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30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篇1: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04〕50号),进一步推进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环境,引导企业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为建设“信用湖北”、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保障有力、体系完善、运转规范、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架,使全省企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企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企业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营造“重信用、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在贯彻实施《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80号)的基础上,配套制定《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制度》、《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出台《湖北省企业信用评级评估管理办法》、《湖北省企业信用产品的认定和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2建立和完善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综合系统,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并作为其子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采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唯一“数据源”。利用省、市(州)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用网络传输并整合各行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上下互联、横向互通,服务社会的企业信用综合管理体系。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网址:),发布采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

企业信用体系监管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相应制定企业信用激励和惩戒工作制度和措施。

1建立和推行守信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扶持措施:一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方面简化程序并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三是在评先、评优、评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四是减少或免予检查,减少其产品的周期性检验、检测;五是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提示功能,督促其自查自纠轻微问题,对及时改正的可免予或减轻处罚。

2对失信、缺信企业采取非行政处罚惩戒。重点是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依法实施取消其评先、评优、评级资格,降低资质等级,依法限制企业投资、贷款、融资以及限制参与有关经济活动等。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将失信、缺信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实行差别监管。

3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制裁力度。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有关记录,对失信企业采取惩戒和制裁措施,依法没收其因失信违法所获得的非法收入,并视其违法情节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对失信企业的负责人,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警示功能,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

4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利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在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和制裁的同时,对因失信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要责令其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受损者予以经济赔偿。

(三)加快培育和规范企业信用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市场的力度,在开发应用企业信用产品、支持发展上做好相关工作。

1积极开发和应用信用产品。各级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信用产品使用方案,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资质认定、周期性检验检测、评级评优等工作中,积极利用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引导金融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发生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和租赁等业务时,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查询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特别在政府采购、各类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开展合资合作经营活动中要鼓励企业主动提供其信用报告。

2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以企业信用征信、企业信用评估、企业信用担保、企业信用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的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按照自愿原则,组建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行业协会,开展企业信用信息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推动全省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

(四)大力营造企业诚信外部环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服务社会的长期性、经常性任务,有关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要引导企业开展“共铸诚信”等主题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制定并实施信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企业信用领域的课题调研,并将调研成果用于指导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增强我省企业信用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实施步骤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自上而下,先省直、后市州,先试点、后运行,先归集、再整合,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企业信用办)具体组织实施。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准备阶段(2006年底以前)。

1制定配套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20号)已于2006年3月下发。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要求,落实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在部分省直行政机关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披露试点工作。省政府于5月召开了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会议,部署在省直15个部门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省企业信用办编制了省级行政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归集目录》,其中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的《归集目录》已经省政府法制办确认备案。3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迁移工作。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并于10月通过了省电子政务办专家组的阶段性评审。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第一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已于12月25日完成了系统迁移和整合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部分省直机关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按照省企业信用办制订的《数据标准》和《系统操作手册》执行。省级行政机关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2制定本部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按照省企业信用办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数据标准》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标准、归集方式等。

4在上传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之前,省级行政机关首先要完成本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集中、部门联网等工作,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的统一要求,应用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披露、数据上传、更新等工作。

5配合省企业信用办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全面建设阶段(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

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完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各市(州)参照省级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方法,启动本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指导县(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主,在各级政府信用办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巩固完善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本级、本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和数据更新、上传工作;各市、州、县和省政府各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2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令第280号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无偿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3组织开发信用产品,建立和培育信用市场。省企业信用办及相关部门要在调研基础上,根据有关制度指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企业将企业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经常化。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在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解决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省企业信用办提出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归集到位。省企业信用办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集相关部门协商沟通,督促按时完成有关工作,并及时进行通报。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披露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未按规定上报、录入、更新、披露企业信用信息或漏报、错报、错误披露、提供不真实企业信息的,按照省政府令第280号规定处理。

篇2: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7〕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04〕50号),进一步推进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环境,引导企业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为建设“信用湖北”、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保障有力、体系完善、运转规范、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架,使全省企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企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企业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营造“重信用、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在贯彻实施《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80号)的基础上,配套制定《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制度》、《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出台《湖北省企业信用评级评估管理办法》、《湖北省企业信用产品的认定和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2建立和完善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综合系统,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并作为其子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采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唯一“数据源”。利用省、市(州)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用网络传输并整合各行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上下互联、横向互通,服务社会的企业信用综合管理体系。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网址:),发布采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

