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2024-05-27

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共5篇)

篇1: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附件1:

林业行政案件 文书格式及制作要求

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为了规范林业行政案件法律文书的制作,切实提高林业行政执法的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将林业行政处罚案卷的制作要求说明如下:

(一)文书制作的总体要求

1、法律文书设定的栏目应当填写齐全、准确、规范,没有填写内容的,应当在其空格划“——”线表明;属于清单、凭证等类法律文书,则在空格处划“/”斜线,线条应当顶格划定。

2、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应当尽可能使用计算机制作,条件不具备的,可使用蓝、黑色水笔或签字笔填写。

3、林业执法机构是依法受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组织,在查处所有林业行政案件中,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并在•登记保存通知单‣、•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对外的法律文书上加盖委托机关(即委托的林业主管部门)的公章(或执法专用章)。

4、文书首页不够记录时,可附页记录,但首页和附页应由相关人员签名或捺指纹。

5、法律文书中所称“姓名”,是指户籍姓名,如果当事人不提供真实姓名,可以用其所提供的姓名填写。属少数民族的,应当写明其汉语音译名,必要时,也可以在汉语音译名后注明其使用的本民族文字姓名。属外国人的,应当写明其汉语音译名,必要时,也可在汉 2 语音译名后注明其使用的本国文字姓名。

6、文书中所称“年龄”以公历(阳历)周岁为准。

7、法律文书中所称“住址”,是指个人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的地址。

8、法律文书编号由林业主管部门代字(如:蕉林)、文书代字(如:立)、年份、执法单位编码和顺序号组成。年份用阿拉伯数字全称标识,并用六角括号„‟括入;执法单位编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顺序号”由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蕉林立„2009‟01001号。

9、“案由”或“案件性质”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责任条款中的表述准确填写林业行政案件的类别,不能填写简称或其它不规范的名称。如:不能将“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填写成“无证运输”或“非法运输”。

10、援引法律条文时,要写明所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全称并具体到条、款、项、目。

11、在•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法律文书中“违反了 ”横线中的内容应填写违反的法律、法规中有关管理规定的条款,如: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案件违反的管理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除外”。“根据 ” 横线中的内容应填写法律责任条款中林业行政处罚的依据。

12、在•林业行政案件询问笔录‣、•林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笔录‣、•登记保存通知单‣等法律文书中涉及到执法人员的,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的签名。

13、在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意见书‣、•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处罚内容时应当列明具体的计算公式。如并处违法收购的4立方米松木价款2倍的罚款4000元。(500元/立方米×4立方米×2倍=4000元)

(二)林业行政案件常用文书制作要求

1、《林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1)案件来源:按照本机关发现、单位或者群众举报、受害人控告、有关单位移送、上级机关交办和违法行为人主动交待等如实填写。

(2)“违法嫌疑人”中“姓名或名称”一栏,是个人的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名称(全称)及法定代表人、组织负责人姓名。“住址”栏填写违法嫌疑人的现居住(或所在地)的地址,地址填写应具体、明确。

(3)简要案情:主要填写案件的具体来源,违法嫌疑人的作案时间、地点、事实经过、造成的后果等。

(4)执法人员意见:填写“建议立案查处”。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填上具体时间。

(5)执法机构意见:填写林业执法机构立案审查意见,同意的填写“同意执法人员意见,呈请局领导审批”,不同意的填写“不予 4 立案”,由审查人签名并填写具体时间。

(6)行政负责人批示:同意立案的,应填写“同意立案查处”,不同意立案的,填写“不予立案”,需移送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填写“移送××单位或部门查处”,并填写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及时间。

2、《林业行政案件询问笔录》

(1)询问笔录应使用统一规范的询问笔录首页和笔录续页纸。开始询问时必须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并记入笔录,开头语应有执法人员身份告知和被询问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告知,如“我们是某某林业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出示林业行政执法证件),现依法向你询问有关情况,你应当如实回答,不得故意隐瞒事实或做伪证,否则要负法律责任。对与案件无关的问题,你有权拒绝回答。你还有要求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刚才所说的内容,你听明白了吗?”。

(2)询问时间填写要精确到分。如:2008年10月24日15时30分开始至2008年10月24日16时50分结束。

(3)询问机关填写执法机构所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称。(4)被询问人基本情况应填写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现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当事人有携带身份证的,应将其身份证复印件附卷。

(5)询问内容应反映案件事实的时间、地点、作案手段、过程、目的、动机、后果、木材(野生动物)的来源及去向等基本情况。

(6)首页填上总页码及第几次询问,每页填上页码;被询问人应当逐页签名;末页被询问人应当在问答语结束栏的下一栏顶格签署 5 “以上记录我看过,与我说的相符”,并在下一栏签名、捺指纹、注明年、月、日。对确无阅读能力或无签字能力的,在笔录中应明确记载,并形成“以上笔录读给你听,是否和你所说相符”、“以上记录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问答记录。笔录内容修改之处应由被询问人在修改处捺指纹;被询问人拒绝签字的应在笔录末页注明“被询问人某某拒绝在笔录上签字”并有两名执法人员分别签名。

(7)询问多名违法嫌疑人应当分别进行,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等不得重复或者重叠;被询问人签名不得由他人代签或由他人代为接受询问。

(8)记录的内容应当具体详细,涉及案件关键事实和重要线索的,应当尽量记录原话。

3、《林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笔录》

(1)勘验、检查的时间必须填写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要精确到分。

(2)勘验、检查地点应当填写具体明确,如“××县××镇××村××山场”;不能只笼统填写,如“在××林业检查站路上”等。

(3)勘验、检查人应填写2名以上勘验、检查人员姓名、技术职称及其所在单位的名称。

(4)涉案当事人在现场的,应当让其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字或不在现场的,应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和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检查的进行。

(5)勘验、检查过程应当有见证人参与,且见证人不是林业执 6 法人员。

(6)勘验检查事项及结果必须客观的填写被勘验、检查对象所处的位臵、现实状况、外部特征、数量等,记录中不得使用判断、推测类的语言和内容。勘验、检查时制作的现场示意图及照片(应有制作人填写说明并签名)等要随附在•林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笔录‣之后,一起装订入卷。

