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2024-04-09

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附件:

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湖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开放和共享,保障“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条件平台)的持续、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提高科技手段,改善科研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条件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突出重点,促进创新。为建设创新型湖南提供科技基础条件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条 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1)结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

(2)根据“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着重解决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科技服务能力的关键问题;

(3)构建和完善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产业(行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共享、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农村科技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

(4)构建和完善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权益和义务关系,逐步形成全省性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环境。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共同负责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成立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领导由科技厅和财政厅领导担任,成员由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和财政厅教科文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办公地点设在科技厅条件财务处。

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制定条件平台建设规划和编制条件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

(2)负责组织建立条件平台建设的管理体系,建立专家库和中介机构资料库;

(3)负责组织条件平台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监理、验收和评价;

(4)负责监督检查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5)负责条件平台运行的管理与绩效考评;

(6)负责定期向社会发布条件平台的运行情况及相关信息。第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条件平台项目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场所,具有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专业人员队伍和管理团队,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自筹资金和后勤保障能力。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1)按要求编写项目的《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并严格遵守经批准后的《实施方案》和《任务书》中的各项条款,认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项目预定目标;

(2)保证项目所需的配套经费及建设所需的相关条件;(3)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接受办公室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4)按要求登录条件平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按进度要求提交监理申请报告和项目进展汇报材料,自觉接受办公室委托的中介机构的中期监理;

(5)项目验收后与办公室签订有关资源共享责任书,所形成的信息资源统一纳入条件平台门户网站,对社会提供服务。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条件平台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和评价工作依据《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受理规程》、《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评审、立项规程》、《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监理验收规程》和《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绩效评价规程》进行管理。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条件平台项目申报要求填报《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专用表)》、《实施方案》和《任务书》,按照省科技厅项目申报时间要求,向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受理中心统一申报。

第九条

办公室负责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查,并组织项目评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批准立项并下达经费。

第十条 办公室与项目承担单位签署经核定后的《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权益和义务,项目建设内容和考核指标等。《任务书》一经批准,即作为项目实施、监理和验收的依据。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建设期内对部分具备对外提供服务条件的资源可先行开放、共享。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完成任务2个月内,向办公室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申请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承担单位针对《任务书》撰写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2)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财务验收报告和经授权的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报告;(3)经授权的中介机构提供的项目执行期监理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

(4)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通过验收:(1)未完成项目《任务书》预定任务和目标;(2)无法持续稳定的对外提供共享服务;(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4)有重大事项变动未经批准;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未通过财务验收;

(6)超过《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建设期限半年以上,且未通过办公室批准延期的。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按规定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符合验收条件的可再次申请验收。再次未通过验收的,按撤销项目处理。

第十四条

项目中止或撤销

(1)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项目承担单位申请中止项目或由办公室撤销项目:

①单位主导业务和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

②丧失技术依托,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 ③自筹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的;

④考评或验收未能通过,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2)项目中止或撤销资产的处置。项目中止或撤销的资产,由办公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3)对造成项目实施中止或撤销的,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将列入科技计划信用不良记录名单,三年内不得申请条件平台项目。

第四章 经费与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

条件平台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项目承担单位及社会力量共同筹集。财政按项目性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支持比例。自筹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保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主要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落实,办公室协助。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编制经费支出预算,其范围包括项目业务费和组织管理费。项目业务费指运行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文献购置费、加工服务费、技术开发费、人才培养经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组织管理费指的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组织、论证、评审、监督检查及运行考核等各项费用。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必须进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报办公室核批。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出具财务验收报告,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前提,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1)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2)未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3)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4)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5)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6)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 条件平台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办公室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经费、停止拨款、通报批评、强制中止或撤销项目:

(1)项目承担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建设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等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自筹经费不能落实的;(2)项目单位管理不善,项目未能按《任务书》规定执行的,或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半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的;

(3)不接受办公室对项目检查、监理、审计和评估的;(4)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中止的。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转项目承担单位资产账户。对用财政资金采购的科研仪器设备,办公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无偿调拨,并按规定办理资产结转。

第五章 运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条件平台项目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资源,经验收后均统一纳入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进行运行管理,各项目承担单位转为资源提供单位。

第二十三条

资源提供单位与办公室签订资源共享合同,并根据合同中的责任、权益和义务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源,并接受考核。

