜的东西,一种全新的观念,好让他们可以有一种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希望。但是仅仅是十几天的时间真的是很短,我们能做的很少,反而这段时间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我们在一种全新的生活中品味着生活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将会有怎么样的生活。这边的生活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是让他们满足的,我们也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不能仅仅是这样过完一生,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应该说我们要庆幸自己出生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否则我们便会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和走向,而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不希望的。

我们教的孩子年龄还不是很大,孩子的天性仍然很强,我们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当然不想他们以后就这样在山里不出去走走,并不是说我讨厌山里的人和事,而是人生在世我们应当去知道更多关于世上的东西,去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只是在山里的话当然是无忧无虑,吃饱穿暖就行,但是我不希望这些小孩会是这样的将来。我希望这里以后可以像长沙或是任一个城市那样,和世界同步发展。

然后说说我们一同前去的队员,一起生活了十几天,困难一起处理,快乐一起分享,这十几个人的感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很深了,以后见面必将了解这些问题。这些日子大家都是为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目标努力着,这样的关系是互助而不是竞争,因此我们应当更珍惜这样的关系。

篇7: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支教总结

志愿者支教总结

总结类型:

志愿者支教总结

区:

桐梓坝社区

班: 体育学院

2013级

2班

名:

周学

号:

20130842019

联系电话:

***

2014年7月

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总结

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而窗外的天气依旧是炙热如烤,寝室内的我平静地回忆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转眼间,我的生活中又一个暑假来临了,这是我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生活。本该去四方会见老同学的我,或者说到社会上去闯荡、锻炼,再次看到同学们都一个个拿着行李陆陆续续的回家,自己却选择了留在学校。虽然自己心里也多少有些感触,但是我知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七月似火,酷热难耐。在这样的盛夏的季节,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各领导下、组织下,校团委实践部义务支教服务队正在逐步筹划中,经过前期宣传、人员招新等等,组成了义务支教这个庞大的大家庭。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下面我将按支教感悟、对未来支教工作的规划以及对义务支教服务队的建议进行总结,总结如下:

7月5日上午8:00,我校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新行政楼进行。这给我们的支教活动拉开了序幕,也标志着我们的义务支教工作也正式开始了。我心里有欣喜,却又有点胆怯。对于一个首次参加语文科目义务支教的我,没有教书的经验,又该怎样去教呢?我要辅导的那位孩子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呢?他好学吗?他基础好吗?......暑期义务支教是一种锻炼,是一种奉献。这种通过自我锻炼,为我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无法衡量的。我们作为一个支教者,就应该树立起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到孩子。现在我还记得,在出征的仪式上,秦亚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珍惜实践机会,严格实践纪律,确保实践效果。所以呀,我们每一名支教的志愿者都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每天在灯光下备课,有时阅读课文,或者想想自己明天该如何授课?授课的内容是什么呢?每次这样的工作,自己就回忆起曾经给自己上课的老师们,想起就觉得他们不易,一幅幅画面,让我的鼻子有点酸酸。这也让我有了更强的动力。

锻炼在于如何使自己在语文上备课,在支教上,除了要给孩子讲书本的知识,还需结合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课文以外的知识掌握。我支教的郭洪艳孩子,是一位活泼、外向的女孩子。所以在备课上,一方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课时;在教学课时上,我通过课前听朗读的读音、课文的重点字词、每个自然段的讲解、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写短篇作文、简单考试、词语听写、作业练习达到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孩子的基础情况,向其补充知识,如:表达方式中的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病句的类型等等。

在奉献上,就主要表现在时间上,但我觉得支教就是用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难忘的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天的时间,从早上7:30起床,8:30到达支教的孩子的家里,大多数11:00回寝室,每一天都重复着。特别是与孩子一起学习那段时间是难忘的,在中间休息的20分钟里,自己又像一个孩子一样与她玩在了一起。这期间,我们要么玩着揪心的神庙逃亡,要么听着童真的歌曲,要么跳着快乐的健身舞、健美操等等。所以,我们很开心,我也与孩子打成了一片。感动的时每次给我装一瓶水,让我口渴时喝,而我每次也送给她小小的东西。

