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2024-06-22

医疗会诊管理制度(共9篇)

篇1: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远程医疗会诊室管理规定

为切实增强监狱医疗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监狱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远程医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医院特色优势,按照预防为主、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随时为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提供健康服务,现制定如下规定:

1、远程会诊在医院院长及业务副院长带领下开展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在会诊室做与会诊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会诊室逗留。

2、会诊室电脑、打印机等各项设备只做会诊专用,不得为其他办公所用,不得存储与会诊无关的文件,不得插入其他移动优盘及光盘,不得安装和下载任何软件,不得外借。

3、会诊室由业务领导和指定人员亲自管理,爱护各项设备,熟练掌握设备的日常应用和操作规程,保持网络通畅。

4、保持室内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放置有序,不得将罪犯带到会诊室打扫卫生或干与会诊无关的事。

5、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离开时关闭所有电源,做好设备防护工作。

6、会诊时资料要准备充分,回答问题使用医学术语,语言简要明了,不得讲方言,均为普通话。

7、会诊时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打闹、吃零食等。

8、会诊过程中保持室内的严肃性,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不得在此争论不休。

9、对会诊的结果进行保密,会诊资料属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授权,不得向外界泄露病情和翻阅资料。

10、做好远程医疗会诊情况登记工作。(民警及病犯姓名、病因、会诊时间、专家姓名、会诊结果。)

于田监狱医院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篇2: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扩大我省优势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基层医疗水平,满足我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能得到方便、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并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保证医疗秩序,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医患双方权益,使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指远程医疗会诊,是医疗机构之间运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同步的方式,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和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咨询服务,不包括远程手术及护理、远程医学教育等。

第三条 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等在远程医疗会诊中的作用。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服务基层的原则,积极为农村、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第四条

远程医疗会诊实行分级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建设、运行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建设、运行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设立远程医疗会诊网络。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六条 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由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以及各网络单位组成。

第七条 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设立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是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的业务指导及协调机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卫生部备案。

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职责:

1.对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各网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保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的有效运行;

2.建立并及时汇总公布和更新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名单、远程医疗会诊医师专家库;

3.制定远程医疗会诊的流程和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4.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5.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考。

第八条 各设区市可依托本地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立1个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冠名“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设区市名)分中心”,经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卫生厅备案。

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职责:

1.负责对辖区内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2.建立并及时汇总公布和更新本辖区内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

3.组织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人员技术培训;

4.定期收集汇总本辖区内远程医疗会诊信息,并及时上报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各设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九条 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依托单位也是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

中心或分中心申报所需材料: 1.中心或分中心建设方案;

2.依托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3.辖区内各网络单位管理人员与会诊医师人员名单; 4.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远程医疗会诊的网络单位应接受非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的会诊网络使用申请。拟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的网络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一级及以上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具有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场所、基本设施,拥有至少一名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兼)职网络技术管理人员;

3.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的管理制度; 4.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拟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的网络单位应向所在地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或分中心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2.《远程医疗会诊机构申请书》一式三份;

3.远程医疗会诊设施建设情况、设备清单及使用状况; 4.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名单及技术职务证明;

5.对外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机构还应提交具备远程医疗会诊资质的医师人员名单,技术职务证明;

6.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的挂靠单位须为中心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人员、经费保障。

第十三条 远程医疗会诊由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和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共同实施。

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应当为具有执业许可的各类医疗机构。

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应当为二级及以上各类医院且具备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的基本条件。

第十四条 本规范实施前已经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的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补办上述手续。

第十五条 省卫生厅、各设区市卫生局定期公布审核确定的提供会诊机构名单、专家库名单,供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选择。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十六条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医师分为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和申请远程医疗会诊医师。

经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推荐,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或分中心审核,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可入选远程医疗会诊医师专家库。

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2.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一致; 第十七条 远程会诊医师与申请会诊医师的关系属于医学知识咨询关系,与患者无法律意义上的医患关系。

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属于申请会诊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机构负责协调解决。

第十八条 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资料,维护患者和会诊医师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申请远程医疗会诊程序与要求

1.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拟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时,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程序、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并签订“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备案;

2.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与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会诊网络发出会诊邀请函。邀请函主要内容应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会诊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拟邀请会诊医师姓名、专业及技术职务要求;

若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非网络单位,还应与提供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的网络单位联系并办理使用手续。

3.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应在会诊时间前由经治医师准备好会诊所需各项资料,包括:较系统的简要病史、完整的临床检查(检验、医学影像、病理及其他特殊项目检查)的文字、数据及图像等资料。所有病历资料整理成电子文档格式(文本文件如txt格式、doc格式,表格文件如exl格式,图像文件如jpg格式)后上传提供远程会诊机构;

4.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时,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全程在场,介绍患者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并做好记录。参加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场,并安排好会诊步骤、会诊的主题和需提的问题。

