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划生育法律制度

2023-02-11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目标与期望,有着生活的目标,也有着工作的目标,还有人生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与期望,就需要具体的计划,在拟定计划时你是否会感到迷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口计划生育法律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人口计划生育法律制度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第一讲

学习目的:通过辅导学习,使大家能够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国家对计划生育立法的意义。

学习内容:本次辅导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立法背景、法律框架、着重点是什么;二是相关法律对于计划生育的规定;三是现行生育政策、奖励政策与法律责任;四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热点。 地 点:学校会议室 主 讲 人:计生专干——许利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立法背景、法律框架 1.出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背景

我国三十多年来推行计划生育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30年来少生3.38亿,为国家、家庭和社会节约了7.1万个亿消费支出,同时为国家节约了6.9万个亿的装备支出)。但是长期以来,国策无国法,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难以落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意志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广大群众的生育行为得不到有力的规范;实行计划生育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计生部门也因无国法可依难于开展更广泛的工作。在过去的实际工作中,偏重运用政府权力,淡忘群众应该享受的权利。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长期依靠地方立法开展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由国家立法予以规范和调整。

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共有7章47条。

第1章总则,主要规定了立法宗旨、目的和依据,国家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配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等。 第2章规定了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3章是生育调节,国家明确了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政策予以法律化、制度化,规定了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生育政策授权于各省制定。湖南省原有14条生育政策基本不变,个别条款用字稍作改动。

第4章是奖励和社会保障。 第5章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6章是法律责任,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7章规定了国务院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本法的实施时间。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着重哪三个方面(即依法行政,奖励保障,技术服务)

依法行政: 这是针对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而言的。该法第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摈弃过去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突击活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在制定规范、实施立法活动等抽象行政行为时应做到依法行政;二是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体现权、责统一的原则,不仅要遵守或依据实体法,也要遵守程序法;三是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都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奖励保障: 规定了公民晚婚晚育的奖励;公民生育和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的待遇和奖励;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和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给予优先优惠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中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商业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等六个方面的规定。

技术服务:《法律》第5章从第30条--第35条规定了计划生育服务的机构、内容及保障措施。国务院还公布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以之配套。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从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防止和减少出生缺陷等方面来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同时还要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第二讲

二、相关法律对于计划生育的规定

1.《宪法》对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25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②第49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婚姻法》对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②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③第7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和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④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义务。这些规定明确了生育应纳入家庭计划,计划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这样就从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证了计划生育的推行。

3.《收养法》对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3条规定: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② 第19条规定: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再生育子女。

4.《妇女权益保障法》对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25条规定: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②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理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③第35条规定: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④第42条规定:女方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终止妊娠的,在手术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⑤第46条规定: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利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⑥第47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育龄夫妻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和技术保障实施节育手术的妇女的健康和安全。这些规定为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利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以及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5.《劳动法》对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②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③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6.《刑法》对于计划生育的规定 ①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②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投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B超性别鉴定的禁止性规定。 《人口法》第35条规定: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三、现行生育政策、奖励政策与法律责任

生育政策是规范和调节公民生育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核心内容。

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法》)第18条: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我省现行生育政策 未生育过的男、女双方依法登记结婚后,即可生育第一个孩子;继续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条例规定不应当生育而妊娠的应及时终止妊娠;禁止非婚生育和多生育。

(一)生育政策

第21条 男女双方经依法登记结婚且均未生育过的,即可生育一个孩子。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男年满25周岁或者女年满2 3周岁初婚,为晚婚。女年满24周岁初次生育的,或者年满23周岁结婚后怀孕的初次生育,为晚育。

第22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一)只有一个孩子,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严重遗传性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者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者将严重影响婚配的。

(二)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因公致残的军人、武装警察、公安民警、见义勇为人员,或者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三)一方系丧偶者,另一方未生育的。

(四)一方系离婚者且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依法生育过两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的。

(五)双方均未生育,依法收养后又怀孕的。

(六)一方为两代独生子女或者夫妻均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七)一方从事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井下作业,只有一个女孩的。

第23条 除本条例第22条规定外,女方为农村居民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一)一方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二)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男方的其他兄弟均无生育条件的。

(三)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只有一个女孩的(本项规定只适用于女方姐妹中一人)。

(四)男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只有一个女孩的。

(五)双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亩以上(以村计算)的沿海垦区,只有一个女的。

(六)一方以海洋捕捞为业五年以上,现仍从事海洋捕捞业,只有一个女的。夫妻为主要从事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的农村居民,一方经县级以上医学、劳动鉴定机构确认为非遗传性一级或者二级肢体残疾,只有一个女孩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但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以及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中成建制由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五年内适用两款规定。

(二)奖励政策

(1)对公民晚婚晚育的奖励(条例第30条) ①符合晚婚年龄初次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延长婚假10天。一方达到一方享受,双方达到双方享受;②符合晚育年龄(是指女方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已满24周岁或者年满23周岁结婚以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夫妻,延长女方产假3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③符合照顾生育规定条件并经批准后,“未生育”的一方生育时可享受以上奖励;④“延长”是指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延长;⑤奖励的假期与在职在岗人员一样,工资奖金照发。

(2)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的奖励(条例第

31、32条)证件名称改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独生子女证继续有效。 领取对象:一身中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依法领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男女公民。具体情况分为:①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②依法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的;③依照省条例规定生育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未结婚生育子女前死亡,以后不再生育的;④双胞胎及多胞胎不得领取。奖励标准:①从领证之年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按实际年数领取;②每年各领取20元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夫妻双方分别领取(双方一个单位的领取40元以上);③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按其退休前月工资的5%每月增发退休金。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领取按照条例第31条规定办理。

(三)法律责任

1.法律规定对“超生”者要“征收社会抚养费”,而不叫“罚款”? 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公民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子女,客观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加重了社会公共投入的负担,因此法律规定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对社会公共投入的一种补偿。公民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应当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形式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子女的公民追究责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手段,所以“征收社会抚养费”不同于“罚款”。这里必须要认清楚:从过去的超生罚款,到后来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乃至目前《法律》中规定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只是名称的改变,法律责任没有变,而是加重了公民依法生育的责任。对未按时(1个月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公民,还可以加收滞纳金,也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违法生育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除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还要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所以社会上某些人认为缴了钱就可以生孩子的观念是错误的。

