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工作方式

2024-06-20

最好的工作方式(精选12篇)

篇1:最好的工作方式

回应质疑的最好方式

相信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好兄弟――小隆,他本是一个成绩平平班级中下的一个学生,但是现在他为何能每每进入培优班呢?那就随我来看看吧。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因为它,我认识了小隆、小航、小舒和小铭,其中,我与小隆最为要好(若有机会,我将在下次作文为大家写一篇关于我与他们的相遇),我们的关系好到能睡同一个枕头。当然,由于当时小隆成绩较差,而我的成绩比较好,小隆难免会受到父母的对比。

记得有一次,我到小隆家吃晚饭,小隆的妈妈对小隆说了一句:“你看看人家XX读的多好,你要是有人家一半好,我得有多高兴!”当时我还乐呵呵的,不知道这话对小隆来说有多大的刺激,也不知道小隆的内心是多么不甘和无地自容。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自尊心,没有谁愿意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比较。

现在我才知道,恐怕这种话在小隆的耳朵里反复不知道出现了多久。

到了初中,小隆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学习,他内心的小宇宙似乎爆发了,他似乎无法再忍受父母对他的质疑,和与他人的对比。

他开始努力了,他想要变得优秀。他开始更加认真,更加细心,更加听得进去朋友的意见。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不是玩乐。他对于学习的态度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多了些重视,多了些害怕,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害怕自己的年段排名掉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优班里渐渐有了小隆的身影,而那些曾经比小隆更加优秀的`人却并未进入培优班。这难道是小隆凭空而来的吗?不!它是小隆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的。

小隆的学习经历正应了那句话“你要悄悄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在面对父母的质疑和比较时,小隆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他成功地向父母证明了:“我”也能那么优秀!

篇2:最好的工作方式

李志伟

2013年03月16日

人民日报

作为上会记者,两会开始至今,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了10余场。多数发布会都是直奔问答环节,这给了记者们更多的提问机会,与台上的发言人“博弈”。

和以前相比,发言人更自信了,面对媒体的诚意更足了。不止一次,发言人都从亲身经历来谈具体问题,拉近了职能部门和记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一则新闻花絮《商务部长的不愉快网购经历》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被转发近4000次,激发了网民参与公共讨论的兴趣。

发布会风格更加亲民,也体现了会风文风的改变。直面问题,不照读文件、不打马虎眼,是发言人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与在场记者真诚沟通的应有姿态。如果发言人只是念过往工作总结,“打太极拳”、不作正面回答,用宏观原则遮蔽微末细节,既算不上得体,也有违发布会的本意。

篇3:最好的工作方式

一、理念引领, 使自主学习方式成为首选是前提

通过校本培训、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典型推广等方式, 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学习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使全体教师明确自主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自主学习要成为学校坚持的教育思想。所有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做引领学生同学同乐的“孩子头儿”, 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首选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所学内容开展自学自练、自得自悟、自评自纠、互动交流。老师的活动不是讲, 而是导, 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通过观察、参与,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询问、答疑、诱导、点拨, 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针对性互动服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方法。不同知识程度的学生, 会提出层次不同的疑难问题, 通过生生、师生互动, 能够同时提高质疑者和解疑者的理解、表达、交际能力, 也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具有更多的探求知识的机会,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自主学习, 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入轨, 从初一培养是基础

初中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 初中一年级是初中的基础阶段, 处于最重要位置。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摆到起始年级, 抓好起始等于抓住了全局。

一是导师引导。初中一年级一定要用全校最善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班主任, 选配最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科任老师。初中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主要是在初一养成的。二是细致分析。初一新生报到后, 由班主任牵头, 科任教师参与,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摸清每个学生及其家长的情况, 建立学生教育档案。三是合理布局。从初一开始, 各个班级从实际出发, 交叉“错位”, 将学生按能力、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提供交流平台,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四是方法交流。多让优秀学生介绍经验, 由老师介绍方法, 学生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科任老师要与之耐心交流, 学习小组要对之真心帮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等于交给学生终身发展的钥匙。

三、习惯养成, 使学生自发是关键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记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应当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是认真预习, 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增强独立性。我们指导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和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作为听课的重点) ;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做好笔记。

