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6-21

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残疾

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㈠残疾人基本状况日益改善

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全面展开。1981年白内障患者经免费手术得已重见光明;免费为37名下肢截肢患者安装假肢,改善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状况;98名聋儿经语言训练、配戴助听器后能随班就读;免费为28名下肢行动不便者配送了轮椅,恢复他们生活和生产能力;争取多方支持,为全县各类残疾人配送了2563件生活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教育助学有了新发展。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2%,普通高校达线生全部录取入学就读,并每人获得2000-3500元的无偿补助。五年内共争取各类助学经费5.8万元,使127名残疾学生得到救助。劳动就业实现新突破。把落实《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165号令)作为为残疾人办实事,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新修定出台了《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全县各用人单位自政府令出台后,共安排残疾人就业72名,县残联共办就业培训班六期,有组织的向外地输出农村残疾人104名,全部落实了三个保险,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及家庭、社会负担。农村和城镇残疾人在“三免”政策的推动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自主就业增加74人。扶贫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共有2057户4734名残疾人家庭列入政府特困救助,农村“三无”残疾人全部实现“五保”,城镇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进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文体工作成绩突出。开展了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团参加了市政府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赛,比赛成绩优秀,在省二00六年残运会上取得了二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㈡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发挥潜能的机会明显增多。广大残疾人的珍惜人生、热爱祖国、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了贫困,许多残疾人还成了十万百万元的经商者和企业家,他们不但自己富了,还帮助周边的困难人群,开始用他们的成果回报社会,为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㈢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残疾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残联属科级机构,达到上级要求;乡镇残联组织正在进行规范建设。

㈣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

“助残日”及其他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来信来访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县各类残疾人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影响,他们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建设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尤为繁重。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㈠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㈡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推进。强化法律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提高全社会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意识,依法完善优待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经费渠道,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差距。

坚持广泛参与。依据残疾人事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

动员社会力量,倡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㈢奋斗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努力使全县50%左右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资助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有就业需求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特别是农村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率。

积极鼓励残疾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残疾人事业法制环境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村残疾人组织工作全面规范运行。

三、任务和主要措施

㈠康复

1、加强工作基础建设。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建立集中康复训练与社区、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医疗卫生系统的技术优势为全县广大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积极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工程。以县医院为依托,结合外请专家,继续实施项目补助与家庭负担相结合的负担方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活动。

3、继续开展免费安装假肢和无偿捐赠轮椅活动。使全县因下肢截肢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大多数都能得到捐助,改善生活质量。

4、加强聋儿语言训练。依托县康复中心语训部,辅之民办语言训练学校,使全县聋儿及其家长都能得到训练,基本实现适龄聋儿,人人都能接受文化教育。

5、开展智残人群的康复训练。以特教学校和县语言训练部为依托,通过训练使大会智残人生活基本自理,并能从事简单劳动和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6、初步建立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开展对全县重症精神患者的防治康复医疗救助。

7、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把残疾人作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人群,在制定制度、筹措经费、技术保障、具体实施方面向残疾人倾斜,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康复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8、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和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广泛开展“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活动,针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轻和控制疾病致残程度。

㈡教育

1、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到“十一五”末,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加强县特教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目标要求。

2、积极推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积极鼓励和扶助各幼儿园、幼儿班接纳残疾儿童。使全县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基本上都能享受学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

3、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制度。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优先照顾残疾学生。确保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普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全县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都能接受中、高等教育,并给予适当的资助。

㈢就业

1、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县政府19号政令)。把残疾人就业与再就业纳入政府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加大力度督查落实。继续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严格征收、管理和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办好各类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班,继续实施集中外输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继续完善优惠政策扶持,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

2、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健全残疾人干事创业奖励机制。

3、加强盲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依托市盲校的办学优势,促进盲人接受文化教育,同时免费为全县十八——四十岁的盲人进行就业培训,促进其就业。鼓励资助有资格盲人在县城开办2-3家盲人按摩中心。

㈣扶贫

1、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收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在“整村推进”扶贫过程中,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项目,帮助其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得到落实。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2、加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康复扶贫贷款比照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执行。

㈤社会保障

1、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待遇,鼓励、支持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力抚养、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给予“五保”供养,实施重点救济,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按“分类施保”的原则,适当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2、认真贯彻国家制定医疗的保障政策,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根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㈥社会环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媒体报道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动态、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致富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先进事迹。新闻、刊物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不同形式,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生观;鼓励残疾人和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

2、推广总结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大力宣传“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残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培养社会助残意识。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开展“自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4、鼓励残疾人文化团体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倡导、动员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扶助残疾人文化的发展,为他们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5、进一步增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把残疾人的体育活动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文体主管部门所属的文体活动场所,对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应提供方便,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残疾人体育运动爱好者,文体主管部门和残联组织要给予帮助和培养。

