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2024-06-06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精选6篇)

篇1: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从审计署编制完成并印发2008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来看,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署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5项,其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8项。从工作量安排看,效益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重将在80%以上。这一计划安排表明,我国审计事业的方向,从传统的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移到效益审计

为主的角色上来。

近几年来,围绕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活动中经济资源的消耗和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或检查,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重点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同时关注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探索对一些项目和资金开展绩效评估。对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政府改革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及其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

实施效益审计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其行政效能、促进其廉洁从政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行政效能监察纳入廉政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为政府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能力。因为群众评价廉政建设的标准,表现为政府的行政效能,体现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经济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使用成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最基本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是建立廉价高效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而且反映在行政管理领域。政府对社会经济领域实施管理,其目的是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而不是增加市场的创业成本。政府行政的高投入、低效能,显然不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所以,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经济型”政府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单要靠制度约束,也需要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这种审计监督机制不仅要靠真实合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同时需要效益审计从立项、运行、效能等方面,深层次剖析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各种矛盾和因素。

(三)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预算执行看支出,支出的重点又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资金不仅数量多,而且性质、用途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普遍地、大规模的搞起来将为我国效益审计的整体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再分配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对于改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理财观念,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不仅是社会、政府、审计机关的责任和需要,而且符合我国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行政事业的效益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具体化,只有编制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才能使我们的审计项目顺利进行

篇2: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的重要职责,审计内容也比较复杂。从工作以来我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发现我平时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关注不够,这无疑增加了审计风险。

一、对各种收入的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种类繁多,除财政拨款、专项补助、各种收费收入外,有的还有赞助款、房租收入等,在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收入管理混乱。

1、将收取的房租费直接记入往来科目中,长期挂账也未申报纳税。如某事业单位将八万多元的房租费记入其他应付款长达三年未转账,还有某事业单位将房租费直接记入工会经费中;

2、将应收取的房租费通过合同约定直接冲抵购买的办公用品等,收支均未开票入账也未申报纳税。如某行政单位将近万元的办公用品和文印费直接冲抵应收取的房租费,收支均未纳入单位账内核算;

3、未将收取的相关手续费纳入账内核算,直接用于相关费用开支。如某事业单位未将地税部门支付的近二万元的代征手续费纳入账内核算,直接用于财务部门的补助和相关费用;

4、有些单位之间为了逃避财政部门监管,直接将支出票据在应支付相关费用的单位报销。如某行政单位直接用近万元的招待费票据在应支付相关费用的单位报销,其收支均未纳入单位账内核算,容易形成“账外账”。

上述行为,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不实,影响了单位收支规模的真实性,也逃避了财税部门监管,容易形成“小金库”。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审前调查时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查等方法,并结合账面审查情况,关注各种可能隐瞒收入的行为,对收入管理混乱的单位应督促其建章、建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收入的管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审计

固定资产由于价值高、不易移动,容易忽视对其真实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

1、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未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某行政单位多年前已将公用车辆出售,至今未进行账务处理。有的单位房屋已拆除并新建多年,至今未办理竣工决算也未作固定资产增减的账务处理。一些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已报废还未作账务处理;

2、有些单位以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合作建房,房屋已使用多年,至今未办理竣工决算,房租收入和固定资产也未入账。如某行政单位几年前以出租土地使用权合作新建办公楼,总投资七十三万元,至今未办理竣工决算,房租收入和固定资产均未入账,也未申报缴纳相关税费;

3、某些单位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业严重。如某行政单位将一辆四成新的红旗轿车自行处置仅收五千元;四是有些单位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虽设有明细账,但登记不规范、不及时。有的长期未盘点,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账账、账实不符。

由于上述问题,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实,家底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应通过审前调查、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对、现场抽查等方式核实家底,对管理混乱的单位应督促其建章、建制、建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对各类票据的审计