二是阅读自学, 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习中的大量问题, 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阅读教科书, 学生可以独立领会知识, 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分析知识前后联系, 反复推敲, 理解教材, 深化知识, 形成能力。

三是独立作业,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要学生独立作业是为了指导学生自主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究竟有没有被领会, 有没有被记住, 记到什么程度, 能否应用所学知识, 应用的能力有多强, 这些学习效果问题, 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通过自主作业才能及时检验知识的应用效果。教育学生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要积极地思考, 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新学的知识得到应用, 使思维得到锻炼。

四是练后反思, 让学生自主升华问题。指导学生在做完习题后, 从五个层次自主反思:1.怎样做的? (想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 (想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 (想思路) 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想多种途径) 5.能否变通一下, 变成另一习题? (想一题多变) 如果发生错解, 更要学会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篇4:最好的工作方式

从最专业的实验室里捧出最好的产品

在张金昌的名片上,除了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之外,还印着这么一个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和研究生院教授。智泽华软件公司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那就是张金昌对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深入的了解、透彻的研究,这也是智泽华的产品在激烈的公司财务和管理软件的竞争中取胜之根本。其实说到底,智泽华软件公司本身,就是随市场需求而生的产物,用张总的话说“因为企业需要我们的产品”。

1997年,身为社科院研究员的张金昌受国家电力公司等委托,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决策服务”等问题,并将成果制成模型供企业试用。在企业好评不断的同时,纷纷提出建议,希望张金昌设计出一个智能化财务分析软件,来替代重复的分析判断的工作。于是,带着众多企业的委托和希冀,张金昌和他的研究生们踏上了对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之路。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增补,国内首创的 “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AFA)终于在2001年研发成功,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同时成立。

虽说学院派的创业者在产品技术上个个过硬,后期研发也成竹在胸,但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却是另一套衡量标准。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就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成果市场化的路上举步维艰。这些优秀技术工作者的失败让我们苦苦思索着: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普遍如此之低的转化率?从学者转变为创业者,有没有成功人物的成功因素让更多从实验室走出的知识分子借鉴呢?记者就此问题请教了成功创业、带领智泽华渐入佳境的张金昌,结果发现,一帆风顺的过程背后,自有其水到渠成的充分理由。

张金昌和一般学院派创业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研究院的本行就是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对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故事已经研究得很深入。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张金昌早已了然于胸,知道哪里可能有岔口和路障,从而顺利避开这些泥泞和弯路。唯一在创业过程中无法借鉴别人经验的,就是每个产品都有其特性,智能化产品的管理、开发模式没有可参考之处,况且智泽华还是国内首家智能化软件的开拓者,只能边摸索边改进、拾漏补遗。

对张金昌本人来说,他还有一个独特的创业优势,那就是他既在社科院任职,看得多研究得透,又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使他比一般书生能更快地适应创业环境,更敏捷地把握创业机遇。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会朝着能为企业办实事的方向研发。刚从学校出来的技术人员,同样也可能具备开发同类软件的水准,但他们很可能不了解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最终也只能捧着辛苦研究出的成品,站在市场的大门之外。

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从创办至今不过短短3年,却由于在前期有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准的预测,在张金昌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笔者忍不住问张总,智泽华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什么。没料到他微愣了一下:“企业战略还真没想过,也不好说。但我们公司上下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那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让企业需要的得到真正的满足和便利,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战略。”

听惯了创业者慷慨激昂地陈述公司的5年计划、二次创业这些雄心勃勃的战略战术,这次听到张金昌朴实而真金暗藏的话语不禁让记者啧啧称赞。让人民满意是最大的政治,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也应该是最大的企业战略。言语不多却说出了一句朴素的真理。遗憾的是,很多创业者都忽略于此,刚从实验室抱出产品,就匆匆忙忙奔向市场。

以最有效的方式推销给最合适的用户

智泽华的智能化管理软件在技术上全国遥遥领先,并开创了国内智能化管理软件的先河。但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使得这个全新的产品快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公众熟悉和认可呢?张金昌和他的同伴们为此颇费了一番功夫。

