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2024-06-22

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通用6篇)

篇1: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关于印发《华北石油局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

定》的通知

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为进一步提高局、分公司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现将《华北石油局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纪检监察

工作规定

通知

华北石油局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做好纪检监察日常工作,现就纪检监察工作中的文件处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督促检查、调研工作、业务联系等工作做出如下规定,请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没有纪委单位的由党组织的工作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一、文件处理工作

(一)文件处理的原则

1.准确。各个处理环节准确无误,做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条例规定、领导意图准确;反映事实准确;掌握语言文字标点、文件格式和文种准确;掌握办理程序准确。

2.及时。各个工作环节必须在文件办理要求的时限内完成任务。

3.安全。在文件处理中,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和纪检监察工作保密规定,需保密的文件应注明密级,确保文件无遗失、无泄密、无意外损毁。

(二)文件处理的要求

1.规范化。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及集团公司规定的公文处理标准执行,避免各行其是,克服随意性。

2.科学化。各项规范、制度、标准要根据实际,不断完善,便于操作,提高效率,有利管理。

(三)文件处理的程序

1.收文。主要包括签收、登记、呈阅、分阅、催办、传阅等。

2.发文。主要包括文件起草、签发、打印、文稿校核、编

号、用印、送发等。

3.机要件收发。机要件与非机要件必须分开,对机要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利用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手段传递机要文件时,应遵守通信及计算机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文件的保存管理

1.保管。文件保管应设专人管理,分门别类建立台账,一般只发组织,不发个人。

2.清退。文件阅办完毕,须按时限要求退回,如发生遗失、泄密情况应及时向本级纪委和党委报告,同时提出处理意见。3.归档。对具有保存价值的上级文件和本部门文件、文字以及影音资料,按照纪检监察工作和档案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立卷、归档。

4.移交。对按规定属其他有关部门保存的文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移交。

5.销毁。文件使用后,除需清退和归档以外,应定期组织销毁。销毁密级文件、资料,须认真鉴定、登记造册、经领导审批,由3人以上到指定地点共同监销。禁止私自销毁、处理或当废纸出售密级文件、资料。

二、档案管理工作

(一)纪检监察档案的种类

1.会议类。包括纪委委员会、纪检监察工作会、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纪检监察各专业工作会以及其他有关会议等形成的材料。

2.文书类。包括各种指示、通报、通知、请示、报告、批复、上级和本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文件及各类总结汇报、报表

等材料。

3.组织人事类。包括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任免及机构设置情况等文件材料。

4.政研宣教类。包括各种专题调查、教育培训、宣传、专题活动等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有关汇编书籍等。

5.事务类。包括文书事务、行政事务及纪检监察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三重一大、廉洁自律、风险防控、业务公开、效能监察、纪检监察信息、计划总结、网上巡视、业务监督等)。

6.案件类。经本级纪检监察机构承办的信访、案件检查、案件审理,以及处理处分等形成的材料。把案件材料分为信访类、检查类、审理类,并对每一类材料分类归档。

7.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类。归档内容:计划安排、目标分解、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报告;班子民主评议结果;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班子的奖惩纪录等应存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资料。

8.廉政档案类。包括处级、科级领导干部基本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在公务活动中执行礼品、礼金登记制度情况、“一岗双责”述职述廉报告、廉洁自律承诺书、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报告、受表彰、奖励和受处分、惩戒以及受到责任追究的情况、提醒、诫勉等谈话记录情况。

处级干部廉政档案由局纪委建立和管理;局、分公司机关科级干部廉政档案由局机关党委建立和管理,二级单位科级干

部廉政档案由各单位纪委(或党组织的工作部门)建立和管理。

廉政档案应由领导干部本人提供的内容,必须由该领导干部本人如实填写,并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加盖印章。廉政档案管理实行自我回避制度,任何人不得接触自己的档案。廉政档案中所记载的内容,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交流、业绩评定、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廉政档案对象工作调动,其廉政档案移交调入单位。廉政档案作为考核、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档案使用,不存入组织人事档案。

