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2024-04-21

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共8篇)

篇1: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选择工具与填充工具的使用》课堂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节选自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是上节课所讲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同时又为后面所讲的高级技能的学习进行一个铺垫,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本章的第一个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②掌握裁切工具的使用方法。③掌握改变画布大小的方法。④掌握选区的编辑方法。⑤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⑥掌握新建文件的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引导,学生以探究的形式完成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制作“证件照”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也能给自己节省时间和金钱,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并且养成主动观察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年龄在13-14岁,对计算机兴趣浓厚,但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正处于一个身体、心理发展的加速期,而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他们正处于一个形式运算的阶段。

通过本章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hotoshop cs的编辑环境,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教师准备本班学生团体合影并将合影ps到其他风景图片上;

2.导课: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明星和学生本人的证件照谈起,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本节课利用photoshop制作证件照,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也能给自己节省时间和金钱

3.课中进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交流分享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在班里巡视,在给学生辅导的同时,记下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在交流分享活动中,教师进行演示。

4.课后延伸活动——布置作业,拓展认识。

作业:让自己的照片傲游整个世界。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相关课件,运用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展示一些与荧屏上差距较大的明星证件照,并且展示我利用今天将要学习的photoshop知识所做的本班学生集体照在月球和沙漠的合成照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提出根据今天课堂情况及学生学习状况设定:最佳团队协作奖,制作最迅速奖,最佳效果奖,最具创意等奖项,来激发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提出问题:一寸、两寸和五寸照片的尺寸参数。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证件照的尺寸参数,增强学生对证件照尺寸概念的理解。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参照本教材任务一的操作协同制作自己的一寸“正面免冠(红背景)” 照片。

(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浏览学生完成的情况,发现问题个别指导,并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当有学生完成“活动一”时,举手示意,教师检查后,记下完成的最快或最好的小组和个人,然后让完成“活动一”并做的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没有完成活动一的学生,以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两极分化。

其中,这个部分因为是整个课程的重难点

3.汇报交流 解决问题

(1)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观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4.提出问题 引出任务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照相馆中取得的每份证件照和刚刚完成的一寸免冠(红背景)照片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活动二”,制作一张相纸上有多张照片的“证件照”。

5.学生演示 自主探究

1.让在“活动一”表现出色的一名学生上台讲解并演示他制作“活动二”的过程。教师则在一旁补充这名学生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忽略或者错误的操作方法。来达到师生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团结协作,增近师生关系的效果。

2.让台下学生根据刚才的讲授和演示来完成“活动二”。

3、利用分层法,给已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生将自己的数码生活照的背景更换成其他风景或建筑。例如金字塔,天安门,白宫等。

6.交流评价 归纳总结

在交流评价这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7.展示作品 拓展主题

1、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团队协作等奖项。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做的证件照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更换背景后人物脸色变黑,裁切下来的人物边缘不整齐等等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学习phostshop cs的其他工具才能将自己的照片打造的完美无暇!以达到增强学生继续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间相互评价,探讨学习方法

3.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4.对于学生的其他特殊表现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转变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以讲授、演示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比如:有些学生做的非常快,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已经将整个教材内容都做完了,那这些做的快的学生,脚要给他们布置更难一点的任务(人像和背景颜色相近的,给照片背景换成风景图片等),让他们自主探究,获得一定的拓展提升。而有些学生做的很慢,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需要教师,非常耐心的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并且教师教一遍,让做的好的学生再教一遍,这样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布置作业:将自己的生活照ps到其他风景照片上,并且看能否让人像和风景照融为一体,把思路拓展photoshop其他工具的应用上。

篇2: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3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教学工具的组建要素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在现阶段的机械设计领域得到广泛采用,如前所述,出现了较多的能够进行高效率设计分析的教学工具及软件。通过机械设计的不同阶段,这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对多种设计方案的对比,此外,借助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设计的虚拟化,并做出可行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说,网络技术与机械设计的结合,大大改变了机械设计的原始进程,达到了机械设计效率与质量的双向提高。综合分析这些机械设计教学工具,它们都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3.1CAD技术

