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2024-05-27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共8篇)

篇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面对的压力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是指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159号)文件明确:“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的比例……”。

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工作,严肃接待纪律,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基层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过规定的标准,“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标”等字眼在审计报告中也出现得特别频繁。在实施审计时,感觉到存在三种压力:

一是“法不责众”的压力。如:大部分贫困区县的乡科级单位,每年“公务费”只有数千元,而有的必要工作接待是少不了的。由于业务招待费用开支标准有明确限制性规定,迫使有的单位领导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补“亏空”。这些因素的普遍存在,使得审计决定的落实存在很大难度。二是定性处理的压力。现行财务制度对该项费用的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规定得过于含糊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存在部分单位利用业务招待费当“掩体”,打“擦边球”,以跑项目、拉关系、礼金、娱乐、补助、个人消费等“不好入账”的违规支出列入其中。但现实情况是,业务招待与个人消费、业务招待和娱乐、业务招待与跑项目费用开支的界限不好掌握。

三是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的压力。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由于餐饮娱乐企业普遍存在串开发票、假发票等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有的负责接待的同志自己买东西,开成餐费、住宿、办公用品等业务招待费发票报销。每笔费用的真实性如何,当前审计部门很难判断,人力、财力的限制也不可能一笔一笔查证核实,这就必然加大了审计风险。

篇2: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

来源:财预字[1998]159号 作者:财政部 日期:98-05-14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5.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接待处)用于接待的费用支出,统一在“业务招待费”中反映。

篇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关键词: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制度,透明公开,规范

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义”著称于世,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 个人、单位都少不了发生接待行为, 从每年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各类统计资料中不难发现, 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用支出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支现象, 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控制招待费用、规范招待行为, 笔者经调查与研究作了如下试析:

一、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支出中的问题

有一句俗话“招待费是个筐, 什么都可往里装”, 一语道出业务招待费中的秘密。业务招待费虽是单位财务支出中的一项内容, 但因其隐性化、不透明等诸多的“特殊性”, 带来了过多过乱的问题:“招待”没有了“节制”, 额度越来越大, 标准越来越高;“招待”变成了“身份”, 是权力的代名词, 公私严重不分;“招待”成为了“箩筐”, 吃喝招待装在里面, 送礼送钱也装在里面, 甚至许多个人、家庭消费的东西装在了里面, 招待费俨然成为了一个无底洞。

二、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的原因

1. 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是1998年财政部制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部分规定已出现明显滞后现象。如相关政策只对招待费支出总量规定标准, 而对接待的档次、人次、范围等等都未做统一详细规定, 造成实际执行中就出现标准不一的现象;再如相关政策中对招待费超支行为没有明确的相应处理处罚措施, 发现问题后无具体法律条文可依, 造成处理处罚不到位, 使得招待费超支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

2. 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

中国又是一个重视人情礼节的国家和民族, 单位里来了上级领导、同级部门, 别的也许没有, 但饭是要吃的, 酒差点, 但一定要来点。况且, 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常常自己也是被招待的一分子, 乐在其中, 招待上超标准、档次的现象就难以控制。

3. 单位内控监管不到位。

(1) 报销发票附件不齐全。许多大笔的业务招待费仅以一张和几张大额发票报销, 无任何相关附件和说明。

(2) 开支事由不明确。招待费审批报销单填写过于简单, 没有注明事由、宾客人数、规格、标准等内容, 有时一次招待费报销审批单后附有10余家不同饭店的发票, 发票时间跨度长, 金额从十几元到上百元或上千元不等。

(3) 招待支出时多使用现金结算。对于用现金支付的项目没有统一规定, 报销餐费时大多使用餐饮业定额发票等, 这些都为个别单位或个人虚开票据, 乱支滥报提供了便利。

三、事业单位加强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方式

1. 单位行政的有效管理。

(1)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针对业务招待费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 要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业务招待行为, 使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有一个更加准确可行的标准, 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各项经济违法行为的惩罚标准, 使大家明了其行为的潜在危害性, 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 在单位的业务招待方面进行严格的自我控制, 使各项经济支出能够更加合理化。

