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2024-05-27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共6篇)

篇1: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

年级下)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难点提示

.欣赏、背诵名家诗词,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

2.品味、积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初步领会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考点指要

.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词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3.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典型热点考题】

例1诵读《沁园春雪》,完成后边四题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大河:____________(2)折腰:____________(3)风骚:____________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3.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

____________,动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解:这是关于《沁园春雪》一词的综合性阅读理解题,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词的结构分析,以及对词的写作目的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解答理解性阅读题,一定要明确“原文说了什么”。为此要把握好原文,即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写作意图、思想倾向、感情基调、思路结构、语句含义等。因此,这类阅读测试的答案,必须忠实于原文,还原于作者,立足主旨不离其宗,放眼全篇照应前后,梳理脉络,举纲张目,综合概括,整体把握。

第1题词语理解,要注意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而不能离开语境作泛泛的解释。

(1)大河,指黄河,词人写作本词的时候,正率部队驻扎在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折腰,不是一般的鞠躬行礼,文中有称颂、赞美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

(3)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词中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

第2题是结合地理知识,从空间上认识长城和大河的位置。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保护中原地区,防止外族入侵的军事设施,以南为内,以北为外。

大河即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境内,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一直流入大海,故上为西,下为东。

第3题区分写景的类型。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图,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既有动景,又有静景。

前三句是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千里冰封”写辽阔的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

中间七句由“望”字领起,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其中静景有“长城”、“大河”。“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从视觉角度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这些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词人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动景有“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在舞动;“原驰蜡象”,写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天云低,山天相接,群山高原等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的丰富而美好的联想。“舞”“驰”两个动词,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状作了生动的描写。山原本是静物,这里却化静为动,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

第4题重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输文采”:“略”是略微的意思,“输”是差的意思,“文采”指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意思是说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

“稍逊风骚”:“稍”是稍微的意思,“逊”是差的意思,“风骚”亦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意思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在文治方面也稍微差一些。

“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是只知道之意,“弯弓射大雕”指武力。意思是说成吉思汗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用“一代天骄”欲抑先扬。

由此可见,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为严厉一些。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帝王的代表,精选他们,典型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评古是为了论今。有针对性地批评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能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例2比较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后边两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读陆游的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雪送春归,驿外断桥边,飞雪迎春到。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任群芳妒。

待到灿花烂漫时,零落成泥碾作尘,她在丛中笑。只有香如故。

.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梅花有何特点?

2.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两位词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第一首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第二首词的作者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词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解:比较阅读,即把两篇既同又异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同中找异,异中求同。经过阅读比较这一过程,更为清楚地认识比较对象各自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要解答好比较题,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出比较对象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第1题,异中求同。两首不同的词,都是咏梅,可词中都未见“梅”字,从何而知是咏梅呢?第一首毛泽东的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陆游的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也把梅“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根据两首词的描写,可知梅花有众多特点:1.不畏严寒;2.不与群芳争春;3.虽零落成泥和尘,也要保留原有香气等高尚品格。

第2题,同中求异。从提供的背景材料来看,都是外界环境极其严酷恶劣。但只要结合具体的词作内容,就可以领会词作者的不同情怀。

第一则材料介绍了本词的写作背景,三年自然灾害,****势力如同大自然中的“风雪”与“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梅花依然“俏”,体现出当时的新中国没有被困难吓倒,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则材料介绍作者陆游的生活和思想状况。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凄凉、饱受摧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但它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这里把写物与写人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陆游性情孤高,决不与争功邀宠、阿谈奉承之徒为伍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谗言、坚贞不屈的诤诤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例3阅读欣赏徐志摩的小诗《偶然》,从以下选项中找出错误的说法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更无须欢喜最好你忘掉,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两节,上下节形式对称,小巧玲珑,长短句错杂,读起来从容委婉、琅琅上口。

B.诗题为“偶然”,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表时间的词语,如果改成“我和你”或“相遇”,会更便于理解,表达效果也会更好。

c.“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中,“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偶尔相会,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诗人遗憾伤感的心情。

D.生动逼真的心理刻画也是这首诗的新颖之处,“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正是描画了诗人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苦苦徘徊的矛盾心情。