2.哪些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的? 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对象主要是指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收养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各省、区、市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或政府规章)规定,有以下六种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1)公民再生育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定条件的,生育子女的数量超过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许可范围;(2)公民未履行法定婚姻登记程序,在未形成法定夫妻关系前提下的生育行为;(3)公民收养子女的行为不符合《收养法》或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有关规定,或依法收养后的生育行为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4)公民再婚生育行为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有关规定;(5)公民再生育行为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关于生育间隔或有关程序的规定;(6)公民其他不符合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规定的生育行为。公民发生以上六种生育行为的,应当自觉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

3.国务院对社会抚养费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朱总理第357号令《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要全部上缴国库。

征收标准 该《办法》第3条规定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主体 该《办法》第4条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缴纳期限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

滞纳金的标准 该《办法》第8条规定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4.湖南省社会抚养费征收规定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孩子的规定(条例第44条)。男女双方应当分别依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本条例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且不享受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待遇。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城镇居民以孩子出生前一年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农村居民以孩子出生前一年乡(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实际收入是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二倍以上的,除按照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外,对其超出人均收入部分还应当缴纳一倍至二倍的社会抚养费。

依照本条例第一款规定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具体标准是: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四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二)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二个以上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三)非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零点五倍至两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四)非婚生育二个以上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五)重婚生育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六倍至九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社会抚养费应当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省条例规定了社会抚养的征收标准、征收主体及抚养费的管理要求。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缴费期限和滞纳金的标准。期限是: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滞纳金的标准是: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千分之二。

符合照顾生育条件而不领取生育证生育孩子的处理规定(条例第45条)。符合省条例规定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条件,但未按照省条例第26条规定领取生育证怀孕的,应当补领生育证;生育时仍未领取生育证的,按照省条例第44条规定基本标准的20%缴纳社会抚养费。

5.其他法律责任 ①条例第46条规定:送养人不得以无子女为由要求再生育子女,再生育子女的,依照本条例第44条的规定处理;②条例第47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依照《人口法》第36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下列行为是指: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③条例第48条规定: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公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其所在的工作单位以及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管理责任的负责人当年不得被表彰或者奖励。

6.公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人口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八项权利和六项义务,具体内容如下: 八项权利 ①依法生育的权利;②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③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④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⑤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⑥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⑦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害的权利;⑧公民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六项义务 ①公民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义务;②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③公民有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义务;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⑤公民有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第三讲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焦点

现行生育政策没有放宽。社会上流传讲“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放宽了” ,“只要交了钱就可以生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目前存在问题:一是未来人口还要继续增长30年 ,二是性别比失衡,三是就业压力大,四是基础教育差,五是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等)

① 中国人口仍然要继续增长30年

2002年底中国人口为12.85亿,如果2003年上半年净增人口400万,则中国现在的人口总量估计应在12.9亿左右。在2004年底或2005年初,能达到13亿左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直线下降。到1998年,中国人口自增率第一次下降到9.14‰,2001年进一步下降为6.95‰。考虑到城市化和农村非农化的影响,也考虑到中国青年初婚年龄的推迟,中国人口的自增率还有下降的余地。这样,中国未来每年平均净增人口有可能会降低到800万之下。

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中国现在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仅为1.22。这不但大大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而且还低于日本(2001年为1.3)和韩国(2001年为1.5)。大体来说,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差不多。不过也有人口学家对此数据持有保留态度,而将总和生育率认定在1.8左右。多种预测表明,假如将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认定在1.8的情况下,中国人口的峰值可能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到来,峰值大约在14.8亿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人口仍然要继续增长30年,估计净增加将近2亿人口。

② 性别失衡冲击不可忽视

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发展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都徘徊在102—107之间。在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男性青少年死亡率大于女性青少年死亡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到婚龄段,男女两性的人口就基本处于均衡状态,不致引发婚姻挤压和就业等社会问题。如果超过了107的警戒线,就很难保证婚龄年龄段人口在男女两性间的均衡。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1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到了1990年为111.70。如果说1985—1990年的出生性别比只是在111左右徘徊的话,那么,自1991年开始,就出现了年度递增的趋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2,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9.2∶100。这就是说,如果以107为最高警戒线的话,中国婴幼儿人口的性别比比正常值已经高出了许多。

前苏联、朝鲜等国在战争时期所造成的男性人口的损失,就给这两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以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婚龄人口的婚配问题,更是难以协调。在人口基数比较小的国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跨国婚姻和女性移民来解决问题。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就很难以国际移民的方式觅求出路。原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婚龄差的拉大来解决未来婚龄年龄段人口的婚配问题。但在婴幼儿人口性别比持续上扬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性和累积性的失衡,就很难设想“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人口中寻找配偶”这种解决办法的可行性。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状况,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持续进行的。这种长期累积的青少年男性多于青少年女性的人口结构状况,已经形成了未来的婚姻挤压,如果再持续下去,未来这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婚恋问题,会成为让政府和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

③ 小康社会前20年就业压力大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前20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大。

在2001年年底,中国城乡共有就业人员7.3亿,比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4.3亿还多出了3亿。另外,中国每年的新生婴儿也将近有1700万左右。倘若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人口增长的需要,那么,失业将长期困扰21世纪初叶的中国。

有预测表明,中国15~59岁人口会一直增长到2020年之后才会刹车。该年龄段人口,到2020年会增长到9.4亿左右,比现在的8.2亿要净增加1.2亿。这就是说,在未来的20多年间,中国将在克服现有失业人口和下岗人口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得为新增加的这1.2亿人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就业在建立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④ 基础教育亟需财政投入

中国每100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有4人左右,每100人中受过高中及中专教育的人口只有11人左右。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比较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中国的文盲率为6.72%,意味着中国仍然有8500多万的人是文盲。在农村,受过高中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5.22%,受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仅为0.61%。目前中国还有几百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农村初中的辍学率仍然很高。