(二)纪检监察材料归档的要求

1.文件材料归档时,应根据需要对文件作适当调整。在每年的5月底以前,将上年度所发的文件和上级收文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按年度和类别归档。2.信访、案件材料的归档

信访、案件材料要及时归档,要指定专人管理,保存在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党组织工作部门。发生信访、案件材料丢失、损坏等情况的,要追究责任人和其他领导的责任。

3.案卷借阅。案卷一般不允许借阅,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借阅的,须经党组织负责人批准。查阅案卷,必须经纪委书记或副书记批准后,方可查阅,(没有纪委书记的单位,需经党组织负责人批准)。如需抄录或复印所查档案,需报请纪委书记或副书记批准。

4.纪检监察材料归档的顺序

正式印件在前,签发稿、底稿在后;主件在前,附件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调查报告在前,证明材料在后。

三、保密工作

要严格执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保密工作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保护规定》。

(一)文件的保密

1.文件的接收、拟办、印刷、复印、传阅和保密文件的发送携带、秘密文件的保管或销毁等,都要严格按保密规定办理。2.文件在未解密或扩大范围之前,应控制在原规定知密范围之内;文件的定密应严格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基本范围目录》,与起草、校核、审批过程同步进行;文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应执行保密管理制度。

(二)信访、案件的保密

信访、案件的有关材料,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信访案件工作保密纪律。

(三)会议保密

包括会议文件和会议内容的保密,并对会场的扩音、录音设备采取保密措施。

(四)各种统计资料的保密

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对外提供或发表。

四、督促检查工作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或党组织的工作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主要内容: 1.决策督办

(1)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纪委监察部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特别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2)集团公司、地方纪委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3)局和分公司重要会议、重要文件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4)本单位重要会议、重要文件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2.专项查办

(1)集团公司和地方领导批办事项的办理情况。

(2)局、分公司领导批办事项的办理情况。(3)各单位领导批办事项的办理情况。3.工作程序

(1)立项。凡是领导机关、领导同志批示要结果的事项、案件,都要按批示直接立项。

(2)督查。要不定期地向承办单位了解办理(进展)情况,对限期办理的要及时进行催办。

(3)反馈。各承办单位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党组织工作部门)反馈办理(进展)情况。4.工作方式

(1)电话催办。了解和反馈办理(进展)情况,一般通过电话联系进行,对通话时间、接话人、通话内容做好记录,以利查询。

(2)书面通知。需要进行重点督促检查的事项,以《催办通知单》(催办通知单内容包括催办渠道、催办时间、催办内容及要求)的形式与承办单位联系。

(3)实地督查。局的督促检查事项,局可组织或派人去了解办理情况进行实地督促检查,或请承办单位书面报告情况。各单位需要实地督查的事项,比照局的督查方式进行。

五、纪检监察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的原则

根据上级和局、分公司的工作部署,以及局、分公司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进行专题或专项调研。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组织调研。

(二)调研组织形式

调研小组的成员以纪检监察部门人员为主,根据调研内容邀请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工作要求

局组织调研每年应不少于一次,调研后要按要求及时提交调研报告,根据需要报集团公司纪检组监察局。局、分公司各单位调研报告报局纪委、监察处。

六、业务联系工作

(一)主要形式

上下级单位、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传递等一般通过信件、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或口头汇报的形式进行。

(二)适用范围

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1.下行件。由局党委、纪委、监察处向二级单位发送的通知、通报、批复、简报、纪要、决议、决定以及其他临时需要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的函件。

2.上行件。由二级单位向局党委、纪委、监察处呈送的请示、报告、信息、情况反映、情况汇报、情况动态等有关材料。

(三)具体规定 1.时限要求

(1)急件类。用于紧急、突发情况下急需材料。如,局纪委监察处临时需要掌握的,要求二级单位及时报送的有关材料、数据。

(2)不定期类。根据工作进度形成的文件、统计材料,需要上报局纪委、监察处的,随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联络。如,廉政档案有关资料、调研报告、纪检信息、情况简报,工作汇报、宣传教育、机构人员变动、效能监察、业务公开、重大案件、重大事故的报告及局纪委监察处临时需要的有关数据。