解:这是一道现代诗歌赏析题。赏析性阅读,要能领略原文,即能生动地表述原文独到的匠心、精妙的表达;或是能恰当地评价原文的是非得失、优劣雅俗。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再加上本道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测试的,这就更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因此在解答前,必须对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韵律作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A项是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和音韵两个角度切入的。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也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他的诗讲求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就是注重形式的和谐完美。这首诗共两小节,小巧玲珑,形式对称,对此,著名现代诗人卞之琳说:“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音乐美”是指音韵和谐,诗意畅达,便于记诵。本诗除了吸取古诗讲求韵律的精华之外,还通过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句从容委婉,读来流畅通达,诗意盎然。

c项,“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既是叙述两者偶然相逢的情况,也是渲染全诗的伤感氛围,委婉曲折地表达出诗人万分遗憾的心情。当然,因为各人生活阅历不同,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但“你”“我”擦肩而过引起诗人感伤是无须怀疑的。

D项抓住了本诗的“眼睛”,“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中“记得”与“忘掉”在语义上显然是相反的,这就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是本诗的一大亮点,如果采用直白的说法来表达,如“痛苦”、“矛盾”、“难以言表”等词语,就会让人觉得诗意淡薄,毫无新颖之处。

B项是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标题“偶然”是一个表时间的较为抽象的词语,在这个标题下,诗人写了两件比较实在(具象化)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的波心;二是“你”“我”相逢在海上,而这两件事都是一次“偶然”,这个抽象的诗题便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载体展现出来;如果用“我和你”、“相逢”之类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就显得过于实在,落入俗套,改换之间,诗意荡然无存。

因此,选项B错了。欣赏现代诗,要先整体感知,再抓住诗眼,深入体验情感,或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作有与众不同的理解,但这必须合乎常理,不违公论。

例4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的妙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解:这是一道名诗名句的品味、欣赏题。解这一类题,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要深层次地把握它们的内蕴。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如何从物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思想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诗歌或名句的关键所在:找出诗句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这是解答诗词名句赏析的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第1小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采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将士们不辞辛劳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的情景。“万里”一词充分体现了征途遥远,将士们历经磨难,“飞”一词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之神速,以及他们意气风发、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甘愿赴汤蹈火的无畏气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则运用描写充分描摹出了边塞的军旅生活。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在冰冷的铁甲上,诗句中字字透露出北方的酷寒之气,言语之间守边之苦,征战之劳纤毫毕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艺术上独具特色;画面辽阔,意境深远;塞外风光生动逼真。

第2小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刻画的诗句: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有忍着,挺着。这种矛盾的状态是在典型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奇特心理,也从侧面暴露了刈麦者的艰难处境。这与诗人另一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可心里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炭才能卖个好价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3小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边塞诗人岑参描绘的一幅塞外雪景图:好像是吹了一夜的春风,千万棵树上都绽开了雪白的梨花。诗人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以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第4小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颔联: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炬滴泪,泪尽始干。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诗人却以此喻不平常的深挚感情,因而感人至深,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内蕴深邃,比喻形象贴切,运用谐音(“丝”与“思”谐音),成为表达真挚情爱的信誓,也是用来表明忠于友谊、忠于事业的名言。

解题时可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叙述,不必面面俱到。

【单元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结合词语,读准多音字)

分外()荷箪食()成吉思汗()

燕山()的卢()数风流人物()

2.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qìn()园春妖ráo()

lào()印chuī()烟

3.填空。(理解加记忆)

(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观刈麦》)

(3)信念是一株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站立在/____________。(《信念》)

(4)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黄鹤楼》)

4.把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连接起来。(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孟郊《游子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登高》

5.对下面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以语义为单位划分,正确掌握节奏)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根据你所学习的诗歌常识,请为下列一首打乱的诗歌排序____________(诗题为《秋夕》,(只写序号)根据全诗内容和押韵等特点排序

A.轻罗小扇扑流萤B.坐看牵牛织女星

c.银烛秋光冷画屏D.天阶夜色凉如水

7.选出句式变换后语气加强的一句()(通过朗读进行比较)

A.他做完了作业。→作业被他做完了。

B.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贵。

c.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吗?

