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2024-05-27

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共8篇)

篇1: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请注意看说明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在线考试 70分答案

单选部分:

说明:字体为红色的是正确答案,黑色的是错误答案,用##号连接的是我两次答题的不同答案,知道哪个是错的,答对的几率也能高点

高精尖创意(广深长高)

课程中所讲的“原子弹与圆珠笔杂交”(超序联想)

课程中“一只猫”(意场感应)

约翰·霍金(世界创意产业之父)

本课程中提到的文化策划流程图(挖编听讲卖##编讲听挖编)

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在专家群体决策(直接头脑风暴)

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意思维)

世界创意大桥(中国的)

狭义创意(人类大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多选部分

说明:字体为红色的是正确答案,黑色的是错误答案,用##号连接的是我两次答题的不同答案,绿色的是部分正确的答案,知道哪个是错的,答对的几率也能高点

创意法主要有(2)(拉线+超大+非系统)

系统方法论(0)(系统创意方法+信息论方法+狭义系统方法)

对创意和创新的关系(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创意是创新之源)

创意无处不在(杭州+中央电视台+马岩松)

创意的主要特征(自由+形象+突发)

对于反向创意(0)(能激发+是最+能使人##是最+能使人)

狂风暴雨创意法(0)(个体行动+团体脑海风暴)

对创意的理解确切是(2)(第一+发动机)

创意的三境界是(酝酿+顿悟+准备)

创意产业的基点(2)(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创业的文化)

篇2: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日我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赛后更是深切体会到了创新的魅力。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说到创新创业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总结得非常好,他说: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结合自身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作为元培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校也在各方面都为我们展示了舞台,各种竞赛以及科技主题月都实实在在的层层推动了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我们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园——我们的梦想基地。

二、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栽体,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之前在听党课时听到一个很有魅力的想法:把公选课按专业方向归类,让你在选择公选课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并系统的学习该专业的相关课程,最后颁发该专业的“文凭经验证书”,与普通的学位证书不同的是这是你第二“专业”的履历证明,也为你以后打下了系统的基础,在从事相关工作时也会更有心得。因为只是公选课,也不会带给我们太多压力,真正做到因教施材,学以致用。

篇3: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观念,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语文具有工具性,具备能力是掌握并运用工具的前提。曾经,教师过于看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为了走出这个误区,一个教学原则在我心中树立起来:课前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单元重难点,心中务必清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具体步骤是:教师点拨,发现规律、指点探寻、自由体会、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识字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的问题,在进行识字的教学时,可分六步走:找(找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字音字形)、查(通过工具书了解字义)、写(规范字形)、默(内化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也高了。

2.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课文的体裁是记叙文。因此,教学时重点应落在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如何培养?我认为关键有二:(1)记叙文六要素务必要理清。(2)关键的情景需要生动具体地进行描写。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以上两个关键点,在自学过程中思考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在此过程中也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创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能力就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实践就是唯一的路径,学生的实践即为自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有效的自学习惯。可以分四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习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阅读、找出关键字词句,大胆质疑,概括中心内容。

第四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主动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充满个性的创作。

三、创新教学观念,培养写作能力。

1.密切关联阅读、关联教材、关联实际生活。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教材中的课文是最为标准的范文,教师应教导学生在阅读中习得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遣词造句,通过该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好文的欣赏水平。习得的知识必须学以致用,每当教授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我就引导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用到小练笔中去。

2.提升习作能力应重视多阅读多练写。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造出多读多写的条件。

3.创新习作的点评的批阅方式。针对同一写作主题,学生和教师同读同写,相互点评,相互“点赞”,学生的练笔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除了以上几点,“写真事、诉真情”是习作教学的原则,这样的作品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通过以上有效地方法,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则是接下来要做的事。

1.重视课前预习,提升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课前预习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1)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从中心句入手。有的课文用中心句总起,再围绕中心进行叙述,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入手进行预习。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郑成功》一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他的伟大功绩分别是什么?(3)从整体入手。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引导:初读课文,查询生字;再读课文,了解全文;思考分段,概括段意;精读课文,归纳中心;分析写法,质疑问难。