第二十四条

办公室将对资源提供单位的资源共享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对优秀的予以奖励,在新建条件平台项目上予以优先支持;对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取消其资格。

第二十五条

资源提供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其资源提供单位资格,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列入湖南省科技计划信用不良记录名单并进行公示。

(1)资源无法对外提供共享的;

(2)对资源的保护和监管不力,造成资源流失和损毁等严重后果的;

(3)提供资源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的;

(4)服务质量差,多次受用户投诉,敦促整改仍无改善的;

(5)服务中严重违反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的。

第六章 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论文摘要:以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健全制度 科学管理 大型精密仪器 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世行贷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项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档次之高、数量之多、品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先进的物质保障,体现投资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我院以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状况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由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延续,目前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仪器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维修环节薄弱等一类的问题[1-3]。

1.1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虽然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内容陈旧,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仪器规模、数量和档次的管理,从仪器购置到使用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约束监督机制。

1.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购置前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项目主持人经常会根据自己某个研究课题的临时需要或只考虑本学科使用上的便利而购置,没有全局观念,不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以致订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本区域类似设备的情况,造成重复购置;尽管有可行性论证,但是设备购置后没有及时落实利用,例如没有及时开设新实验,对开放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暂时造成仪器闲置;有些专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科研成果少。

1.3 设备维修费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维护和修理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项资金,维修人员奇缺,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尤其出现较复杂的故障,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4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技术梯队,素质不高,制约了一些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2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2.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效益,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服务[4]。而建立健全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仪器管理运行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1)实践中,我们以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实行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管理严格,充分激发管理者主人翁精神的激励机制。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制度。首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其次是经过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等程序对仪器选型进行论证。申购者和审批部门都认真填写“项目申报审批表”,杜绝轻率申购、草率批准及仪器拥有者占而不用或少用的现象。

(3)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选定相对稳定的仪器专职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操作使用仪器的专门技术培训。坚决杜绝用者不学,学者不用的情况。适当考虑各实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均衡分配仪器的管理范围。

2.2 重视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手续、订货合同、装箱单等原始资料或备件;说明书、安装调试报告、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增购配件、功能开发、效益考核记录等动态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如定期放电和更换老化元件,检查防潮防尘防震情况,有的还要定期润滑、加油,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

2.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环节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转,经常需更换老化元件和升级软件系统,这些都要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更换一次质谱仪的电池需花去几千元,增添一个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就几千元。所以学校必须设立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修理专项经费,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筹措维修经费:1.每年从购置设备经费总额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大型精密仪器维修基金。2.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面向社会进行创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各种仪器的测试收费标准,从对外测试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维修经费,做到以机养机,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学校或学院可以成立仪器设备维修部,担负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做到预防维护相结合,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

3 科学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1 开发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高要求又不断促进了实验室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型精密仪器的潜力,扩大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构建开放性的大型仪器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促进跨学科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措施[5]。

将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收费标准和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供全校的老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查询,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校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建立以来,仪器的开机率和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对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3 促进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稀缺贵重、运行费用高,加上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限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少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依赖于质谱和色谱技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更新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开设新的实验,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做大学生创新课题、君政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4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技术研制而成的,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科技成果,通常被称为智力密集型装备,因此,对管理技术队伍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有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使用操作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培养管理技术人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

5 结束语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促使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技术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仪器应有的功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资料

[1]朱西桂,彭小平,金嘉禾.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84.

[2]余孟华.切实做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116-117.

[3]魏高明,郑合勋,赵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9-91.

[4]范秋梅.提高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136-139.

篇3: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并积累了一定量科技条件资源,其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占有相当高比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作为科学研究重要手段,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竞争力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利用率高低是国与国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关系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调研资料显示,不少发达国家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而我国拥有科学仪器设备数量比欧盟15国数量总和还多,但许多仪器设备利用率还不到25%。如:2004年,MODIS卫星接收系统在美国仅16套,英国、法国、德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均各有一套,他们都是通过共享满足需求。与此同时,我国购买了17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一是造成重复购置,科技资金浪费,国家投资效益低;二是影响国家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

国外经验表明,解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有效途径是推进资源共享。我国科技部自2002年开始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快速推进。我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2008年3月22日全国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正式开通运行,整合了环渤海、东北、西北、长三角、西南、华中、泛珠三角等7大区域14000余台价值近100亿元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这些平台或协作网的搭建为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提供了重要硬件支撑。与此同时,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需求迫切。全国很多地方和相关单位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总结,初步提出了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思路。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

