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科学与技术

2024-04-30

仪器科学与技术(共8篇)

篇1: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学科、“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设奖单位。在2006年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中排第18名。2009年该学科按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招收硕士生(注:2008年共招生57人)。

学科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科研实力强,实验室等研究条件优越。现有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8人,博士31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9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有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科先后完成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共3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主要研究方向:

1.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1)精密测控技术及仪器智能化

主要研究几何量超精测试技术与仪器,关键零部件精密自动检测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工业及商贸计量技术,动态与瞬时测试技术,纳米测量技术。

(2)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

光谱测量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新型光源检测技术,生物光电检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非线性对象的识别和建模技术。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1)热工计量检测与控制技术

温度、流量、压力、物位、热物性参数及其测试系统的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

(2)流体检测技术:多相流流动的理论研究,微流体流动测量技术,流动控制,激光在流体测试中的应用,流动计算仿真技术,流量校验技术。

(3)能源计量与测试技术

能源计量与测试,洁净能源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烟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强化传热,流体热物性参数测量技术。

(4)安全检测技术

安全检测基础理论、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在线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空气质量与粉尘检测技术、噪声检测技术。

篇2:仪器科学与技术

毕业院校: 天津大学 毕业年月: 20xx年1月

最高学历: 硕士 所学专业: 仪器科学与技术

居 住 地: 籍 贯:

自我描述: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实习

期望月薪: 3000-4000元

期望地点: 北京市 市辖区 东城区,天津市 ,上海市

期望职位:

意向概述: 教育经历

20xx年9月 - 20xx年1月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生

20xx年9月 - 20xx年7月 吉林大学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工作实践经验

20xx年6月 - 20xx年10月兼职天津点康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整理资料、撰写专利文档校内奖励

20xx年9月 校级二等奖学金

20xx年9月 院优秀学生

校内职务

篇3: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文基于对该课程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调查该课程的开展情况入手,并结合对近4年该课程近千份考核试卷作出的分析、统计与研究,针对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由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任课教授精心设计,并以随机的方式,对全校选修本门课程的2008~2011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人员涉及仿真工程、机械工程、管理工程、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应用数学等各个学院的众多专业。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达100%。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学习目的、考试看法以及学习效果。

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历年考核结果的研究,从以下5个方面对选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2.1 课程资源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提高选课率

高校的中心工作应围绕教学进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为办学宗旨。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选课顺利实施的保证[1]。

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相关信息,涉及课程简介内容、教学大纲、职员信息、教学安排、参考资料以及常见问题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统一规范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随着教学网络平台课程资源的不断完善,如图1所示,近四年该课程的选修人数逐步上升(除2011年度限定选课人为高年级学生)。在以后的选课中可以考虑与导师制并行,加强导师对选课的指导作用。

2.2 学生对所选课程感兴趣,学习目的明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才能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图2所示,大多数学生选择本门公共选修课是兴趣使然,并且是根据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比较明确,其中84%的学生对本门课程较为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扩展知识面。

同时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应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均为教授或副教授,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较好的把握,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普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PPT大量采用图片、视频,并结合文字说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幽默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推崇。

2.3 对课程的重视度影响学习效果

选修课是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其目的是为拓宽专业培养目标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而大多数院校有重必修、轻选修的观念,仅以简单扩大知识面为目的开设公共选修课具有一定的劣势,体现在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教学条件要差、学时数要少以及教师队伍不完善。教学单位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态度,因此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在情理之中,结果导致到课率较低,而到课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的好坏。

本门课程共16学时,8次课,如图3所示,整个课程学习下来满勤学生只占29%,缺勤一次人数占45%,这与其他必修课程的满勤率相比是较低的。根据对缺勤的分析(如图4所示),说明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度不够,即使有学习兴趣,在课程与其他事情的时间有冲突时,也会选择缺勤选修课程。因而教学单位必须采取措施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将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紧密相依关系向学生讲述清楚,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学好选修课。