因此,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应该将主要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基础教育上来,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比重,而对高等教育则应实施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育投入结构就是这样的模式。

⑤ 城市化进程加快

世界城市化历史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那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36%。在21世纪的头20年,城市人口的总量将会加速增加。预测表明,在2015年左右,中国总人口中将有一半生活在城市之中,在2020年左右,将会有5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时城市人口的总量将达到8亿,比现在的5亿再净增3亿人口。现在,大约有8000万到9000多万的农村籍劳动工人支撑着城市的发展。

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长期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生育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人口法》第2条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18条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各省制定。江苏省现行的生育政策基本不变,还是原有的14条政策,个别条款稍有改动。对符合十四条生育政策夫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禁止非婚生育和非法收养。 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规定的生育率是1.60,2001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1.85左右,与政策生育率比较接近。专家预测,考虑各种因素在内,到2040年全国人口将达15.5亿左右,人口开始零增长。

由此可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放宽。

第二篇:育龄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及相关政策知识问卷

请在正确(√) 姓名

性别

年龄

已有小孩

住址

县(区)

乡镇

2013年7月10日

1、计划生育部门的医生今年来你们村或通知你们到乡镇上去给妇女检查过身体吗?

(1)检查过(

)

(2)从来没有(

)

2、今年你们参加过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预防生育“痴、傻、口唇腭裂和肢体残疾”方面的知识培训或宣传吗?

(1)参加过(

)

(2)没有(

)

3、计划生育部门的医生给你们检查过生殖道感染疾病吗? (1)检查过(

)

(2)没有(

)

4、生育一个孩子后必须去计生服务站或医院去安环,是吗? (1)是(

)

(2)不是(

)

5、你看到政府部门的干部来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困难吗?(如子女入学、救助、生病住院提供医药费补助等)?

6、你们生育小孩后到计生服务站或医院落实安环等避孕节育措施时,医生要向你介绍各种避孕节育方法吗?

(1)要介绍(

)

(2)没有介绍(

)

7、你们村的干部或乡镇计生干部最近还给你们免费发计划生育方面宣传资料吗? (1)发过(

)

(2)没有(

)

8、你们夫妻俩落实避孕措施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上门随访过吗? (1)来过(

)

(2)没有(

)

9、你参加过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或乡镇计生办组织的免费检查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活动吗?

(1)参加过(

)

(2)没有(

)

10、村上的计生干部、妇女主任(村医疗站医生)给你们发过避孕药具(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吗?

(1)发过(

)

(2)没有(

)

11、你对乡镇、村的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满意吗? (1)满意或基本满意(

)

(2不满意(

)

第三篇: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岗位练兵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单选

困难

1. 中央《决定》指出:“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庞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 A、分布集中和少量流动 B、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C、有序流动 D、合理分布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协助查验婚育证明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怎样? A、对涉及公民隐私予以保密 B、对涉及公民隐私不予以保密 C、对涉及公民隐私不用保密

D、对涉及公民隐私有的需要保密

3.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 )提供相关信息。 A、应当如实提供 B、拒绝如实提供

C、部分如实提供 D、不能如实提供

4.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现居住地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 )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通报办理结果.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5.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或男方的婚育证明材料之日起( )个工作日,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核实有关情况. A、5日内 B、6日内 C、7日内 D、8日内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协助查验婚育证明的有关人员,应当对( )的流动人口信息予以保密 A、涉及公民隐私 B、涉及婚姻状况 C、涉及子女情况 D、涉及节育情况

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未依照不呢条例规定履行流动人口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计生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不包括( ) A、主要责任人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 D、其他间接责任人

8. 流动人口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 )补办 A、3个月 B、4个月 C、1个月

D、2个月

9.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未依照条例规定如实提供流动人口信息的,由( )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D、主管部门

10. 用人单位违反条例规定,由(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C、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 D、上级主管部门

11. 《条例》的立法宗旨不包括()。 A、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B、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C、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D、稳定低生育水平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未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追究法律责任的对象包括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不包括部门的()。 A、主要负责人

B、其他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D、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履行的领导责任不包括( )。 A、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B、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

C、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 D、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

14.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不包括( )。 A、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B、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给予一定优惠 C、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规定享受休假 D、实行计划生育的按规定,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15. 流动人口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休假,具体规定为()。 A、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后休息2天; B、取宫内节育器,休息2天; C、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

D、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

16. 《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用人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不包括( )。 A、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B、依法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

C、接受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检查。

D、为单位职工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件

17. ( )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A、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 B、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出租人和房管所 C、房产公司、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 D、房管部门、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

18. 流动人口不符合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其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未发现的,此后由( )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A、现居住地 B、户籍所在地

C、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 D、男方户籍地所在地

法律法规

单选

中等

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依法处分”的种类不包括(

)。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职

2. 中央《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重点、难点在()。 A、城市 B、农村 C、城乡结合部 D、社区

3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C、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兼顾其他人口问题 D、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4.()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A、乡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5. 为推动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力争3-5年内全省()的街道达到省级创新工程示范街道的的要求 A、80%左右 B、60%左右 C、90%左右 D、100%

6. 双方户籍均在外省(市、区)的,纳入现居住地()管理 A、流入人口 B、常住人口 C、流出人口 D、迁入人口

7.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自接到现居住地核实要求之日起( )个工作日予以反馈.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8.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应提供材料不包括: A、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B、结婚证

C、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D、无计划外生育的保证书

9. 用人单位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检查的内容不包括 ( )。

A、是否落实计划生育管理责任 B、是否落实有关奖励优待

C、是否及时通报信息

D、是否为职工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

10为已婚育龄妇女出具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机构是? A、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 B、流动人口户籍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 C、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计生办 D、流动人口户籍地计生办

11. 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缴纳( )。

A、政策外生育费 B、缴纳社会抚养费 C、缴纳罚款 D、缴纳罚金

12. 《条例》规定,现居住地根据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反馈的信息与当事人提供证明情况不符,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的,( )。 A、即时办理 B、书面说明理由 C、不予办理

D、暂缓办理并书面说明理由

1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原则不包括()。 A、以户籍地为主 B、两地共同负责 C、以现居住地为主 D、户籍所在地配合

14. 用人单位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检查的内容不包括 ( )。

A、是否落实计划生育管理责任 B、是否落实有关奖励优待 C、是否及时通报信息

D、是否为职工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

15. 已婚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须提供证件不包括 A、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B、结婚证 C、户口簿 D、婚育状况证明

16. 社区内计划生育居务公开栏和计划生育宣传栏? A、居务公开栏. B、办证程序. C、八条纪律. D、孕环情检查.

