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能力

2024-07-01

竞争能力(精选6篇)

篇1:竞争能力

中国制表业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相比起来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瑞士、日本和中国三大钟表集群的格局业已形成。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自有的复杂功能手表,并且屡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这对于中国钟表品牌的推广非常有利,也强化了“世界钟表业应有中国表的位置”这样一种良好的印象。但是,由于中国制造的机械机芯的大部分成本低,被许多国外的厂家购买并且包装成为西方制造的手表,使本已纷繁的国际钟表市场又多了一些良莠不齐的品牌,有时甚至变身为历史悠久、功能复杂的高级品牌,这对于未来中国制表业的发展模式非常不利,也敲响了中国表必须要品牌化建设的警钟。

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经过十多年的钟表产业第二轮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行业生产大国,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和系列化,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根据中国钟表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据库信息数据,依靠强大的研究和调查团队,对钟表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在独立、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引下,撰写了《2010-2012年中国钟表产业市场运行状况及竞争战略趋势咨询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钟表产业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深入细致地认知钟表产业的市场情况提供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成果。

中国钟表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深圳是中国最主要的钟表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深圳口岸钟表出口值占全国一半以上深圳口岸钟表出口明显下滑直接带动全国钟表出口下降。据海关统计2005年出口总值85亿其中成品70亿、配件15亿相比2004年分别下降了7和8。成品出口量为7.38亿只相比2004年下降了8.3。以上数据表明一般贸易出口、对主要市场香港、美国、欧盟出口都有所下降。

记者近日就2005年钟表出口下降引出的中国钟表国际竞争力现状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多家企业。这些多年从事钟表出口的企业对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存在问题和现状深有体会。成本上升 压力下谋出路

有关消息显示去年塑料、钢材及合金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2030同时自2004年以来在珠三角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使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去年上半年深圳地区钟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约上升10全年涨幅大约在20左右。由于成本上升钟表行业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参与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深圳三泰电子总经理陈晓灵表示“此次原材料上涨成本上升对钟表行业的影响很大。”尽管如此钟表企业却不敢轻言涨价。陈总分析说“原材料上涨钟表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减少但定死的价格是不能随便涨的要维护老客户单要接老产品要做为了利润平衡只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往往老产品能带动新产品的销售。而且我们的产品品种款式比较多客户选择的机会也会多一些我们现在改变了产品的定位除了做低档产品外我们也做中档产品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样也使企业稳定发展。去年有60的企业出口额下降了但我们却在上升。所以今年会继续走中低端兼顾的路子同时在材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要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涨价是企业的心愿但是谁也不敢动钟表企业向来竞争激烈如果哪个企业涨价必将失去大量市场份额。映发钟表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梁永强先生说“谁也不敢擅自对产品提价。如果客户不接受企业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成本压力上规模的企业有自己的对策小企业也有自己的招数。上规模的企业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发挥信息、人才、设备、资金、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一些抗风

险能力相对较差的小企业则不接单或是偷工减料这势必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倒闭。专家指出成本危机将是行业变局的一个前兆。大企业可以利用成本上涨的契机对很多的不知名的小企业进行市场份额的围剿。因此小企业在这场竞争中面临着考验停产、破产很可能成为小企业的命运。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由于原材料上涨、欧洲通货膨胀、人民币长升值而且东南亚国家动荡不安我国钟表行业的出口状况出现下滑。但这并不是全行业的状况部分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和生产中、高档外观件的企业以及中高档钟生产企业却例外这些企业的产品依然有市场、有订单。

成本上升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会带来压力但从这些不可预料的风险中暴露了我国钟表产品除了在质量、档次、品种、款式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外还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应引起企业的关注。

二、我国钟表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出口过于依赖香港 单价较低

记者从海关了解到目前深圳钟表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排名变化不大依然是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巴拿马、意大利、阿联酋等其中香港占总出口的50以上美国约占15。当然出口到香港的产品大部分是转口到其他国家了从深圳钟表企业大部分通过香港出口的方式可以看出目前深圳钟表大部分还是香港人在大陆开的公司或是为香港贸易公司做加工这也导致了钟表产业利润很薄。

香港作为自由港她的国际地位、贸易政策、税收、语言、设计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因此深圳出口的钟表产品大部分都通过香港转口而且95以上是中低档产品自主开发市场的能力较弱。可见出口企业过分依赖香港。加上企业生产、出口均无国际品牌作后盾以深圳制造为代表的中国钟表产品在国际市场只能以弱者身份出现。

