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2024-06-2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精选14篇)

篇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中考试小结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于4月21前完成名班级的期中考试,期中考试总结如下:

一、两极分化严重,课堂管理是关键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员》中级考证的知识点,平时上课认真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模拟考试。从本次期中考试的达标率来看,汽修专业的达标率仅为26%,会计的达标率为89%,外贸的达标率为87.4%。以会电班为例:90分以上的学生为25%,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讲话,不做练习,只玩打字游戏,45分以下的学生也占到了23%;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教研室考证经验总结交流会的意见和平时的教学心得,觉得课堂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举例说明一下: ****任教汽修1002班,自教学以来,跟班级同学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坚持巡回指导,每堂课教学考试,每堂课都记成绩,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做题,平时的知识点也积累下来了,本班达标率远高于汽修的另两个班级,达标率达80%以上。

*****任教会电1002班,教学效果较好,目前只有8位同学不能通过模拟考试,达标率为89%,同样是坚持了每堂课一考,每考一次记一次成绩,直到通过为止。90分以上的学生占78%。

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形式多变是重点

自从三月份,把模拟试题从鉴定中心拷来后,要求每个机房装上,在****努力工作的配合下,每个机房现都安装了,模拟考试系统,本次期中考试就是在模拟系统上进行的,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吴旷望老师从模拟题的题库中把资源与素材进行了整合,然后分发给老师们进行教学。教学两个月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分模块教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过关

 制作参考答案,分发给学生,操作步骤要全,要细的同时要言简意赅。 备好每堂课,把学生的容易出错的地方要要拉入教学教学反思中。 制作教学视频,边讲解边分析,学生做好笔记。

 以好代差,分小组互帮

三、下半期的教学策略

 策略一:卫生管理工作:课前打扫,课后提醒 策略二:用好极域电子教室软件的三大功能

– 签名

– 随堂小考

– 作业上交

 策略三:目标管理、任务驱动

– 第九周前,所有模拟考题讲解完

– 所有考点,易错点,第十二周前随堂小考完成 – 以好带差,第十二周前所有学生都有测试记录 – 考证前,完成四次全校性的模拟考试  策略四:上好每堂理论课

– 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好笔记

– 学生操作老师讲解

策略五:以好代差,分小组互帮

篇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每题1分)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组成逻辑运算的部件是

A、集成电路

B、大规模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电子管

2、电子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代。

A、五 B、四 C、三 D、二

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的发展为核心的。

A、内存 B、硬盘 C、微处理器 D、显示器

4、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组成。

A、高速缓存 B、控制器 C、存储器 D、寄存器

5、在计算机中,RAM的中文含义是()

A、随机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高速缓冲存储器 D、可编程控制器

6、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编辑软件和应用软件

C、数据库软件和工具软件 D、程序和数据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计算机主要外部存储设备的是()A、打印机 B、内存条 C、CPU D、硬盘

8、办公自动化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之一,按计算机应用分类,它应属于()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实时控制 D、辅助设计

9、下列各项中,属于计算机输出设备的是()A、打印机 B、键盘 C、鼠标 D、扫描仪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A、打印机 B、显示器 C、鼠标 D、投影仪

11、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A、光盘 B、U盘 C、硬盘 D、内存储器

12、计算机的硬盘正在工作时,最忌讳()

A、突然断电 B、使用键盘 C、使用鼠标 D、使用打印机

13、如果一台计算机不含(),就称为裸机。A、外部设置 B、内存 C、中央处理器 D、软件

14、下列因素中,对微型计算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A、温度 B、湿度 C、磁场 D、噪声

15、计算机系统中,用来保存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装置是()

A、ROM

B、RAM

C、Cache

D、CD-ROM

16、下列四条叙述中,属于RAM特点的是()

A、可随机读写数据,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B、可随机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将全部丢失

C、只能顺序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将部分丢失D、只能顺序读写数据,且断电后将全部丢失

17、目前微型计算机中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电子管 D、晶体管

18、微型计算机使用的键盘中,Shift键是()A、换档键 B、退格键 C、空格键 D、回车键

19、显示器是微型计算机必须配置的一种()

A、输出设备 B、输入设备 C、控制设备 D、存储设备

20、计算机当前的应用领域无所不在,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却是()A、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 C、人工智能 D、过程控制

2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A、1936年 B、1946年 C、1952年 D、1959年