2.深化课堂教学,提升自学能力。

教师应充当学生思考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独立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1)导读。在导读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质疑:你认为这部分怎样读好呢?为什么这样读呢?那样读行吗?然后让学生确定语气,反复朗读或默读品味。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自学能力。(2)导说。说,是语文基本功之一,进行说的引导,培养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再给予指点。(3)导思。课堂是学生思维的操练场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围绕课文重点之处着手,让学生去思考解答。(4)导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指导学生质疑,可以从内容中人物之间的联系、课题、语句、标点、课后的“思考·练习”等方面去启发学生质疑。(5)导写。语文具有工具属性,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因而,要加强写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得到了“解放”,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如何创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篇4: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创新教育方法 提升创新能力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能力对于各个国家、民族团体或是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在小学创新教育方法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仅如此,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我国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小学教学质量的进步。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1.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跃的课堂环境

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塑造,更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轨迹。由此可知,小学生只有处于一个十分活跃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才有可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而这种环境,大多需要教师营造。

1.1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现在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同样他还负责设计良好的教育环境。通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小学生上课的氛围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由于小学生心理还没有成熟,所以对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2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及提出问题

在面对学生的发言时,不管其是否正确,教师应首先表扬学生的勇敢发言,并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能在提问的过程中,自己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虽然有些可能不合理,但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纠正错误,还能发现自己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并进行改正。

2、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是主要研究数据定量关系和空间组合的一门科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严密的思维性以及难以理解的抽象性。学生学习数学很容易因为数学的难度而丧失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尝试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去学。

2.1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兴趣是学一门知识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加强数学方面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越来越丰富以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越活跃,也会提高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发明创新某些东西,这种情况在小学生的心理中更加明显。作为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且满足他,不然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2.2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只要寻找,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存在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独自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入到数学的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

3、革新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学生讨论形式

《新课程标准》曾对学生提出了要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重视过程,得到结果的要求。小学生在数学的独立学习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时候便需要团队合作和互相讨论。

3.1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学生合作讨论学习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去完成应有的探索研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信心。在小组学习中,要每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借鉴别人的方法来改正自己观点的不足。以往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都可由学生们合作自主完成,这样就可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2小组学习的注意事项

随着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的深度逐渐增加,小学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教师来进行统筹规划,教师需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提高讨论的效率。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合作中的位置。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应领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之后的交流时展现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进行到僵局或气氛陷入沉闷时,教师应及时活跃气氛并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引导。小组讨论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极好的培养了创新能力,导致了整体素质的提升。

4、将教学和生活相結合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确立数学教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思想,这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最首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次,教师要能够适当地加入游戏和互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感觉和提高学生的活跃性,全面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受,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安.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师道·教研》.2011年8期

篇5: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问题分析 互动交流 课外拓展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方式,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初中阶段积累的词汇、语法、语言能力在高中阶段会是一个转型期。英语教师如何抓住语言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创新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迫于高考的升学压力,有比较大的心理包袱,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时,还是抛不开传统的一些教学束缚,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忽视整体篇章的感悟,孤立学习词汇、语法

有些英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讲解生词,补充词汇,不厌其烦的分析语法,甚至还存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和整体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再适当点拨,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忽视语言交流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有些英语教师没有注意到,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师生的交流的内容简单地停留在课本上。现在的高考阅读文章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离不开阅读课堂教学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加强互动交流,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就会变成“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走进英语大课堂的重要机会,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课文的魅力,在交流中活跃课堂气氛,训练思维,就能大大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文“Fact and fantasy”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些“路程”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如“Wha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What distance do you have to walk to school?你到学校要走多远的距离?”“I could see the bus coming in the distance.我看见公共汽车从远处开来了。”“What’s the distance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从你家到电影院有多远?”“His hous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hospital.他家离医院只有几步路。”通过这些对话交流,既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又在对话中渗透英语词汇。当学生对在交流中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英语拓展对话,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将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

三、课外拓展,构建阅读大平台

入选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都是经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中外文化习俗、西方传统文化,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风土人情等,这些课文生动有趣,有助于打开高中生的视野,更好的了解世界。但是教材的篇幅有限,如果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大纲也对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有一个量性规定,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3.1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随着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英语高考试题直接出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广泛课外阅读内容。每个高中生都希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结合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将课外时间合理规划。如寒暑假要完成多少阅读量,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系统地课外阅读。

3.2细化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延伸。

四、结束语

创新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 外语界, 1999.