17. 流动人口再生育在哪办理有关手续 A、女方户籍地有关规定办理 B、现居住地

C、户籍地

D、现居住地或户籍地

18. 流动人口除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外,享有的其他免费技术服务项目不包括哪些 A、妇科病治疗

B、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C、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D、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规定

19. 《条例》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以人为本,服务管理并重 B、强化制度,明晰责任 C、兼顾差异,推进创新 D、控制人口,强化管理

20. 《条例》五项便民维权措施不包括

A、现居住地办理二孩生育服务登记

B、取消由已婚育龄妇女本人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的规定 C、将婚育证明的办证对象由成年流动人口缩小为成年育龄妇女 D、增加了隐私保护的条款 21. 《条例》中规定四个落实不包括: A、落实领导责任

B、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 C、落实免费技术服务 D、落实奖励优待

22. 《条例》规定三个推进不包括: A、推进统筹协调 B、推进部门配合 C、推进信息共享

D、推进计生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

23.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情节严重的”,主要表现是( )。 A、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不够完整的

B、不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造成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失控的 C、对基层违法行政行为及时纠正,造成流动人口轻微人身伤害。 D、对基层违法行政行为及时纠正,造成流动人口财产损失

24. 对未持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告知其补办,补办方式可以是()。 A、由现居住地办理

B、必须由本人回户籍地补办,不可委托他人 C、可委托家人、亲友在其户籍地补办 D、网上办理

25.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负有职责的相关部门主要包括: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但() A、不局限于这些部门 B、仅局限于这些部门 C、只有这些部门 D、在这些部门范围内

26.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较大的市的规定,为已婚育龄妇女出具(

) A、生育联系卡 B、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C、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D、子女情况证明

27. (

)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A、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 B、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出租人和房管所 C、房产公司、房屋出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 D、物业服务企业

28. 《条例》取消( )的规定,改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互相通报、核实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 A、由已婚育妇本人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 B、已婚育妇在现居住地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C、流动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 D、由已婚育妇本人回户籍地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29. 为流动人口出具假证明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证明,并处以(

)元的罚款。 A、500元至1000元 B、3000 C、4000 D、5000

30. 条例所称流动人口是指( )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A、离开现居住地 B、离开户籍所在地 C、离开房屋所在地 D、离开男方户籍地

31. 下列哪类人员属于流动人口

A、嫁到外省,回乡探亲的育龄妇女 B、来医院就诊的外地人口 C、到某地出差的男性

D、来本地打工的外地已婚妇女

32. 下列哪项不符合流动人口概念 A、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 B、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 C、成年育龄人员 D、0岁以上人员

33.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多少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A、20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15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34.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多少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 A、5个工作日 B、7个工作日 C、10个工作日 D、8个工作日

35. 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多少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 A、15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3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 )为主,(

)予以配合

A、现居住地人民政府 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现居住地人民政府 C、乡镇街道办事处 村居 D、村居 乡镇街道办事处

37. 负责查验婚育证明的机构是( )。

A、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D、现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38. 《条例》取消(

)的规定,改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互相通报、核实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 A、由已婚育妇本人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

B、已婚育妇在现居住地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C、流动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 D、由已婚育妇本人回户籍地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39. 流动人口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

)内补办。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法律法规

单选

简单

1. 流动人口不愿落实(),流入地可提交省平台协调和解决 A、节育措施 B、补救措施

C、节育措施和补救措施 D、节育措施或补救措施

2. 在省内流动人口双向协作中出现()的问题,流入地可提交省平台协调和解决。 A、不能配合 B、不配合

C、无法协调

D、不配合或难以协调

3. 下列那些是成年育龄人员? A、18周岁 B、25周岁 C、49周岁 D、50周岁

4. 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有哪些?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C、《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D、网络协作平台操作规程

5. 流动人口中的哪部分人是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 A、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 B、流动人口育龄妇女 C、流动人口育龄群众

D、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 6. 《条例》所指“用人单位”包括哪些? A、个体经营户

B、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C、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D、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7.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实行计划生育享受的休假包括哪些? A、婚假. B、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C、病假 D、产假.

8.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如何获取避孕药具 A、在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免费领取 B、在药店自行购买 C、在户籍地免费领取 D、在医院免费领取

9. 哪些机构负责查验婚育证明

A、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 D、户籍地社区居委会

10. <条例>两大原则:

A、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和户籍地、现居住地共同负责原则 B、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原则 C、户籍地负责原则 D、现居住地负责原则

11. 《条例》明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宗旨是( ) A、提高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 B、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 C、稳定高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 D、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一切权益的

12. 流动人口中( )是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现居住地应为其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 A、已婚育龄妇女 B、未婚育龄妇女 C、育龄妇女 D、育龄群众

1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施行后,(

)同时废止。 A、《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C、《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D、《计划生育法》

14.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使用有效期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5.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内提交婚育证明。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16. 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能收费吗? A、不能 B、可以

C、视情况而定 D、部分收取

17. 出具婚育证明或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收取费用 A、可以 B、不可以 C、适当 D、视情况而定

18.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按照( )予以保障 A、国家有关规定 B、实际需要 C、上级安排 D、本级预算

19.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部门不包括 A、公安部门 B、民政部门

C、工商行政部门 D、人事部门

20. 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地应办理( ) A、婚育证明 B、财产证明 C、子女状况证明 D、婚姻状况证明

