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024-06-19

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扬州市教育局20__年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精神,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我园今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__大全会精神,以20__年园务工作目标为统领,以“服务幼儿、服务家长”为宗旨,以讲职业道德、树校园新风为主要内容,以系列文明评比为手段,以创人民满意学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营造“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新形象,促进教育系统文明行业创建。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

(一)重建设,保先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变工作作风。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自身进取精神,带动全体教师,形成积极进取的氛围。营造“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园风,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碰到问题及时沟通研究对策,以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学习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要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增强党员的公仆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措施落实体现在促进当前的各项工作上。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群众的想法、建议,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2.推行“一员双岗”制度,建立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巩固及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在党员中推行“一员双岗”制度,继续在党员中开展以“心系教育,情系师生,服务社会”为主题的“五个一”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在新时期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要求见3.加强党员管理,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提高__质量,完善民主生活考勤制度及党员读书笔记定期检查制度。支部每月至少应开展一次__。要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新党员,严格把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把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推广“入党积极分子评分考核法”,要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全面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健全台帐资料,要注重在教学一线的中青年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实行公示制、票决制,把好“入口”关,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今年准备转正一名党员,吸收预备党员二名,确定建党积极分子一名。

(二)重学习、讲师德,构建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幼儿园逐步营造一种讲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以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一线保教人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把日常保教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服务幼儿,服务家长,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结合师德培训,开展“在教坛闪光,当教改先锋”演讲比赛。

2.加强园本研训,提高业务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注重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及指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年级组为单位,以老带新,给任务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其它教师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自定目标,参与或自己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攀升。

(1)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幼儿园三年发展目标,在学历进修、教育教学水平,技能技巧、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制定出目标,自我加压、自我完善,促使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2)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自我反思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条重要途径。提倡教师自觉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要善于从幼儿的表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适,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观察、分析、反思能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大胆探索,不断革新,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促进全园之间的一种相互合作、交流、反思、进取,形成研究合力。

3.增强特色意识,谋划今后发展。根据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分析本园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增强创建特色意识,商讨幼儿园特色项目推出,上下形成共识,谋划今后发展。

(三)建制度、争先进,营造和谐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园风。

文明班级、文明职工、文明孩子、文明家长等系列评比活动,是我园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效载体,推动了幼儿园良好园风的形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如何使这些评比更有效促进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园设想对这些评比内容、方式作进一步调整,进一步完善评比标准。

如:“文明孩子、文明家长”的评比,在原有班级评比的基础上,设想幼儿园层面上开展评比,扩大这两项评比影响力度和辐力度。在评比的项目上增加与特色幼儿创建评比项目,如:文明职工评比进行星级员工评比,更有利于激励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1.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保教质量。班级是幼儿园的基本单位,班级保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因此班级三位保教人员团结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做好班级保教工作。保教人员要树立二种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三种能力(提高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抓好四项工作(抓安全、抓出勤、常规、抓家长工作)。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全新的工作理念,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幼儿、家长的满意度,争创先进班级。

2.继续深入开展“三满意”主题教育及系列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以创高质量扬州市文明单位为目标,深入在全体师生、家长中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班级、文明幼儿、文明家长等系列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有序、和谐”的良好园风。在“六一节”前夕,表彰一批好娃娃、好家长。年终评出家长满意教师。

3.完善修订《实幼工作手册》。《手册》是幼儿园园务管理的依据,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行为准则。为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在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及建议基础上,不断完善《手册》。修订各类奖惩制度,补充群团、评优、职评等制度。

(四)重教育、抓落实,争创平安校园。

师生平安是我们的目标,本着为全园师生安全负责的态度,我园主要从加强对师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完善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制度,确保幼儿园全年无事故,争创平安校园。具体工作:

1.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幼儿园与安全领导小组和各班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班级保教人员,要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自己负责的安全责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做到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安全制度,确保事故不发生、少发生。

2.各班教师把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及加强一日活动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强调安全教育针对性及实效性。

3.定期请专人负责检查户外大型活动器具、室内照明线路、电器设备及其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记载、维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

4.督促门卫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门卫和幼儿接送制度,严守岗位,按时关锁大门,继续做好来访者的登记和询问工作。

5.加强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食品存放由专人保管,闲人莫入;与采购各单位签订卫生安全保证合同,每天对幼儿所食的菜留样观察24小时;经常督促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增强食品安全的意识,并定期进行检查。