企业信用体系监管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相应制定企业信用激励和惩戒工作制度和措施。

1建立和推行守信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扶持措施:一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方面简化程序并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三是在评先、评优、评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四是减少或免予检查,减少其产品的周期性检验、检测;五是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提示功能,督促其自查自纠轻微问题,对及时改正的可免予或减轻处罚。2对失信、缺信企业采取非行政处罚惩戒。重点是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依法实施取消其评先、评优、评级资格,降低资质等级,依法限制企业投资、贷款、融资以及限制参与有关经济活动等。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将失信、缺信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实行差别监管。3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制裁力度。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有关记录,对失信企业采取惩戒和制裁措施,依法没收其因失信违法所获得的非法收入,并视其违法情节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对失信企业的负责人,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警示功能,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

4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利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在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和制裁的同时,对因失信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要责令其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受损者予以经济赔偿。

(三)加快培育和规范企业信用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市场的力度,在开发应用企业信用产品、支持发展上做好相关工作。

1积极开发和应用信用产品。各级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信用产品使用方案,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资质认定、周期性检验检测、评级评优等工作中,积极利用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引导金融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发生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和租赁等业务时,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查询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特别在政府采购、各类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开展合资合作经营活动中要鼓励企业主动提供其信用报告。

2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以企业信用征信、企业信用评估、企业信用担保、企业信用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的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按照自愿原则,组建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行业协会,开展企业信用信息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推动全省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

(四)大力营造企业诚信外部环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服务社会的长期性、经常性任务,有关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要引导企业开展“共铸诚信”等主题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制定并实施信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企业信用领域的课题调研,并将调研成果用于指导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增强我省企业信用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实施步骤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自上而下,先省直、后市州,先试点、后运行,先归集、再整合,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企业信用办)具体组织实施。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准备阶段(2006年底以前)。

1制定配套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20号)已于2006年3月下发。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要求,落实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在部分省直行政机关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披露试点工作。省政府于5月召开了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会议,部署在省直15个部门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省企业信用办编制了省级行政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归集目录》,其中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的《归集目录》已经省政府法制办确认备案。

3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迁移工作。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并于10月通过了省电子政务办专家组的阶段性评审。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第一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已于12月25日完成了系统迁移和整合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部分省直机关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按照省企业信用办制订的《数据标准》和《系统操作手册》执行。省级行政机关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2制定本部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按照省企业信用办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数据标准》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标准、归集方式等。4在上传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之前,省级行政机关首先要完成本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集中、部门联网等工作,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的统一要求,应用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披露、数据上传、更新等工作。

5配合省企业信用办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全面建设阶段(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

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完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各市(州)参照省级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方法,启动本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指导县(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主,在各级政府信用办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巩固完善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

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本级、本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和数据更新、上传工作;各市、州、县和省政府各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2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令第280号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无偿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3组织开发信用产品,建立和培育信用市场。省企业信用办及相关部门要在调研基础上,根据有关制度指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企业将企业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经常化。

篇3: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键词: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信用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守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招标投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体系, 对招标投标交易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初步遏制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政府各职能部门为实现各自的管理目标, 开发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 但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通畅, 无法实现信息整合与共享。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 初步形成违法公示机制, 信用奖惩信息得到初步应用, 行业自律发挥积极作用。但是, 全省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尚缺乏顶层设计, 信用信息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信用评价体系及指标尚未统一。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全省招标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不断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

1 目前招标投标领域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指标构成

在各省市信用评价指标中, 部分指标要求必须是在本地区进行施工生产的情况下才能给予评价得分。由于这些指标的评价均局限在本地区, 容易出现新的地方保护主义, 不利于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信用评价标准

目前, 各地虽然都在积极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体系, 但不同省市均有各自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建筑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形式各异, 有的对企业实行打分排名评价, 有的则对企业实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类评价。各省市之间采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千差万别, 甚至同一省内各市之间所釆用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都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省市之间对失信企业的惩处标准不同, 对企业开拓外地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3) 信用信息监管