21. (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级

22.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 )内提交婚育证明 A、30日 B、20日 C、60日 D、40日

23. 婚育证明的办证对象 A、成年流动人口 B、成年育龄妇女 C、已婚育龄妇女 D、15岁以上育龄妇女

24. 成年育龄人员指的是? A、18-49 B、15-49 C、20-49 D、16-49

2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立法依据是 A、《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26. 办理婚育证明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是否可以收取费用()。 A、可以 B、不可以

C、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D、收取根本费用

27. 负责查验婚育证明的机构是()。

A、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D、现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28.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施行后,( )同时废止。 A、《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C、《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D、《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

29. ()负责主管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A、国务院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务院卫生部 D、国务院教育部

30. 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 )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A、基本项目 B、各种项目 C、相关项目 D、特种项目

3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共有(

)条。 A、30 B、25 C、35 D、40

32. 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C、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兼顾其他人口问题 D、稳定低生育水平、兼顾其他人口问题 33. 流动人口中( )是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现居住地应为其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 A、已婚育龄妇女 B、未婚育龄妇女 C、育龄妇女 D、育龄群众

34. 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所指年限是()。 A、15-40周岁 B、15-40周岁 C、18-40周岁 D、18-49周岁

35.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使用有效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自( )起施行 A、2009年4月29日 B、2009年5月11日 C、2009年10月1日 D、2010年1月1日

法律法规

多选

困难

1. 《条例》中保护公民隐私信息责任主体有哪些?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B、流动人口本人

C、村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 D、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

2. 下列流动人口中的哪部分人不是需计划生育重点管理的? A、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 B、流动人口未婚育龄妇女 C、流动人口已婚男 D、流动人口未婚男

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中三个推进是指? A、推进统筹协调 B、推进部门配合 C、推进信息共享 D、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

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中四个落实是指? A、落实管理责任

B、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 C、落实免费技术服务 D、落实奖励优待

5.流动人口除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外,享有的其他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A、孕情、环情检测

B、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C、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D、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A、为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B、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体制奠定了法制基础。 C、为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D、为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

多选

中等

1. 流动育龄夫妻外出前应履行哪些义务? A、成年育龄妇女应办理婚育证明

B、主动告知流向、流出时间、联络方式等信息

C、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规定 D、以上都对

2.流动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应履行哪些义务? A、交验婚育证明,按要求进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 B、遵守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 C、按时进行孕环检 D、以上都对

3.《条例》中用人单位包括哪些?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个体经济组织 D、民办非企业单位

3. 用人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A、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 B、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 C、采集和通报计划生育信息 D、避孕药具发放

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包括哪些? A、免费技术服务 B、宣传教育 C、奖励优待 D、考核评估

5. 下列那些项不是《条例》中规定的现居住地向户籍地通报生育服务登记结果的时限?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15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6. 《条例》第十九条中所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未履行职责“情节严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A、不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造成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失控的 B、对基层违法行政行为不及时纠正,造成流动人口严重人身伤害的 C、对基层违法行政行为姑息纵容造成流动人口财产损失的 D、流动人口怀孕无人管理

7. 下面那项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需载明的? A、姓名、年龄 B、姓名、年龄 C、生育情况 D、工作单位 8.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 A、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B、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

C、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D、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

9.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履行哪些领导责任?

A、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B、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

C、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

D、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

10.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一般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A、交验婚育证明,按要求进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 B、接受现居地组织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C、遵守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

D、孕(环)检对象,必须参加现居住地孕(环)检

11. 实践中,户籍所在地一般要求流动育龄夫妻在外出之前履行以下义务: A、办理婚育证明

B、主动告知流向、流出时间、联络方式等信息

C、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规定 D、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法律法规

多选

简单

1.户籍地应落实的奖励优待有哪些? A、全国范围普遍实施的政策

B、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C、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 D、以上都对

2.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哪些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A、免费参加有关知识普及活动

B、免费获得避孕药具

C、晚婚晚育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享受休假 D、以上都对 3. 《条例》规定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应履行下列哪些计划生育义务? A、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B、接受户籍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C、接受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D、以上都对

4.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A、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B、出具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C、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

D、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5. 如何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A、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应当落实一项安全、有效、合适的避孕节育措施 B、就公民个人来说,可以避免或减少非意愿妊娠,有益身心健康

C、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实行孕前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保障公民生殖健康权益

D、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实行孕前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6. 流动育龄夫妻在外出之前应履行哪些义务? A、成年育龄妇女应办理婚育证明

B、主动告知流向、流出时间、联络方式等信息

C、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规定 D、育龄妇女必须回乡孕环检

7. 流动人口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如何休假? A、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后休息2天 B、取出宫内节育器,休息1天 C、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

D、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

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原则是什么? A、两地共同负责 B、以现居住地为主

C、户籍所在地配合

D、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以人为本,服务管理并重。 B、强化制度,明晰责任 C、兼顾差异,推进创新 D、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10. 什么叫流动人口?

A、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B、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宜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除外

C、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区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除外 D、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区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11.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A、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B、结婚证

C、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D、夫妻双方的居民户口簿

法律法规

判断

困难

1. 计生委人员县级、乡级人口计可以操作外地域内的流出信息。 否

2. PADIS集成工作平台中,通报接收,本模块提供用户查看报告单信息并接收通报,在查询结果的列表里点击查看接收通报,户籍地未接收并查看过的报告单信息现居住地不能再进行维护. 否

3. 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异地居住的人员不属于流动人员。 否

4. 流动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的义务;

1、交验婚育证明,按要求进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

2、接受现居住的组织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3遵守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 是

5.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6. 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的人员不属于流动人员。

7.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0日内提交婚育证明。

法律法规

判断

中等

1. PADIS集成工作平台中,通报情况统计:本模块以报表的方式查看避孕节育报告单发送通报和通报接收情况,可以查询月度报表、半年报表、年度报表。

2. PADIS集成工作平台中,通报情况统计:本模块以报表的方式查看避孕节育报告单发送通报和通报接收情况,可以查询季度报表、半年报表、年度报表。 否

3.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可以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以及应当履行的计划生育相关义务。