(3)定期类。按局纪委、监察处的规定期限,定期报送的文字、统计报表材料。如工作总结(6月20日、11月20日)、招待费报告(1月、7月、11月)、礼品登记、重大事项报告、党风廉政责任制报告、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报告及数据统计等。2.遵循原则

(1)真实性。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反映情况。

(2)适用性。要视工作需要,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材料。

篇2: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中共卫滨区委办公室

关于转发《区纪检委(区监察局)区委组织部

关于抓作风促发展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平原乡、各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经区委研究同意,现将《区纪检委(区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关于抓作风促发展的有关规定》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卫滨区委办公室

2010年1月9日

区纪检委(区监察局)区委组织部

关于抓作风促发展的有关规定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共卫滨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抓作风抓管理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解决当前我区机关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干部作风建设,在全区大力倡导落实之风,弘扬“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团结和谐、民主集中、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雷厉风行、勇于创新”的新风正气,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卫滨区平稳较快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就抓作风促发展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切实转变思想作风,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商业兴区、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树立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争先创优意识和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克服工作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被动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上得去的错误思想倾向,确立奋斗目标,提高工作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工作晋位升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

立和完善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着力解决忙于应付,疏于学习,学而不深,学而不思,学用脱节的问题,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座谈讨论,调研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等理论学习;二是开展《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三是开展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等政策性文件的系统学习;四是开展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现代经济、科技、文化、法规等知识学习;五是开展警示教育和党纪条规学习。

(三)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利用简报、板报、学习栏、网站、图书角、文化长廊、演讲赛、征文、卫滨之风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求实、责任、诚信、细节”的落实文化价值观念,在全区形成“以落实为荣,以不落实为耻”的人人讲落实、人人重落实的浓厚氛围。把“求实”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求”我区基本区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之“实”。要反对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假、大、空”。说实话、做实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责任”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承担责任。每个人不论职务高低,岗位大小,都要讲责任,重责任,负责任。要反对遇事推诿搪塞扯皮的坏习惯。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

说过的话要做到,承诺的事要办到,以诚实守信赢得群众信任和投资者的赞誉。把“细节”作为一种成就事业的功力。养成讲细节、重细节、求细节的良好习惯,工作从细微之处入手,做事把小事做细、做透,用细节成就完美,用细节决定成败。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创建“勤政型机关”

(一)加强干部勤政教育。要教育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讲责任、讲纪律、讲奉献,严格落实层级首长负责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科室季评机制、议事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工作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形成“责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少数干部大局观念不强,办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发挥领导干部勤政示范作用。落实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勤奋工作领导要示范,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在干部管理上,单位一把手既不能怕得罪人,也不能当老好人,要拿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上下一起抓、内外一起管,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三)开展工作纪律和会风专项整治活动。以区纪委牵头,狠抓工作纪律,坚决整治上班迟到或早退,上班不在岗,在岗不作为、有岗不在位、出勤不出力,上班期间串岗、闲聊和玩游戏等不良行为。提倡开短会、少开会,严肃会风,严格会场纪律和

请假制度。

(四)加大不作为行为责任追究力度。区纪委监察局、组织部要按照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在岗不作为、有岗不在位、出勤不出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行政乱作为和违反制度规定,不服从组织的严重错误现象和不良行为,要坚决实施问责和追究。对多次发生问题的部门,严格追究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切实转变领导作风,积极创建“落实型机关”

(一)坚持“日落之前”和极致服务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前瞻性、原则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对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上交,不转移,尤其是在重点难点工作突破上,要发扬“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新华精神”和“创新、协作、实干、奉献”的“卫滨创卫精神”,迎难而上,一抓到底,力戒只说不干、工作浮飘、拈轻避重、推诿扯皮、搞花架子。切实做到“三不让”:不让上级部署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矛盾在自己这里扩大。