各地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建设情况不一, 一些省市未能与工商、税务、检察院、法院、银行等部门建立良好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造成了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为加强对招投标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针对信用评价工作, 需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实施行为评价第三方监督、层级监督、评价质量通报等监督平台, 规范评价人员行为和招投标交易主体行为。

4) 信用评价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信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省市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中虽然制定了奖惩机制, 但没有与评价体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 奖惩措施对失信企业的惩治力度和对守信企业的奖励力度不够, 无法体现信用评价的公平与公正。

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为了促进招投标市场良性发展,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用以规范市场各主体行为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而建立招标投标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各个层面, 需要制度引导和行为约束。因此, 构建招标投标信用综合评价体系需要遵循合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

1) 合规性原则

依法依规是招标投标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湖北省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015-2020年) 》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都对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及各主体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 《湖北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创优奖励实施办法》、《湖北省招标投标不良行为量化管理暂行办法》对市场行为主体做出了具体的奖惩措施。信用指标体系要遵循国家宏观政策导向, 能够引导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信经营。

2) 科学性原则

为准确描述招投标市场主体的信用变化特征, 信用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应尽可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选取, 不但考核其过去的业绩、处罚信息, 也要考核实时的信用信息, 做到动态静态相结合, 满足信用评价体系构建要求。其次, 选取的各指标之间必须能够合理的配合, 形成有机体系, 指标之间既没有重复性, 也没有相互矛盾性。最后, 指标权重的设定和评价方法必须科学, 通过系统性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形成体系目标的层次性。招标投标信用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做到准确、完整、独立, 概念清晰, 避免主观臆断。只有建立起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才能有效地促进招投标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

3) 可操作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实用性, 既要符合国情省情, 又要具有本省特色, 同时便于操作和编制运算程序。信用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要易于获得, 指标体系要简繁适中, 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应规范化、标准化。对于采集难度较大的软指标, 要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获得。同时, 招标投标市场各主体能够容易理解信用评价体系指标构成, 懂得每一项指标的涵义和要求, 便于更好的朝此方向努力。如果信用评价指标计算十分复杂, 不仅操作困难, 而且很难起到提高招标投标交易信用意识的作用。

4) 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是信用评价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评价体系应能够有利于指导综合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 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2.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统计出出现频率较高的信用评价指标, 初步确定指标结构信息。同时, 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筛选分析, 确定最终的指标构成。最后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等级。具体的构建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如图1所示。

2.3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投标人为例, 构建其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招标投标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方案设计

3.1 信用信息综合运用设计原则

1) 系统性原则。信用信息综合运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系统观的基础上。招标投标市场信用信息运用具有复杂性特点, 在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发布等过程中, 信用信息要按照系统的程序进行流转, 任意一种信用信息都不能独自存在, 而是作为招标投标市场信用信息综合运用的组成部分, 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共同发挥作用。

2) 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招标投标市场交易活动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运行的, 信任的前提就是信息的明晰化。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而客观的信用信息能够获得招标投标市场各主体的认可, 从而有利于市场交易各主体诚实守信, 减少违规失信。

3) 协调性原则。在运用信用信息过程中, 孤立的信用信息将整合在一起, 信息之间保持相互协调, 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有利于信息的正确表达, 同步表达信息本身的含义。

4) 共享性原则。在我国招标投标市场, 大量信用信息和数据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 分散于住建、工商、财政、税务、法院、银行等政府和业务部门, 且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孤立、不完整。在信用信息使用过程中, 应将各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 上传至统一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降低信息搜集的困难度。

3.2 信用信息运用机制

1) 信息传递步骤

信用信息传递的步骤:①相关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交信用信息;②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审核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③信用等级认证;④信用信息公示;⑤信息反馈和修正。

2) 信息认证流程

信用认证机制分为申请、评审、入库、公示和反馈五个阶段, 如图2所示。

对于出现不良行为的信用信息,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对其作出处理决定后量化记分;受到行政处罚的, 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进行量化记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作出判决决定后进行量化记分。同时, 向招标代理机构发出《湖北省招标投标不良行为量化记分通知书》, 在湖北省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发布平台、行政、司法部门信息平台进行曝光公示。公示结束后, 进行存档备案, 信息有效期3年。

综上所述, 各部门、监管机构等对信用级别申请、资格审核、资格审查、评标定标等过程中的信用情况所作出的评价意见, 最终由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用信息汇集, 记入信用数据库。同时, 对违法违规、偷税漏税予以惩戒, 对行业表彰、抢险救灾等行为予以表彰。在下一年度信用认证开放期内重新提出申请的, 要将变更的指标信息进行提交、审核, 从而更新得出新的信用等级。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对招投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诚信问题, 我们要遵循以上原则和思路, 结合实际, 建立切实可行的招标投标领域信用综合评价体系, 使招投标市场更加规范, 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智敏.招投标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之探讨[J].机电信息, 2008 (2) :14-16.

