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读者的感谢信

2024-04-21

给读者的感谢信(精选14篇)

篇1:给读者的感谢信

尊敬的读者:您好!

我是《走过冬天的人》作者,很感谢你们读了作品前五十章,现在的社会,读书的人不多,所以,从内心感谢你们。

一些读者问我是什么毕业,现将我个人做一比较祥细介绍: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初中生,我读到初中二年级,后不知那一年,国家承认我们这一届为初中

毕业生,一下我感到拔高了许多,那我就是初中毕业生。

我当过工人,做过科长、副经理、经理。二次通过社会招聘考,四万多人应聘,被录用四百多人,我是希尔顿大酒店的高级白领。后我又应聘中华旅游纪念

品总公司,四百多人应聘,录用十人,我被录用。

九五年六月八日,我失去自由,后因商业受贿罪被判十三年,由于申诉,没减刑,于六月八日,重获自由。当时检察院算错了,要我20六月十一

日释放,我提出质疑,最后我是六月八日获自由的。在监狱,一直申诉,你懂得·····

我被二次关进严管队,其中一次达四月之久,我父母从小对我教育很严,首先不能浪费粮食,其次就是不能浪费时间,严管队里我没有一张纸,一支笔,要

笔和纸就写认罪书和检查。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我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脑海里完成四部小说提纲,将近二十万字,出严管队后,生产很忙,我抓紧一切

时间,把提纲写在纸上,当我出狱的时候,监狱不把小说提纲让我带出,自由后通过市政府,才拿到小说提纲,感谢我们的国家,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法

侓在完善。

自有后后,我的生活也是艰苦的,大概是四百八十元一月,但我从来没放弃努力,没放弃拼搏,在一些朋友、企业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七项国家专利申请,其

中四项,《一种不需充气的自行车、摩托车内胎》《一种延长男性性功能的器具》《一种防坠落的窗户》《一种降低尼古丁吸入量的香烟》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感到欣慰,並在此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企业和个人。

那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才写小说呢?”因为我敬重法律,法律规定自由五年后,才可以发表文章,于是在今年五月底,我买了一台电脑,装了宽带

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现在我的困难是,打字太慢,但我会努力,我会进步,一定把四部小说写完,更想把它们搬上电视,节累一些资金,能把我的

专利变成生产力,在有生之年能建一所希望小学,我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学习很重要。

我将以我的心和读者交流。

我承诺,我绝不出国定居,我深爱我的国家,我很爱看《远方的家》,祖国大好河山,暂时我没有能力去游览,但看到一些地方还很贫穷,心里很难受,发

展是硬道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美好。我一定以实际行动爱国。

从小我的父母教育我要努力学习,要善良,我一定会做到,但善良也不会成为我人生的弱点。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们会取得成功!

此致

敬礼!

《走过冬天的人》写作者敬上

篇2:给读者的感谢信

我是成都市锦江区成师附小华润分校三年级二班的李名轩小朋友。首先感谢你们认真、辛勤的工作,给我们编辑了图文并茂的语文书,让我们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丰富、有趣。谢谢你们!

我们在学习三年级下册12单元——“走进森林”的《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和叔叔、阿姨们讨论一下:

一是第一自然的第一句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那里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我觉得在“森林王国”后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句号。理由是后面的“那里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应该是说明“森林王国美丽富饶”的一个方面。与下面几句讲“动物自由自在”、“人们安居乐业”是并列的关系。所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这应该是一个中心句。

二是第八自然段中的一个成语“委靡不振”。我们班的王海丞同学觉得这个成语应该是“萎靡不振”。开始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因为我查阅了《成语词典》,上面确实写的是“萎靡不振”。可是后来我又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上面解释说“委靡”和“萎靡”的意思是相通的。通过查阅我知道了“委靡不振”是指人无精打采,不振作;“萎靡不振”是形容植物衰落的样子。教材上的意思是废气和灰尘使人们委靡不振。原来教材上的成语是没有用错的,这也让我体会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再次谢谢你们!

希望我们的看法对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祝你们编辑出更多更好的书来!谢谢你们!

篇3:给读者的感谢信

过去受新批评理论的影响, 外国文学课往往以作品文本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 主要是教师和作品二者进行表演。教师占据主导权, 选择经典的名家名作, 按照固定的模式解释分析作品, 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 剥夺了他们的阅读乐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 其创新思维被束缚, 因而觉得上外国文学课索然无味。他们的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显得微不足道, 就像读者反应批评出现之前, 读者被排除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一样。

然而读者反应批评问世之后, 它为外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读者反应批评通常指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它的一个中心观点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文本与读者的动态交流之中, 而不是单向的传递。读者并非是机械认同作品, 而是参与文本意义的审美创造者。文学作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接受才体现出其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所以读者在创造作品意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理解对作品的生命而言是决定性的, 正如其代表人物姚斯指出——文学作品的存在史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一部文学作品, 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 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像一部管弦乐谱, 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 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姚斯, 1987:26) 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更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文学课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 只有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注定是要是失败的。外国文学课应转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 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这种转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阅读兴趣, 使文学课焕发生机。

