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

2024-06-02

《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精选4篇)

篇1:《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

《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

原创: 阿喵

生育制度可以说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了。提到生育制度,或许我们只是想到正常的结婚生子延续下一代,可在于我们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来说,它和社会制度息息相关,也包括很多比较细节的东西,在本书中都一一指出并详细说明了,在这里也不在做总结。

在第五章夫妇的配合的第一“相敬如宾”当中,最后作者举出了一个例子,大体是在广西的一个地方,他们在夫妇之外另找感情寄托的情人被社会认为是一种正当行为,他们可以在情人家里幽会,即使被撞见了也不会引起严重的事件,因为大家予人方便,即是方便自己。同样指出,在夫妇间没有互相满足对方感情的义务,各人去找各人的情人,并不对夫妇关系有什么影响,两人在爱恨之外,还是可以相处的很和睦,共同担负家庭的事业。生育制度中包括了异性的结合,然后生子,抚育,到最后长大能够进入社会继承亦或是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从为了服务生育制度的顺利进行来说,上面的例子也未必不是行不通的。但可能我们会想这也许是个别地区的特殊情况,也可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吧。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倡导的是自由婚姻,自由爱恋,反对以前的包办婚姻,这在后面择偶的自主也有提到,在我们获得感情上的满足以后,我们是否能够很好的履行生育制度所要求的生子抚育呢,这就变成了两说之数。情感上的欢愉最后能否变成婚姻的美满,在社会制度看来,婚姻的结果应该是培育出下一代,使得人类生存得以延续,所以我们以前的由第三者介入的包办婚姻似乎也有其可取之处,我们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说要提倡封建礼制,现在我们中国青年所行的自由婚姻,是不能够保证婚姻的,我们的自由婚姻同样需要满足人类延续的要求,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此亦或需要思考,自由婚姻带给我们的,是自由的人格追求,还是更多的麻烦?

后文世代的隔膜中提到了父母与孩子的矛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把孩子视作自己的重来,不想让孩子走自己路,犯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让子女走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而子女未必认可,因而矛盾产生。我们也说,能够相互理解的办法就是推己及人,而推己及人的条件在于承认对方有着和我相同的性质,就好比我们不会理解在屠杀家畜的时候家畜的感受,社会关系只发生在能够互相承认人格的人之间,像狼和羊之间并不存在,羊在狼的眼里只是食物罢了,说的更加远一些也就是不同部落之间发生冲突然后战胜方吃掉战败方的俘虏,也好比唐僧的肉一般,因为他们信着一套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成了异类了。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在孩子还没长大的特定时期,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会消除的,因为那时候孩子所信的,所认识的和父母完全不同,推己及人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的见识和父母相同了,这时候矛盾自然就消失了。这里我们也可以推广到人与人的交往上面,因为所有人的见识是不同的,那么就算是互相承认是拥有相同人格的,但在理解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此时也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误差。此时若是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坐下来,互相了解对方,如果了解对方,相信对方的想法你也可以体谅,但在产生矛盾的后面再坐下来好好谈谈有谈何容易呢?

篇2:《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

赵伟

发生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国大革命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和口号,深刻的影响着人类历史。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和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反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柏克的《法国革命论》和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本著作都对法国大革命持一种批判的态度。有的人简单地把《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观点归纳为是“贵族制的衰落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我很难认同。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把《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英译本(John Bonner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认真阅读了一遍。

托克维尔的观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动荡不安,容易发生革命的时候往往不是社会从bad变得worse的时候,不是社会压迫最重的时候,恰恰相反的是社会压迫比较轻,人开始变得富裕的时候,整个社会人心思动,这也就是所谓的托克维尔效应。大革命前的法国,农奴制度基本消解怠尽,好多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了小地主。

二、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一盘散沙,整个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社团,是一个断裂的社会。一是贵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最多只能是从两位路易皇帝手里购买爵位的新贵。他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贵族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新贵的权利是不再缴纳税负,新贵以担任政府公职人员为荣,且新贵鄙视自己所脱离的阶层;老的贵族不善产业,以卖地为生。二是全社会的税负不均,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了农民身上,贵族特别是新贵的不纳税,导致了两类人之间的互相敌视。三是时间的流逝,新贵们发现自己所鄙视的人有的开始逐渐变得的富裕,而自己日渐贫困,愈加的不平衡。