㈦维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省政府165号政令、县政府19号政令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内容,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倡导全社会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通过残疾干部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的执法力度。积极配合县人大、政协开展执法视察和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直接涉及困难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有关政策文件时,应听取残联组织的意见。

3、建立健全残疾人的法律救助机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以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残联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凡涉及到残疾人的诉求案件,各法律援助机构应优先受理,优质服务。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合法权益案件加大查处力度。

4、贯彻落实《安徽省信访事件》,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残疾人的信访接待和处置制度,针对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相关部门应配合做好信访预测和矛盾的排查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畅通信访渠道,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5、依法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对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㈧残疾人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意见》的要求,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充实力量,提高效能。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制定和实施本县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加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发挥其“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加强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残疾人证》是残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残疾人证,必须严格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各类残疾人的标准办理。县残联负责残疾证的办理和管理。到“十一五”末全县残疾人领证率达到70%左右。

四、督查落实

为保证《纲要》的实施,有关部门要将《纲要》确定的任务纳入自身工作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抓好落实。各地要依据《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予以推进。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发展残疾人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努力完成《纲要》规定的任务。

篇2: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aa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发展纲要。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五”

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县政府批转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残疾人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了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将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县建设的内容。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残疾人的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在不同领域奋发有为,展示了自强风采,xxx评为“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xxxx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残疾人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突出,全县已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各类残疾人2231名,占康复需求的70.2%,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的“十五”康复工作的检查评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光明行动”、“三助一给”、康复扶贫等重点助残工程成效显著。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81例,免费向下肢残疾人捐赠轮椅510辆,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13条,为5名贫困家庭聋儿免费验配助听器,为9名低视力残疾人免费配发助视器。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发展,可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100%。残疾人就业率不断增长,能够工作的全县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90.2%。残疾人扶贫解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全县650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高于低保标准15%,针对重残、多残家庭,制定了分类施保优惠政策。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全县51名残疾学生受益,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和低保家庭的残疾人子女,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三)各项业务工作逐年拓展。我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参与、协调动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创新工作,真诚奉献,有力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社县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有哪些国家或省市级政府表彰)。

(四)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多次在省、市运动会和文艺汇演中获奖。2002年,我县选送10件(幅)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全部获奖。培智学校智障生编排的舞蹈在省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表演三等奖。在省六届残运会中,我县9名残疾运动员勇夺2金1银2铜奖牌。2003年,一名肢残人获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在省四届特奥运动会上,我县10名智障运动员发挥出色,取得了8金9银6铜的辉煌战绩。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1.1 城镇社区偏向行政化

城镇社区宣传力度较强,但服务对象覆盖面广,各社区残疾人工作是分支。因此服务对象结构差异大、再加上社区内各类人群间交流缺乏,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偏低。

1.2 农村群众层次不一

农村社区入户走访、调研相对简单,服务对象针对性强,但是农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层次不一,接受新理念能力较弱,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1.3 如何保证残疾人服务措施的城乡一体化

要轻车简从,真正深入基层,围绕主题,采取体验式、蹲点式、问诊式、恳谈式等方法扎实开展调研工作。要积极协助各地区残联做好相关准备,协助做好调研工作。也可以制订当地调研工作方案,推动调研工作全面开展。

2 出门无障碍已改善,科技无障碍未普及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残疾人出行无障碍方面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区无障碍逐年完善。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已开通电视手语新闻栏目和助残通短信互动平台,并在2016年5月开通12385残疾人热线。为残疾人融合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用于残疾人事业。

3 特殊救助及边缘政策

要坚持特别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既要通过普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和优先保障,又要通过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特别是可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

4 兜底保障服务情况

(1)特困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涉残项目的开展需要多部门的积极协作,一是需要认真参与各地兜底办组织的兜底保障网络审批平台的培训工作,组织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培训,并开始组织网上受理审批工作。二是需要继续开展数据比对交换工作,与民政部门对各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比对,基本摸清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底数。三是需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共同推进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先后与民政部门协作特困残疾人生活兜底保障,对特困重度残疾人、特困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困残疾儿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予以规范、与人社部门和民政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医疗参保工作,对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以及参保程序和资金来源进行明确,与住建与房产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住房兜底保障工作,对城乡无房或住危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或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约定,为基层残联实施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依据。