另外需重视的一点是教学单位需加强对选修课的资金、设备投入,譬如重视教材的配备。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寻找适合的选修课程教材比必修课程更为困难,而大多数学校不提供教材或教材购置经费,选修课也就只能凭上课期间教师的讲解。很多学生表示没有教材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听起课来比较盲目,特别是涉及某些专业知识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课后复习也无从下手。试想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没有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学习,如何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4 公选课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分析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各个领域的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交互渗透、互为补充。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本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而选修课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和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需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3]。公共选修课缺乏实践教程,只能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事实证明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必须结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本次问卷就“对课堂讲授内容和方式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如图5所示,40%的人认为授课内容偏多,50%认为不理解的东西和听不懂的东西较多。历年考核结果也表明,学生偏重对宏观知识的大致了解,对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掌握不透彻也证明了这一点。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分配课时数太少,而需要讲授的知识太多。80%的学生希望更直观、更多了解先进仪器装备,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因此在以后授课中应考虑把实验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应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虚拟仪器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2.5 课程考核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由若干具体的教学环节组成。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核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强化、检测和反馈等功能。长期的实践证明,此环节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既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4]。

考核既要注重考核形式,又要关注考核内容。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核难度偏大,考题涉及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综合问题的分析理解与论述,旨在扩展知识面,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宏观了解尚可,但对具体的技术知识掌握及其实际应用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在每年的论述题中都涉及同样一题,即“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建议”,根据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学习本课程后也有了较深的体会,同时提出的建议也很中肯,特别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另外上课过程中采取随机点名进行提问与小测试,学生表示这样既节约了集体点名时间,又能督促大家上课做笔记。

在调查中关于“本门课程考核采用哪种方式最好”的回答,答案不一。如图6所示,学生更倾向于形式多样化的考核。可以说各种考核方式都有其优势,究竟是选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还是写课程论文或者课堂随机测验等其他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由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判定成绩是否合理,考核方式是否适合该课程,笔者采取的方法是考查成绩平均值与通过率是否达到期望值(考核因子分别为0.2),成绩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考核因子为0.6)。仪器科学与技术该课程考核平均成绩期望值为70分,2008~2011年的实际平均成绩稍低于期望值且呈提高趋势,依次为62.1,58.5,70.4,72.9;考核试题期望通过率为70%,实际通过率依次为60.84%,63.9%,92.8%,63.9%,在2010年出现较大波动;整体考核结果逐渐趋于较规则的正态分布,如图7所示。综合考虑3个因子,说明闭卷考试与课堂测验结合的考核方式目前是适合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同时也说明选修课的连续开设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同时笔者认为考核不是为了考而考,而是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最佳的考核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意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譬如以后有更好的实验条件,那么采用写课程论文或上机操作等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考核方式,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大赛,也可以以写报告的方式考核。

3 结论与思考

本文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从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公共选修课程学习与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要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需通过教学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我们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和把握教育新政策,切实发挥现已实施的导师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选课制度。

(2)要营造选修课程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认识透彻,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与目标。

(3)任课教师需注重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动态考察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考核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专业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的。教学单位更要鼓励教师进行各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并为教材精选、教学条件改善等提供教学资源保障及经费保障。

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培养目标的作用。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细致分析了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前的教学情况,对提高公共选修课程的授课质量作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兴趣,实践,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岚.完善公共选修课选课制度加强选课的管理水平[J].科教导刊,2011(6):181-182.

[2]谢小芬,姜文开.高校选修课效益研究:基于福建师范大学选修课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7-49.

[3]纪薇,王红松,苏本江.关于高校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96-97.

篇4:仪器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2-02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知识点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强化整合专业课,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总学分为185,其中实践学分为55,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开展暑期夏令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網站,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3,(1),2001:13-16.

[2]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隋修武,杜玉红,岳建锋,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0.

[4]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篇5: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考试组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包含摄影测量基础、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三个科目,任选两个科目,每个科目分数分别为75分,总分150分。

二、摄影测量基础部分考试大纲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发展概况;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成像模型等。基本要求:掌握摄影测量学科的定义、基本任务、发展过程;熟悉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的建立、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建立。2.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主要内容:航摄像片上的特殊点线面、航摄片段内、外方位元素、空间直角坐标变换、航摄片的像点位移与比例尺、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基本要求:熟悉航空摄影中的基本几何关系、熟练掌握空间直角坐标变换、掌握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方法。3.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主要内容: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测量、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模型点坐标的计算、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基本要求:熟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熟练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4.数字摄影测量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字图像与影像重采样、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同名核线的确定与核线相关。