(五)重德育,强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重视对幼儿的德育教育。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积极构筑幼儿园、家庭相互配合的教育网络,把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一日活动和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外部环境。在幼儿中广泛开展以爱园、爱家乡、爱祖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教师要关爱性格内向,行为有偏差、学习、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幼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创设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精神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培养健全人格,强壮体魄,创新能力角度出发,坚持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具有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宽容、信任的育人环境,努力优化师幼关系、保教人员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教师切实做到态度和蔼可亲,理解、尊重幼儿,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迈开健全人格的第一步。

(2)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整洁、温馨的教育环境,开辟各类游戏角,及时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迁移到学习与游戏中,并在游戏区中投放各种动手操作材料,给予孩子充分的操作探索机会,使游戏区角成为幼儿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墙饰布置做到教育化、艺术化、个性化,注重幼儿的参与。结合春季主题教育进行教育环境的评估活动。

(3)开展节日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康活泼的性格。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心和谐发展。利用民间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开展元宵灯笼展、清明扫墓、包粽子等活动让幼儿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篇2: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知荣辱、促和谐、强素质、求发展”的主旋律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以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树立机幼文明形象为重点,形成上下齐心、各方协作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谋求成果成效,开创全园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争创“树勋精神文明单位”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与任务

以人为本,激励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聚焦文化,创新培优,努力形成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特色与品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文明创建水平;围绕中心,有效助推,为树勋幼教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形成共识,着力推进幼儿园文明建设。

1.扎实推进江苏省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和谐校园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新标准、领会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合本园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贡献率和满意率,从而树立机幼教育更完整、更完善的文明形象。

2.进一步落实《教师文明从教责任状》相关要求,加强执行的力度,利用宣传栏、网站、报、台等媒体广泛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自觉接受、家幼儿、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争取舆论的认可与支持,使之不仅成为机幼对全社会公开的文明承诺,更成为全园必须共同遵守且能够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对机幼教育的满意率。

(二)注重创新,务求实效,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通过党组织和党员订诺、示诺、践诺、评诺,推进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争创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等一系列载体和举措,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系统以“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使活动真正起到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形成“勤勉、务实、廉洁”的工作作风,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和促进普陀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2.以先进典型培育和志愿者工作为要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学习楷模李吉林”演讲活动、师德师能“星光奖”争创评选等形式和载体,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发掘、弘扬师德楷模,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扬世博志愿者精神,大力推进志愿者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章程和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使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广泛开展师德建设优秀项目和“道德讲堂”创建活动,并通过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有效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3.以感恩教育为抓手,加强幼儿思想道德建设。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幼儿感恩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幼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载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社会文明和诚信教育,强化教育教学管理。通过“三八感恩节”、“我陪爷爷奶奶过重阳”、“教师节”、“走进福利院”、“走进敬老院”、 “小小交通员”等感恩活动,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思路,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幼儿渗透感恩道德教育,使之成为讲文明、讲礼貌、爱社会、乐奉献、懂感恩的文明幼儿。

(三)创设载体,落实举措,积极参与和谐型社会建设

1.以“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为基本要求,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全园广泛开展学习型文明班组创建活动,培育、打造优秀学习团队和学习项目,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切实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形式与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走进经典”、“绿叶讲坛”等活动和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2.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制定书香校园推进计划。通过定期购置更新图书、建立教师、幼儿阅览室等途径,加强幼儿园图书馆、阅览室的硬件建设。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门厅、走廊、操场、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精心设计、营造富有书香气息的育人环境。组织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通过导读、征文、论坛、沙龙、社团活动等形式,交流、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悟,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师生的共同爱好和自觉需求,使校园书香四溢。

3.服务市民群众,不断完善早教志愿者服务。成立社区家长学习、家园双走进、家教辅导、家教咨询等活动,向社区群众宣传早教重要性,引导家长科学育儿,不断完善早教志愿者服务。

四、实施步骤

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X年 2月— 3月)。

1.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园创建区文明单位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和工作部署。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创建目标,提高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园迅速掀起文明创建新高潮。

2.进一步修改完善文明班组评分细则,启动年度文明班组评比工作。各级组和每个教职工按照实施方案精神和文明创建要求,细化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周密安排,责任到人。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X年4月—201X年11月)班组。

