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2024-06-21

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共8篇)

篇1: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篮球队组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培养终生体育的习惯的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强化办学特色,从而确立了特色体育项目——篮球运动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内容。为此,特制订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二、任务目标

1、认真进行以篮球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学会打篮球、班班拥有篮球队、年年举行篮球赛。

2、狠抓校篮球队的建设,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力争每年都取得较好成绩。

3、积极开展篮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篮球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篮球运动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1、成立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管理学校篮球工作事务,领导和促进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快速、稳定地发展。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篮球运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3、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的开展篮球运动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增添部分公用篮球,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及时修补损坏地面,确保学生安全的活动;及时添置其它常用体育器材,如篮网、比赛用球,以保证篮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5、学校统筹解决校篮球队队员的训练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二)做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高年级各班成立 6 — 10 人的篮球运动小组,每小组有一个以上篮球(学生自备),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其他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将兴趣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

(三)举行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和篮球特色周1、为了给学校增添更浓的篮球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每年的校学生篮球赛采用联赛的形式,由五、六年级各班组织训练参加比赛的项目为五对五全场比赛;三四年级比赛的项目为三对三半场比赛;一二年级比赛项目为行进间过障碍运球比赛。

2、为了突显学校篮球教育活动,展示学校篮球教育的成果,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篮球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篮球活动。如学生篮球才艺展示、年级全明星对抗赛、教工篮球赛、师生篮球交流、篮球知识讲座等。以促进学校篮球水平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品位。

(四)努力提高校篮球队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学校成立篮球兴趣小组,利用每天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开展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3课时,严格管理规范训练,从中及时发现培养人才,充实到校篮球队中。

2、学校成立男、女篮球队,每周坚持科学训练。教练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提高训练质量。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3、搞好学校篮球队的梯队建设,成立学校篮球二队,主要由三四年级的学生组成。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校篮球一队做好准备。

4、校篮球兴趣小组成员优先选用为校队队员,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选上无故不参加者取消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的评选资格,取消参加校篮球联赛的资格。

5、从生源入手提高篮球队伍实力。

6、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篮球交流比赛,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篮球比赛,做好比赛的一切事务,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开展篮球运动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特色创建工作

1、鼓励全校教师开展篮球运动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活动,尝试、实验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及时总结反思,经常探讨研究,交流科研成果,申报篮球科研课题,推动学校篮球运动向纵深发展。

2、尝试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选择编排适当的篮球内容插入体育课中,积极开发体育教学校本教材,形成体育教学特色。

篇2: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跳绳运动即普通又平常,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跳绳项目,许多年来都延续着传统的跳绳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我们学校实际状况,经过反复论证,并多次有关专家、领导进行指导,而且已对这方面工作进行长达一年多的尝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故预想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我校实际,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跳绳校本课程,形成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努力在市区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办学环境和装备条件比较困难。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因而在我校推广性很强。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我们提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以跳绳进行各种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学生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来推动和普及学校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同时,跳绳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很好地落实和践行了我校的“同行同心同乐”的办学理念。

总而言之,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不仅能培养师生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协同配合、和睦相处的精神,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互尊重与交往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理论建构

1、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要求我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3、系统理论和控制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控制好两个系统。一是在体育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各科知识的系统化联系;二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学生的最优化组合。

4、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是通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跳绳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整合,以引导、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这一理论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跳绳教学,及各科知识的整合。

四、课程研究的预想

我们坚持“同行、同心、同乐”的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关爱教育”为学校特色文化。我们试想通过“跳绳项目”研究,进一步落实关爱教育,培养师生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学会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协同配合、和睦相处的精神,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互尊重与交往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的乐趣。

五、研究内容

1、制定和实施以跳绳为主阳光体育活动方案:以《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依据,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实践为主要形式,边实践边小结,不断摸索,构建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的方案,确定每一位学生跳绳应达到的水平,确保了跳绳活动长盛不衰。

2、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管理研究:开发适合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跳绳校本课程,制定各年级特色计划,以及跳绳教学研究的课程管理。