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严重的漏洞。

1、有些单位票据领用和核销未办理任何手续,容易形成“小金库”。如某行政单位的下属部门用财政收款收据三年在上级相关部门收取业务费等三万多元直接用于支付招待、补助等,未办理票据核销手续,其收支也未纳入单位统一核算;

2、有的单位将财政票据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导致税款流失,有些单位未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如某事业单位用财政收款收据替别人代开近二万元的引水管道维修工程款。有些单位还私自购买大量的自制收据,不仅脱离了财政监督,而且造成单位收支核算不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有些单位为了谋取小团体利益,采取开“阴阳票”或自制收据套取现金,逃避财政部门监管,形成“账外账”;四是票据档案保存不完整,有些单位作废的票据保存不完整,有的收据联未收回,有的只收回了报查联。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种类较多,有的数量较大,多数情况下审查票据的工作量较大,在审计时容易被忽视。因此,审计人员在对各类票据的领用和核销管理审查时,应对票据购领证进行审查,注意对已使用而未收款的票据进行核对,特别是对那些未使用财政票据而用自制收据的单位更应特别关注。

四、对往来款项的审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比较重视,但对单位的其他往来款项往往容易忽视。审计发现有些单位的内部往来管理混乱。

1、内部往来科目长期未对账,审计发现不少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多年不对账,有的根本无法对账;

2、记账依据不一致,内部往来挂账随意性大。有些单位使用一些白条、领导批件、工程完工单或自制收据,有的记账双方不同时记账,特别是一些单位之间的临时借款,出借方已凭借据记账,借款方未记账,有的为了应付上级专项检查随意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3、经办人报销费用未及时收回借款,个别单位因经费紧张,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直接凭单据全额给经办人打欠条挂账,未及时冲消原来的借款,造成虚增资产、负债;四是人员调动时未及时结算,长时间挂账。如某单位挂账人员已调走十几年,但在原单位还有其应收应付款项,未进行清算。

因此,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款项核算的监督,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对账、转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篇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 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国家审计, 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监督的主要对象是使用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的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相对于部门单位而言, 国家审计是外部审计。当前, 国有企业和财政资金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 不可能监督所有的审计对象, 更不可能延伸审计所有的资金使用单位, 而内部审计具有人员多, 分布广, 熟悉部门单位情况, 对下属单位审计具有一定外部性等特点, 通过开展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工作, 弥补国家审计的不足, 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如果把国家审计比作中枢神经, 内部审计就是遍布各经济组织的网络神经, 对于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从微观经济管理理论上讲, 一个健全的经济组织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决策与指挥、执行与反馈、监督与控制相结合的体制。内审机构和人员在单位权力机构或主要负责人领导下, 围绕单位活动中心, 以资金走向为线索, 以资产管理为纽带, 以效益为重点开展审计, 发现问题, 查处违纪, 建章立制, 堵塞漏洞, 规范管理, 从而成为经济组织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再次, 内部审计是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措施。从权力运行的各环节看:在权力取得环节, 通过审计, 能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者或管理者业绩与能力, 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依据等。在权力运行过程环节, 对财物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能削减、分解、制衡权力。在权力运行结果环节, 对权力运用正确与否以及经济责任履行程度等进行评价和鉴证, 对违规违纪等后果进行纠正, 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和过错责任追究等。从权力行使的主体看:如通过对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监督制约行政权;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监督制约职务权;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审计, 监督制约经营决策、管理权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一)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独具的本质特征, 是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从理论上讲,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其领导机构有密切关系, 领导机构的层次越高, 其独立性越强;领导机构的层次越低, 独立性越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而设置的较少, 而绝大部分是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和设在财务部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虽然能使审计结论和决定容易得到落实, 但审计的职能主要侧重于监督, 难以执行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 这种财审合一的状况不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 审计的结论和决定难以落实, 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内部审计还未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内部审计主要还局限于监督导向型审计, 服务导向型审计还未普及。