读者反应批评不仅在转变课堂的重心上给教师带来启发, 而且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教材。读者反应批评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期待视野决定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 每个读者都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期待。例如男生和女生喜欢的作品就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喜欢类似《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航海冒险故事, 而女生喜欢阅读象《傲慢与偏见》那样的爱情婚姻故事。如果一部作品迎合了读者的期待, 那么两者的融合是顺利的。读者在与作品对话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阅读中就不会碰到太多的障碍;如果它不太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难以引起读者愉悦的感受, 两者将有个比较困难的磨合过程。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能试着去欣赏, 但是这样的课不太容易让他们提起兴致。当今的读者更关注的是贴近他们生活、与他们的期待视野相融合的作品。

今天的外国文学课讲授的不少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去甚远。例如英国文学的开篇往往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由于时空的差距, 中国读者在理解这部作品上存在重重困难。教师固然可以从介绍文化背景上着手, 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尽管在教师的指导下, 大学生能够读懂这首诗, 但是这部作品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意义不大, 学生对这样的作品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哈姆雷特的故事也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今天的大学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的期待视野, 相当一部分读者对欧洲封建社会和宗教对个性的压迫和束缚认识不够, 难以欣赏《哈姆雷特》。几百年前的成功之作曾经创造辉煌,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轻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仅仅是为了经典而介绍经典, 外国文学课将因曲高而和寡而成为孤家寡人。这样的作品放在研究生课堂讲解更合适, 而不适合于大学本科的普及性课堂, 毕竟它离当代的中国太遥远。

只有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是享受。以王守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文学选读》为例, 该书的选材显然考虑到了读者的兴趣, 例如它增加了一些过去被忽略的次要作家作品, 玄学派诗人多恩的《跳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首暗含性关系的爱情诗, 其中大胆的求爱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在外国文学课堂上给学生讲求爱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今天竟然能入选大学教材, 可谓与时俱进。编者显然意识到作品联系实际才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在狄更斯那一章, 该书选择的是《远大前程》而不是其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今天, 中国读者更关注的是如何努力奋斗获得社会的认可, 打拼辉煌的未来。相形之下, 孤儿这个母题离多数青少年的生活太遥远, 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引起读者对外国文学的关注和热情, 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审美倾向。这里的读者不是指完全按文本的召唤结构去阅读的理想化读者, 也不是一般的中国大众, 而是有相当文学基础和一定外国文学素养的大学生。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教师要思考他们期待的是什么, 渴望的是什么, 向往的是什么。这样精心选择的作品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味迎合读者世俗的需求, 文学课应该在融合现实与追求崇高的进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好的选读作品既建立在读者熟悉的生活场景基础上, 符合读者的普遍期待, 同时又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王守仁主编的这部教材中, 还有不少这样典型的作品, 例如《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马国》、《简爱》、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等都是既吸引学生的目光, 又探讨人生的好素材。

读者反应批评还提出理解不能超越时空的限制, 总是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每个时期的艺术标准都不一致, 因此同一部作品就存在不同的解读。过去满堂灌的方法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即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音, 一部作品只有一种解释。但是读者反应批评否定了批评的客观性, 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 通过读者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理解是向不同的读者开放的。这纠正了长期以来的一种偏见——作品赏析就是挖掘出作品中隐藏的作者初始意图。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客观的认识恰恰是最不客观的。文学鉴赏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读者与作品交流的过程。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语境下注定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不是只由句子表现出来, 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读者不可能摆脱现实对阅读的制约, 按照作者希望的那样去理解作品。因此文本的意义就不能局限于作者的意图。作品诞生之后, 它就脱离了作者的控制, 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罗兰·巴特所说的“作者之死”, 为作品的无限阐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作品不是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中, 而是存在于读者的反应接受之中。这样一来, 读者的理解远比作者的创造更重要, 正如上课并不是机械地记老师讲授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是一种能动的因素, 他们的参与和反应对课程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由于读者难以脱离现实去理解文本, 伴随着历史的进程, 读者对每个故事的理解将不断涌现出新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释使古老的作品重放光彩, 它的生命也因此永存。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读者, 受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生活经历和审美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读者对作品的解释和评价也不尽相同。没有绝对客观的读者, 他们对作品的认识往往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生活经历和审美倾向类似的学生对同一作品的反应会相对接近。在阅读过程中, 每个读者都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期待, 因此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审美体会。所以说新的理解层出不穷。既然作品是向读者的理解开放的, 那么文学作品的赏析就不是唯一的。哪一种解释才是真谛?作品确切的意义是什么?读者反应批评把文学文本看作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 文学作品的意义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它召唤读者在不违背语法意义的前提下, 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填补作品意义的空白点及解读含混处, 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文学课忌讳的一点是在解释文学作品中给出定论, 并把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文学和科学不一样, 不象科学那样要求精确的唯一答案。在读者反应批评的指导下, 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为主。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去理解、诠释文学作品, 善于思考, 提出问题以及找出答案, 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外国文学课不仅仅教会学生一些文学常识。讨论等突出学生中心地位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 年轻的主人公在到达集市之后, 发现自己想象中的美丽的东方集市竟然如此令人失望, 再加上看到成年男女之间俗气的打情骂俏, 他对纯美爱情的幻想破灭了。作者乔伊斯的本意是表达主人公的顿悟, 意识到自己对曼根姐姐的爱恋是幼稚不成熟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风气下, 学生的解释与之南辕北辙。当被问到主人公在小说结尾顿悟到什么?不少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有钱才有爱情。他们从男孩没有足够的钱买礼物给心爱的姑娘, 推断出男孩的初恋无疾而终。他们的解释是建立在当前拜金思潮的大趋势下的。这样的推论无疑是合乎当前语境的。尽管它与作者的本意相悖, 但是却合乎情理。这个例子说明作品的阐释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学生会结合实际对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对作品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领悟力、表达力和文学鉴赏力, 肯定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在给学生介绍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底浦斯王》后, 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讨论问题:为什么俄底浦斯在知道自己杀父娶母的真相后刺瞎双目流放自己, 而不是以死谢罪?传统的解释是因为他觉得无颜面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 即使死后到地下也愧见他的父母。但是笔者事先没有告诉学生这个答案, 而是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们会回报给你一个精彩。果然学生的解释新颖大胆又合乎情理。有同学回答俄底浦斯王是恨自己有眼无珠, 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亲生父母, 才犯下弥天大错, 所以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填鸭式的教育方法, 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被教科书的定论束缚住, 难以跳出固定的模式。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是鹦鹉学舌, 而是青出于蓝, 且胜于蓝。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 不把权威解读强加给读者, 打破权威对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力的禁锢。阅读受读者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等影响, 因此不可能存在客观的理解, 也就是没有唯一的定论。权威评论家对文本的赏析也只是其中的一种理解而已。