按照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围绕创建目标,开展创建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创建过程中查找不足,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征求意见、个别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201X年11月-12月)。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特别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标本兼治的原则,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群众讲明原因,并制定计划,限期整改。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巩固创建成果,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X年12月)。

根据有关要求,及时收集材料进行总结整理,装订归档,确保资料齐全,便于查阅;根据教职工反馈意见,认真进行总结提高,推动全园文明建设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

五、组织领导

(一)落实组织领导责任,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东洲幼儿园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卞慧莲

副组长:许荣妹 黄瑾 姜琴

成 员:各班班组长

(二)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道德建设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把道德建设活动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讲求活动和工作的有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篇3:浅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

1 企业精神文明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提高员工积极进取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企业的经营运转中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这方面与企业的物质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以相匹敌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精神建设作为指导, 那么企业的整个状态将是很松散的, 员工在没有了企业经营宗旨的指导下, 就容易产生不好的行为, 影响企业的形象。在实现企业利益的方面, 也只能是追求短期的利润, 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例如, 当前有很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他们只是为了谋求利润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价值。这样的企业迟早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在一个企业没有什么精神追求的情况下, 管理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造成企业的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企业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也可能是短期的而且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的确定

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须有个目标, 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设定精神建设的目标具有长足的意义。它对于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设定经营的宗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必须本着科学、实事求是、可行的原则, 只有这样设定的目标才更具科学性。第一, 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清楚明确。主要分为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进行设定时应该注意目标的可行性, 尽量满足于当前的企业发展现状, 尽量地避免目标的笼统, 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 太难的话会使员工容易放弃, 太容易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二, 目标的设定必须是体现大多数员工的意志, 不可以搞专权。在过程中要积极地听取员工的意见, 得到多数员工的认可, 并使企业的目标成为员工个人的目标。同时还要保证一旦设立了目标, 在实现之前切记不要随意的更改目标, 这样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第三企业精神建设目标必须在符合社会主义总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有符合自身发展的精神建设的特色, 保证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3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3.1 坚持精神文明教育

提升企业精神文明水平, 最重要的一点, 是坚持文明教育。文明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教育, 使企业广大职工产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和正确看待三者利益的利益观, 从内心认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二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教育, 使广大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 引导广大职工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在企业做一个好职工, 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三是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优良传统和制度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的哲学思想。在企业开展的企业文化教育, 就是把企业所有干部职工的行为标准统一到企业文化的体系之中, 用本单位的价值观凝心聚力。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要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宣传, 使企业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成为企业职工的共同准则、共同目标、共同追求。

3.2 突出载体活动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除了日常倡导以及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外, 还要把无形化为有形, 用实实在在的载体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落到实处。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载体活动, 包括长期性活动如岗位劳动竞赛、文明标兵评比、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评选等。包括阶段性活动如企业文化节、企业运动会、企业文艺汇演、技术状元比武等等。这些活动, 展示了企业精神、文化创建的追求, 提升了企业精神、文化品位, 激发广大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 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程度。虽然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繁重, 工作节奏日益加快, 岗位人员也相对紧张, 表面上看开展载体活动与生产经营, 看似一对矛盾。但是, 只要安排得当、部署科学, 载体活动不仅可以进行, 而且还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3.3 确立员工主体地位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依靠对象。实现员工的价值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群众意识, 和员工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领导也应该站在员工的角度, 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 积极地为员工着想, 必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发挥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 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 也是充分体现企业, 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在。因此, 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 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首先, 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 强调符合企业实际, 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 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 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又要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 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其次, 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 又要有群众性, 能适合各方面需求, 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实践中看企业文化建设、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理想的、最佳的形式和载体。

4 结束语

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应该抱着持之以恒的心态, 为实现精神建设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在实现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心态, 切记走过场、搞形式等思想和行为。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同时要积极的贯彻国家的各项要求,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 稳扎稳打的发展建设工作。在企业内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积极地组织员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指导员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员工对精神建设的理解, 积极的创新思想, 提出更多更好精神建设思想。建立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建设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军.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J].知识经济, 2010, (5) .[1]张军.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J].知识经济, 2010, (5) .