CAD技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为软件系统,一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是CAD技术的核心系统,它的性能表现决定了整个技术系统具备的功能,硬件系统是CAD技术的外在表现,以物质形态呈现。软件系统又可分为系统软件、辅助软件及应用软件三个层次,系统软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及调配计算机资源,是软件系统的核心构成。辅助软件起到支撑辅助计算机进行开发的作用。应用软件可以结合系统软件及辅助软件,进行相应问题的编制处理。CAD技术是指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计算机系统的快速绘图技术及超强运算功能,CAD技术能有效辅助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改变传统且复杂的人工绘图模式,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精度,促进了机械设计生产效率。CAD技术就是在综合了人们相关设计智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具备的高精度、强运算、高记忆与高质量的图形显示相结合,简化了设计流程,解放了劳动力,缩短了机械生产的运转周期,机械设计的精度、效率也相应得到了增强。

3.2运用数据库技术,构建实例库

数据库技术,借助于应用程序层的接口,能够做到用户的便捷使用。数据库技术来源于OLEDB技术,虽然OLEDB技术能够提供数据资源的高性能访问,数据源中也包含了关系数据库、电子邮件、文件系统以及各种文本和图形等内容,但本身的复杂性限制了较为简单的设计需求,数据库技术则可以完美衔接OLEDB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加上操作方式简单、磁盘痕迹小、速度快捷,能够有效节省网络流量。将数据库技术与机械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够筛选机械设计所需的各类数据,提高数据库的存取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将机械设计加以简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数据库技术可以预留出一定的接口,从而为设计平台的扩展提供空间。机械设计教学工具,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工程的实例库,并不断加以补充。在实例库里进行关键词的搜索,就能得出相近或相似的设计方案,用户在得到结果反馈后,可以实现在线观看设计流程的幻灯片或阅读设计的相关报告。在具体的设计图纸浏览上,借助网络技术的密码技术进行加密提供,一方面涉及到知识产权范畴,另一方面也分流浏览人群,做到资源使用的高效性。

3.3WEB结构及公式、手册查询

浏览器结构,也称WEB结构,由传统层面上的二层服务器发展而来,依托网络技术得以开发。WEB结构可以将计算机服务器加以分解处理,形成一个应用服务器及多个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构成三层结构样式的服务器模式。使用这个模式,可以简化客户端,借助通用的浏览器即可浏览形式丰富的文本语言,这些多样的文本语言又能够有效提供机械设计所需的各项手册信息及数据,并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信息的检索查询工作。涉及到较为高级的文本形式,如设计图片、设计表格等,一般化的控件难以完整显示出来,较易发生文本崩溃现象,而超文本语言的使用可以完美解决此问题,超文本WEB结构能够凭借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将相应的设计资料更加完整加以显示,方便人们开展设计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机械设计方案最终无法达到设计产品的完美性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差和配合在制定时不够充分,或产生错误所致。设计图纸即时具备了较好的创意结构,但生产设计出的机械原型还是与期望性能表现相去甚远,主要原因也是没有在公差制定上予以仔细考虑。这就需要,在进行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教学工具开发时,要相应提供简要的公差计算工具。另外,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教学工具开发利用,面临着一定的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此,在进行相关的机械设计教学工具开发时,如需发布网络,要与版权拥有者进行协商,并采取相应的密码保护措施,加强新型教学工具的网络安全性。

4结语

篇3: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一、抓住重点词语,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抓住重点词语教学, 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教学中必须注意:一是词语的基本意思理解必须到位;二是词语在文中的特殊意思必须理解到位;三是教者必须有充分发掘词语的人文意义的意识, 适时注意到把词语的人文情感熏陶教育元素发掘出来, 巧妙引领学生接受人文思想精神、情感意志的滋润与灌注。我们来看看斯霞老前辈在教学“祖国”一词时, 是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的:

师: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 (好多学生笑了, 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 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 像北京、上海一样, 大家再想想, 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 (也有答对的)

师:美国也是一个国家, 日本也是一个国家, 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说得对, 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祖祖辈辈生长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 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 (故意停顿, 让学生接下去。)

生: (齐声) 祖国!

“祖国”这一抽象概念, 通过斯霞老师的启发、引导, 从迷惑不解到比较正确、深刻地理解, 并进而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一教例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二、抓住关键句子,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教育的本义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方位提升人的知、能、意、情、智品质。加强工具性并不是要放弃人文性, 高扬人文性的同时, 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工具性的要求, 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人文是工具的灵魂, 提升灵魂, 使工具活化、灵动起来并进一步加强工具性的落实成为可能。一位教师在教学《渔歌子》一词, 讲到“渔夫”时, 这样教:

师:为什么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呢?