5.会诊结束后,申请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应将会诊结果记入病程记录,并向患者或其亲属通报远程医疗会诊结果。

第二十条 提供远程医疗会诊程序与要求

1.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在收到会诊申请及所需资料后,根据其会诊要求,确定相关专家,并确定会诊时间。普通会诊一般在48小时内作出会诊安排,3个正常工作日内完成会诊,并在会诊前24小时通知申请医院及患者,以便做好准备。急会诊一般在2小时内作出会诊安排,3小时内完成会诊;

2.会诊结束后,会诊专家将会诊意见通过会诊网络反馈申请会诊方。

3.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机构应负责做好会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病例电子档案库。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远程医疗会诊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设区市远程医疗会诊分中心及各网络单位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必须遵守国务院《互联网 7

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卫生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不得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若发布远程医疗会诊广告,须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得发布与远程医疗会诊无关的内容,禁止夸大或不实宣传。

第二十四条 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收费标准。普通会诊,设区市范围内100元/次/专科、设区市范围外200元/次/专科。急诊会诊,设区市范围内200元/次/专科、设区市范围外400元/次/专科(远程医疗会诊的收费标准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共同制定)。

申请会诊机构应将远程医疗会诊费统一支付给提供会诊机构,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提供会诊机构会诊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负责提供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

网络单位提供非网络单位使用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的,应收取相应费用。

第二十五条 医师在参加远程医疗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收受申请会诊机构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开展远程医疗会诊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医师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本规范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所在医疗机构记入医师定期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五章

附则

篇3:远程医疗会诊车应用及故障分析

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给军事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 注入了新血液[1]。近年来, 部队相继推出了远程会诊车、单兵视频系统等高科技的用于医学领域的新设备。在野战条件下, 这些设备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远程医学网和卫星通讯技术, 通过与后方医院的连接, 对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 解决了野战条件下医疗技术的匮乏问题, 实现了医疗技术资源的共享, 有效地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能力和卫勤保障能力。

2 远程会诊车应用及工作原理

2.1 远程会诊车应用

作为目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野战卫生装备, 远程医疗会诊车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功实现了矿井救援、抗震救灾、高原患者救治等野外救治[2]。现列举如下: (1) 远程会诊医疗车曾对被困井下196 h、严重颅脑外商的矿工实施突破, 被301医院陈香梅院士誉为“生命史上的奇迹”; (2) 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 我院医疗队应用远程医疗会诊车开展了多例远程会诊, 使部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后期又针对官兵高原缺氧导致的疑虑、焦躁情绪, 远程组织心理疏导和应急干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灾后的通讯设施受到严重干扰, 远程医疗会诊车通过远程医学信息网络, 与后方指挥中心建立点对点连接, 实现了后指任务的及时下达, 解决了灾后通讯差的难题; (4) 灾区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 一线官兵生活单调, 远程医疗会诊车利用自身的优势缓解了官兵思乡之苦、生活之苦。通过网管中心的控制, 将电视节目发到车内, 并通过车外接口传到电视上, 为战友们获取新闻、娱乐提供了平台。

2.2 远程会诊车工作原理

远程会诊车工作时, 首先接入220 V市电, 或者通过3 kW以上发电机对会诊车进行供电。其次, 依次打开车内总电源输入开关、UPS电源输入输出开关、车内设备供电开关、天线控制器、一体化计算机等设备, 最后进行天线控制器的展开。工作时, 远程医疗会诊车首先借助于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络和后方站点医院建立点对点的通讯连接, 然后通过远程会诊车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卫星通讯等功能单元, 将前方的信息 (伤员的声音和动态图像、医护人员对伤员病情描述) 等资源传递到后方会诊医院;同样, 后方医院和专家会诊意见通过远程会诊车的卫星通讯、信息处理、信息表达 (显示器、话筒) 等功能单元返回到前方, 为前方医护人员实施的医疗处置进行远程指导[3]。处理框图如图1所示。

3 常见故障及分析

3.1 故障一

3.1.1 故障现象

开机时, 天线控制器显示天线数据错误;开机后, 天线角度读数错误。

3.1.2 分析与排除

天线控制器的程序存储在主板上CPU的ROM存储器内, 天线每次展开后, 角度数据存储在flash内, flash通过蓄电池供电, 用以保存天线展开后的角度数据。在天线展开后, 如果蓄电池电量不足, 天线控制器断电后flash内存储数据会丢失, 开机则发生上述故障。排除方法:依次进入天控器的以下菜单控制→手动→复位, 对天线进行手动收藏复位。当天线方位下限位灯及俯仰下限位灯亮起时, 关闭天控器, 开机, 故障即可排除。