目前某些钟表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国外客户直接接洽的重要性开始与国外客户直接洽谈同香港钟表制造企业或贸易商竞争。国内企业对香港的依赖虽然还很强但有下降的趋势。虽然部分出口企业开始往高端产品进军但整体来看出口单价依然很低一直以来从数量上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制造与出口国同时出口单价最低约1美元多一些香港转口的出口值每只表5美金马来西亚8美金每只表新加坡17美金每只表。而瑞士手表则是另一极端为249美金每只表 备注新马出口主要是日资设厂产品的出口。经过这么多年深圳乃至中国钟表出口量虽然提升很快进一步确立了世界钟表制造基地的概念但在产品单价方面因主要是接单加工制造低端产品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导致价格一直徘徊在最低端。

2、缺乏产业核心技术

由于国产品牌普遍不具备机芯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技术因此就很难分享到手表的超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国内使用的中高档机芯全部掌握在瑞士人手中这直接决定了中高档机械手表市场价格的最高限价硬质合金技术和材料被台湾人、韩国人赚足了超额利润才最后转移到内地。

根据海关权威数据深圳钟表出口绝大部分是来料加工贸易其次是进料加工与保税贸易。而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所占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主要靠加工贸易来拼数量、拼规模、拼市场份额无法与动辄数千美元一只的瑞士钟表相提并论。只有量的优势而无质的内涵深圳钟表业只能利用国际化、专业化的分工合作靠外观件的不断改进和推陈出新维持生存。

3、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的失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国钟表出口不属计划列名和许可证管理商品也没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凡有进出口有权的单位都可以经营势必形成多头出口互相争抢客户争相压价销售的局面。其结果是不能一致对外无法提高出口价格保证产品的信誉和市场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而外商则坐收渔利。更严重的是造成市场混乱外商拿不定主义与哪家公司签约才能使供货和

质量才有保证。因为并不是所有经营出口的单位都能很好地把握质量最后导致客户犹豫不再订货。外商担心售后服务没有保障外商利用我们这一弱点压价。这种做法在国外是没有的许多外商都觉得不可理解。相互争抢产品、市场和客户的现象仍有发生这对保护优势产品、稳定市场和争取好的价格显然是有害而无利的。钟表企业应该联手抵制销售环节中不合理的费用要求及不合理的、苛刻的附加条件保护企业自身利益。

4、人才匮乏成瓶颈 据了解深圳钟表高度依赖加工贸易国内名牌在国际市场缺少知名度缺少对成本上涨免疫较高的自主品牌。深圳集中了国内钟表的主要名牌但实际上自有品牌出口量很少而依靠香港中转大量向欧美市场出口低价钟表仍是主要手段。世界钟表最高产的深圳每年能流水般地产出全球约50的钟表却只能实现瑞士劳力士集团一家企业90的年产值。多年来深圳钟表年均出口数量以亿计但每只表的出口值总在1美元上下徘徊。

业内人士说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已严重制约深圳钟表行业发展。目前深圳钟表企业已达到1000多家香港、台湾95以上钟表企业在广东设厂其中半数以上在深圳许多国际品牌钟表是在深圳生产制造。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钟表专业高级技术人才长期以来严重缺乏大量的普通工人已远远不能满足深圳钟表行业发展的需要。高级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深圳钟表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深圳钟表行业装配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相辅助设计人员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缺口为4000人。在未来5-10年预计需要上述技能人才5000-10000人。

面对人才的匮乏钟表企业也有难言之隐企业有资金有成本很想从企业中培养设计骨干可又担心是为他人培养的。

5、缺少走向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

中国是钟表大国但并非是钟表强国缺乏“领头羊”式的大型企业集团。虽然中国钟表业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零件加工自动设备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以靠贴牌生产赚取较少加工费为主在全球价值链中尚处于下游竞争力有限行业资源分散造成了表面的繁华钟表生产总量占世界的70但由于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实际利润只占世界钟表业的10左右。产业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中国钟表业由于规模有限同瑞士、日本这些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经营网络上竞争实力雄厚的“航母”式企业集团相比还亟待强身健体。

大多数工业产品的档次与质量处于中低水平。中小企业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简单的组装工业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比较少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品附加值很低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其档次、质量、品牌及价格仍处于中低档次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

