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2024-06-02

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常说个人离不开团队,教师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获得更好的个人及团队的专业成长,哪些因素会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影响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师成长

专业成长

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引入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师就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所在的学校——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青龙校区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与平台,为我们的专业成长增添了不小的动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个人的发展要依赖于团队的力量,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参加工作的这半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在专业成长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我与团队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

1、从教师培训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学期我们主要是参加了成华区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还有就是我们青年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信息技术组共有三个教师,其中两个是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熟悉。但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成华区组织的这个培训很好的扎实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出并解决了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我们不仅是组内教师相互讨论,同时还能和区里的其他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探讨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和心得,而不同的人对于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与理论,很好的拓宽自己的思维。

2、从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个分享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思想火花的切磋与碰撞,挖掘思维深度,最终生成思维结晶,因此可以说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我们组内教师在每次备课前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展开头脑风暴,最终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做到“三个统一”: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目标的统一和教学重难点的统一。

最难忘的一次集体备课是为组里的老师参加“新苗杯”做准备。那次赛课的主题是“用计算机写作”,这是一堂很常规的课,要想让课上得有新意是比较难的。我们组里共讨论了三次,最终决定把这堂信息技术课由传统的技术重点转换成技术与情感并重,在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写作的同时,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激情,去主动学习技术。最后这堂课上得非常精彩,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3、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如果说课堂是我们教师挥洒汗水的土壤,那么也可以说课堂是我们专业成长的沃土。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践与反思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过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角色变成了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用审视的眼光来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来促进和推动教学活动。

同时,在每堂课之后要及时的进行课后反思。教师都是在思考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一个没有教学反思的教师是止步不前的。我们在每堂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衡量教学效率,用教学效率来分析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是否恰当、合理,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反思并改进不足的地方。这样通过反思,不断的吸取好的经验,改进不足,这样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4、从学生辅导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负责学生参加电子作品制作大赛、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活动,在这些非常规的教学中,会有很多的挑战。比如说,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比较另类、新奇的问题,这样我们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

5、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因为我们是一个崭新的学校,所以说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办好学校的希望。青年教师有着满腔的激情、工作认真、勤奋刻苦,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在从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角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而学校的教学处为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举办了青年教师即兴演讲比赛、板书设计大赛,并且时刻提醒着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同时还进行了师徒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教师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二、对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思考

1、专业成长应是专业技术与教学能力并重

在学校中有一些老师,他们具备优秀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教学能力不强,这样不能很好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有一些教师是有着较高的教学能力,但是缺乏夯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想成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方面地促进自己和团队的专业成长,在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2、集体学习效率要高于个人学习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避讳的就是闭门造车,这样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原地踏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在信息技术这一门知识,它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而我们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的沟通,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获得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

在来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青龙校区的这半年,我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信息技术团队也在不断的磨合中成长。我们始终是以科学的精神来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中来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篇2: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有人说:课堂像舞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已经在这个舞台上辛辛苦苦“演出”了十余载,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饰演的角色总是在变,而且都具有双重性。尽管我扮演的角色很渺小很普通,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但却记载了我曾经走过的教育信息化教学道路。故事是从十二年前开始的。

求知者

首次接触计算机是在大学时代,学的是BASIC,每周仅有半小时的上机时间,简陋的机房,落后的286,再加上五六个人共用一台计算机,无法满足我的

求知欲。托人找关系,找到一家小小的计算机公司去学习。经过几次练习,我已经能用BASIC编出自己的名字,看着显示在屏幕上的“王卉”二字,我感受到计算机的神奇魔力。正是缘于对计算机的这份“执着和偏爱”,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尽管从城东跑到城西,我还是兴致勃勃地坚持周末去学习,进一步自学了FOXBASE等程序设计。

毕业后,我来到全市闻名的大明湖路小学担任计算机教师。领导对这门新兴的学科十分重视,多次派我到省、市电教馆学习,使我较早地接触到了互联网,让我有机会聆听了祝智庭等专家的讲座,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学习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提升自己的一个必经途径。为了提高专业水平,除进修计算机本科以外,我还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订阅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小学电脑报》,这些报刊至今仍是我教育教学的良师益友。