(2) 加强透明化管理。首先要从高层入手, 严格规范他们的招待行为, 使其能够公开透明化, 建立有效的财务报告机制, 对于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其次, 对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其工作性质划分业务招待范畴, 超出工作范畴的财务支出, 应进行有力的阻止, 在单位内部给员工一个可靠的财务出纳数据, 让上下级都能够看到数据的真实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 使经济支出的真实性不断加强, 发现其中的漏洞, 能够有效的指证, 帮助单位的真实性树立一个完善的标准。

(3) 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事业单位内部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 有计划的让全体员工针对性学习, 不仅能达到有效的警示教育效果, 还能把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都暴露出来, 通过自我剖析, 认识到腐败现象, 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并有勇气将此现象揭发出来。

2. 单位财务部门的有效监控。

(1) 财务的预算控制。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 在进行各项商务活动中, 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加强对费用预算的有效控制, 从接待人员的性质、标准, 接待的人次, 接待的档次等方面加以考虑, 严格区别对待, 财务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 按照本单位上年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数和招待费占公务费的比例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招待费控制措施和指标, 坚决杜绝超标准、超规格、超范围、先用后批的不规范运作。

(2) 财务的报销控制。事业单位业务招待中存在巧立名目开支业务招待费的问题;存在假开发票报账开支业务招待费, 用于“抵数”或套取现金的问题, 这些不仅需要单位要加强财务报销制度的监控, 还要加强票据的审核管理, 从源头上控制招待费支出的漏洞。费用超过200元的一律要求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支出, 转账联或刷卡单底根作为报销凭据, 做到有依可查;发票要填写单位名称、加盖时间戳记等;业务招待费报销时必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填制支出明细, 记账凭证的填写一定要规范、详尽和真实, 并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如实反映, 防止发生任何营私舞弊的现象。

对于正常合理的招待要实行接待费用的申请、报批、理财等多个环节的控制;对于没有预算、超预算的招待费用, 财务部门应坚决不予以报销。全年招待支出总数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列支标准及部门预算中要求的控制额部分, 按超过列支部分的双倍金额扣缴。为有利于监督, 要定期编报“业务招待费”专项报表并列报审计部门。

3. 单位审计部门的内审控制。

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对内部业务招待费用的审核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各项细节的专项审查, 发现超出真实行为的支出, 应该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罚, 数额较大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厉打击, 以监督审核为突出口, 使经济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打击。

根据国家的各项标准, 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记账凭证进行严格抽审和巡查, 发现问题, 及时落实到个人的身上, 将其中参与违法行为的人一一查实, 通过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达到教育、警示他人的效果。

4. 单位内部管理方式的创新。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督模式在规范管理同时要进行创新, 将好想法实践应用, 通过不断细分, 将创新的思路渗透到对业务招待的注意事项中去。比如进行相关人员的定期重新编制工作、比如酒店和招待用品用招标方式采购、比如平级人员之间周期性检查等等, 这样的行为能够促使大家都参与进来, 进行相互监督, 相互控制, 从根本上达到节约资金、防止腐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目的。

四、总结

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用可以体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用支出应该成为全公开、全透明的行为, 让广大人民群众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鼓励支持群众参与, 让更多真实的数据不断的呈现, 达到社会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事业单位内部通过加强对其规章制度的建立, 加强内部与外部的审核机制, 加强费用支出明细的透明与公开, 加强对个人的思想教育, 加强对细节的监控力度, 使业务招待行为能够变成一种友好交流的行为, 真正把事业单位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报销生活招待费的漏洞暨治理措施[J].社会法制建设, 2009 (9)

[2].邓存海.浅述关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的几点建议[J].中国审计, 2010 (3)

篇4: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核心是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要紧紧抓住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落实资金到位情况和使用效果。

1、开展细致的审前调查工作,加强审计业务培训,制定周密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首先,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抽调专业人才、组成审计组,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定审计的方法。其次,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确定审计要点,经审计组成员研究讨论后,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内容、方法,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合理可行、节约审计资源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程序科学、周密、规范。