(二)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 还要掌握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想构成为:经济管理专业占1/3, 工程技术专业占1/3, 其他专业占1/3。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 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 这些人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 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 知识面较单一, 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极少, 其中工程技术专业及法律专业的极其缺乏, 从而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 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三) 内审工作领域狭窄。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 促进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以维护公共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的职责。而实际情况是,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活动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围;采用的是就账查账的传统审计方法, 审计范围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只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规范, 至于资金使用的效益、效果如何, 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一现状, 一方面弱化了内审监督强度, 难以全面实现审计在经济建设中促进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 不及时地跟踪问题, 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控缺位。

(四) 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但是, 部分审计机构至今仍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 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 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 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 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 问题定性模棱两可。以上现状的存在, 使得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五) 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

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 并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服从于中心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重点, 脱离实际, 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也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重点, 只应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 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例行公事, 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措施

(一) 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的目标是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为主, 这一内审目标是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客观经济环境的需要的;但是,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 特别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中心的建立, 被内审单位财务收支逐步规范, 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和应用, 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因此, 按照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审工作提出“转型升位”的工作目标, 即把“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努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地位。内审工作要适应“转型升位”的发展目标,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在审计目的上, 要由以资产安全为主向以资产效益为主转变;在审计角色上, 要由单一的“监督”角色向“参谋”和“顾问”角色转变;在审计内容上, 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在审计关口上, 从事后审计为主向以事中、事前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

(二)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制制度, 确保内审主体的组织独立。内部审计组织地位的最低要求, 是独立或不属于单位其他职能部门, 以保持内审人员在下属事业单位关系上与被内审单位及相关业务活动相分离。为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保证内审的独立性, 必须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 通过立法, 确保审计主体的组织独立。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章程中明确内审的组织形式和地位, 并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和方法。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理处罚权限, 建立审计意见, 决定执行追究制, 对拒绝执行或推诿拖延造成不能按期执行内审意见的被审计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追究相应责任, 从而使被审单位更主动自觉地接受内部审计,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 要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审计是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涉及经济活动广的工作,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从单纯财务审计知识向经济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发展。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改善知识结构, 努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内部审计人才。其次, 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 依法审计。认真履行职责, 敢于碰硬, 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坚决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要不徇私情, 一身正气, 廉洁从审, 客观公正地履行审计职责, 自觉维护审计人员的形象。

(四) 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

科学的审计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和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 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在实施审计的工作中, 要充分运用现代的及成熟的审计技术方法。从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到作出审计决定阶段应有完善的“把关”程序。要抓好执法检查和廉政回访工作, 要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 证据收集是否齐全, 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决定是否合法, 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和纠正。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 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五) 借助外部审计提高内审质量。

篇4: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关键词】行政单位;效益审计;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及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1)经济性。效益审计的经济性主要是指对预算编制和支出的合理性审查。预算编制应按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编制,确保其准确、合理、可靠、有效,应检查其各内部单位的正常资金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单位经营运转所需的物资设备是否得到充足保证,人员经费的编制和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支出方面,应检查其是否按法定预算用途进行使用,是否存在铺张浪费、违规超支等情况,是否满足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要求。

(2)效率性。效益审计的效率性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进行审查。重点检查单位机构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遵循“三定”方案要求;是否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否存在消极怠工、人浮于事、自由散漫等情况;管理是否到位,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配套设备是否有效使用;探查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效率低、不经济的原因,从“确保管理职能,注重执行监督”的原则入手,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

(3)效果性。效益审计的效果性主要从工作计划目标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单位运营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合理评价。效果性主要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即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照法定预算标准执行;其内部管理是否有效,获得了预期效果;单位行政活动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有效等。

2.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意义。(1)效益审计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约束公权力“滥用”。行政事业单位很多都是具有“公权力”的机构和组织,容易因权力失去监督而导致权力的“扩大化”、“滥用化”、“官僚化”:服务意识欠缺,效率低下,门难进、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资产管理不受监督,挪用国有资产、贪污腐败横行。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效益审计正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督,约束公权力,给它套上枷笼。