计算机教师兼微机室管理员

1997年,学校建设第一座机房,校内唯一会使用计算机的我自然成为管理员的最佳人选。从硬件组装到试用,我忙得不亦乐乎。当时,微机室使用的是无盘工作站,三十台学生机,安装DOS系统。而最“高档”的那台教师机,配置为32M内存、win95系统。教给学生的是WPS汉字输入和LOGO语言。记得初登讲台时,除了书写详尽的备课稿,每晚我还要一遍遍地把授课内容讲给爸妈听,以作演练。为了让学生能听懂LOGO的抽象命令,我总要提前一小时在黑板上又写又画,多边形、五角星,尽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讲台上的我手拿教杆,手舞足蹈地连说带比画,唯恐学生听不懂。后来,微机室安装了NEWCLASS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的优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我及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陆续也有些

论文在市、区比赛中获奖。2002年6月,我的教学案例《让教学更生动》刊登于《中国电脑教育报》。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电教示范校,学校舍得投资,总是紧跟时代配备符合潮流的计算机设备,从教十几年,我先后跟随建设了五个机房。随着信息化发展,机房配置从最早的无盘工作站发展到现在的单机配置赛扬双核,1G内存,160G大硬盘,终端连接互联网,百兆交换到桌面。为了不影响教学,寒暑假成了我打造微机房的最好时间。我学着制订微机室建设计划,设计拓扑图,跟着一起组装计算机、走网线、建机房,谁说“女子不如男”,动手能力很差的我竟然也成了一个“电脑硬件专家”。只可惜为了维修时行动方便,那些美丽的长裙只能压在箱底,让我无法再飘逸如仙。另外,作为一所名校,学校也经常有接待参观的任务。微机室作为当时的“高科技”产物,自然成为参观的热点。于是我的工作量除了每周十六节课加机房维护

外,还要制作宣传片,向来自大江南北的朋友介绍我校微机室,我在宣传学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CAI课件制作者兼培训教师

篇3: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教师节,是全社会表达对教师职业认同和尊重的日子,也应该是教师群体对职业价值进行反思和审视的时刻。今年的教师节,除去校园鲜花、电视新闻等传统庆祝方式以外,最多的祝福是在手机上。有发红包的,让群里当教师的才能去抢;有做微信海报的,把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点滴感人瞬间记录下来;有发布电影 《启功》首映式通知的,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的最佳诠释。在给手机强大传播功能点赞的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这早已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人际交往乃至社会生存,越来越多呈现出“线上沟通+线下实践”的混合存在形式。微信支付实现了线上购物,线下使用;手机订餐实现了线上团购,线上品味; 教育公共号实现了手机学习,课堂应用。这种混合式的新型生存形态,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成长大环境。

关于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前几年有多个借助于博客、好看簿等Web2.0社会交往工具的区域型教师专业发展群落,教师热情高,参与度广,曾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期待能够成为技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然而这种由技术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把握不住根本目的的前提下,很容易发展成为一时热潮,而不能带来长久的、深入的改变。因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永远不变的是教学理念。教师终其一身都要追求如何实现职业定位, 即知识的领路者,精神的开拓者,思维的培养者,情感的感化者,并在课堂中加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永远都在变化的因素之一就是技术环境。如果让技术成为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教师就会发现博客、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扑面而来,每天疲于学习新技术,每节课都要忙于把刚学会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还没来得及自如应用后的深入整合时,技术已然更新,于是一轮一轮的技术热潮退去以后,教学理念的失落与错位就会浮出水面,最后只剩下一道又一道的“李克东难题”。所以破解李克东难题的方法,或者技术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回归到教育理念为驱动力的专业发展,技术可以更新,可以变化,但是要编织(weave in)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像使用微信那样,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技术负担,像用手机打电话一样,我们是在使用一种信手拈来,甚至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用编织到日常教学中的技术工具,来驱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采用“线上沟通+线下实践”的混合理念,才会实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目的没变,但利用在线课程和社区进行学习的效率会提高;深度互动的目的没变,但是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对象会更加丰富,交流渠道会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没变,但基于技术的教师成长会更加轻松。今天的我,早已习惯了上网看视频公开课,使用微信读教育公共号,打开手机通过移动直播平台,参加正在另一个城市举办的学术会议……