在对于未来支教工作的规划上,我个人还是觉得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是在其能力的要求前所必备的。支教者是孩子们的为人师表,甚至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有出色的志愿者。在谈规划上,个人觉得要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使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要使得有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有好的备课方案,优秀的支教能力,在知识掌握上要足够的充分。支教需要恒心、耐心、责任心......。

义务支教服务队今后的发展来看,特别是下学期要注入新的血液,来使得服务队越来越好。那么服务队今后的发展,就需要我们从管理、活动、交流等抓起。

在义务支教服务队这个大家庭中,始终有家一样的感觉,有家人的温馨,有家人的关怀,给予了我很强烈的归属感、幸福感!所以,在这十五天里的暑期义务支教,让我学会很多很多,我愿意继续留在这个团队、这个服务队里。前面的路虽然很苦、很累,但充满了挑战,这就是人生,我会一直走下去,不回头!

总结人:何小周

篇8:暑期短期支教没有错

身边的许多人就会摩拳擦掌想去山区体验一把血泪人生,都天真地认为这是锻炼自我的一个好途径,

回来后又有大把吹牛的资本,还能在心中为自己记上大大的一笔——我做好事啦!

可是去了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你只给你自己带来了满足,你不觉得这对孩子们自私到了残忍吗?” 这是我从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

说到大学生暑期支教,近年来讨论颇多,其中负面评论不少,而且渐多。但这种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个问题更多出在志愿者的招募遴选以及后期培训上,与暑期支教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用这种情况否定暑期支教活动存在的意义并不成立。

大学生群体想要参与支教,不利用假期是不现实的。同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各个公益组织控制自身运营成本,还可以培育更多公益的火种,何乐而不为?暑期支教活动没有错,错在缺乏正确的引导。如果可以进行一些健康的引导,暑期活动会成为平时支教活动的良好补充。成功的支教活动都源自于之前数月的设计和准备,因此我们在3月来谈这个话题不算太晚。

下面以我参与的榕树根公益项目(项目小站)为例,谈谈如何做好暑期短期支教活动。榕树根公益项目(项目小站)在云南省德宏州致力于景颇族文化保护和儿童教育的工作,扎根当地已经三年,组织过几次假期大学生支教活动,项目现在实行当地常设志愿者+暑期特别活动的运行模式。

对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比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在相处中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更有意义。所以在项目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把建立“自信”和“民族认同”的思想贯穿始终。外界捐助的资金,我们用来修建活动中心,购买活动材料,利用自然教育、艺术课、表演课,包括举办城里娃与山里娃共度假期的夏令营等手段,帮助当地学龄儿童认识自己擅长的领域,建立学习兴趣。外界捐来的书籍、文具等,我们不直接发给学生,而是建立图书馆、书画室,建立借阅制度,志愿者引导带领孩子学习使用。方方面面,我们都主动避免直接资助的情况产生。做互助者,不做施舍人。对孩子们技能与知识的教授是学校老师与长期志愿者的任务,如果把暑期支教活动定位在“提高学生数理化成绩”,一般来说是不现实的。

既然是短期支教,时间不宜太长,孩子们假期都要休息,时间以一两周左右为佳,对志愿者和孩子都比较适宜。

2011年暑期,我们在云南省德宏州营盘小学举办的为期一周的自然生活暑期活动非常成功,我以此为例,讲讲如何具体设计、准备、组织一次暑期支教活动。

首先,志愿者的招募必须至少提前半年进行,并进行数次与活动相应的培训,活动设计也需要结合志愿者本身的特点而改进,以保证活动和志愿者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在基本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我指的是一些诸如“志愿服务中心”的高校服务机构,例如:北语志愿服务),这些组织往往与一些公益组织建立了长期的联系。

大学生由于缺少经验、资源和人脉,很难组织一次成功的支教活动。比起组织者,大学生更适合担任志愿者。大学生如果想参与一次成功的支教活动,想从中真正地得到些收获,最好选择靠谱的公益组织。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产生负面评论的支教活动,本身错在缺乏正确的引导,只有靠谱的公益组织才能正确地引导志愿者。