(2)效益审计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节省国家和纳税人开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并不创造和产生经济价值,需要依靠国家财政才能进行正常运转。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国家和纳税人负责,合理收支,避免浪费国家和纳税人的金钱。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效益审计,正是着眼于对其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查找和发现其内部资金管理漏洞,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收支管理,缩减不合理的支出,杜绝资金违法使用等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实现其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效益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财务收支审计过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和审计机关还在翻财务收支审计“审会计”的老黄历,认为效益审计就是旧瓶装新酒,换了个名称而已。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都是照搬过去财务收支审计那一套,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的考量。而财务审计只是依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状况进行合理合法性审查,缺乏一定的经济社会评判标准,难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深层次管理与外部的协调适应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求。

2.方法落后,难满足效益审计需要。效益审计涉及的审计对象主体类别多种多样,既有行使公权力如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行政机关,也有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诸如高速路管理局,还有诸如政党团体和人民组织,诸如团委、妇联、工商联等组织。这就导致审计机关很难针对这些类型不一的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统一的方法和技术。而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影响着审计结果的公允公正,但在具体实践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审计证据指导准则,导致效益审计存在审计风险。

3.未建立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对行政事业的审计与对企业审计或其他审计有所不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创造经济价值,也没有创造经济价值的驱动,其行为活动并不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单纯经济行为,更多的表现为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具有外部性职能的社会行为。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使用考量应着眼于其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评价必须建立其合理有效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用以衡量其行为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目前很多审计机关在进行效益审计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重检查、轻评价”,导致审计结束后,难以反映被审计单位活动的真实社会表现,无法解决问题。

4.审计队伍素质亟待加强。如前所述,效益审计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活动进行考察和评价,因此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必须的审计知识、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管理、统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然而由于财务审计过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审计人员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和工具,知识陈旧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同时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多,欠缺效益审计技能和方法,导致效益审计难以取得较大进展。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效益审计观念。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效益审计观念,提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对效益审计的宣传和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区分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准确掌握效益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应将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有机结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走向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使得审计人员更能形成准确、全面的价值评判体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效益审计内容的学习,自觉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为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任务创造良好环境。

2.探索创新科学的效益审计方法。一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资料,抓住与效益有关的账户和内容进行分析审查,评价其资金管理使用状况及其社会经济效益。二是对被审计预算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具体研究其资金的管理使用状况及效果。三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成果与预算收支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因素分析,分解研究各种因素变量对其预算执行变动的影响程度,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效益优劣的客观原因,从而进行正确的效益评价,促进被审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果。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科学健全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由评价客体、指标、标准和结论等内容构成。其中,评价客体是指被效益审计对象,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的内部机构或单个项目等。评价指标可以反映评价客体真实效益的量化性指标,包括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评价标准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和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社会要求。评价结论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效益审计后得出的价值型判断。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依照相关政策要求、人民群众合理意愿、经济社会管理需求进行合理确定,具有易操作性、量化性和全面性。

4.加强审计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政府和审计机关应提高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配套人员编制和经费额度,使得审计队伍建设“有米下锅”。其次,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引进和选拔。通过和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鼓励发展效益审计培训学校等,为培养效益审计后备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宽审计人员的眼界和知识面,在增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审计人员对经济、社会、管理、行政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他们的效益审计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审计机关在执行效益审计时,应转变传统的财务审计观念,提高对效益审计的正确认识,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以确保效益审计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贺海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1)

篇5:行政单位审计报告

一年来,在单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科主任的岗位上,带领审计科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单位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单位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

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1、从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上实现了由原来的浅层次、窄领域的简单审计向多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从创建到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良性过渡。

2、从个人的工作能力发面,实现了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工作过分谨慎小心,甚至有些领域不敢介入,到现在能大胆的、全面的开展工作的转变。

可以说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大家庭中,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我相信有单位领导的信任,有在座的各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单位的内审工作一定能一年比一年有起色。

同时也会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及欢迎。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xx年的主要工作