[2]沈蕾, 卜庆军, 陈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J].消费导刊, 2009 (2) :130-131.

[3]刘永华.招投标诚信防控体系创新探索[J].江南论坛, 2013 (3) :44-45.

[4]张俊, 要翠灵, 李帅锋.评标专家信用管理之探讨[J].中国招标, 2013, 14:13-16.

[5]裴万辉, 窦予华.当前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 :17-20.

[6]任杰, 刘振奎.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 (2) :19-21.

[7]付志霞.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11.

篇4: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要点包含八个方面32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涉及省发展改革委、人行武汉分行、省政府金融办等50多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及各市州县区人民政府。

2016年,湖北省将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以实施《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核心,以落实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和“十个积极作为”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在推進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上,着力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夯实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基础、建立授权查询工作机制、推进信息汇集系统建设。

二是在完善信用制度建设上,着力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落实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双公示、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落实信用信息应用、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

三是在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上,发挥政务诚信示范作用,深入推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

四是在实施信用联合奖惩上,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案例审查公示机制。

五是在信用试点示范建设上,全面推动区域综合性试点、开展行业领域试点示范、推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加强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建设。

六是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上,着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推动信用服务创新、规范信用服务机构。

七是在诚信宣传教育上,深入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信用管理人员教育与培训。

篇5: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企业信用体系是指以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为对象,由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优化社会商务信用的系列制度规范。为进一步推进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政府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按照“统一设计、联合建设、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行政职能和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通过加强信用监管、整治突出问题、发展信用中介、促进信用立法等措施,建立健全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二、工作目标

1)全市企业初步树立诚信理念,恶意拖(逃)税、费(贷)等违法失信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商业欺诈得到有效遏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到有力杜绝,商务信用明显提升,市场交易秩序明显好转,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基本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统分结合、互联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初步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利用,形成纵横结合的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网络。

3)企业信用中介机构有一定发展,以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价和咨询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市场逐渐形成。

4)企业信用自律管理工作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企业信用自律组织、团体的自我管理和维权的能力与作用比较明显。

5)政府系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信用监管的模式和机制得到初步建立,规范企业信用监管的法规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基本任务

1)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

以企业进入市场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机关执法而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构成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体系,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调控和监督经济运行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利用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2)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

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规范摆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培育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地方性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并引入经营规范、公允度高的市外信用中介机构,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运作。

支持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内外的企业信用征集、评级的通行做法,研究开发比较客观、公正、科学、适用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引导企业信用产品商品化。

3)抓好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组织教育培训,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全员信用意识,大力培育具有信用特质的企业文化。

以企业融资信贷信用、商品质量信用、交易合同信用、税(费)解缴信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

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增强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联系,维护行业利益,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沟通和协调的桥梁;行业协会要及时出台行约行规、会员守则等制度,促进行业内部自律自强,提升行业形象。

4)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加强诚实信用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文化,促进企业更新观念,树立诚信理念,明确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增强“从我做起”的责任感,提高“从现在做起”的自觉性。

表彰企业信用典范,树立诚信之风。在全市企业中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宣传信用知识和信用法规,继续培育壮大诚信纳税、知名品牌、驰(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等商务信誉优良的企业队伍,宣扬其诚信经营事迹,发挥其诚信示范作用。

曝光失信案例,警示公众防范。适时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的典型违法失信案件,利用媒体公示,使失信者从财产到声誉上付出代价。

抓好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引导。注重舆论宣传与监督,利用宣传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让守信企业感到荣耀,使失信企业无地容身。

5)培养造就一支企业信用专门人才

通过内掘、外引、送培、实践等途径和方式,以企业信用监管人才和征信评价人才为重点,广泛开展企业信用知识教育和征信评价专业技术培训,加快建设一支与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专门人才队伍。