篇4: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成长;培训工作;教育教学

一、认真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教师家里有了电脑、工作中也有了电脑,接下来就是教师的培训问题了。如果由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培训无论是从时间、场地,还是人力等方面来看都是不现实的。我们采用把教育部门的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把学校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把网上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对教师的普及培训。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培训者”的培训工作

我们选择信息技术功底较好的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较长时期的集中培训,严格培训和考核制度,务必确保受训者具有令人信服的较高的素质和水平。有了一批批合格的“培训者”,就可以化整为零,分层培训,特别是使校级培训有了可能和质量保证,这就大大降低了培训工作的难度。这种工作在以往不是没搞过,但由于有些学校对“培训者”的培训落实不够,“培训者”素质差,在基层培训时要么敷衍一下,要么干脆不培训,教师对低级的“培训者”也着实不感兴趣。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培训者”也要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资格证”制度。

2.严格校本培训的考核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说,不是全员培训。对于信息技术掌握不好的教师,不管年龄大小都必须参加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当然,对于校本培训不能流于形式,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把校本培训的效果与年终督导考核结合起来。培训应分层次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开始培训。对于教师也可以尝试五年一次的基本考试,使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切实与教师的评职晋级挂钩。

另外,人力始终是有限的,培训者的水平再高,要超越专业人士还是有难度的,再说每个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能总是依靠培训者,如果请相关专家根据培训要求制作出电子教材,特别是音像制品,无论是对于“培训者”的教,还是“受训者”的学都是十分有利的。随着电脑逐步走进百姓家庭,购买音像制品辅助教师学习已成为可能。

二、立足教育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走科研之路,与课改同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及时跟上改革大潮的步伐,走教育科研之路将是激进在浪头上的一条船。学校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以“科研为龙头,走科研之路”,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比如,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的有效整合,进行“四课”模式教研课——课案、上课、说课、评课。在这里只谈谈课案:课案要有“三要素”:一是要运用板块化远程教育资源流程;二是要有精当的课堂练习;三是练后的点评。我们利用板块化的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或版本教材资源网上的资源,首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上课教师在电脑上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设计习题等,把个人的教学设想拿来与大家交流。通过讨论、修改和借鉴来提升我们的备课水平。课后进行点评,然后对课件进行修改,修改后到另一个班再上,最终形成精品课件。一学期,还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精品课件收集起来存盘,这样不久的将来它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后来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这样,教师就不断地掌握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学会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就体现了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教师,应该点燃学生知识迸发的火炬,发挥自身燎原之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的重任。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和积淀,而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是最佳切入点。

总之,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成长的主旋律。教师要在网络信息空间体验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思维模式的转换。信息时代的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支持教师专业终身发展。作为主抓信息技术的领导应该学习在先,研究在前,使自己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扎实运用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敏锐的探索研究意识,从而带动教师走在课改的前列,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信息科技环境下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张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知识经济,2011(07).

篇5: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管头中学陈鹏

教师,一直让我很向往的职业,在自己的努力下,也如愿以偿的走上了三尺讲台。从2005年毕业至今,已有7年的工作时间了,自从踏进中学的校门后才真正体会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自己的预想有太大的出入。上班起,一直从事与电脑有关的工作,平时除了上课,我还兼任学校的好多工作(文印、机房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多媒体系统维护、教师计算机操作指导教师)。为了使自己能认真有条理的完成锁事,思考着如何提升办事效率和质量,还要回归到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利用比较少的时间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以及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我将做以下分析与规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发展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作法。

二、个人情况分析

1、优势分析:

2005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已经7年了,在这7当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够作到为人师表,严于自律,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尊重他人、相互团结。忠诚于教育事业。多年来基本上都在从事信息教学,基本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教材。

注重每节课认真设计教学,渗透新课改精神,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每节课都写好课后感。

善于激情引趣,教学方法灵活,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2、不足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学校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思想不断出现,以往的成绩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前进的步伐慢慢减速。