1、严格审计的纪律和制度

审计部是一个比较新的部室,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

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自从我调到审计科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根据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内部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本着既要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进行了内部分工。

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对分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xx科技园是我单位在xx设立的生产明胶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单位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也给总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

根据单位领导的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其帐目及库存进行检查审核的同时,先后分两个阶段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查。

第一阶段是参照总单位的相关制度,帮助该单位制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严格的、定期的会计报告制度。

第二阶段,对规范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正常的审计检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了该单位核算制度的同时,也教育了会计人员,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严格费用报销规定,严格费用审核

审计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沿,审计人员就是把这个关口的,将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堵在这个关口之外,是我们审计人员的责任。

我们从一开始的单纯的业务费用审核逐步扩大到后勤的费用审核、生产车间工资的审核、发货费的审核、车间修理费的审核等,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支出。

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质量,我们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组织学习单位出台发布的新规定,新同志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动请教老同志,并对要点及时做好笔记,所作的这一切都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对费用的审核量上不断增大,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问题的审核,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4、如期实施内部核算制度,加强了员工的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责任心。

首先组织核算人员到车间进行摸底,测算出第一手的基本数据,协助生产实行定产、定员、定岗,重新修订和健全了工资定额,而后又制定出相应的节能降耗的奖惩制度,如网胶使用率由20%提高到40%。

在组织摸底的过程中,我发现单位的废胶皮、网胶都做垃圾处理,经过审计科的不断咨询调查,发现市场上对该类废品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这些废品每月可以为单位增收近万元。

5、为供应部门提供市场信息 ,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部门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核查,并结合核查进行了市场调研,这也是审计部20xx年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内容。

核查中,为了把问题核查清楚,把市场调研准确,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多方收集市场信息资料,这一切都为我们后期的采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采购的钛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棕榈油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胶囊壳由原来的每万粒xxx元降到xxx元,等等,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单位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6、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在本部门全体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对单位内部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对财务及外协出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帐目混乱及现金短缺的等问题。

篇6: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判断题:

1、通常所说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费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详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部门决算报表实际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64条。

3、财政监督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部门决算审计实际是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法授予的职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决算进行检查,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只能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出具审计报告。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并非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所有业务都只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可以就审计报告的格式进行约定,约定的报告格式可以不是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此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在审计报告中声称遵守了审计准则。

4、财政部门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时,委托人应承担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会计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承担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责任的应该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当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不一致时,委托人一般不应该承担决算报表的编制责任。

5、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无论被审计单位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都应完成该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填制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一个前提是,被审计单位该内部控制存在。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评估的风险而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审计并不要求了解与财务报表中每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或与其每项认定相关的所有控制活动。很显然,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内部控制明显与审计不相关,也不会成为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

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7〕12号,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应用指南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四条。

7、注册会计师执行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及运行是否有效。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是否得到了执行。要证实内控是否有效运行,一般要通过控制测试来解决。

8、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只要总的收入支出不突破预算,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进行适当调剂,预算执行单位是可以自主决定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基本支出是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项目支出是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因此,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不能由单位自主调剂使用。

9、在审计部门决算报表收入类科目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应关注收入是否完整,即关注收入的低估风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般而言,由于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及时解缴,因此高估收入可能意味着无钱可缴,因此缺乏动机。而低估收入则意味着可以少缴收入,以便以丰补歉或者用于一些预算外的支出项目。因此,从动机分析,被审计单位低估收入的风险可能更高一些。

10、在审计部门决算报表支出类科目时,除了关注其合法性之外,注册会计师主要应关注支出是否真实,即关注支出的高估风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般而言,由于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低估收入或高估支出意味着可以少缴收入,以便以丰补歉或者用于一些预算外的支出项目。因此,从动机分析,被审计单位高估支出的风险可能也较高。

11、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专业性较强,因此,审计工作底稿除了注册会计师本人,并不能保证其他人员能看得懂。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一)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一)审计过程;