D.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好吗?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先找句子主干有无毛病)

A.对于这些形形式式无礼待客的服务人员,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B.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D.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9.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积累固然重要,但分类整理更重要)(1)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1)

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找出诗句。描写

貌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生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分析。(充分认识对比的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暧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古诗文中,有些诗句A.以写景为主;B.以抒情为主;c.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诗句,细细品味,判断它属于哪一种?(只写字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准确把握全诗,仔细理解诗句内涵)

A.诗歌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绮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以对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

(三)守株待兔

几米

守株待兔的第四天,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

守株待兔的第十天,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

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我可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

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一群小兔对我微笑,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并互道晚安。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请先简述故事梗概,再说说它的深刻寓意。(学会提炼故事的思想精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品读诗句,适当联想和想像)

A.“我”从第四天才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说明前三天“我”只是在傻傻地“待兔”。

B.诗中写到“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的位置可以随意颠倒。

c.“第四天”“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D.“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守”到了“兔”,而这只“兔”便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3.对诗歌的理解允许有发散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篇新“守株待兔”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一、.fènhèhányāndíshǔ

2.沁娆烙炊

3.(1)词牌名题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背灼炎大光力尽不知热(3)一株坚强的高山柏坚实的崖层上(4)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波江上使人愁

5.c(正确节奏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6.从押韵角度看,“屏”、“星”、“萤”韵脚相同,D项应为第三句;从内容上看,c句交代整体氛围,应为第一句,B句点明宫女孤独寂寞的生活,应为第四句,所以四句顺序为cADB。

7.c(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语气基本一致;肯定句与否定句语气基本一致;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

8.D(A句式杂糅,去掉“对于”;B句前后矛盾,可在“学习”后加“与否”;c句“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

9.(略)

二、(一)1.(1)可叹,可悲(2)希望(3)骑马的人(4)充当,替代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例1:“衣正单”与“一尺雪”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例2:“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例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构成对比;

分析: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二)1.(1)A(2)c(3)A(4)B(5)c

2.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

(三)1.故事梗概: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却再无所得。深刻寓意:告诉我们不主动地努力,而只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只能是痴心妄想。2.B(“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从表面上看,这些只是自然界的事物,但从深层次理解,它们却是“我”心情由浅入深变化的过程。)3.思路提示:环保意识;生活态度的变化等。

篇2: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

走近新课标

三维点击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C60的分子结构和应用;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初步解释选择所用试剂的原理;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两种气体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提高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认识开展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探究中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互动学习能力;通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领悟量变可引起质变的思维方法。

3.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的单质;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观念。

命题指津

1.对单质碳物理性质的考核侧重于它们的用途,尤其是活性炭的吸作用,更是中考中的热点。另外金刚石的硬度,石墨的各个物理性质及用途也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考核侧重于碳的还原性,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大。另外碳的稳定性在历年的中考中都出现,基本上是选择题,比较容易。

2.二氧化碳制取是历年中考的热点,2010年中考也不例外,与二氧化碳的制取密切联系的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也在历年中考中频频出现,2010年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选择题,分值随省份不同,一般在1—3分。

3.预测一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还将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还原性主要是以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是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反应现象以及尾气的处理等多方面。分值较大,中等难度。关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历年中考中常出现,今后仍是中考的热点。

教材精梳理

知识清单 1.碳的单质

(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

(2)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相似的化学性质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4)碳和炭的区别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用“炭”字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随着温度的升高具有: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3.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3)收集的方法及验满

(4)操作顺序

4.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C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以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作制冷剂。(2)CO2的化学性质

不供给呼吸,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发生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CO2的用途

灭火、工业原料、干冰可作制冷剂、温室里的气体肥料。5.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3)CO的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基础示例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金属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碳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为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

B.广口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4.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热

B.前者反应物是固体,后者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C.都是分解反应

D.前者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后者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6.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8.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性、_________性和性。它的主要用途是做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9.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10.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