3、跳绳运动育人研究:收集有关跳绳运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论资料,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以及通过专家点拨指导、家长的交流会,更好地发挥跳绳运动的育人功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七、研究的步骤与安排

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年11月~20*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2、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3、对我校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学校特色教育的问卷调查,并作出分析报告;

4、总结课题前期工作,具体化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年4月~4月)

1、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2、进一步实施跳绳教育与训练

3、撰写课本教材课程

第三阶段(204月)

1、课题总结、反思

2、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八、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成果形式以研究报告、校本教材为主、辅以案例、课件、图像等。具体如下:

1、校本课程教材、活动展示、图片等材料

2、课题论证、结题、讨论、总结、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3、跳绳特色教育现场展示会

九、课题领导小组及分工

1、课题总负责:周国新(总指导、总方案)

2、课题组长:石榴(制订方案、校本课程的编写、组织具体实施、检查总结、撰写报告)

3、课题成员:负责组织活动的开展等工作;负责校本课程的设置、安排打印材料等工作;器材的购买等后勤保障工作

十、保障措施

1、做到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校长亲自负责,责任到人,教职工人人参与,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做科研

2、我们学校多数是年轻教师,充满朝气和活力,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视跳绳项目特色建设,把跳绳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学校以跳绳为主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活动计划,布置工作任务,抓好学校跳绳活动的普及开展。

3、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们对我校体育工作非常关心,多次来我校调研,对我校跳绳特色教育进行指导。

篇3: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一、大学体育教学休闲体育项目的论述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休闲体育项目实施得较晚, 对休闲体育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一般来说, 休闲体育就是一种通过身体, 对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空余的时间内, 能够自主地选择一定的运动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 而且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是一种休闲的体育项目, 所以呈现出来的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施休闲体育项目, 能够使得大学体育课上的氛围更加轻松, 从而更能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能够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还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休闲体育项目的实施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通过制定休闲体育项目的实施策略, 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还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进一步促进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 保证休闲体育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施休闲体育项目, 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休闲体育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才能发挥出作用。在休闲体育项目实施过程中, 将体育理论知识和实际体育活动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 而且还锻炼了大学生的身体。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 运用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 逐步地去引导学生们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能够使得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在实施休闲体育项目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休闲体育项目, 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对体育教学进行设计,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更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能够使得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进行模块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 对休闲体育项目实施模块教学, 能够达到实施休闲体育项目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模块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根据指定的教材分为若干个模块, 在不同的模块中都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根据这种教学模式, 更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达到了实施休闲体育项目的目的。

(三) 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在实施休闲体育项目过程中,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们一种真实感。在篮球的学习中, 给大学生营造一种比赛的情境, 能够让学生们在体育实践中受到教育, 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锻炼身体,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分组模式

在大学体育教学实施休闲体育项目过程中, 通过运用分组的模式, 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把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 并且还要保证每组的成员积极地完成任务, 通过每位学生之间的合作, 不仅在学习中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氛围, 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实施休闲体育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实施休闲体育项目, 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身体, 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体育的意识, 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 进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说,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休闲体育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着一定的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是把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实际需要相结合, 通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休闲体育项目, 正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有效满足大学生在健康成长阶段中的需要, 进而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休闲体育项目,全面发展,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杨彦斌.高中体育教学中休闲体育项目的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

篇4: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休闲体育 实施

一、 休闲体育项目的引入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是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从一次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教育将不再是大中小学意义上的学历教育,它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求。同样,这种认识对学校体育产生深刻影响,对待体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那种“学生时期参与,出了校门停止,上了年纪再说”的观念亦将改变,即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阶段它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在人生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收益。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则面临着升学、学业、分配等各种压力,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特别需要一种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的方式。而休闲体育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休闲体育的本质取向就是为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去热爱、认识、理解、体验、学会生活体育。

二、 概念界定

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可以充实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改善生活品位,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强调活动的乐趣。休闲体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对技术、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等特点适合当代高中生的需求,它有助于高中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更能实现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