(二)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要从区委常委带头,各级领导在一线指挥,各级干部在一线锻炼,各种问题在一线解决,个人形象在一线树立。进一步落实《加强领导干部工作落实推进机制的意见》,深入基层,加大调研力度,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动真情,下真功,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推行工作绩效季评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绩效工作档案,实行工作季评制度,各单位要将绩评结果上报组织、纪检部门备案,对于连续排名末位的,组织、纪检部门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纪委监察局根据科级干部在重点难点工作中的表现,以及被追究和问责的情况,载入干部绩效工作档案,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切实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创建“廉洁型机关”

按照区委 “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反腐倡廉”的工作布局,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坚持政务党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工作,深化“两转两提”和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管理,坚决整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及“吃、拿、卡、要”现象。通过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常规性的检查和突击性的检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法,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定期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积极提升我区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主题词:干部作风通知中共卫滨区委办公室2010年1月9日印发

篇3: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 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 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 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 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 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 适用本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 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

第三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 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处分的种类为:

(一) 警告;

(二) 记过;

(三) 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四) 开除。

其中, 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六条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 警告, 6个月;

(二) 记过, 12个月;

(三) 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24个月。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 在受处分期间, 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 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 在受处分期间, 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 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 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在受处分期间, 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考核、工资待遇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 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 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在受处分期间不得参加本专业 (技术、技能) 领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 (评审) 。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 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 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 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 执行该处分, 但处分期应当按照一个处分期以上、两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 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但是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第十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 需要给予处分的, 按照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 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从重处分:

(一) 在两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 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 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 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从轻处分:

(一) 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 主动采取措施, 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 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情况属实的。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 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应当减轻处分或者免予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 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 可以免予处分。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 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 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 免予处分。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 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 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章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 组织或者参加旨在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 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的;

(三) 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四) 接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境外邀请、奖励, 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五) 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法规和政策, 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 非法出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七) 携带含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进入国 (境) 内的;

(八) 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 (一) 项至第 (三) 项规定的行为, 但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 不服从指挥、调遣或者消极对抗的;

(二) 破坏正常工作秩序, 给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

(三) 违章指挥、违规操作, 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四) 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 擅离职守或者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者处置不力的;

(五) 在项目评估评审、产品认证、设备检测检验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或者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 泄露国家秘密的;

(七) 泄露因工作掌握的内幕信息, 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 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岗位, 或者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中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

(九) 其他违反工作纪律失职渎职的行为。

有前款第 (六) 项规定行为的, 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的;

(二) 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 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

(四) 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的;

(五) 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的;

(六) 违反国家规定, 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

(七) 其他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 (一) 项规定行为的, 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有关规定的;

(二) 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或者社会保险基金的;

(三) 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和对象的;

(四) 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 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

(六) 在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 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

(七) 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利用专业技术或者技能实施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 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篡改数据文献, 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三) 利用职业身份进行利诱、威胁或者误导,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四) 利用权威、地位或者掌控的资源, 压制不同观点, 限制学术自由,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五) 在申报岗位、项目、荣誉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 工作态度恶劣,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 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 (一) 项规定行为的, 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

(一) 制造、传播违法违禁物品及信息的;

(二) 组织、参与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的;

(三) 吸食毒品或者组织、参与赌博活动的;

(四)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

(五) 包养情人的;

(六) 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或者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等的;

(七) 其他严重违反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 (二) 项、第 (三) 项、第 (四) 项、第 (五) 项规定行为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 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 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被依法判处刑罚的, 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 处分的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 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 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由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其中, 由事业单位决定的, 应当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二) 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 并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对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由本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决定;其中, 由本单位作出开除处分决定的, 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 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初步调查后, 需要进一步查证的, 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经事业单位负责人批准或者有关部门同意后立案;