22、Windows中,若要选定当前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和文件夹对象,可使用的组合键是_____ A、Ctrl +V B、Ctrl +A C、Ctrl +X

D、Ctrl +D

2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可能不同,但计算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字

B、页

C、字节

D、位

24、操作系统是一种()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C、工具软件

D、调试软件

25、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必须包括()

A、接口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支撑软件

26、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英文单词“ byte”来表示()

A、字

B、字长 C、字节

D、二进制位

27、在计算机中表示存储容量时,下列描述中下确的是()

A、1KB=1024MB B、1KB=1000B C、1MB=1024KB D、1MB=1024GB 现代微机中,采用的主要元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9、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II A 30、第一代计算机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

A、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B、机器语言 C、汇编语言

D、BASIC

31、下列各组设备中,完全属于外部设备的一组是()A、内存储器、磁盘和打印机

B、CPU、光盘驱动器和RAM C、CPU、显示器和键盘

D、硬盘、光盘驱动器和键盘

32、KB(千字节)是度量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常用单位之一,1KB实际等于()A、1000字节

B、1024字节

C、1000二进制位

D、1024字

3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A、显示器

B、UPS C、CPU D、存储器

34、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A、文档

B、语言

C、程序

D、系统

35、时至今日,计算机均采用同一种工作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莫尔

D、科得(E·F·CODD)

36、“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

A、机器字长

B、内存容量

C、运算速度

D、微机型号

37、微型计算机的“奔3”(PIII)或“奔四”(PIV)指的是()A、打印机的型号

B、显示器的型号 C、CPU的型号

D、硬盘的型号

38、下列设备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A、鼠标器 B、磁盘驱动器

C、打印机

D、键盘

39、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十进制

B、八进制

C、十六进制

D、二进制

4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A、CAI

B、CAM

C、CAD

D、CAT

4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

A、数据处理

B、自动控制

C、计算机辅助系统

D、人工智能

42、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被称为()

A、计算机系统

B、计算机硬件

C、计算机软件

D、计算机程序

43、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数据及相应的文档的集合称为()A、主机

B、软件系统

C、系统软件

D、应用软件

44、计算机一次能处理数据的最大位数称为该机器的()A、字节

B、字长

C、处理速度

D、存储容量

45、衡量计算机存储能力的指标是()

A、字节

B、字长

C、处理速度

D、存储容量

46、开始菜单一般位于屏幕的()

A、右下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左上角

47、在窗口中标题栏位于窗口的()A、顶端

B、底端

C、两侧

D、中间

48、在对话框中按下了“应用”按钮则()

A、关闭对话框

B、开启新对话框

C、执行当前内容,但不关闭对话框

D、恢复到上一次设置状态

49、Windows常见的菜单形式不包括()

A、上拉菜单

B、下拉菜单

C、层叠式菜单

D、快捷菜单

50、下列关于任务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务栏位置不可变,大小可变

B、任务栏大小不可变,位置可变

C、任务栏大小和位置都可变

D、任务栏大小和位置都不可变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人们通常所说的CAD指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2、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核心的部件。()

3、计算机三总线指的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用户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目标程序。()

5、硬盘装在主机箱内,因此硬盘属于主存。()

6、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7、移动硬盘也是硬盘。()

8、光盘只有放入光盘驱动器内才能被读取。()

9、手写板是用户用来输入中文字符的专用设备。()

10、程序就是命令的集合())

11、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执行()

12、计算机内的数据表示形式是十进制()13、16位字长的计算机是指能计算最大为16位十进制数的计算机()

14、键盘上的〈Ctrl〉键一般要与其它键同时按下才起作用()

15、系统软件就是买来的软件,应用软件就是自己编写的软件()

16、微型计算机与大型计算机存在本质的区别。()

17、运算器是完成算术和逻辑操作的核心处理部件,通常称为CPU。()

18、ROM中的信息是根据用户需求不同,由用户随时写入的()

19、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容量的大小,主要是指硬盘的容量()20、Windows程序窗口最小化是使程序暂停执行()

21、控制面板的作用是用来控制应用程序的运行()

22、移动文件可以通过“剪切”、“粘贴”的方法来完成()

23、“回收站”是用来暂时存放被删除文件的。一旦关机,则“回收站”将被清空()

24、.Windows系统中,支持长文件名,但最长不超过265个字符()

25、在几个任务间切换可以用键盘命令Alt + Tab()

26、在Windows中,在编辑文本时,如果在选取文本时按下空格键,那么文本会消失()