如何找到靠谱的公益组织,我最推荐的方式是“熟人介绍”,你可以请做过支教活动的同学帮忙推荐你到相关的公益组织。对于公益组织而言,熟人介绍也是招募合适志愿者最好的方式。可以选用同行介绍的朋友,以及通过老志愿者介绍的新志愿者,“代代”相承,一般来说比较好用。

我们此次活动在开营之前的半年开始招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熟识的朋友推荐的。我们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行每月两次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为讲课,把设计好的课教给志愿者,之后再一起改进,再设计活动内容,进行课程试讲等工作,如此循环半年。活动开始前一周,在云南昆明集合,由长期志愿者进行当地生活的辅导,并最终确定项目流程。

其次,活动内容必须经过设计,最好有较强的娱乐性。假期活动不要每天都呆在教室里,不要做违背孩子天性的事情。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总是很短,所以在安排紧凑的课程之间穿插有趣的游戏必不可少。在游戏后总结讨论中适当引导,还能培养孩子善于思考总结、表达和陈述自己的感受。

我们为期一周的活动紧紧围绕娱乐性这一大前提进行。第一天,开营仪式,随后孩子们和志愿者相互认识、分组,进行破冰游戏,孩子们带着志愿者去自己的村寨游览,志愿者学习各种植物的载瓦语(当地景颇族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法,孩子们学习植物的学名,并且采集一些好看的树叶和花瓣,下午利用这些树叶和花瓣进行手工课。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通过手工制作,他们可以尽情展现与众不同的自我。

第二天,摄影活动。我们设计了“小小摄影师”的课程,志愿者带着自己组的孩子去学校周围的山上拍照,教会当地孩子数码相机的简单操作,拍下“我眼中的家乡”,用景颇孩子们自己的视角展示景颇村寨的真实画面。

第三天,在学校周围捡各种塑料垃圾,清洗干净,传达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最后再带着孩子们一起把五颜六色的垃圾碎片粘贴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四天,休息日,总结前三天的活动,对后续活动进行针对性调整。

第五天,用谷歌地球软件带孩子们看看家乡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志愿者也展示了自己的家乡。最后带着孩子利用谷歌地图绘制一幅学校周边的手绘地图,留待第二天寻宝游戏使用。

第六天,寻宝游戏(类似定向越野),每个志愿者负责一个点位,标注在每个小组的地图上,设定好顺序。孩子们必须按照地图的指示按顺序寻找藏在学校周围的考官们,考官会检验孩子们这几天活动中学的内容,比如植物名称、手工、摄影等等,通过的小组获得一个标记,集齐所有标记并最早返回学校的小组获胜。当然,大家全都有奖品。

第七天,汇报展示及闭营仪式,邀请学生家长和老师来学校一同参与,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有多棒!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在北京举办了暑期活动作品义卖会,展览义卖了一部分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北京艺术家捐赠的作品,所得资金四万余元,全部反哺公益项目及当地小学。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几点需要事前注意:志愿者与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要将关系定位在“双向互助”,不要把自己定位为“老师”或者什么高高在上施舍爱心的人,志愿者带给孩子们一些东西,但孩子们教给志愿者的更多,要是非说老师,当地的孩子们更是志愿者的老师。其次,志愿者不要乱下承诺。最后,永远不要对外界卖悲情故事。现在很多支教项目变成了靠卖眼泪、悲情故事,赚志愿者同情才得以存活,这种道德绑架是非常不健康的。我们做支教项目不是因为当地有多惨,而是因为真的爱儿童教育这件事情,真的爱那里的孩子。

篇9: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摘要】大学生支教是比较常见的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其中,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实践。随之,也有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大学生支教实践过程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教学技巧、教学计划的缺乏,教学内容不连贯,部分大学生支教动机不纯,缺乏责任感等方面的研究。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资金情况却鲜有研究,存在着视野狭窄、针对性不强、局限于支教本身等问题。文章在客观分析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就支教活动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支教;资金;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支教研究的相关文章,以支教报道、支教纪实和支教体验(感想)为主,对于支教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并不多。而且,目前我国关于支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下乡支教(对口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研究和论文比较少,并且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大学生西部支教研究。针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资金的文字材料只能在一些支教团队的策划书与基金会的章程中寻找,未曾发现有相关的研究与调查。