2.1 总体概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是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院现有9个研究所、4个增殖站以及院部共计14个法人单位,还与地方共建了5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12个省(市)。截至2010年5月底,全院共有5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062台套,购置原值达2.63亿元人民币。基于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必要性的充分认识,2007~2009年水科院院机关立项了“探索我院科技条件资源共享机制建设(2007C 006)”课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研、专家咨询、查阅文献等方法,在对全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存量统计基础上,参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对全院科技条件资源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三级共享”结构模式和评价指标,构建了全院科技条件资源管理平台,并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共享体系建设。本文着重概括介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工作。

水科院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探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并曾在相关研究所建立“中心实验室”共享实体。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这种实体先后解散。当前,水科院大部分仪器设备在研究所内部基于使用者之间感情而实现了一定范围共享,部分单位部分仪器设备加入了地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共享。课题组研究认为,影响水科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共享的主要因素是:

(1)共享意识不够是推进共享的主要阻力。一是科研人员珍惜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担心共享后会造成仪器设备磨损甚至损坏;二是科研人员由于使用习惯不同、实验环境要求不同以及基于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等考虑,不愿共享;三是由于仪器设备购置缺乏统一监管,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不求所用、但求所有”思想,行政人员更愿意申请投资购买仪器设备,而不是首选共享。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必要性认识不够是阻碍共享的重要原因。

(2)信息渠道不畅影响了共享进度。近年来,水科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量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在全院范围内缺乏必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交流与信息平台,客观上造成了有意愿共享的单位以及需求方无法实现共享目的。

(3)缺乏共享制度体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推进该项工作,包括共享管理办法、共享评价办法、共享激励办法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由于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水科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保障力度不够。

为此,课题组从完善制度、加强宣传以及设计平台等方面入手,按照由易到难、分部推进原则,对全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展了深入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共享氛围,开发了全院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起草了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共享打下了扎实基础。

2.2 共享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符合院情的共享模式是课题组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深入研究水科院战略布局、学科布局以及地理分布特点基础上,课题组研究提出了“三级共享”模式,即院际(社会)共享、城际(区域)共享和所内共享。院际(社会)共享是指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社会共用,是最高形式的共享,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城际(区域)共享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享;所内共享是指各研究所内部的共用,是一种最基本共享形式。在共享途径方面,各研究所可根据自身情况及所在区域特点,选择加入地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或通过水科院科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等实现共享目标。在共享手段方面,可结合共享仪器设备特点以及共享单位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如免费共享、有偿低价共享,互帮互助式共享等。

2.3 共享制度建立

为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进程,建立共享长效机制,课题组主要研究起草了两项制度,试图带动建立水科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关于加强我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共享工作,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共享方式方法,并提出凡部分或全部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均需进行共享,其中购置原值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需进行社会共享,购置原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设备需进行本单位内部共享。二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条件资源共享评价方案》,共建立了三大类八项具体指标对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内的科技条件资源共享情况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今后申请中央投资挂钩。对评价优秀单位,在项目资金推荐申报方面给予倾斜,引导院属各单位及科研人员树立积极地共享意识。

3 推进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建议

水科院开展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课题,对于推进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1)做好存量资源普查是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基础。摸清家底是盘活存量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与基础。国家相关部门需通过联合制定普查方案,按照“仪器设备科学分类,普查形式自下而上,普查范围条块分割,普查数据集中处理”原则,最大程度地摸清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存量。

(2)客观分析影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因素是开展共享研究的关键。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单位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者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认识不够。有效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必须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产业特点,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提高广大科研人员、行政人员的共享意识。

(3)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制度体系是有效推进共享的保障。当前,全国各地、各系统都普遍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当此时,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尤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权限、共享运行机制监督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共享并实现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4)构建符合发展需求或行业特点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方案是切实推进共享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在摸清存量资源以及综合分析行业特性、行业发展需求、地理分布特点等多种因素基础上,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可评价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方案,才能切实推进共享工作,提高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盘活资源存量,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5)及时更新、补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量是推进共享工作的进一步要求。严格考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情况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的单位、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项目或经费倾斜支持,进一步补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量,并建议将考评情况作为主管部门对相关单位业绩考评依据之一

摘要:鉴于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概括与总结,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科学仪器设备,共享

参考文献

[1]张伯玲.平台建设要立足于自主开发——访中科院院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杨国桢教授[J].科技中国,2006(03).