27、把Windows的窗口和对话框作一比较,窗口可以移动和改变大小,而对话框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28、windows系统中的“桌面”是指全部窗口()

29、“任务栏”的基本作用是显示正在后台工作的窗口()

30、如果删除了桌面上的一个“快捷方式”图标,则其对应的应用程序不会被删除()

31、Windows系统中,U盘上被删除的文件不可以通过“回收站”恢复()

32、选取多个文件后,不能进行重命名操作()

33、“桌面”是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组织结构的最高层结构。()

34、只有桌面显示的图标可以更改,其他文件和快捷方式等不能改变图标()。

35、WINDOWS的多任务系统是通过多窗口体现的。()

36、菜单栏和工具栏通常显示在窗口顶部,但他们的位置有是可以改变的。()

37、若桌面上图标全部消失,则表示WINDOWS系统出故障了。()

38、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启动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中。()

39、对文件夹也有类似于文件一样的复制、移动、重新命名及删除等操作,但其操作方法与对文件的操作方法不同。()

40、在WINDOWS中不允许对多个文件进行操作,如一次删除若干个文件。()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一、理解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了多方考察,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有明确定位。作为任课老师,我们理应透彻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岗位,强化能力,明确课程定位,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面向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的第一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就应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整体构成模块,各模块应学习些什么内容,学生学习后可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很多任课老师认为基础课与人才培养目标没什么联系,与相应的专业带头人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专业脱离,让学生感觉不到课程与专业对接的理由,进而学习松懈。

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块。我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兴趣引导。

新生的第一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初中和高中都有开设,并且要通过高中会考,不少学生都有简单打字、排版的知识,只是学得不精而已。他们现有的知识,无论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考证的难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任课老师,我们既要让无基础的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容易入门,容易学好,又要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有实用价值,有后续内容供他们继续学习。如果还是重复以前的简单知识,学生会觉得太简单而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老师上的课每节课都是新的、有趣的是每个任课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经常把学过的知识连贯起来,做成一个综合练习,增加一些实用技巧,让学生融会贯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原来这个知识点还有切实可行的用途,还有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和趣味性。

2. 加强理论部分的学习。

目前各高校都要求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包含选择题、Windows基本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以及网络操作部分,一般选择题和Excel操作部分的得分较低。选择题共计20分,占了20%的比重。学生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计算机的信心。但这些基本知识是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看不见实物或是接触不多,对一些基本的术语“置之不理”,不加以记忆和巩固,时间一长,就不知其所以然了。Windows、Word、Excel、PPT、网络部分也有一部分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记忆。记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好像是一大难事,这需要任课老师在知识复习和演练的过程中借机加以引导和巩固。

3. 重视操作部分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我校一般都按1∶2的比例来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程结构也让学生明白本门课程强调的是的操作能力,这是学生所见即所得的内容。很多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步骤照样模仿,但自己一动手实际操作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我们要耐心地辅导,将一些学得好的学生安排为助理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对那些自以为是、调皮、不听课又爱耍嘴皮的男生,更要“厚爱”,让他们信任老师的能力,让他们有“深造空间”。上操作类课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及拓展”的原则,上课时以案例为导向,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列举典型实例。该实例要让学生能有较好的切入点,并且有较好的应用空间,使学生学习之后能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然后抽取几名学生来分析问题,根据学生的分析总结一下,看看要使用些什么功能,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接着给出解决问题后的样张。我一般是根据案例的难度来决定是先详细演示还是直接让学生操作。整个课程的案例最好具有连贯性,至少几个课题的案例能综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大型的、具有高操作性的综合性实例。课程的最后几分钟应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决一些学生集中性的错误问题。人都有很大的遗忘性,上节课演练过的内容,过一两天后再上计算机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只剩下一些模棱两可的残存记忆,此时需要重新巩固。综合性实例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和可持续性,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容易触物生情,很快地回忆起原有的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为避免学得好的同学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记录一个平时成绩。学生们都很在乎成绩,分组后也可训练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还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学习知识的迁移性。上课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同学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免费开放的机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三、善用考试