一、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的兴起和发展

1994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其中,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的文化下乡和农村扫盲活动,可以看作是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开始。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表彰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单位的决定>》中统计了199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按照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加接力”方式进行扶贫支教活动。从1999年到2007年已连续成功组建了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累计从全国83所重点高校招募了2906名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赴中西部20个省(市、区)的76个贫困县(市)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

王瑞《大学生支教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中开始出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场所——打工子弟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产生也为大学生支教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在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2005年“三支一扶”计划之后,打工子弟学校开始普遍成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支持和帮扶对象,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社团本着“为流浪儿童献爱心、改善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愿望,纷纷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打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二、暑期支教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中,大学生义务支教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部分学校和老师的认同和赞赏,但是大学生支教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

问题既有支教地方的一些遗留问题,也有大学生支教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乃至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问题。

李建军,杨国华《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指出支教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2)派出学校调研不足,导致资源配臵不合理;(3)支教学生思想没有收到重视;(4)地方政府合作不够全面等。针对这些问题体会粗了合理性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指导老师进行阶段性培训;以多种的方式进行调研,掌握受援学校的具体要求;对支教学生的培训要有详实的可行性计划;培养支教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意识。

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为例》总结了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支教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支教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部分支教大学生参与动机不纯,缺乏责任感;支教大学生忽略细节,且缺乏支教经验的传递。相应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短期支教质量的对策:提高对支教的认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组织者应制定完整教学计划,提高支教质量;端正教学态度,建立更为合理的激励措施;重视支教细节,积累前辈经验。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中国并不鲜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支教大学生在支教态度及认识上的缺陷,因而支教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支教大学生、接受支教原著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而大学生支教质量的提升也最终会使三方共同受益。

邓希泉、曹凯《“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指出西部计划在实施初期存在补贴较低与志愿者期望较高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培训内容与志愿者实际需求之间不一致等五方面的不足。

三、暑期支教发展前景探寻

大学生支教为教育发展不平衡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是教育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解决大学生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大学生支教将为更多的人接受,也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暑期支教的行列中,探寻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发展前景十分必要。

闻凌晨,杨柳《大学生支教苏北农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从发展空间、待遇保障、资格准入与培训、加强支教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四个方面探寻支教的发展。认为大学生支教可以帮助解决教师队伍的更新和优化上的难题。开辟在优秀支教人员中直接选拔教师的通道,帮助有志长期任教与基层农村的支教人员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吸纳支教大学生扎根农村。支教人员对即将支教的学校地区有一个宏观认识,帮助支教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志愿者支教评估体系,建立大学生支教的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支教人员的待遇,吧支教办成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精品工程。

马丁《支教工作要注意抓住重点》中提到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少数地区不重视不欢迎甚至冷落人力、智力上的支教,给当地的支教工作带来了不良

影响,有关地区和部门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情况,把支教工作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四、大学生暑期支教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每年都会有许多的大学生去往一些教育薄弱的地区开展短期的支教活动。许多学者针对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及实施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但是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主要集中于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而对于大学生支教前期准备和后期的总结、完善缺乏相应的研究,如大学生之间组织方的团队组织,支教者的筛选。特别是支教活动资金情况的研究更是缺少关注,支教资金的来源(自费、商业集团赞助、基金会申请项目资金);支教活动中团队财务管理及账目详细,活动结束后剩余资金的使用情况都缺乏了解。

【参考文献】

[1]闻凌晨、杨柳,大学生支教苏北农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2]李建军,杨国华.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3]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

[4]邓希泉 ,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 2004

[5]闻凌晨、杨柳.大学生支教苏北农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6]马丁.支教工作要注意抓住重点[J].人民教育 , 1999,(01)

[7]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篇10: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关键词:留守儿童、走进农村、倾心教授