3.2 故障二

3.2.1 故障现象

在自动寻星过程中, Linkstar的SAT灯快闪, 不能常亮。

3.2.2 分析与排除

此故障由Linkstar接收或发射信号无法与网管中心信号同步引起。首先, 应确定网管中心是否开通此车的卫星信道。其次, 应判断车内ODU是否正常工作 (到车外观察ODU尾端指示灯, 如果为绿色, ODU正常工作) 。最后, 判定Linkstar同步发射信号, 通过检查Linkstar、串口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及天线控制器之间的线路是否接好。如以上故障均排除, 可联系网管中心协助解决。

3.3 故障三

3.3.1 故障现象

天控器开机后, 不显示“G”标识情况下如何搜星成功。

3.3.2 分析与排除

显示“G”标识, 说明GPS已经定位, 自动搜星过程中根据GPS确定的经纬度可以搜星成功。未显示“G”标识, 首先检查GPS与天控器的连线是否松动, 如果正常, 在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 通过调节ASM5800的载波频率使得SAT灯稳定常亮。

4 故障四

4.1 故障现象

在单独使用3 kW发电机过程中, 出现车载UPS被烧坏的现象。

4.2 分析与排除

3 kW发电机供给的电是有效电压为220 V、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在发电机开机和关机过程中, 由于转速瞬间的改变, 造成输出电压或者频率大幅度改变, 致使UPS电压输入部分烧坏, 不能进行工作。排除方法:给车载UPS和发电机之间连接另外一台稳压电源, 降低进入车载UPS的电压和频率, 确保车内设备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傅征, 连平.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2]白净.远程医疗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会诊”医疗网站

自从2004年妻子怀了孕,王航就开始了与医院打交道的漫长历程。一开始,他要陪妻子一次次地去做孕期检查。孩子出生后,头两年小病不断,他有时凌晨5点钟就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好不容易熬到上班时间开始放号,却得知医生今天停诊。

这样的经历,让王航这个互联网职业经理人感到“崩溃”。出于职业习惯,他上网查过,发现大多数医院的官方网站都不提供医生出诊的相关信息,即使提供,也不会有及时的更新。他不理解为什么医院不能把这些基本信息放到一个人们都看得见的平台上。于是,王航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做一个网站,将这些信息聚合在一起,好方便患者就医。

于是,2006年,王航从奇虎网副总裁的位置上辞职,和几个哥们儿一起,创办“好大夫在线”网站。由于创业时资金有限,一开始,王航与合伙人要亲自跑各大医院,在门诊挂号处的大牌子下,手抄医生的个人信息与出诊时间,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到网上。那时候,没有人上网去查找和评论医生,网站上前500个对医生的评论,都是他们在医院“现场采访”得来的。

医疗网站兴起

“我们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做一个医院的‘大众点评网’。比如你要看心血管病,那么去好大夫网上一查,就能知道全国最好的心血管医院是哪家,它的哪位医生最受欢迎,以及他们的出诊时间。这个排名,都是患者投票的,不牵涉到商业利益。此外,我们只做公立医院,因为中国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也是在公立医院。”王航解释说。

在国内,与好大夫网站前后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39网”“家庭医生在线”等一批健康医疗类网站。在努力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这些网站的普遍做法,都是都让一批医生在网上与患者互动,包括网上电话咨询服务。

位于广州的家庭医生在线网站,汇聚了华南地区的医疗资源。该网站总编郑文艺解释说,“由于有一份已经创办30余年的《家庭医生》这本杂志作为依托,我们在医疗界积累了丰富资源,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很多医生会主动来开设个人频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好大夫’不大一样。”这一点得到了王航的确认,他强调说,好大夫网站是主要依赖患者的,医生们是在患者的推动下来上网和患者沟通。

“以好大夫为代表的医疗网站的出现,是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如果不是因为有‘看病难’这个问题,就不会诞生这样的网站。”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医生余可谊这样评价。他解释说,在美国,如果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问题,家庭医生就可以解决。如果得了大病,会在家庭医生的推荐指导下,转诊到相关的医院或医生。但在中国,由家庭医生帮助转诊的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当病人想寻找治疗某个病最好的医院时,他是盲目的。此时,医疗网站就起到了一个辅导患者就诊、帮助转诊的功用。谁为网上医疗信息把关

随着医疗网站成为一个产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肖医生曾遇到过一个40岁患肾上腺瘤的男性病人。这位病人开口便问:“大夫,我还能活过三个月吗?”削医生愣住了,对方接着说:“我看网上说,所有得肾上腺瘤的,三个月必死……”对此,肖医生说,“现在患者都喜欢在网上预查病情,但谁来保证网站的质量呢?