示例提示

1.D 2.金刚石

石墨

C60

金刚石

石墨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结构

3.C 4.如果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在反应开始时生成不易溶解的硫酸钙,会包住碳酸钙,使它不能接触到稀硫酸,因而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5.B 6.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7.碳

氧原子

有很大的不同

8.可燃

还原

燃料

还原

9.黑

变浑浊

10.60 g

知识点点通 重难透析

重点1 金刚石的石墨(1)金刚石

①晶体结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其空间结构如典题1右图所示。②物理性质:无色透明,不导电,硬度很大,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③主要用途:a.雕琢作装饰品;b.玻璃刀;c.钻头。(2)石墨

①晶体结构:细鳞片状,碳原子是层状排列。如典题1左图所示。

②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软,有滑腻感,导电。

③用途: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3)组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注:从组成上认识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

从结构上认识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结构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其用途不同。

重点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活性将大大增强。表现为可燃性和还原性。(1)碳的可燃性 碳与充足的氧气反应 C+O2(充足)点燃 CO2

碳不充分燃烧时 2C+O2(不足)点燃 2CO

碳和氧气在不同的质量比时,产物不同,也就是氧气的量是否充分的问题。在解题中应具体考虑二者的质量比。

(2)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还原性)

能够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特别是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以及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与氧化铜反应的装置如下图:

注:①首先要明确装置的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时应先均

匀加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②注意反应前后的实验现象,反应前碳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加热后,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已经开始,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光亮的金属。

智慧火花

碳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但在化学反应中,主要作还原剂,显还原性。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常见为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形炭。这三种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因碳是有机物的骨架,而有机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2千多万种。不过,我们把碳的单质、氧化物、碳酸及其碳酸的盐一般都称无机物。重点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①明确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速率适中,原料价廉易得,便于气体收集。②实验室一般不选用粉末状的碳酸钠、碳酸钾代替石灰石做反应物,是因为反应剧烈,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利于收集。③实验室也不选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因为生成物CaSO4微溶,会附着在石灰石表面,使反应很快停止。④选择稀盐酸,不应选用浓盐酸做反应物,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CO2气体不纯。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有CO2生成的化学反应都适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其次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原料是否易得,是否利于收集气体等。

重点4 总结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应用于气体的制取

具体思路和方法:(1)了解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什么反应原理制取这种气体,在此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品: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原料易得、不污染等;(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3)根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4)需要检验产生的气体就是要制取气体。

具体操作: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固体加热制气体,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装置。

特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③导管在试管内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2)固液不需加热制气体,例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

特点: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插在液面以下,用液体密封;②反应器可以选择锥形瓶,大试管或广口瓶等。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导器管要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出空气。

(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注:比较密度的大小,可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比较。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相对分子质量接近29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如:CO、N2等,因为密度相差很小,很难将空气全部排除。

重点5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 H2CO3====CO2↑+H2O(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Ca(OH)2====CaCO3↓+H2O(3)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还原成碳: CO2+C高温 2CO(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6CO2+6H2O(CH2O)6+6O2

重点6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因此常用作气体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①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特别注意与氢气和碳可燃性的区别;②鉴别H2和CO常利用燃烧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③工业上利用煤和水蒸气高温生成水煤气(主要成分是H2和CO)。(2)还原性

与氢气和碳的不同之处是一定要进行尾气的处理。常设计在实验题中。典题诠释

(经典好题)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典题1 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结构决定它们性质的差异。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组成物质的粒子在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结构上的不同。同一种碳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一定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属于原子内部结构,不会引起其宏观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答案:D

典题2(经典好题)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炭黑的化学性质。历经千百年的国画和阳光、空气充分接触而不褪色,这说明它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答案:D

典题3(创新题型)在密闭容器中盛有6 g碳和12 g氧气,加热时它们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是()A.CO

2B.CO

C.CO2、CO

D.CO2、O2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碳的可燃性以及氧气的量与生成气体的关系。解题时要考虑周全,一般是先把碳的量固定,只考虑氧气量的变化与所得气体成分的关系。一定质量的碳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发生的反应有: C+O2(充足)2C+O2(不足)点燃 CO2 2CO 点燃 所以容器中气体可能有四种情况:

(1)O2过量,反应完全后,容器内剩余的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这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应该小于 3:8。