2、做好跟踪审计现场控制工作。一是审核财政预算,一方面要搞清楚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核实计划下达数与资金到位数;另一方面,从下达计划的文件中筛选出资金量大,项目影响范围广或涉及群众人数多的资金作为跟踪审计现场实施过程的重点和切入点。二是审核项目计划,首先对招投标情况进行审核,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标底是否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建设单位资质,信誉度是否达到标准。其次,要审核项目造价,重点检查计划下达的标准与签订的合同标准是否一致,对实际执行标准大于计划标准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要求资金管理部门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对合同重新进行论证,防止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造成专项资金支出不合理。三是审核资金拨付管理情况。采取跟着资金走,从资金源头按流向跟踪审计,资金流入到那个部门就跟踪到那里,逐笔核对落实。四是审核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应作为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救灾、扶贫、低保等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时,要对使用发放对象进行审核,审核发放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本村(组)进行了公示,审计要对其灾情损失等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同时,增加取证的多样性,可采取摄像、摄影、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审计证据,对发放对象进行调查时,应扩大覆盖面,调查资金数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低于发放资金总额的30%。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采取随机抽样,做到户必见人,无人换户。要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及物资进行审核,防止资产流失。要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是否作为资产登记入账。对资产决算情况进行审核,核实建设面积,工程取费等情况,防止因高估冒算造成专项资金流失。五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跟踪审计应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进行综合评估评价,重点评估其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无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对于仅以财政预算拨入公用经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公用经费的支出未实行事前申报制度,支出随意性过大。在跟踪审计中,应考虑单位性质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小以及单项(单笔)异常支出进行跟踪。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类跟踪体系。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上,应对需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对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涉及民生资金管理的部门,应作为一类单位,每年进行跟踪审计;对有收费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作为二类单位,对其跟踪审计可每间隔1—2年进行一次,主要跟踪审计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支出的效益性;对资金量小,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单位,作为三类单位,跟踪审计主要以单位自查为主,每年定期向审计机关提交自查报告,审计机关根据自查报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每3—5年进行抽审。

2、对单笔、单项异常资金跟踪审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支出随意性大。在跟踪审计中,对公用经费的支出,要有控制办法,形成一整套管理机制。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公用经费支出档案,对每一项目支出,如招待费、燃修费等,应与前三年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超出历史平均支出范围的异常支出,剔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对单项(单笔)资金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分析原因,一查到底。

3、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在拨付下属单位经费时,多拨付资金,用于报销本单位费用及购置设备等。在跟踪审计时,也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拨出经费档案,与审计年度的拨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超出以前年度拨款范围的资金,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线索,进行延伸跟踪。调查下属单位对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杜绝在拨款环节出现问题,同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对账面无记载的资产亦应跟踪查明原因。

4、对各项非税收入进行跟踪。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列支不合规支出,将一些变相捐赠、赞助、乱收费资金及应由本单位收缴的非税收入,转移下属单位代收,隐匿收入。审计时,一是要延伸跟踪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审核有无超出本单位的收费项目和不属于本单位的支出;二是根据收费许可证的收费范围,对应缴费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核对收费金额;三是对与该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调查,核实捐赠、赞助款的收取情况。

三、开展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处理和后续审计工作

跟踪审计应将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它既是审计成果的体现,也有利于将一些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由于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有些专项资金在审计结束时,资金并未下拨使用,对这些专项资金都需要事后继续跟踪审计。同时,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需要继续跟踪审计,从而更加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篇5: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财预字[1998]159号

颁布时间:1998-5-14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 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5.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接待处)用于接待的费用支出,统一在“业务招待费”中反映。

篇6: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审计

管理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强我乡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支出,禁止铺张浪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共xxx委员会办公室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xxx乡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乡属各单位、各村。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务接待工作,是指举办和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公务洽谈、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性活动。

第三条接待原则

(一)公务接待应遵循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和具体任务完成的原则,做到热情周到、不失礼节,礼仪从简、节俭务实、不铺张浪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为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推进工作、促进和谐、树立xxx乡良好形象服务,确保公务接待工作安全、方便、顺畅。

(二)对口接待原则。除中央、省、市、县党政领 1

导同志、重要客人、重要外宾和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根据工作需要特殊安排的,由乡党委、政府接待外(党政办具体负责),凡来乡检查指导、督查视察、考察调研、学习交流、商务洽谈等工作的上级领导干部或各单位邀请的客人和外宾,以对应的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接待,按具体接待标准接待。

(三)定点接待原则。原则上公务接待定点在乡政府机关食堂。

(四)遵循廉政准则,严明接待纪律。接待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不超范围安排接待,不超标准安排食宿,不得在营利性场所安排娱乐活动;不得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赠送礼金、有价证券、贵重礼品和额外配发生活用品。各类接待活动要本着减少陪同人员的原则,视检查、督查、调研、考察等公务性活动的领导同志及团组的职级和团组的人数确定陪同人员和陪餐人数,陪同、陪餐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客人人数。接待大型检查、考察团组时适当集中统一安排车辆。