尽管作品存在于一切可能的阅读理解之中, 文本的意义不是自动生成的, 而是和读者互动交流的结果, 但是好的教师不会被动地迁就学生, 他们会引导学生突破自身视野的局限, 提高其审美能力,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应当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启发学生, 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 注入新观点, 丰富并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由于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 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成熟,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的介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解读方式, 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作品, 引导学生看清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阐释, 尽可能摆脱个人偏好的影响, 学会相对客观地认识阅读对象, 衡量艺术作品。成功的教学是在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后, 既尊重学生的独创意识, 又帮助他们进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人理解的基础上, 传授知识点, 丰富其文学修养,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读者在文学课上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改变他对于社会的理解并且反过来作用于他的思想。文学课除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学修养之外,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对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社会现象等提出疑问, 在教师的指引下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反思现实, 对人生和社会产生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 读者反应批评给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作品的生命在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实现, 受此启发, 反思我们的外国文学课, 可见学生的接受意识是决定文学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上好外国文学课, 教师应当精心挑选学生喜欢的有意义的作品, 转变以往的授课模式, 唤起读者的热情参与, 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外国文学课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M].文楚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姚斯, 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 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3]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 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26.

[4]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甫, 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篇4:感谢您,亲爱的读者

在您的关心、呵护下,《妇女生活》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等七项国家大奖,成为拥有上千万读者的全国知名期刊。

感谢您!我们的“珍藏家”们。从1982年那个春天开始,你们一本不落地将它珍藏,与它相依相伴走过30个春秋。

感谢您!我们的忠实读者。当我们发起“我与《妇女生活》30年”征文活动时,你们的信件雪片一般飞来,讲述着你们与《妇女生活》的感人故事,抒发着你们对《妇女生活》的深厚感情。你们中,有的因《妇女生活》邂逅相爱,结下姻缘;有的因《妇女生活》夫妻恩爱,家庭美满;有的因《妇女生活》改变命运,升职提干……娓娓道来,情真意切。那是亲人般的絮语,那是老友般的信赖。

30年来,我们风雨同舟,我们用心相交。《妇女生活》几次扩版、涨价,你们始终不离不弃,默默地关注、支持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并千方百计以最好的杂志回馈您。如今市场上,像《妇女生活》每本4元的杂志已不多见,一般都在5元以上,甚至7元8元。物价的上涨,想必您也深有体会。纸张价格连续暴涨,印刷辅材提价,人力成本攀升;稿费大战,发行大战,广告萎缩,造成杂志社各项成本不断增加,各种收入不断减少,《妇女生活》向内部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多年来始终保持同类刊物定价最低。

但今年,我们实在是扛不住了,不涨价已严重威胁到杂志社的生存与发展,《妇女生活》不得不从2013年起,每本微涨0.5元钱。0.5元,甚至不够买一个鸡蛋,但我们仍纠结良久,斟酌再三,唯恐给读者增添太多的负担。