[2] 何安平. 高中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践[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6: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能力

富源县大河一中

孙光家

尹雄兵

杨璘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特征切入,论述了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特征和基本能力,对如何提升物理教学谈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关键词:

专业特征 提升 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及规律的揭示,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物理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必须明确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和自身的能力结构。

一、中学物理教学的学生的现状

中学物理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于刚步入中学的学生都有一种吸引力,刚开始学习时劲头充足,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力不从心,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同学干脆放弃学习物理。物理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种种情况。比如:基础水平的高低,动手实验能力的强弱,探究兴趣的多寡等各方面能力,务必做到因人而异,充分运用实验提升自学能力。

二、物理教师的专业特征

1.有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具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乐观的生活心态。他们胸襟坦荡,永远的热爱物理学专业,乐于投身物理教学工作。真诚的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宽容和期待,为实现多学生科学智慧的培养,不管学生在基础、纪律和学习积极上给教学造成怎样的困难,都不退却,满怀信心,坚信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因此,物理教师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

2.热爱教师岗位,具有浓厚而稳定的职业精神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摆脱很多世俗的束缚。热爱教师岗位的关键,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具有浓厚而稳定的职业精神。

物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着浓厚的职业情感,有充分的职业信心,有深刻的职业价值认同,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有远大的职业理想,他拥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职业精神,表现出优良的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并牵引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去。3.高尚的师德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对于责任心强的老师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好好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校内是“工场”校外何尝不是“阵地”?因此,好教师要安教、乐教、善教,具有艰苦奋斗、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是一种爱,必须用爱心唤醒爱心。老师要平易近人,放下架子,善待学生,不歧视、挖苦、体罚差生。你刚从教时可能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4.合理而全面的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下,这仍然是对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物理学知识的精练概括。新课程新型物理教师的知识要求教师在广博知识基础上,不仅精通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知识,重视教学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我们认为,物理教师的文化知识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与物理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知识、现代公民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科学哲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知识

三、有扎实的专业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与学生交流、解惑答疑。对教师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一要说得准确,条理清楚,不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既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也不能说来道去不得要领、没有主旨、越说越糊涂。二要说得简明,言简意赅,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深刻印象,话并不在繁、浅显易懂为佳。三要说得生动,富有感染力,语言要可亲可信、巧说为妙,切忌枯燥呆板,更不得故弄玄虚。四要说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要合乎语法和逻辑。另外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即用声的训练、停顿的技巧、重音的表达、语调的运用、节奏的处理、注重无声语言态势语、幽默语言。

2.教学设计能力

现在新型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把老师自己累垮搞倒,而是为了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舒服;教师的智慧在于把学生聪明的资源挖掘出来;老师教学的重点在课堂的设计,老师不要跟着技术走;养成资源搜索和积累的习惯,积累个性化的资源。

3.课堂组织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导入、提问、强化、反馈、板书、结束、应变等技能。物理教师应该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4.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包括教师掌握中学所用基本仪器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有熟练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技巧,懂得一些物理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常识,掌握一定设计、制造、改进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实验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操作、实物及模型展示、现代教学媒体表演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注意力,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教学行为。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应注意资源恰当选择与媒体的合理应用。6.听课与评课能力

听课评课具有教学管理功能、有教研科研功能、激励发展、教学诊断、沟通协调评估考核功能。

听课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评课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提出错误。总之,通过以评促教,让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7.说课能力

“说课”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借助有关教学辅助手段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把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8.教学反思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更主要的是培养自己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反思的意识,使自己形成独特的个性与思考的习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行为反思具体可以采用的以下操作形式:一是在成败中反思:教后记、反思日记等。二是在对比中反思:通过听课、评课、观察自己教学录像的教学反思。三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活动中训练反思,在反思训练中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四是在学习中反思:在理论学习、向专家学习、同行、学生及家长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9.善于学习的能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相当大的一个比例的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升学压力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事实上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要使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惟一途径。

10.勤于思考积累,有一定的写作与科研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积累工作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强化成果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经常及时的将教学中的感悟,反思以及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定期的整理,并形成论文。