基本要求:掌握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方法、基于特征的影响匹配,掌握核线相关的方法。

新祥旭www.xxxedu.net

5.测图原理及测图仪器

主要内容:立体测图方法、模拟法测图原理、模拟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解析测图方法、解析法测图原理、解析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测图方法及仪器的原理。6.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据点的获取、预处理、存储,曲面的内插和逼近、曲线内插与逼近、等高线的绘制。

基本要求: 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数据点的获取及存储,曲面的内插和逼近、曲线内插与逼近、绘制等高线的方法。

三、数字图像处理部分考试大纲 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空间域图像增强、频率域图像增强和形态学图像处理;第三部分是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图像分割、表示与描述和对象识别。

具体章节如下:

1、数字图像基础

内容:图像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

要求:掌握图像取样和量化的概念,熟练掌握像素间的一些关系

重点:像素间的一些空间关系

2、空间域图像增强

内容:基本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用算术/逻辑操作、空间滤波基础、平滑空间滤波器、锐化空间滤波器;

要求:掌握图像空间增强的相关术语、图像灰度级变换方法、图像直方图的概念和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掌握图像的算术和逻辑操作方法,了解空间滤波基础,掌握平滑空间滤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图像的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的典型计算方法、锐化空间滤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重点:直方图概念;平滑空间滤波器;图像一阶微分、二阶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拉普拉斯算子和典型梯度增强算法

3、频率域图像增强

内容:傅立叶变换概念、频率域滤波的基本步骤、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要求:掌握二维傅立叶离散变换及反变换的定义,掌握频率域滤波器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步骤,掌握空间域滤波和频率域滤波的对应关系。掌握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反变换;频率域滤波的概念和计算步骤;高斯低

新祥旭www.xxxedu.net

通滤波器;高斯高通滤波器。

4、形态学图像处理

内容:膨胀与腐蚀、开操作与闭操作

要求:掌握膨胀和腐蚀形态学操作的基本定义、性质、计算方法。掌握开、闭等基本形态学操作算法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

重点:膨胀、腐蚀;开、闭

5、图像分割

内容:边缘检测、阈值处理

要求:掌握边缘检测方法、图像阈值化处理方法和全局自动阈值化算法。

重点:边缘检测方法;全局自动阈值化算法。

6、表示与描述

内容:表示方法、边界描绘子、区域描绘子

要求:掌握链码、多边形近似等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描绘子、形状数的概念、傅立叶描绘子的相关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描绘子、拓扑描绘子以及纹理等描绘子。

重点:链码概念;形状数的概念和傅立叶描绘子;拓扑描绘子。

7、对象识别

内容:模式和模式类、基于决策理论方法的识别

要求:掌握模式和模式类的概念,掌握最小距离分类器、相关匹配等基本方法。重点:模式和模式类概念、最小距离分类器

四、遥感原理与应用部分考试大纲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 绪论

主要内容: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获取的基本过程、遥感的分类、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遥感技术的典型应用。

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优势;2)理解遥感系统的构成;3)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4)了解遥感技术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2电磁波与地物波谱特征

主要内容: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波辐射原理、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地物的反射辐射、物体的发射辐射、地物的反射类别、影响地物光谱变化的因素、地物光谱特性的测定,植物、水体、岩矿、土壤4大自然地物的波谱特性。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亮度、朗伯源、绝对黑体、太阳常数、大气窗口、反射率及反射波谱、BRDF等基本概念;2)熟悉遥感常用

新祥旭www.xxxedu.net 的电磁波段,理解和掌握普朗克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等电磁波辐射定律及对遥感的意义;3)了解大气的成份和大气层的垂直结构与特征,理解大气吸收与散射机理、大气辐射传输过程;4)了解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特点;5)掌握植被、水体、岩石和土壤4大典型地物反射波谱的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6)理解地物波谱的概念及其对遥感的意义;(7)掌握地物波谱的测量方法。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

主要内容:遥感平台类型、摄影成像与影像特点、光机扫描成像与影像特点、推扫式扫描成像与影像特点、雷达成像与影像特点、光电成像基本原理、常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及其特征(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主要的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系统(EOS)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平台的特点;2)掌握目前常用的遥感传感器(AVHRR、TM、ETM+、SPOT、QUICKBIRD、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波谱段范围、分辨率等);3)掌握垂直摄影像片中垂直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4)掌握光机扫描及固体自扫描(推帚扫描),瞬时视场角,高光谱遥感的概念;5)理解摄影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6)理解扫描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8)掌握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概念及意义。4 遥感图像处理