生1:因为周围风景太美了。轻轻的风, 细细的雨, 多有诗意, 所以不想归。

生2:要的就是在这样的意境里, 钓鱼才有意思, 所以不归。

生3:在这样的江面上, 看着飞鸟红花, 吹着小风喝着小酒, 沐浴着细雨, 这样多惬意啊, 干嘛要归啊。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据史书记载, 张志和钓鱼鱼是不上饵的, 那他能钓到鱼吗?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1:他钓的是春天。

生2:他钓的是快乐。

生3:他钓的是心境……

指导朗读:“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者紧紧扣住“斜风细雨不须归”, 从此句到全词, 从词内到词外, 引领学生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 既加深了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表达, 同时受到了诗歌意境和人物精神风貌的无声浸润, 这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绝对是深层次的。

三、在尊重学生的多元独特体验中,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高扬人文精神, 既要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体验, 鼓励学生大胆地喊出自己的真实“思想”, 但也不能丧失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不能让学生的奇思妙想淹没教师的主体导向。我们看《白杨》一课的一个片段: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 父亲向孩子讲戈壁滩上的白杨, 以树喻人, 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文章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当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位教师在完成了文本的主体教学后, 力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爸爸”崇高伟大的形象。不料, 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爸爸’有些自私。我不赞成他的做法。试想, 新疆的条件多么差, 不论是物质上, 还是精神上, 都不能和内地比, 他把两个孩子带去新疆, 这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又有学生说:“我也不赞成父亲的做法。父亲在两个孩子未成年, 没有自己的思想之时, 就凭自己的一厢情愿, 决定孩子的命运, 我想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相对于第一个学生的发言, 这个学生更进了一步。课堂当时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双方僵持不下, 教学陷入僵局。这里, 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矛盾, 如果教师不适时发挥主导作用, 对教学进行疏导和调控, 文本的主流价值取向、很重要的人文精神就有可能被淹没。

笔者觉得, 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角色的教师, 可以对教学做如下引导:

爸爸百忙之中, “这回”从新疆来到谁家?干什么?再将来呢?从“这回”, 从“奶奶家”, 你能意会出什么?从“到新疆去念小学, 将来再念中学, 再将来念大学”你又能意会出什么? (从“这回”学生一定能意会出, “这回”和过去的许多回不一样, “这回”爸爸是专门来接孩子去上学的, 说明爸爸非常注意对孩子的培养。从“奶奶家”学生同样能意会出“两个孩子一直和祖辈生活, 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现在他们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所以父亲必须接他们去上学。说明什么?)

再看课文最后一段, 写的是什么?是爸爸的期望, 那就是说, 现在想实现, 但必须等到未来才能实现的愿望。但是未来是否能如愿呢? (我想:在父亲的影响下, 孩子们成才之后, 一定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父亲也一定会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现在, 你们还认为父亲的做法是自私的吗?至此, 学生们一定会认为:父亲是崇高伟大的, 老一辈建设者是胸怀博大的。文本的价值取向得到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架空文本, 做空洞的说教, 而必须立足文本, 做抽丝剥茧的引导, 文本的人文精神才能为学生接受, 得到高扬。

篇4: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一、工具理性膨胀的教学评价

所谓工具理性是指任何的以个人自身利益为目的的世俗活动,把达至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进行首要考虑、计算的态度。在教学评价中,工具理性所固有的只问工具对于实现目的的功效性、精确性、客观性,而不问目的的合理性及忽略意义和价值的特点,势必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情感态度区分开,将纯粹事实与价值判断区分开,其最终目的是获得普遍适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而对学习评价进行干预和控制。

1.效率主义与评价目标的狭窄化

工具理性是一种涉及手段与目标二者关系的理性,它所关心的是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的目标,把“效率”作为判定价值的惟一标准。受“惟效率”的价值观影响,人们把教育看成是模式化“学习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对“产品”的评价已经成为等级的分类,评价目标窄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学业成绩可测量,易于比较,符合了盛行的科学化的潮流。诚然,渗透“效率”激励的评价,确实促进人们对评价的关注,但也容易导致利益至上,造成评价中的伪现象:只重视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而忽视成绩后面人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