(五)严格公务卡接待消费制度。要严格执行公务卡接待消费制度,除了在单位食堂就餐外,其他公务用餐原则上实行刷卡消费,一次一结算,结算时将菜单附后,不得签单、赊账。

第四条接待范围及标准

(一)公务接待原则上一律到乡政府机关食堂就餐,按级别按标准接待。副县级及以上领导25元/人,副科级、正科级领导20元/人,其他一般干部15元/人,村干部不超过10元/人。其他客人和外宾按其身份、知名度酌情确定宴请标准。

(二)公务接待确需在县城区安排住宿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住套间;厅局级以上领导同志原则上住套间;县处级及以下领导同志原则上住标间(正处级领导原则上住单间);其他客人和外宾按其身份、知名度酌情安排住房。

(三)烟酒的使用和管理

(1)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席两包70元以内的香烟。

(2)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每席两包50元以内的

3香烟。

(3)其他客人和外宾按其身份、知名度和对xxx乡发展的重要程度,酌情安排。

(4)招待用酒原则上用xxx乡生产的白酒。

(5)任何人不得擅自提高接待标准和规格,特殊情况需要超标准安排的,请示主要领导批准。

(6)接待用烟、酒由党政办统一购买,专人管理,并建立台帐。

第五条接待经费

(一)接待遵循“对口接待,归口列支,统一管理,厉行节约”的原则,在对口接待单位公用经费中据实列支。

(二)各单位对口接待需其他单位协办的大型外商投资考察团的重要客人,所发生的接待费用由主办单位据实列支。

第六条乡内接待工作日中餐一律不准喝酒。凡是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无论在机关还是下基层,无论是公费还是自费,工作日中餐一律不准喝酒。

第七条 建立公务接待逐月公示报告制。每月10日

4前,由党政办向乡纪委、财政所报告上月公务接待情况,公务接待情况逐月公开、公示。

第八条各单位要加强对公务接待工作的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工作。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财政部门要加强公务费的预算执行管理和使用监督;接待单位要整合已有的接待服务设施,利用社会服务资源,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纪委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认真受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九条本办法由乡纪委、财政所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来制定的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xxx乡党政办公室

篇7: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的重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应重点核实以下四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其收费项目是否有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文件,是否办理了收费许可证;二是将收费票据上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与收费许可证所载的内容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今年4月我们对某省属执法单位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延伸调查有关乡镇场(街道办),成功查出该单位利用职权,在无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使用自制收款收据收取全县各乡镇场(街道办)“某某费”(自行设立的收费名目)5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三是从财政部门取得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信息,并核对其收、发、存数量和号码是否相互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领用和注销情况,重点审阅领票未登记、用票未注销、过期作废票仍然使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审核同一事项票据不同联之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大头小尾现象,审阅票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合乎逻辑;核对票据收、发、存票据号码是否一致,复算票据金额及合计是否与持有现金、缴存银行数额相符,有无执收个人和单位只领票据不缴款、少缴款、长期占压、挪用挤占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部分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要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将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由于目前县级财政对罚没收入全部实行预算管理,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仍然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采用变通手法将罚没款转作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去年我们在对某涉农部门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查阅其执法案卷,并延伸调查有关当事人,查出该单位弄虚作假将29万元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违纪问题。

二、专项资金。国家每年安排大量的专项资金促进和扶持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也就成为了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加强专项资金跟踪调查审计,由于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较严,因此项目单位一般不敢明目张胆挤占挪用,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变通方式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如:我们2011年在对某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中央财政2009、2010年下拨给某镇的某专项资金120万元进行了跟踪调查,某镇将上述专项资金分别拨付到其所辖的两个行政村,审计人员顺着资金的流向,对两个行政村进行了延伸审计,发现该镇以往来资金的名义将下拨的专项资金收回20多万元到镇机关,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二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支出中管理性费用,尤其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审计,防止项目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发放干部职工福利的行为。如我们2010年在对某办2009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办行政账上非常干净,除了发放干部职工工资、津贴及差旅费和零星办公费外,几乎没有其他开支,招待费也只有五千多元。但是,根据平时了解该办来往客人很多,招待费应该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认为这很不正常,接着我们又对其项目资金专账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招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特别多,全年达30多万元,而且在两个月时间内分别召开了三次全县有关乡村干部会议和四次培训班,每次会议和培训都有三天以上,我们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于是通过外围调查有关乡镇分管领导和相关参加会议和培训的人员,最终查出该办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议、培训通知文件,在其定点的酒店开具虚假的餐费、住宿费发票(发票是真的,内容是假的),套取资金8万元用于发放干部职工节日福利和将行政招待费16万元放在项目资金账上报销的违纪问题。