摘要:xx大学xx青年志愿者校级服务队之xx小学支教分队此次调研的题目是心系农村教育,青牵留守儿童,同时也是我们此次针对农村学生的暑期支教活动设计的调研课题,此课题是基于“xx”日常在xx小学——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而延伸出来的想法,就中国目前的国情,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周口农村地区的儿童,主要采取教授、家访、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获得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总结分析。从留守原因、生活现状、社会关注度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形成论文的体系,全面的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

前言: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举国上下共同关注,但是能够真正了解他们生活状况的又有多少呢,随着大部分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由于常年与父母不能相见,留守儿童们日渐悲观,缺乏与父母心与心的交流,孩子们日渐封闭自己,甚者甚至自杀。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面来谈论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无异于空谈,毫无意义。无疑要想真正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走出城市,走进农村,走到留守儿童身边,以实践为据,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愿意成为这项浩大工程的一块砖,下面以我们的调查方向和调查结果为依据来对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总结论述。

一、问题的引出:XX年7月10日上午7点20分,我们xx的支教队员在学校南操轮滑场集合,整装待发。集合完毕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先是乘坐乘客爆满的B12,中途又转乘了地铁,到了xx东站后,徒步走了近千米后坐上了开往xx的大巴,坐上大巴后,开始下起雨来,先是暴晒,又是大雨,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去支教的决心!队员们没有焦躁和无奈,只有期待,满心的期待……

历尽百般周折,在下午2点15分,我们终于到达了xx镇,校长热情的来车站接了我们,用车分三次把我们12个人带到了xx小学,我们简单地换下了被雨打湿的衣服,然后马上和校长共同商量了在接下来的15天里我们的生活问题,重点强调了课堂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学生的安全问题和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波动和变化,因为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亲和母亲都外出打工了,缺少关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让他们多见识到一些外面的世界,多学习到一些额外的知识,同时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大学生的风采,对大学有一个美好的憧憬,7月11日早上六点多一点,孩子们就陆续到校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一见到我们,就围在我们身边,很是新奇的看着我们,看到他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倾我们所有去教授他们的想法更加坚定了起来。

渐渐地我发现,当孩子们一起围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每个孩子表现的都是那么的热情,可是当单独问其中某个孩子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显示出了一丝青涩和胆怯,这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孩子,或许这就是长时间的留守造成了他们对外界不熟悉事物的排斥。热情接待家长的同时,我们和孩子们说话谈心,当孩子们和我们聊熟了之后,他们也会对我们问这问那,似乎对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时候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孩子们先前的胆怯和防备了,这也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常年与父母的分别,已经是他们渐渐地封闭了自己,我由衷的发现这些孩子们真的需要得到外界的更多的爱。启动仪式进行之前,早已经分派好的班主任们就进班了解情况了,进班后我们感觉到某些孩子有着不适合他们这个年纪的安静,是不同于成年人的那种沉稳,瞬间我们感觉到这次支教调研的必要性。

各班主任登记了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住址,家长的联系方式等,一方面是方便老师们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另一方面是为了做成花名册,方便点名,孩子没来时,也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了解。简单的启动仪式过后,我们对各年级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一次口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五分之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次简单的调查之后其数据全国其他地方的相比,高出了许多,由此可见,xx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急需得到解决,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发展。针对这次口头调查,在7月18号和7月19号我们进行了家访,并做了调查问卷,作为此次活动调研的重要依据。

家访的结果和口头调查的结果相辅相成,许多孩子是由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甚至由姑姑照看,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有时候年迈的老人就连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都有问题,身边再有几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这无疑也是给老人增加了负担。支教时,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日记,结束的时候我们认真翻读了孩子们的日记,其中有写自己梦想的,有写自己愿望的,还有的写对父母的渴望。父母在外打工,也是被生活所迫,但是他们这么小的年龄,还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不能够理解父母为了养家糊口总是有太多的不得已。同时这些过早懂事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从小就要面对着这么多的不得已,还要承受这么多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东西,更加的叫人心疼。