2.量的纯一性与评价尺度的标准化

理性作为人类特有本性的基本表征,既包含抽象思维的类特性,也包含个体思维的差异性。工具理性更多地秉承了共性原则,差异的相对性更多地留在了价值理性之中。由于人们对共性的青睐,把社会中的“有序的和无序的”、“可测的和非可测的”,都纳入工具理性的框架内加以控制,企图把事物“质”的多样性还原成“量”的纯一性。评价者常将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以求教学效果是否“达标”的数据。评价尺度的“标准化”是工具理性的“胜利”,同时也是课程评价自身走向贫困的起点:一方面,对人生具有终极意义的,但不能用可操作的定义去界定的知识,有可能被排除在评价目标之外;另一方面,评价过分依赖数据的测量,忽视质的探究,缺乏了真实情境下对意志、情感等个人微观因素的理解,不利于评价模式的发展。

3.外在价值取向与评价手段的工具化

工具理性注重强调事物的“外在价值”,即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服务,其现实表现形式是外在于人的。在教育领域,这种价值观本质特征决定了教育的客体地位,使得教育内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取向经过社会选择后外化在外在价值的维度趋于减少。这种“外在价值”的取向使得教学评价穷于应付来自社会的需求,考试代替了其他形式的评价。

4.对象性思维与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工具理性的有效运行是以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为基础,具有主、客两分的对象性思维特点。这种思维致力于对经验世界的操作和控制,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人的主体价值逐渐地迷失。评价“工具理性”的膨胀,使得人们借科学之名而奉行技术至上,刻意追求“价值中立”。评价也就成为一种由理性假设、教育事实资料收集到检验的工具性作用的过程。这种评价看似严守价值中立,只注重事实与科学规范,实际上却充当了教育过程中分类、筛选的技术工具。其结果必然导致评价成为评价者控制被评价者的手段,而不是促进被评价者发展的手段。

二、价值理性回归的教学评价

当前,人们反思人文精神,呼唤人文教育,目的在于批判科技时代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造成对人性的禁锢。在人文精神的意旨下,价值理性是基于某些价值信条之上,以某种特定的终极立场为依归,具有调动理想自我,从而实现对人行动的导向作用。价值理性是把人的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为现代教学评价规定了新的内容和话语方式。教学评价的价值理性的回归,不仅是现代教育重视人文教育的思想投射到教育评价上的结果,而且是课程特征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1.评价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对人的最深切的关注,莫过于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因为教育本身是生命精神能量的产物:一方面,人类用文字和公式来展现关于社会和自然的诸多定理和规律,集中反映了人类对世界不断的深层次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定理和规律中关于对世界的理解,也反映了人类对诸多现象的描绘和领悟,而这些过程背后有着思想方法的更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教育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突显评价的激励功能。

2.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产物,而不是发现的结果,“建构”渗透着人们的主观意趣,其积极意义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建立的基础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与“合作”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的控制和甄别。这就是说,评价者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评价内容作出不同形式的解答。评价者在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同时,还应倡导学生在评定中的小组合作。教学评价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为评价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3.评价过程:重视结论过程

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活动本身内含着事实与理论、事实与价值、认识与人性的统一,衡量知识的标准不在于它与世界的一致性,而在于其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评价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排秩序、贴标签的单向活动,而是互相赏识,积极交换信息的双向活动。它是一种主体性活动,随着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评价者应对参与者的不同价值保持敏感,通过解释、理解以及对真实情境的推知,以全面、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意志、情感以及心理等个人微观因素。评价的结论是对事物的实态描述,包括评价参与者们基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而整合成的一种共同的看法。

三、理性完整态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理性完整状态是理性的自然状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为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的存在原本是完整的,不存在彻底的分化状态的理性。完整的理性要求评价者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的、关联的观点认识事物的特征。价值理性的评价与工具理性的评价本质区别在于,在价值判断中多了一种对于价值而言是决定其质的因素: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评价在归还理性的完整状态时,应在正确认识“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建构理性的教学评价,实现评价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整合。

1.关注个人的主动性活动

从实践论而言,人的本质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价值寓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中。从广义上讲,教学就是人们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的过程。这里的理性既指与感性思维活动相对应的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又指从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上来控制自己行为的自觉能力。因此,评价者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

2.关注个人的体验性感受

根据内在价值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价值形态可分为显性形态(文字、数字形式)和隐性形态(不能以符号形式表示)。长期以来,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学内容的显性形态,没有把情感体验视为其重要价值,虽然有时也强调学生的情感,但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如果说教学活动是立足于物质世界,旨在求“真”,那么精神体验则是立足于精神世界,旨在求“善”。因此,“活动”与“体验”是构成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关注评价问题的情境性

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对于评价问题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以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向众.真实性评价——人在教育评价中的回归[D].云南师范大学,2003.