篇5:给读者的道歉信

20xx年xx月xx日晚上21点25分,xx自习室营业员安迪未经上级领导允许决定关闭店铺,并要求顾客提前离开。第二天接到客户投诉后,xx自习室立即进行了调查核实,当天晚上召集所有店员开会汇报了事件,并对责任人提出了严厉批评和严厉处罚的决定。

在此,我们向xx学习的所有读者道歉。由于营业时间是公布的,所以商店应该严格按照营业时间开门和关门,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这种事件的发生是由于xx学习初期忽视了店员的管理。Xx学习管理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向读者道歉。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将加强店内管理,进一步完善店员录用考核标准,严格规范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店员行为准则。在特殊天气、活动等情况下,应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为读者提供方便。我们真诚邀请读者监督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道歉人:

篇6:感谢读者——《如东日报》告别语

在岁序更新之际,《如东日报》将走完10年的办刊里程,自2004年1月1日起停刊。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告别。

10年,弹指一挥间。蓦回首,一路风雨兼程。当我们深情地翻阅3000期报纸的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报道,激起的不仅仅是对遍访如东、激扬文字的深刻记忆,更有一份深深的庆幸和自豪。能够在跨世纪的南黄海之滨,以文字和镜头紧紧跟踪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如东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能够与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百万人民群众共同探索、与时俱进,能够把自己的新闻生涯融入如东改革发展的壮阔历史,能够有幸记录如东三个文明建设伟业的点点滴滴,我们感到无比振奋,无比欣慰。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衷心的慰问。

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东大地展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波澜壮阔的崭新宏图,率先意识、机遇意识、拼抢意识正逐步深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如东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县委、县政府以恢宏的气度构筑起“千军万马战犹酣”的发展平台,鼓励并催化着来自人民群众的巨大创新能量,为我们的报纸提供了不竭的生命源泉。县四套班子领导关注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谆谆教导我们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报道中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10年来,我们忠实地遵照这样的要求,与奋进的如东相伴同行。

我们感谢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关心支持。10年来,我们努力贴近基层,贴近实践,从宏观的角度看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传播、评价发生于如东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中,发现并力推有全县、全市、全省乃至有全国意义的典型,力争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10年来,报社在全国各类新闻竞赛和好稿评比中获奖的几百篇稿件,均是对来自基层鲜活素材的精心提炼。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全县改革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以壮观的丰碑色彩,提升了报纸的内在质量,催化了一批名牌栏目的创制。同时,报社的队伍建设和事业管理所以不断攀高,10年来报社所以能历年评为文明单位、事业单位先进管理集体、目标管理先进集体,特别在去年被评为四年一度的“南通市先进集体”,均得益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典型示范和榜样引路。我们感谢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10年来,报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既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喉舌,又注重传递平民百姓的心声,在热点引导中力求上情和下情的契合。本报记者踏遍如东的沃野丰涂、新区热土,感受着全民创业的火热生活,在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提升着自身的思想素质。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阅评员对报纸倾注了无限的关爱,从舆论导向、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为我们献计献策、匡正勘误,从而使《如东日报》以“起点高、发展快、质量高”受到新闻界同仁的关注和赞许。

在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如东日报》如果继续办下去,相信它的优势和作用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体现。但是,作为党报,首要的品质应该忠于党,应该胸怀全局。在党中央作出对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进行治理整顿的重大决策后,省市决定停办包括《如东日报》在内的一大批报刊,我们从党和国家的大局着眼,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坚决服从,坚决照办”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相信每一个关心和喜爱《如东日报》的读者对此都会予以理解。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宣传如东、加快发展如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如何寻找新的宣传载体,为“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奋力开创如东经济建设新局面”而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如东日报》的停办,并不意味着它担负的职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相反,县委、县政府传达政令的通道、联系群众的桥梁、弘扬如东精神的阵地,不仅要修筑,要建造,要开辟,而且还要修筑得更顺畅,建造得更宽敞,开辟得更广阔。要做的事很多,前头的路更长。

篇7:给编辑和读者的道歉信

20xx年,遵照20xx版课标精神,结合课改10余年来一线教师的建议以及课堂实践的反馈,我社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做了适度修订,但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了困扰。近期,一些热心的师生和读者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反映。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查对和梳理,将该册教材黑白本(20xx年5月第3版)中已确认的错误更正如下。

1、 P20读一读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2、 P33读一读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3、 P53第三行传不习乎?,缺后引号,应加上。

4、 P117 《化石吟》一诗,第4行和第5行之间应该空行。

5、 《后记》倒数第六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缺后书名号,应加上。

该册教材彩色本(20xx年3月第2版)除上述更正外,另有:P105注释第3行,佳,好、美应为嘉,好、美。

刻材出现错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

对此,我们深感歉疚,特此致歉!我们将进一步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用心地编好教材。

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8:给读者的感谢信

1 电子书籍不能取代实体书籍的原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发展越来越迅速,而且综合着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书的形态不会消失,因为他不会借助任何媒介可以直接阅读,它能够带给人们电子书籍所没有的体验。