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迷失了发展方向。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深入思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太理想。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上要多做努力。

三、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复合型的教师。

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主要有:

(一)、个人今后发展目标

1、教学是工作的重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与学生为伴,与学生为友,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一直的追求。“其他人怎么看信息教师与我无关,我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重视自己”。

2、做好教学外的本职工作。网络维护、多媒体管理等都是些日常工作,说不上多少技术含量,但再小的事情也不能马虎,追求高效,尽量花最少的时间来完成,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

3、科研是工作的调味剂。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快,就像张舒予老师曾说的,要保挂“以生活为研究”的状态,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并把其中的思考过程用论文的方式记录下来。把思考与写作当作一种常态,把写博的行为习惯提升到论文层面上来。

4、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

(二)、实现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在模仿中学习,在案例中成长。常参加校内外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校、区、市里有很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他们是我活生生的学习榜样,从他们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吸取经验,积极参与研讨。阅读优秀案例和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内容。

2、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备课。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只有仔细地钻研教材,用心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比较好地把握知识动脉,科学地备出教学育案,才能跟随孩子和时代的心跳。认真上课,及时反思,勤于笔耕,乐于探索。多动手,多动脑,特别是多动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争取能在指导老师和其它教研组的老师的帮助下,每个学期开一堂公开课,态度端正,实事求是,虚心接受指导与批评,改进教学方法,自我完善教学方式。

3、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从自我提问、教案反思、课后反思、交流反思等多种方式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充分发展。

4、让读书与学习成为习惯。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知识在不断更新,各种理念也时时进步着,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让自己与日俱进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平时多读一点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看一些比较有权威的教育专著,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及时写成文章,积蓄力量与经验。

四、成长措施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能自觉全面贯彻人民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铸就师魂。作为教师的我要树立崇高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2、加强理论学习,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视野,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觉培育与发展教育教学风格和专长,追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反思与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案电子化,以先进的理念实施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内,能运用科学的测试评价及时进行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评价。

4、发挥本人作为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的优势,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使自己能在本校、本地区参与教师培训活动,在新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等方面,为学校献计献策,贡献出个人的才智与不懈的努力。

5、开展课题研究,力争有较高成果。争取有较多机会外出学习、进修,聆听专家教诲与指点,以加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认真履行学科名师的职责,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和要求,珍惜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积极合作,共同提高,不断进步。

篇6: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中心小学杜平根

自1997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稀里糊涂地待了九年,一事无成,但当初的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直没变。2006年,我被调入镇中心小学任教,这次的调动改变了我的教学生涯。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教研环境,出去培训的机会多,这些使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8至2010年,连续三年在县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教学论文、汉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均获国家级奖项,辅导学生和个人普通话比赛也获得省市级奖励。2010年下半年,我由一个语文教师转任学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面对新的学科,我有些惶恐。恰好这次远程培训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明白自已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

一、目标定位

(一)自我认识

1.主要优势

(1)本人热爱教育工作,做到爱岗敬业。能够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到认真工作、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教学中能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用教材教,并形成自己民主和谐的教学风格。能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注意利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注意与学生具有亲和力,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够注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能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发现问题,按照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研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

2.需要提高方面

(1)学历水平还需要提高,业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教学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管理尚缺乏科学性,学科校本教研效度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二方面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效度不高,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还缺乏更多的策略,对学生的教育还要进一步细致深入。

(3)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网络方面知识有待于提高;学校网站建设更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二)总目标

倾心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专心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专家型教师。

(三)细化目标:

1.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观摩名家讲座,汲取名家教学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得到县级教育领导认同。细而言之,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

2.教育科研方面

积极参与集体培训,完成国培任务,并争取获得优秀学员。

3.学习方面

每学期至少自学一种软件的使用,定期阅读《电子报》和《学电脑》,做好读书笔记。

4.师德方面

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握教育脉搏。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会

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肯定。

5.其它方面

积极配合、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种教育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进行专业学习,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扩大学科的范围,可以渗透其它学科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2.经常浏览下列网站,了解最新的教学科研动态。