三、文人或学者主导的革命。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法国大革命恰恰相反,法国大革命是由缺乏政治实践的文化人主导,按照他们想像的理想社会图景发动的一场社会革命。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启蒙思想家们更加坚定了对自己理论的信心。法国大革命发明了人民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抽象的原则,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创设了他们所独有的宏大叙事风格。

四、法国大革命中的无神论。法国大革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神论。法国大革命中,革命斗士不遗余力的砸烂神龛,捣毁神像,焚烧神学书籍,剥夺没收教会的财富,以此来表达对革命的拥护。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天才富歇,曾在修道院归隐多年,但在对宗教的打压与迫害上,则首当其冲。

篇3:《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

以理服人,用辩证思维直达本质。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要真正做到彻底,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对时代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彰显思想的力量。《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搞抽象说教,而是直面问题本质,进行深入、透彻、深刻的分析,体现了编者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例如,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这个国内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该书从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出发,概括出“两面开花”“两手齐抓”“两头突破”“两方用力”的特点,对于我们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直面问题,运用逻辑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解学生之疑、释学生之惑,帮助他们解开思想扣子,明确人生努力方向。

以文化人,用文学语言增添魅力。《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著作,它大量运用文学语言,具有文学魅力。例如,该书篇章主标题采用“天翻地覆慨而慷”“当惊世界殊”“九万里风鹏正举”等诗词名句,使读者翻看目录就能闻到“文学味”。文学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以第一篇为例,结尾段以“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出今朝奋进的旋律”起首,采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话语颇具形象生动之效果。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学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善用文学语言,使思政课“亮丽”起来,让学生在体悟语言美感中得到思想启发。

以史育人,用历史叙述唤起记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深刻阐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衰败到复兴的历史进程,让读者在历史的厚重感中增强家国情怀。该书注重聚焦历史细节,还原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例如,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即将从西柏坡前往北京。启程前夜,毛泽东同志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我们党决不能重演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生动反映出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该书开设“历史瞬间”“老物件”等小栏目,注重把历史记忆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跟《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学讲思政课,就要涵养历史思维,以贯通古今的智慧讲清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跟党走。

篇4: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000字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再没有种姓、阶级、行会、家庭的任何联系,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只考虑自己,蜷缩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专制制度非但不与这种倾向作斗争,反而使之畅行无阻;因为专制制度夺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一切相互的需求,一切和睦相处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动的机会;专制制度用一堵墙把人们禁闭在私人生活中。人们原先就倾向于自顾自:专制制度现在使他们彼此孤立;人们原先就彼此凛若秋霜:专制制度现在将他们冻结成冰。

在这类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焦虑,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金钱已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的主要标志,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它不断地易手,改变着个人的处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几乎无人不拼命地攒钱或赚钱。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散布在所有阶级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与此无缘的阶级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然而,专制制度从本质上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对专制制度大有裨益;它使人们的思想从公共事务上转移开,使他们一想到革命,就浑身战栗,只有专制制度能给它们提供秘诀和庇护,使贪婪之心横行无忌,听任人们以不义之行攫取不义之财。若无专制制度,这类感情或许也会变得强烈;有了专制制度,它们便占据了统治地位。

反之,只有自由才能在这类社会中与社会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使社会不至于沿着斜坡滑下去。事实上,唯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摆脱孤立,促使他们彼此接近,因为公民地位的独立性使他们生活在孤立状态中。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并一天天联合起来,因为在公共事务中,必须相互理解,说服对方,与人为善。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摆脱金钱崇拜,摆脱日常私人琐事的烦恼,使他们每时每刻都意识到、感觉到祖国高于一切,祖国近在咫尺;只有自由能够随时以更强烈、更高尚的激情取代对幸福的沉溺,使人们具有比发财致富更伟大的事业心,并且创造知识,使人们能够识别和判断人类的善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育制度》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国家计划生育制度06-30

计划生育相关制度07-05

计划生育各项制度07-05

计划生育登记制度07-05

计划生育服务制度07-05

计划生育例会制度07-05

计划生育协会制度07-05

计划生育活动制度07-05

医院计划生育制度07-26

计划生育随访制度06-19

上一篇:科技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下一篇:申请美国研究生留学 需要什么硬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