6)积极推行四项信用制度

企业信用档案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户头,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别建立分门别类的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诞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其监督管理活动服务。

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政府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可分为单项信用等级证和综合信用等级证两种;先试行单项信用等级证,条件成熟时实行综合信用等级证。

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在试行建立担保机构为商务信用有限的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信用度的基础上,支持和发展担保公司,充分运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交易信用服务。

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诚信得实惠、失信受惩罚、无信被约束。

7)大力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沟通,综合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以欠费、逃税、骗贷、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四、实施步骤

推行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统一规范、各司其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思路,分3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筹备启动。

2)全面展开,深入推进。

3)调整充实,发展完善。

五、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以市工商局为牵头单位,人民银行、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等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协调小组组长,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市工商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实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商议、决定、协调处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工商局分管负责人兼任。

协调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工作制度,由成员单位指定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工作。

2)实行工作责任制。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同步实施,落实到位。为此,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应指定1位领导干部负责日常领导工作,组建一个工作班子抓日常事务,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与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联系。

3)多渠道筹措经费。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本着精打细算、逐步投入的原则,以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为需求重点,合理编制资金计划,通过市财政投入、成员单位自筹、争取市级部门支持等三个方面、多渠道筹措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经费。

4)加强团结协作。

强调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协同配合,见诸行动。坚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职能职责相适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反对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消极掣肘。

5)确保信息真实和系统安全。

篇6: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科学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淄博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奖励惩戒和自律保障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的诚信自律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明确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公共征信系统。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领导 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共享、安全等基础性问题。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和技术规范,推进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应用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打破“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统一查询平台,提高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应用水平。

(四)先行先试,注重实效。共同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强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组公信力,扩大社会监管渠道。促进社会组织信用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力。推动信用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有效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五)有序开放、确保安全。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行业自律的范畴内,依照社会组织法规和章程实施,依法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社会组织成员单位和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注意灾害备份,确保信用信息安全无患。

(六)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定工作思路,明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具体措施和各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进行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社会组织日常规范化运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社会组织信用法规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市社会组织实际,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记录和整合、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制定或修订规范信用活动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强化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按照《淄博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选取我市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判,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组织行为,强化自律意识,提升综合能力,塑造社会责任感;通过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社会组织,激发和调动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社会组织信用奖惩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1.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于诚信社会组织,在检查、等级评估、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事项中,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社会组织,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进行网上公示,采取限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降低评估等级等措施,加大惩戒和震慑力度。

(三)开展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活动,塑造社会组织品牌服务效应。

1.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诚信文化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加强督查评估考核。制定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评分标准,组建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着力加强等级评估成果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信用,对业务活动开展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度较差的社会组织依法及时注销。将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的审批条件、办事流程、时限和提交的材料以及承办人员、咨询电话等事项,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社会组织QQ群、微信群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民政部《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培育我市基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会组织民生服务项目,并制定考核评估验收标准,重点引导支持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邻里互助、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协调解决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相关情况和材料,研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分工合作,注重协调配合。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领导小组与各区县、各单位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策上的协调,行动上的协同,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沟通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工作指导,抓好责任落实。各区县、各单位要加强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工作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掌握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篇7: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下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郑政办„2015‟32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促进水费回收,结合工作实际,公司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现予下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9月7日

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2014‟31号)文件精神,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郑政办„2015‟32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城市供用水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我市城市用水信用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用水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提高用水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目的,进一步推进用水诚信建设,促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深厚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时完成全市用水信用信息的征集、上报任务,建立完善用户用水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促进诚信供用水,为城市供水服务工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贡献。

三、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司信建办),全面负责公司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企划部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公司财务部、客户服务中心、户表项目部、档案信息中心、营业处等部门(单位)有关领导组成。

四、主要措施

(一)按时完成用水信用信息的征集、上报工作

1、企业拖欠水费信息(由营业处负责):注册水表户号、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或水表地址)、欠费时间、欠费金额。

2、自备井用户拖欠污水处理费信息(由营业处负责):自备井户号、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或水表地址)、欠费时间、欠费金额。

3、企业偷盗水信息(由客服中心负责):注册水表户号、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或水表地址)、偷盗水时间、偷盗水水费金额。