三、 休闲体育项目的实施策略

(1)模块教学。新课程要求以模块教学,我校实施的休闲体育项目也实施了模块教学。

(2)合作策略。把班级分成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好的同学做示范,并给差的同学指导与纠下,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

(3)情境教学策略。利用创设法,使学生感受一种氛围,让她们展开想象,让学生们集体创作和整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以音乐、舞蹈等为手段,启发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潜在的情感。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的角色,始终在用语言和巧妙地组织队型变换引导学生,而学生始终处在音乐、表演所渲染的情境之中。最后通过鼓励学生展示每组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间的合作意。

(4)递加法教学策略。这种教法可以把先学的动作在之后多次重复中逐渐熟练,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成果获得后的快慰,而且整个练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比较透彻,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比较准确,使其在与整套动作的配合情况也比较好;同时因有新学动作不断加入,产生新异刺激,增加练习者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成效与结论

(1)改变了观念。随着新的生活观、健康观、娱乐休闲观的出现,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应教会学生如何以体育为手段,调节日常生活,使体育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调节器。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体育课就是达标课。

(2)提高了能力。实施休闲体育一年多以来,我们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体育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运动兴趣浓厚、教学内容实施顺畅、学生学练认真、教学任务快速达成,更重要的是学生上体育课感到很快乐,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开创性思维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我们要用的教学器材也尽量让学生自行选材,进行设计,并制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也能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3)提升了品质。在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课题组组员的精神面貌日益饱满,青春的活力也不断焕发出来。在活动中渗透的道德、审美、哲学、艺术等思想能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向整体化发展。

由此,休闲体育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兴趣和爱好,达到自娱的目的,而且又可以适应社会及世界发展的潮流,了解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变化的趋势等,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五、困惑与反思

(1)我校是普通高中,对于升学是一个大的前提,而且体育项目只靠课内是不够的,对如何处理好课外练习与升学率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大困惑。

(2)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生进来。而对于老师而言,则是“年年花相似”。如何保持教师课程开发的持久力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困惑。

(3)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为基础,学校是否会一如既往的给予我们支持是我们的第三大困惑。

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教师素质是决定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课程改革的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尽快转换角色意识和教学观念,使自己不仅成为学校课程的实施者,更成为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我们将坚定课程开发的信念,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大胆探索,并以非凡的胆识与气魄,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开发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元镇,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惠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休闲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俞金英,休闲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科学研究》,2007

[4]陈炜编著,《休闲娱乐体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5]杨钢,席海龙,马菊霞,大学体育教育的新理念——休闲教育?西安体育学院报

篇5: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社会、人民、家庭有用的、合格的、健康的复合型人才,为我校体育特色发展的核心思想。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精神,,以“建构体育文化,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指导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体育锻炼的快乐。

二、达成目标

啦啦操特色项目

未来几年,我们要走出一条富有书香气的、特有的啦啦操之路,助圆书香梦。

1.继续加强领导重视程度

加强学校领导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是扩大啦啦操运动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进程中,有计划地对啦啦操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规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在制度层面给予啦啦操运动发展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2.继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啦啦操教练员是啦啦操运动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学校应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鼓励啦啦操教练员进行进修培训,以便准确把握啦啦操运动的最新发展动态,接触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啦啦操苗子。

3.继续扩大各类参赛规模

我校积极参与啦啦操赛事,,提升自身的竞技啦啦操质量,吸收先进的理念与风格,把我们的队伍建设为一只高水平、高规格、高效率、高强度、高名气的“五高”队伍。

4.积极辐射全民啦啦操运动。

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全校学生啦啦操的训练活动,继续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做到每班每周一节啦啦操课,每人一套啦啦操训练服、一双啦啦操竞赛鞋、人手一对啦啦操高规格花球。使啦啦操运动作为丰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啦啦操氛围,啦啦操文化活动、竞赛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100%。

5.科学引导啦啦操项目教研建设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持续探索高效的啦啦操教学方式。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引领教学。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品牌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的啦啦操特色学校。