篇4: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生态文明;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观念,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这是让幼儿从小就对于自然生态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具备良好的保护与爱护环境的认知基础,这也会有效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确立生态性的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生态性的教育目标不仅有着更为显著的教学实践意义,也会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能够从小就帮助他们树立与养成正确的观念。幼儿园时期的教学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吸收或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形成对于世界、社会以及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的正确认知,要让孩子们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样的前提下,将生态性的教育目标融入到整体教学目标中就很有必要。生态化的教育目标会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存在,是构建幼儿基本的世界观的教学引导过程。教师要让生态化的教育目标更充分地得到落实,要能够给予幼儿更多有效的引导启发,这样才能够让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更大程度得到发挥。

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目标应是围绕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来展开的教学。除了日常的各种活动课程外,幼师也应当多组织一些让幼儿认识大自然的课程教学,让他们了解到动植物生长关系,与土壤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让他们充分回归自然,让自然以无穷魅力展现出自身的神奇。幼儿园时期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并在教育中植入自身情感。教育目标以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和学习欲望、培养幼儿情感、发展幼儿能力、教育幼儿适应环境之道为主,促进幼儿情感、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明确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其中,要体现出对于幼儿的有效引导,进而让生态文明教育在幼教时期的渗透更加深入。

二、构建生态化的教育环境

在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依托,这也是教师应当积极给学生创设的外部教学环境。幼儿园可以在园内装饰,教室装点上更多融入生态文明的元素,可以在园内张贴一些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在教室内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区域,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多举办一些和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比如,培养幼儿一日的良好行为习惯,或者是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等。生态化的教育环境不仅仅局限于周围环境的营造,也要在各种更富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会更好地发挥对于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树立幼儿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口头的环保教育宣传,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开。幼师要首先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然后再来对于幼儿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比如倡导垃圾归类,废纸不乱丢,洗手后关紧水龙头……,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对于这些好的行为养成习惯。必要的师生互动和配合以及言传身教,都能使幼儿树立环境文明建设意识。只有幼师首先从自己做起,这样才能够在整个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整体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自然会感染到孩子。此外,在环保行动宣传中应当倡导朴素、节俭,可以带领幼儿定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以幼儿带动社会全员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三、渗透生态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幼儿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意识。教师应当在这一点上进一步进行加强,要让幼儿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并且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可以多举办一些和生态文明相关的游戏或者活动,这既能够考察幼儿的文明习惯,也能够进一步纠正幼儿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此外,那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通常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会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意识也会进一步在心里加深,这才是真正需要达到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而是在相对完备的教育环境设施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生态教育领域,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此,幼儿园可以在一些具体的课外活动中让幼儿的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加强,这种教育引导方式对于幼儿能够产生的影响会更加直接。比如,为了让幼儿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展开实际课堂教育时,可以以水流的低泣呜咽之声来表现对净水入小水道悲剧命运的夸张演示。出自于幼儿的善良天性,在面对水龙头哗哗不止时,就会去做关水龙头的动作。这种生态形象的引导方式会带给幼儿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够真正达到规范幼儿的行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他们心里进一步加深的目标。

实践表明,幼教时期有很多可以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的机会,幼师要善于组织与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要灵活自然地将相应的理念和思想传达给幼儿,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以及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让生态文明的基本观念从小就能够在幼儿内心根植。

【参考文献】

[1]李改.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 2013(06)

[2]吕凤清.如何营造幼儿园优质生态环境[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3(02)

[3]陈水平.对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 2011(10)

[4]凌响.以游戏为载体的幼儿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年09期

篇5: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积极创建文明校园,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和《教育局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以及**镇党委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争创文明学校,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

二、工作目标

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风校容建设为切入点,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整洁的校容校貌、严谨规范的教风学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安全有序的治安秩序、文明高尚的道德规范、整体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文明校园,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三、组织机构

成立清洁家园创建文明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二级机构所有领导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工作组,具体分工如下:

1、校园文化建设:**分管,政教处、校办具体负责。

4、校园治安与环境卫生:***分管,保卫处具体负责。

四、工作任务

(一)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宣传,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1、依托新闻媒体、广播站、板报、宣传栏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宣传,对创建积极性强、创建效果明显的处室和年级组,要进行大张旗鼓地宣扬,营造浓郁的创建氛围。(团委负责.)

2、研究决定20**年1月17日上午1.2两节课在八年级开展一次义务清扫街道的活动,具体分工如下:******.