杉浦康平先生认为,当一本书拿在手中,用手翻动着书页,用心感悟着所读的知识,“五感”就会随之而来;他提出了书籍设计是“从一张纸开始的故事”,“书是将信息,视、触、听、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复杂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书籍调动不了人体有些部分的感官体验,电子书籍不会有过多的设计,它主要让你的注意力放在文字阅读上,纸质书籍不一样,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寻常的读书体验。

福楼拜的一段话更能说明为什么有人更偏爱纸质书籍:“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是爱手抄本无法识别的日期,手抄本里怪异难解的字体,还有手抄本插画的复杂烫金镶边,他爱的是盖满灰尘的书页—他喜欢闻甜美而温柔的书香”。

我个人认为,实体书更有感觉,更有味道,能够更好地把读者带进书的世界,能够让读者平静的阅读,尽情地享受翻阅书籍所带来的快乐,其中书籍设计功不可没。书籍设计为了配合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更加注重是立体的、多元的设计,好的书籍设计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书籍的装订、书籍纸质的选择也要贴合整本书内容的表达,不同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

2 实体书籍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

(1)从五感上。各种各样的书籍材料运用赋予了“视”“触”“听”“嗅”“味”,视读、触翻、聆听、闻香、品味书籍是读书的五感,书籍才更有生命力,以至于不会消亡,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阅读才变得更加愉悦和趣味感,即使是枯燥无味的学术书籍也让人有了触摸和翻阅的欲望。

“五感”之美依附于现代书籍的设计并吸引着读者,给读者带来无限的乐趣,拿在手中的每一本好书,材质的细腻、粗糙、硬挺、柔软均通过触摸感知来唤起读者的新鲜视觉与触觉的共鸣;随之打开书页,铺面而来的是油墨的气味和纸的气息,充斥着读者的嗅觉,通过不断的翻阅吸引这读者。不同的材质会有不同的触感和听感,使得人们的读书状态随着眼观、手触、心读,犹如在品尝一杯茶,给人以惬意,唤起人无限的遐想,让人品味书中的韵律。

(2)从读者与书的互动中,体验书籍带来的乐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注重与读者的沟通和体验,设计师对读者了解的越全面就越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贴近读者,感动读者。

《不裁》,是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书。这本书的书页是没有裁过的,当然不是每一页,书籍给你配了把刀状的书签,遇到没有裁的页面就自己动手裁切,需要读者与书进行互动你会感受非常有趣,读完这本书后,这本书就变成了一本毛边书,毛边书的手感是拙的,但很多的时候拙的美会给人不同的体验。

还有一本书,外壳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内容是敏感的话题,需要读者用力地把外壳在墙上撞击才可以。人们在与书互动的过程中,会带来无限的乐趣。

《S》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书页间夹杂着照片、明信片、信件、甚至还有一大块纸巾。所有的物品十分逼真,就好像读者自己也是捡到这本书的其中一人,并借此机会偷看到了两个陌生人关于这本书、这个故事,这个神秘的作者对话,以及两个米圣人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境遇。而剧情更是波荡起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道具感受故事的发展变化,书中有各种神奇的东西,比如:餐巾纸、手帕、海报、明信片、信件等等,这些都会一一揭开书中的谜团,读者在书中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的实体书籍设计给我带来的全新的体验。

《准妈妈的书》怀孕和分娩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设计者希望使这个经历更加难忘,制作了一本特别的书。这时世界上第一本随着准妈妈身体变化的书,共40页,代表怀孕40周,每一个设计都能帮助读者了解宝宝的状态,准妈妈可以在书中写下对宝宝的感觉,这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对这对美好回忆的记录。

这些实体书给我带来的体验感是电子书不能做到的,这些设计之所以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是因为设计者对读者深入了解并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衡量表现形式,设计才会更加恰当,才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3 把握书籍设计的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材料也越来越多,是不是越繁琐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呢?越是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越应该避免过度设计,花哨的设计不仅不能算作好的设计,而且妨碍阅读,不能使信息传达流畅也就不能使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愉悦,所以并不是越复杂的设计就是越好的设计,一本优秀的书籍设计首先要围绕书的内容展开,内容是主,设计是辅,所有的设计要围绕内容进行,一个好的设计要寻找一种适合,独特而有意味的视觉语言。

《虫子旁》这本书是朱赢椿先生设计的,简洁的设计恰当的体现书中的意境,会给你会心一击的感觉,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另一个世界。过多的设计反而破坏书本身的内容,所以设计师简洁的设计,深化了文字的视觉感受,让人阅读后回味无穷。