三、实施办法

(一)抓管理,完善体育管理机制

我校一贯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负责制。工作流程为“校长――分管领导――体育教师”一条线。学校主要领导积极学习国家体育教育工作政策和法规。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中,都把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作为重要的一项。学校还有专项的体育教育工作计划和专项工作总结,从而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目标为“建设一所具有书香味、幸福感的示范性学校”。发展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奠基础,谋发展”;第二阶段是“显特色,求卓越”;第三阶段是“铸品牌,做示范”。

(二)抓宣传,营造体育舆论氛围

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书香小学啦啦操闻名四海,创辐射示范作用。我校各种途径宣传阳光体育,宣传我校啦啦操,让学生爱上体育,期待阳光体育。

(三)抓队伍,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完备是顺利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力量。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0名,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员”一名,获得“龙华新区综合素质大赛体育一等奖”一名。为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严格规范体育教学常规的同时,教学处还着力抓好体育教学的校本研修和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我校还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参与市区运动会及体育项目的比赛,增进体育教师的理论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具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四)全面普及扬个性,书香少年展风采

在开展啦啦操活动中,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活动促发展,实施团队带动战略,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全校学生中,人人都学啦啦操,人人会跳啦啦操。学校积极开展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引领校园体育的全面发展,让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动起来,都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同时组建了啦啦操精英社团和啦啦操梯队,让学生爱上了啦啦操这一体育运动,真正做到了“品味阳光,终身体育”。

学校600多人组成的啦啦操精英社团多次受邀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先后在栖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展演,在南京市乒乓球赛开幕式上表演,在区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精彩亮相。学生在啦啦操活动中,磨练意志、学会合作,收获喜悦、走向成功。

目前,全校师生形成了“人人会跳啦啦操,人人乐跳啦啦操”的浓厚氛围,啦啦操成了学校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师生在感受啦啦操文化的同时,激活阳光时尚能量,充分展现新时代师生积极向上的风采。

(五)课程开发凝特色,校本体系助发展

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啦啦操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以常规课、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为架构的多层次、交叉性、立体化的啦啦操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校自编了《栖霞区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啦啦操》,在全校普及和推广啦啦操的同时,实现“一校一球一操”发展战略。目前,学校有啦啦早操、啦啦大课间操、啦啦阳光体育操,在每天的早晨、课间、阳光体育三个时间段,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尽享力与美。在课程方面,学校有由60多人组成的啦啦操精英社团和啦啦操梯队,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让啦啦操特色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条件

(一)自上而下齐心共管

为保证创建啦啦操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顺利开展,成立栖霞区实验小学体育特色学校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马文

成员:陈玮、李晓甜、耿涛、陈尤杰、崔嘉琴、马闯、刘炯

1.校长室

引导小组成员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重点项目工作开展。督查各处室在创建啦啦操体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中的落实情况,并协调各处室工作安排。

2.办公室

对创建啦啦操体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的后勤保障及统筹物资、资金的支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重点项目人员的安排及领导小组的会议安排、召开。

3.德育处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活动的协调、沟通策划等工作。

4.教学处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重点项目工作开展的表彰、督查、整改,以及教学工作的安排与协调。

5.安全保卫处

针对栖霞区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工作的安全保障,应急情况的处理。

6.体育组

针对全校的啦啦操普及做好一切工作,并在各类啦啦操赛事上用心用力,并在平时的教学、教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二)规范制度保驾护航

根据栖霞区实验小学未来啦啦操特色学校建设的未来规划,制定、完善学校体育特色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管理、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为栖霞区实验小学啦啦操未来发展五十年提供保障。

(三)激励前行越来越好

把开展南京市体育特色学校纳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制定目标和措施,定期考评。完善奖励制度,对体育特色活动开展好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和推荐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到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项目优秀运动队。同时,体育特色工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奖教教学挂钩。

(四)硬件标准不断提高

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开展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实施,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建好三间一百平米左右操类训练房,按照高等体育院校的操类训练房配备,并配备啦啦操专用训练、比赛操垫。