上海财经大学的刘长喜与王学成今年初发表了《互联网在健康传播、病患医疗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一文,对上海中心城区的449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5%的人对网上的健康医疗信息感到“比较满意”,没有任何人选择“很满意”,说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而调查对象最不满意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健康信息广告成分太多。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存在。根据美国对结肠直肠癌病人互联网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半的此类疾病相关信息链接都是商业导向的,只有不到1%的信息由专业团体提供。

此外,上海财经大学的这项调查也显示,有27.8%的,人在利用健康信息进行医疗诊断时出现过误诊情况。而网上信息不专业、不准确是误诊的最主要原因,占69.4%,其次为虚假信息与欺骗性广告。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医疗健康类网站信息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网站需要用民营医院的广告来养活自己。美国最大的医疗网站Webmed,主要收入之一是药厂的广告。但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介上向公众直接做广告。因此,国内医疗健康网站的利润来源,除了网上咨询电话的收费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各种民营医院的广告。而好大夫网站由于拒绝民营医院的广告,至今还没有盈利。

此外,由民营医院自己主办的医疗网站更有着强烈的广告目的,在网上随便一搜,这类网站不计其数。从黑龙江省桦甸市来北京求医的刘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在网上和电话里和他们联系,问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劝我买这个药、买那个药,一听就知道是骗钱的,政府也不管管这些黑网站。”

在监管上,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医疗网站不许进行网上诊断与治疗,但对医疗网站提供的具体内容与服务,并没有强制性约束与具体监督措施。

医疗网站需要医生“坐堂”

余可谊曾接待过一个从非洲赞比亚回国的病人。这位中国人在当地造成了颈椎骨折,在赞比亚的医院治疗后,恢复的不是很好。他上网四处寻医,便在好大夫网站上遇到了余可谊。由于当时网络条件有限,患者无法上传影像学资料,无法得知病人的更多详细情况,余可谊只好给出一些原则性意见和安慰,并让他等回国后再来医院就诊。过了一两个月,这位病人果然来找他。余可谊发现,虽然他的骨头愈合了,但颈椎发生了变形后突。后来,这位病人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网络大大缩短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美国还是非洲,只要能上网,你就能和你所想找的医生联系上。所以互联网在医学里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余可谊说。

对于医生来说,在医疗网站上和患者互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生的负担,一般是慢性病、市场竞争比较大的科室医生会比较活跃。“在网上和患者互动,给医生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多。但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并不缺病人,一些已成名的医生工作已经满负荷,所以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一点。”余可谊解释说。

因此,上网与患者互动,很多时候,要凭医生本人的兴趣。王航介绍说,好大夫网站大约收录了30万名医生,但真正活跃的,大约占50%~60%,每天都登录网站和患者互动的,只有5万名左右。

在网上与患者互动,也令余可谊“意外”获益。很多人在微博上咨询他,平时如何锻炼,才能预防脊柱问题?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可以多游泳和做“小燕飞”以锻炼腰背肌。后来,一些人就在微博上回复他说,听从他的建议,对保护脊柱果然有帮助。他由此就想到,游泳与做“小燕飞”对脊柱的益处究竟有多大,医学上并无系统的研究,而这正是他科研上值得研究的点,通过网络,就可以搜集病人资料,用于研究。王航也说,“有的医生为了研究某一个病,会在我们网站上特意注明,欢迎患有某种病的病人前来就诊。因此,医疗网站对医生们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来他们想要的病人。”

篇5:会诊管理制度

会诊是解决患者诊断与治疗的手段之一,凡遇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各专科知识,需要提供咨询或协助;收治非本专科病症,需要转科治疗等。会诊分为院内会诊(包括普通会诊、急会诊)、院外会诊(包括远程会诊)二种。如需院外会诊,原则上应在已进行院内会诊的基础上再进行院外会诊。我院的会诊制度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按照技术职称的高低进行实施,即住院医师必须在主治医师的同意下,方可提出会诊要求;书写会诊单,主治医师必须签名确认。会诊工作必须由主治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完成。

一、院内会诊

(一)普通会诊

1、院内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相关规定,需要邀请会诊时,由主管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同意并在会诊单上签名盖章后,送至应邀会诊科室。要求特殊专科会诊的病情较轻的病员,可自行携带会诊单到有关专科检查;少数确需携带病历前往检查者,必须由科室医务人员护送,不得将病历交给病员及其家属。

2、全院会诊:病情复杂需要申请全院会诊时,申请由科主任提出及决定应邀科室、医师名单和时间并在会诊单上签名盖章后送有关科室,同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酌情派人参加。

3、综合病区特殊病员会诊:由二级及以上或副主任职称及以上医师提出并在会诊单上签名后送有关科室。如为危重疑难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报分管院领导。应邀科室应派副主任以上医师前往会诊。