“听说有xx大学的学生要来我们学校支教,有的同学的妈妈早早就把他送过来了,而我是姑姑送来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去世了,城市的花销太大,父母带不走我,所以把我放在了姑姑家,我也想被爸爸妈妈送我来,可是如果他们不去打工,家里就没有钱,我也不能买新衣,买笔和本子了……”“今天,学校的那些大学生老师家访了,只有爷爷在家,奶奶在去年就去世了,爸爸妈妈又都在北京帮别人种菜。老师们很关心我,问了许多关于我的问题,老师们问我长大了想做什么,梦想是什么,我之前是没有梦想的,而现在,我有了,我要像老师们一样,念大学,然后也去支教,把爱带给更多的人……”……稚嫩而又感伤的话语洋溢出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和懂事,让我们感到欣慰却又有满面心酸。字字透露出他们从小留守的感伤,我们应该为这种早到的成熟庆幸还是担心?这值得让所有人认真思考。

二、问题的分析: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们他们一定要到外地打工呢?在家不好么,外面不是会更加的辛苦,就算是去了外地,为什么不把孩子带过去上学呢?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呢,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他们的目的是挣钱,挣钱,挣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挣钱了,又哪有时间去照顾孩子呢?并且城市的花销很大,他们的温饱都很难解决,孩子过去吃些什么呢?又住在哪里呢?在哪上学呢?就是这种种原因,使得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出去打工,又不得不“狠心”的将孩子留在农村。

我们也可以从国家的政策层面来分析,由于政策的不健全,使得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的困难。就这样父母渐渐的与孩子拉开了距离。如今现状是,孩子一般都是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些老人家们大多都是过了花甲之年的人了,哪里还有十足的精力来照顾一个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并且父母不在家,家里种地的负担又狠狠地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时常看见的孩子们在帮着家里收割水稻的背影就是真实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少爸爸妈妈关爱的留守儿童们不像同龄孩子们那样开朗,父母常年的不在家,使得他们很少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怀里撒娇,有委屈的时候也只能一个人默默哭泣,独自承受,渐渐的也养成了独立的习惯,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见证。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心灵受到的是伤,缺乏的是安全感,他们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调皮,和老师的交流也总是少一些,即便交流也总是小心翼翼的,似乎总是担心着会犯错误。当谈到自己的理想时,他们有的说要当一名军人,保卫祖国和人民,有的说要当一名老师,给孩子们带去知识,有的说要当一名医生,帮忙减轻别人痛苦......然而只有一个孩子说他的理想是考大学,他说只有考上大学才能不像爸妈那样辛苦。看着孩子们的理想,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渺小,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是那样的无能为力,连他们最简单的一个愿望——想见父母都不能实现,这些往日只会出现在电视剧中的画面,就这样有血有肉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他们。这么小的年龄,给他们讲授这么深刻的道理,也是徒劳。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压力。虽然,中国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还有很多地区单单依靠着自力更生来发展是十分困难的,必须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就是质量优异的外力,大学生有热情、有知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对贫困地区的精神上的援助比起其他部门物质上的援助更能解决问题的本质。

三、解决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就xx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及留守问题给孩子们带来的发展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主要产业的角度看

1、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若其主要产业是第一产业,相比之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当滞后的。

(二)从政府角度看就主要产业的问题来说,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地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应该着重发展第二、三产业,使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创建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

(三)从人才角度看

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制度不健全,使人才不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身于地区的建设中。针对这一点,地方应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使人才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四)从社会角度看

1、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了父母的赏识,内心变得孤独;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差了起来。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以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白。同时,应该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在生日的时候可以为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老师们需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格外的关心之外。还需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企业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社会爱心组织等。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五)从家庭角度看

1、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孩子的父母常年不能和孩子们相处,所以在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应该好好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篇11: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暑假前一个多月在金水区爱心联盟的帮助下,进行了经费、图书以及文具的募捐,人员的召集,最终组建了“滴水支教”团队。并获得了学院团委的批准。经过各队员的努力,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支教的目的地是平顶山鲁山县背孜乡井河口村,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学校负责人。向他详细介绍我们的支教活动,并获得学校和村委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要把这次支教办好的决心。