主要内容:遥感图像的统计特征、遥感图像辐射定标、遥感图像辐射校正、遥感图像大气校正、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基本要求:1)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图像数字化、象元、灰度值等基本概念,理解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及表示方法,理解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的主要区别;2)了解常见的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理解引起遥感辐射畸变与几何畸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遥感图像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5 热红外遥感

主要内容:黑体辐射、真实物体辐射、热辐射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大气效应、地物的热学性质、热红外图像成像时段波段的选择、热红外图像的特点、热红外图像的解译、热红外遥感系统、热红外遥感应用。

基本要求:1)理解典型地物的热学性质与热红外遥感图像的特点,掌握热红外遥感图像的 新祥旭www.xxxedu.net

解译方法;2)理解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的特点;3)了解典型热红外遥感系统;4)了解热红外遥感的典型应用; 6 微波遥感

主要内容:微波遥感的基本概念、多普勒效应、雷达成像原理、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雷达图像的特点、雷达图像的解译与处理方法、极化雷达与干涉雷达、微波遥感系统、微波遥感应用。

基本要求:.1)掌握微波遥感的基本概念;2)了解微波遥感特点、类型及主要传感器工作原理;3)了解常见的微波遥感系统;4)了解微波遥感的典型应用; 7 遥感应用

主要内容: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灾害动态监测等典型行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基本要求:1)了解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2)掌握遥感技术在某一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篇6:仪器科学与技术

各中、小学校:

为了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学理科及小学数学科学和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的配备和管理使用,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现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初中理科、小学数学科学及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通知(川教函[2007]168号)和相关管理使用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初中理科、小学数学科学及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通知(川教函[2007]168号)

2、中学理科及小学数学科学和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等相关管理制度

二00七年七月十六日

一、《学生实验守则》

1.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包括到实验室进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含讲义指定课前必做的内容及实验数据表格)。进入实验室须带上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同意方可进行实验。2.严格按照实验分组表进行实验,不得擅自调整分组。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有事有病要事先向实验教师请假。一般情况下,所缺实验不得补做。

3.实验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仪器、用具。如有缺损,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不得自己任意拉用。

4.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严禁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5.使用电源时,严禁带电接线或拆线,务必经过教师检查线路后才能接通电源;实验后要切断电源。

6.爱护仪器,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操作。仪器用具发生故障、损坏或丢失等特别情况,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严禁擅自拆卸、搬弄仪器。有损坏仪器,应做出书面检查,等候处理。公用工具用完后应立即归还原处。

7.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如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气味、打火、冒烟、发热、响声、振动等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仪器,并向教师报告。8.实验中若发生触电等人身伤害,应保持镇定并立即切断电源,马上向教师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9.实验中要注意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10.作完实验,学生应负责将仪器整理还原,桌面、凳子收拾整齐,经教师审查测量数据和仪器还原情况并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11.实验室中任何仪器用具不得带出实验室。

12.每次实验后,由值日学生打扫卫生并协助教师收整仪器。13.实验报告应在实验教师规定时间内交实验室。

二、《实 验 员 职 责》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保证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开课率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提高理、化、生教学质量。

二、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药品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编号、登记、分类、上架、入库、领用、借用、报废、维修等手续;每学年清点一次,并向总务处和分管领导汇报。

三、熟悉各类仪器、设备、材料、药品的使用、保养、贮存,熟悉各年级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安装和实验方法,协助课任教做好实验准备和实验课辅导工作。每次实验结束后,尽快回收仪器、药品,进行必要的检修、调试、人柜、清扫等工作。

四、制订仪器室,学生实验室规则,教育学生遵守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材料,按操作规程办事。

五、积极改进实验仪器,参与自制教具,参加实验辅导,指导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六、制定购置仪器、设备、药品等计划,上报主管部门。

七、执行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员有临时处理毒、电、火灾的能力,对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负有全面责任。