4、门诊会诊:由首诊医师在门诊病历上写明本科情况和处理意见,提出会诊科室,立即让病员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就诊时分诊导医应予以优先安排。如病情特殊或危重致病员无法行动时,首诊科室须电话通知会诊科室,会诊科室应立即派人前往会诊,会诊意见如实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5、应邀科室接到会诊单后,应派出主治以上的医师(综合病区特殊病员会诊除外)前往会诊。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包括周六日和节假日)。

6、邀请会诊科室必须安排主治以上职称的经管医师,或当天高年资的值班医师,或科主任(全院会诊)陪同会诊,介绍患者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并做好会诊记录。

(二)急会诊

1、科间急会诊:在治疗或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须经会诊解决的紧急疑难问题时可申请急会诊。会诊单右上方需注明“急会诊”字样,送会诊单的同时应电话通知受邀科室。受邀科室二线值班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

2、全院急会诊:遇病情突变、手术中突发紧急情况、危重病人抢救、特殊或重大灾害事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者需多科室急会诊时可申请全院急会诊。会诊应首先报请医务科(非正常上班时间报请总值班)等上级领导部门,待批准后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主任。科室主任接通知后应立即亲自或安排副主任以上医师迅速前往,由医务科统一协调和指挥救治工作。会诊结束后,医务科和邀请会诊科室应对会诊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三)对会诊的要求

1、会诊医师应由具有主治技术职称或以上医师担.申请会诊科室送会诊单到会诊科室时,须携带会诊登记册一同前往。会诊登记册上须注明申请会诊科室、需会诊的病人姓名、住院号、收到会诊单的时间和医师签收栏目。会诊单送达时会诊科室时,接受会诊单的值班护士、或一线或二线值班医生必须在登记册上签名并填写签收时间,并及时告知会诊医师。

2、申请会诊医师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盖本科室公章后送往应邀科室;同时应在会诊医师到达前做好会诊充分准备(如提供病历、各种检查及化验报告单以及会诊中可能需要的特殊器械等。)

3、医师会诊后应给予较明确的会诊建议及处理意见;对会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前去会诊。

4、会诊后若确定疾病属会诊科室病种或需会诊科室处理,会诊医师应提出转科建议。申请会诊科室应主动接受转科并协助处理,并认真写好转科记录。对暂不需要或不宜转科者,经治医师应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如病情一旦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原会诊医师及其所属科室。

(四)会诊记录书写规定

1、会诊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主治或以上职称医师同意并签名;申请全院会诊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签名。

2、会诊意见记录由会诊医师负责书写;多科会诊由参加会诊的各科医师分别书写并签名,经管医师负责汇总会诊意见,并记录在病历上,由上级医师签审。

3、会诊医师确定需转科或转院的,应写明具体时间和联系人。

二、院外会诊

(一)邀请院外专家会诊

1、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患者要求,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医师会诊时,应征得科主任同意并签名,由经治医疗组负责人(三级医师)向患者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患者同意(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并签署会诊知情同意单后,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经医务科审批后送住院处记帐,即可联系有关会诊单位,商定会诊专家和时间并通知医务科。非正常上班时间则由总值班负责协调,事后报医务科备案。

2、会诊申请单内容应包括拟被会诊患者的病情摘要、拟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目的、理由、时间、费用等。待医务科审批后,邀请会诊的科室持公函直接联系会诊医院的医务管理部门和被邀医师。

3、省内会诊专家原则上在安全的前提下,由专家自行解决交通问题;特殊情况下也可由医务科联系总务处派车,申请会诊科室负责派人接送;必要时可由科主任派本科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外院会诊,或进行书面会诊。

4、任何人不得擅自邀请外院医师来院会诊及手术。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科室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① 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② 我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③ 会诊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6、会诊费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

7、院外会诊时原则上由科主任主持;科主任因工作原因无法主持时,应委托区长或医疗组长主持,相关医务人员应陪同会诊。涉及需要检查治疗或手术时,应邀请相关科室参加会诊。医务科酌情派人参加或主持院外会诊,特殊情况则由医务科领导或业务副院长主持。

8、会诊结束后,医务科应对会诊情况进行登记备案,邀请科室及时记录会诊意见,并将会诊情况回报应邀会诊医疗机构。

(二)应邀外出会诊

1、外院邀请我院医师会诊时,必须由外院医务部门与我院医务科联系,经医务科审批同意后安排副主任以上医师前往会诊;在职医师不得私自外出会诊。

2、点名我院医师会诊时医务科尽可能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如受邀者出差、患病等无法前往时,由医务科及时解释说明。对于会诊医师外出会诊可能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但会诊又确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则由主管院长审批。

3、医务科决定派出会诊医师后,应为会诊医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接受会诊邀请后因特殊情况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及时通知邀请医疗机构。

4、医师外出会诊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如有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者,医院则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进行处理。

5、医师在会诊过程中自觉难以胜任会诊工作的,应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如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建议将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如果患者拟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应事先通知相关科室或医务科。