我们一行10人于7月6号的上午7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鲁山,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

记得2012年7月6号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心情却格外欢喜,带着“滴水支教”来到井河口小学报道。第一天,我们的校长让我们拥有人生第一张像样的办公桌、第一张办公椅。为了不辜负这种信任,尽心尽力去备课,力争不错过一个知识点。顿时体会到了“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含义。

下课时,及时和学生互相交流,查漏补缺,力求给学生讲得更好、更完善。孩子们就像跟我很熟了一样,给我好吃的。我每次都说:老师不吃,你们吃吧!孩子们就会很调皮地说:老师你真不够意思!这样的话我觉和他们很近,就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所以没有理由不接受他们的心意。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真正品尝到了每个孩子的纯真、真心,令我回味无穷。支教的每一天,我们坚持早起,按时上班下班,严格要求自己。支教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思想斗争,有过情绪波动,但因为这里的孩子们,只想说,是“爱”让我们如此激情和坚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数学老师,感觉难度有点大。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们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

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三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后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学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和交流,支教人员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这些学生和我小时候一样,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们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

当孩子们知道我们要离开的消息后,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

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教室的气氛变得很异样。最后的一天,中午淘气的宛佳旭去食堂给我们打饭,几个孩子跑来办公室送好吃的。下午孩子送给我们他们他们最纯真的礼物。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异常的安静,谁也不想打破那份寂静。因为不想让孩子们伤感,带着他们做了几个小游戏。之后给孩子们送上我最后最真挚的祝愿,他们那么用心的听着,是我从来都不曾感受到的关注,就像是在做着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流着眼泪给我们送上了他们最真挚的祝福和全班人写的信。全班同学低着头、有的孩子哽咽着。我们曾无数次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着离开但是此情此景,眼泪毫无控制,那么汹涌的流下,但眼角确实是微笑着的。当走出班级的一剎那,心情异常的沉重,真的很舍不得他们。

累并快乐的支教就这么快结束了,16号上午,搞完分别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的告别后返回学校。全班的孩子们陆续出来送我们,当孩子们送我们到车上,在车窗外向我们祝福、挥手说再见时,我们再次哽咽了、流泪了。那种气氛实在没有办法使自己镇静下来。令我们下最动容、最难忘的瞬间。再回首,感动依旧、温暖依旧!短短十天的支教让我们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充分地融进了这个大家庭中,也充分地融进了井河口小学这个大家庭中。让我们像向日葵一样,在这个充满阳光、爱的土地上扎根地成长。也在团队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从大家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敬业精神,更是无悔的执著与爱心,还有半是严谨、快乐开朗的认真负责、严格认真、做事果断、热情善良等等。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做一个有原则、对工作学习认真谨慎、对待他人热情真诚、同时对生活充满自信和憧憬的人。

执教的我们如同一根火柴,偶尔在那片土地上亮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熄灭了,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当初选择支教,虽然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工作和生活,但仍然欣喜而自信,格外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井河口支教十天里,虽然很短,但对教师身份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它是来自没有功利天真的孩子们,也是来自于平凡工作的每一滴感动。或许我并没有留下什么,但是却带走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只想说在大学期间选择下乡支教,是我们一生中最平实而精彩的一笔!新时期——适应期:简单、相信、照着做!

人的一生中,难得有机会去证明自己、考验自己、磨练自己。在这次支教中,我们做到了。带着我们的爱、激情、与信念在杏山中心学校的校园去证明了自己、考验了自己、磨练了自己!虽然支教结束了,但还有几年的时间离开大学校园,我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八只脚带给我们的财富化为无限的学习动力,不断充实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感谢杏山中心学校的师生们,是他们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是他们的热情与信任支持我们战胜困难与脆弱,在支教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我们教给孩子的并不多,而在他们身上却获得了终身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同时感谢母校提供给我们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舞台,让我们开辟了人生的新天地,迸发了年轻的激情与力量,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样子!

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始终有那么一方天地,记载着青春时代的骄傲与自豪!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2年暑假

上一篇:基层反映公益性文化事业问题及建议下一篇:2017年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