一开始,他们采用的是电话直销的方式,由营销人员向客户一一打电话推销。但实践效果并不好。由于电话销售方式的鱼龙混杂,目标客户对电话销售的防范心理很重,常常打断销售人员的讲解。况且,智能化财务分析诊断软件作为一个高科技的新生产物,对传统的思维和认知程度具有颠覆和革命的作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很难让大众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电话介绍一下子就能接受。所以最初的电话推广活动并不成功,市场也无法马上启动。这也是张金昌之前所说的,由于产品的特性不同,产品的开发模式和销售模式无法借鉴到别人的案例,唯有自己摸着石子过河。在全新的产品和全新的市场环境面前,智泽华决定推翻直销的传统销售模式,采用培训讲座和代理两种营销模式,齐头并进、花开并蒂。

时任智泽华销售总监的陈绪龙先生向记者介绍了智泽华在销售手段上的独到见解:公司不定期举办大型培训和讲座,利用这个良好平台,一来可以向客户系统介绍智泽华的智能系列软件产品,二来为客户灌输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全新概念,让客户听了大量实例后不得不认可智泽华智能产品的技术优越性,如此,在心理上就会有了个对产品从陌生到熟悉,从抗拒到亲近的认知转变过程。这种新颖的讲座形式于2004年才开始举办,但效果已然彰显,那就是快速孵热的市场、直线上升的用户数。当然,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的超前性和颠覆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以讲座形式宣传新技术和新理念,代理商一直是智泽华营销大军中的主力。2003年底,智泽华召开首届代理商大会,很快,公司总部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一批忠诚的代理商,销售渠道畅通无阻。现在,每天有400多家代理商向客户推荐智泽华的产品,说其在我国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发展红火也不为过。截止到2004年11月,智泽华软件的用户就已超过2 000家。对此,陈绪龙说,我们最擅长的是技术,就把精力放在最擅长的地方,全心全意做出企业满意的产品。

把劲使在最需要的地方,保持自己的特色,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长期发展的有力后劲。智泽华的营销宗旨是:总部集中火力专心搞擅长的研发,销售让代理商来做,从而利益共享。所以智泽华从来不会为管理和销售分散太多的注意力,在北京总公司也是以研发人员居多,各司其职,效率自然会比各方面都手把手抓来的高。

每个产品都有其潜在市场和目标客户。智泽华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成功的营销方法,就是找到最有潜力的用户,随后采用最针对的营销手段,直指靶心。

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从社科院的一个实验室,发展到了去年的3 000多万元的销售额,2004年已经是客户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研发力量逐渐成熟,销售队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步增长,这一切都成了智泽华带动智能化管理一个行业腾飞的骄傲筹码。

篇5:最好的旅游方式英语作文

We can see from the news that when the holiday comes,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gather in the scenery site. People like to travel today, they can take a plane, take the bus or even take a bike. On my opinion, the best way to travel is by train.

First, it is very cheap. Compare with other ways, such as plane and bus, train is less expensive, people can save a lot of money.

Besides, taking the train is much safer.

People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crush, which is more happen in the plane or bus. Second, we can enjoy the scenery in the train.

Though the train is very slow, we can have a good sight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when we go to Tibet, we can see different colors and different mountains during the trip. Taking the train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篇6:欲望是保持动力的最好方式

1

读初中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以后能在县城找个普通的工作,买套房,做个城里人。每天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每周能够去农贸市场斜对面那家烧烤店吃烤肉。

当时我在镇上读书,能够进城的机会很少。每次进城都会提前把最喜欢的衣服预留出来,仿佛那成了我平淡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羡慕那些可以骑自行车穿过两排全是梧桐树大道的同龄人。

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想法,觉得可爱又没出息。后来去了更多的地方。开始爱上了夜晚城市玻璃幕墙的荧光璀璨,渐渐遗忘了家乡田野的蝉叫蛙鸣。至于曾经渴求的生活,早就被不断前进的脚步遗忘在了身后。

大三暑假去一个县城电视台实习。某天下班,一个人在小城闲逛。看到穿着白色校服的初中生骑着自行车穿过两排种满梧桐的街道,一瞬间感到回到了六年前。只是此时的我,再也不会羡慕那些孩子。

我羡慕那些穿梭在大城市高档写字楼里年轻干练的白领;我羡慕那些在顶层饭店端起一杯红酒俯瞰城市的精英.......