(2)氧气刚好与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

(3)O2的量不足,只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是一氧化碳,这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应该大于或等于3:4。

(4)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在3:8和3:4之间时,碳和氧气反应就会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本题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1:2在3:8和3:4之间,所以最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应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答案:C

典题4(2010江苏徐州,25)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CO2的实验室制法。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气体需经浓硫酸干燥,即气体从A装置出来要经过D装置。无法收集满可能是药品量不足或装置漏气。

答案:(1)A、D、B(2)略

(3)药品量不足或气密性不好等

典题5(2010河南课改区,20)下图A、B、C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装置A中①为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活塞的“开”“关”,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A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及具体的操作。过氧化钠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所以选择A或C装置制取,A与C比较A能控制反应速率。答案:(1)2KClO3 MnO2 △ 2KCl+3O2↑

(2)a接d、e接hCO2

(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4)可随时加液体反应物(或通过滴加液体的快慢,控制反应的速率等)。

典题6(经典好题)某同学用如下图装置,利用碳酸饮料(如雪碧)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问题: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如果a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3)如果a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若要使CO2迅速冒出,应怎样操作? 解析:本题考查CO2的性质和检验方法,验证的是CO2的化学性质,(1)(2)精解见左栏;CO2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所以升温或振荡会迅速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1)试管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篇3: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飞机遇险的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标】

这节课学习两篇课文、“积累·运用七”中的一首古诗和一篇略读文章。要求能理解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当堂积累一些句子和段落, 感悟写作方法;加强小组合作, 促使学困生跟上学习步伐。

【教学过程】

一、学文

1.学习《飞机遇险的时候》, 先“开火车”朗读课文。思考: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 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 师指导朗读。)

2.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 快速默读。思考: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0多天, 但课文重点写了什么时间?哪句话在课文中多次出现?

(板书:狭路相逢勇者胜)

再读课文, 思考:“狭路”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情况?战士们是怎样勇敢作战的?战斗的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指导朗读。)

3.学习“积累·运用七”中的古诗。

“开火车”读。回答:王维干了一件什么事?送别元二时的环境如何?他跟元二说了什么话?

读短文, 思考: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地质学家?

二、积累

1.透过云层, 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____, 好像____的大海。

2.飞机像__________, 沉甸甸地往下__________, 还失去了__________。机翼__________过一座座山峰, 眼看就要__________着山尖了。

3.周恩来同志__________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 还__________地鼓励她。

4.飞机__________升高了, 继续__________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__________。

5.周恩来同志__________站起来, 从__________的机舱一头, 几步__________小女孩面前。

6.情况确实很严重, 大家__________地望着刘邓两位首长。

7.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上冲了上去, 大军像__________, 向西南方向__________。

8.他叮嘱旅长说:“要记住, 现在是‘__________’, 要勇, 要猛!”

9.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像__________。

10.春天的郊外美极了, 柳条儿在__________中__________, 麦苗在__________下__________, 小鸟在__________。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 像给山冈__________。

篇4: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运用学习任务教学,强化了语言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来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有以下3点:

1词汇: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ect.

2句型

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Tina is taller than Tara.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三、学情分析

学生曾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掌握的程度不够,在使用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表达时总是出现错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对人物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四、教学目标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特点的单词、对人物进行比较的表达及如何正确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交际。

2通过学习本课,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教学过程

Taskl: Guessing games

Show some riddl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to the stu-dents to guess.

T:I have a friend. She is a girl with long hair in our class. She has a round face. She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She ofte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She is thin. S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girl. She is the mast hard-working in our class. Who is she?

T:Let's look at some photos of my family.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Please describe them.

S:She is shorter than you. /S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you. /She is thinner than you. /'--(Students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hotos.)

T: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Lead in the class subject.)

(1,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想象空间,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融洽师生感情。3,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巩固学习做好铺垫。)

Task2:Revi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ies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as much as possible.Students can write their descriptions on a piece of paper before class. (Students must collect them before class.)

2.Show some photos of famous persons and describe them, using description words, such as short hair/long hair, curly hair/straight hair, tall/short,...etc, on the screen.