(2)要加强检查指导,稳步推进涉残兜底项目全面实施,一是加强对兜底保障工作的检查指导,将机关全体干部分组,分片到各区、开发区、街办进行检查指导。认真向基层单位宣讲政策,帮助了解相关涉残项目的操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尽力帮助试点单位负责同志解答实际办理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加强宣传,编印特困残疾人都地保障工作手册,发放到各地和残疾人手中,帮助基层残联和残疾人掌握和了解政策。二是认真开展医疗教育保障兜底工作。帮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办理住院医疗兜底;组织特困脑瘫、聋儿、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在定点医疗和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根据残疾儿童康复进度拨付康复训练或治疗费用;帮助康复幼儿园在训的残疾人儿童补贴保教经费补贴。三是认真实施服务兜底保障。为方便残疾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开发区和街办,并拟定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实施方案,为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的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服务,为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办理了居家托养服务,发放服务补贴。

5 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

(1)苏柳英同志是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工作者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2010年“感动湖北年度人物”,2012年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自2011年市残联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个“苏柳英小组”,积极帮助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为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市委因势利导,联合号召在各级党组织中以各领域各行业党、团员为骨干,组织成立“苏柳英小组”,在全市各级机关和服务窗口设立“苏柳英小组”服务岗,推行苏柳英工作法,通过“苏柳英小组”这个载体,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亲和力,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环保、送平安、送健康、送文明六大志愿服务。

(3)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成立“苏柳英小组”近393个,小组成员3000多人,广泛开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主动为2100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人人学习苏柳英”的热潮,还纳入了全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我们提炼了《苏柳英工作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规范》,并将推广到全市各级各单位和社会组织。

(4)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总结推广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五心”工作法。在2015年,鄂州市委组织部组织鄂州市文明办、鄂州市团委等多家残工委成员单位对苏柳英工作法进行了反复讨论,总结提炼了“五心”工作法———即真心倾听、细心梳理、用心实干、诚心回访、爱心传递。随后鄂州市委组织部将此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向全市进行推广与部署,苏柳英“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家事”的为民情怀和工作精神正在全市广泛深入传播。

6 志愿服务

(1)志愿服务各项现已成为助残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没因为其作用最贴近民生,也可以更好地将服务内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志愿服务活动非常丰富,在鄂州市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潮。

(2)2014年4月,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鄂州市残联发起,在全市开展“走进残疾人,洗涤我心灵,争当好干部”活动,各成员单位党员干部纷纷加入“苏柳英小组”,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不单单是这些,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还开展以“关爱残疾人,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的残疾人心愿上墙活动,呼吁、号召鄂州团市委、烟草局等十多家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分赴14个社区认领残疾人心愿,为残疾人送去急需的书籍、电脑、取暖器等物质,为残疾人写春联、理发、解决邻里矛盾……实现残疾人心愿300多个,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2015年7月,各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围绕“邻里守望,阳光助残”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等志愿活动,引起了全市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粉丝”加入了“苏柳英小组”志愿队伍。

摘要:残疾人联合会承担管辖范围内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事务工作,业务上接受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方针,拟定完善残疾人事业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规划,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工作。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建于1989年10月9日,是市委和市政府联系残疾人的重要纽带,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部、宣教就业部等3个部室,部署完备。2015年5月,中残联、团中央、全国志愿者协会授予鄂州市残联“苏柳英小组”——“全国阳光助残基地”称号。文章将残疾人事业极具代表性的湖北省鄂州市作为观察点,将全国残疾人现状分析作为抓手,以鄂州地区残疾人事业帮扶情况分析全国助残事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鄂州地区,残疾人助残事业,兜底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廉串德.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受益残疾人就业状况及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4(16).

篇4: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宜兴动力”

宜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省残工委评为全省“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进单位;爱德学校再次通过省示范基地考核并被中残联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市盲协被中残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市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疾人建活动社会倡导达标单位。

一、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宜兴市紧紧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和完善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筹集资金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确保了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政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近年来,切实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紧紧围绕“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工作。

1、社会保障方面。在政府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低保重残和无固定重残补贴政策,目前受惠达5478人次,补贴资金达2242.8万,实现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博爱家园”双基工程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推进10个镇(街道)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和6个残疾人安养院规范化建设、运行和管理。

2、教育就业方面。全面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教育资助奖励和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对高中以上学生实施教学专项补贴250人次,补助资金63.8万,确保每一个有就学能力的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扶持各类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 62.5%。

3、康复服务方面。全市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262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76人次,7-14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37人次,救助资金达345万;救助453名听力残疾人佩戴助听器;贫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909户;贫困精神病人救助住院服药和特别救助1665人次,发放救助金160万;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减轻了参保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二)突出基地建设,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近年来,积极探索实施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康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精神病农疗康复、盲人定向行走五个方面专业化服务,基地建设填补了全市残疾人专业化服务的空白。

1、托养中心在探索实践中良好运行

市财政专项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创建了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一所公办非企业性质的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机构,是市政府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于2013年3月试运行。托养中心采用了管理团队+医疗护理团队的运行模式,医疗护理团队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红塔医院合作。打破了“吃吃睡睡”的传统“养老”模式,让残疾人“进得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得去”。