此刻的我,可以在县城买一套很好的房子,而不是当初想要的小房子;可以在那里找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而不是曾经许诺的普通工作。

我终于有能力让自己过上曾经想要的生活,却发现自己早已对这样的生活不屑一顾。曾经的梦想被自己毫不留情地扔在地下,狠狠地踩上一脚,然后向着新的远方不断前进。一直忙忙碌碌,马不停蹄。

之前有朋友这样对我说“像你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活得太开心。你这人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2

何止是我,人都是贪得无厌,欲求不满的野兽。

欲望就像被切开了一个大口的胃,需要你不断地去填满。但即使你昼夜不息、拼命努力,也永无止境。欲望之所以得不到满足,是因为只有不被满足的东西才能称为欲望。

在自己没有做公众号的时候,每每看到那些有好几百阅读量的公众号就很羡慕。觉得每天有几百个人看自己的文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后来自己开了公众号,阅读量从个位到十位,再到现在的四位数。按理说应该开心才对,但每当看到那些大号发文几分钟就好几万的阅读量,心中还是有些许失落。

最开始做公号的时候,我给自己顶下的目标是在大学毕业前,能够有一万的粉丝。后来,出乎意料地就到了一万,两万,三万.....老师开玩笑说“你一个人的公众号,比学校官方微信粉丝都多,是不是开心死了”。

我没有开心死,反而偶尔会难过。某个95后的公号,点赞数秒掉我的阅读量;某个同龄人,粉丝30多万,已经把公号运营成公司。看着今天这个朋友又出爆文,明天那个朋友又一夜圈粉几万。我越来越不开心。

但你忘了啊,一开始你想要的并没有那么多。你忘了那个粉丝刚到一万就欣喜如狂的自己;你忘了当初给自己许下的那个小目标早已超额完成。

因为不满足,所以只有继续埋头苦干,九牛爬坡,不敢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欲望像一根长绳,一头系在脖上,一头系在山顶。它不断牵引着你前进,又让你越发喘不过气来。

最难将息是欲望,让人欢喜让人忧。

3

欲望是保持动力的最好方式。

因为对金钱有欲望,慵懒的人群才会克制自己的惰性,拼命劳作;因为对权利有欲望,身处黑压压的底层的群众才会不辞辛劳,削减脑袋也要挤进金字塔顶;因为对美貌有欲望,女人才会克制食欲,修炼好身材;因为对女人有欲望,一大批屌丝男才会奋起直追,修炼成王者,只为得到想要的女人。

朋友A每天下班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娘累得要死,但老娘一想到工作有钱,有钱就可以买SKII的护肤水、迪奥的香水......老娘再累也有动力。”

朋友B的考研书里夹了一张上海的照片。“我就喜欢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等我考到上海,我要尽情地“堕落”,好好放纵。”

每个人心底都有无数个欲望,它像小虫子一样安静地潜伏在你的内心深处,然后在某个时刻突然被唤醒,让你欲罢不能,让你欢喜让你忧。

篇7:对待过客最好的方式杂文随笔

“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

对待人生中曾出现过的好朋友,如果现在已经不是好朋友了,那就不如怀念,相见也请随缘吧。

自从不怎么玩微博之后,“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这句签名就一直默默地挂在我的个性签名中,没有被更改过。这是我对曾经的好朋友想说的话,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某一瞬间,想起过我。

毕业时和好朋友说好一年见一次,可能那一次就是最后一次。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再做了。有些人现在不见,以后也可能真的不会再见了。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小学组织过一次聚会。从小低调的我自然没打算参加这类想起也尴尬的场合,只是那年正值“致青春”期,我也的确有点想见见自己为数不多的童年玩伴,于是决定出席。但到了聚会前几个小时,我还是怯场了,没有到场。当时给自己的理由是,等明年准备好就不会怯场了,明年再去吧。只是明年乃至以后的每一年,这样的聚会没有再组织过。