6、缺乏相应的销售活动相配合信息不畅外贸方式不够灵活对国际钟表市场行情缺乏调研因此不能按其需要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参加国外展贸会来推销产品的也不多也不习惯在国外专业杂志上介绍情况和刊登产品广告与有关信息机构和有关组织建立联系也不够。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委托代理商也还寥寥无几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钟表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此格雅品牌运营者深圳市康禾达钟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沙琳凯深有感触“过去出口要与香港的外贸合作受到很多环节的限制而且利润微薄现在我们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客户如网站、展会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授权代理开连锁店既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也提升产品的档次利润空间也有所提升。”

我国钟表国际竞争仍有潜力

据海关统计深圳去年钟表成品出口单价约为9.4元相比去年单价上升了10。从出口国家来看香港依然是主要出口地区37亿下降9美国13亿下降15日本2.1亿下降35德国2.9亿下降10西班牙2.7亿上升700多巴拿马1.15亿。出口单价香港8.3、美国11.4、日本14.7、德国9.2、瑞士18.4、巴拿马42。就深圳出口数据来看2005年数量下降了不少平均单价上升。

从数据中分析出我国钟表国际竞争仍有潜力可挖。

1、美洲与欧洲市场增长比较明显按单量来看大都是大单利润高但要求相对也高而中东、东欧等地区虽然单量有所增长但大都是小单利润率较低。同时东欧国家如俄罗斯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2、从单价的上升可以看出中国钟表走中高档路线仍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3、外商投资的持续增加为中国钟表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丰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

5、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四、钟表企业对前景表示乐观

在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一部分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开始厌倦低端市场无序的残酷竞争逐步放弃低端市场将重点放在中高端客户在走访调研这类企业发现无论是厂房设备等硬环境还是员工素质待遇、信息流通、制度流程等软环境都比较先进尤其是在公司发展战略的规划性、外贸开拓、研究开发等方面更是显示出正规大企业的成熟。目前这类企业在海外大客户的争夺上并不逊色于香港制造。这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表现出很强的抗御风险的能力和成本竞争优势也显示出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

1、竞争促进钟表企业的进步

针对目前钟表行业成本提高以及国外品牌纷纷在中国内地开疆拓土CEPA零关税后香港钟表企业迅速在成都杭州等城市进驻的现实作为在深圳设厂的港商企业威创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金胜认为“成本提高是考验钟表企业竞争能力的时候香港企业进入内地香港钟表的设计及店面设计都时尚而前卫对大陆企业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竞争是好事会促使国内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香港是钟表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与内地合作其生产销售先进技术、经验和网络必然会促进内地钟表业的发展而内地的配件生产集中等优势也会促进香港钟表业的发展。加强与香港钟表业的合作继续通过香港搭建中国钟表出口的桥梁尤其是广东地区生产的钟表——以往广东生产的钟表有六成出口到香港促进中国钟表走向国际市场。而作为香港企业也有压力随着大陆企业的不断壮大成熟香港企业如果不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早晚会被淘汰„„”

2、打造品牌、技术创新、准确定位、开拓市场

深圳市康禾达钟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沙琳凯认为 总体来看我国内地虽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但是钟表业基础雄厚各类零部件、表壳、针盘、表带、石英及机芯等配套相当完善。相对集中的生产链条也带来了信息、人才、设备、资金等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的集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集聚效应。在有利的因素推动下克服不利因素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内地钟表业的未来发展必然是创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品牌自主进行技术创新、准确定位在中档产品领域和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我国的大型企业也应积极地将资金和技术投向国外在国外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中国的产品实行跨国经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在世界的水平与声誉。

3、打造精品 灵活经营

新新精诚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素贞 国内企业要想提升自己在世界钟表业中的位置用心打造精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从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到质量等各个环节都贯穿精品意识具体反映到消费者满意度上就是确实让人感到名副其实物超所值。而且现在客户渠道是越来越广了开发客户的方式越来越多只要东西好加上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良好的今后服务就不怕没客户。我们要联手宣传中国钟表品牌的概念让大家都知道同价位的产品国产表最佳同质量的产品国产表最廉。

4、选准定位 不断创新

映发钟表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梁永强 选准产品定位很重要我们生产的钟一直定位在走中高端路线且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追求卓越品质不断创新。力求在工艺和技术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际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成熟的管理经验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身信誉度积极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现在客户渠道越来越宽了中国钟表前景会越来越好。