2、康复中心在规范服务中长效运行

2011年6月,市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残疾人康复资源,以红塔医院提供的人员、技术和房屋为依托,由市残联提供部分康复设备和器材为补充。中心集残疾人康复指导、康复教育、康复训练等职能于一身,把现代医学康复与传统康复方法融合,为全市残疾人康复治疗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成立以来先后接纳50多名0—14岁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获得了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儿童成长中心在创新作为中健康运行

市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是三方合作的非盈利性民办机构,设有个性室、感统室等17个特色教室。收训儿童30名,配有幼教、特教、心理、康复等专业师资12人。两年来,一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创新作为,采用了香港“彩虹模式”,力求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二在事业发展上创新作为,依托“共享蓝天” 公益创投项目发展事业。三在教育活动上创新作为,与宜城街道多家幼儿园构建了“交流互动、沟通共享”的互动合作模式。目前,部分无语言能力的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有2名儿童已进入普通幼儿班就读。

4、农疗中心在拓展内涵中优化运行

2012年10月份建成投用的奇奇农疗中心,是为精神病康复者打造人性化日托模式的康复家园。中心主要与周铁医院合作为该院精神病患者提供职业康复、音乐康复、田间劳动、社交训练等过渡期服务。目前已有600人次到农疗中心活动。

5、盲人定向行走培训中心示范运行

宜兴采用寓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于一体的全面康复模式,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社区康复示范,相关经验被中残联吸收进《全国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加以推广。宜兴作为CBM国际盲人定向行走技术资源中心,目前已辐射汇集四川泸州、宁夏灵武、云南等地,并为上海、杭州、南京等残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提供培训。

(三)注重维权稳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宜兴市注重残疾人维权保稳定,全面构建了一个信访维权网络体系。

1、成立市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站。指派工作人员每天坐镇,专门受理残疾人维权相关事宜。同时指派8名律师分工负责全市18个镇(街道)残疾人的维权。与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宜兴市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共计为81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2、专设信访维权办公室。与镇(街道)残联一起负责信访接待和维权,做到“矛盾不上交,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今年至今共处理来信来访来电165件次,12345政府服务热线残联工作满意率达100%。

nlc202309041754

3、建立了定期联系反馈制度。以片为单位,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尽管2013年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残疾人被退工情况突出,但没有发生残疾人群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

(四)狠抓创业就业,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

要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就业创业。在就业创业上主要落实四项举措:

1、用好按比例就业政策抓就业。通过深入企业宣传、举办招聘会、职业介绍服务等方法,使全市4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实施按比例就业、征缴残保金政策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19人。

2、出台扶持创业意见促就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为抓手,及时出台了《宜兴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以使用残疾人情况、残疾人报酬情况和保障情况和用工协议等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估和考核。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业就业基地36个,残疾人个体创业基地8个,安置残疾人272人,2013年我们共发放扶持补助资金97.3万元。

3、举办专场招聘帮就业。与人社局合作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今年三月份的招聘会一次签约48人,目前已有15人上岗。

4、开展技能培训、竞赛助就业。市爱德培训学校共举办陶艺等各类培训班160多期,培训残疾人8000多人次,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90%,其中盲人培训班学生到目前为止共有200多人次。

(五)重视文体助残,彰显残疾人才华能力

残疾人文体事业不仅展现独特技能,也展现精神风貌,更是改变人生的平台。

1、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2013年市举办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组织参加了江苏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建立了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等五个类别的82名优秀残疾人人才库。

2、开展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建设。并加强培育管理,建设无锡唯一一个省文化创业示范基地的宜兴市爱德陶艺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工作者作风效能

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者队伍是保证。一是完善三项工作制度,解决了一个“松”的问题。建立每周理事长碰头会、每半月中层干部例会和每季片区工作交流例会制度,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季季有交流,年度有总结,使残疾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实施了“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提升行动,解决了一个“无为”的问题,培养成“风清气正、团结协作,勇挑重担、能动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难点及原因

近年来,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压力,根据目前残疾人事业实际发展情况,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难点:

(一)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和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退工压力,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即使是就业的残疾人也主要分布在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残疾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二)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难以解决。

目前全市残疾人就业率为62.5%,部分未就业的残疾人有很大的创业意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充足的自主创业资金,即使有创业想法也很难进行创业,创业就业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条件苛刻,门槛高,几乎很难落实不到位。

(三)基层残疾人服务运行不够正常。

在基层残疾人服务方面,有些镇(街道)存在服务人员不到位。为残服务的专业人才不够,如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教育服务专业人才、设施设备专业人才、各类评估人才缺乏。