到了以后的现在,又再时隔7年,假如再组织聚会,我也不会去了。因为我已经接受了“过客”这个词的意思。不是无情,而是在日转星移、每天不停量变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质变。这个质变就决定了曾经的好朋友是否会成为过客。对待过客最好的方式,就是冻结住你们曾经最好的回忆。某 一天路过校园门口,遇见两三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哥,脑里还能浮现出零星的片段,同时嘴角不自觉的上扬,那就足够了。

我会记住小学圣诞节互相送圣诞卡;中学课间一起在走廊观察某个男生;高中放学不回家一起在篮球场喊加油直至喊破喉咙;大学里研究哪家宵夜档的鸡肾最入味的点点回忆;更不会忘记失恋时谁抢了我手中的啤酒一饮而尽;也不会后悔以断片的形式告别十几年校园生活----因把在场的女生亲了个遍而留下女流氓的形象。这些都是我冻结住与你们最美好的回忆。

即使和好朋友真的做到了定期维系感情,也应做好随时断联的准备。

晚上和舍友感叹“我和A(一个认识7年最好的朋友)好像越来越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比较少见面。”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有了。友情和爱情一样,当开始怀疑你们之间是不是变了,是不是开始变陌生了,那就代表着量变已经开始在质变,你才能察觉到中间的.变化。

说不出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从聊的热火朝天到后来无关痛痒的随声附和;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无话不说变成无话好说。无话好说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话都可以和你说,只是你不再是我倾诉的唯一对象。

有一天,A和我说她“被相亲”,问起她整件事由时,她发了她和另一个朋友的聊天记录给我。第一个知道这个事的人居然不是我!但同时我意识到,我们不再是那时候互相承诺陪伴对方从校服到婚纱的“我们”,因为我的很多事,我还没开始告诉她呢。

可能是工作太忙各有各的烦恼;也可能是我不再想听你日复一日的抱怨加班;你也不再想听我的感情诉苦,逐渐互相失去耐性。大家都没有错,只是大家质变的轨道有些不一样,开始看不懂对方的生活态度。

我们还没开始断联,但谁知道,这不是断联前夕呢。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我们还有联系的时候,留下更多美好的时光。

篇8:最好的工作方式

很快,学生分好了段,我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准备意见统一后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法。

第一种分两段:第一段(1~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二段(10~14):写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

第二种分两段:第一段(1~8):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只看见高大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段(9~14):写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第三种分四段:第一段(1~4):写作者和朋友晚饭后坐船游玩;第二段(5~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10~13):写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14):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叹和留恋之情。

第四种分三段:第一段(1~4):写作者和朋友晚饭后坐船游玩;第二段(5~13):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不同的景象;第三段(14):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叹和留恋之情。

这些分法,有些是正确的,像第一种、第三种、第四种,只不过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已。有些是错误的,像第二种。可是持第二种分法的学生最多,并且在我问及分段情况时,他们的声音最洪亮,激情最饱满,而且我发现他们眼前都有一本资料———《字·词·句·篇与达标训练》。显然,这些学生分段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是依据资料,盲目借用现成答案。

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标准会分出不同的段落,这在以前的学习中经常遇到,然而这篇课文居然有这么多的分法,出乎我的意料;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借助资料可依然分错,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讲、思、议、选”的过程,从中选择一种最好的分法。

讲———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代表讲讲自己这样分段的理由。

思———让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想想自己分段的理由是否充分。

议———对不同的分法进行讨论、点评,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让学生心中有数。

选———在讨论点评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体现课文特点、最适合学生把握的一种分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我觉得第一种分法最为合理。因为第一种分法根据的是时间的变化顺序(第一天、第二天),作者也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文路的,这种分法与作者思路吻合,可以很好地把教路、学路与文路和谐统一起来,便于学习,正如叶老说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另外,从本单元所编排的课文看,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应该是训练的一个重点。第一种分法中,第一段以写大榕树为主,是静态描写;第二段以写鸟为主,是动态描写。一树一鸟,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9:最好的减压方式

大幕关着时,舞台上那么多人在我眼前晃——调话筒的、理妆容的、忙这忙那的。但很快,我一个人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舞台中央。逃吧!这个声音蛊惑着我,我的双脚,登时就像悬了空。大幕拉开,千万道目光紧紧盯着我;聚光灯、柔光灯、回光灯一起打向我。巨大的孤独感一下子吞噬了我。我被推到了悬崖边上。跳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

没有人知道,双脚悬空的感觉多少次劫掠睡梦中的我。在梦中,那种无助感被无限放大。坐起来,独自在黑暗中流泪。不唱了,我对自己说。但是,天刚刚放亮,我就慌忙地爬起来去练声。我不敢不练啊,干我们这行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听众知道;三天不练,连歌曲都知道了!