八、保证实验室干净整洁,对保管室的卫生负主要责任。

九、督促实验任课教师按规定填写好相关表册。

十、完成主任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教学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教具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二、使用教具、仪器,必须办理出借手续,并按时归还。

三、爱护教具、仪器,人人有责。如有损坏或遗失,一律按价赔偿。

四、经常擦拭、打扫,保持仪器、教具及室内整洁卫生。

五、注意安全,做好防失防盗工作。学期结束,全面清查,及时充实、修整,保证教学要求。

四、《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登帐、编号分类存放,做到帐物相符;

四、账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务帐帐相符;

五、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六、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实行;

七、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

八、按实验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和档案资料工作;

九、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整洁有序,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下班前关闭水、电、煤总开关和门窗。

五、《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登帐、编号分类存放,做到帐物相符;

四、仪器、药品必须分室储藏,化学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剧毒品必须安全存放,做到双人双锁保管,领用、回收均有记录;

五、药品、试剂存放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按标准处理好三废物质;

六、账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务帐帐相符;

七、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八、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实行;

九、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

十、按实验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和档案资料工作;

十一、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整洁有序,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十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下班前关闭水、电、煤总开关和门窗。

六、《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1.负责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分类编号,分橱存放,两者编号统一,仪器、标本、模型存放整齐,便于拿存,对实验室内所有的财产登记造册建帐。

2.挂图要分类放入橱柜,幻灯片、切片要分类编号,放入木盒内。3.剥制标本要放在通风光亮处,经常检查防止腐烂,虫类等浸制标本瓶分高低放入橱内,浸液易发挥,要做到及时添加。标本模型要按分类大小,放在橱内防止变形碰坏。

4.显微镜等精密贵重仪器经常擦净,防止镜头磨损。用过后及时袋套或放入盒内。各种,模型保持完整无损,用袋子套上。5.用点的生物仪器,经常检查是否漏电,注意用电安全。

6.严格执行赔偿制度(有意损坏仪器、标本、模型按原价2—3倍赔偿;不小心或操作不当损坏的,视情节轻重按全价或半价赔偿)。7.严格执行器材借用制度,生物实验室内的一切财物不得借出实验室,特别情况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借出。

8.负责实验室内的卫生,做到橱柜、门窗、地面、桌凳、仪器、标本、模型整齐、清洁。

9.对任课教师开展学生实验工作及实验班级的纪律进行评估,有责任向教研组或学校建议表扬或批评。

七、《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由上课教师负责管理。

二、实验如凳应编号。学生进入实验室上课要排队进入,按编号就座,并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实验室内打闹、喧哗,不准在台、墙上乱刻乱画。

三、上实验课前,教师必须预习实验内容,明确目和要求,熟悉方法步骤,掌握基本原理。

四、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发现迹象应立即报告有关教师及时处理。

五、仪器、药品和试剂不得滥用和损坏,因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设备,照价赔偿。

六、室内物品一律不得私自带出室外。违者批评教育。不听劝告者,公开点名批评。如因此而造成学校财产损失的,照价赔偿。

七、实验完毕,要清点仪器,在原处摆放整齐,做好清洁工作,有秩序离开实验室。教室要关好门窗,锁好门。如因失职造成财产损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音乐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音乐教室由上音乐课教师负责管理。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二、一般音乐器材应入橱、上架。摆放整齐,保持清洁,贵重器材要有专柜存放,加锁。

三、对新购置的器材,首先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器材室。

四、要保持室内卫生。器材存放要注意防潮、防火、防盗,离开时关窗、锁门。

五、根据器材的技术要求,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

六、对损坏无法修复的器材,管理人员提出,经有关领导批准报废和更新。

七、各种器材、设备要有帐目管理并及时进行登记,定期清查,做到帐物相符。

八、学校音乐器材专供师生教学使用,不准借给私人使用。

九、非本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动用本室任何器材,不得将器材带出室外,本室器材一律不外借。