6、医师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必要时我院协助处理。

篇6:会诊管理制度

1.1 为规范我院会诊,保证客户治疗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2.1 所有疑难病例和超出主诊医师执业范围的病例均须有主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3.定义(无)4.职责(无)5.标准

5.1 总则

5.1.1 根据客户病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主诊医生提请医院内相应科室或者医院外相关科室医生对客户进行会诊。

5.1.2 请会诊必须开医嘱并填写会诊单。5.1.3 会诊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诊。

5.1.4 各临床科室在医生值班表中,排出院内、外会诊医生,如果该会诊医生因事外出,科主任应及时安排相应人员负责会诊工作。院外会诊由医务部安排落实。5.1.5 院内、外会诊由本院主治医生及以上级别医生担任。5.2 院内会诊

5.2.1 普通会诊

5.2.1.1 请求会诊的科室主管医生开出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

5.2.1.2 邀请科室与受邀会诊科室主任联系,在24小时内,受邀科室根据会诊要求安排医生会诊;

5.2.1.3 客户的主管医生陪同会诊并将《会诊单》转交会诊医生。

5.2.2 急会诊(紧急情况下的会诊):请求会诊的主管医生直接电话呼叫会诊医生,会诊医生接到会诊请求后,10分钟内赶到,必要时请上级医生协助治疗。

5.2.3 门诊间会诊:门诊高危、疑难病例包括复诊三次以上未能明确诊断,留观或输液治疗超过3天以上的病例必须提出会诊申请。会诊申请由主诊医生提出,由门诊部主任负责,必要时报告请示医务部。门诊会诊要求在当日完成,会诊意见和结果需由主诊医生记录在门诊病历本上。

5.2.4 护理会诊:本科室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客户,由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会诊申请,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护理会诊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需及时执行,会诊地点设在申请科室,会诊内容及结果由护士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5.2.5 院内大会诊

5.2.5.1 请求会诊的科室主管医生开出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主诊医生签名确认; 5.2.5.2 病区主任签字后将会诊单交医务部,医务部协调相关科室,尽快安排时间,组织会诊;

5.2.5.3 邀请会诊科室应做好会诊前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病历和做好会诊记录。

5.3 院外会诊

5.3.1 对由于病情超出本院诊疗技术或范围的客户或者客户自愿要求院外会诊,经客户或者授权委托人同意后,可由病区主任提请医务部要求邀请外院会诊。经医务部同意后,医务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和协调。

5.3.1.1 由主管医生填写院外会诊申请单,主诊医生签字确认,经病区主任签字后交医务部(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

5.3.1.2 医务部审批同意后,负责联系院外会诊医院及医生,确定会诊时间及交通工具(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

5.3.1.3 院外会诊所产生的费用由客户承担。

5.3.1.4 邀请会诊科室应做好会诊前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病历和做好会诊记录。5.3.2 本院医生外出会诊

5.3.2.1 本院医生外出会诊必须通过医院间的会诊申请,医务部收到对方医院的会诊申请单后,与有关科室联系(夜间和节假日急会诊由医院行政总值班负责安排、联系,根据会诊要求选派相关专业的有资质的医生前去会诊;

5.3.2.2 外出会诊的医生原则上应安排好本职工作后才能外出会诊,如遇急、会诊等情况应安排相等资历的医生暂时代替自己的工作;

5.3.2.3 如在外会诊过程中有意外发生,回院后应及时向医务部书面汇报; 5.3.2.4 外出会诊按医院相关规定收取会诊费用

6.流程(无)7.表单

篇7:医院会诊管理制度

(二)无特殊情况下,被邀会诊的医师在10分钟之内到达。

(三)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会诊后,被邀医师应将检查结果及诊断处理意见写在急诊病历和会诊单上,对危重疑难病员的诊疗建议应向原接诊医师交待清楚。

(五)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患者所在科(室)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并及时请有关上级医师检查,确定诊治方案。

(六)如病情需要多个科室会诊,由患者所在科(室)向医务科汇报,由医务科召集有关科室会诊,并应按病情,明确由某科负主要责任。

篇8: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联络手段,可以让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就可以接受异地医学专家的会诊。缩短了病人与医学专家的距离,能充分地利用高端医疗资源,还能减少病人出行费用及诊疗时间。此外,远程会诊系统在远程医疗教学方面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能促进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完成其医学方面的继续教育;能整合医疗资源,让好的医疗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能使不同医院医学专家能更便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2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组成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支持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会诊、专家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等众多子功能模块,提供完善的综合会诊服务和管理。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实时会诊系统和离线远程会诊系统组成。

2.1 实时远程会诊系统

实时远程会诊系统是指专家、医生与患者间可以进行实时远程会诊;患者可以通过申请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会诊专家可以远程控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可以实时传输危重症患者的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为远程治疗专家提供更实际更动态的诊断依据。