[2]栾恩杰.关于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意见建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议案.

[3]许素芹.关于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7(3)(总第139期).

[4]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9(03).

[5]蒋士强,周霞,贾中一.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规范化与量化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1995(12).

[6]孙志英,郭丽,丁君辉.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科学,2006(3).

[7]金红,杨芃原.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8(11).

[8]杜守旭.构建学科群下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9]何小兵,文亚星.区域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模式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09(06).

[10]孙绪华.以机制创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4).

篇4: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目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普遍不高,为了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为教学、科研服务,必须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如何做到合理购置,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其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理论、实践、经验多层次相结合的过程。

1.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经济影响深远,资源共享理念欠缺

当前,高校的管理模式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在经济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没有触及到本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容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存在“争经费、占设备、重买轻用”的现象。在购置上,使用部门不考虑学校的整体利益,论证不充分,有的配置不全,买来就不适用;有的贪大求洋、求全,大材小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部门所有和不考核经济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一直没有实质上的提高。

由于受“小而全”观念和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实验室长期处于封闭式的管理状态,单位或个人垄断,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借用、共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程度比较低。有的高校缺少开放共享网络机制,信息不畅,大部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高。

1.2 闲置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仅为60%左右,仪器设备中竟有20%处于闲置状态。就全国高校来说,目前有半数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机时不足400小时,普遍存在年平均开机机时不高甚至直接闲置不用的现象。

有的使用部门缺乏横向联系和统筹观念,盲目、重复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部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被闲置。有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只是为特定的课题购置,这些仪器设备的专业化程度高、通用性差,课题完成后,长期闲置,成为实验室的“摆设”,提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低下。[1]

1.3 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维修经费不足

部分高校总认为实验技术人员是教辅人员,其工作量核算不尽合理,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不能和教师同等对待。实验技术管理队伍老化、技术水平差、人才流失严重,这些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部分高校的经费支出缺乏科学规划,未考虑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配套运行及更新改造和正常维护费用,经常出现“买得起马,配不起鞍”不能使设备正常运转的尴尬局面。仪器设备得不到最基本的维护费,维修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

1.4 领导缺乏重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各级学校领导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往往只重采购不重管理,只求数量不求效益。管理部门不重视研究如何让这些实验设备发挥应有效益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缺少调配机制和跟踪监管机制,不能及时调节和化解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使用部门与实验设备管理人员之间缺少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2]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无法提高。

2.提高其使用效益的途径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拥有一支精良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验技术人员为本,采取激励措施,积极吸收学历高、素质强的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科研团队,使实验技术人员全心全意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服务。

(1)打破实验室系列与教师系列界限。对实验技术人员要准确定位。实验技术人员是融管理、服务、教学于一体的专门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加强授课教师与实验室教师的互动,建立一支教授、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把仪器设备与科研相结合,让管理人员参与部分的科研,使他们感到有前途。

(2)肯定其工作量。逐步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工作量化管理标准。

(3)加强各阶段培训。购置仪器的论证阶段:初步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仪器的安装调试阶段:全面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程序;实战阶段:结合实际分析工作加强操作训练,遇到问题,与厂家联系,请求解答。

2.2 坚持统筹兼顾

2.2.1 加强审查和论证购置计划

安徽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校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为依据,总揽全局,统筹计划,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先用和实用的关系,注意把握投资方向,以实际工作和科研需要为主,做到合理布局,克服重复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现象。

申请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单位必须提出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工作量预测;选型论证;档次、规格、性能、技术指标及配套要求;同类仪器设备校内外现有状况;生产厂商的信誉;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来源;各类工作人员的配套;投资效益的预测及风险的解决办法。

在审查和论证购置计划时,安徽大学尽量避免对研究方向不稳定或研究人员不稳定的采购立项。确保仪器设备到校后有稳定的服务需求,强调成本意识、共享意识,避免因使用部门之间争经费引起的盲目投资。

2.2.2 领导层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的问题,需要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学院等各级领导转变观念,统筹兼顾,齐心协力发掘其资源优势。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的管理涉及到人、财、物,受制于人事、财务和实验室管理多个部门。校级领导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为提高其使用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精神支撑。

设备管理部门应主动为教师、科研人员提供畅通的信息服务,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发挥其最大效益。