(二) 对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作进一步调查, 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 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三) 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记录在案。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 应予采信;

(四) 按照处分决定权限, 作出对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五) 处分决定单位印发处分决定;

(六) 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人和有关单位, 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 将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

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违纪, 已经被立案调查, 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 可以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由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暂停其职责。

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 不得解除聘用合同、出国 (境) 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六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 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七条参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 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 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 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二十八条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的回避,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决定;其他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的回避, 由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单位发现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 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二十九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延长, 但是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三十条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原所聘岗位 (所任职务) 名称及等级等基本情况;

(二) 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 处分的种类、受处分的期间和依据;

(四) 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 处分决定单位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后, 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具体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处分的解除

第三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 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 并且没有再出现违法违纪情形的, 处分期满, 经原处分决定单位批准后解除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的, 处分期满后, 自然解除处分。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求原处分决定单位提供解除处分相关证明的, 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予以提供。

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 经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 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 进行全面了解, 并形成书面报告;

(二) 按照处分决定权限, 作出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三) 印发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 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并在原宣布处分的范围内宣布;

(五) 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存入该工作人员的档案。

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回避。

第三十六条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依据, 以及该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处分解除后, 考核、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 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的, 不视为恢复受处分前的岗位等级和工资待遇。

第三十八条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在处分期满后一个月内作出。

第六章 复核和申诉

第三十九条受到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 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 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 按照规定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提出申诉。

受到处分的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诉, 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由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受理。

第四十条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申诉的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 可以适当延长, 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受理处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撤销处分决定, 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重新作出决定:

(一) 处分所依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 违反规定程序, 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 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处分决定的。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受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变更处分决定:

(一) 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二) 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 处分不当的。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 需要调整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或者工资待遇的, 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 应当恢复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工资待遇, 按照原岗位等级安排相应的岗位, 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受到损失的, 应当予以补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 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是, 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 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四十五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对机关工勤人员给予处分, 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等部门, 可以依据本规定, 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 与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务院监察机关联合制定具体办法。

篇4: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关键词:企业 纪检监察 监督

近年来,烟草行业在加强企业管理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监督难,难监督”仍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监督职能,加强企业管理监督进行了探讨。

一、企业管理监督工作的重点

纪检监察要履行好监督职能,必须做到争取以较小的监督成本获得较大的监督效果。笔者认为,履行好监督职能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掌握人、财、物权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的监督。二是要突出重点内容。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执行情况,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工作如烟叶生产”严控规模”工作,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监督检查。三是要突出重点时段。纪检监察部门在加强事后处理力度的同时,要把精力更多地转向探索实践如何搞好事前、事中监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更好的发挥监督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二、企业管理监督工作的难点

(一)对监督的认识存在误区。反映在有的党员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下级对上级不敢冒犯,同事之间不愿得罪,自觉不自觉地抵制或逃避监督。有的干部职工认为监督是党组织的事,上级的事,是纪委的事,与己无关,既不积极履行监督他人的职责,又不愿接受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民主作风不强,不愿接受监督,什么都是个人说了算,甚至长期凌驾于组织之上,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二)监督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作为行使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职能的纪检监察部门还缺乏同其责任相适应的权力和独立性,同级监督力度不强。二是监督力量分散,监督的合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目前,企业纪检监察、审计、整顿办、专卖都具有内部管理监督职能。由于条块对口的关系,往往上下对应单兵作战,在运行机制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有机的协调。三是权力运行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职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监督运行方式还不完善。一是监督与管理脱节。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实际管理运作及决策、执行情况等监督内容缺乏深入了解,致使监督还停留于表面。二是监督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对监督的结果还缺乏综合运用,监督的运行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三是监督的途径和手段单一。目前在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审查相关资料或参与某一环节的现场来进行监督,存在一定的形式性。

(四)监督者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作为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主体,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亟待更新和提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职工的监督者来说,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或单位民主氛围不浓,视监督为形式,视监督为麻烦,监督往往是被动性的而非自觉性的。