1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需要有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工作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主动协作,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既有利于教师群体的推进,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许和平:《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2005-12-23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31日.222 [3]国许梁主编: 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2重印)

篇7:如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系麻阳县吕家坪中学:黄华、成武、黄淑芬、徐玉梅、滕飞、滕华兵、黄晓坪、舒娟、黄华平、黄泽田、张圣骞、向华丽、王钊伟、黄全妹、张建吉、龙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素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就更是亟待加强。

一、选题背景

1、问题的提出:

教育一直是个亘古不衰的话题,而教育的改革更是无数教育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国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学生“有书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读好书”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中,如何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界定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优秀教师不仅有好的素质,好的知识背景这些与个人先天素质及大学学习有关的因素,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一个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才能使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序)与认知的发展(认知序)有机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序)。教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完 善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通过学习、研究和与学生相互交流获得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知识与体验,需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认知等。

很多人说,教师激情洋溢的讲授和学生专心致志的听讲代表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理想境界。但是从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结果并不是如此,两极分化、高分低能,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是这种教育下的直接产物。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差生”“学困生”“问题生”。上千年以来,这种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们只是暂时接受了某种理论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造精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被动的接受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墨守陈规,逆来顺受。因此,为了“读好书”,在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价值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之间是共生、共建的关系。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迫在眉睫。新课改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以教师“授”和学生“受”的传统教学关系,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 义。

新课改推进中,不同的地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差距。对此,有学者专门采用访谈、观察、文件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分别对全国部分实验区进行了调查评估。资料显示,有两类差异特别值得关注:地区差异是其中之一。明显的趋势是:乡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趋向于消极,且对课程和教材的适应性程度低,因而乡村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低于其他地区。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最难的也是观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教学基本功水平明显提高,学科专业能力快速提高。开展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与比赛,学科教师专业能力薄弱的现状得到扭转,所有教师基本能胜任专业学科教学要求。

2、课程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能够依据课标要求合理处理教材,教案学案设计科学实用,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法灵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设计能力、施教能力、课程评价能力不断提高。

3、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大力开展课堂教学各项技能训练,能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扎实落实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力争通过镇级达标验收,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4、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力争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使用信息技术课时覆盖率达30%以上,网络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5、教科研能力普遍提高。倡导每位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研究意识及科研能力普遍提高,以教学研究引领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一定数量的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四、主要活动

(一)坚持文献研究,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研究成员采用讨论、自学等形式开展教学实践能力的理论培训并使其明白了教学实践能力的概念。这样,就确保了我们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开展调查研究,确保研究的真实性 开展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最真实,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有发言权,我们才能对我们的课题进行最本质的分析,也才能提出最可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了确保研究过程的准备性,我们将开展系列活动,用以观察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内容包括:(1)新课程理论考试(2)教师基本功比赛(3)课堂创新模式预设(4)公开赛课观摩学习(5)评课+说课。

五、阶段成果

一年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具体表现为: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性不够

在我们这段时期的调查中,通过对我县各个中小学的走访调查,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等工具对其他县市的农村中小学进行寻问调查。在我们的农村教育中存在着最严重的问题便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够,由于我国的农村教师的欠缺,造成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现象“所教学科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是一人分担多个学科”,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是非常常见的。而正是这一原因,造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专业度不够,这就对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改题命题能力需要加强

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改题命题能力是直接反映教师知识的深、广度以及对规范表达的掌握程度。可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教师 这一部分的教学能力不是很强,学生的习题多数是直接从教辅书中直接照搬,而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命题。

(三)教师基本素质不高

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可我们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而且教师基本的“三字一话”,也并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经调查,农村的中小学,很多课程的教师都不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教学。

六、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措施

在这一时间的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资料,并且我们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提炼和总结,收获了不少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形成的结论经验,不够条理化,缺乏理论的支撑。

对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测评缺乏方案,调查时显得过于笼统。通过研究活动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可是研究过程中对于自变量的变化过程记录的还不够。

缺乏对比研究。

根据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将会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整理:

将研究组的成员分为两拨,一拨主要用于研读关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理论基础,前一阶段,我们过于注重实践调研,使得我们多数的研究结果缺乏理论的支撑。