5、塑造品牌突出重围

深圳三泰电子厂总经理陈晓灵 经济全球化之下的世界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阶段。目前钟表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输出阶段。秉承中国悠久的计时传统融合中西文化引领时尚既开放吸收又不失自我。摆在行业面前的新课题是不断地完善和合理地引导尤其是在外观件的配套和价位上要使高端产品真正成为优质优价的产品。结语: 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大量涌流GDP的快速增长而且是创造和追求物质财富过程的文明有序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良性互动。将民族文化与最新科技相结合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款式诠释全球钟表文化、钟表消费理念的新变化、新趋势成为中国钟表业创造名牌产品的共同特征。总之发展的价值是物质富裕条件下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是经济强盛条件下社会的文明、正义与和谐

篇2:竞争能力

1、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工作,可以互相帮助。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看到别人开好车,会令我想超越对方,买部更好的。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3、我总想比同事穿戴得更好。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4、看到老朋友比我成功,会激励我更加努力。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5、我并不拿自己和别人相比来衡量是不是成功。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6、我的运动器材和家用电器都是顶尖超群的。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7、有人问我问题时,即使不懂我也会装懂。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8、有人问我的个人生活时,即使不怎么样我也会说很棒。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9、运动竞技只是好玩,输赢我并不在意。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0、我喜欢单挑,不喜欢团体战,因为无法确定我的“队友”表现如何。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1、我常梦想和比我强的人易地而处。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2、对于我了解的事,我最讨厌有人不懂装懂,在我面前班门弄斧。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3、我宁可表现平平,也不愿牺牲太多个人的时间去变成“超级巨星”。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4、我最得意的是,有个吸引众多同事的异性和我关系非比寻常。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5、我最讨厌听人说:“凡事不必太竞争,因为人总有所长,有所短。”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6、我认为比我成功的人很少事事都很优越,所以没什么好比的。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7、如果能受到特别的肯定,做一个工作狂是值得的。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8、即使周遭的人都想求表现,我也觉得做好我能称职的事就令人满意了。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19、当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时,我认为应退后一步考虑是不是值得争强求胜。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0、我喜欢起步时不顺,但最后超越那些跑在前头的人。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1、如果不可能获胜,我就放弃不参与。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2、人生当中有太多比争强求胜更重要的事。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3、为了引人注目,我会自愿做一些别人考虑都不考虑的工作。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4、我认为不必把别人踩在脚下也可以往前迈进。

非常符合 符合 中间态度 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25、当我独处时,我喜欢以一些小事测试自己(像体能、工作速度等)。

篇3:优化工业布局增强竞争能力

2002年6月, 县委、县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 成立滨海工业区, 集中发展大工业, “挥师滨海、决胜未来”, 拉开了绍兴县历史上大工业建设的序幕。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 滨海工业区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一大平台, 最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化纤工业基地、印染工业基地、染化工业基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滨海工业区的发展不仅要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经济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 以工业布局优化为突破口, 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展开相关研究。

一、滨海工业布局的现状、特征

工业布局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是人们通过意愿和人为力量去引导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活动。

大工业, 大项目落户滨海, 建设现代工业高地一直以来是滨海的努力目标。经过7年多的高强度开发, 大规模建设, 工业新城初具雏形。7年来, 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3%, 根据2008年的经济普查,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2年净增122家, 企业数量是2002年的6.8倍, 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县域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表1所示。

目前, 滨海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县域工业经济第一大平台, 累积的资产总额已达436亿元,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8603人。PTA制造、化学纤维和印染业, 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 不仅在县域经济内占主导地位, 而且在行业内也有重大影响力。

区内已经形成四大工业集聚区, 化纤、印染业集聚区, 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业集聚区, 针织服装家纺产业集聚区, 新型材料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集聚区为重点, 主要发展了纺织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引进、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企业。

规上企业行业分布图例, 如图1所示:

滨海工业经过建设发展, 在布局上呈现了以下特征。

一是特色明显。四大集聚区特色, 各有特点, 差异化发展, 又相互补充。化纤, 印染的规模化效应, 石化对全县纺织产业链的牵引, 生化、医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开拓, 发挥了滨海工业大舞台、开拓者的作用。

二是配套设施齐全。按照大工业, 大发展的要求, 在工业布局上配套完备, 路网建设上, 工业区与外部有多条快速干线相连, 内部“四横、一纵”的快速干道和“六横、两纵”的主要道路的网格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建起了工业水厂, 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为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热电厂及热网全部到位。使滨海工业区成为设施配套最全, 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

三是大工业的优势效应开始显现。按照大工业、大发展的思路, 我们不断加大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力度, 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加,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体现。