我校的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含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测评。部分学生因原已有基础而旷课,故任课老师应掌握好尺度,除已办理免听手续的学生外,应要求学生都到课参加学习,这样一来可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发生其他不良事件,二来可使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成绩是对学生最具有约束性的有力武器,故教师应该加强平时考评,至少每一个单元应该做一次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时我院有专门的题库,学生从中随机抽取考试题组成一份试卷。很多学生都能考试合格,也能顺利地通过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大部分学生只是把该课程作为理论课程来学习,而没有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没有在技能和实际应用方面来锻炼自己,学完课程后不会利用Word处理公文、不会利用Excel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这样我们的教学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故在平时考试过程中,应避免纯功能性的题型操作,所有实例均应赋予它实际生存的空间,让学生在日后的毕业设计和事物处理上可以有用武之地。

摘要:自2002年秋季以来,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院多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统一课程考核方式, 实施了以证代考, 成功实现了教考分离, 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经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婕, 艾迪.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篇4: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迁移教学策略 应用

当前,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迁移教学策略将会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迁移教学策略,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力。因此,中职教育应改革现在的传统教育,加强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水平高低不一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位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这就给老师的教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老师讲到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对于那些了解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易懂,然而,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感到非常困难。如果老师继续讲新知识,会让不懂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如果老师将知识再讲授一次,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使得老师左右为难。

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配备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虽然,计算机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仍然使用过时的计算机。例如,在学习word的时候,老式的计算机安装的可能是早期的word文档,功能不完善,同教材知识有些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不一致

每个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老师没有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授课,不去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只让学生按图索骥。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也无从下手。并且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操作,没有把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脱节。

二、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

1.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的迁移能力将直接影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结果。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还需要老师合理的教导。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1)老师灵活教学。面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领导学生自觉培养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电子市场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到实践中去。

(2)组织计算机技能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设计项目,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根据年级来设定比赛内容,也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设定比赛,例如网页制作、程序开发、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计算机常识比赛等等。

2.开设实践操作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采用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学习,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实践操作课程,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充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提取和应用。

3.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当中。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时候选择恰当的职业,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所学知识。现在的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实习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计算机问题。

篇5:《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在本学期中,本人分别担任计算机295、296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步,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顺利出色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教学工作:

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虚心向前辈学习,深入研究教法和调查学生状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备课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对于中专的计算机教材,并不是很熟悉。中专的计算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课堂近可能和生活贴近,这样才能有一堂生动的课,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一堂课怎样把握重难点,而且没有教参为根据,这对于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后来才渐渐认识到每一次备课、上课都应该带着重点和难点去,注意哪些该详讲,讲透,哪些无关紧要。我主动去向一些老教师请教,并利用课余时间去听他们的课,对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教学还一无所知的新教师来说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也让我在备课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在听了别人的课之后,将其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把好的地方记录下来,吸取他的精华,真是获益匪浅。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2、备学生

针对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也各不一样,并采取了不同的教法。

3、课堂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授课,即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使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并采用广播教学,进行操作演示,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有一些课程知识因为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设备,我就采取教学屏幕录制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掌握,尽可能避免空谈。但不要一味追求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而忽略教学效果。尽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就是做到:看、听、记、问、忆。“看”就是预习、准备,在上每一次上课前,我都要求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听”就是令学生精神集中主动去听,我首先将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上完这一节课,他就懂了些什么,从而引发听课的兴趣。“记”就是让学生学会快速做笔记,在我讲例子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怎么去把这一例题的重点记下,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快速做笔记的习惯。“问”即要好问,现在的学生都不爱问,我们就要启发他们不懂就问,所以上课时,我会有意识地走到一些差生的身边,问她们会不会,并对她们不懂的知识进行一一讲解,这样一来,差生就克服了问老师的恐惧感了,而且一对一的教学效

果会更明显,让差生有了学的兴趣,下一次他们就会主动问你了。

4、课后总结

每一堂课下来,认真做好笔录,把本课需要改正的地方记录下来,避免重犯,也更好的做到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对于以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5、作业的批改

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批改作业和测验一定要及时。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握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进度和掌握程度。

6、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多与学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但跟学生关系也要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时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我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定期对学生作调查,针对学生的意见反馈适当调整上课方式。如刚开始时,我上课的声音不够大,语速和教学进程都比较快,提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后来从学生的意见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改正。虚心对待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自我,更快更好地成长。