(四)残疾人群体综合素质不优。

一是综合素养低、文化低、受教育少。二是能力弱。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差,技不如人。三是心理差。自卑心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今后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今后五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是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要确立了“做大做强”和“提质创优”双重目标,“民生优先”和“跨越赶超”双重要求,营造更加优良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任务。根据宜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就进一步提高全国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认为:

(一)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致力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

1、健全残疾人各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补充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研究落实“康复项目进医保进农保”政策并出台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范围。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助。探索福利企业退工残疾人断保接续政策,积极协调推动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残疾人专项险种。

3、提升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给予重点救助。切实做好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访慰问、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再提升,致力满足残疾人需求和愿望

1、要以完善的平台支撑服务。健全和完善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平台。加大康复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养护专技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村(社区)康复室为平台,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网络。

2、要以丰富的内涵提升服务。建立健全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主体的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7-14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医疗康复救助,逐步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统筹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妥善有效做好居家养残工作。

nlc202309041754

3、要以健全的机制推动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达标验收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生年度考核细则》,协调卫生部门将康复站和康复医生的考核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方案,加大康复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康复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让贫困残疾人可以有条件享受到康复服务。

4、要以实施的成效检验服务。建立各康复机构的个人档案和评估记录,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制定康复机构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对各类康复机构的考核力度,适时引入第三方考核、专家评估、康复对象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使康复机构考核更加公平有效,并严格按照考核情况核拨经费。

(三)实现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再落实,致力体现残疾人自身价值和尊严

1、要在推进充分就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制度,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作用,研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开辟更多的适应性岗位。充分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

2、要在扶持自主创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开办个体工商户,建办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种养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认真总结与探索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发展经验,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残疾人就业或辅助性就业的特色产业,发挥残疾人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3、要在加强就业服务上做文章。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市镇两级残疾人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辅助器具供应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各类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使更多残疾人在就业服务中受益。

(四)实现残疾人素质教育的再提高,致力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1、要抓牢基础教育为根本。加快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2015年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重度智力、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助学”计划,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就学困难。继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就读、参加成人教育。

2、要强化技能培训为关键。依托爱德培训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基地,定期开办适合残疾人就业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对残疾人生活、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重视残疾人艺术、体育才能的培养,展现残疾人的个人才华。

3、 要凸显文体活动为效果。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运动。落实市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政策。培养与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文艺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残疾人文体比赛。

(五)实现残疾人维护权益的再保障,致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利益

1、突出制度化建设,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完善并普及残疾人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力度,畅通残疾人诉求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增强残疾人维权意识,依法保护好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无障碍建设,打造畅通环境。将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协调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强化参与度建设,打造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在筹集助残善款、开展助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六)实现残疾人服务水平的再提高,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提高和发展

1、要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督促力度,确保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2、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联组织建设,构建以市残联为中心、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助残机构为依托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各级残联机关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残疾人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最终切实有效地为残疾人谋福祉。

3、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选聘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同志从事残疾人工作,切实抓好残疾人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七)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要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和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确定一定的投入增长比率,确保残疾人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残保金的征缴工作,协调地税、残联、经贸等部门的关系,做好各机关事业、企业的残疾人使用和残保金的测算,严格按规定足额征缴,确保残保金收入的完成。

3、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工作力度,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贴息补助工作,建立和制订贷款担保公司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担保扶持政策,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专项扶持基金,为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4、要研究和探讨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适度调整残疾人免税额度,鼓励和发挥企业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使残疾人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

课题组成员: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 马洪范

新理财杂志社 黄前柏

江苏省宜兴市财政局 陈雪峰 朱朝晖 蒋国平

执笔人:蒋国平

篇5: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康复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和第三次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很抓落实上下工夫。2002年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了阳谷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50例,完成聋儿语训35人。县残联建立了用品用具供应站,各乡镇成立了供应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器具供应,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同时,市残联拨付的康复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2002年4月份,县残联邀请市中医院眼科专家,组成普查小组,对全县16处乡镇3000余名眼疾患者进行了普查、登记和诊治,受到眼疾患者的一致好评。2003年和2005年,结合李嘉成先生开展的长江新里程工程,我们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对全县2名大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和28名小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假肢安装。

(二)教育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及各乡镇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2004年,县政府对考入大专、本科的特困残疾学生实施救助工程,从慈善一日捐款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资助。三年来,全县共资助特困残疾大学生30名,金额达6万余元;实行了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机制,使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同时,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五年来全县共救助60多名,金额达18000元;2005年全县对初中以下208名残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减免金额达95000元。

就业工作,县政府出台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定。县残联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所,对残疾人培训、就业、发证等实行微机化管理。五年来,全县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280人,没有完成就业比例的单位,也缴纳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西湖皮塑厂、四棚纸箱厂、张秋景阳冈印务有限公司、闫楼凡布厂等福利企业共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4人。2001--2005年,全县培训农村残疾人482人,非农业残疾人80人。在就业上,注重内引外联,积极外派人员考察,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05年8月份,经考察与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用人协议,9月6日,通过目测,有30多名残疾人签定了用工合同,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