四是企业个体相对规模较大。2008年, 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436亿元, 企业户均资产为3亿元, 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7亿元, 有一家企业资产上百亿。这些规模大的企业, 在管理水平、企业主及财务人员素质方面都“技高一筹”, 企业文化也各有所长。

五是县域经济领头羊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区经济发展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滨海工业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 仍然实现工业增加值66.5亿元, 同比增长19.3%, 滨海工业占全县比重达到19.1%。

二、工业经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滨海工业区建设以来,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年均增速达到33%。但是近年来工业增长趋缓, 与增长最高的年份 (增速63%) 相比, 2008年仅增长了19.3%;已有行业, 大项目已经进入产出饱和期, 新兴产业, 新的大项目接续乏力, 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是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原因, 从布局角度存在优化提升空间。

第一, “四区”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接力作用未体现。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高潮, 也会有低谷, 多业并举就可化解大幅波动的风险, 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 四大集聚区间接力发展的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 特色不明显, 产品雷同。除了PTA有无可替代的产能优势外, 其他行业的差异化特征不明显, 独特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从而导致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产品趋同。

第三, 资源瓶颈约束会提前到来。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源”已成为工业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土地资源。

第四, 优高企业明显偏少。工业区391家工业企业, 仅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

三、优化工业布局, 提升发展能力

工业布局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与社会再生产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 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地区分配和空间组合, 从而实现自己的意愿和目的是我们优化工业布局所要研究的问题。

工业布局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工业仍然是绍兴县、更是我们滨海经济的主导的情况下, 布局合理与否, 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优化滨海的工业布局, 定好位非常重要, 要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结合自身特点, 先进单位行业发展方向, 合理调整布局, 谋求发展优势。

当前工业区经济要再上一个台阶, 解决发展中前进道路上的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要着眼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着眼于实现产业深化创新, 引进与提高并重。可从二个层面加以努力。

在工业区层面, 加强引导, 强化规划, 从投入结构的调整上优化增量的结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 优化现有产业布局, 升级存量。

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 支持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低污染 (洁净化) 、高附加值的高加工度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引进纺织研发等高新企业、物流企业。加快滨海工业区工业发展要以夯实纺织业建设为主题, 强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导, 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产业同时, 积极引导现有产业、现有企业提升技术含量, 拓展产业链,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扶持发展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合理配置、能量合理流转、产业科学结合、符合环境容量”的原则, 高度重视资源节约、资源回收和再资源化, 编制实施纺织印染产业链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发展服装设计, 生产轻、薄、高产品, 提高能耗低、污染小的产业比重。

建立企业互动平台, 促进区域工业均衡发展。建立企业互动平台, 加强行业信息互通对发展工业区工业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业结构方面, 应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 考虑实行同业企企联合, 形成整体产业优势, 如化纤业、印染业、化工业 (染料助剂) 等产业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分类整合, 促其做大做强。要增强整体发展意识, 工业区应建立企业互动平台, 通过加强企业间沟通、联系与配合, 实现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避免恶性竞争, 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优化工业布局的主力。从这一层面来看, 关键在于内部深化创新, 其主要途径有:

第一, 提升生产价值链。产业内, 特别是产品内分工, 是当代国际分工的大趋势, 贸易链不断延长, 使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可能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或工序进行专业化生产, 从而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生产价值链体系。而工业区的化纤企业、印染企业等说到底只不过是纺织服装产业生产价值链体系中一个“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节点, 纯粹根据贸易定单加工, 表现为劳动密集型, 附加值和市场利润率低。只有处于高端环节的研发、设计内含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最高, 从而附加值和市场利润率最高。更为重要的是, “研发-设计”高端环节的弱势, 使其产业竞争力受高端产业掌控者凭借其知识和技术的垄断掣肘, 只能处于依附被动地位。如何改变这种分工状态, 实现生产价值链环节的提升, 成为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就工业区印染产业为例, 高端环节的开发要延伸到对服装业趋向的正确把握, 研发、设计新型面料, 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内部“服装-面料-服装”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 与织造业相融合, 转移以普通产品加工为主的生产方式, 将可以跳出竞争畸形的包围圈。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染机器设备, 人才众多, 完全有能力进行产品的自主开发。

第二, 丰富产品种类。产品品种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事实上, 对于单个产业而言, 产品品种, 特别是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产品品种的增加, 在最终内化为经济增长源泉之前, 首先成为产业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的重要表现, 成为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滨海工业区精细化工产业为例, 可以在开发增加产品种类上下功夫, 自主研发新产品, 各自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以工业区印染基地的需求为引, 进行多产品开发。