(二)积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文明素质水平上台阶

1、大力开展文明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好“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教育。以全市“十佳道德模范”、“十佳少年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激发道德意识,引人向善向好,弘扬社会主义正气和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干部员工和师生文明素质。

2、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水平。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进课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征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例》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扬中华美德,兴礼仪新风。

3、抓勤俭教育,倡低碳生活。大力开展创节约型学校的活动,引导师生节约每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一张纸,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三)积极改善校园环境,促进环境卫生水平创新高

1、开展校院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美化生活环境。结合公共卫生周、爱国卫生月,积极组织干部员工、师生参加义务清扫劳动。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保持整洁美观,在自觉参与中养成科学卫

生的生活方式,共建清洁家园。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活动为载体,开展绿色环保行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植物绿化,共建绿色家园。

2、抓卫生包干工作,帮助挂点社区改善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做好对城北办里祥里村的帮扶工作,改善其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四)积极夯实精神文明基础,加快行业现代文明步伐

1、深入推进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树行业新形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森林校园、书香校园、卫生单位、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把文明单位创建推向纵深发展,创建市直教育系统行业文明。在学校开展争创文明校园,争当人民满意的文明教师、师德标兵等活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市直教育系统文明行业创建水平,树立新形象。

2、深化校园平安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强化学校综治领导,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扎实开展学校及周边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推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无毒校园”创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中学

篇6:文明校园建设方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20xx年以来,市教育局提出并树立“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管理理念,教育成就硕果累累,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在高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引领下,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教师形象日益高雅,学生思维更加开阔,注重塑造内涵发展,教育学习向规律靠拢。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建设书香校园的要求,完善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努力创建“书香个人”“书香集体”“书香家庭”,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丰富师生精神生活,促进教师健康诗意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主题

润泽书香,塑造高尚灵魂

三、活动目的:

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收获,把学习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活动总思路:读好书,塑美德,立良行。

1、培养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阅读起步,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与好书相伴,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育情趣,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品位,把师生读书的风气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推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构建和谐校园。

2、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反思习惯,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精神生活,享受休闲、享受精神洗礼、享受美好人生。

3、在学生中积极倡导“读书伴我成长”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发阅读、自觉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逐渐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参与读书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书香个人、书香集体、书香家庭”的建设。

四、开展阅读活动

1、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举行“润泽书香,塑造高尚灵魂”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活动中。

(2)各个年级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

(3)每位学生有专一的阅读笔记。语文教师要负责学生阅读书目的健康。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周不少于800字的摘抄,语文老师每周检查一次,期末进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周末、清明节、端午节、暑假等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摘抄精彩句段,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5)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室,图书管理员选择推荐新书目,向学生借阅。把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学生,把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学生的阅读中,要强调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阅读最有利于自己精神发展的书,阅读最适合个性发展的著作。如古诗文诵读、经典文学名著欣赏等。

(6)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中华诗歌散文精品朗诵比赛,“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胶河书韵”电子报刊学生作品展览,等等。

2、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1)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调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能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可持续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学校图书室每学期购买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阅览室的藏书,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完两本,并完成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

(3)定时开放校阅览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校或教研组内应有固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

(4)要求老师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

3、家庭亲子共读:

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影响者、重要支持者。家长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不沉迷于纸牌、麻将等活动,主动带领孩子一起读课外书籍,并给孩子讲解,培养孩子的读课外书的兴趣。

(1)要求学生主动相邀家长共读完整的一本书,谈谈各自的感想。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文章形式完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和体会,内容既可以有父母的感想,也可以有孩子的感想和体会。

(3)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各个年级段学生读的书籍、报纸和刊物,像青少年系列的文学名著等等。

篇7: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园教职工的文明素质,促进其适应新环境、改变旧习惯、树立新观念、争做文明人。按照上一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园文明风尚传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富裕新海原为目标,加强法制教育,培育文明新风,整治城园环境,推进民主管理,除陋习树新风,着力营造“淳朴向善、风清气正、和谐稳定、明礼诚信、遵规守法、包容开放”的优良民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学法用法能力明显提升,自觉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更加深入,法律援助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二是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崇尚先进、学习典型蔚然成风,追求文明、向善向美成为自觉行动,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更加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民风建设的作用有效发挥,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是全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房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脏乱差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家庭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养成,环境育人、环境引领民风的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全园自治体系更加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实践更加深入;依法办事、服务家长的理念更加坚定,园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制度更加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法制教育工程