我校已拥有3000平米的体育馆,将啦啦操训练、表演纳入专修配备中,为啦啦操的训练、表演提供一流的设施。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学生训练套路的逐渐成型,我校还大量购买花球、服装等表演器械,并通过一些校内的表演、阳光体育等活动,锻炼队伍以及梯队建设。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拼搏,竞技体育的内涵在于未知,竞技体育的荣耀在于不屈服。栖霞区实验小学经过前期的规划、准备、实施,我们开始了一条辉煌之路。

(五)安全细致人人放心

篇6:“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沣东新城的文件精神,从本学期起我校将全面实施“2+1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运动理念,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倡导“我欣赏、我创造、我成功”的艺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融入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学生都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2+1项目”。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项目”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体艺2+1项目”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2+2”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体艺2+1项目”,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2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校把田径类项目作为学生的必修体育项目之一,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由学生选择其他一项体育项目 实施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

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艺体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艺体课合理安排“2+1”项目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原则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五、项目设置

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择“体艺2+1项目”,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体艺特色品牌,将成为“体艺2+1项目”选择的致力点。

1.体育类

A、必修项目:田径

B、自选项目: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踢毽子、象棋等

C、项目指导老师:体育老师,各班主任 2.艺术类

A、自选项目: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书法、摄影、篆刻。

B、项目指导老师:音美老师

各班主任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长:

张爱玲

副组长:

张敏学

刘仙维

成员:

赵 干

朱亚峰

郭江飞 林笑宇 王强强

全体班主任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体育、艺术2+1项目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4、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

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

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七、成绩认定

1.认定方式。A、学生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按有关标准进行认定;B、凡参加校级以上艺、体类竞赛(含校级),获得前六名,或获得艺术类考级证书,或达到三级以上运动员等级的学生认定为优秀;C、凡参加学区级以上教育、文体部门主办的文艺汇演、展览、展示活动,参加学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的学生如果能出具有效的参加证明,则认定该生为优秀。

2.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3.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2+1项目”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体育、艺术教师负责。

4.为促进学生对“2+1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班级要在学习园地内张榜公布每名学生“2+1项目”的结果。

5.学校将“2+1项目”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2+1项目”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2+1项目”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6.“2+1项目”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7.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2+1项目”工作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阿 房 路 二 校

篇7: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保障我校学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体育、艺术和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七里小学“2+1”工程项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和艺术活动器材,以“2+1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一步彰显信庄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特色。以“2+1工程项目”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2+1项目”的原则:

1、共同提高的原则:

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切实提高“2+1项目”工程的效率,艺体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实施“2+1项目”的过程也是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的过程。

2、终身体育的原则:

体育、艺术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推进“2+1”实施,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3、主体能动性原则:

开展“2+1项目”,学生是主体,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4、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开展“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

5、同步发展原则:

开展“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

开展“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工作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1、实践目标:

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1

富有挑战性的人文环境。

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促使知识、情感、行为和谐发展。

③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业务水平,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领导和教师。

2、理论研究目标

①探索项目与德育、素质发展的关系,挖掘活动内涵。

②探索项目工作操作原理,拓展项目指导策略与方法。

③探索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

④探索活动工程项目实施标准评价体系。

四、实施“2+1项目”的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依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力求借助此项实验的开展,在我校原有的体育艺术、写字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学校魅力。

2、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我们将把“2+1项目”活动的展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先在全校推行体育大课间操“羽毛球+特色跳绳”,另一项的体育选项作如下安排:本班级在这一天若无体育课,就在将写字课改上体育活动课,安排学生体育特长训练,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生艺术项目的实施根据学生的艺术选项有艺术老师在课内进行有效指导。

3、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国家“2+1项目” 共列出六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5、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信庄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细则》。

6、学科渗透,加强整合“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五、实施项目

必选项目 跳绳或羽毛球

自选项目 体育自选 50米、100米、乒乓球、武术。

艺术自选 乐器、儿童画、剪纸、素描、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六、“2+1项目”实施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2+1项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要措施之一。是对《课程标准》艺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全体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和“2+1项目”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以课程为载体,在“2+1项目”实验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特长。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艺术类:培养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使艺术特长得到发展。