三、房租收入。一些单位为了逃避监督,达到偷漏税收的目的,通过各种变通方式隐瞒房租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账、证、表就账查账,而应跳出账本拓宽审计视野,通过内查外调掌握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和运营的真实状况。如我们今年在对某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该单位2010年将办公大楼的部分楼层改造成小宾馆,并对外出租营业。但在单位账上并没有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于是,审计人员通过内查外调了解到真实租赁情况。在事实面前该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酒店确实对外承包了,签订了5年合同,合同规定,承包人负责购置所有客房内的空调、液晶电视和电脑,设备购置款抵顶5年承包费30万元。这样,通过上述变通手法使设备购置费和房租收入均不在账上反映,造成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严重账实不符,并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已入账房租收入税金缴交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会自觉按照相关规定足额申报缴纳房屋租赁收入的有关税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取房屋租金时,出具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收据、普通收据等非租赁专用票据,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赞助费收入。赞助费审计的重点是核实其真实性、合理性,要揭开其面纱,还其本来面目。一是要防止部分手中握有行政、司法大权的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变相进行乱收费和乱摊派。去年我们对某执法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查出该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各乡镇场(街道办)和县直有关单位20多万元;二是要防止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将罚没收入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达到截留国家预算收入的目的;三是防止部分单位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入的目的将租赁收入变通为“赞助费”入账,我们在对某局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其他收入”科目中有一笔12万元的个人赞助费有些可疑:个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单位赞助这么大的一笔钱,而且没有指明什么特定用途,这有些不合情理。于是我们找到会计详细询问该笔赞助费的具体情况,会计支支吾吾说不是很清楚,要我们去问分管财务的纪检书记。据此,我们更加怀疑该笔赞助款有情况,为了彻底查清该笔赞助款的真实来源,我们通过内查外调,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捐款人,并查明上述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是单位将老办公楼租给某私人用于开办幼儿园收取的一年房租费。

五、大额食品费用发票。从近几年审计情况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一年购买食品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此类发票有如下特点:一是单张发票金额大,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二是发票上均不注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食品”二字;三是往往几张发票连号开具,而且开票时间多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前后;实际上经过审计人员调查核实,这些大额“食品”发票真正用于购买食品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被审计单位以购买食品为名开具虚假内容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职工奖金福利、请客送礼和处理一些不能报销的费用。如我们在对某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时发现该单位12月份集中报销了食品费用发票23张,每张金额3 000元,合计69 000元,发票全部为某烟酒专卖店开具。而且发票张数与该局在职干部职工人数相同,我们初步判断上述食品费用发票是虚假的。审计人员经过内查外调和对该局领导和财务人员政策攻心,最后该单位领导承认上述食品费用发票全部是虚开的,实际上是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西藏拉萨旅游了一次,每人费用3 000元。

六、大额办公用品发票。对一些单张发票金额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未标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办公用品”字样的办公用品发票应特别关注,这类发票往往不是真正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而是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如我们前年在对某局下属二级单位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只有5名工作人员,但是全年购买办公用品的大额发票较多,而且发票均是同一家个体商店开具的,经统计共有19张发票,合计金额11万元。审计人员通过调查核实,上述办公用品发票都是虚假的,套取的现金全部用于发放职工节日福利和请客送礼。

篇8: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关键词】行政单位;效益审计;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及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1)经济性。效益审计的经济性主要是指对预算编制和支出的合理性审查。预算编制应按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编制,确保其准确、合理、可靠、有效,应检查其各内部单位的正常资金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单位经营运转所需的物资设备是否得到充足保证,人员经费的编制和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支出方面,应检查其是否按法定预算用途进行使用,是否存在铺张浪费、违规超支等情况,是否满足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要求。