1、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加强对家长、教师的普法宣传教育,实现普法系统化、经常化、多样化。按照“缺什么、普什么”的原则,在园开设“法律橱窗”,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导教师通过正当渠道、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广泛开展以“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基

层依法治理活动,通过开展法律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实践,继续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法制示范园”、“法制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提升依法治理质量,巩固依法治理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制、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

3、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依托园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站,为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提供法律援助,为广大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深化“四德”教育工作。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对广大家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党员干部中重点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在广大家庭中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在广大商户和务工人员中重点加强“我就是树台形象”的诚信教育;在未成年人中重点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要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等节庆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家庭性庆祝、纪念活动,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引导干部家庭和广大未成年人从点滴小事中散发爱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延伸到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2、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家庭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园镇、农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规划,完善创建选评办法,建立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等活动;在党政机关单位中开展“服务发展不懈怠”活动,提高干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文明园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园村共创,示范带动,培树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

3、培树各类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园村两级道德模范评树活动,培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等道德典型。在个体商户中评树“文明信用户”;在农村评树“好媳妇”、“好婆婆”、“贤内助”、“好丈夫”和“文明家庭”;在青少年中评树“美德少年”。着力营造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善行义举广为传颂的良好环境,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4、净化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经营性文艺演出的监管,取缔“黑网吧”,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及其他违法经营行为。加强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德出版物流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手机短信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着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5、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电

影放印工程、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园镇业余文艺团队、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深入开展“三下园”活动,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家庭,用健康的文化生活熏陶家庭,把欢乐文明送给家庭,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让家庭远离“黄赌毒”,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三)实施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发挥环境育人,环境引领民风的作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四通四改一化”工程。改造宁村危旧住房,重点抓好生态移民点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拓展集镇规划,提升服务功能。

2、集中整治街巷环境。大力开展街巷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园村居民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理街巷沿线的残垣断壁、破旧房屋以及村道上的柴堆、粪堆、垃圾堆,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实施街道绿化工程,重点抓好生态移民点、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工作,创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环境整治样板路”,打造“村道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的宜居环境。

3、强化公共场所环卫治理。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办法,加大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建立农村卫生保洁收费机制,推行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

4、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园中小学中开展“好民风、从小养成”、“崇尚文明、我们在行动”文明实践和“小手拉大手,共建好民风”活动;在全园妇女中开展“好民风,女性先行”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貌、礼仪、礼节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大力开展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知识教育,广泛评选“生态村”,提升家庭环保仪式和生态理念。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广泛评选“卫生村”、“文明卫生示范户”,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挥新闻媒体在培养家庭文明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家庭生活品质上的重要作用,传播文明健康生活知识,宣传文明健康生活典型,鞭鞑落后陈旧生活习俗。

(四)实施基层民主管理工程

1、深入推进园村基层居民民主自治制度落实。进一步健全城园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法开展以村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政、民主议政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五牙子章”民主理财、社区论坛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生动有效的村民民主自治

创新做法,切实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畅通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确保小事村内民主协商解决,大事、难事由基层自治组织协助上级部门依法依规按程序解决。

四、实施步骤

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不懈,有计划、分阶段抓好民风建设。第一阶段

全园举办一次民风建设知识大赛,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二)修订文明创建管理办法

将民风建设作为评选文明村的主要内容,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工作落实。第二阶段

(一)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继续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文明创建和家庭文化活动等,继续广泛评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等典型模范。在新闻媒体曝光一些不守公德不讲诚信、不尽职责的反面典型,引导干部家庭明是非、知礼节、守公德、讲诚信。

(二)建立民风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民风建设考评奖惩制度,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各类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奖励,建立民风建设以奖代补、经费保障等制度,调动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家庭参与民风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

民风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要是始终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不断研究新形势,分析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扩大建设成果,推进民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创新实践。民风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优化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对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园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考核、总结工作。各村要充分认识抓好民风建设的重要性,把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大胆实践,扎实推进民风建设。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将民风建设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

入到民风建设中,用于改善民生服务设施、开展民风教育实践活动、民风建设以奖代补、文明创建活动专项奖励民风建设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奖励。