[2] 刘七生,张志成.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探索,2004(4).

[3] 王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甘肃社会科学,2005(1).

[4] 潮兴兵.西班牙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4(2).

[5] 易森林,袁桂林.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2(2).

[6] 孟维杰,张晓书.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评价走向反思.教学与管理,2003(13).

篇5: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中文摘要】《〈史记〉选读》选材于《史记》,作为一版全部以文言为选读内容的教材,在教学中不能回避工具性这个语文学科的重要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史记〉选读》中重视工具性的原因:这是由文言文特点、学生现状和现行考试形式决定的;其次分析了《〈史记〉选读》的教学现状,这里既有对语文工具性认识和操作的误区,更有对工具性真诚的呼唤。文章的主体部分,针对《〈史记〉选读》的教材特点,提出了如何把握工具性的具体措施。先是《〈史记〉选读》于听读能力的培养,根据现实需要,主要谈了对读懂能力培养的三个措施,即日积月累,把握技巧,拓展阅读。再是《〈史记〉选读》于说写能力的培养,前者从学习人物语言、品评人物形象两方面展开;后者则讨论在写作素材、写作手法方面的学习价值。最后从思维工具的角度出发,探讨《〈史记〉选读》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作用。希望从这三个方面,探索出落实工具性的有效措施。

【英文摘要】The content of“Selected reading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is from‘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As a textbook fully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it can’t avoid its instrumental function,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in Chinese subject.This paper begins by explaining the reasons why emphasize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examination forms.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errors in the teaching and also hopes to emphasize its instrumental function.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how to grasp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on the b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Selected readings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Firstly,“Selected readings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is available for training the listening and reading abilities.According to practical needs,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latter and presents three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accumulating materials, grasping the skills and expanding reading.Secondly,“Selected readings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is available for the express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The former can be improved by learning characters language and comment on characters.The latter can be improved by accumulating writing materials and writing techniques.Finally, from the aspect of thinking tools,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Selected reading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is able for th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questioning spirit.Through these three aspects, we hope that we can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关键词】《〈史记〉选读》 工具性 关注原因 教学现状 方向措施

【英文关键词】Selected readings in Records of History Causes of concern the Situa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pecific methods 【目录】《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4-58-11Abstract

5绪论8-17

中文摘要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11-1

2三、文献综述12-17

17-24第一章 《〈史记〉选读》教学关注语文工具性的必要性第一节 《〈史记〉选读》的文言文特点学习现状19-21结23-2424-3024-27

17-19

第二节 学生的本章小

第三节 现行的考试形式21-23第二章 《〈史记〉选读》教学关注语文工具性的现状第一节 过分强调《〈史记〉选读》中的语文工具性

一、列举现象:字句当道,题山题海24-2

5二、寻其原因:误读传统,功利至上25-26性,消弭锐志26-27工具性27-2927

三、探究影响:助长惰

第二节 不注重《〈史记〉选读》中的语文

一、列举原因:迷恋小组阅读,滥用影像资料

二、寻其原因:强调课堂气氛,弱化基础技巧27-28

本章小节

三、探究影响:热闹变闹剧,语文变历史28-2929-30第三章 《〈史记〉选读》教学关注工具性的具体措施

30-55力30-37第一节 《〈史记〉选读》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中的听读能

一、日积月累,夯实基础30-

32二、把握技巧,第二节

一、提高效率32-3

5三、拓展阅读,胸有成竹35-37

37-45《〈史记〉选读》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中的说写能力《〈史记〉选读》于说的能力的培养37-41于写的能力的培养的培养45-

5441-45

二、《〈史记〉选读》

第三节 《〈史记〉选读》于质疑精神

二、于结语附录二

一、于文字断句方面的质疑45-

51本章小结54-55附录一58-60司马迁实录精神的质疑51-5455-5660-6161-62参考文献56-58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后记