如盗、滥伐林木案件勘验检查事项及结果一般表述为:2007年1月16日15时10分,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张某、李某会同某某林业局营林工程师张某、李某以及见证人张某在当事人李某的带路指认下对某地点(林班、大班、小班)进行了现场勘验,勘验时由当事人亲自指认并看着技术人员检量其砍伐(或雇人砍伐)某某树桩 3根,伐根直径分别为:13㎝、9㎝、17㎝,砍伐痕迹新鲜,检量结果正确。勘验检查中绘制现场示意图1份,拍摄了现场照片3张,勘验检查自16时50分结束。

4、《登记保存审批表》、《登记保存通知单》

(1)•登记保存通知单‣是林业执法机构在办理林业行政案件过程中,在收集证据时,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领导批准,对违法物品、工具进行保存的法律文书。其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

(2)•登记保存审批表‣与•登记保存通知单‣配套使用,制作•登记保存通知单‣前首先应当填写•登记保存审批表‣并经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两者文书编号相同。

7(3)拟登记物品的名称、计量单位、数量、规格和保存地点等基本情况应当填写具体、准确。

(4)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逾期不作处理的,视为自动解除。归还登记保存的物品时,应要求当事人出具领条(时间具体到××年××月××日××时);领条应附卷。

5、《查封、暂扣物品审批表》、《查封、暂扣物品通知单》(1)•查封、暂扣物品审批表‣与•查封、暂扣物品通知单‣适用情形为:•福建省森林条例‣(第十六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二十五条)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2)•查封、暂扣物品审批表‣与•查封、暂扣物品通知单‣配套使用,制作•查封、暂扣物品通知单‣前应填写•查封、暂扣物品审批表‣并经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两者文书编号相同。

(3)被查封、暂扣物品人应当签名、捺指印,并写明时间;被暂扣物品的名称、计量单位、数量、规格和暂扣地点等基本情况应当记载明确。

(4)查封、暂扣物品的理由和依据:填写具体违法嫌疑人的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和暂扣的时间、地点。

(5)根据•福建省林业厅关于†福建省森林条例‡第十六条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闽林„2003‟策函23号)规定“查封、暂扣的时间应根据查处案件的复杂程度,合理确定,但不得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因此,查封、暂扣的时间可以与法定的办案期限相一 8 致,在时间上不受登记保存通知单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的限制。对象上不限于木材,还包括有关的违法物品、工具。

6、《林业行政处罚意见书》

(1)违法行为人姓名或名称一栏:违法行为人为个人的填写姓名;违法行为人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填写单位名称(全称)。住址栏填写违法行为人的现居住(或所在地)的地址,地址填写应具体、明确。主体类别是根据统计需要新设立的栏目,应根据违法行为人的情况填写其所属类别(类别分为:政府、企业、公民、其它组织四种)。

(2)简要案情:简明扼要填写违法行为人的作案时间、地点、动机、事实经过及后果等。

(3)执法人意见:由承办人填写案件处理适用的具体法律依据(适用多项法律、法规条款处罚的,必须填写齐全)和处罚意见,并签上承办人姓名和具体时间。

(4)法制工作机构意见:由林业主管部门指定的法制机构或法制员填写“同意执法人意见,请领导审批”等,并由审核人签名、加盖法制机构印章和填写审核时间。

(5)行政负责人审查决定或者集体研究决定: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填写审批意见(或集体研究的决定),并签署姓名(或加盖林业主管部门的印章)及时间。集体研究决定的,应当将会议纪要附卷。

7、《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

(1)处罚前告知程序是林业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未经告知或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林业行政处罚不能成立。在执法人员 9 提出处罚意见后,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违法行为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及有关的违法事实、理由、依据和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当日实施处罚的,告知要早于处罚决定的时间并具体到××年××月××日××时。

达到听证条件的,一般自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权利之日起应留足3日时间,3日后方可实施处罚;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的应当在听证权利告知书上注明“本人放弃听证权利”并签名、捺指纹,由本人填写时间,可当日实施处罚。

(2)听证告知的适用条件:具备“拟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做出责令吊销许可证;对公民做出1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做出5000元以上罚款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情形之一的。

(3)达到听证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自接到该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市(县、区)林业局提出申请,听证机关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主管部门。

(4)未达到听证条件的,在•林业行政处罚告知书‣“你(或者你单位)依法享有下述第 项权利”横线中填“1”即陈述、申辩的权利;达到听证条件的,在横线中填“

1、2”即陈述、申辩的权利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8、《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

(1)“被处罚人”是个人的填写姓名;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名称(全称)。

(2)“违法事实和证据”填写要求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违 10 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事实经过、后果、当事人并记明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照片等证明违法事实的具体证据。

(3)救济途径:①申请行政复议的的时限为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法律规定超过60日的除外;申请行政复议的机关为做出处罚决定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两者必须同时填写。②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为3个月;被处罚人应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林业主管部门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当事人到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并符合法定当场收缴罚款条件的,可以当场收缴,但应当有当事人的书面申请,且必须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行政罚款收据。

9、《林业行政处罚送达回证》

(1)受送达人:填写被处罚当事人姓名或单位的全称。(2)送达单位:填写执法机构所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称。(3)送达文书名称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林业行政案件的文书编号,送达份数要求用中文大写。

(4)送达方式分为直接送达、留臵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委托送达、留臵送达的应作相应记录,公告送达应将公告文书归档入卷,邮寄送达应将邮寄回执入卷。直接送达的,应要求收件人在送达情况栏签名并加注收件日期、捺指纹(单位可盖章)。

(5)送达时间:送达文书的具体时间,应填至××年××月××日××时××分。

11(6)送达回证应在文书编号处加盖林业主管部门印章。

10、《林业行政处罚没收实物收据》

(1)•林业行政处罚没收实物收据‣是林业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依法没收被处罚人实物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2)林业行政案件没收实物的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没收实物收据‣;被没收实物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必须填写规范、清楚。

11、《林业行政案件结案报告》

(1)•林业行政案件结案报告‣是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执行后,需要报请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时填写的文书。

(2)当事人:是个人的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名称(全称)及法定代表人、组织负责人姓名。“地址”填写当事人的现居住(或所在地)的地址,应填写具体、明确。“电话”填写当事人的联系电话。

(3)办案时间:林业行政案件的立案时间至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间。

(4)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号即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文书编号。(5)结案日期:处罚决定内容全部履行或执行的终结时间。(6)案件总结:即简要介绍案件来源、调查经过、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的依据和内容。