全国教师联盟:http:///

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nrcce_bbs/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家:http:///

3.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处请教,从名家教学里学习,从名师中汲取,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4.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5.笔耕不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灵感,诉诸于笔端,写出教育案例、故事、论文、随笔等,并坚持投稿。在发表的同时,梳理自己的教育历程,丰富教学的血脉,形成有深度的教学思想。

6.加强教科研,形成一定的学术能力。努力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研究,走一条研究的学术道路。

篇7: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李冬梅(北大附中,特级教师)主要内容:

序: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策 1:钻研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对策 2:学会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对策 3:学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一、序: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1 .什么是专业

专业就是专业的职业,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比如:医生、律师、建筑设计师等。一个专业要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比如:学医要五年,建筑也是五年,第五年是专门的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要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门专业?为什么现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在谈教师的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普通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发展到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说明,就目前而言教师这个职业还不够专业。因此,从广义上讲,我们的教师需要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转变过程。2 .教师专业化的目标

争取教师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发展教师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3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理念,学科发展,教育学科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测评价能力 专业态度:理想,情操,人格特征 4 .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目标差异?需求差异?面临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困难? 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准备期

适应期

胜任期 精熟期

创造期

特点

家长不信任,教学经验欠缺

对课程及教学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工作质量稳定性差

教学任务重,家庭负担重,研究能力在形成过程中

有较为独立的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工作有创新

学识专深,看问题有前瞻性

优势

思维活跃 接受力强 视野宽广

青春的活力使得他们更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能较从容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自信感安全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有职业幸福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问题

更多的关注教材要求,易感挫折

想法和实践能力间的差异,困扰着他们

容易按照习惯教学,甚至自满自足

容易产生惰性,制约其发展 时间不够用

措施

请专人帮助,规范教学过程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专家和同事的帮助

提高改革意识和科研能力,拓宽理论知识面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完成梳理提升推广工作

二、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客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比较特别,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观念,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是非专业出身。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发展快,也给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造成一定的困难。2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欠缺

信息技术教师更多关注一些事务工作,对学科教学研究不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3 .缺少研究精神与研究能力

作为一门新学科,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但信息技术教师忙于事务,少有研究精神与能力。

三、对策 1:钻研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1.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信息的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对这些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2.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核心价值

对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等,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有对学科特点有深入了解后,才能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学校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需要一线教师下功夫去研究的。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请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3.吃透教材,补充、开发、更新教材

要能够站在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高度去理解教材,要考虑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注定了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三、对策 2:学会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

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1 .知识

知识也分不同类型:(1)识记概念

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2)理解概念

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2 .技能

(1)动作技能

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2)智力技能

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3 .过程与方法 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也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4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还有一些内容,如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二)研究教学设计

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作为一堂有计划的课,其目标在于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做有准备的分析,而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特征的了解来采纳这些分析。

每个教师都要对所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做出一定的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师会把教什么和怎么教融入意义丰富的境脉中!

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1 .教学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出现于 2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教育技术是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评价。

教学设计分为两大流派: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中心

从 60年代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多数是以“教”为中心,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是它的主要研究依据。依据系统论设计整个框架,依据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等等。经过二十多年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有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型。

它强调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问题:

(1)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2)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主要环节: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分析教学内容

确定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条件)

阐明教学目标

选择课题与任务

实施教学活动

利用教学资源

提供辅助性服务

进行教学评价 典型的模型为:

前期分析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策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来达成目标)

教学组织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顺序)

传递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

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设计评价策略

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以“学”为中心

二十世纪 5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渐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换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它的特点:

强调以“学”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所学习“主题”

(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本主题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及其作用,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应用

(4)自主学习设计:即设计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和协商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评价,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7)强化练习设计:根据评价结果再为学生设计一套可供选择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2 .教学设计的分类(1)整体(宏观)

课程设计——以地区性的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

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 就是对一门课程或课程的某一学段进行整体设计,如:

整个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或某个模块的总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教学环境,总的教学策略和整体教学评价等等。就新课程而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删除),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2)局部(微观)

单元教学设计(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对象)