上述部门(单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于每季度末以书面形式报送至公司信建办,并应建立信用信息的复核、确认、审批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经审核后,公司信建办于每年一、四、七、十月的前10日内上报郑州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法定节、假日顺延)。

(二)做好用水量确认和欠费催缴工作,促进水费回收 营业处应以推进信用建设工作为契机,结合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分级复核、欠费催收、信用信息征集等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水费回收率、提升服务水平。

(三)搞好用水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1、完善用户基础信息

单位用户基础信息包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个人用户基础信息包括居民个人身份证号码。

职责分工及要求:客服中心负责新报装用户(包括单位、个人)基础信息的征集工作,确保新报装用户信息完整;户表项目部负责户表改造中用户(包括单位、个人)基础信息的征集工作,确保改造后新用户信息完整;营业处负责现有用户基础信息征集、完善工作,按公司信建办要求逐步完成用户基础信息收集阶段性任务。上述用户基础信息分别由责任单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及时登录至用户报装系统或营业收费系统,促进信息共享。

2、建立用水信用信息数据库

建立完善用水信用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公司向郑州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上报的用水信用不良信息,其欠费补缴信息,以及信用修复等情况。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规范标准,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更新及时、真实、有效和安全,方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查询、共享。

职责分工:营业处负责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内容更新;档案信息中心负责对用水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客服中心负责向营业处提供查处的偷盗水信息。

(四)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对守信用用户,公司通过定期开展“白师傅便民服务”、提供免费水费短信服务、奖励偷盗水举报人员等方式进行守信激励。对长期拖欠水费、损坏供水设施、偷盗水等不守信用用户,及时上报市社会信用行政部门、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按照《郑州市企业失信惩戒联动实施办法》和《郑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施行惩戒。

(五)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1、加强自身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内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自律。

2、坚持依法经营。自觉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做假帐,及时缴纳应缴税款和规费。

3、搞好诚信经营。自觉在合同履行、产品质量、借款偿还、水电气暖费用交纳等方面,保持诚实守信形象。

五、相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应进一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 明确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明确任务。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动员部署,广泛宣传。

三是各有关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完成时限、质量要求、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信用信息征集、数据库信息完善、欠费催缴等工作中的问题。

篇8:浅谈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企业,信用,企业信用体系

当前, “信用缺失”十分严重,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在经济领域, 商业欺诈屡见不鲜、假冒伪劣久治不愈、毁约司空见惯、“三角债”积重难返、“三无”企业屡禁不止、上市公司虚报瞒报登峰造极……信用缺失在经济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在经济领域, 它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无序, 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蔓延、滋生, 使国家利益, 人民群众利益以及企业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领域, 它毒害了人们的心灵, 破坏了社会伦理纲常和法制环境, 败坏了善良诚实纯朴的民俗民风。在政治生活领域, 它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缺乏信任, 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 败坏了政府形象, 影响了执政权威, 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

当前, 建立和健全企业信用制度, 构筑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 服务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信用制度, 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立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 而且也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区域投融资环境的基础性建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题中之义, 更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我国当前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1、企业和个体等经济主体普遍缺乏信用基础。市场经济主体的自由财产, 是它们承诺偿付债务的信用基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以自己的财产承担债务的经济主体, 在财务上与国家财政保持满收满支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逐渐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但是它们中间的大多数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 加之它们亏损严重, 其信用基础十分脆弱。还有一批没有资本的“空壳”企业, 经营完全依靠银行贷款, 几乎无任何信用基础。企业中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 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缺乏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坑蒙拐骗肆虐, 有约不遵, 相互拖欠, 商业欺诈、贿赂严重。

2、债权保护和信用监控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法律体系, 如民法通则、票据法、公司法、合同法, 虽然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 但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 特别是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不具有强制性。例如, 有关的法规中没有规定债务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制或其他重大事项变更有可能引起债务转移时应当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或告知债权人, 因此使许多债务企业能够钻法律的空子, 乘机逃废债务。

3、缺乏有效的信用保障机制, 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安排中, 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给予必要的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企业法人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不能通过市场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信用增强服务, 不能为信用的履行提供足够的保障措施, 如缺乏商业担保、信用担保和保险、企业互助制度、资产证券化和结构融资等。