(7)执行方式:根据案件的实际执行情况,在相应的执行方式前的□内打上“√”。

12(8)执行结果:一是简述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如没收实物的处理情况、罚没款项缴交情况等;二是提出结案请求,如“本案已执行完毕,能否结案,请批示”。

(9)行政负责人批示: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是否同意结案的意见,并签上姓名和时间。

12、《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审批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是林业执法机构对林业行政案件调查后发现当事人已涉嫌犯罪,将案件及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时使用的法律文书。其法律依据为•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2)•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审批表‣与•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配套使用,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前应填写•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审批表‣并经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两者文书编号相同。

(3)林业执法机构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①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②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③涉案物品清单;④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⑤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篇2: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标签:

分类: 工作

────青阳县木材检查站检查员培训班培训材料

二、调查取证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依法收取证据。根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六条之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一)询问笔录:

笔录在证据材料中占很大的比重。办案质量是反映林业部门执法质量和检查员执法水平的重要指标,笔录质量直接影响办案质量,因此,要提高执法水平必须注重笔录质量的提高。提高笔录质量的操作要领:

1、制作笔录前应注意的问题:

(1)一定先了解案情,对案件的关键环节作出判断。这一要领的难点在于快速判断关键环节,争取在做笔录前十分有限的时间里多了解案情,同时抓住时机收集提取固定其它证据。

如果是该案的第一份笔录,要向接受案件的检查员了解情况,如了解到此案有目击证人、物证、书证则务必注意:首先采取措施保证证人、物证、书证不流失,切勿贻误时机,然后开始制作笔录,根据法律规定,证人和物证的证明效力优于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如果不是该案的第一份笔录,应在制作笔录前先查阅原有的笔录材料和其它证据。

(2)一定先列提纲,对本次笔录要问的内容、要调查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增强笔录的目的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要认为很正儿八经,很正式的东西才能称为“提纲”,拿张废纸信手写来也是提纲,关键在“写”,想到的东西养成随手写下来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防止遗漏,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的秘诀。

2、制作笔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告知被询问人询问人的身份并出示相关执法证件,依法告知被询问人享有的权利等;

(2)笔录(包括各种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应当用蓝色、黑色的水笔或者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力求清晰,容易辨认。用计算机制作的,可以用打印方式填写;

(3)询问提纲里列出的问题,无论被询问人如何回答都应当记录。检查员在违法行为人或证人作否定回答时,常常认为没有价值不作记录,这是十分不好的习惯。怎么回答是一回事,某个细节问题我们有无调查、某一问题有无问及是另一回事。(4)有关证人、物证、书证的记录要尽可能详细。这关系到能否找到证人,能否收集到相关物证、书证,关系到这些人证、物证、书证的证明效力,关系到各种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关系到全案证据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5)有关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的记录要尽可能详细。《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林业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林业行政处罚。”首先要问清行为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所从事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是单位行为的要问清单位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违法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都应当询问清楚。对违法行为人陈述的违法事实、申辩和反证,执法人员都应当认真核查;

(6)注意使用法律用语。这里指的是“问”中的用语,如岁数,要用周岁发问或核实,这一点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具备责任能力,有无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7)紧扣法律规定,围绕法律规定进行提问和调查,与行为客观方面的特征相呼应。所以关键字句不要先出现在“问”中,以避“指供”、“诱供”之嫌,关键字句最好在“答”中出现后,在“问”中加以重复和强调。关于重要情节要专门单独发问,由被询问人重述;

(8)区别不同对象确定笔录的语气和提问的侧重点。制作违法行为人笔录与制作证人笔录应当有所区别;

(9)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有法律规定的按法律规定操作,无法律规定的动脑筋想办法:a.当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时,依《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28条“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询问人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b.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教师到场;询问地点可以在林业部门,也可以到未成年人的住所、单位、学校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进行;c.询问聋、哑违法行为人时,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在询问笔录上注明违法行为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d.询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违法行为人时,应当配备翻译人员。

3、制作笔录后应注意的问题:

(1)笔录不仅要由被询问人签名、捺印,涂改、增删、超出行高列宽、字间距不同(疏密不一)、中间空白的地方也要打指印确认;

(2)笔录的询问人、记录人必须分别签名,杜绝一人办案,交叉询问等违反程序的做法;

(3)规范填写笔录头,区分第一次与第若干次笔录头;(4)起止时间填写要准确;

(5)规范地进行笔录核对,由被询问人亲笔书写的“以上笔录我看过(或‘向我宣读过’),与我所说的相符”的字样。

(二)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可以进行勘验、检查。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勘验、检查,并可以邀请与案件无关的见证人和有关的当事人参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检查的进行。勘验、检查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勘验、检查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被邀请的见证人、有关的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本人认为法条中的二个“可以”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个“可以”是指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和物品有权进行勘验、检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假如有涉案物品或现场的就必须进行勘验、检查,这是因为勘验、检查笔录是一个重要的证据种类,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公正、客观地收集、调取各种证据。第二个“可以”是选择适用条款,即可以指派或者聘请,也可以不指派或者聘请,这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根据我们多年的总结,林业执法人员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在勘验、检查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应当进行现场勘验、检查的没有进行勘验、检查;

2、进行了现场勘验、检查,但没有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勘验、检查笔录》;

3、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勘验、检查笔录》不规范:(1)相关项目内容填写错误或漏填

(2)勘验检查项目及结果记录不完整、准确、清楚

(3)指见证人和有关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完整或没有见证人和有关当事人的签名或盖章,又没有说明原因

那么,规范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应当怎样制作呢?规范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应当包括前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前言部分:笔录文号,接报案件时间和内容,现场地点,现场保护情况,勘验、检查的起止时间,天气情况,勘验、检查利用的光线,组织指挥人员,现场方位和周围环境等;

(2)正文部分:与违法有关的痕迹和物品的名称、部位、数量、性状、分布等情况,记载有关数据、位置、状态、情节、程度等应准确、客观;

(3)结尾部分:提取痕迹、物证情况,暂押木材情况,制图和照相的数量,录像、录音的时间。指挥人、笔录人、制图人、照相人、录像人、录音人,执行现场勘验、检查任务人员的单位、职务及签名,见证人签名。