十、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器材,检查安全设施,关闭电源、门窗。

十一、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十二、全体师生要爱护器材,自觉遵守本室使用规则。

九、《舞蹈教室使用制度》

一、舞蹈教室是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训练专用,由音乐教师负责管理。

二、凡需使用舞蹈教室的,须经本室的管理人员批准。

三、必须脱鞋进入本教室,进室后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

四、室内设备人人爱护,不得擅自玩弄,如有损坏室内设备的要照价赔偿。

五、保持室内整洁,不准随地叶痰及乱丢杂物。

每天最后一节课,上课教师要安排学生清洁室内卫生。

、十、《体育室管理制度》

1、健全体育器材、物品登记造册,存放、管理使用的制度。

2、做到安全使用体育器材。每学期要进行一、二次清点损坏的器材和修补器材。

3、体育器材及场地设施器械,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违者,一经发现,追究赔偿责任。

4、未经体育室管理人员的同意,不准任何人进入室内拿玩体育器材。

5、教学班所用教学器材,由体育干部协同体育教师在体育室领取。课 后,立即送回体育室。

6、各班级活动课,借用体育器材,由班主任或班干部到体育室领取,课后,立即送回体育室。

7、个人借用体育器材,经同意,办理借物的手续后才借给,须按时送还。

8、不是活动课时间,一律不借出体育器材。任何人不得将器材带离学校,违反必究。

9、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工具。人人要爱护。希全体师生遵守本室制度。

十一、《美术室管理制度》

一、美术室由上美术课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设备添置登记工作,画架、画台要摆放整齐。

三、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画架、画台、墙壁上乱刻乱画。

四、爱护室内摆设模型设备,损坏者,照价赔偿。

五、师生书法、美术作品要摆放整齐或张贴好,不准随意乱堆放。

六、室内器材外借,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如借出后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七、每次使用好美术教室后,要搞好室内整洁,关好窗,锁好门。如因失职造成损失,追究有关责任教师的责任。

十二、《卫生室管理制度》

一、卫生室由学校校医负责管理。

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药品要整齐地摆放于药柜里。

三、卫生室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保证师生的卫生需求。如有师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卫生室工作人员要主动、及时地进行救护。

四、对师生来室用药,要了解病情,问明病因,方可给药,禁止随意入室取药。

五、离室时要关好门窗。如因失职造成损失,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十三、《劳技室管理制度》

1.劳技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2.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3.仪器、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记账、编号后分类存放,做到账物相符。

4.做好实习材料的领用消耗记录,定期核销账册。

5.账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产账相符。6.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7.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执行。

8.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

9.按实验联系单,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工作。

10.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篇7: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简介:本方向是一个军民两用,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方向。培养信息的传感、获取、处理、传输、应用、通讯、显示、光存储、图像处理、自动识别、检测与控制、光电制导、跟踪探测等领域研究、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既能作理论、技术、方法研究,又能制造与集成光电系统;也可做运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光电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测试技术、光学信息技术。

就业方向:光电信息企业、研究部门、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控制和检测、质量控制、通讯、仪器仪表、微机电、娱乐业等。毕业生可以在上述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内、外资企业、科研、国防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技术管理机关、内外贸部门工作,还可以继续在国内外深造。

测控技术及仪器(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专业简介: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是以传统的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结合现代测控技术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测量与控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工程开发与产品设计结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养具有测量与控制以及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具有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等专业课和专业平台课,开设电气测量、数字系统设计、虚拟仪器与测量总线、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力测试技术及系统等专业课。

就业方向: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培养具备电磁参量测试计量技术与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与理论及其相关仪器仪表、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以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从事电参量和磁参量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以及测控技术领域的装置与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毕业生获得学位后,可在相关领域的企业、公司中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技术监督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检测研究与教学工作。

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工业自动化仪表方向是以传统的仪表技术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测试处理技术为手段,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基础性、普遍性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测量与控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工程开发与产品设计结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养具有测量与自动控制及工业自动化仪表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仪表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等

专业课和专业平台课,开设工业控制总线技术、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数字化测量与自动显示技术等专业课。

就业方向:在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航天航空、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工农业及家电制造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测控仪器、配套系统或其它工业仪表产品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工程应用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篇8:仪器科学与技术

1 总体设计原则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MOOCs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强化实践培养”为目的。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在学习、借鉴和总结相关课程体系[2]制定经验的基础上, 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着眼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文提出的该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共性原则

课程体系是对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所需掌握理论、专业技能、知识规范的基本要求, 也是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中应体现本领域的教材、教学案例、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共性问题, 开设国家课程统一标准的规定课程, 满足本学科必修的共同课程要求。