(三)广泛发动,积极参与。加强民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民风建设。充分发挥人民家庭在民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家庭的创造潜能,使民风建设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家庭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式,拓展新领域,深化新内容,广泛开展“改陋习、尚科学、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教育,不断探索出家庭喜闻乐见、效果明显的新载体,使民风建设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善于总结新经验,不断挖掘潜藏在家庭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努力推动民风建设新突破。采取有效措施,创建有利条件,动员各村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民风建设,让一切有利于促进民风建设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促进民风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民风建设人士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篇8:幼儿园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长效联动实施机制,城镇化,生态文明

近年来, 我国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城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 与此同时, 城镇也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的生态“凹地”,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尖锐。2012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我国破解快速城镇化中的环境难题提供了思路。生态文明是我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对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超越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我国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到城镇化发展中,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根本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战略在城镇这一空间范畴的落实和实现,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这样静态的简单问题, 而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城镇化的全过程, 贯穿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同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特征的长效联动机制。

一、我国城镇化环境难题的破解之法———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从我国城镇化实践中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以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大量的生态环境项目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其症结不在于城镇化本身, 而在于我们以前选择的城镇化道路和城镇化模式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 并且是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用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在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下, 这种发展模式不能长期继续下去。同时, 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城市始终处于高污染状态, 即使有相当完善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再多的资金投入和较为先进的技术, 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 我们一直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 我们简单地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同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试图用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去解决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这一特征。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仍然以“人类中心主义”去建设生态环境、改变生态环境。〔1〕这正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差强人意的原因所在。

未来15年,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将继续增加, 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 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账, 即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清理累积的污染物;又要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 遏制环境同步恶化的趋势, 防止可能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在这种形势下, 如果仍然以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来指导城镇化发展, 只会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尖锐。

生态文明是我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对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超越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因此, 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环境与发展矛盾的突破口。我国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到城镇化发展中,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实现城镇化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其实质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模式的一种现代体现, 其核心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其关键是城镇化模式的转变, 而最终目标是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1.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且还认为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 协调发展。马克思透辟地指出:“人同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的关系。”〔2〕马克思还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 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重视人与自然两者的同一性的同时, 既坚持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又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这样, 既坚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物论, 又坚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不断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5〕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控制与奴役的关系。一方面, 人不是万物的尺度, 不能主宰和肆意摆布自然。针对资本主义滥用耕地、浪费能源、毁坏森林、污染大气水体陆地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径, 恩格斯曾严正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6〕另一方面, 物亦不能永远奴役人, 人不是自然永远的奴隶。马克思说:“社会化的人,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 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7〕马克思主义还认为, 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人将摆脱种种盲目性的支配获得全面发展。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既反对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的做法, 同时也反对自然对人的奴役, 提倡建立人与自然互生共荣的新型社会制度。〔8〕

2. 和谐共生发展思想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控制与奴役的关系。这和我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相一致。笔者认为, 人类既不能无限制地掠夺自然去“涸泽而渔, 焚林而猎”, 也不能被自然所束缚而“固步自封”。这二者之间如何做到平衡, 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正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大难题。

纵观世界发展, 不少国家由于追求经济增长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各种资源环境问题, 使单纯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的局限日渐显现。基于此, 人类反思自己对自然掠夺性开采的行为, 担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了大量环保政策、措施仍然无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 不少人开始提出对自然“妥协”、“退让”。如“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 〔9〕就是试图以“不发展”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这种观点显然不是理性的观点, 其一人类不可能不发展, 社会也不可能不进步;其二, 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是发展中的问题, 只能在发展中得到缓解。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和先进技术, 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都只有通过城镇化发展才能够得以解决。

“和谐共生”发展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进取观, 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在立足于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和愿望的同时, 又注重为自然界的发展、为他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所谓“和谐共生”即是指事物间或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 在相互作用中求同存异、相互汲取对方的优势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不断协调与整合, 创造出适合双方发展的新的运动形式和发展机制, 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和发展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和谐, 实现共生、优化、创新。可见, 发展选择和谐的形式, 使事物在发展中保持共生、优化、创新的统一, 是促进事物可持续发展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10〕

三、城镇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

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11〕是乡村型经济向城市型经济转化这一城镇化过程的空间载体。