压力,那是一种要压倒人的力啊!

压力这么大,怎么减压呢?我尝试过许多减压方式——健身、美容、看恐怖片、到老家去干农活……不瞒你说,我还曾背着家人,悄悄去精神康复中心看过心理医生。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些减压方式都很难彻底解决我的压力问题。

慢慢地,我发现了一种最好的减压方式。说出来你可别笑,那最好的减压方式,在我看来莫过于“最充分的准备”。

对我而言,“最充分的准备”就是——在正式演出开始之前,我已经多次“虚拟演出”成功了。登台前,我独自把要演唱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录好像,放给自己看。我要求自己做自己最挑剔的观众。我从情感、神态、手势、眼神、咬字、吐字、语气、韵味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观察自己。有时候,一个细节要重放几十遍。我否定起自己来从不怕疼,因为我明白,只有人后不怕疼,才能人前不丢脸。就这样,每一个音符都被我的心妥帖地熨好了。我准备得充分到了在梦中都可以完美地演唱那首歌了——这时候,我才算真正减了压,不再有紧张感。

现在,大幕拉开的瞬间,我还是会有悬空感。但是,我不孤独了,我觉得有一万个“小我”和我并肩站在舞台上,她们是此前被我否定过的那些个“我”,也是此前被我肯定过的那些个“我”。有她们和我站在一起,我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强大。

压力,这种曾被我理解成“压倒人的力”,如今已被我偷笑着理解成了“壓倒别人的力”。呵呵,不信,你也试试?

篇10:我们对待彼此最好的方式伤感散文

不是很深,也不是很浅

至少我们有那么一段日子

那么的熟悉

但时间还是让我们

渐行成同路陌人

我知道

时间老人

会把不相干的人分开

也许

我们就是互不相干的两人吧

时间久了

我们也就陌生了

我们的.感情

旧了,淡了

现在的我们

再见不会打招呼

形成陌人

篇11: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说到惩罚,有的人总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是离开了惩罚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应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无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为养成,而行为的养成必须靠训练,训练就是强迫,所谓强迫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就必须惩罚。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它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

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所以笔者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1、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时代形成的。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老师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得不关注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眼中的龙凤,小皇帝,百般宠爱。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自私,缺乏爱心,个性脆弱,受挫能力差。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体验性,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过程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惩罚”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没有批评和惩罚的人生是没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和惩罚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作为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惩罚,不断积累惩罚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抗挫能力,才会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由此看来,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教育惩罚的目的

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用中医之说比喻教育惩罚最形象准确,那就是扶正祛邪。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的艺术之一,教育惩罚与更是出自博大且浓浓的爱。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坷,一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罚。此时,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罚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罚,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罚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因为此时的惩罚是必要的。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3、古今中外,惩罚从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都说明了惩罚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不是说动辄就是棍棒相加,而是要有必要的惩罚,使人免除不良习性,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这些话可能很多人会大不以为然,因其与时下流行的教育观大相径庭。的确,这些话都不全对,但其中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对学生不敢批评,更不敢惩罚,结果是使教师们心理压力增大,无所适从,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降低了。

笔者还查阅一些资料,发现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在必要时可以给学生以处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杜克先生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人的发展》中断言:“考虑到今日学校的规模和世界范围内的学生向权威挑战的这种似乎是日益增长的趋势,一概废除惩罚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其他国家教育中也存在惩罚教育。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最严重的惩罚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三、正确的运用教育惩罚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那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正确实施惩罚教育呢?