4 创造性的进行书籍设计,将设计服务于内容

一本优秀书的设计要贴近读者,贴合书的内容精神,也要有创作性,也要还看便于阅读。一个好的设计要寻找一种合适,独特而有意味的视觉语言。

香港书籍设计师陆智昌在设计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的装帧理念时,说道“装帧这本书的时候,我眼前总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安详的老人,在三里河洒满了春日明媚阳光的窗边,徐徐写下了一份至情的回忆……我生怕打扰这份宁谧,于是我所做的更多的是‘节制’一些往常可能是那么理所当然的‘设计元素’,都变成不能忍受的噪音而一一去掉,书中原有的一幅彩图,都为了贯穿这个思路而改为棕色的调子……”这种静谧的感觉从粗糙的封面上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整本书设计的非常简洁,生怕多余的设计会打破这种静谧,整本书的故事非常感人,正本书的设计都是围绕书中的情感进行的,使人感同身受。

5 结语

一个好的书籍设计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有形式美感,达到雅俗共赏。一个设计精良的装帧设计作品能够支撑和强化书籍的内容。要想把书籍设计做好就要寻求一种合适,独特而有意味的视觉语言,不仅要将书籍设计的有创造性,而且要把握书籍设计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吕敬人.谈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李群.书籍装帧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8(4):114.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篇9:给读者的感谢信

2015年新年伊始,北广报给我们提供了8日台湾环岛游的好契机,使我们有幸体验了台湾宝岛风情,享受了台湾宝岛的美景,台湾人的友善、热心、礼貌、真诚及传统的中国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日月潭的碧绿湖水,阿里山的森林、云海美不胜收,101读者给本报社送两面锦旗 感谢建立读者生活馆平台

冷梅

本月19日,本报的四位忠实读者给报社送来了两面锦旗,分别上书“报社为民做实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和“高效规范办实事,热情贴心为读者”,本报社社长李浩、总编张彪和工会主席宋杰接待了他们,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之后,他们又在报社的会议室畅所欲言很久,主要表达了他们代表本报读者对报社及报社领导的感谢之情,感谢报社为读者建立了这个“读者生活馆”,而且还举办了很多惠民活动,此次的台湾行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厦的雄伟高大,热带植物的郁郁葱葱使人难忘,路上摩托车的呼啸而过及国父纪念馆的卫兵交接仪式让人震撼。

除了到处的繁体字度规范的交通之外,风土人情,买卖方式,吃穿住行都是中国的色彩,让我们看到路是中国的路,人是中国的人,宝岛实实在在就是中国的一个省。

自从参加了北京广播电视报35周年庆典活动以来,我们对北广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现在成立了生活馆,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优质廉价的旅游产品。真心地感谢你们!你们从领导到员工,对读者的周到与热情让我们倍感亲切,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精神更愉悦。

有你们这样高素质的团队,业绩一定飞速发展,发行量会逐年递增,像台北101大厦一样在读者心中高大耸立。

首批台湾游读者 周玉平 郑颖玲

尊敬的《北京广播电视报》读者生活馆的领导及全体员工同志们:

我们是《北京广播电视报》读者生活馆的首批赴台成员,这次旅游我们的收获很多,同时大家互尊互爱,扶老携幼相互融洽,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幸福大家庭呈现在眼前。

这次旅途中北京广播电视报读者生活馆的管海艳女士,表现极好,她一路奔波,跑前跑后,问寒问暖,穿梭在队伍之中,一句句暖暖的问候,一个个关切的举动,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心中,简简单单举动叫人心疼,叫人感动,难以忘怀。她,每到一处景点都为大家摄影留念,实在是太辛苦了,在此由衷表示感谢,使我们旅途光彩夺目、热情洋溢。

这次旅游活动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和读者生活馆的领导非常重视,报社办公室主任和生活馆王馆长为我们到机场送行、接机,安排得头头是道,有始有终。尤其是王青玉王馆长在机场送我们每人一束鲜花,我们感到很温馨,很体贴。《北京广播电视报》读者生活馆的领导,全体员工想的太周到了,太有诚信啦!这次你们组织我们大家八天七夜的赴台旅游,办得好,太圆满啦!是我们参加的旅游中最为超值、最为开心的一次,大家赞不绝口,非常满意!

衷心祝愿《北京广播电视报》越办越好,事业蒸蒸日上。

最后再一次衷心地表示感谢,下次有机会再次合作。

你们忠实的中老年读者

杜长河 梁秀连

韩铁柱 忻金丽

篇10:给编辑和读者的道歉信

我羞于写这封道歉信。我对此并不感到震惊,因为在学生们向贵公司的两篇期刊提交了我作为作者之一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论文后,我从电子邮件中的信息中得知,并立即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第二天,两家杂志之一的《原子力显微镜》报道说,由于某种原因,该论文没有被它采用。所以,我错误地认为不再存在一稿双投的问题,我疏忽了及时向贵社道歉。现在我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深感遗憾。这件不可挽回的事情应该怪我。我对学生的行为太粗心了,这提醒我以后要更加注意跟踪学生。虽然学生未经本人允许提交一稿两投纯属个人行为,但作为导师的我,几乎无可指责。为此,我感到失望和难过,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教训。我再次为发生的事情和给你带来的麻烦道歉。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希望得到你的理解。请给我一个机会和你的俱乐部保持联系。

感谢您耐心阅读这封道歉信。

XXX

篇11:给读者的一封信的作文

亲爱的读者们:

你们好,

新的一年,201x来了,我们重新认识好吗?