7、重视考前的实习周

在考试前安排一周的强化训练实习课,我首先制定好仔细周密的实习计

篇6: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时光冉冉,一眨眼,又到期末了。本学期担任五个幼师班和一个金融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每个班有他们的特色,有让我高兴的,也有让我头痛的。有让我学到东西的,也有让我无柰的。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学生自学能力差,领悟能力差,在课堂上所讲内容学生能记住的很少,而课后学生很少看书,实操的时候遇到一点问题就不知所措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没有采取传统课堂讲述法。上课时除了认真讲课,明确教学目的,还会想办法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面,学生两极分划较严重,经常接触电脑的同学觉得这门课程很容易,产会自大心理,而有些农村来的孩子没碰过电脑,有时演示几遍的操作还是记不住。所以我会采取培优扶差的方法,并且不断地提升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让学轻松地学到知识。

篇7: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部甄慕华

我从1993年担任教师以来,就一直从事计算机一线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有十三年,目睹了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一系列变革:操作系统从DOS、CCDOS、WIN32、WIN95到WINDOWS2000/XP/2003,计算机处理器从286、386、486到现在的奔Ⅳ/奔Ⅴ,文字处理软件从CCED到WPS到OFFICE97/OFFICE2000/OFFICE2003,显示器从单显、彩显到液晶。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带来计算机教学也日新月异,绚丽多彩,给计算机一线教学的老师带来无限的压力。这些年来,我担任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有:BASIC语言、PASCAL语言、QBASIC语言、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DBASICⅢ数据库程序设计、FOXBASE数据库设计、FOXPLUE数据库设计、ACCESS数据库设计、AUTHWARE多媒体软件应用、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3DSMAX制作、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更是我每年的必上课程。

这么多年来,经我教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班级有十几个,虽然这门课上过无数次,但我从来不敢马虎怠慢,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实习实验,我都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因此,每个班的通过率都能达到96%以上,如模具02班参加广东省计算机考级(中级),及格率100%;机电03(1)班参加广东省计算机考级(中级),及格率100%,每年都受到学校的奖励。

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校机房的建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足够的上机训练时间是教学考证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以考证为中心。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基本上能做到,只要学生想考证,就完全有把握让他考得到。第三,坚持教学改革和总结创新。

一、良好的电脑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时间多达80%以上,我们学校建有计算机机房十几个,计算机800多台,保证了同学们有充分的上机时间。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使我们经常能上网寻找教学资料。另外,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我就充分发挥家庭电脑的作用,布置一些家庭电脑作业,让同学们课外完成。

二、以考证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考级。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电脑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

2、以练习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以大部分学生为主进行讲解,课外重点辅导优等生和差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发现一些尖子生,鼓励他们多看些课外书,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案例教学,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形式来描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也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的整体素质。考级通过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差生成绩的提高。差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自信也差。提高差生成绩,重点在于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抓差生要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凡是差生有了一点小进步,就一定要宣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之所以差,或者不爱学习,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或者是脑子不好用,反应慢,总之,是学习时间不够,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着他一起练习。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中“小老师”的作用,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理论考试题勤加复习。

理论题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到一个班的优秀率水平,只要理论题成绩好,考级的优秀率就会提高。因此,我特别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集》的小册子,便于学生携带,便便于随时复习。还把每章的理论考试题做成题库,用“卓航网络考试系统”经常性的进行反复练习。

6、多做模拟试题,经常测试评讲,对重点难点多做分析和点评等。

三、教改创新

十年基础教学,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新知识、新技能,注意教学方

法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尽力做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做了以下工作:

1、论文:《浅谈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拷屏软件——计算机课堂教学好帮手》、《如何提高英文打字速度》分别在《机械职业教育》、《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装备》等杂志上发表。

2、教材:编写《中英文录入与排版》、《计算机基础习题集》,在校内使用。

3、论文:《电子报刊的排版艺术》、《技能竞赛中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在校内交流。

篇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包含的专业很多,且千差万别,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程度和内容不完全相同。所以要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执行不同的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的改革必须从“应用”这个角度出发,来规划教学大纲。在满足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及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强调当前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最新发展,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满足。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根据本校机房设备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有教学案例的教材、讲义或实验指导书。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首先本着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前提,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通过这些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通过精心的挑选,对每一案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多种操作手法。而且知识点尽量覆盖教学内容,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也就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点。

2 教学设计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分层次推进。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注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提高兴趣,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这门技术。

2.1 设计任务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可以设置悬念,以问题导入教学。如在教文字处理时,可先给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样稿,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实现样稿中的格式,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2.2 检验作品

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审查,每一次评选出若干件优秀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的上机实验系统中供学生学习参考,并布置若干个类似的新任务供学生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分组练习