1、尊重的惩罚

笔者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我们惩罚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哪怕是几岁的孩子,在他性格形成的童年,也许老师的一次武断的教育就有可能造成他永远的伤痛。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冷嘲热讽。

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受的一次惩罚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麦克劳德上学时岁什么都好奇,一天心血来潮,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便于同学偷偷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校长知道后,非常的恼火,决定对他们实施惩罚。怎么惩罚呢?校长了解到麦克劳德是个好奇的孩子,好奇心促使他犯下这个错误,他十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一个星期内画出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在这样一个惩罚措施下,麦克劳德认真的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完成了两幅图,并交给了校长,校长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表扬。杀狗事件就在这样一个结果中结束了。而麦克劳德却从此对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于解剖学的研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想当初如果校长不尊重麦克劳德,只是狠狠训斥了麦克劳德,让对方难堪,反而扼杀了他的好奇心,这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尊自信,由此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生活也不会引起他对解剖学的兴趣了,更没有他后来的成就了。

2、爱心的惩罚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惩罚教育措施,爱心是不能丢弃的原则,毕竟爱心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流教育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创造一种宽容、轻松的教育氛围。当学生犯错时,更多的应该是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实施惩罚教育,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

使惩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崭新境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艺术和艺术的教育来实现的。例如几个小孩正在扯着一棵小树拔河,一位女老师跑过来大声呵斥到:“撒手,小树被你们弄死了!”随后她又吼道,“下午罚你们劳动,给小树浇水培土,听到没有?”几个孩子吓得低下了头,其中一个胆小的孩子还抽泣起来。而我们的老教育家孙敬修老师却是这样惩罚的,他也是看见几个小学生摇一棵小树,孙老沉思片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了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命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后,惭愧的低下了头,孙老继续说:“那么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好吗?”孩子们飞快的拿来了水桶和铁锨,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为小树培土、浇水。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惩罚”方式,很可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教育惩罚成为教育艺术,就不会给孩子们留下心灵的创伤,心理体验就能够给孩子以“良性刺激”,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趋向,从而达到一个崭新的教育境界。

3、自然的惩罚

如果一个人从没有体验过、也没有看到过别人被烧红的铁灼伤过,他是不会相信烧红的铁会灼人的。他只有亲自体验过或者见到过别人烧伤过,他才不会去碰的。惩罚正是为了使人不再犯重样的错误,并养成良好的习性的,避免一再被烧伤。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这个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孩子答,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就走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拉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这就是自然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因为孩子冻一点,晚上麻烦一点,没有危险,但经过这一次他就记住了。

篇12: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生生的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为疏离。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切肤之痛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爱情里最忌讳的是:两人都幻想着彼此的未来,却也总惦记着对方的过去。

明明说着看开了,放下了,每次却总是不自觉的想起那个给与温暖的人。每每又总是在微笑沉醉时看到了现实,想到了伤痛,然后,冷的感觉再也暖和不起来了。如此反复,心,终于累了,现实就是这样。我曾经醉过,却又最终醒来,我正在行走,却找不到方向。

我想给你幸福,却走不进你的世界。我想用我的全世界来换取一张通往你的世界的入场券,不过,那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道歉并不总意味着你是错的,而对方是正确的。有时它只是意味着相对自我而言,你更珍惜你们之间的关系。

憎恨某人,优点被看成伪装;喜欢某人,缺点也变得美好。热恋时爱情,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一旦感情平复了下来,心中就会出现接连不断的计较,为什么我付出的比你多;为什么我什么都可以给你,你却要有所隐瞒,然后冷战,争吵,分手,和好,冷战„„走得过的就是执子之手,走不过的就只能缅怀当初。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手牵手。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开;拥有了爱情,请别去碰暧昧。

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时候没有给她应有的安慰。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如果彼此出现早一点,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地学会了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任性地转身,放走了爱情。但时间不会回头,爱情岂能“如果”?

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么快离开。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有时候,你等的不是事情,机会,或是谁,你等的是时间。等时间,让自己忘记,等时间,让自己改变,放弃便是得到。

往往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却拥有很多借口。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

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维系一段感情的,不是坦白,而是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有所保留。

有时候,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话。有时候,曾经一直坚持的东西一夜间面目全非。有时候,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痛痛快快歇斯底里地发一次疯。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着整个世界,一瞬间却又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上一篇:2023年4月公司月度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回复下一篇:红树林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