学院领导必须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积极改革创新。在保证本学院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开放使用,充分开发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潜在功能,将设备用好用活。[3]

2.3 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1 树立经济管理理念,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树立经济管理理念,以经济手段促进闲置资产的盘活。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安徽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制定了其使用效益年度评价表。主要包括:机时利用(35%)、人才培养(10%)、服务收入(25%)、科研成果(10%)、功能开发和利用(5%)、设备管理(15%)。可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档次的仪器设备效益标准。学校设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效益评价专项基金”用于专项补贴和奖励。对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机组和单位,学校将给以表彰和奖励;合格及以上的,给予专项补贴;不合格的,应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仍不合格,将根据责任情况,对其仪器设备负责人给以通报批评,直至调离管理岗位。对长期(二年以上)不能发挥作用、机时利用率低的仪器设备,学校将通过调出或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采用经济手段强化管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一些单位只争不管、只占不用的局面,也由于政策合理,奖罚分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充分发挥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3.2 设立共享基金,搭建共享平台

安徽大学根据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打破“部门所有制”,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其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台具有查询共享仪器设备,预约登记使用;管理加入共享的仪器设备;处理共享平台的用户请求和仪器运行事务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的潜能。

安徽大学设立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一方面可以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经费问题,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保证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平台的持续发展。基金主要是学校拨款,部分是服务收入和社会资助。基金的使用通过补助仪器设备对校内开放服务收费方式实现。

2.3.3 设立维修基金,建立维修网站

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零配件购置、维修、功能开发、升级改造及人员的培训,保证大型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是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专业维修网站。通过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向全社会发布“有价转让”、“租赁”、“系统内无偿调拨”的信息。利用长期闲置或已被淘汰、但仍比较新的专用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二手大型仪器设备供应网,以有形市场进行闲置资产的交易,盘活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

2.3.4 利用淘汰设备,完善报废制度

利用淘汰、报废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发实验项目。一方面可利用淘汰、报废设备开设一些新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拆卸、组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 “填鸭式” 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达到极限。[4]

确因技术落后、损坏严重等原因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时做好设备的更新换代,完善报废制度,消除零效率的资源占有,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整体使用效益不受影响。

3.结语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在观念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事物,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在管理上须狠下功夫,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统筹兼顾,不断研究与探讨,切实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维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

(3):106-108.

[2]黄瑞生,王海鹰.提高高校大型实验设备使用效率的几点建议[J].科技教育,2008,(35):164.

[3]胡新平,袁元松.转变观念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123-125.

[4]甘晓晔,刘志远等.利用淘汰仪器开发试验项目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

篇5:小学科学仪器室工作总结

3、所有仪器按要求贴有大类标签。

4、定期检查和维护,我们对教学器材实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给他们准备好所用的仪器和材料,使他们能按时上课。对掌握不准的实验预先试做一下,看是否成功,然后再课堂上做,以确保实验成功率。

6、狠抓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合格率。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狠抓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合格率为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7、继续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开学时修订“实验室安全规范”,组织了学习、落实,学校不定期地对各学校实验室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篇6: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计划人:汪小平

一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二 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数学教学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教学活动,形成一定实践技能.为了实现器材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器材的教学用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器材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数学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教学的工作的认知。

5、执行好器材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四、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器材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器材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3、开展对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进行教学工作。

4、教师撰写学科论文,积极参与各项竞赛。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6、辅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写小论文、小制作)。

7、做好期末工作小结,清点仪器、设备、药品,制定采购计划。

篇7:大型仪器室规章制度

仪器中心仪器室规章制度

1.大型仪器实行专人管理,经考核批准后方可上岗。上岗人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岗位要求:

1)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对待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环节。

2)维持并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发现异常及时与工程师联系并排除故障。做好相关零配件或耗材的订购使用计划。

3)认真做好三个记录:实验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

4)精通业务,不断开发设备功能、提高应用水平。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明确上游实验关键步骤对结果的影响要点,了解实验结果在下游工作中的意义,能向使用者提出专业性建议。

5)服务态度好,积极解决困难,满足检测方提出的合理要求。

6)关心本领域国内外进展,了解其它单位同类实验的软硬件情况,取长补短,及时提高本领域工作水平。

7)对客户委托的实验内容有保密义务。

3.严肃实验室纪律和考勤制度。实验室内严禁喧哗、待客、餐饮、吸烟、存放个人用品等。保证责任内的实验室清洁。

4.保证责任内实验室的水电安全、防火防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仪器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每台仪器有专人负责,并设有统管全部仪器的兼职保管员。