(二)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四)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12、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应用指南、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等多个层次,在法律上它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定要求,而指南的作用只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简单地说准则才是法定要求,而指南只具有参考意义。

13、注册会计师只要出具审计报告,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注明“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三条。

14、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的评价通常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个方面。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15、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法、流程图法、文字叙述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其中,调查问卷法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被审计单位的流程,便于审计人员发现关键控制点。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应该是流程图法。

16、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阶段,最起码要对执行内控的人物、时间、地点有所了解。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项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会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什么行动,要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这三点必不可少,是最基本的要求。

17、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注册会计师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相关。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8、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各级审计部门负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预算法》,应为各级财政部门。

19、在初步业务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就审计报告的格式与委托人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记录于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其他适当形式的书面协议中。审计业务约定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对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20、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控控制调查和测试时一般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关键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而对于不经常发生的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不一定进行了解和测试。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1、“一支笔”审批是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控制程序,事实证明,该控制措施是目前控制经费支出最有效的手段。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一支笔”往往会使其他控制程序流于形式,形成重审批、轻审核的现象,反而不利于支出的控制。

22、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控制中,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不属于不相容职务。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三条。

2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

1、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A、财政部门 B、审计部门 C、会计师事务所 D、监察部门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预算法》

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A、一个或多个金额 B、二个金额 C、三个金额 D、一个或多个交易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八条。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规定,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 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4、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A、主管部门 B、领导集体 C、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D、负责人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

5、关于印章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B、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

C、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

D、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6、行政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决策应由()决定。

A、单位负责人 B、党委

C、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D、专门的投资部门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7、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时,以下人员比较适合的是()。

A、实习生 B、刚毕业的大学生

C、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D、经验丰富的事务所的项目经理。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

8、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的阶段,其主要任务应该是()。

A、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B、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C、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 D、评价相关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是否合格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一般从两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一是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二是运行是否有效。在内部控制了解阶段,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9、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的了解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穿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A、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已有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B、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 C、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是否重视 D、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是否得到了执行。要证实内控是否有效运行,一般要通过控制测试来解决。

10、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应基于注册会计的专业判断,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

A、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同时应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B、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C、大股东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不考虑错报对小股东可能产生的影响。D、监管部门和股东的信息需求基础上作出的。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1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工作。

A、保管和序时登记 B、销毁与回收 C、领用与登记 D、票据押运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八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备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12、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支出审核控制。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A、签字且只能签字 B、盖章且只能盖章 C、签字或盖章 D、粘贴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条第二款。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13、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决定。

A、单位负责人 B、财务部门

C、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D、党委书记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一条。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1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

A、出具收据 B、质量检验报告 C、资产清查报告 D、出具验收证明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六条。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15、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包括单位工作人员()等支出。

A、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参观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B、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门票、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C、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D、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随行家属等人员费用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因公出国(境)费用包括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16、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包括()等支出。

A、驾驶员工资与福利支出、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

B、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 C、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维修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

D、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车辆调度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17、2009年1月,湖北潜江财政局女干部窃取国库580万购名车金条。该局有职工向媒体报料说: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具备私自拿取财政局负责人、中心负责人印章,开具“支付令”的条件,同时知道支付令密码,给国家资金被盗造成客观上的条件。潜江财政局的上述情况反映了其内部控制的哪种控制方法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A、会计控制 B、归口管理 C、财产保护控制 D、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18、某行政单位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财务报销。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测试时发现有一部分超过规定开支标准的费用经过审批后报销,因此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内部控制不可信赖,那么,他在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主要关注支出的()风险。

A、真实性 B、完整性 C、准确性 D、权利与义务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真实性”,相对于交易或事项而言,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所有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超过规定标准的费用一般应认为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费用。因此,如果发现有超标准的费用被记录且未被内控识别和制止,那意味着支出的真实性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主要风险。

19、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最低要求,通俗地说,能让人看懂。这里的人是指()。

A、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人 B、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人

C、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D、负责监管的人员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一)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0、为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常常会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双重目的的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试时,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审计人员既获得了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证据又了货币资金余额是否准确的证据