对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发案将更条理化,制作研究所需的 表格以及评价的分值,使我们的取证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前一阶段,我们整理数据时发现,我们的结果预估的较多,而准确的百分比我们却无法算出。这对我们课题研究的准确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我们的研究主要是要探索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应注意变换因变量,再而观察自变量的变化。这方面,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应变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变量变化的条件和原因,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意义上变得有价值。

篇8: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文化创新能力

关于企业文化的提出,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 经过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 企业文化被证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各个企业也纷纷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逐渐建立了适宜企业发展需求的文化体系。但是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很多企业的认识还不足, 大多数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要得到长治久安的发展, 必须要不断地发展文化, 必须要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下面就以我公司为例, 浅谈提高企业文化的方式。

1 提高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的策略

创新性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文化的创新性可以进一步深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 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竞争力, 其中, 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人”, 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以人为本, 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 企业的发展与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充分地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技术和知识上的创新。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将我的设备、工场和资金全部夺走, 只要保留我的人员、组织, 在四年后我将仍然是钢铁大王。为此, 企业要提升文化的创新性, 必须要尊重员工, 理解员工, 信任员工, 创造适宜员工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工作环境, 充分的发挥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 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充满活力的竞争氛围, 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其次, 企业领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了解每一位员工的诉求, 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愿景, 以员工的发展为出发点, 为员工规划好适宜其发展的职业生涯, 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双赢;最后, 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员工的重视度,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之中, 多倾听员工的意见, 尊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1.2 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

在竞争积累的知识经济时代, 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优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必然趋势, 为此, 企业要充分地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性, 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为此, 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创新机制, 就现阶段来看, 当前我国企业的文化创新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机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中, 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 例如, 微软公司为了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就实施一种开放性的管理模式, 每一个员工都有大小相同的办公场所, 在办公场所没有钟表, 员工上班时间自由, 加班也是按照个人的意愿, 此外, 微软公司还建立了一种双向沟通的机制, 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存在沟通的障碍, 员工可以任意地提出意见, 而企业就根据员工的意见不断创新当前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 为了建立一种创新性的企业文化机制, 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学习优秀企业的文化塑造模式, 建立创新性的奖励机制。

1.3 借鉴网络技术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将新技术运用到企业文化的创新中是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这种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 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是吸收先进文化的过程, 也是将所吸收的文化融入企业员工行为中的一个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 这种吸收先进文化, 并将文化融入企业发展中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处理过程, 近些年来,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 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可以与新技术结合起来, 其中, 应用范围最广新技术就是网络技术。为此, 企业可以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局域网, 利用局域网, 及时把握社会文化的变动, 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内容, 此外, 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企业内部的精神和理念传播出去, 让企业的员工可以及时地学习;此外, 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文化论坛, 这样, 员工就可以通过文化论坛与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不断改进企业文化创新方式。白音华煤电公司铁路分公司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09年, 白音华煤电公司铁路分公司建立了企业网站, 利用互联网对员工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宣传, 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4 企业文化的创新要注意多元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经济竞争关系转变为现阶段的合作竞争关系,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更加的激烈。因此, 创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机制也成为企业文化塑造的必然趋势。多元化文化的塑造关键是要借鉴其他的先进文化, 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优势。为此,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 加强学习, 使企业的发展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 打破传统封闭的竞争环境, 让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塑造出优势地位。

1.5 加强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

由于竞争环境的转变,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不仅需要加强内部沟通, 也要加强外部沟通, 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文化的创新性, 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 赋予每一位员工必要的权利, 加强团队核心凝聚力的建设,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此外, 企业要鼓励员工学习,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参观、讲座等形式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 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在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 企业理人员就需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训, 使其能够明白企业内部深层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以及员工发展的规划等等, 同时, 为了落实好企业文化的宣传管理人员也可以定期开展企业文化知识比赛、有奖问答各种集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比赛和讲座, 让企业文的理念可以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 成为其工作指导和精神依托。

2 结语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就现阶段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虽然得到了普及, 但是创新能力有限,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力, 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的发展,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建立创新的文化发展趋势, 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力。

参考文献

[1]谢仁寿.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J].技术经济, 2005 (09) :25.

[2]杨月坤.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15.

[3]杨功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05) :11.

[4]王振宇.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04) .

上一篇:激励横幅标语下一篇:13班新学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