计算机教师教学中,一人指导50-60名学生上机练习的局面普遍存在,使教师在机房来回穿梭,忙得筋疲力尽,教学效果却不好。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法,改变了过去教师到处跑、学生乱轰轰,没有辅导几个学生就下课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 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境的设置

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如何使用powerpoint”的教学中,教师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影集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活泼的动画、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接下来的教学大有帮助。

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例如在会计专业学生“EXCEL”的教学中,函数的运用是教学难点,在自编“工资计算”上机题中,将相关的计算内容放入表格中,启发引导学生计算补贴、扣除、应发工资、扣税、排名次、奖金大于500的人数、平均工资……。学生通过计算,自然对Sum、Rank、Average、If、Countif、Max、Min等函数的使用了如指掌,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学生容易接受。学生能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 教学环节紧扣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的备好每一次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过程,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时才能更主动的去学习,才能更容易的接受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学习的角色,诱发了学生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注重教学中的非智利因素的培养。

5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对于书本上的内容,老师应该有所讲,有所不讲,要精心组织每一次实验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书本的知识,从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巧技能,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空间。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应用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方法去自主地学习一些新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从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这一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6 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导演出教学各个环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能力贯穿其中,对学生全面考虑,对课堂整体布局,让学生真正的“乐”在其中,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调整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兴趣出发,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关键词:课堂情境,自学能力,任务驱动,上机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

[2]史娟.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讨[J].济南:现代企业教育,2007(14).

篇9: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

关键字: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已有十多年,对职校的学生特点比较了解,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计算机教学也如此。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广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同时,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工具。在现代人当中,“不懂电脑,就等于不懂写字”,这并不无道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倘若教师讲课呆板、生硬、照本宣科,学生将容易失去兴趣。所以,要想学生学得好,就必须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笔者在讲解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一些媒体上查找到最近一年来职校生的就业信息,特别是与所教班级专业相关的信息,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职校生的就业前景,树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其次,再列举一些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先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让学生看看这些数据,再设问:“你们看这种表示方法直观性如何?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现方法?”从而,引入图表的课程讲解。又如,笔者在讲解WORD图文混排时,选择了感恩班刊的制作,先使用对比法,展示两幅不同效果的我校校刊的封面,让学生去鉴赏,这样学生就非常明显地看出效果,从而引入图文混排的内容。再从我校平时开展感恩活动的图片中,选取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图片,配上《感恩的心》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偏向形象思维的,过深过多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大胆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在课堂上纯理论的教学,改为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习就是工作,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来实现有效学习。把原来以教师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法、生本教育等方法,使学生从过去一味依赖教师过渡到靠自己或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改革,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张扬,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现在粤北许多学校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都采用“理论+上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弊端,就是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因学生得不到及时的练习,很容易忘记,如果理论课与上机课相隔的时间长一些的话,几乎都忘记了。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直接在机房完成理论与实践任务。教师可采用每次课花二十至二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也可以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在讲解过程中,学生都可能听懂了,但是真正操作起来时,往往有些学生就会忘记。只有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学生掌握得才够牢固。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人数以每组6—8人较为合适,每小组设有小组长,而组长必须是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这样便于指导同组的成员,期末对表现优秀的组长及小组进行加分奖励。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从而也减轻了教师上机时辅导学生的负担。经过多年的尝试,这一教学方法效果明显。这也是我校提出的“生本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逐步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合理设置课程,强化操作能力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生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体现。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结合每年十二月份由省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而有许多学校都是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设这一门课,对于现在职校的招生情况来看,每年两季都进行招生,故有春季班和秋季班,对于春季班的学生。可从第一学期开始,这样一到秋季恰好完成教学任务,学完就考证,以考证成绩作为学生该科成绩。而对于秋季班,则可从第一或第二学期开始开设,若是第一学期开设,则第二年秋季还必须增加考证复习课时,否则,学生难以通过等级考证,以考证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实现“教” “考”分离。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改变职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还应该侧重操作能力的训练。因为计算机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职校的学生,必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搞软件开发,更不是搞科学研究,而是能利用计算机熟练地处理一些办公事务。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与教学。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类的学生,应该侧重于电子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库的应用;对于文秘专业类的学生,应该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制作与排版;对理科类的学生,则侧重于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因此,选好教学内容后,就应着手设计教学过程了,这是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备的一课,精心设计实操的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设计不同的实操题目,深浅难易要把握准确。既有普遍性更要有特殊性,在大部分是基础题上适当设置一些难题,不能让学生学得过于简单,也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单位: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叶亚平,伍励涛.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7).