制作现场勘验检查笔录还应当使用制式的《林业行政处罚勘验检查笔录》,涉案当事人在现场的,应当令其在笔录末页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字或不在现场的,应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和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对现场进行多次勘查的,在制作首次《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后,逐次制作《补充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照相主要包括现场方位照、现场概览照、现场中心照和现场细目照。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应当与现场图、现场照片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现场勘验检查材料体系。

(三)行政强制措施

1、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证据登记保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设定的一种证据保全措施,对于行政机关合法、及时、全面收集证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精神,《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第二十六条规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单》,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从法条我们不难理解,进行证据登记保存必须具备二个前提条件:(1)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2)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执法人员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如何理解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这句话,正确运用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至关重要。“证据可能灭失”,是指证人可能因病死亡,物证和书证可能会腐烂、销毁。所谓证据“以后难以取得”,是指虽然证据没有灭失,但如果不采取保全措施,以后取得该证据可能会成本过高或者难度很大,如证人出国定居或留学,木材运输到外地等。造成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前者如物证的腐烂,后者如书证被销毁。对木材检查站来讲,最常见的几类案件如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和运输的木材数量超出木材运输证所准运的运输数量案件,在呈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时,呈请审批登记的原因是该证据不登记保存“以后难以取得”。在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单》原因栏时,登记保存原因是发现被登记保存人所持有的“物品”属“涉案的重要证据”,有登记保存必要;

需要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出具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单,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书单应当规范填写:

(1)被登记保存人栏,是公民个人,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组织负责人姓名、职务等。填写内容应当完整详细;

(2)适用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或《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

(3)被登记物品的名称、数量、计量单位和保存地点应当具体明确;(4)登记保存执行人为两名执法人员,要分别签名;

(5)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领导审批,具备相应的审批文书以及处理文书。经查明与案件无关,应当解除登记保存;解除或发还后应当有文字记录;对应当依法移交其他部门处理、返还物主或销毁的,应当附有相关凭证及说明财物去向书面材料;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和文件作为证据使用,应当附卷说明。

2、暂扣木材

暂扣木材是法律法规赋予有资质的木材检查站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林区设立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对未取得运输证件或者物资主管部门发给的调拨通知书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区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无证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应当予以制止,可以暂扣无证运输的木材,并立即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暂扣木材必须出具《暂扣木材通知单》,前提条件是:(1)行为人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2)经检查站站长批准。木材检查站在暂扣木材后要立即上报县林业局。

(四)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基于调查取证的需要,行政机关指派或聘请精通某种专门知识并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人,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通过调查、测量、识别、实验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书面结论报告。《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为解决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本人身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根据以上规章和司法解释规定,鉴定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1、指派或聘请要有相关手续,指派要有局领导批准书,聘请要经局领导批准后开具聘请书;

2、鉴定结论报告书要载明指派人或聘请人、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3、鉴定结论要明确

3、鉴定部门应盖章,鉴定人员签名或盖章并说明技术职称;

篇3: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1 存在的问题

1.1 发文字号不统一

有的在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上是一个案号,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是另一个案号;有的在序号上加“第”字或画舍添足为“00某号”。

1.2 对当事人的称谓混杂

目前, 农资市场经营的主体有代理机构、个体户以及在市场串换自用多余种子的个人等, 很多处罚文书上被处罚人的称呼不分对象, 混用“法人”字眼或负责人等, 其结果是证据不足, 导致反复取证, 增加工作量。

1.3 陈述过于简介

对违法事实及处罚依据等陈述上过于简单, 很少有说理的成分。

1.4 会议记录不全

有的案件讨论会会议记录不全, 参与人的发言没有签字确认字样。

1.5 文书归档不规范

表现在纸张大小不一, 没有规范的封面和卷宗等。

2 规范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基本要求

农业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和送达是十分严肃的行为, 必须按法定程序和规范要求制作。通过学习和调研, 农业行政法律文书应该按照以下规范的要求制作:

2.1 格式规范化

(1) 文书中的文字应当使用蓝黑或黑色笔填写, 做到字迹清楚, 文面整洁。文书中设定的栏目应当逐页填写, 不得遗漏和随意修改。无需填写的, 应当用斜线划去。

(2) 文书中除编号和价格、数量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外, 其余都应当使用汉字, 且应当使用公文语体, 语言规范、简练、严谨、平实。

(3) 应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避免产生歧义。

(4) 用纸一律用A4纸, 正文用3号仿宋体, 双面印制;正文自然段左空2字, 回行顶格;年份、数字不能回行;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 “零”写成“0”, 落款处不署处罚机关名称, 只标识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右空4字。

(5) 印章应“骑年盖月”。特殊情况所剩空白不能容印章位置时, 应采取调整行距, 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 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

2.2 案号应统一

(1) 简易程序案件中的当场处罚决定书, “案号”应为“行政区划简称+处罚机关简称+执法类别+简罚+年份+序号”。如旬阳县农业局制作的文书, “案号”可编写为“旬农 (种子) 简罚20091号”。

(2) 一般程序案件中的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统一为一个“案号”, 即“行政区划简称+处罚机关简称+执法类别+罚+年份+序号”, 如旬农 (种子) 罚20091号。

(3) 文书中“案由”填写为“违法行为定性+案”。如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案, 在立案和调查取证阶段文书中的“案由”应当填写为“涉嫌+违法行为定性+案”, 即涉嫌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案。

2.3 当事人的称谓的规范

被处罚人称谓的规范:用“被处罚人”名称来指代受处罚的农资经营企业或个人, 比用“当事人”准确。因为在行政处罚过程中, 当事人的范畴是涵盖被处罚人一方还是还包括处罚方尚未有明确界定。“当事人”就字面理解, 就是处于事件当中的几方人员。如在进行某案件行政复议时, 当事人被称作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诉讼时被称作是原告和被告等。对具有法人资格的法人企业, 还应在被处罚人单位名称后写明“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指法人这个组织的当然代表 (负责人) 。同时, 应写清被处罚人的年龄、性别、民族、住址、以示对个人身份的充分确定。

2.4 文书中制作笔录的规范

(1) 询问笔录、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听证笔录等文书, 应当场交当事人阅读或者向当事人宣读, 并由当事人逐页签字或盖章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字或拒不到场的, 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并可以邀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字。

(2) 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 可以补充和修改, 并由当事人在改动处签章和捺指印确认。

(3) 参与执法的询问人、记录人也要在所作的笔录上逐页签字或盖章确认。4、执法文书首页不够记录时, 可以附纸记录, 但应当注明页码, 由相关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