第三, 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也构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滨海工业区印染业为例, 印染产业的集群, 使印染技术集约化有了载体, 产品质量升级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结果, 通过技术研发, 用较高质量的产品淘汰较低质量产品,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深化提高效益。

第四, 改进产品工艺。现代经济体系中, 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重组, 或者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 能够大大改善某一产业内的投入产出效率, 从而促进该产业再加工程度的纵深化发展。滨海工业区是化纤名镇, 是全国首个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 产品工艺改进具有着强大的产业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江涛, 孟元博.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

[2]、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总体布局研究修编简要本[Z].2005.

[3]、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Z].2008.

[4]、全力打造开放型、科技型、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J].滨海印染, 2009 (8) .

篇4:企业竞争能力研究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竞争能力可以分为三种: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静态的能力);潜在的竞争能力(改善的能力);将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进化的能力)。研究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源于学者和实业界人士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定义存在较大争议,从而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理论。

一、企业竞争能力含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一)古典经济学的看法

早期竞争力的观点源于分工,认为是由于分工的存在产生了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企业产生竞争力不是产生于绝对竞争优势,而是产生于相对竞争优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论述了竞争与商品交换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生产率是竞争力最基本的来源。综上,早期经济学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其占有的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

(二)古典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盛行。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基点是从既有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内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企业适应环境,通过资源配置实现市场扩张的目标。企业竞争能力主要通过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反映,拥有了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战略中心。

(三)竞争战略理论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企业竞争能力作了系统性研究,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管理当中,以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核心研究点,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力问题。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

1.在一个很有优势的行业;2.选择企业在该行业的相对地位;3.利用价值链创造价值,并认为企业价值链的差异以及进入或退出壁垒是企业产生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四)企业资源学派的观点

以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主要代表的企业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在企业内在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保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潘罗斯把企业竞争能力理解为以特定的途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优势。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潘罗斯《企业成长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提出企业竞争能力就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位势差异。

(五)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能力理论

资源学派是以考察企业占有资源的数量来评判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占有了资源是否就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学说很多,其中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组织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能力理论三类,其中核心能力理论是其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应当以最本质的东西来规定企业的内涵,这种本质的东西就是“能力”。而一个企业之所以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是因为其具有“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局限,开始涉及动态竞争力,拓宽了研究竞争力的视野。

二、企业竞争能力含义辨析及特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竞争能力理论发展的一个清晰脉络:人们对企业竞争能力最初的认识就是种种比较优势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经历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的差异;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竞争能力的本质不仅是优势的表现,而且是企业占有的要素资源,从而经历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外部市场资源)和资源位势差异(内部资源)等;发展到现在,人们对竞争力的理解又更进一步,认为仅有比较优势或者优势资源也不能构成竞争力,也不是竞争力的本质,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能力——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因此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组织能力、核心能力、业务流程能力理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整体性,是一种系统能力,而不单是企业的产品或业务等环节上的能力;二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企业竞争能力的深层即决定层是企业的文化、制度、战略和机制;企业竞争能力的中间层即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外层即企业在财务、市场、人力、运营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竞争优势。

三、研究结论

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动态性。在今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化、经济日益国际化、竞争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能力的形成主要源于内部资产的优化组合与高效配置,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竞争资产×竞争过程=竞争力

这个公式可表述为企业竞争能力是由技术资源(硬件或者有形部分,资产)和组织能力(软件或无形部分,过程)两部分组成。

“技术资源”的内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2.获取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3.培育和利用工程技能和生产作业技能的能力。

“组织能力”的含义是指:1.制定战略决策的能力;2.有效地集中、组合、配置和重组资源的能力;3.营造、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4.学习和完善组织自身的能力。

实际上,竞争资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竞争过程也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优势的能力。可见,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资产状况和面临的市场状况与竞争力成长过程的统一体。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能力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取资源的能力,一种是将资源转变为优势的能力。资源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就不会形成强势的能力;没有很好的业务流程、组织机制,也不会将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由于环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常常将其从资源里分化出来作为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所以,对竞争力的研究,就是对资源、能力、环境的研究;对竞争力的评价,就是要对这三者进行评价。