篇6: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铜陵县东联乡西埂小学

范美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正为培养这些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里的语文素养既包括语文的工具性,也包括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它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识字,才能进行阅读理解,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识字本领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表达意思进而达到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因此,教学中我们仍然重视识字、组词、造句等能力训练,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句子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情感的调动而忽略文本知识的训练。我们只有紧紧依靠文本教学,让学生有了字词句段篇的积累,才能培养学生语感,思维品质,学习语文习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学生才能正确听说读写。

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我认为主要是讲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突出文化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熏陶,内心的体验,着重想像、直觉和创造性。我国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语言文字间蕴含人文性。教材中一篇篇情文并茂文章,一首首精美诗句无不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寄寓着作者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只要真正理解了文本就能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而语文又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就能激活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就不难体现人文性。

三、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篇7: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屈现荣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合作研讨单】

研析下列考题

1、(2011·安徽10)图2漫画给我们 的哲学启示是()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2、[2010·浙江卷] 2004年以来,中

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自主预习单】

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什么?其方法论意义有哪些?

2、完成下表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B.②③C.④①D.③④

3、[2010·山东卷]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

------

1我读我研我评我思我创造!

否定”。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4、[2009·福建卷] 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 机措施的理由。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

25、(2011·浙江40)(2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材料说明()A.人们只要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就能改变规律的存在形式 B.客观世界的变化要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艰难曲折的过程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右图中“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检测评价单】

1.散文诗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采诗与散文之长,使散文的自由和诗的素质天然成趣、熔为一炉,故它以自己独有的风采立于文坛。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

①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发展的 ②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③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④实现新事物产生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绘、渔业、交通

篇8:网络工具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一、文献资料查找方式及手段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来进行备课。如何高质量地备课以提高教学水准?除教师自身具备过硬的教学水平外,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文献资料的查找应该是首当其冲, 至关重要的。以下介绍获取文献资料的一些方式、手段, 以便利今后教学所用。

一般而言, 我们在教学备课中, 为更好充实教学内容, 加深对教材相关问题的理解, 须及时了解某一历史问题研究前沿。面对此种情况, 须借助读秀 (http://www.duxiu.com/) 和超星发现 (http://ss. zhizhen.com/) 来进行全面检索。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还须查询相关英文文献资料, 以拓展自身学术视野。这方面可以通过百链 (http://www.blyun.com/) 进行查询, 该网站最大优势就在于英文检索比较出彩。此外, 也可通过中外文统一检索平台———易读 (http://www.yidu.edu.cn/) 检索外文图书和特藏资源, 通过易得 (http://www.yide.calis.edu.cn/) 获取NSTL系统文献, 包括中、日、俄、西文期刊文献。除此之外, 若需查找有关历史专业名词, 可进入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中国大百科网 (http: //ecph.cnki.net/)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中小学版) (http://zref.cnki.net/zref/students/default.aspx) 进行查询。须查找文档, 可进入道客巴巴、豆丁网、百度文库进行相关下载。

另一方面, 若须查找有关历史资料电子书, 可通过一些文史哲论坛来获取。国学数典论坛 (http: //bbs.gxsd.com.cn/) , 所收资料较为详备, 儒藏论坛 (http://gj.scu.edu.cn/forum/index.php) 收录古籍善本 (刻本影印本) 、东亚汉文化圈古籍较为齐全, 学乐酷论坛、书林网等收录大量刻本古籍。此外新浪爱问共享资料、超星共享资料、书殿网亦可进行下载, 获取有关电子文献。其他古籍亦可通过搜韵、中美百万计划 (CADAL)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网站进行在线浏览查询。

教学过程中如须购买纸质书籍, 可通过孔夫子旧书网 (http://www.kongfz.com/) 、淘宝网 (http://www. taobao.com/) 、拍拍网 (http://www.paipai.com/) 购买, 上述网站最大优势在于出售不少绝版旧书, 极大方便历史教学研究之用。此外京东、当当网、亚马逊也是不错选择。稀缺图书可进入中国书网稀缺代寻分站 (http://copies.sinoshu.com/) , 该站提供稀缺、绝版图书代寻服务。朗润数字书店 (http://www.lrbook. com/) 提供稀缺绝版图书代寻和按需印制服务。

二、多媒体 PPT 制作素材来源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要形象生动地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历史风貌, 恰当运用音频、影像资料将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PPT在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手段获取影像资料、音频资料, 从而充实PPT教学内容, 其对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影像资料的选取