2.5 处罚决定书正文内容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 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地址; (二) 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的事实证据; (三)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 行政处罚履行的方式和期限; (五) 不服行政处罚决定,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日期。”同时, 对违反种子、农药、兽药等管理法规的事实和农业主管部门取得的证据, 要表述取证方法、途径, 是否经过质证, 被处罚人认可情况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 是否保证被处罚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对当事人提出新的事实、理由是否进行了复核, 是否采纳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吊销营业 (生产) 许可证或有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是否保障被处罚人享有听证的权利,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规范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可缺少的内容。

2.6 文书的签收规范

需要交付当事人的外部文书中设有签收栏的, 由当事人直接签收, 也可以由其成年直系亲属代签收。文书中没有签收栏的, 应当使用送达回证。

文书中执法机构、处罚机关的审核或审批意见应当表述明确, 没有歧义。

3 案件办理结束应及时归档

(1) 简易程序案件可以多案合并组卷;一般程序案件应当按一案一卷进行组卷, 材料过多的可一案多卷。

(2) 案卷应当制作封面, 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卷内文书材料应当齐全完整, 无重份或多余材料。

(3) 案件文书材料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整理归类:A案卷封面;B.卷内目录;C.行政处罚决定书;D.立案审批表;E.询问笔录、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抽样取证凭证、证据登记保存清单、登记物品处理通知书、查封 (扣押) 通知书、鉴定意见等;F.案件处理意见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G.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听证笔录、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等;H.执行的票据等材料;I.罚没物品处理记录等;J.送达回证等其他有关材料;K.行政处罚结案报告;L.备考表。

(4) 案卷文件材料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依次编写页号;页号编写在有字迹页面的右上角和背面的左上角;大张材料折叠后应当在有字迹页面的右上角编写页码;A4横印材料应当字头朝装订线摆放好再编写页码。

(5) 案卷装订前对文书材料进行检查, 文书材料上的订书针等金属物应当去掉;对破损的文书材料应当进行修补或复制;小页纸应当用A4纸托底粘贴;纸张大的材料应当按卷宗的大小先对折再向外折叠;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

(6) 不能随文书装订的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应当放入证据袋中, 并注明录制内容、数量、时间、地点、制作人等, 随卷归档。

(7)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送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卷, 可以在案件办结后附入原卷归档。

(8) 案卷应当整齐美观固定, 不松散, 不压字迹, 不掉页, 便于翻阅。办案人员完成立卷后, 应当及时向档案室移交, 进行归档。

篇4: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关键词:农业行政执法文书;立案审批表;制作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是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在农业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运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总称。它是农业行政执法机关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实施法律的必要手段,是开展执法活动的记录和凭证,是行政执法机关监督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农业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立案审批表是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办理一般程序案件中,用以履行报批立案手续的文书。

1制作立案审批表的基本要求

1.1合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程序要符合法律规定,二是文书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

1.2准确,农业行政执法文书所依据的事实和运用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

1.3充分,指的是理由要充分,充分说明当事人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及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1.4统一,就是要格式统一,制作立案审批表的格式是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制作。根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67条,农业行政执法文书格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工作需要,调整有关内容或补充相应文书,报农业部备案。农业行政执法机关制作执法文书是必须按照《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部制发的农业行政处罚基本文书格式或其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农业部备案的文书格式统一制作,不得随意改变。

1.5规范,必须按照农业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文书制作规范进行,对固定的用法、表述必须依照规范进行。

2立案审批表的书写要求

2.1语体,使用公文语体,语言规范、简练、严谨、平实。

2.2文书中的编号、时间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2.3标点符号,文书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产生歧义。

3立案审批表的制作

3.1案号,立案审批表中“案号”填写为:行政区划简称+处罚机关简称+执法类别+立+年份+序号,例如在襄汾县查处的农药案件,填写格式为:襄农(农药)立[2015]1号。

3.2案件来源,行政处罚程序中案件来源主要有检查发现、群众举报或投诉、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媒体曝光、监督抽检、违法行为人交代等。

3.2.1检查发现是农业行政机关在执法检查、案件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或有较大嫌疑的案件。实践证明,执法人员主动发现线索是案源的主要途径。

3.2.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当事人的违法嫌疑行为可以用电话、信件、来访等形式向农业行政执法机关进行举报投诉。

3.2.3上级交办案件就是上级农业行政主管机关、本级人大、政府或有关领导批示交办的案件。

3.2.4移送案件包括没有管辖权的机关将受理的案件交给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或某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依法将可以由自己处理的案件转移给另一个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处理。

3.2.5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媒体宣传发现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将报道的案情与事实进行调查分析后确定是否进行立案。

3.2.6经过技术检验或鉴定的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达到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处理。

3.2.7违法行为人因为利益之争或迫于艰难的处境交代违法行为,希望得到从轻、减轻处罚,经调查后根据实际案情进行立案。

3.3受案时间,就是发现违法行为的当天。

3.4案由,立案时案件尚未定性,要写为涉嫌+违法行为定性+案。

3.5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区分当事人是单位还是个人。

3.5.1单位,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人有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等。

3.5.2个人,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企业筹建过程中尚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其直接责任人为当事人等。

3.5.3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应该与工商注册信息一致。

3.5.4当事人为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与身份证上信息一致。其中年龄以公历周岁为准,住址为常住地址或居住地址;当事人为个体工商户,有字号的,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并在备注中注明登记的字号。

3.6简要案情,这是立案审批表中的重要部分,要交代清事实认定的要素,表明时间、人物、涉嫌违法行为发生的地点、所发生违法行为的情节、采用的手段,违法行为产生的后果,证据简要情况。涉嫌违反的法律规定条款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条款等。

3.6.1受案人签名,至少由两个执法人员签名。

3.7机构意见的签署。執法机构意见、法制机构意见、执法机关意见三栏中,相关负责人应明确是否同意立案的意见,并署名和写明日期。

3.8备注栏中写明特殊信息,没有的填写“无”。

执法人员对不同来源的涉嫌违法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分析情况,认为需要立案程序的,需要填写《行政处罚立案申请表》,并由机关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

参考文献:

[1]《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及文书制作实务》

作者简介:

篇5:林业行政案件文书制作要求

一、案件调查

案件调查的办理程序为:受理——初核——立案——调查——移送审理。

(一)受理

1、范围

党纪案件受理范围:《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条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第六条。