2.个人职责:

1)主管仪器的安全正常使用,一般维护与保养。

2)发现异常应及时请维修人员检修。建立仪器使用档案,用后登记。

3)主管仪器房间的卫生和防火防盗等安全负责。

4)严格遵守仪器及附属品的借贷规则。(见本制度第6条)

5)仪器设备如有丢失要及时上报,因违章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丢失按制度由有关人员赔偿。

3.兼职保管员职责:

1)建立仪器设备帐册和卡片。每学期末整理帐册。

2)参与归还仪器设备的验收,明确记录在案。

4.工程师职责:

1)熟悉所有仪器的安全正常使用,一般维护与保养。

2)参与新购入仪器设备的安装。

3)参与公司专职人员的维修,记录验收结果。

4)定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维护。

5.主任职责:

1)熟悉所有仪器的安全正常使用、一般维护与保养。

2)参与制订购买和更新设备部件的计划。

3)与专管人员共同负责该仪器的安全使用。

6.仪器的外借与归还制度。

1)必须经主任同意方可借出,办理借用手续。

2)仪器主管人员负责设备借出时的性能检验和归还时的验收,明确记录。

7.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报废制度:

1)损坏与丢失。

分析原因,各级负责相应赔偿,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以杜绝再发生类似事故,上报国资处。

2)报废。

i.固定资产负责人向国资处提交报废报告、销帐。

ii.不得擅自变卖或处理。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仪器中心工作人员守则

为维护客户利益,维护基础所和本实验室的荣誉及利益,为作出准确、科学、公正的检测,本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保证遵守以下原则: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检测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文。

2.坚决贯彻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

3.自觉遵守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本室的检测程序。

4.正直诚实,严守检测机密。

5.发扬团队精神,作好本职工作。

6.维护客户利益,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

7.不得介入客户的市场竞争和利益冲突。

篇8: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而在科研生产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对高水平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仪器设备是科技企业重要的科研基础条件, 其技术水平高低和使用率直接影响企业科技发展。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浪费、利用率低、分布不均的现象广泛存在。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拥有丰富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 却大多各自为政、专管专用, 即便某些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也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外在的组织与引导,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 仪器设备总量匮乏与相对过剩的局面依然并存。

因此, 加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平台和运行管理机制建设, 整合资源, 科学、规范地营造一种开放、联合、共享、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过程中, 我们对国内有关省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和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探讨研究。

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创造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氛围

管理体系是指人财物的来源与使用, 主要包括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共享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等。

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是管理体系的基础, 它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决定共享平台运行顺畅与否;共享仪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归属管理、使用管理、日常管理、维修管理等, 其目的是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以满足开放使用要求;信息管理主要针对上网设备, 要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以便远程客户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 安排使用事宜;人员管理主要是技术人员管理, 包括其人事隶属关系、工作制度利益分成等方面,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比如属本单位的专职技术人员纳入正常的单位考核管理, 暂时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量和工作性质进行考核管理, 并结合日常工作强度, 给予适当的报酬等;经费管理是指涉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费用管理, 其中经费的来源、去向及数额是监管的重点, 合理的支出要求做到有计划、按程序、有总结, 以便对照查证。

管理是挖掘潜力的有力手段, 良好、合理的管理措施, 将带来顺畅的开放共享渠道, 获取良好的开放共享效果和共享效益。

2 组织机构上政府牵头, 联合推进

大型仪器共享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多个单位、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能力合作、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和实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不仅要求单位、部门内部资产共享共用, 更要打破单位利益的界限, 探索跨行业、跨系统、跨领域的有效共用合作方式。这样复杂的工程仅靠单位、某团体恐怕很难实现, 因此, 组织协调成为能否搞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首个关键问题。

而且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项社会性事业, 它产生的效益是长期的、逐步实现的, 必然有一个相对薄弱的起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相当重要。对于各级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 政府有权要求其积极参与共享, 对于非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 可以允许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其积极加入共享。因此, 由政府牵头统筹规划, 大型仪器设备供方、大型仪器设备需方及共享服务机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是顺利建设逐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大型仪器设备设备共享平台的有利前提。