(三)社会保障工作

实行了对城镇、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全县城镇非农业残疾人纳入低保40人,发放低保救助金20余万元。同时,为280名残疾职工落实了养老保险;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家庭落实了低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50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

(四)扶贫工作

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制定残疾人扶贫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家庭副业。阳谷县有残疾人3.3万,其中贫困残疾人有3200多人。县残联2001年从上级残联争取康复扶贫贷款160万元,发放给贫困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从2001年开始,县残联先后对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全县已有26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富裕。

(五)法制建设工作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全县及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认真搞好费改税中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衔接,继续落实减免政策,实行税前减免。五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减免税费100多万元,在2002年全省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经验交流会上,阳谷县做了典型发言并介绍了经验。为了搞好税费减免的落实,每年有县人大牵头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及税费减免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县残联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授助联络站。五年来,共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351人次,律师免费服务23件次,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篇6: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残联的文件要求,我区残联再次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及《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并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了我区残疾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残疾人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生活状况

安宁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较低,低收入残疾人达1114人,占残疾总人数的40.5%。整体来看,残疾人普遍收入偏低,在07年的调查中也反映出残疾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普遍感到不满意,认为很难满足自身生活需要。

在残疾人的收入来源中,和健全人相同的是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占到了主体地位,而政府补助部分则相当稀少,许多人没有固定收入,靠亲友资助生活。残疾人在遇到困难时,65.9%的人选择自行解决,23%的人选择求救亲友,只有11.1%的人选择向残联等机构要求帮助,这充分显示了现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要。

据了解,近七成的残疾人很少或不愿出门,还有一少部分残疾人对于周边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特别是对于盲人来说,盲道是他们最需要的助残设

施,但事实上盲道经常被占用,甚至有些盲道本身设计就不合理,两段盲道之间会有下水道、电线杆等障碍物,对盲人的人身安全是个严重的威胁。

在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问题上,14.3%表示自己出门时能经常得到特殊照顾,而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没有得到照顾过。就整体而言,残疾人因其特殊的身体原因,神经较敏感,对于周围健全人对其的特殊照顾,近半数的人是很乐于接受的,而另有35%的人在感谢之余,仍表示不愿接受过多地照顾,而调查中不愿接受帮助的残疾人也有将近十分之一,另有13.5%的人表示无所谓。总体来说,残疾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照顾和帮助是持积极态度的。

(二)教育培训状况

大专或本科以上等高学历残疾人只有几十人,占总数的0.7%,上大专以上的只有0.2%,而大部分残疾人的学历偏低,只有小学、初中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残疾人比例也很少,大约占总数的9%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与他们的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关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残疾人只有300名左右,而大部分残疾人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而这些培训的主办机构多为政府和残联等部门。在接受过培训的人中,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是使自己更胜任现在的工作的人数达到46.8%,而接受培训是为了重新上岗的人数为38.9%,另有14.3%的人参加培训是为了便于找到更好的工作。由此看出,培训对他们的积极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问题是这些培训多数是短期和非系统的,很难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劳动就业状况

我区大部分残疾人没有固定工作,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由亲戚朋友介绍或各级残联、劳动保障、妇联等政府部门解决。在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我们发现工资低、待遇差、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情况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残疾人就业状况的严峻性。

有许多残疾人不得不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劳动,这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虽有福利企业为职工兴建集体宿舍,但能进这类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身体缺陷、智力障碍、文化水平、职业技能,这些都成了他们在谋生道路上的拦路虎,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在社保方面,少数人拥有医疗、养老、失业这三类保险,更多的是没有任何保险或只有一到两种,这种情况给本来就缺乏生存安全的残疾人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四)法律维权状况

我区残疾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主要依靠上访和打官司两种途径来解决问题。通过上访维权的案件,在区残联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大部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都会得到保

护;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案件,残疾人由于受到经济、法律意识、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我区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区于2001年出台了《兰州市安宁区扶助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并在今年来都得以贯彻落实。同时,我区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2006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贯彻意见的通知》,2007年,区委出台了《关于帮扶残困群众缩小残健差距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性文件的出台,都极大的促进了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方面的问题。但在我区贯彻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优惠政策受到地域限制;二是有些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有些优惠政策牵扯部门较多,在落实过程中会有困难。

三、对《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省的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我区认为应该在优惠政策的深度和宽度上都应加大。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应享受的更多更好的优惠待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和谐社会发展理念。

现就《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第二条规定,我区认为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不应受到户籍限制,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很多残疾人由于生活、工作需要,长期在异地居住,如果有户籍限制,就会影响他享受优惠政策,这对残疾人本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针对第三条规定,我区认为残疾人的低保金额应高于健全人的20%-30%。