七、“2+1项目”的教学评价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

3、综合性评价: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5、个人材料的积累:对以纸制作品以及工艺品的材料注意平时的收集和整理。

(二)对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课时与教学目标。

八、“2+1项目”实验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3、搞好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提高全体师生对实验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实验。

4、专任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优势、自身专长,确定重点训练项目,并与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和,制定教学计划

(二)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1、组织对学生进行原有艺体水平的调查,并作好记录并进行统计,对照标准,确立下阶段的预期目标。

2、作好阶段性总结

(三)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

各年级全面推开,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2+1项目”达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及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四)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1、撰写实验总结或报告

2、有形成果展示:学生可以现场表演、创作、测评、展览等形式;教师可以观摩教学、论文、论著、特色训练方案等。

七、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人

1、领导小组

①主要职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

②成员:

组 长:张明恒

副组长:张永俊

体育负责人:张彦治

艺术负责人:王淑芳

组 员:

体育类:张彦治 刘玉珍 郭凤英

艺术类:王淑芳李学智李凤云

2、体育、艺术教师:是“2+1项目”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正确指导其训练,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并负责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协助班主任搞好“2+1项目”的管理工作。

3、班主任:是“2+1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之一。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指导学生重视“2+1项目”档案资料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将“2+1项目”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艺术的修养,提高“2+1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实施“2+1项目”的目的意义,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中培训和自培,引导教师树立新理念,积极探索实施“2+1项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2+1项目”实验提供有利保证。

2、设施保障

(1)体育场地:标准的小田径场1个,乒乓球场地1个,羽毛球场地1个,器材室1个。

(2)体育器材:器材按国家配备目录要求配备。

篇8: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1 游泳与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

1.1 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可以包括两点,一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如何生存,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念,还要充分发挥游泳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思想,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习惯,以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

1.2 游泳与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

游泳是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对于人的健康、素质、情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和功能。

在酷暑盛夏时节,跳入水中挥舞臂膀,拍水击浪,清爽宜人。冬泳能使肌肉发达,呼吸有力,增大肺活量,使呼吸频率深而慢,摄氧能力强。敢于冒着刺骨寒风到茫茫的江、河、湖、海中冬游,在急流险滩中泅渡的,则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战胜自然的情操,磨炼人们的性格和意志。

游泳在各项体育活动中,是最能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水对人体效益的运动项目。人们在水中游泳锻炼,水的浮力、压力、阻力作用于人体各器官,从而提高了它们的功能,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游泳是一项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运动,近年来医学界把游泳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游泳具有镇静、镇痛、利尿、制汗等作用,游泳用来治疗肺气肿、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更有显著成效。

一些研究人体形态的专家指出:游泳可帮助人们矫正某些不良体形,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们,他们的肌肉丰满,光滑匀称,体魄健壮,证明游泳可塑造健美的体形。

目前世界各地把游泳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和军事项目。学会游泳,取得水中自由,不仅有上述的乐趣和效益,而且对生存技能、终身体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2 游泳教学是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课

2.1 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与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从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上升到理性并变为积极参与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教师从游泳项目的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分析、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游泳不仅是一项可强身健体的实用生存技能,也是一项文明时尚的高雅运动[2],使学生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游泳”,更要“教会学生学游泳”,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受益无穷,轻松自如地享受终身体育。

2.1.1 提高对水的认识

学习和掌握游泳技术的最大障碍,是对水的认识不够和认识不清的心理因素方面的障碍。从进化理论角度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从古人类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人们在戏水活动中创造了许许多多水上运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然而初学者进入没到胸部以上的深水中,就会产生对水的恐惧感。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游泳技术动作,教师对此应在“游泳入门”第一课讲授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学生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游泳概念,使学生理解游泳的规律。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和顾虑,以端正学习态度,特别是要讲深、讲透水的特性及游泳时“人与水”的关系。