2.2 离线式远程会诊系统

离线式远程会诊系统是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申请医生可以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强大的高清视频通讯服务能力,提供包括高清远程会诊、高清远程监护、高清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病理远程诊断等高清视频化服务。

3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结构

建设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网络,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开放给患者,实现有限的专家资源共享。

3.1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例如以某医院为远程会诊中心医院,下面接入基层医院,每次诊断都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即同一时刻只能由中心医院接入其中1个基层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中心医院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挂号顺序,轮流接入基层医院;同时在中心医院建设一个中心机房,将每次会诊的现场实时录像作为宝贵医学资料,同时将远方医院病人病历、CT、MR、心电图等患者检查资料上传至中心机房数据库保存,且转至中心会诊室的PC终端,供专家会诊使用。如图1所示。

高清无损远程医疗系统由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两部分组成,中心医院以广域网方式接入基层医院,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将基层医院的诊断设备变成中心医院的逻辑延伸,从而有效地对接中心医院的医生资源,极大地推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实现高效的异地、实时诊断及会诊,有效地解决乡镇卫生院专家资源匮乏的问题。

3.2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会诊流程

1)病人来到基层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当地医生发现病情严重无法诊断,可以在会诊工作站发送远程会诊申请,并上传医疗影像资料(如CT/ECG/MR/X光片),通过即时传输技术无损的送达中心医院。

2)中心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接受到申请后,根据病情由医政人员将申请分配给应诊医生。

3)应诊医生接受到会诊申请后,在会诊工作站上浏览上传的病人信息及相关医疗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同时通过高清视频系统和患者进行远程交流,最终提交诊断意见。

4)确诊后,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工作站实时的调阅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3 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构架

为满足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需求,医院远程医疗系统以中心医院为系统管理和网络传输交换的核心,包括中心机房、中心会诊室。中心医院以广域网方式接入基层医院,包括诊疗室。

各会诊室的典型设备连接如图5所示。

3.4 远程医疗系统具体功能

远程医疗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标准数据调阅、影像浏览,还具备标准完善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的流程,包括基本会诊申请、病例分配、病例诊断以及整个远程医疗平台的管理、统计等基本功能。具体功能如表1所示。

4 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

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医疗资源,通过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可远程会诊手术,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远程教学,为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医疗资源。医院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能通过权限管理的方式对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实时音视频的互动,可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录制及档案管理。通过本套系统的部署,手术的视频教学观摩可实现学员与手术室的分离,避免手术观摩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同时,可让上级医生或专家实时了解经授权手术室的实时手术情况,并可以实现手术讨论及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医院手术示教/专家会诊系统示意图如图6所示。

每间手术室或检查室按录制、直播需要部署不同类型的编码器,前端编码可接入内镜、术野摄像机、生命监护仪、PACS、HIS等图像信号。编码器采集各种丰富的医疗图像信号编码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后端的录播服务器;录播服务器接收多间手术室内的信号对多间手术室进行同步录制、直播。示教室、会议室内的医师可使用电脑接收手术/检查的直播。通过配置语音交互终端可实现手术室或其他检查室内的医师与示教室、会议室内的医师进行双向语音交流,进行手术指导、提问交流等。

5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应用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也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对学校来说加快了教学模式转变的步伐,医学人才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发生转变,历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校来说,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总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羁绊。现在,通过学校与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医院联合应用,理论与实践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医院与学校的联合应用方面只要网络通畅,配置好该系统,就能够实现医院与学校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日常医院会举行一些会议或培训,讨论一些病例或日常的工作。日常工作会议的保存,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入档管理,病例讨论保存下来是非常重要的,病案是医院档案中利用率最高、利用者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档案。医院医疗大讲堂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每年都会邀请各学科领域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及各阶层的社会名流担任主讲嘉宾,针对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对于这样的活动想参加的医生特别多,但是场地没有特别大,部分医生就不能到现场观看。这套系统需要将讲课的内容实时的传到各个工作人员的桌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于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作为资料长久的保存。

大型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同时和多个协作支援医院召开远程会诊、手术指导、学术交流等工作,无需多次往返帮扶医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了远程协作的效率,避免高端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身临手术室的效果,同时病人的病历、诊断报告、影像资料能够显示在屏幕上。利用该套系统对于突发疫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也提供“零污染”的环境。在保证医院的内部卫生环境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6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可提供的功能会更加全面,也使医疗系统的应用更加快捷。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定义,在实际中如何构建此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应用。通过运用高清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创建一流的高清远程会诊平台,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提供创新模式的医疗服务体系。