读者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作者的累,读者们你们永远不知道当一个作者的苦。

来宝典还有三个月就一年了,一年前的我喜欢小说 喜欢作文。对宝典一无所知,我不知道这里可以交朋友,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事情,只是单纯的为了写作文而已。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个而来的,我不知道你们真的`是新人吗?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随手一点的“踩”真的很让人气愤,作为一个读者难道不应该说出你的想法吗?告诉我,为什么踩,是不好看,还是私人恩怨?读者们,踩就踩,请告诉我为什么?你们甚至连内容从来都不看一眼!

管理员叔叔不管了吗?容你们随意放肆?很多人因为这种失去了发文相信,就像我,很多人催我更文,但是赞没多少,踩倒是满了,真是搞不懂你们了,为什么如此不去珍惜别人的成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不可能永远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稍稍留下也不可以吗?

鸟儿在天空中飞,鱼儿在水中游,而我们却不能愉快的做朋友?

如果我们作者以后可以做到满足读者的要求,及时更新,及时回复评论,希望读者可以给我们说说你们的意见,这点要求过分吗?

篇12:编务中心给读者的一封信

尊敬的读者朋友:

你好!这里是《金版学案》系列丛书编务中心。

如果你正在使用《金版学案》,那么希望它已经给你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能进一步收到你的使用反馈建议和意见,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一本教辅材料要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那么它就必须在内容质量和版式设计方面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是《金版学案》一贯的宗旨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目前,《金版学案》系列丛书各科目各版本学生用书修订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诚需大量有志之士的参与和支持。若您是老师,《金版学案》诚邀您的加盟;若你还是学生,希望你能将身边好的老师推荐给我们。

篇13:《读者》面对网络时代的读者

一、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

近年来有诸多研究集中在网络对印刷媒体的影响上, 其结论包括: (1) 窄众媒体受到互联网冲击, 应该推行地方性、大众式媒体的模式; (2) 互联网应该成为传统杂志的延伸而不是重复, 利用网站点击率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上策等等。 (4) 而对于将网络时代作为受众的《读者》的社会文化情境则缺少宏观的研究。在此, 本文将首先概括网络时代对于阅读本身带来的几种可能影响。

首先, 网络时代可供阅读的材料数量急剧膨胀。除去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之外, 许多信息类网站成为新的信息发布机构, 而博客、讨论版等大众发起的媒体更是掀起几乎失控的信息洪流, 使得印刷媒体退减为人们阅读的一种选择和部分构成, 《读者》也不例外。

其次, 网络时代阅读方式逐渐多元, 除去印刷出版物, 网站、电子书、手机报等也成为人们的阅读选项, 一个读者可能同时经由几种方式获得信息, 印刷媒体成为可选项。

最后, 网络时代改变了阅读的意义。由于可供选择的材料急剧膨胀以及多元阅读选项和阅读经验的获得, 阅读本身已经具有新的意义。仅举一例,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单向性的, 而网络时代的阅读则常常伴随更便捷的多重互动;传统读者既很难与作者沟通, 也不容易与同一作品的其他读者做交流。因此, 不从阅读对象、阅读选项以及阅读的意义等方面概观网络时代的读者阅读情境, 很难进一步对某一具体媒介内容进行分析, 探讨新世纪的《读者》阅读情境, 必须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文化背景。

二、文摘模式面临摘文读者

诸多传记都绘声绘色地记载了美国《读者文摘》创始人如何通过绝妙的构思创造了文摘形式的杂志, “由于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足够的机会阅读所有书籍、报刊;而且, 在多方面的内容中, 人们感兴趣的可能只占一部分。” (5) 因此, 经过摘录又保留了文章原汁原味的文摘开始大受欢迎。在互联网时代重新检讨上述问题, 我们发现, 其解决方案早已经超出创办一本文摘类杂志这一种可能:人们不可能阅读所有的书籍报刊, 不过很有可能迅速浏览大量书籍报刊的电子版本;人们可能只对多方面内容中的一部分感兴趣, 不过他们可以迅速将其电子版本下载、编辑并制作成可供个人阅读的文摘。

可以说, 今天的读者已经从被动的文摘阅读者转化成具有多重身份的文摘阅读者与摘文编辑者/阅读者。不过, 以个人阅读经验为背景的读者摘文, 与专业文摘类杂志基本上保持平行的发展轨迹, 一方面, 读者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收集各种信息, 并且时时更新, 构成动态的也是更加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 专业文摘杂志, 依靠其强大的编辑力量和专业知识, 继续为广大读者提供基础阅读材料。怎样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网络时代读者做内容补充, 是文摘类杂志当下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文摘类杂志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 其主要阅读群体可能与中国的网民产生交集, 但并不完全重合, 因此多元且交错的阅读群体, 是文摘类杂志在新世纪阅读语境中的受众构成特征。