(五)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一方面监督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制度建设的科学规范性和完整统一性有欠缺,从而导致一些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执行偏差、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已有的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执行得不够,存在着有章不依、执纪不严的问题,使监督无法落到实处。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措施

(一)从增强监督意识入手,加强教育,正确认识加强企业管理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增强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权利意识。教育党员干部职工监督是党章和法律赋予的义务和权利,监督不仅是纪委、党组织的事情,也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监督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跟对某个人的信任无关。二是教育干部职工增强服从监督的意识。企业干部职工无论职位高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置身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党纪、政纪和行业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决不允许出现超越于纪律制度之上、超越于监督之外的特殊人物。三是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要做到平等监督,关键要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在党组织和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工作,确立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同时,也要自觉消除患得患失心理,积极参与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也要积极支持普通党员职工自下而上的监督。

(二)从改革监督体制入手,积极探索实行上级组织的“巡视制”与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由上级纪委、纪检组组成巡视组,强化对下级单位的巡视监督。巡视监督是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监督工作的有力抓手。只要组织有序,方法得当,一定会对各下属企业的管理监督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各州市、各县级公司纪检监察机构实行“派驻制”。从而更独立地开展监督,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顺,克服同级监督难的矛盾,保证权力监督主体的渗透力、控制力、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审计、整顿办、专卖内管等监督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可以考虑采用成立领导小组的形式,对纪检监察、审计、整顿办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即保证各监督职能部门的自身特性,又将过去分散的监督信息、手段、力量实现有机结合并发挥出最大效能,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减少监督工作协调难度和管理成本。使各职能部门不仅仅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整体思考、研究和推进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四)积极探索管理监督一体化,把效能监察与现代管理学结合,把监督融入管理之中。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重点部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权力点和风险点,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环节梳理出来,进行风险识别。然后应用现代管理方法,以过程控制为核心,建立和制订过程控制、风险控制和纠正和预防控制等规范的工作程序,用标准化、程序化、透明化的制度加以约束。把监督融入管理之中,做到在管理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加强管理。从而更好的控制和防范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

(五)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保证监督有制可依,有规可循。一是围绕决策、执行、监督、责任追究四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制度。建立完善以加强考核检查和责任追究为重点的监督保障机制。针对“两烟”经营、干部人事任免、物资采购、基建工程、资金管理等容易发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建立相应的权力监督制度,规范权力的正确运行。二是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坚决克服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三是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分析研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对有缺陷的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清理。

(六)积极扩大民主、推进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只有弘扬民主,才能强化监督,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一是提高职工群众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使职工群众了解自己的监督权利,以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行使监督权。二是立足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切实保护职工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广开言路,不断拓展

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三是建立完善规范的公开制度体系,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监督。不断细化公开的内容,拓宽公开的形式,规范公开的程序,将权力的决策、执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相关信息,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向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公开,确保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加强纪检监察自身建设,转变监督观念,提高监督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除加强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兼顾行业烤烟生产、卷烟营销、专卖管理、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二是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做到统筹不统办,牵头不出头,到位不越位。既要通盘考虑,总揽全局,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监督格局。又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该宏观的就不能微观,该具体的就不能甩手,该牵头的就要领头,宽放适宜,把握有度。三是正确行使监督。有效监督的关键是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是了解监督对象做了什么,而不是具体去参与什么。要把监督重点放在用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通过对权力运行的过程、对制度规范的健全、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纪检组.创新国有企业纪检工作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中国监察,2008,(1).

[2]江苏省国资委纪委书记.有效整合监督资源 推进国企反腐倡廉.中国监察,2008,(2).