篇10:《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总结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顺利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在2005-2006学年度中,本人分别担任了电气化04、机电052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中电气化04班的学生参加了全省计算机中级统考,通过率达到100%。机电052班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喜人。在工作中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也在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所碰到的问题。现对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电气化04班和机电052班都是男生班,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

欲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调皮的学生也很多,课堂纪律总要反复抓。因为课堂纪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为了搞好课堂纪律,我多次和该班班主任及班干部沟通,请他们协助我的工作。课后,我经常找纪律比较差的学生谈心,注意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慢慢变好了,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快,也有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这就给教学内容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还有个别学生无心向学,在课堂上不用心。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这期间,我得到了同部门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开展

1、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备、讲、批、辅是我们教师工作的

基本任务。初为人师,我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为了把课上好,我每次课前都认真钻研教材,仔细体会新课的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同时,积极参加部门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主动听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求实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教学任务面前,我能结合我校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的掌握每一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面、利用计算机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法环境中掌握好计算机基本操作。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兴趣,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作业的设计方面,分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作业(又称电子作业)。在书面作业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做错的及时要求其改正过来。由于计算机类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应用技术又是操作性强的学科,要想很好地学好它们,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去上机来练习实际操作,因此,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上机操作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上机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因为学生的理解层次不同,所以,我要把上机指导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主要内容来抓,要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做好检查和记录,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操作,及时辅导,让他能顺利完成。争取做到授完一课,学生理解一课、掌握一课、吸收一课。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严抓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及考前的实习。每次实习之前,我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比较详

细、周密的实习计划,使学生明确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除了要有耐心,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我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明确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模拟测试,及时评讲,使学生掌握考点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组织上还比较缺乏经验,有些课堂内容没有处理好。

2、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驾役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努力方向

1、虚心学习请教,不耻下问发挥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精心设计适合教学的教案和课件。

2、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

篇1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师生座谈会总结

时间:2011年11月24日

地点:B教学楼317教室

参会人员:基础教学部袁洋老师、赵歌老师、李瀚宇老师、杨承乾老师、高伟杰老师、2010级学生代表15人、2011级学生代表19人.总结:

经过本次和学生的座谈会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

1、总体来说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授课都相对比较满意,认为每位老

师都很认真负责。

2、由于本学期2011级学生军训及新生入学报到等情况,加上雨水

较多导致课程安排不均匀,有时过于松散,有时过于紧凑。

3、学习球类的学生要求学期末组织小班之间的对抗赛。

4、学生室内的活动场所较少,要求对学生开放B楼地下室。

5、部分学生要求对学生免费开放网球场。

6、塑胶场地尘土太多、柏油篮球场地太滑,石子太多,可否安排

工勤人员或者勤工俭学的学生每周打扫一遍。

7、现在我院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可否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女生的课

程,比如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课余地。

8、大

三、大四可否开设公共体育的选修课,以便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体育活动中来。

9、很多省内外高校都已经实行网上选课制度,我院可否也施行网

上选课,这样既安全又方便学生。

10、学院的公共体育场所较少,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可否开辟部

分闲置土地作为体育场所、增加或更换部分体育设施。

对策:

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我们将和基础教学部主任徐翔老师一同商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期达到学生的满意。

篇12: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范文

黄艳君

本学期我担任11财贸班的五笔教程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讲授。虽然有过几年的教学经验,但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的知识基础,还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使教学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和遇到不少的问题。

本学期一开始,我制定了一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我既总结了上几年的教学经验又有所选择地进行教学的安排。一个学期下来,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看到了她们的成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体会到教学的心酸与无尽的压力。总的来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许多不足。

现将本学期的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的时间,我用来传授理论知识。因为实践的基础是理论,没有地基是不可能筑起高楼大厦。因此,在五笔的授课中,我每一章节按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分析和讲授,让学生清楚汉字的拆分规律和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中,我对计算机的功能作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白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然后就是上机,让学生进行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

2、课堂多提问,力求学生能把握每一个知识点。

每次课堂,我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一个知识点授完后,我就会反问学生是否掌握,然后进行举一反三的问题提问,在观察学生的反应的同时,调整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