篇5:提高质量效能 提升竞争能力

为建设实力新园、美好安徽努力奋斗

近年,面临经济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走质量强国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强国之道在于强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质量兴则企业兴,企业强则国家强。质量强企是质量强国的基础,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建设质量强国必须从质量强企做起。新园公司审时度势,顺应形势发展要求,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升竞争能力为目标,制定系列强企兴省措施,为建设实力淮海、美好安徽努力奋斗。

我个人认为,质量强企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能够提供质量、性能优越的产品;二是企业拥有公众认可的名牌产品,并提供与产品相匹配的服务。新园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矿山输送和机械传动设备设计与制造的公司,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对优质产品、品牌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公司领导紧跟集团发展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在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平稳增长时期”的严峻外部环境下,制定了以下质量强企措施:

一、加强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效应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新园公司拥有经营管理部、技术中心和质检部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并由安监站牵头,持续推进6S精益管-1-

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如今,6S管理已深入人心,员工们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内部试行模拟市场化生产模式,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不合格产品不予接收,提高了职工自检、互检能力。2012年,6S管理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得到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与6S管理相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向精益化方向发展,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获得淮北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些都得益于质量标准化的推进,与缜密精细的质量管控体系是息息相关的。

(二)注重产品过程控制,打造优质产品效能

提升产品质量是节约和环保的一种表现,如果不注重事前控制,生产中还要投入大量检验方面的人力和物力,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事后进行的弥补要比提前防范错误所花的代价大得多。为此,新园公司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关,节约成本。严把原材料、设备部件采购质量关,严格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环节和过程控制,严格出厂质量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新园公司带式输送机厂以生产矿用皮带机为主,是新园公司的主导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河南、淮南、陕西、内蒙、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业务范围远远不会这么广阔。在产品质量上,严把过程控制关,精益求精。在与西北煤机业务往来中,始终以顾客满意为宗旨,虚心接受对方专家在新园公司产品生产

过程中的每一项合理化建议,积极改进,在进步中求发展,最终圆满完成订单任务,并得到了后续深入合作的机会。

“产品如人品”,产品的质量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新园公司致力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就必须以海纳百川之心态,取精除糟,严格过程控制,精益产品效能,提升竞争实力。

(三)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品牌效应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固步自封、就停滞不前会失去活力、失去市场、失去未来。只有科技创新,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提高话语权;只有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标准,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多年来,新园公司以促进公司跨越式发展为中心,夯实技术工作管理基础,整合技术工作资源,培养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技术模仿、技术转化吸收、技术吸收再提升、技术开放合作和技术自主创新等措施,促进传统产品技术升级,增强重点产品自主创新,巩固产品质量,铸就品牌效益。

新园公司干部与职工并举技术创新,呈现出全员参与的局面。几年来,不仅广大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密切合作、勇于创新,而且在一线员工中也涌现出许多小改小革和技改创新。如皮带机厂袁一矿旋转皮带,若不定模放样,就会增加焊接变形率,框架对接处几十个螺栓将无法纫准孔。金加工班职工主动研究图纸,使一直外购的1313滚筒压盖,实现了自主加工,并配套了钻模,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孔的定

位尺寸也更加精确。

创新步伐永不止,品牌效应永无界。不分身份、不论岗位的创新氛围,源源不断地供给新园公司新鲜的血液,使产品质量提升后劲更足,战斗力更强。

二、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协作能力

现行市场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唯有抱团取暖,加强团队建设,领导班子一条心,干部队伍一盘棋,职工队伍一股劲,共同致力于质量的提升工作,方能打造质量强企新园。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奉献,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素质高低。新园公司着眼于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要求标准及努力方向,为优质质量建设夯实基础。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层领导带头创新风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做好“领路人”;中层干部转变作风,奋发有为,奉献为民,做好“带路人”;一线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做好“铺路人”。

二、强化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要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十分重要。新园公司对干部的培养,既注重前期的提拔,更注重后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形成“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的学习模式。通过夜校课堂、外送培养等形式,联合宿州技师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中层队伍管理力量。

三、昂扬

职工队伍。质量要提升,领导有谋略,还需要广大职工队伍来实现。新园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手指口述、班前礼仪、技术创新等群众性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广大职工忠诚敬业、充满活力、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从上至下,呈现出一片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质量至上,强质量创效益的思想于企业中遍地开花,人人关心质量工作,人人参与质量工作,众志成城,共筑坚固质量堡垒。