2.1.2 直观示范

直观示范是在理论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在水中做各种游泳示范,动作姿势要规范、优美,充分显示出人在水中游泳时的美感和魅力,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游泳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自身的健美体形与气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游泳的教学效果。

2.2 游泳作为特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2.1 游泳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生入学前游泳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学会游泳,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怀疑自己能否学会游泳,少部分学生想学又怕学,学游泳的要求并不迫切。很多同学上大学之前不会游泳,分析其原因:一是游泳机会很少,而又缺乏应有的指导;二是生活环境远离水域,在中小学时没有游泳条件,从思想上没有学游泳的要求;三是家长不允许游泳;四是学游泳时曾被水呛过、淹过。因此学生在初学游泳时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一旦学会游泳,他们就会有一种轻松愉悦、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欣慰。

另一部分会游泳的同学,大部分是自学游泳,“水中玩出来的”,不会正确的泳式,多数会民间“大爬和狗爬泳”。他们愿意学习正确技术,学习兴趣稳定,但不合理的错误技术较多,不能认真学习基本动作,往往想做些高难动作,甚至背着老师在同学面前“露一手”、搞点花样,比如跳水,往往严重事故就出现在此时。

根据上述种种情形,应充分利用理论课讲授时机,总结多年来学游泳的经验和教训,强调课堂纪律,消除畏惧心理,端正学习态度,做好下水前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之忽视理论的讲授,而只等学生进入游泳池后,在学生高度兴奋或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讲解动员,两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2.2 游泳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上好游泳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及激发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析的问题。如教材选择、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泳池利用,课程安排等等。若有条件,应尝试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是使学生自觉参加游泳锻炼的有效措施。

游泳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对初学者的教学,一开始不能马上学习动作技能,而是需要了解水的特性、水与人的关系[3],即从“熟悉水性开始”。水是软中硬,当人们进入齐胸的水中,会感到发闷,喘不过气来,这是水的压力作用;人在水中走动,感到迈步很费劲,这是水的阻力作用;迈步前移会感到左右晃动,失去平衡控制,那是水的浮力作用。通过讲授水的特性,如压力、阻力、浮力、重力后,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认识到学游泳既要勇于实践,又要善于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充分体会利用水的浮力作用克服阻力,利用水的阻力克服重力,然后才是“技术关”、“呼吸关”、“耐力关”。

在游泳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教学方法能使学习者加快掌握技能的速度,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4]。“互助式”教学法源自19世纪的导生制,是将参加学习的学生分成2~3人一组,其中1人为指导者。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的水平稍高一点,指导者在学习者进行练习时,给予帮助、指点,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教学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在第一次课中进行核对。然后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让会游泳的学生与1~2个不会游泳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次课先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示范,学生集体练习一段时间,再进行分组练习。练习前教师布置指导者要重点帮助学习者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帮助,然后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则巡回辅导。“互助式”教学法能加快掌握所学运动技能。反馈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必要环节,对于初学者,反馈信息延缓愈久,获得运动技能的速度就越慢。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反馈信息只能通过老师提供,而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又短,学生在水中的活动较难控制,教师只能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不可能逐个纠正,个别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正确与否,即使出现错误的动作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延长了掌握正确动作的时间。因此,在课中采用“互助式”教学方法,通过指导者在旁的协助、观察,当学习者练习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对其动作进行评价,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将有利其动作技能的加快形成。“互助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点,现在让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地完成所要练习的动作,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互助式”学习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独立进行游泳锻炼的能力。这样在教学中也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也为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游泳教学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学习游泳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若能把非常实用的、能增强体质的游泳健身知识作为主教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强化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同时可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思想。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把游泳作为特长项目普及的效果可以看出,游泳对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南方各高校更有条件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把游泳作为特长、特色项目开展,更好地促进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1):1-4

[2]胡永南,张慧春,等.观念更新是大学体育健康课程建构的关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3):66-67

[3]程枫,黄美.论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水感的培养[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1):54-55

上一篇:岗位讲述 -电工和电气技术员 中英文下一篇:学期工作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