政纪案件受理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五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七条。

2、手续

填写受理登记表,包括材料来源、反映的主要问题、涉及人员的姓名、单位、身份、领导批示、收到线索的时间、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职业、联系电话、地址等。

3、受理司法机关移送的违纪问题线索应注意的问题(1)违纪党员、行政监察对象的违纪行为已经受到刑事处罚的,由案件审理部门直接提取有关材料,依据生效的司法判决、裁定,提出相应的党政纪处分意见。(2)违纪党员、行政监察对象除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外还在其他违纪问题需要调查核实的,由案件审理部门初步审查后,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转交案件检查部门立案调查。

(3)违纪党员、行政监察对象虽涉嫌犯罪,但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撤销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判决宣告无罪、免予刑事处罚、裁定终止审理的,由案件检查部门提取有关材料,办理立案手续,按照有关规定调查核实。

(二)初核

党纪案件称为初步核实,政纪案件称为初步审查。

1、时限: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经批准后可再延长。经初核,确需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的,应当在决定或者报批“两规”“两指”措施的同时决定或者报批立案。初步核实的时限从初步核实工作实际开始之日算起,至纪检室初核任务完成后提出处理意见呈报分管领导审批时为止。

2、程序。

(1)办理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手续。

凡由承办纪检室直接进行初步核实的,填写《初步核实(初步审查)呈批表》,按照规定报批,重大违纪案件报纪检监察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凡委托下级纪检机关进行初步核实的,应填写《委托初步核实(初步审查)通知书》。受委托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时办理,并将 核实结果报告委托机关。

(2)成立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组。办理初步核实(审查)手续后,承办纪检监察室应根据所反映主要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初步核实(初步审查)人员,成立核查(审查)组。

(3)制定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方案。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核查(审查)组成立后,核查(审查)组负责人应组织核查(审查)人员认真分析、研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线索、基本情况以及涉案的单位和人员,制定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依据,主要是分管承办纪检监察室有关领导的指示或批示。

——需要核实(审查)的内容,要把反映主要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逐条列入,不能遗漏。

——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方法、步骤,包括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时限、范围、程序等。

——注意事项。

方案制定后,应及时报承办纪检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实施。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方案报请批准后。核查(审查)组应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意见的通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撰写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情况报告等。

关于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报告的写法: 报告的内容包括: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结果、存在的疑点、处理建议等。核查(审查)组成员须在报告上签名。承办纪检监察室应对核查(审查)组撰写的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处理建议,由室主要负责人签名后呈报分管领导审批。

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分为六个部分:

(1)标题。

《关于反映×××(单位、职务)×××(姓名)×××问题的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情况报告》

如果反映的违纪问题线索比较多,应选择将主要问题列入标题,并在其后加以“等”字概括。如:

《关于反映×××(单位、职务)×××(姓名)收受贿赂等问题的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情况报告》

(2)导语。

导语部分要写明初核(初审)依据和初核(初审)工作概况,包括违纪线索来源、批准初核(初审)的机关和领导、初核(初审)人员的组成、初核(初审)方式和起止时间等。

(3)被初核(初审)对象的简况。简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历任主要职务及现任职务等,曾经受过处分的,应说明是在何时何地因何问题受过何种处分。

(4)初步核实(初步审查)事实。

这一部分要根据纪检监察工作条例的要求,实事求是对所核实(审查)进行客观叙述。要注意抓住主要问题,对主要问题的具体情节经过和各种证据应全面反映,对是否存在的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对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对次要问题可以简略地叙述。

(5)处理建议。这一部分要根据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的结果,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对需要立案调查的,应写明认定违纪性质的依据;对不需要立案调查,但需要作出批评、写出检查等处理的,要明确提出意见;对政策界限不清,性质一时难以认定的,可采用写实的办法;对需要在一定范围予以澄清的问题,也要提出建议。

(6)署名。

应写明承办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及制作情况报告的时间。

3、初步核实(初步审查)结果的处理。党纪案件:

(1)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和党 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2)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党组织负责人同被反映人谈话,进行批评教育;责成被反映人作出口头或书面检查;召开民主生活会,对被反映人进行批评帮助;纠正被反映人的违纪行为或责令其停止正在实施的违纪行为;对被反映人的工作或职务进行调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责成被反映人退出违纪所得。

上述处理办法对同一被反映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纪检机关对党组织提出建议时,应制作《纪律检查建议书》,送达有关党组织。

(3)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政纪案件:

(1)认为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予以了结;

(2)认为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不需要给予行政处分,但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理的,移送有关主管机关;

(3)认为需要给予刑事处分的,移送司法机关;(4)认为有违法违纪事实,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予以立案。

4、初步核实(初步审查)阶段的文书:(1)举报材料及重要信访处理单(检举控告);(2)党纪案件应有《初步核实呈批表》;政纪案件要有《初步审查审批表》。

(3)初步核实或初步审查报告。(4)谈话笔录及相关证据。

(三)立案

1、立案审批时限

纪检机关:立案的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立案审批时限从收到立案呈批报告之日算起,至批准之日止。

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对重要案件的立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接受备案的机关在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接受备案的人民政府与报备案的监察机关意见不一致的,由该监察机关的上一级监察机关决定。

立案审批需注意的问题: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七条)

2、立案程序及相关文书

党纪案件:立案呈批报告——常委会会议纪要——报同级党委的请示及批复——立案决定书。

政纪案件:立案呈批报告——局长办公会议纪要(或监察立案审批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请示及批复——监察通知书——送达回证。

《立案呈批报告》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1)标题。呈报纪委常委会或者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的,只写“立案呈批报告”;呈报本级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还要在“立案呈批报告”前加上呈报机关的名称,并应标示行文编号。

标题:《关于×××(单位、职务)×××(姓名)×××问题的立案呈批报告》

如果反映的违纪问题线索比较多,应选择将主要问题列入标题,并在其后加以“等”字概括。如:《关于×××(单位、职务)×××(姓名)收受贿赂等问题的立案呈批报告》

(2)正文。正文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案件线索来源,被反映人的简要情况,经初步核实(初步审查)认定的主要违纪事实,呈报立案的党纪政纪依据,呈报单位意见,并附上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材料。