三、比市场,总经验,强化管理模式

作为煤机行业,我们的客户目前多是煤矿企业,事关矿井安全生产,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靠什么来保证,靠系统的思维、精益的管理;靠合格的原料配件、规范的工艺工序;靠精良的技术装备、优秀的人才;靠细致入微的客服理念和追求卓越的品格。有许多企业,厂房不比我们宽敞,设备不比我们精良,但产品质量比我们高一筹,关键差别就在管理模式。

今年为了强化管理模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新园公司导入KPI绩效考核模式,注重解决目前管理系统存在的短板,质量与考核挂钩,量化与质化考核相结合。对开展好的单位,公司将给予经费支持,并组织其他单位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做到外比内学相结合,取长补短,走出一条具有新园特色的、促进集团和安徽省发展的强企之路。

省属企业主导产品的发展从一定层面上决定了一个省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新园公司坚定不移地以“提高质量效能 提升竞争实力”为发展中心,狠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敢抓敢管,推进省属质量工作的全面提升。

姓名:陈丹丹

身份证:***022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新园公司

电子邮箱:363780356@qq.com

篇6: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内容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首先是能力差距。我国企业能力要素的发育普遍欠佳、整体综合能力(即企业力)普遍较弱。在跨国公司搭建的全球性业务网络中,我国显然被定位成了新兴市场和低成本生产基地。在全球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和经销方(一般是品牌拥有者)夺取了丰厚利润,而制造方利润则非常微薄。我国企业由于其企业力短缺,只能靠赚取一点加工费来完成资本积累。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以牺牲资源、环境、压取廉价劳动力进行资本积累。这就充分表明,我国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企业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才能摆脱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尴尬境地。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力理论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旋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核心力、领导力、学习力、成长力、执行力等,且都各自突出其极端重要性,研究气氛异常活跃,但也导致管理上的思维混乱、操作上的举棋不定,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力图将上述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力”进行系统整合,集成为一个有机的企业力系统,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能从战略高度整体上把握企业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的《企业的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随后,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Hamel与 Prahalad在其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和技术,而不是指单个技能和技术。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技能,是企业长期、独立拥有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或者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1核心竞争力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创新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独具性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再次,核心竞争力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论是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应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人力资源,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最后,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动态的实现过程。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和培养,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是正常意义上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只要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具有一定优势就都可以具有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具体形式上可表现为企业的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技术竞争能力等。这些竞争能力只是企业活动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是一种相对的优势,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使竞争对手在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它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稳定性,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整体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与知识体系,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因此,它是由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制度、战略、文化等,绝不是仅仅由某一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所构成。其载体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价值性。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最具权威性的评判者是市场,即消费者群体,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给目标顾客带来独特、更多、更好的价值和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价值。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

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而成的,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要素息息相关。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也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乃直衰退的过程。

异质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沉淀下来的个性化的东西,它是特定的人员组成的特定的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因此,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不打上该组织的特色烙印,其他组织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模仿。独特性又称异质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

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更难进行市场交易。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别与发展潜力。

延展性。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部分,影响其他能力发挥。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既可以使企业在现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在相关领域扩展,获得竞争优势。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

(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从核心业务来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从核心产品来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

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或者说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制定竞争战略: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企业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认知战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他们真正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才可能在重视和关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色,最终才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加强技术创新: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在了解的前提下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改造和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首先要实现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优化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要实现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控制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习惯。企业文化表现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它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整合内外部文化资源,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塑造。对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就是发现、选择、利用外部优秀的文化资源。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激励员工为此而自觉奋斗。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组建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知识联盟而获得。知识联盟有助于两个企业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建立知识联盟,要求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并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兼并是组建双赢的战略联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顾客忠诚是在顾客满意、信任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的结果,表现为对企业、企业的品牌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的程度。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就越能经久不衰,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环节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要有动态意识。通过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真正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

随着中国企业全面对外开放,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企业要在金融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在这样一个竞争世界中,企业欲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企业与环境点出发,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要求的不是大而全,而是集中擅长于某一点或某几点,同时发挥这一点或几点的优势;所要求的更不是小而全,而是“专而宽”。其实,由于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市场开放化等的日益形成,企业面临的是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每个企业均可根据其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门业务,并在此领域成为最擅长者。企业只需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其加以利用,即可获得超额利润。

总体上看,这种基于竞争力的竞争,倘若可以达到平衡的话,必然是社会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核心能力论: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史东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4出版)

2.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并购后整合分析 姚水洪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8出版)

3.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科技产业创新管理 郭斌 科学出版社

(2003-11出版)

4.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途径探讨 池丽华李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出版)

上一篇:6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建筑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