课时教学设计(以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

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3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整体(宏观)设计和局部(微观)设计。整体设计如课程设计(以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局部设计(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以下所讲以局部教学设计为主。(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我会有专题来讲,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教学策略

有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策略。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如何组织与呈现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的最佳阶段。(4)设计评价策略

什么是评价策略?教学有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就需要验收。评价策略就是如何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节课有一节课的评价策略,一单元有一个单元的评价策略,一学期有一学期的评价策略。

4.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这里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目标导向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原则

实践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问题解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评价性原则

以下重点讲解,主体性与实践性(创新性),问题解决性及评价性。(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是在老师不断的切屏和掌控之中,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时间都很有限,如何主动地去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 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采样率等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数模转换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经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反映高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个模块 36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学期上不到 36课时,就是上足了 36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查阅,如一些范例、操作说明、技术支持等。通过我六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总结中看到,这种方法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注:我有专门的教学网站)。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个人名片、呈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撰写“我有一个梦”等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个人名片”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名片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2)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

首先,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要选择好问题的主题。要选择和设计那些便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和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什么样的主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而又乐于去做的呢?应该是那些既应用了所学内容又有充分的创意空间,最终结果个性化的主题。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外,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等都是不错的主题。有些主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年”、“远离网吧”、“吸烟有害健康”则远离了学生生活。其次,要设计问题。

主题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全面化、具体化。这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全面化就是把所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到所学的全部内容;具体化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握不准内容的深浅,同一个主题有的学生做的很复杂,有的学生做的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具体化设计上下功夫,把要求详细准确的描述出来。案例 1:撰写自助游计划——适合高中新课程“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两人一组撰写一份自助游计划。就自助游的衣、食、住、行、费用等进行规划,并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特产等方面对目的地进行介绍。内容要求:

(1)目的地:至少包括三个旅游城市(范围:全球);(2)人数自定(至少两人);(3)交通工具及旅游时间自定;

(4)包括日程安排、住宿安排、出行线路及交通工具、费用预算、需要预备的东西、目的地介绍等;

(5)标明信息来源;

(6)要总结:在撰写计划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提示:撰写计划时要考虑获取哪些信息?信息的来源?对获取的信息如何选择? 呈现方式要求:

(1)呈现方式自选,可以是 Word文档、演示文稿、网页或其他;(2)要有标题、作者信息、制作时间;

(3)Word和网页 8页以上,演示文稿 15张以上;(4)分工明确,每一部分标明作者;

(5)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如文字、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6)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图文声像并茂; 【案例分析】

该案例在内容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旅游地点,在组织、规划、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上也对学生的规划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如果只有前面的主题描述,那么一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大困难,二是学生做出的计划会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大。“内容要求”把问题具体化了,同时把所学知识溶入其中。“呈现方式要求”则从技术和规范的角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就像盖房子一样,一些基本的关键要素一定要给出严格具体的要求,至于你将房子设计成什么样子是你的创意。(3)评价原则

既然教学是有目标的,那么目标是否达成就一定要评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时要坚持评价原则,设计评价策略。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设计。学段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每节课的评价则是过程性评价。但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课堂结束前或课堂其中对学生的任务或作品进行个别展示与点评,或者让学生填写一张自评表或小组互评表,就是一节课的评价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

第一,评价要放在课后。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特殊情况,不得已已经将课后巩固放在课堂上,不可能再让评价挤占课堂时间。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课后要批作业。

第二,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这对一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逐一进行评价,并在下次上课前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真正让过程性评价起到面向每一位同学的诊断、激励作用。

第三,要设计评价量规,并且事先让学生了解评价量规。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要求科学公正地列出评价量规包括的项目、每个项目所占分值比例。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1)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解决,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其获取、管理、存储、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针对内容恰当选择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但教师仍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性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我们在校园内部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

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一些知识与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范例的形式给出较详细的学习指导。下面为《算法与程序设计》中一个范例的学习指导。(5)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新课标基础模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它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如何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上,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素养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养成的,而学习活动中又时时刻刻在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就成为新课标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如上面第一、二周教学活动中有关电子邮件的内容),供学生查阅使用。在我的教学网站的每节课里都提供了技术支持。(6)设计难易适中、开放的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内容只有在亲手实践后才能理解与掌握。所以每次课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课要布置难易适中的实践,实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操作性要强,要给学生的创意留下空间。(7)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