针对第七条规定,我区认为在残疾人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时,应享受更好的优惠政策,各地应实行对考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给予特殊补助。

针对第九条规定,我区从事个体的残疾人反映,工商部门在执行此项规定时,没有统一标准。

针对第十一条规定,我区认为应改为医院减免20%的床位费、护理费和30%的手术费。

篇7:县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总结

会议回顾总结了20度全县重点残疾人工作,并对在全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秦安县德玥生物益生菌振华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秦安县康乐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表彰。

会议详细传达了20全市残疾人工作要点,对今年残疾人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一是要重点抓好秦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及其配套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开展“残疾人小康进程攻坚年”活动,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助力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组织开展好县乡残联组织的换届工作,进一步夯实残联工作队伍;四是继续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阳光家园”、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等一批惠民项目,切实让基层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五是要加强和规范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他们合法权益。

篇8: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键词: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历史,现状

就世界范围而言, 人们的普遍看法是, 残疾、残疾人、残疾人文化及其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无不与西方基本教义基督精神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勃兴息息相关。在“人文主义”思想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之后, 有利于残疾人的人文生态、文化语境、以及有利于残疾人的人文关爱逐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 不仅产生出了象伟大的法国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杰出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这样一些矢志于残疾人文化教育事业、残疾儿童心理康复的教育家, 也产生出了象巴赫、贝多芬、亨德尔等后天患有视障、听障疾病的著称于世的大音乐家。时至今日, 西方的残疾人文化事业诸如文化教育、文化娱乐和残疾人体育文化等都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就我国而言, 中国的残疾人文化古已有之, 特别是在上古时代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尧、舜、夏时为帝王服务的礼乐文化和巫术文化之中。《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帝尧立, 乃命质为乐。……瞽叟乃拌五弦之瑟。……舜立, 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文中的“瞽叟”即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相当阅历、资历、不离帝王左右的盲人音乐家。《国语 (卷三) ·周语下》更视善音律的瞽叟为知天道之人:“吾非瞽史, 焉知天道”, 可见, 残疾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我们所知的诸如周公、史佚、师旷、左丘明等残疾人, 也均是上古巫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们对中国早期文化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随着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出现, 人们受到了各种等级观念、尊卑观念、等同于西方中世纪教会文化的长期禁锢, 致使瞽史文化以及残疾人文化由此中辍。残疾人保护的思想和观念也从此消失殆尽。及至新中国成立, 我国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盲人聋哑人协会的成立, 残疾人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具说服力的例子之一则是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那脍炙人口的《二泉映月》及另外几首极具文化价值的二胡、琵琶曲, 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及时发掘而后才为世人所熟知和喜爱, 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不朽之作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下, 伴随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相继成立, 我国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也有了了第二次质的飞跃, 残疾人的文化建设事业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今天, 我国残疾人文化建设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都得到的令世人瞩目发展,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依法保障残疾人充分享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权利, 经过60多年的努力, 至今已初步确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 以国务院颁发的相关行政法规、国家部委制定的相关行政规章、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性相关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列》教育部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国家六部委局和中国残联联合制定的《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保障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

2.实施了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于1987年、2006年, 先后两次开展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掌握了全国残疾人的丰富数据和详实资料, 摸清了全国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 为制定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特别是自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继成立以后, 从1991年起, 随着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纲要的实施, 国务院也同步批转实施了五个《中国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

3.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为了有序开展残疾人工作, 于1953年、1956年先后批准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 并于1960年召开了全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大会。此后, 盲聋哑协会在373个地、市、县逐步建立了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1982年, 新中国第四部宪法首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84年,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8年,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3年建立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2006年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 综合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方针、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动员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残疾人各项事业。60多年来, 由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团体自上而下充分开发社会资源, 倡仪和引导社会现有设施、设备和其他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已于2011年10月22日增设了手语主播;制定、实施了诸如城市道路、机场铁路、特教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规范;深入开展城乡助残志愿服务, 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和长效帮扶机制, 从1991年5月以来, 已开展了22次冠以如“助残与自强”等各种主题的“全国助残日”活动, 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 目前全国已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10多万个, 共有助残志愿417.5万名。

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活动。为了充分展示残疾人文化,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自成立之初, 就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就创办了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至今, 中国残联等已举办了七届“中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开始的传播文化、文明、到提高艺术水准, 再到现在走向世界, 已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文化名片。今天的残疾人文化中, “不仅有残疾人口书、足书, 足刻、足琴等特殊艺术, 而且出现了盲人书画、雕塑” (王新宪《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2012年第6期《求是》) ;不仅有张海迪、史铁生、谭丽华、杨光这样的著名作家、舞蹈家、歌手, 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擅长文学创作、歌舞表演的残疾人作者、舞者、歌者。2011年, 功能完善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在北京建成开馆, 成为盲人学习知识、参与文化的最高殿堂。