一般而言, 教师在制作PPT, 选取视频资料时, 多以纪录片为主。有鉴于此, 可进入优酷网、土豆网、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纪实台, 中国纪录片网 (http://docuchina.cntv.cn) , 高清影视下载网 (http: //www.gaoqing.tv/) 、V资源 (http://www.vziyuan.com/) 、公开课纪录片下载网 (http://www.opclass.com/) 等网站, 根据所需, 通过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稞麦综合视频站下载器 (xmlbar) 下载教学所需纪录片资料。值得注意的是, 所下载资料仅可用于教学,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否则侵权。在使用过程中, 我们还需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对下载的视频进行剪辑, 这方面可通过视频剪切合并器V9.6, 会声会影X5 (视频剪辑软件) 官方简体中文版, 视频编辑专家V7.3, 视频截取专家V4.3.6.916进行剪切编辑, 有关音频资料可通过Adobe Audition (音频编辑) V5.5进行编辑。为丰富教学资源及教师个人历史知识, 也可进入百家讲坛网 (http://www.baijiajiangtan.org/) 及其论坛, 在线视听和下载有关央视百家论坛节目内容,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

2.图片资料的选取

在制作PPT的过程中, 我们也会用到大量历史图片, 可进入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 和照片中国 (国内资源数量最多的大型历史社区) (http: //www.picturechina.com.cn/) 、CNKI学术图片知识库 (http://image.cnki.net/default.aspx) 、公元集成教学图片数据库 (http://gytp.cnki.net/) 这四个网站进行搜索下载。

三、在线专业教学及视频讲座网站

历史教师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和借鉴同行历史教学经验, 因此浏览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网站, 给自身充电, 也是上好一门历史课的关键。有鉴于此, 笔者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所需, 推荐以下网站以备中学历史教师教学之需。

1.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该网站是历史学科门户网站, 资料丰富、原创性强。网站主要有高一新课标、历史flash、历史视频、历史课件、教师论文、历史教案、试题交流、高考中考、学生园地、历史百科、活动探究课等栏目。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http://www.lsjxck.com/)

该网站系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官网, 其栏目下设期刊阅览、教育视点、学术驿站、名师之窗、教学研究、学生天地、中考高考等栏目, 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较强实用性。

3.中学历史教学世界 (http://www.lsjxsj.com/)

该网站设有学科信息、课改方针、课程资源、教学探索、中考天地、史海泛舟、学史一得、高中教学、每月推荐、教研组风采等栏目。

4.中学历史课程网 (http://hist.cersp.com/)

该网站包括课程建设、试题精选、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测量评价、历史研究、教材资源、图说历史、历史论坛、历史博客等栏目, 各种教学资源极其丰富, 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育网站。

5.人教网 (http://www.pep.com.cn/)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设有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栏目, 下设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历史论坛等。其同步教学资源内容丰富, 以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新教材为主, 包括电子课本、教师用书、教学设计、课件、试题、教辅等。

6. 岳麓书社历史教材网 (http://www.ylss.cn/ ylnew/index.htm)

该网站设有教材教辅、学术动态、教学园地、学生之友、史海拾贝、教学资料、考试中心、培训信息、实验之声等内容。

7.骆志煌工作室 (http://www.laoluo.net/)

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个人网站: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名城、学史论文、历史人物、时事溯源、历史博物馆、课程整合、历史课件、学习辅导和历史习题。

8.历史风云网 (http://www.lsfyw.net/)

广东博罗中学周建定老师创建, 界面精美, 新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栏目有岳麓版政治史、人教版政治史、人民版政治史、岳麓版经济史、人教版经济史、人民版经济史、岳麓版文化史、人教 版文化史、人民版文化史等。

9.中学历史在线 (http://www.ls11.com/)

该网站下设的历史教改、备课频道是其亮点。10.中学历史教研网 (http://www.lsxkc.net/)

该网站系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主办, 内含高中版历史、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

以上列举的, 仅仅只是千万史学网站中的“沧海一粟”, 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的网络备课有所帮助。