(1,复习已学内容,自然延伸到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开展竞赛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求知欲,一举多得。)

Task3 : Presentution

1.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ersonal traits:calm/wild,athletic/weak,using the pictures of 3 pairs of twins in Section A.

T: Who is eaimer, Tom or Sam?

S: Torn is calmer than Sam. Sam is wilder than Tam.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Sam is weaker than Tom.

2.DoSectionA-la.Matcheachwordwith the opposite. Check the answers.

3.Get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2,让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知识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Task4: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1b.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chat in 2a.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chat in 2b.

3.Check the answers.

(听力训练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提供了输人材料。)

TaskS:Pairwork&groupwork

1.Imagine your partner is a famous person, interview him/her.(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2.Divide the class into 4 groups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3.Suppose you are a super star in the future, design your future.

(1,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又体现了个性化发展。2_活动主题的难易符合学生实际,操作具有可行性。3,“名人专访”、“公众投票”、“明日之星”这些生动活泼的场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Task6: Reading and writing

1.Teach "look the same", "look different", " be as good as","be not as good as","a little",using some pic-tures and comparing some students in class.

2.Students read the article and the statements (1-5)about the article. Write "T","F" or "DK".

3.Check the answers. (Ask students to give reasons.)

4.Ask students to write another letter.

T: You are Isabel now. Write a letter to reply Liu Li. Talk abou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5.Choose two or three to share the replies with the whole class.

(1,这一环节是基于听说训练之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内强化目标语言。2,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既有效地控制了难易梯度,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Task7: Consolidation and sum-up

1.Give studentsa chanceto sum up what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it freely.)Then teacher makes a brief sum-up.

2.Get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consolidation exercises.Teacher goes around and gives some help to students.

(1,让学生来做课堂小结,抓住了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心理,突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2,强化练习。重点训练听写能力,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案例反思

篇5: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22*《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23《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歌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24*《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5个词语,会读会认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乡村景物”的理解,并能有所热爱、赞美与向往。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

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3.理解《乡下人家》 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

四、突破措施: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生命”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时,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放开手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的空间,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五、课时安排:

乡村生活 2课时

22* 牧场之国 1课时 23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24* 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主题阅读》汇报课 1课时

习作六 2课时 乡下人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回忆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美丽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田园小诗)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请位同学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这段文字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如果是一幅画,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可根据学生回答取名字并板书。第二段的方法一样。)

2.后面的课文还给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请大家自己读书,边读边想象画面,取个合适的名字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课文还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课文读完了吧,后面的课文还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哪位同学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建议板书: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鸡觅食 鸭戏水 吃晚饭 虫催眠)

4.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的总体感受。

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乡村美景,这些美景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认为最独特、最迷人或最感兴趣的语句划出来,反复读, 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这么多美图,让人目不暇接啊!你们对哪一处最感兴趣呢?请你说一说。以下面几句为例相机指导: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别有风趣”、“装饰”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3.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还有很多“独特”“迷人”的乡下美景,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先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4.结合全文,再抓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情感。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其实,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课件出示更多的乡村美景。)

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这句话的体会。

乡下人家的生活不仅美如画,而且美如诗呢?请同学读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树木的生存智慧》,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2.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南瓜()的茉莉花

()的竹笋()的丝瓜()的杜鹃花()的竹子 4.摘录喜欢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乡。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架竹笋鲜花,小河石桥鸡鸭,独特、迷人

风鸟儿红霞,最美乡下人家。

月明人静,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堂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以情为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结合。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我发现了几处问题:1.孩子都不敢举手站起来,即使站起来声音也不响。2.朗读课文时,句子读得不是很通顺,为了赶时间,我只能陪着孩子读。3.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很缺乏,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2.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3.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与同桌一起互相交流一下读书的情况。2.总体感知课文: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导读提示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首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这四句话,并把它画出来。

2.生汇报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幅图画开始走进牧场之国。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心默读,画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写 在旁边。

3.生自学,师提示。

先自己用心默读、体会,你喜欢牛群专注吃草的画面,你就用心默读这幅画面,如果你喜欢安静的田园之夜,你也可以欣赏这些画面。总之就是边读边想象,把白纸黑字的文字想象成有色彩的、有声音的、甚至是有动态效果的画面。4.交流阅读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你特别喜欢的部分。