注意:在叙述主要违纪事实时,应选择主要问题加以说明,交代出结论与结果即可,不必过多介绍经过。更不要写成详细的案件调查材料。

(3)落款。呈报单位署名和盖章,还要写明呈报日期。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呈报日期应写明年、月、日。

(四)调查

1、调查时限

党纪案件: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在三个月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由省(部)级以下党委、纪委批准立案的案件,报经省(部)级纪委(不含副省级市纪委)批准,可再适当延长。案件调查时限从批准立案之日算起,至承办纪检室将调查报告送分管领导审议签批之日止。调查期间,发现被调查人有新的违纪行为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案件调查时限。

政纪案件:办案期限自立案之日起算,至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之日终止,应在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调查期间,发现被调查人有新的违纪行为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案件调查时限。

2、调查程序及相关文书

调查取证——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提出定 性处理意见——撰写调查报告

(1)调查取证工作全部完结后,综合分析案情,审核材料、鉴别证据、认定违纪事实。

(2)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标题:“ 某某某违纪事实见面材料”。

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简历、主要违纪事实及责任。违纪事实材料不得泄露立案依据、调查过程、检举人、证明人等内容。违纪事实材料,以调查组的名义落款。

见面方法: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请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或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

被调查人签署意见:被调查人如果同意调查组经过调查所认定的违纪事实、违纪性质及应承担的责任,应在违纪事实材料上签署同意的意见并签名。如有不同意见,可在违纪事实材料上作出说明,也可另附说明。被调查人拒不签署意见或拒绝签字的,由调查人员在违纪事实材料上注明,必要时由被调查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调查组写出说明:这不是必经程序,被调查人对违纪事实无异议的,不需要再作出说明。说明是在被调查人对调查组认定的事实和责任、定性的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前提下,由调查组根据事实和有关规定来加以说明。说明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申辩无理的应给予解释,必要时要给予批评教育。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后,调查 组对原违纪事实材料内容作出实质性修改的,应将修改后的违纪事实材料重新与被调查人见面。

(3)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调查组在前期调查取证和违纪违法事实与被调查人见面的基础上,应根据调查和认定的违纪违法事实,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对违犯党纪政纪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提出具体意见。

(4)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符合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表述准确,条理分明,文字精炼。

调查报告应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署名五部分组成。标题要突出明确,导语应简明扼要,正文叙述要详尽有序、突出重点、层次清楚,结尾部分应观点明确、准确简洁。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署名,并写明调查报告制作日期。

标题:关于何组织何人何问题的调查报告,例如:《关于××单位×××人×××问题的审查报告》

导语及正文:立案依据、主要违纪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的态度和处理建议、涉案款物情况及处理建议。调查报告对调查否定的问题要交代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有 较大分歧,经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a、案件来源及立案依据,即根据哪个机关、单位或个人的检举、控告、交代或发现、移送而受理的,根据哪一级组织或领导的决定、批示进行立案调查的,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b、调查组的人员情况、调查的起止时间和主要方式、调查的概要经过和调查结果等。

c、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民族、籍贯、单位、职务、主要工作经历以及以前因何问题受过何种处分等。

d、主要违纪事实及性质。这部分的写法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纵式结构,即按照事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写;二是横式结构,即根据所反映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纳,把主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逐个加以说明。但不管采取何种写法,都要注意以下两点:(a)写清每一事实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原因、后果,特别是主要事实、主要情节要详细具体。对调查否定的问题也应交代清楚。(b)对违纪问题的性质作出准确的概括,提出定性结论并写明定性依据。对难以认定性质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e、有关人员的责任。要正确划分相关涉案人员在违纪违法问题中应负的是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领导责任。对涉及一级组织的 违纪违法问题,还应分别写明有关领导成员各自应负的责任。

f、被调查人的态度。要用概括的词语写明被调查人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对态度的表述不能太笼统,要写明具体表现。

g、涉案款物及处理建议。报告中要写明涉案款物的情况,包括数量、价值、保管等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并附全部涉案款物清单。涉案款物未经审理,一律不得处理。

h、处理意见。应写明处理建议的根据,同时应写明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或行政机关的意见。

(五)移送审理

1、移送审理的条件和审查。

(1)移送审理的条件:①必须是经过立案调查的案件。②必须是在调查终结之后的案件。③必须是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案件。

(2)移送审理的审查。一是承办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终结后形成的全部案件材料,在听取调查组建议的基础上提出移送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分管领导对纪检监察室提出的审理意见和建议进行审查决定。

2.移送审理的材料和手续。(1)移送审理的材料: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立案依据;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全部证据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2)移送审理的手续:填写《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乡案县审登记表》),内容包括:案件名称,填写案件名称应包括错误主体和主要错误性质;被调查人姓名、单位及职务;立案机关和立案时间;立案机关应填写批准立案的机关;立案时间应填写立案机关批准的立案日期;材料目录;移送单位、接受单位、承办人、接受人和移送时间。

《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应当根据党纪、政纪案件不同,制作不同的移送表。

(六)案件调查中需注意的问题

1、调查谈话笔录应当区分调查对象,正确使用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的两种不同笔录头。特别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监察机关的谈话笔录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再转换。如果笼统使用纪检监察机关笔录头,在移交司法机关后涉及证据转换的问题。

2、调查取证的复印件材料要有出处,单位提供的由单位盖公章,个人提供的由个人签字。

3、对一案多人的,谈话笔录应独立;对一人多种违 纪行为的,应一事一问一个谈话笔录。

4、案件检查的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报告、立案呈批报告,引用的都是程序法律法规,而调查报告引用的是实体性的法律法规。在落款上,初步核实(初步审查)报告及调查报告都是调查组调查人员署名,而立案呈批报告的落款是承办部门。

二、案件审理

自办案件由案件办理部门案件调查阶段全部完结后移交案件审理部门审理,下面主要讲乡镇案件移送审理后的程序:

案件审理室形成审理意见——审理见面(权利义务告知书、审理见面材料、审理谈话笔录)——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党支部或单位的意见——制作审理报告——提交党委会或政府讨论(党委会或政府会议纪要)——制作处分决定——发放处分决定(处分执行情况报告表和送达回执)——整理装订送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归档。

(一)审理报告

案件审理结束后,审理室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审理报告。审理报告必须符合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表述准确,条理分明,文字精炼。

审理报告应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署名五部分组成。标题要突出明确,导语应简明扼要,正文叙述 要详尽有序、突出重点、层次清楚,结尾部分应观点明确、准确简洁。审理报告落款为审理室或乡镇纪委,并写明审理报告制作日期。