(2)效率性。效益审计的效率性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进行审查。重点检查单位机构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遵循“三定”方案要求;是否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否存在消极怠工、人浮于事、自由散漫等情况;管理是否到位,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配套设备是否有效使用;探查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效率低、不经济的原因,从“确保管理职能,注重执行监督”的原则入手,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

(3)效果性。效益审计的效果性主要从工作计划目标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单位运营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合理评价。效果性主要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即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照法定预算标准执行;其内部管理是否有效,获得了预期效果;单位行政活动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有效等。

2.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意义。(1)效益审计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约束公权力“滥用”。行政事业单位很多都是具有“公权力”的机构和组织,容易因权力失去监督而导致权力的“扩大化”、“滥用化”、“官僚化”:服务意识欠缺,效率低下,门难进、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资产管理不受监督,挪用国有资产、贪污腐败横行。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效益审计正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督,约束公权力,给它套上枷笼。

(2)效益审计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节省国家和纳税人开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并不创造和产生经济价值,需要依靠国家财政才能进行正常运转。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国家和纳税人负责,合理收支,避免浪费国家和纳税人的金钱。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效益审计,正是着眼于对其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查找和发现其内部资金管理漏洞,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收支管理,缩减不合理的支出,杜绝资金违法使用等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实现其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效益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财务收支审计过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和审计机关还在翻财务收支审计“审会计”的老黄历,认为效益审计就是旧瓶装新酒,换了个名称而已。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都是照搬过去财务收支审计那一套,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的考量。而财务审计只是依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状况进行合理合法性审查,缺乏一定的经济社会评判标准,难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深层次管理与外部的协调适应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求。

2.方法落后,难满足效益审计需要。效益审计涉及的审计对象主体类别多种多样,既有行使公权力如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行政机关,也有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诸如高速路管理局,还有诸如政党团体和人民组织,诸如团委、妇联、工商联等组织。这就导致审计机关很难针对这些类型不一的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统一的方法和技术。而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影响着审计结果的公允公正,但在具体实践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审计证据指导准则,导致效益审计存在审计风险。

3.未建立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对行政事业的审计与对企业审计或其他审计有所不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创造经济价值,也没有创造经济价值的驱动,其行为活动并不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单纯经济行为,更多的表现为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具有外部性职能的社会行为。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使用考量应着眼于其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评价必须建立其合理有效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用以衡量其行为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目前很多审计机关在进行效益审计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重检查、轻评价”,导致审计结束后,难以反映被审计单位活动的真实社会表现,无法解决问题。

4.审计队伍素质亟待加强。如前所述,效益审计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活动进行考察和评价,因此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必须的审计知识、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管理、统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然而由于财务审计过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审计人员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和工具,知识陈旧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同时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多,欠缺效益审计技能和方法,导致效益审计难以取得较大进展。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效益审计观念。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效益审计观念,提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对效益审计的宣传和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区分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准确掌握效益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应将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有机结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走向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使得审计人员更能形成准确、全面的价值评判体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效益审计内容的学习,自觉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为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任务创造良好环境。

2.探索创新科学的效益审计方法。一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资料,抓住与效益有关的账户和内容进行分析审查,评价其资金管理使用状况及其社会经济效益。二是对被审计预算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具体研究其资金的管理使用状况及效果。三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成果与预算收支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因素分析,分解研究各种因素变量对其预算执行变动的影响程度,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效益优劣的客观原因,从而进行正确的效益评价,促进被审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果。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科学健全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由评价客体、指标、标准和结论等内容构成。其中,评价客体是指被效益审计对象,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的内部机构或单个项目等。评价指标可以反映评价客体真实效益的量化性指标,包括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评价标准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和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社会要求。评价结论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效益审计后得出的价值型判断。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依照相关政策要求、人民群众合理意愿、经济社会管理需求进行合理确定,具有易操作性、量化性和全面性。

4.加强审计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政府和审计机关应提高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配套人员编制和经费额度,使得审计队伍建设“有米下锅”。其次,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引进和选拔。通过和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鼓励发展效益审计培训学校等,为培养效益审计后备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宽审计人员的眼界和知识面,在增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审计人员对经济、社会、管理、行政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他们的效益审计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审计机关在执行效益审计时,应转变传统的财务审计观念,提高对效益审计的正确认识,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以确保效益审计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贺海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1)

上一篇:春节放假的通知幼儿园下一篇:大寒节的祝福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