篇5:纪检监察有关工作规定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安全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办案安全工作职责和要求,避免被调查对象在案件调查期间发生安全事故,根据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有关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县办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委局机关组织实施的“两规”“两指”措施案件、非“两规”“两指”措施案件和信访案件的调查以及案件线索初核、审理调查和审理谈话。本规定所指“办案室”包括检查室、信访室、审理室以及其他具有办案职能的室。

第三条 机关查办案件安全工作坚持书记统一领导、常委分工负责、办案室各司其职的原则。

第四条 “两规”“两指”工作期间,分管书记、主管常委必须靠前指挥,及时发现、解决使用“两规”“两指”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记对机关办案安全工作负总责。

(二)分管案件的副书记对办案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主要职责是:协助书记分管办案安全工作,审批《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解除“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办案安全工作方案》和《紧急情况处置预案》,部署、指挥机关 “两规”“两指”案件的安全防范,监督管理全县办案安全工作。

(三)主管常委对办案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主要职责是:协助分管书记抓好所管办案室和全县办案安全工作的部署、指导、检查,审核《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解除“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办案安全工作方案》和《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负责抓好办案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安全防范、监督管理。第五条 办案人员和陪护、巡查人员的职责。

(一)办案室主任是办案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管理本室办案安全工作;制定自办案件的《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解除“两规”“两指”措施呈报表》,正确执行《办案安全工作方案》和《紧急情况处置预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实施;确定个案主办人、安全监管责任人;对陪护人员、巡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分别签订《陪护人员安全工作责任书》、《巡查人员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一案一档制度责任人,负责一案一档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带头执行办案纪律“八不准”规定,并对其他办案人员执行办案纪律情况严格管理;全面了解掌握陪护人员、巡查人员、安全监管责任人、安全工作值班人员的工作情况,并负责做好日常管理;对陪护人员、巡查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考核”;检查、指导所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办案安全工作。自办“两规”“两指”案件期间必须驻点。

(二)办案安全监管责任人是个案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由室主任在本室办案人员中确定,也可报请分管书记同意从机关其他室派送,负责办案期间的安全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被调查对象非调查谈话期间的安全工作;监督检查《陪护日志》必记内容的记录情况,观察、了解、掌握被调查对象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和饮食、睡眠、活动规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解决;负责为被调查对象请医用药,严格按医嘱剂量直接看服(用),并详细记录请医用药情况;检查、落实《办案安全工作方案》、《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协助第一责任人掌握办案组工作人员在位情况及去向;管理陪护人员和巡查人员在岗情况,并作好《办案安全监管工作日志》。《办案安全监管工作日志》是办案室对陪护人员、巡查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调查结束后归入《一案一档》。

(三)与被调查对象谈话的办案人员在谈话期间是办案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负责被调查对象在谈话期间的人身安全,对各种不安全问题有紧急处置的责任;谈话结束或告一段落,及时将对象的思想、情绪、异常反映以及不安全的因素报告办案组负责人,告知办案安全监管责任人和当班陪护人员。

(四)陪护人员工作职责。负责“两规”“两指”期间被“两规”“两指”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行坐班陪护,按1:6比例配备。服从办案室主任、副主任和办案安全监管责任人管理,接受巡查人员的监督,确保被调查对象不逃、不伤、不残、不死;认真履行《陪护人员安全工作责任书》职责要求;严格《陪护日志》制度,并做好当班期间每次与对象谈话的谈话人员人数及姓名、谈话起止时间、谈话后谈话人与陪护人员交接情况以及对象饮食、睡眠、身体状况、思想情绪、言谈举止、就医用药、巡查人员的巡查等重要情况的记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办案组。《陪护日志》和对象情况必须一班一记、一班一交接。

(五)巡查人员工作职责。负责“两规”“两指”期间被“两规”“两指”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按1:3比例配备,昼夜巡查、督导在岗陪护人员坚守陪护岗位,每15分钟至少要对陪护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巡查一次;管理办案点重要区域内安全防护门、对象住房房门,杜绝非调查组人员擅自出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办案组,并随时作好《巡查记录》。《巡查记录》是办案室对陪护人员、巡查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必须客观、具体,必须一班一记、一班一交接,调查结束后归入《一案一档》。