此外,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为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 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在线视频讲座网站来进行充电。比较知名的在线讲座视频网站有超星学术视频 (http://videonew.nlic.net.cn:83/) , 该视频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 将他们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制作成视频, 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网易公开课 (http://open.163.com/) , 系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 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 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 该网站还收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此外, 还有新浪公开课 (http://open.sina.com.cn/) 、中国网络电视中国公开课 (http://opencla.cntv.cn/) 、爱课程 (http://www. icourses.cn/home/) 等在线视频网站均可进行观看浏览, 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与此同时, 还可通过国 家精品课 程网 (http://www. jingpinke.com/) 进一步弥补和完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

四、专业历史学术网站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充实历史教学相关内容。一些考古学网站可以提供教师相关资料和信息, 如考古网 (http: //kaoguwang.com/index.php) 为开放多元的公众考古社区, 考古汇 (http://www.kaoguhui.cn/webshow/index. htm) 则借助考古学科和行业领域的动向、成果, 以通俗、活泼的形式, 综合展现考古学及文物学的相关知识, 为考古行业和公众搭建互动网络平台。此外, 还可充分运用部分历史网站的资料对教学加以充实, 如腾讯网历史频道、凤凰网历史频道、民国春秋 (http://www.mg1912.com/) 、近代中国研究 (http: //www.modernchina.org.cn/) 、象牙塔·国史探微 (http: //www.xiangyata.net/history) 、近代中国 (http://www. china1840-1949.com/) 等网站就有不少历史教学资料素材。世界史方面可浏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http://www.cawhi.com/) , 该网站系陈德正教授受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之托主持的非经营性网站, 旨在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的有关国内外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信息,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 (http://www.chinamedhis. com/) 由中国世纪中世纪史学会主办,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研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的网站。Internet History Sourcebooks (http://ocw.mit.edu/courses/history/) 该网站内容丰富, 可当作世界史参考数据。该网站提供各种主题历史资源连结, 如欧洲中世纪史、女性史、东亚史、犹太史、科学史、伊斯兰史等资源连结。Eyewitness to history (http://www.eyewitnesstohistory. com/index.html) 内分为上古史、中古与文艺复兴史、十七世纪史、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二战、一战史等。内有影音数据, 为口述历史与影像史学参考网站。

五、大型在线工具书

中学历史教学中, 需要运用原始文献资料以便教学研究之用。因而用到一些大型在线工具书, 如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华古籍在线全文检索、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古今图书集成等。目前文渊阁四库全书可 进行在线查询的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所收四库全书 (http://skqs.nlic.net.cn:8000/scripts/skinet.dll? OnLoginPage) , 该网络版可大幅节省搜寻及整理资料的精力和时间, 透过《四库电子版》进行全文检索, 只需输入字符串或单字, 便可数秒间完成, 为学术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国学宝典数据库 (http: //www.gxbd.com/) , 该数据库是全球最大中国传统文化检索引擎、内容很全面, 支持复合检索功能。中华古籍在线全文检索 (http://wenxian.fanren8.com/) 提供数万部13亿字的全文检索, 免费、自由开放!南开大学开发的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 (http://202. 114.65.57/net25/) 可进行在线网络字词语的检索及阅读。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 (http: //hanji.sinica.edu.tw/) 包含汉籍全文数据库 (含二十五史、十三经、诸子、古籍十八种、古籍三十四种、大正新修大藏经) 、古汉语语料库、正统道藏、词话集成、新清史-本纪、乐府诗集、闽南语俗曲唱本《歌仔册》及政书、类书与史料汇编等, 其收录文献丰富, 可资研究。此外, 台湾故宫东吴数位古今图书集成 (http://192.83.187.228/gjtsnet/index.htm) 、古今图书集成索引 & 全书图像 (http://gjtsjc.gxu.edu.cn/) 也可使用检索。另外, 台湾学者开发了Accelon3开放古籍平台 (含辞典、藏经、文集、丛书等19部全文检索数据库) , 除此之外, “十通”、“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等在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也可加以利用。查找地方志全文, 可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资源 (http://mylib.nlc. gov.cn/web/guest/shuzifangzhi) , 查找字词解释, 可利用汉典 (http://www.zdic.net/) , 汉语大词典 (http: //218.78.212.175/hd/) 。有关中西历年表的转换, 可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工具 (http: //sinocal.sinica.edu.tw/) 。

参考文献

[1]何小燕.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 2003 (12) .

[2]罗宣.网络时代史学研究手段的革新—试论学术性数据库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史学集刊, 2003 (4) .

上一篇: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5则范文下一篇:苦中有乐的军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