关键词: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9: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图像压缩技术的应用,医学图像除了可以大量存储同时用于远程图像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为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和完整、全面的相关医学信息[1];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图像压缩技术,利用小波变换对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压缩编码,较好地改善了当图像场景中的物体进行快速运动时,使得时间域的小波系数突然变大而使得压缩率变低的不足,在远程医疗系统中可以快速、高效地压缩图像。

远程医疗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传输多媒体医疗信息来实现远距离的医疗活动;主要着重于多媒体交互式服务。利用远程医疗可以减少边远地区患者求医的费用和求医诊治花费时间,节省医生往返各地的费用和时间,也可以提供分散医院之间的远程交流和协作。小波变换的视频编码的实现能够在压缩性能、诊断性能、传输性能上适应于远程医疗系统的压缩;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结合运动补偿量化编码算法,能较好地对医学图像进行压缩及处理。

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的基本思想

所谓图像压缩就是去掉各种冗余,保留重要的信息。图像压缩的过程常称为编码,而图像的恢复则成为解码。虽然图像的数据是非常巨大,但是可以采用适当的坐标变换祛除相关,从而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小波变换通过多分辨分析过程将一幅图像分成近似和细节两部分,细节对应的是小尺度的瞬变,它在本尺度内很稳定。因此将细节存储起来,对近似部分在下一个尺度上进行分解,重复该过程即可,近似与细节在正交镜像滤波器算法中分别对应于高通和低通滤波,这种变换通过尺度去掉相关性,在视频压缩中被证明是有效的[2]。

运动补偿

运动补偿是通过先前的局部图像来预测、补偿当前的局部图像,它是减少帧序列冗余信息的有效方法。远程医疗系统不仅仅是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实时可见的视频图像资料以供医学专家参考。所以,大量、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数据的处理、传输就成为远程会诊系统的关键环节,另外医生在查看图像时只对图像中很小一部分感兴趣,这部分区域有可能是病灶区域分,除病灶区外对于其他图像如背景部分等一些局部图像成为医生乎略的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医学图像的这一重要特征在进行设计图像压缩编码算法时对乎略的内容进行高比例压缩。

图像压缩技术在远程医疗系统中的研究方案

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实际上是在静态图像编码的基础上,增加帧间图像的内插和运动补偿技术,由此来消除图像之间的时间相关性,从而实现高倍率的压缩目的。再对已消除时间相关性之后的每帧图像进行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

首先将要编码的图像分成16×16的宏块,对于每一个宏块,依照某指定的准则,在其参考图像中搜索与其最匹配(最相近)的块。如果搜索到的块满足条件,则作为当前编码宏块的运动补偿块。将它们相减,得到的结果称为帧间编码块,并将其放在残差图像的相应位置。如最终没有找到相近的块,则认为当前块属于帧内编码块,将其直接放置在残差图像的相应位置。然后对残差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及压缩编码。显然,解码时,将解码的残差图像加上其对应的运动补偿图像,即可得到复原的图像。

对于小尺寸图像块宜用DCT方法进行编码,先对残差图像中的帧内编码宏块用DCT方法进行变换、量化、编码,其结果作为总数据的一部分输出到比特流中。对编码后的图像块进行恢复得到其重构块,再用原快减去重构块得到残差块,即帧间编码块。由残差块代替残差图像中相应的帧内编码块。如此一来,残差图像就全部由帧间编码块组成了,从而在整体上趋近于零。以上分块的不足之处存在于,运动补偿的块越小,得到的残差图像的能量越小。然而,分块越小,块越多,算法复杂度越高,矢量数目越多。传输矢量所需要的数量可能大于图像残差能量减小所节省的数据量,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得不偿失的情况。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自适应的分块大小,对细节较少的部分采用大的分块,对细节较多的地方采用较小的分块。另外,也可以采用像素插值的方法,利用插值后的像素位置进行预测将提高运动补偿的精度,但事实上,随着插值变得精细,其对于运动补偿的改善作用也在逐渐下降。

小波和运动补偿相结合能更好地进行图像压缩,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算法EZW、SPIHT和一种改进的EZW算法,这些算法是视频压缩编码算法中的关键部分。这有待于在软件平台上进行算法验证、分析和对比,实践证明应用改进的EZW算法对图象进行压缩,重构图像的PSNR值较高。

视频图像不仅在其每一帧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且在帧间即时间方向也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有效的方法消除这些冗余信息可以大大地提高视频的压缩比。

本文分析了对图像的背景及非病灶区域进行传输编码技术,并把它有褪用到远程医疗系统会诊子系统的视频流处理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方案可以减少传输时间,解决其数据量大、耗时长的瓶颈问题,并增加了通信双方的交互性。遠程医疗在我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鲜事物,一个新的课题。现有远程医疗对我国医学来讲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其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咏沙.远程医疗系统中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

上一篇:兰州大学文学院考研下一篇:关于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扶持力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