第六条 纪检监察室对办案安全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协助分管书记、主管常委加强对办案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办案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办案安全把好条件关、审批关、管理关和安全关,为办案室办案安全工作服务;监督检查办案点安全防范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规范性:监督检查执行办案纪律、一案一档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协助分管书记、主管常委组织开展全县办案安全检查工作;对委局机关自办“两规”“两指”案件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及时向分管书记、主管常委报告;与陪护、巡查输送单位沟通、联络,按要求为办案室选送陪护、巡查人员。第七条 谈话调查必须有2名(含2名)以上办案人员参加,必须在规定的地点进行。与“两规”“两指”对象谈话调查,一般情况在机关办案点进行,特殊情况需异地谈话调查的,必须报请分管书记批准;非“两规”“两指”谈话调查,一般情况在机关谈话室进行,需在办案室以外地点进行谈话调查,必须报分管书记批准。谈话时间原则上控制在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内,需要加班的不得超过23时。绝对不准将非“两规”“两指”谈话对象留宿。

第八条 机关办案点由委局机关按照上级纪委规定的要求统一指定、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办案点、谈话室应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应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管理。总体要求是:办案点必须相对固定、规范;在有关宾馆、招待所实施“两规”“两指”措施的,必须会同经营方严格按照上级纪委有关规定,落实好办案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条件不具备,但又确需使用措施的,经报市纪委同意可以“异地两规”;必须在办公场所的一楼设置专门的谈话调查室,一楼没有合适谈话场所的,一般性谈话调查应在具备安全措施的办案点进行。

第九条 找被调查对象调查取证时,必须通知其单位或家属,由其单位负责人陪同到谈话地点,谈话期间被调查人的进餐、休息必须有办案人员陪同,确保安全。调查谈话完毕后,通知其单位负责人或家属接回。

第十条 凡因工作不负责任、管理不力、违纪违法导致被调查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篇6:行政监察工作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察机构和人员设置

第三章 监察的职责

第四章 监察部门的权限

第五章 监察程序

第六章 工作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的监察工作,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保障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发挥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控体系中的监督作用,维护行政纪律,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nb

sp;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企业拥有控股权的公司。

第三条

内部监察是…….内设的各级监察部门依法对监察对象实施监察监督活动,主要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否认真遵守行政纪律,正确履行职责,经营及管理是否高效,促使监察对象增强工作责任心,改善企业经营素质,提高管理质量,以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检查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入手,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发现、纠正、处罚违规行为,为企业健康、有序地经营提供保障。

第四条 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第五条 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六条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制度,企业职工对于企业内任何部门、干部职工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有权向企业的监察部门提出控告或检举。

第二章 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

第七条 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企业行政监察工作与党内纪律检查工作合署办公,设置纪检监察部,负责本企业的监察工作。

第八条 企业纪检监察部在企业党委、纪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集团公司纪委的业务指导。

第九条

根据监察工作的需要,在企业设立专兼职监察员。专兼职监察员,由企业法定代表人聘任。

第十条 党委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纪律情况实行监督。

第十一条 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打击报复监察人员。

第十二条 监察人员

nbsp;

(一)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就下列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

2、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决策以及能否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的情况;

3、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

4、企业重大改革措施、经营决策及经营目标的实施情况;

5、履行职责、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和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6、民主管理的执行情况;

7、协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企业发生的重大、特大责任事故。

(二)受理对监察对象违反下列行政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或对抗上级决议、命令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2、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执行、不正确执行、拖延执行或干扰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企业规章制度的;

3、违反有关规定,不做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论证,盲目或擅自决策而导致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产生恶劣影响的;

4、以权谋私,严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失职渎职、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或工作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5、对经营、管理及其人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期失察,造成企业价值流失,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6、经济贸易活动中,盲目签订合同,不认真履行合同、擅自改变合同,或未签合同即先付款,以及擅自担保,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上一篇:简版委托检测协议下一篇:商务英语翻译课件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