6.建立了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创新机制。从第四个《中国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 (2006——2010) 》开始, 党和政府鼓励、推进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鲜明确立起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战略, 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 初步搭建起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框架, 在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重大而坚实的步伐。“十二五”时

刍议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四个策略

——以吉林省双辽市研究为例

孟令颖 (吉林省双辽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吉林双辽136400)

摘要:有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是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重要基础, 如何提升其工作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 对其提出了巩固领导, 构建行而有效的联动机制;大力宣传, 营造全民参与监管的氛围;夯实队伍, 提高文化监管执法员素质;强化程序, 构建绿色的执法形象等四个策略。

关键词:文化市场;质量;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 双辽市在相关的国家政策背景下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 这其中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有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方法和理念 (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 。目前, 双辽市的文化市场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为: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并有效运行, 监管责任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监管软环境得到了有效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对非法商贩的打击力度不足, 违法经营活动比较严重。一些网吧经营管理还不够规范, 实名登记上网制度执行不够, 一些网吧业主受利益驱动, 对借用他人身份证上网也不拒绝, 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还偶有发现。盗版、淫秽、色情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销售还未匿迹, 虽然不敢公开叫卖, 但夜市、地摊兜售此类违禁品仍较普遍;赌博游戏机有回升的趋势等。从这些存在问题角度来看, 作为市文化市场执法部门的我们在工作质量上还存有问题, 还需深入分析、认真总结。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研究文献, 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策略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巩固领导, 构建行而有效的联动机制

文化市场监管是一个牵扯到多家执法部门的工作, 其中加强领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笔者认为巩固领导更为重要。由市主管市长任组长的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小组的成立将更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有效性的提高。除此之外, 形成行而有效的联动机制对于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这个联动机制的形成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即:端正工作态度和掌握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协调会议及日常巡查制度;落实管理工作责任制 (文化局负责对依法设立的经营单位活动的监督管理, 公安局负责安全, 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 落实“实名上网”登记制度;工商局负责依法查处无证照经营活动;县教育局负责加强学生在校学习, 晚自习期间以及住校学生就寝后的管理;团委、妇联等单位齐抓共管, 共同做好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等) 。不急如此, 还要建立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 加大对不法商贩的监管。

二、大力宣传, 营造全民参与监管的氛围

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被市民所认识, 期, 国务院批转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纲要描绘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崭新蓝图, 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行动纲领。

实践证明, 残疾人文化事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独具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共同构建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因此, 加大宣传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主管部门,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进行法制、法规宣传, 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市场监管, 举办街头宣传, 向群众散发印制的《条例》以及宣传单。同时, 在根源上加大力度, 定期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单位法人代表和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通过培训、教育业主树立依法经营意识。培训的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 要抓典型, 并对每个经营场所给予点评, 力争做到好的表扬, 存在问题的予以批评并限期整改。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 达到使之做到不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 树立安全意识, 做到经营期间杜绝闭锁门窗, 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确保经营场所用电安全、设备安全。

三、夯实队伍, 提高文化监管执法员素质

作为一个执法部门, 其队伍素质对于执法的有效性提升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个执法者的素质高低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被尊重的程度, 同时也影响到执法部门的整体形象。因此, 抓好队伍建设是搞好市场管理的根基, 是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的基础。为此, 笔者认为我们要坚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 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入手去提升我们的执法有效性。那么如何提升我们执法队员的素质呢, 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思想教育的加强, 提升政治素质。第二,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执法水平。第三, 狠抓作风建设, 增强服务意识。通过这些,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我们执法队员的素质, 最终提升我们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四、强化程序, 构建绿色执法的新形象

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 在执法与被执法中永远存在矛盾, 这是我们必须所面对的。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 构建一个绿色执法的形象, 那么这个矛盾就会越来越小。那么如何去强化程序构建绿色执法呢, 笔者认为要从“执法责任、执法行为、执法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按照举报、检查、立案、调查、听证、处罚、结案、案卷归档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使用全省统一制作的执法文书, 集体讨论重大案件、在采集证言笔录、下达处罚决定、送达回执、建档立卷等各个执法环节上, 一律严格把关, 对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取集体讨论与咨询专业人士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吕不韦著、张玉玲注《吕氏春秋》.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2].薛安勤、王连生注释《国语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4月版

[3].王新宪《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求是》2012年第6期.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 (1994-2002) 》.华夏出版社, 2002年版.

[5].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共创和谐美好新生活》, 《人民日报》2011年6月9日.

上一篇:让我感动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下一篇:黑白摄影冲洗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