标题:关于何组织何人何案件的审理报告,例如:《关于××单位×××人违反××纪律案件的审理报告》或《关于×××违纪一案的审理报告》

导语:写明案件的立案时间、立案机关、立案人员,何时审查结束,何时移送审理,审理的程序等。

正文包括:

1、基本情况:违纪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简历

2、违纪事实

经审查,×××同志存在以下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

(一)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对抗组织审查 主要事实。2.参加迷信活动 主要事实。……

(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1.违规组织、参加公款宴请 主要事实。

2.违规出入私人会所 主要事实。……

(三)违反组织纪律

1.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主要事实。

2.违规选拔任用干部

主要事实。(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财物的行为”,注明“其中,十八大后索取、收受××万元”)

……

(四)违反廉洁纪律 1.收受礼金、礼品××万元 主要事实。

2.违规从事营利活动 主要事实。……

(五)违反群众纪律 主要事实。

(六)违反工作纪律 主要事实。

(七)违反生活纪律 1.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主要事实。……

(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财物××万元

主要事实(注明“其中,十八大后索取、收受××万元”)。

2.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 主要事实。3.嫖娼 主要事实。……

3、涉案款物处理建议。

4、各部门处分建议:包括党支部建议意见、调查组建议意见、县纪委审理室意见。

5、审理意见:采用纪言纪语

6、落款、时间。

(二)处分文书格式:

处分决定是在一定范围内印发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要求写作要严谨、规范。

1、标题

受处分人员姓名、处分种类、文号

2、正文

(1)受处分人的基本情况。被免职、拘留、逮捕、判处刑罚、受过处分的要写明。

(2)违纪事实

指经过批准权限机关审定的,作为处分依据的事实。要求用词准确、逻辑严谨、详略得当、切忌渲染夸张。

(3)处理决定及法律法规依据

应用概括、规范的语言写明违纪行为的性质、批准权限机关、批准日期、定性量纪的法规依据、决定给予处分的种类。

(4)申诉权告知

写明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时限和申诉受理机关。党纪案件:本决定自2016年8月19日起生效。若不服本决定,可向本机关或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

政纪案件:本监察决定自2016年9月6日起生效。若对本监察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监察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机关申请复审。

(5)结尾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时间、公章。处分决定应套版头、发文字号,文件末尾应写明主、抄送机关。处分决定书应主送被处分人及其所在单位,同时抄送有管理权的组织、人事部门。

(二)处分决定的写法

1、详写

主要用于只违纪不违法的案件,或涉嫌犯罪,经与 司法机关沟通,对违纪事实、数额、性质认定较一致的案件。在写法上对违纪事实部分进行详细叙述,写明每个违纪问题的具体情节。

2、略写

主要用于司法判决前处理、违纪问题尚未全部查清,或司法机关对违纪事实认定尚不明朗的案件。一般在写违纪事实时只概括叙述违纪性质、金额。

3、应注意的问题

(1)同时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的要分别制作处分决定;

(2)对一案多人的,应当每一个人制作一份处分决定;

(3)对违纪事实中涉及到的人员,除同案人外,应当将其名隐去,用张某某、李某某代替;

(4)对于涉及到党内和国家机密的,只能概括叙述,防止泄密;

(5)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要写明撤销的具体职务。对于同时担任几个职务的,应写明是撤销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需降低职级工资待遇的,应写明降低职务工资的具体级次。

(6)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内职务自然撤销,不必再写撤职。给留党察看处分,应在处分决定中写明是留党察看一年还是两年;(7)上级的批复不能替代处分决定书,上级作了批复后,处分机关应书写并下达处分决定书;

(8)引用条规要用全称。

三、案件卷宗的装订

案件卷宗的装订,主要依据《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1、案件检查卷、审理卷的排列顺序。

2、卷宗封面及目录的填写。

3、卷内备考表的填写。

4、注意事项:

(1)一律以A4纸的大小格式装卷,如纸张小于A4纸,请粘贴在空白A4纸上,如略大于A4纸,请裁去边缘部分,如是A3纸,装卷后按A4纸大小折叠。

(2)在案件移送审理时,《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或《乡案县审登记表》请附上调查卷目录,装入案件审理卷,不要装在调查卷中。

四、几点新的要求

(一)关于《党纪处分条例》溯及力问题 根据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2016年1月1日之后发生的违纪行为,一律适用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2016年1月1日之前发 生的违纪行为,无论何时立案审查,均应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即一般仍适用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只有在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不认为是违纪或者处理较轻的,才适用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

在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执纪审理文书中,如果只引用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表述为“依据2003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xx条第x款”;如果只引用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表述为“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xx条第x款”;如果同时引用,表述为“依据2016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xx条第x款、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和2003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xx条第x款”。

(二)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索取、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分类和表述问题

用人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破坏政治生态,严重带坏社会风气,是监督执纪重点。对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关于“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中的受贿行为,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表述。其中,对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索取、收受财物的行为,可放在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执纪审理文书中的“违反组织纪律”部分;对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 取利益并索取、收受财物的行为,可放在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执纪审理文书中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部分,并仍引用《党纪处分条例》相应条款,如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或者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等。

(三)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排序问题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主要包括: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楼堂馆所违规问题、领导干部住房违规问题。

在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执纪审理文书中,可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单独作为一类违纪问题,放在“主要违纪事实”中表述,排在“违反政治纪律”之后、“违反组织纪律”之前。

为体现执纪审查的政治性,其他案件的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执纪审理文书,亦参照本通知执行。

附: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程序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 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中纪发〔1994〕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

4.《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2012年监察部令第28号)。

5.《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发[2004]19号)。

6.《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7.《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

8.《监察机关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9.《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的意见》(中纪信通[2010]1号)。

10.《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查办案件涉案款物管理暂行规定》(中纪发〔2008〕32号)。

11.《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中纪发〔2008〕33号)。

12.《中央纪委关于使用“两规”措施的规定》(中纪发〔2012〕12号)。

13.《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中纪发[1987]12号)。

14.《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1999年1月15日,监察部第8号令)。1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中纪发[1991]5号)。

16.《监察部关于实行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通知》监发〔1997〕3号)。

17.《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中纪发〔1998〕8号)。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

上一篇: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下一篇:痕迹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