1. 城镇生态文明的内涵

城镇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战略在城镇这一空间范畴的落实和实现。城镇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城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为目标, 包含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等多层耦合关系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新形态,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城市发展, 城市居民才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城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 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 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 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 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 实行避免生态破坏的制度安排;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 提倡尊重自然规律, 抑制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 建立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12〕

2.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 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融入到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用生态文明理念对其进行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改造, 从而推进城镇实现生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其实质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模式的一种现代体现, 其核心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其关键是城镇化模式的转变, 而最终目标是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发展要求, 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由此可见,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是回归自然或城市生物环境的简单平衡, 而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有机融合, 不仅仅是污染控制和生态治理, 而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 要求人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乃至制度安排等多方面都要实行生态化变革。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是要求我们推倒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架构, 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外构建一个新的发展系统, 而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由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向集约型城镇化模式转变, 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3.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综上所述,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融入到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是对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因此,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包含5个方面, 即城镇化模式转变、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生态社会建设、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和城镇生态政治建设 (见图1) 。其中, 城镇化模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对城镇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鼓励城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等方面。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包括了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方面。而城镇生态文明的实施机制则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见图2、图3) 。

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联动实施机制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与之相对应的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城镇化的全过程, 贯穿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同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特征的长效联动机制。

实施机制是实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序和过程, 是指制度内部各要素之间彼此依存, 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关联和运行方式。〔13〕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不同的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政治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 (如图2) 。二是在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期、中期和后期, 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随之调整, 实施机制分别呈现出惩戒、激励相容和约束的特征 (见图3) 。

1.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机制的制度层次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有3个制度层面:一是在制度环境层面上构建并形成城镇生态文明;二是在制度安排层面上, 今后较长时期内实施以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消费模式转型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制度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制度;三是在具体制度安排层面, 相继实施并逐步完善相应政策。〔14〕例如, 国家环保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就包括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绿色保险;国家林业局从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3方面着手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建立健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构建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 依据发展趋势和紧迫程度, 优先在循环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取得初步实施效果, 经过不断努力, 逐渐形成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 (见图2) 。〔15〕

2.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机制的制度过程

虽然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受外部性、各方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更为复杂的因素影响, 但总体上仍存在着由强制政策向社会习惯演进的3个阶段:①在制度初期, 虽然有长期以来践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所培育起的绿色文化价值认同, 但一旦形成制度安排、涉及到各方主体利益结构调整, 就可能出现舆论“软约束”和道德风险, 因此, 机制实施强度决定着实施效果。②在制度中期,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安排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并在经济社会系统建立起规则, 通过激励相容机制整合各方主体利益,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益逐步内生化, 从而构建起国家政策落实和利益主体再创新互动的格局。③在制度后期, 强实施机制将逐渐转弱, 随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推进, 国家通过生态文明具体制度安排的制定、完善、解释规范社会行为, 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见图3) 。

五、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城镇化模式转变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方面, 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城镇化模式转变、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生态社会建设、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和城镇生态政治建设5个方面。其中, 城镇化模式的转变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模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对城镇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鼓励城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充分考虑城镇生态环境的承受程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等方面。

1. 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城镇生产体系

根据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和行业特点, 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项目, 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业设备。重点培育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促进产业集聚、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相互衔接, 以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 优化产业布局。〔16〕

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将循环经济理念从企业、园区、产业推广到整个城市, 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树立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理念, 推广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农业和服务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 实现城市在生态资产不断增值、生态盈余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17〕调整城市农业及其近郊农业的结构、布局和生产方式, 建立现代、生态、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 使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打造清新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与城市景观协调统一的田园风光, 促进城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环境友好型的清洁服务业, 着力发展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业, 扩大发展绿色房地产业, 加速推动以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商贸业, 促进城市服务业的生态化, 着力体现服务业中的生态文明内涵。〔18〕

2. 打造宜居宜业、绿色环保的城镇生活空间

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约束性, 避免因城市规划的频繁调整而造成一些可以继续利用的建筑被拆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建立高效、低耗、安全、便捷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推广普及节能灯具和节能型家电, 减少公共设施和家庭生活用能的浪费, 尤其是城市路灯照明和景观照明, 要做到高效、节能、明亮、舒适。围绕城市交通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 打造绿色景观,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倡导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消费方式

上一篇:公司创先争优总结报告下一篇:医疗质量分析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