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指导朗读:

(1)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2)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3)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4)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5)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生继续汇报。

5.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师: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再次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生观看图画)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6.感情升华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 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探究感悟

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它的特点吗?(学生交流展示关于荷兰的资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不敢愧对盛开的鲜花》,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后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学习《乡村四月》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四)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五)背诵,积累语言

(六)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七)引导自学《渔歌子》

1.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4.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5.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6.指名朗读,教师指导。7.小组轮读,相互欣赏。8.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八)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大自然的恩赐》中的《海棠》,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补充诗句,说说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也傍桑阴学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课后作业: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绿遍山原白满川,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昼、夜 各当家

子规声里雨如烟。热爱、赞美 赞扬 乡村四月闲人少,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 桑 阴 学种瓜 才了蚕桑又插田。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教后反思:

四年级古诗的教学不但要学生读得有韵律,有感情,还要能过自己的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一情感的体会应该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

怎么让学生能自己悟出来呢?想象画面就是一个好方法。我在学习第一首的第一句话时,注释只给了“白满川”的解释,可是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就让学生结合注释,看着画面,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悟出诗句的意思。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1.用“才了…又…”的诗句的结构来想象人们还会做哪些事。学生对这特点感兴趣,俨然一个小诗人,为这首诗谱写新的诗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2.在第一首诗引导学之后,第二首和第三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读得充分。每一次感悟之后都让学生回文去读。使整节课都浸润在朗朗的诵读中。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第一首诗的学习时间相对过长,使第二首和第三首诗自学时间不够,影响了学习质量。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思路还不开阔、不够大胆,应该不拘泥于诗句的原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注意这个问题。

24* 麦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2.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探究感悟

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可爱的生灵》之《 人狼情》,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

呼应 和着 结出 弹性 剥开 似的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溜溜的柿子像___________一样挂满枝头。

(2)荷叶上的水滴,像————一样闪闪发光

五、课后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六、板书设计:

24*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

教后反思: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它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

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教学点,可这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尽管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遵循这一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由自主的犯了多讲的毛病,部分教学环节过于冗长,自己觉得课文写的很美,处处值得学生领悟,有牵着学习的痕迹。课文其他部分教学力气也不少,主次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略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语文园地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

二、预习学案: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导学案: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展示台:

1.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2.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迷惑()疲惫()骨瘦()走街()梦寐()狼吞()闷闷()将心()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后请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准备下节的读书汇报。

《主题阅读》读书汇报课

一、学习目标:

1.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二、导学案:

★生字新词我最棒 1.小组内互读词语。

2.小组对抗赛

★美文佳句诵读会 1.小组内互读交流。2.小组汇报,互相评价。★内容理解小擂台 1.我来讲

各小组阅读后,交流喜欢的文章。

2.我质疑

各小组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快乐读书说心得

1.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2.全班交流。

提纲:读了就想说……

我最感动的故事……

我最感动的人……

我从中学到了…

习作6 走进田园乡村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写。教学难点

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尽情的书写吧。

二、明确要求: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达出你对田园乡村的感受只情。2.小组交流材料,相互评议。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拟定题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词组、短句。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理清顺序

1.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学生习作,师巡回指导。例文:

乡村趣事

双休日,我和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乡下二姨家玩。

一路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可爱的小鸟,和匆忙的人们。不一会儿,二姨家到了,我们一下车,二姨家的小灰狗就“汪汪”地叫着跑来,摇着大尾巴,好像在说:“欢迎光临,欢你们。”妈妈给我和小灰狗照了一张相。

这时,爸爸喊了我一声,顺着爸爸的喊声,我回头一看,哦,原来那边有两头牛在吃草。一头花牛,一头黄牛。我欣喜若狂,连蹦带跳跑过去,走到花牛旁边,想摸摸它毛茸茸的身子,不料它后腿一伸,想踹我一脚,吓得我后退不及,摔了个屁股蹲儿,把雪白的新衣裳也给弄得脏兮兮的,真是乐极生悲!