三、新阅读语境下的《读者》价值观

读者的选题方针曾被概括为“十分精粹和富有情趣的内容向人们揭示了生活的可喜与可爱”。 (6) 在《读者》创刊之初, 这种“生活的可喜与可爱”曾经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语境下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而《读者》自1981年创刊到现在, 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 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动的时期, 因此其承载的社会意涵也需要针对社会变迁做出相应的解读。

可以说, “揭示生活的可喜与可爱”与美国《读者文摘》的选题标准“每篇都有长久的价值和趣味, 以浓缩和恒久的形式表现” (7) 异曲同工。不过, 即便严格依据这一编辑方针完成文摘杂志, 仍然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凸显出不同的社会意涵。例如, 南方朔曾经这样批评美国的《读者文摘》:不企图告诉读者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 但它所贩卖的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元素:对爱、安全、财富、成功、健康、宗教信仰的渴望。 (8) 南方朔还将《读者文摘》认定为“美式意识形态的最大鼓手”, 称其在冷战时代强力推行“软调保守主义”。《〈读者〉传递了怎样的社会价值观》曾经分析了《读者》从创刊至2000年共二十年杂志文本的内容, 并且根据时间分期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读者》所传递的社会价值观有怎样的变化。显然, 在中国社会继续发生剧烈变化的新世纪这十年, 有关其传递价值观的变化的讨论需要继续下去。不过延续上面的讨论, 在阅读语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新世纪, 仅对其文本进行分析, 可能就忽略这种变化了的阅读语境中最重要的因素———读者, 而在这种新语境下, 判断《读者》是否仍是鼓舞人的力量, 都需要其读者的参与。■

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于国务院新闻办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2006年公布的数字。参见人民网的报道:“钱竹:《读者》等刊物的发行量调查报告”, 网址: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82179/82180/5640403.html, 2006年04月24日上网。

②参见《渤海早报》 (2009年8月24日, 第35版) 文章“《读者》发行量亚洲第一, 《读者文摘》要申请破产保护, 中美俩“读者”境遇各不同”。

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 截至2009年12月31日, 中国网民为3.84亿。参见其网站公布的信息:http://research.cnnic.cn/。

④例如, 李锋在“互联网对传统平面媒体的影响与启示”中, 分析了窄众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的种种困境。参见, 《中国报业杂志》 (2007年第6期) , 转引自人民网, 网址: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88454/116905/6921424.html, 2008年2月25日上网。穆广菊认为, 数字化是未来期刊的发展方向。参见其文章:“期刊, 在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接中再生”, 《传媒》 (2006年第7期) , 转引自龙源期刊网, 网址:http://www.qikan.com.cn/report/2006/right.htm。

⑤参见陶丹:“美国《读者文摘》的创新理念”, 《中国记者》 (2004年第9期) , 第72页。

⑥参见徐丽、罗维扬, “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读者》与《新华文摘》之比较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 , 第32页~39页。

⑦参见赵晓兰, “《读者文摘》的办刊理念与文化主张”, 《出版工作》 (2006年第5期) , 第69页。

篇14:蓝盾杂志社致全国广大读者感谢信

多年来,在广大读者的关心、厚爱与支持下,《蓝盾》杂志办刊质量逐步提高出新,发行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声名远播,成为许多读者手头不可或缺的一本集法制教育、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休闲消遣的高品位读物。目前,《蓝盾》已跻身全国大型主流杂志行列,有纸版和电子版两种发行方式,覆盖面已遍布除台湾之外的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至乡村大漠。海外如美国、加拿大、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众多读者都有订阅和点击。在此,我们向长期热心订阅《蓝盾》的所有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您们悉心阅读和对《蓝盾》源源不断的读后反馈,是我们努力办好杂志的原动力。能为读者提供您们所需要的法治文学社会纪实方面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每一名编辑的最大心愿、

2010年《蓝盾》的征订工作现已全面铺开,我们热切希望多年来积极订阅《蓝盾》的广大读者,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支持《蓝盾》,为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也为我们未来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予以关注。相信,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海将永远激情澎湃,天长日久形成的友情将日益纯洁牢固。

为了促进和推动发行工作,蓝盾杂志社决定进行一次读者调查,请读者在百忙中披冗为我们填写一张调查表(调查表附后),表中关于读者基本情况和读者对杂志内容的反馈意见,将有助于我们的刊物更能适应读者口味及杂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回信地址为,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41号中乒国际公寓4—4首层蓝盾杂志社收。再次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对《蓝盾》的关爱与支持。

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随拨打我们发行部的联系电话:022—28367853。

蓝盾杂志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给读者的感谢信】相关文章:

给宾馆的感谢信的04-10

给医院的感谢信08-01

给警察的感谢信08-01

给老师的感谢信09-27

给医生的感谢信09-27

给工厂的感谢信04-11

给民警的感谢信04-13

给银行感谢信的04-16

给保姆的感谢信04-16

给妻子的感谢信04-17

上一篇:夏花一样的人生小学作文下一篇:电子商务论文 旅游网站策划和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