3 以先进的信息共享手段带动资源共享

信息的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 共享的顺利施行, 需要有一个硬件支撑, 即共享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 利用信息采集系统, 集成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是必须的, 它应该有一个实时动态管理系统, 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对入网仪器设备随时进行检索, 将运行效果欠佳、数据波动和故障频繁、无法对社会服务的仪器设备予以淘汰;同时吸纳代型更新、功能更广的仪器设备入网。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顺畅、能够实现与各级同类共享平台的对接。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即时是共享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共享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4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在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的建设中, 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最为迫切。人员配置要合理、稳定,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处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两个, 一是仪器设备操作维护人员队伍, 二是高水平共享平台技术管理队伍。

首先应该科学设置岗位, 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要强化人员培训, 结合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功能,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定期安排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业务水平, 为大型仪器设备高水平开放共享服务。

鉴于我国目前专门化的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来源没有固定的渠道, 技术人员多为半路出家, 加强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必须的。各单位可抓住厂家安排的现场培训和定期交流培训, 让技术人员积极参与, 对提升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采取派出去、引进来、交流轮换岗位等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加上技术人员自身的努力, 其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为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除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机会, 解决他们在晋升、待遇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外, 还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操作模式, 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激励奖励, 满足其成就感、强化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主动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 提高开放共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资金来源与使用

好的项目需要能够满足要求的运行费用来支撑, 大型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是搭建共享平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为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 应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 以促进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专项资金主要来源有三:省、市财政每年专项拨款;社会赞助;其它。

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协作共用仪器运行补贴费;社会单位和个人使用协作共用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分析测试补助费;协作共用仪器升级改造补助费;对共享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补贴;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及奖励经费等。

6 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本位主义思想及各种顾虑, 很多单位不愿意将拥有的大型仪器拿出来共享。为了调动这些单位的积极性,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其中包括完善、科学、规范、易操作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评估体系和合理的奖惩制度。

共享意味着共同占有, 它不是无条件索取, 而是一种双向获利的过程, 是一种在给予基础上的获取与拥有。因此,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共享机制, 就要在突出共享的同时, 兼顾各方的实际利益。它既可以考核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效益, 又能衡量共享管理和其他管理情况, 以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 (1) 利用率、完好率; (2) 完成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 (3) 人才培养; (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有无失职、失误、错误、损坏和事故及其程度。

评价原则: (1)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3) 强化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评价范围: (1) 进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标准范围内的科学仪器设备; (2) 平台成员单位。

评价内容: (1) 对内服务业绩。即为本单位科研、教学等提供测试服务时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 (2) 对外服务业绩。即在满足本单位测试需求的同时, 对社会开放共享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 (3) 典型服务事例。主要是指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服务事例。 (4) 研究与开发。即开展分析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研究, 其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标准化部门或行业部门的认可、推广应用;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功能开发, 其研究成果获得主管部门认可, 并推广应用, 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5) 通过相关认证。该机组所在实验室通过国家 (省) 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 或获得专业领域内的资质。

评价程序:平时对入网机组 (包括各专业测试服务中心机组) 和运行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 每年对其运行情况、服务业绩、研究开发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排队。

数据采集: (1) 仪器平台成员单位每季度上报一次服务情况, 同时上报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典型服务事例。 (2) 每年度对仪器平台成员单位及入网机组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年度是指从上年度的12月初到本年度的11月底。

数据抽样核查:对各机组上报的数据、文档资料进行抽样核查, 核查的方式主要为电话访问用户, 必要时可实地核查。

数据计算与分析:对核查过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公布:审议通过后, 通过专业网站发布评价结果, 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考核成绩, 经单位申请, 平台审核, 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 给予相应奖励。

7 不断研究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 制定日益完善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

政策法规是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准则, 不同的政策法规必然产生不同的规章制度和不同的管理行为准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既有的陈旧观念, 必须从政策法规的层面上研究并制定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以共享为核心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保证开放共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 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共享的思路、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孙家悦, 赵晓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讨[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 2007:2152217.

[2]蔺丽, 李世雄, 陈虹锦, 等.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2) :1502152.

[3]王小力, 赵军武, 杨帅, 等.树立资源共享理念, 推进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0) :126.

[4]贾延江, 林明河, 陈步云, 等.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0) :12214.

上一篇:《到郊外去》教案下一篇:绿化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