4. 流动育龄妇女要接受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5.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自收到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要求核实。 是

6.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对流动人口进行日常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发现流动人口未按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应当及时告知,通知其在2个月内补办。 否

7.流动人口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是不收费 .是

8.对末持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补办期限为3个月 是

9. 现居住地验证机构职责,验证,或上门服务 是

10. 流动育龄妇女交验婚育证明的时间,到达现居住地30天内。 是

11.成年育龄妇女是指18-49周岁的流动人口。 是

12.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异地居住的育龄妇女

法律法规

判断

简单

1. 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末发生变化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是

2. 育龄妇女应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是

3.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领取避孕药具是不是免费的。 是

4. 关于“育龄”从医学角度划分,女性18-49周岁为育龄期。 否

5.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不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要职责。 否

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等部门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是

7. 婚育证明办证机构对于材料齐全、经核实无误的,应当即时办理;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办理;对于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告知办理证明所需全部材料。 是

8.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居住地之日起20日内提供婚育证明。 否

9. 婚育证明主要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是

10. 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是

1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有26条 否

12.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是

13. 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末发生变化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是

14. 育龄妇女应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是

15.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领取避孕药具是不是免费的。 是

16. 关于“育龄”从医学角度划分,女性18-49周岁为育龄期。 否

17.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不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要职责。 否

1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等部门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是

19. 婚育证明办证机构对于材料齐全、经核实无误的,应当即时办理;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办理;对于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告知办理证明所需全部材料。 是

20.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居住地之日起20日内提供婚育证明。

21. 婚育证明主要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是

22. 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是

2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有26条 否

2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是

25. 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末发生变化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是

26. 育龄妇女应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 是

27.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领取避孕药具是不是免费的。 是

28. 关于“育龄”从医学角度划分,女性18-49周岁为育龄期。

29.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不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要职责。

30.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等部门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是

31. 婚育证明办证机构对于材料齐全、经核实无误的,应当即时办理;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办理;对于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告知办理证明所需全部材料。 是

32.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居住地之日起20日内提供婚育证明。 否

33. 婚育证明主要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是 34. 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3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有26条 否

3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是

第四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何时颁布的?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布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从何时开始的,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推行”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推行,就是说,实行计划生育是体现国家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与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宗旨。

6、什么是基本国策?我国确立了哪几项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是指一个国家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关全局的和长期性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和对国家其他政策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结合我国情况,先后确定了三项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生态环境?

7、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能否生育第二个子女?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明确规定,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经过审批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8、《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第二款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9、如何理解“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的含义?

(1)夫妻双方地位平等,以方都有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也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2)夫妻有同等的参与权、决定权,尤其要强调的是妻子不仅仅是处于受支配地位;(3)夫妻要互相支持,平等协商,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4)生育控制的责任不仅在女性,男性应积极支持女性采取避孕措施,自身也应当积极地承担起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责任。

10、何谓“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是指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据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规定,履行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且处于育龄期的已婚公民。

11、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点是什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点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是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

1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重点,丰富科普宣传内容,把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领域,把技术服务从单纯的落实节育措施拓展到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生殖保健服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重要标准;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宣传教育、科学管理和综合服务相统一的经常性工作机制。

14、《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公民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9条规定: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第20条规定: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34条规定: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15、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有何意义?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充分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人权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者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是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6、在什么情况下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17、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程序?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经夫妻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核实,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18、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措施有哪些?

(1)法律措施,即通过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规范公民的生育行为,调节公民生育子女的数量。

(2)行政措施,即通过建立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制和制度,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如建立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等。

(3)经济措施,即运用经济利益导向,引导公民节制生育。如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给予奖励优待;对违法生育的公民征收社会抚养费等。

(4)技术措施,即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提供优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和方便公民避孕节育。

19、如何理解“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是指通过隐瞒真相,编造虚假事实,避开正当程序、行贿等手段为本人或为他人获取计划生育证明的行为。

20、《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哪些人?

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1、为什么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必须严格管理,从严审批?

因为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需要有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它的实施涉及到伦理、道德、法律以及生育

政策等问题,可能影响家庭、甚至社会的稳定。

2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应经什么部门审批?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23、计划生育手术一般包括哪些?

计划生育手术一般包括放置、摘取宫内节育器;输精管绝育术;人工终止妊娠术;输精管、输卵管复通术等手术。

24、为什么说,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目前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十分之一,其中处于育龄期特别是已婚育龄人员占很大比例,其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对于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整个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重点对象主要是什么人?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重点对象是已婚育龄妇女。

26、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负责管理”流动人口的含义是什么?

“共同管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与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二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要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实行共同管理。

27、成年流动人口外出前需要办理什么计划生育证明?

成年流动人口外出前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8、《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

2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对流动人口交验婚育证明的义务是如何规定的?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30、验证机关查验婚育证明的职责是什么?

(1)对成年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进行查验,实际查验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

(2)对已婚育龄人员进行登记;

(3)已婚育龄人员到现居住地后,对其进行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权利、义务的宣传;

(4)对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31、《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使用有效期为几年?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使用有效期为3年。

32、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多少天内到验证机关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15天内,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33、《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收养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

3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规定,收养人办理收养登记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哪些证件、证明材料?