同时, 我国也缺乏有关信用管理制度的立法。使信用活动运行的环境较差, 这是建设有效的信用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渊源复杂, 缺乏系统性, 且相互间也多有抵触;有的法律法规内容含糊不清, 过于笼统、抽象, 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甚至误解, 也给法律的执行留下宽广的空间;执法水平落后, 法制保障不可靠;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些政府部门不能依法行政, 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等等。没有法制作保障, 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

4、政府行政部门违法介入企业信用活动和干扰执法。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为企业融资活动提供变相的信用担保, 而在发生偿债问题时, 又推诿责任, 任意逃废债务;更有部分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 干扰执法, 纵容包庇不如期履约清偿债务的本地企业, 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甚至徇私枉法, 侵害债权人利益,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信用观念。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将本应由自己出面筹措资金兴建公益事业的债务负担转嫁给企业, 使企业负债超过其偿还能力。

5、缺乏足够的提供社会化征信服务的中介征信机构。由于缺乏提供社会化征信服务的征信机构, 企业得不到征信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造成企业的信用管理难以动作。这样, 一方面使企业缺乏信用的评估机制, 使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使市场不能发挥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 企业便失去了信用建设的动力。

(二) 企业信用制度薄弱造成的危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薄弱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合同违约、债务拖欠、恶意逃债、商业欺诈和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等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信用制度薄弱已严重妨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主要表现在:

1、信用作为支付的手段被消弱, 现金交易甚至物物交换比重增大, 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与流通的效率与质量。对企业而言, 不采用信用交易意味着不能获得短期融资, 在买方市场上也不能扩展其市场份额。对国家而言, 企业信用交易总量直接与整个国家市场规模相关, 现金交易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也就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从而影响到就业水平的提高。同时, 现金交易容易导致偷税漏税, 影响国家税收。

2、扭曲了市场调节机制, 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效果。例如,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最终影响企业和居民的融资行为, 但由于缺乏信用记录或整个社会上信用状况普遍较差, 使企业惜借和银行惜贷, 交易规模不能扩大, 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

3、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 使企业对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缺乏足够信心, 也削弱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信心,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4、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破坏了市场制度, 导致经济秩序混乱, 影响社会安定。可以想象, 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必然使市场经济秩序失调;商业欺诈、经济犯罪猖獗, 既增加了打击犯罪的成本, 又危害了社会的安全。

5、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所导致的经济信用失常现象, 干扰了国家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 损坏了政府的信用, 提高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经济成本, 也影响了居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6、企业资信不好或没有资信记录, 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此外, 我国虽然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 在刑法中还有对欺诈等不讲信用的犯罪行为的惩罚规定, 但法律并没有阻止信用危机成为当前的严峻现实, 这充分说明信用管理的社会机制出现了问题。因此, 为了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持社会稳定, 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全面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 积极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 维护市场交易安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经并将继续充分利用掌握的企业登记和监管信息, 促进企业信用建设, 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一是完善企业登记数据库。完整、准确记录企业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基础信息, 依法予以公告或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二是完善企业"经济户口"数据库。以基层工商所为依托, 以各级登记机关掌握的企业登记静态信息和日常监管动态信息为内容, 为辖区内每户企业建立"经济户口"档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登记机关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 为工商所和各级登记机关依法对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三是完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数据库。将"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记录在案, 予以公布, 宣扬其诚信守约的行为, 促进全社会良好信用观念的形成。四是在整合上述三种数据库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企业信用监管数据库。全面反映企业在市场准入、经营活动和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 为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以企业登记和监管信息为基础, 根据企业信用标准, 将企业相应地分为A、B、C、D四个管理类别。A级为守信企业, 用绿牌表示;B级为警示企业, 用蓝牌表示;C级为失信企业, 用黄牌表示;D级为严重失信企业, 用黑牌表示。根据上述分类,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依法实施分类监管。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A级企业, 重点予以扶持, 并享受年检免审、免于日常检查、提供优质服务等待遇。二是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对B级企业, 实行警示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提示。三是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C级企业, 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加强日常检查, 并实施案后回查、办理登记和年检时重点审查等监管措施。四是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对D级企业, 依法办理注销登记或发布吊销公告。为有效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企业身份记录 (即企业登记信息) 和违法行为记录, 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三)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切实提高企业信用监管效能

上一篇:怎样学好高中英语下一篇:vip客户的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