1.2 系统性原则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测控技术、仪器仪表两个系列的专业知识。因此, 课程体系的制定应以测控技术、仪器仪表系列核心课程为主, 相关课程群为分支, 形成完备的、系统性的体系结构。

1.3 多样性原则

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 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 组织并实施非学位课程或选修课程等, 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通过理论教学、讲座、研讨、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各种方式, 为学生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扩充思维, 为深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拓展理论、提供方法。

1.4 可扩展性原则

新的工程问题层出不穷, 工程技术也飞速发展、不断更新, 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新问题通常需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来解决。因此,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具有可扩展性, 能够满足解答各类新问题、新知识的需求。

2 课程体系结构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MOOCs课程体系包括测控技术、仪器仪表两个系列的核心课程以及相关案例课程。课程体系结构不能仅仅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职业资质需求为目标, 以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为核心, 涵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注重科学与技术、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结合总体设计原则, 进一步梳理各课程在体系中的地位, 本文提出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MOOCs课程体系的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涵盖了传感器、信号调理与数字化和数据处理三部分知识点[2], 与测控系统的信号流是紧密相关的。

“传感器”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应用于测控领域的最佳切入点。课程体系中开设“传感器原理与设计”, 该课程介绍与测控领域紧密关联的非电量和复杂条件测试知识, 使学生了解先进的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电磁检测技术以及目标探测与识别这三门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信号检测理论, 对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数字化测试技术课程是信号调理与数字化的核心课程,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课程能解决实际应用中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测量问题, 是对常规信号检测的有益补充;测量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描述的复杂系统中, 提炼出简洁而又符合实际的随机信号与系统模型的能力, 以更好地解决工程测试。现代动态测试理论与应用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建模、仿真与分析方面的能力素质。

第二层是与测控系统设计、集成紧密相关的四门课程。

仪器系统设计方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仪器体系结构、系统综合方面的能力素质;现代测试技术实验课程能够培训学生构建仪器系统的实践能力;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仪器电路设计、系统综合方面的能力素质;计量概论课程培养学生对测控系统进行计量操作方面的相关能力素质。

第三层是与远程测控紧密相关的三门课程。

网络化测控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科的应用领域,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分布式、广域测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是传感器与战场环境监测研究方向的核心课程; 无线电测量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科在空间仪器领域中的应用。

3 教学模式

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模式支撑, 教学模式是课程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完全集中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以及前期相关工作, 本文提出以下六种教学模式。

3.1 紧扣学科前沿把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和科研、教改成果引入教学

工程技术的发展是高速和复杂的, 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不断涌现,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频繁地更新知识、获取最新信息。这一切都要求课程体系要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 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够紧紧地跟踪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

3.2 结合学科内涵凝练教学内容注重应用特色

工程问题强调的是应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结合平时的科研积累, 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分析国内与世界先进国家间的差距。一方面使理论不脱离学科应用背景,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激励学生致力于改变国内本学科工程应用相对落后的现状。

3.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毕业后, 始终在生产第一线, 他们带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来。所学课程如果能使他们对如何组织、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给他们以启迪, 就既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做到学用结合, 又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掌握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迅速形成生产力。

3.4 进行案例建设

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实际, 开发案例库。对两种典型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内部组成、基本结构及校准流程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远程异地实物实验平台, 完成多媒体教学信息管理体系的搭建, 使学生在个人电脑上就可进行虚拟操作, 而且能随心所欲“解剖”仪器, 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仪器特性。

3.5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力提倡以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和因材施教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利用学校新建成的研讨型教室,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讨。

3.6 聘请校外专家参与MOOCs课程的录制

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聘请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录制相关MOOCs课程, 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学科交叉创新方面的相关信息。

4 结束语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MOOCs课程体系可依据“共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的四大原则, 按照“基础知识”“系统设计”“远程测控”的三层体系结构, 采用“紧扣学科前沿”“注重应用特色”“理论实践相结合”“进行案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录制”的六种教学模式进行建设。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建设, 能够使本学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 从而有助于他们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摘要:正在兴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前期相关工作, 从总体设计原则、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MOOC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 ,仪器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

参考文献

[1]刘继斌, 赵晓宇, 黄纪军, 刘培国.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4) :7-9.

上一篇:教育五查摆五强化问题清单下一篇:对健美操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