(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2)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3)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老、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4)收养查找到的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其中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人还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5)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

(6)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35、计划生育工作者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如实反映工作成绩、统计数字和问题,说真话,办实事,不营私舞弊,不弄虚作假。

36、计划生育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服务。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长期并存。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每年净增人口在800万人到1000万人之间,总人口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任何认识上的偏差、工作的失误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造成生育水平的反弹,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决定,必

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这是在综合考虑国家长远利益与群众实际需求,总结30多年计划生育成功实践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什么时间起施行?(A)

A、2002年9月1日

B、2002年10月1日

C、2001年12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B)

A、男20周岁、女18周岁

B、男22周岁、女20周岁

C、男25周岁、女23周岁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什么会议上首次提出的?(C)

A、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什么时间发布的?(B)

A、2005年9月1日

B、2006年12月17日

C、2007年1月1日

5、符合《..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照顾再生育一孩条件的夫妇,是否必需经区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生育(A)

A、必需经过批准

B、不需要批准

C、以上两种都可以

6、何种对象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C)

A、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

B、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从孩子出生到14周岁止

C、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年到14周岁止。

7、公民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必须(C)

A、缴纳罚款

B、缴纳滞纳金

C、缴纳社会抚养费

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B)为主。

A、户籍地管理

B、现居住地管理

C、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

9、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多少天内,到什么地方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A)

A、15天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B、30天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C、30天内,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

10、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房主,如发现租住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怀孕或生育的,是否要向当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计生部门报告。(A)

A、必需

B、不需要

C、无所谓

二、多项选择

1、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一法三规” 是(A、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B、《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C、《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D、《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2、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内容是(A、B、C)

A、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B、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C、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B、C、D、E)。

A、稳定低生育水平

B、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C、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D、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E、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4、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包括哪些(A、B、C)

A、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B、男女平等

C、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

5、 我国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有何奖励(A、B、C、D)

A、实行晚婚晚育的奖励

B、、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妻可以享受免费技术服务

C、享受独生子父母奖励金

D、农村独生子父母年满60周岁以后每人每月奖励50元等政策

6、、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晚育是(B、C)

A、女方年满25周岁生育

B、女方年满24周岁初次生育

C、女方年满23周岁结婚后怀孕的初次生育

7、公民晚婚晚育,可以享受哪些奖励(A、B)

A、延长婚假

B、延长生育假等其他福利待遇

C、奖金

8、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妻可以免费享受哪些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A、B、C)

A、避孕药具的发放、孕(环)情监测;

B、上(取)环、人流及引产;

C、输卵(精)管结扎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9、《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A、B、C、D)

A、夫妻双方负有共同实行计划生育的责任

B、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生育

C、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指导

D、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等

10、早婚、早育有哪些害处(A、B、C、D)

A、未到法定年龄结婚的青年男女,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给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B、早育对胎儿的生长不利,分娩时易发生难产及并发症;

C、早婚夫妻年龄小,对子女哺养、教育等心理准备不足,不易处理好各种生活中的矛盾

D、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不利。

11、外来流动人口不交验、补办婚育证明的,可由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A、

B)

A、给予警告,

B、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C、拘留15天

三、判断题

晚婚是在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基础上,男女青年超过法定婚龄3年以上初次结婚。(√)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女方按照计划生育要求终止妊娠的,在手术后1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域是103-107之间。(√)

四、案例题

1、某镇某村钱某、浦某,两人各生育一孩,钱某离婚时孩子判给本人抚养,浦某离婚时孩子判给原配偶抚养,两人于2004年2月登记结婚, 2004年3月生育了一个女孩。 问题:

1、该夫妇的生育行为是否合法?

2、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

不是合法生育。两人的行为违反了《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根据《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标准的四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五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

摘要:推进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对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人口和计划生育又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也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将大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单独分离出来加以考量,从法律角度分析其意义、内容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解决对策、制度完善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多有识之士能够见仁见智,对于现实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法治意义;法律依据;存在问题;成因分析;解决对策;立法构想。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治意义

《人民日报》曾刊载消息称,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建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村民说事制度,丰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这种问事于民、集思广益的做法值得称道。①那么什么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呢?

笔者认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是指村民自治组织将法律规定或者经法定程序议定的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及时予以公布,并接受村民监督的民主管理制度。而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关千家万户,无论是从法律规定来看,还是从现实工作来看,无疑都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梦想。通过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进行民主管理,实现村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打破暗箱,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奖励、惩罚等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百利而无一害。这项民主工程,使得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关系和谐。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必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也能够从整体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基层民主,防止“一言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及内容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上述规定可以视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宪法渊源。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中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第二款中的第二项就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是目前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直接规定方面最高层次的法律依据。三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有些人认为这些文件属于“法规性文件”,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规,只能归入“政策”一类。四是散见于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政策中的相关规定。

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目前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以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及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的。以山东省为例,有两部地方性法规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个是《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01年1月1日起生效),另一个是《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2006年6月1日起生效)。前者在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中规定应当公布下列事项:生育计划生育落实情况和学龄儿童的入学情况。后者在

第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中规定下列社会发展事项应当公开: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名单、批准胎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计划生育工作应当

公开的内容。

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涉及的具体内容,山东省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作出明确规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村新婚及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夫妇名单;

(二)申请《生育证》的夫妇名单及其法定再生育条件;

(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人员名单;

(四)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人员名单;

(五)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夫妇名单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兑现情况;

(六)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员名单及情况;

(七)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奖励、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救助、独生子女父母伤残死亡救助、节育手术并发症补助等享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优先、扶持、救助人员名单和情况;

(八)违法生育夫妇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党员干部违法生育及处理情况;

(九)计划生育合同履行和违约金收支情况;

(十)本村计生工作人员的报酬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经1/10 以上村民或者1/5 以上村民代表联名要求公开的事项,以及村计生工作人员任免、公开内容的补充等事项。

除以上公开内容外,村民委员会还应当及时、全面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②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得成效卓然,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与薄弱之处,有些地方甚至走样变形导致出现了一些“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质要件上的问题:

1、内容不全。公开内容片面不全,有的甚至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同于社会抚养费征收公开,即仅公开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有关情况。即便是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公开中,也存在只公开以往征收情况而不公开近一两的现象,避重就轻,使群众看得一头雾水。

2、偏注结果。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项目不公开或者少公开具体决策过程,仅公开事后结果。使得村民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事项的立项、资金支出等事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也影响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

3、弄虚作假。计划生育合同违约金收取之后,挪作他用,巧立名目,挥霍浪费,建立帐外帐、帐中帐,比如公款旅游变成学习考察,请客吃喝改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困难户救助,公款私用化为其他支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打马虎眼,放烟幕弹,变戏法般地将非法行为合法化。