3、坚持做课后作业,认真批改,认真总结。

每一节课,我都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做到新知识的重温。作业上交后,我做到有交必改,有改必总结。然后在下一次课课前进行评讲,或者提问作业上出错的同学,引起其她同学的注意,让学生作最后的巩固。

4、坚持让学生多上机,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本学期的活动比较多,而我的电脑课又是在下午上的,所以拉下了很多上机时间,以致学生一直在打字方面找不到感觉,后来,我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强攻,测练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终于对上机产生了兴趣。

篇1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析

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多年来, 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即使学生从入学开始第一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 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 比如应用网络查找一些问题答案、应用Word编辑制作一张海报等, 学生却显得无能为力。究其原因, 主要是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片面追求高双证率, 考证高通过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联的考证项目通常有全国计算机一级和办公软件应用, 前者是否合格, 关乎学生能否参加高职高考, 一级证书是参加高职高考的必备条件;后者是否通过, 关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 因为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要求学生双证毕业, 在校期间至少获取一个中级证书。

二是学校把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每逢考证成绩公布, 有人欢喜有人愁。通过率高了, 不仅教学能力得到认可, 且能得到学校的嘉奖。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我认为, 应结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 掌握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尽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结合现实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Word教学中, 在学习表格时, 可以让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 其中包括了表格的建立 (行与列的设置) 、表格样式 (底纹、边框线型、颜色、宽度等的设置) 、文字的录入等, 在学习这个内容时, 把考证项目中字处理的表格部分内容也作为其中的一个任务穿插进去, 这样, 学生在完成课程表的制作时, 把考证项目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也学会了。通过这种模式, 既完成了考证的练习, 达到了训练的效果,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到实例中, 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等因素, 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在教学还没开始前已经掌握了学习的内容, 缺乏学习积极性;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自信心骤减, 开始自我放弃。在这种状态下, 分组教学成了最佳选择。让水平高的学生带动水平低的学生进行学习, 既使水平高的学生做了小老师, 满足了虚荣心, 也让水平低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提升了自信心。

(三)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基本教学方法。著名教学论学者科拉夫基 (W.Klafki) 认为, 项目教学法与教程法、课题法和实践练习法是四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 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的项目, 让学生熟悉其作品的制作全过程, 解决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的问题, 达到深化学习内容、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是一个学习、探索、创新、提高的过程。这种方法需要相应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 适用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开展综合性练习的教学中, 比如实训课。例如:“利用Word制作校园之声宣传海报”这一项目, 教师提供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主题清楚后, 让学生收集信息, 思考制作方案, 教师把他们欠缺的地方提出来。教师一起参与项目制作的过程, 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 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犯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干涉。

三、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有效地调和学生考证和应用能力不强的矛盾, 使学生的学习迈上一个新台阶。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积极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并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 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篇1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探析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教学 教育教学

一、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应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常见问题。二是使学生能结合专业岗位需要,学会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分析与发布数据信息。三是使学生学会利用常用办公软件解决工作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实用性。

二、理论教学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原动力。首先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介绍一些计算机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然后可以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向学生展示,并在学生的注视下将这些硬件组装成一台完整的PC机,并演示相应的应用软件,使学生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通过自身学习,也能组装计算机,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坚信自己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完全能让计算机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其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介绍一些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教学,注重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学生能力培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汉字输入法训练。强调键盘指法练习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几种常用输入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输入法加以重点练习。

(2)操作系统。可选取用户最多、操作最简便的WindowsXP操作系统加以重点讲解,并对逐步推广的Windows7.0操作系统做讲解。

(3)文字处理软件。以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为重点讲授内容,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Word的使用,其他文字处理软件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4)电子表格软件。以Excel为重点讲授内容,因其集强大的电子数据表、图表、数据库等功能于一体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函数众多,因此要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常用函数的用法。

(5)幻灯片的制作。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软件由于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可以有意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用各种特殊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

三、实践教学

上机实验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可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案例任务,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启发、引导和交流作用。同时,任务结果的呈现可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在具体每项知识点的学习与操作掌握上可以案例任务为入手,以任务完成为目标。采取“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上实验课时需注意:一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对上机实验进行详细讲解、演示,然后让学生及时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点。二是加强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所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升级,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应根据知识内容的更新不断调整,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津.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吴慧.关于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徐继红,沈军彩,娜日,周玲玲,李先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课改方向[J].计算机教育,2009,10:24-25,36.

[4]李小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0:7122-7123.

上一篇:选举流程图下一篇:氯气的制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