针对不同的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评价量规等。

(三)研究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是什么? 集中授课?分组合作?各自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 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教师要做到:

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注并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 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找准课堂的切入点。

(四)研究教学评价 留作业 批作业

作业评价量规的设计 小组合作的评价设计 让学生经历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体现信息素养

五、对策 3:学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1.一要学习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让交流成为一种常态 建立学习共同体 案例:名师工作站 2.二要做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研究什么?)

提出问题

反思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实施

如此反复

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开展 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学科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3.三要反思,写作(总结)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

博客

教学论文

确定问题

查阅文献

提出观点

论证

篇8: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 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教师家里有了电脑、工作中也有了电脑, 接下来就是教师的培训问题了。如果由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培训无论是从时间、场地, 还是人力等方面来看都是不现实的。我们采用把教育部门的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把学校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把网上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对教师的普及培训。为了确保培训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培训者”的培训工作

我们选择信息技术功底较好的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较长时期的集中培训, 严格培训和考核制度, 务必确保受训者具有令人信服的较高的素质和水平。有了一批批合格的“培训者”, 就可以化整为零, 分层培训, 特别是使校级培训有了可能和质量保证, 这就大大降低了培训工作的难度。这种工作在以往不是没搞过, 但由于有些学校对“培训者”的培训落实不够, “培训者”素质差, 在基层培训时要么敷衍一下, 要么干脆不培训, 教师对低级的“培训者”也着实不感兴趣。所以,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培训者”也要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资格证”制度。

2.严格校本培训的考核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说, 不是全员培训。对于信息技术掌握不好的教师, 不管年龄大小都必须参加校本培训, 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当然, 对于校本培训不能流于形式,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把校本培训的效果与年终督导考核结合起来。培训应分层次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开始培训。对于教师也可以尝试五年一次的基本考试, 使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切实与教师的评职晋级挂钩。

另外, 人力始终是有限的, 培训者的水平再高, 要超越专业人士还是有难度的, 再说每个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能总是依靠培训者, 如果请相关专家根据培训要求制作出电子教材, 特别是音像制品, 无论是对于“培训者”的教, 还是“受训者”的学都是十分有利的。随着电脑逐步走进百姓家庭, 购买音像制品辅助教师学习已成为可能。

二、立足教育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走科研之路, 与课改同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应及时跟上改革大潮的步伐, 走教育科研之路将是激进在浪头上的一条船。学校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以“科研为龙头, 走科研之路”, 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 比如, 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的有效整合, 进行“四课”模式教研课———课案、上课、说课、评课。在这里只谈谈课案:课案要有“三要素”:一是要运用板块化远程教育资源流程;二是要有精当的课堂练习;三是练后的点评。我们利用板块化的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或版本教材资源网上的资源, 首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上课教师在电脑上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设计习题等, 把个人的教学设想拿来与大家交流。通过讨论、修改和借鉴来提升我们的备课水平。课后进行点评, 然后对课件进行修改, 修改后到另一个班再上, 最终形成精品课件。一学期, 还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精品课件收集起来存盘, 这样不久的将来它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后来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这样, 教师就不断地掌握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学会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就体现了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教师, 应该点燃学生知识迸发的火炬, 发挥自身燎原之势,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是当今的重任。然而,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和积淀, 而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是最佳切入点。

总之, 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成长的主旋律。教师要在网络信息空间体验学习方式的变革, 体验思维模式的转换。信息时代的教师, 既是一个教育者, 也是一个学习者,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支持教师专业终身发展。作为主抓信息技术的领导应该学习在先, 研究在前, 使自己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扎实运用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敏锐的探索研究意识, 从而带动教师走在课改的前列, 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从而实现信息科技环境下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随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更优化的过程, 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最佳发展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也为他们架设了学习成长桥梁。所以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成长问题。

关键词:教师成长,培训工作,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协会换届申请下一篇:老员工带新员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