4、追求政绩。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之一,采取行政命令一刀切的方式,使得村务公开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缺少村民的真正理解和参与。还有的甚至只在上级检查的时候临时才用红纸将一些敏感内容公之于众,检查过后,就将红纸撕掉。

(二)形式要件上的问题:

1、载体单一。目前公开形式大部分仅限于以设立公开栏的方式出现,简陋粗糙,缺乏村民会议和明白纸的形式,公开阵地建设较差。有的对公开栏任意改变用途,甚至变成了广告栏。

2、公而不开。有的公开栏虽然制作精良,但却只放在村委会院内的某个角落里,公而不开,变成了花架子,个别村的公开栏甚至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内睡大觉,“秘密”公开。

3、简而不明。有的公开程序过于简单,敷衍了事,形同摆设,村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情况知之甚少,或者压根无从知晓。

4、缺乏维护。许多公开栏缺乏日常维护,风吹日晒雨淋,年久失修,甚至出现人为损坏现象,难以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三)程序要件上的问题:

1、霸道公开。公开程序不透明规范,带有浓重的家长制色彩,公不公开,全凭己意,公开什么,何时公开,没有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公开的随意性往往让村民先是失望,后是绝望。

2、一曝十寒。公开制度不够持久,公开时间间隔不一,有的太长,导致有些问题时过境迁,化为糊涂帐,而另有一些事情则因成为既定事实而无法更改,或者更改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不划算,正所谓“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3、急功近利。平时不开展经常性工作,一遇检查就临时抱佛脚,大干一气,补材料、整档案,甚至造假,正所谓“临上轿扎耳眼”。而检查过后,又风平浪静恢复常态。

4、缺乏反馈。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村民意见,既不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又不及时对村民提出的疑问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乱解释一气而不让村民“插言”、“多嘴”,认为只要公开就一了百了,为公开而公开,舍本逐末。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问题的成因分析

纵观上述种种问题,结合有关理论与现实情况,笔者认为,造成问题的基本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一)认识偏差。一是一些村干部不敢公开,因心中有鬼而担心家丑外扬,引起群众上访,招来上级批评。二是一些村干部不愿公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公开是作茧自缚,自讨苦吃,缺乏主动性。三是一些村干部不会公开,囿于自身素质等原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犹如老虎啃天,无从下口。四是一些群众片面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生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已无关,只是雨过地皮湿的表面文章,无济于事。五是一些群众淳朴本分,缺乏民主诉求,小农意识强烈,不愿出头。

(二)指导不足。一是上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指导不深入、不到位,对于公开后如何进一步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如何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经常公开、全面公开、真正公开,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二是一些地方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要求无督促,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有督促检查但力度不够,不动真格,最终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架空制度。

(三)监督缺位。一是多数村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事理财小组等监督机构都没有独立负责人,其活动往往由村两委指挥,民主监督也就蜕化为干部的同体监督。二是有监督机构及人员缺执行制度,造成监督无据,在保证制度的落实方面也没有刚性措施,造成监督疲软。三是村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懂,提不出什么有针对性的意见,因而不会监督;或者有的村民提过意见但没有接到及时答复,挫伤了积极性;更有的胆小怕事不敢监督。时间一久,监督工作犹如一盘散沙,大水一过不见踪影。

(四)运作失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随意性,主要源于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不规范,在实践中,不少的村存在配套措施不完善、制定条款太简单、执行程序太含糊等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某些村干部可以钻制度的“空档”、村民无法依规进行监督的状况,造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漏洞,势必会削弱合力,影响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矛盾重重,困难不断,速度变慢,成效减半。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就如何完善此制度,因为思虑已久,且不敢忘却,故斗胆提出,以

祈斧正。

(一)深化宣教。一是对乡村干部进行大力宣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等形式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切实解决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二是对村民进行民主思想启蒙。深入持久地宣传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政议政权和监督权,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着力改变村民不敢监督、不会监督、无意监督的现状。

(二)精心指导。一是要健全机构。乡镇一级要做到有人管事,照章理事,出钱办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帮促。二是要加强检查。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及时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三是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解决实际问题,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步入快车道,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政治许诺。四是加强衔接配套。各乡镇(街办)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主动公开,抓好与村务公开的衔接配套,并做到公开目标一致,公开内容统一。

(三)加强监督。西方有一句法谚:任何人不能当自己的法官。同样,村委会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要在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异体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草根监督。畅通渠道,大开言路,让每一位村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得到重视,择其正确者而采纳。二是要加强信访监督。可试行有奖举报,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回访,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并将最终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开。三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定期兑现奖惩。四是建立专门监督机构。比如由村民代表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日常监督,发挥经常性工作。五是监督关口前移。重预防,轻惩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强事前监督,保证事中监督,严格事后监督,既促进了事业,也保护挽救了干部。

(四)完善制度。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管人,最能克服种种弊端。一是落实责任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应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村计生专职主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应认真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具体工作。二是推行财务检查制度。对村级财务(特别是计划生育违约金收取、困难户救助资金)的预决算编制、立项经营、收支管理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避免中饱私囊、私收乱用的现象。三是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对村民的质询、疑问、咨询、举报、意见、建议等,要及时、准确地予以答复、处理,直至村民满意。四是立卷归档制度。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分类保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现代存储设备,形成“风吹不走、雨淋不掉、随用随查、永不消逝的公开榜”。

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立法构想

鉴于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相关规定过于抽象,不便于操作,有许多人大代表提出制定一部全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务公开法》(法律)或者《村务公开条例》(行政法规),在其中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出明确详细规定。笔者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只需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加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详细具体条款即可。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中行之有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吸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升法律层次,树立权威;二是细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程序。对于实践中易理解执行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经验上升为法律,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三是明确法律责任。目前对于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多,且极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仅在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中有规定),应该对于违法形式、承担责任、追究机关等作出详细的规定,既能防患于未然,起到教育震慑作用,又能在事后严格责任追究,防止因法律真空、缺档而导致投机钻营行为的发生。

上一篇: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