一转眼,两头牛不知为什么打起架来,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四脚叉开,一副摔跤手的模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便连忙大喊:“黄牛,加油!黄牛,必胜!”果然,黄牛在我的呐喊助威之下,把花牛赶得老远。黄牛赢了!

这次乡村之行,真是趣味多多,快乐多多啊。

第二课时习作修改课

教学要求:

1.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2.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3.指出不足,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4.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修改文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三、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四、朗读评改

篇6: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在叙事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2.选择事例做到典型、具体。

3.写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能在描写和记叙中渗透情感。【写作内容】

成长的道路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朋友可以是小学时候的玩伴,可以是现在朝夕相处的同学,还可以是一本书、一棵树、一片绿茵……有了朋友,就不会孤单,不会寂寞。请你拿起笔,写写你和朋友的情谊。

【写作指导】

1.拟题时,可以直接以“我的朋友”为题,也可以把朋友与自己感情作为命题的依据,还可以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来命题。

2.立意角度:可以赞美朋友的乐观、刻苦、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也可以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还可以表现朋友对你的帮助,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3.写作时,可以挑选一两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你和朋友的关系,尽量做到多角度、多层次。

4.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你和朋友的语言、动作描写,让所写的事更生动具体;还可以适当加入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使文章更丰富多彩。

5.通过小组交流及范文分析,拓宽学生习作思路,学会从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会用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事例的描写,学会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使事例具体化。

【写作要求】

1.根据表达的主旨和内容来筛选、提炼材料。全文要始终围绕“我和朋友”展开记述,交代清楚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

2.通过写“我和朋友”,要表达你的某种感受和看法。

3.在叙事完整、清晰的基础上,要重点写一写你和朋友之间形成深厚友谊的经过,尽量写出其中的波折,比如可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和解等。

【范文引路】

这个人真“铁”

我和我的同桌兼死党孙镭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只要一想起来我就会禁不住笑出声来。而且,我也越来越发现:这个人真“铁”!

铁公鸡

总是要等到做作业了,我才发现橡皮、铅笔等文具不翼而飞,而且这种情况每周都要发生好多次。倒不是文具真的长了翅膀飞走了,而是我这个人一向太粗心。每到这时,孙镭就成了我的救命稻草,缺什么就直接从她文具盒里“捞”就是了。单是橡皮,我就“劫掠”了不少。当然,这些橡皮最终也不知所踪。可是,当我第N次把手伸到她文具盒里时,竟然扑了个空——里面什么也没有!而且孙镭正色告诉我,从此对我坚壁清野!至于嘛,不就是点不值钱的文具?对于我的不满和牢骚,她充耳不闻,好像还“抠”得自得其乐。唉,遇上这么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我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再乱放文具:自查自纠,效果强过求外援。我粗心的毛病终于改掉了,她又振振有词:“橡皮虽小,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且粗心、浪费事关重大,必须得改!”啊,“铁公鸡”有一颗好聪明的心!

铁石心肠

孙镭爱笑,要是请她讲个笑话,往往我们还没有听到结尾,她自己就捂着嘴笑弯了腰。不过你要以为这是她的常态,可就大错特错了!她是本校一枝独秀的“女体育委员”,每天上午的大课间都带领我们完成1 500米的“阳光长跑”。谁也甭想故意偷懒,就连我这个“闺蜜”也在劫难逃。瞧!她一张脸绷得能拧出水了:“为什么掉队?”面对她的一张黑脸,我心虚:“早上没吃饭,肚子空,一跑就疼。”哪知她一句话就把我顶回来:“你早上吃了整整一大张煎饼,骗谁呢?”啊?露馅了,我只得加快脚步去追赶“大部队”。唉,铁打的面孔,铁打的心肠!不过也因为她的“铁石心肠”,我一冬天没有感冒!

孙镭的“铁”可谓横跨各个领域:打扫卫生时重活、脏活抢着干,是个铁姑娘;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从来不退缩,是个铁打的战士;帮助低年级的一位残疾同学上楼时,她不慎扭伤了脚踝,却“铁”得一个泪瓣也没有掉……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上一篇: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运行操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