B、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样的审计工作做两遍

C、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一样本总体先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的调查与测试,然后再进行实质性测试

D、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同一名审计人员对同一样本总体实施不同目的的审计测试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所谓双重目的有时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一项控制测试程序,能同时取得有关控制的有效性(控制测试)和报表中的重要错报(细节测试)这两个方面的证据。如,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和评价某项特定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控制风险提供证据,同时也可以为确定所审计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提供审计证据。有时也指某项程序既可以用于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同时,该项程序也可以运用于实质性程序中,对特定交易或事项在认定层次进行细节测试。比如在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需要检查应收账款业务凭证的签名、审核和交易记录金额等情况,这一程序一方面可以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情况提供证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实现应收账款审计目标提供基本审计证据。实务中注册会计师运用双重目的的测试,往往是为了使审计过程更经济有效。

21、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的完整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程序是()。

A、从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明细账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收入记录与相应的记账凭证核对其记账金额是否一致

B、取得财政部门的计划批复表,并将其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 C、获取或编制财政拨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

D、获取或编制财政拨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通过外部的原始单据与被审计单位的账面记录进行核对,能够应对账面记录不完整的风险。财政部门的计划批复表是部门取得收入的最有证明力的外部证据之一。

22、部门决算报表是被审计单位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因此,对部门决算报表的审计,首先要注意()。

A、将决算报表项目与年初的预算进行核对 B、收入的合法性 C、支出的真实性 D、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因为决算是预算的执行结果。

23、会计师事务所对部门决算报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除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复核外,还要特别注意()。

A、人员的选派与督导 B、采用详细审计 C、巡视

D、设计以实质性测试为主的审计程序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首先是选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保证项目组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并保证达到事务所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同时,事务所还应对项目组保持适当的督导。

多选题:

1、下列属于部门决算报表目标的有()。

A、真实 B、准确 C、完整 D、及时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三条。

2、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控制中,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有()

A、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B、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C、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D、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六条。

3、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主要步骤包括()。

A、进行初步业务活动 B、计划审计工作 C、进行风险评估

D、设计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E、发表审计意见 正确答案:ABCDE 题目解析:见课件。

4、在初步业务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应与委托人就业务约定书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下列一般属于业务约定书条款的是()。

A、审计报告的用途及报告使用人 B、审计收费及相关费用的承担

C、审计准则的遵循条款与审计报告的格式 D、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金额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见课件中业务约定书部分。

5、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往往要经过收集、分类及取得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初步了解,以确定将要调查和测试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范围。注册会计师一般应收集哪些类型的内部控制?()

A、目前存在的内控 B、针对日常业务的内控

C、会对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内控 D、各种规范、指引中规定的内控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评估的风险而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审计并不要求了解与财务报表中每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或与其每项认定相关的所有控制活动。因此,在部门决算审计过程中,只有满足A、B、C三种特征的内部控制才是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6、与其他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相比,流程图法具有()等特点。

A、难于理解 B、易于理解

C、更直观地展示控制流程 D、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控制缺陷

正确答案:BCD 题目解析:流程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易于理解,因此B、C、D都符合这个特征。

7、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控制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A、对经费支出缺乏实际控制 B、不相容职务未能有效分离 C、流程控制不完善 D、控制环境不佳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见课件。

8、如何理解“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用指南还包括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和公共部门实体审计的特殊考虑。这些考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这些实体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

A、应用指南不能替代审计准则

B、应用指南和审计准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指南并不构成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但指南对于注册会计师恰当理解和运用准则必不可少

D、指南并不构成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恰当理解和运用准则时,应用指南是可有可无的 正确答案:AC 题目解析: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定要求,而指南的作用只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简单地说准则才是法定要求,而指南只具有参考意义。

9、注册会计师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支出项目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等情况。

A、“基本支出”项目化 B、上级支出转移下级 C、虚列支出

上一篇: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下一篇:历年高考零分作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