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2024-06-19

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通用4篇)

篇1: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交通局、县乡局的指导下,抓住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机遇,从2004年至2006年集中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活动,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制

定了发展规划,落实了奖惩措施,做到了“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充分调动了全县各乡镇的修路积极性,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下面就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和取得的主要经验作一介绍:

一、主要成绩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交通局、县乡局有关精神,以国债、通达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农村公路为重点,以服务“三农”发展为目标,农村公路建管养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发挥了公路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一)国债工程方面:****至新兴21公里国债项目已完成灰土底基层8.5公里、二灰碎石基层5公里。

(二)通达工程方面:青町至李大11公里、赵集至曹市3公里、西阳至高公40公里,目前青李路青町至马店段11公里的主油层已铺筑完成;西阳至高公路店集至高公段正在施工灰土基层。

(三)县道公路养护方面:投入人工19200个工日,各类机械2952个台班,石灰1570吨,石子2800立方,砂石材料2.2万立方,沥青近560吨,总投资439万元。完成县道养护里程298.3公里,挖补坑槽6.2万平方,填补下沉坑槽4.5万平方,铺油层11万平方。改建涡双路白膏沟桥1座,投资近20万元;维修十临路及耿王路上5座险桥(涵),投资约18万元,抢修张义路等水毁涵洞9道;投资15万元,对义门大桥进行了质量检测,保障了县道的安全通行。

(四)乡村公路养护方面:新改建村级公路588.8公里(其中砂石路524.9公里,油路54.3公里,水泥路9.6公里),完成投资1169.2万元;养护村级道路路面1535782平方米,新改建桥(涵)78座(道)。其中新兴镇投资260万元,新改建村级砂石道路54.3公里,其所属的左楼、前刘、大李、大曹

等行政村新改建油路40公里;张老家投资78.6万元,新改建砂石路37公里;临湖、陈大、高公、丹城等乡镇村级公路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

(五)路政管理方面。以“第八个路政管理宣传月”为契机,充分利用路政巡查车沿县道主干线巡回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亳州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向沿线群众散发传单3000余份。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坚持严格执法、文明管理,严查占道经营、违章建筑、超限超载等违章行为,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拆除违章砖木建筑2处,制止挖掘损毁公路4起,清理预制楼板厂26处,煤堆占道18处,建材占道42处,农作物秸秆32处,抗旱土坝6处,午秋两季共清障1000余处;超限车辆卸载、倒货30余辆,路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15起,当场处罚案件63起,依法罚款7万元,补缴交通规费11万元;埋设警告标志66块,指示标志81块。刷新地名牌43块,指路牌23块,分界牌15块。

(六)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方面。2004年农村公路建管养、“三六一机制”工作突出,全县721个行政村有513个村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比例为71,我县农业人口约120万人,共筹资1169.2万元,人均9.8元。实行“一事一议”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与行政村签订了养护承包合同,管养人员达360人,管养里程1369.2公里,完成投资1169.2万元,征收的小机养路费60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三六一机制”的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及各路段的插标立界工作更趋规范化。

二、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责任到位。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的机遇,协助县政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标准、资金来源、方法措施等。解杰昂县长与各乡镇(场)长签定了《2004年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在8月10日、10月13由县政府主持召开了全县村级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在会上分别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各单位、各乡镇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安排布署。

(二)总体规划,确保三年预定任务完成到位。为确保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组织实施了对全县26个乡镇都的村级公路建设进行了三年规划编制,预计三年总规划改建农村公路1635.73km,总投资8318.75万元。具体为:

2004年576.78km,其中砂

石路484.86km,油路91.92km,水泥路6.638km,投资1907.9万元。已经按计划超额完成任务;2005年541.4km,其中砂石路356.31km,油路185.1km,水泥路2km,投资2928.7万元。2006年507.5km,其中砂石路320.66km,油路186.8km,水泥路1.5km,投资3087.25万

元。

根据三年规划,到2006年我县的农村公路网络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道路通行总量得以全面提高,路容路貌将大大改观,彻底改变公路建设对“三农”发展的制约,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将得以全面发挥。

(三)强化廉政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到位。

在公路建设中不断强化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落实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廉政工作的通知》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管理上,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完善跟踪监管、廉政巡视、定期考评制度,确保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公路建设上来。

三、主要经验

回顾2004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具体做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结合实际,制定县乡公路建设长远目标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

为实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避免农村公路建设的随意性,减少浪费,减轻农民负担。我县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全县公路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利用实施国债、通达工程机遇,改造主要县乡道及村道,使公路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第二步:到2007年,实现主要乡道路面黑色化,全县所有集镇通油路,全部自然村实现晴雨通车,提高技术等级,改善行车状况,完善沿线设施,全面增强乡道、村道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满足农村交通运输基本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三步:到2010年,使主要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实现高级、次高级化,完善桥涵配套及交通附属设施,使农村公路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的公路网络,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有效手段。

新兴镇原来乡村主要道路里程仅为78公里,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达到170公里,增加2.18倍,其中:柏油路达61公里,砂石路109公里。全镇28个行政村,15个村通砂石路,13个村通柏油路。纵观新兴镇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点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农村公路建设难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资金筹措上充分发动群众,合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三边四荒”、林权拍卖等方法筹措建设资金;在工作措施上通过点上抓示范,面上抓引导,一年抓几个村,逐步扩大,形成规模,营造一村带周边,一村带全镇的良好修路氛围。在工程管理上走出了一条“阳光”工程,“阳光”操作的路子。为推广新兴镇的先进做法,通过召开村级公路现场会、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带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下派干部看现场,听汇报,提高了各乡镇修建农村公路的思想认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全县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三)加强领导,铁腕抓质量、抓廉政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2004年,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人大牵头,纪检监察、计划、交通、农经、城建、水务等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与办公室,对农村公路建设总体协调、督促、服务、指导。今年的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交由县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开工、竣工、验收等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所有项目均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计量支付的办法,建立了企业自检、业主负责、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使农村公路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公路建设建成了“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我们深知自身也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各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我局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养、管、建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县交通局

二○○五年一月二十

篇2: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启东市开展“双学”活动情况汇报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2006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24个乡镇党委,331个村党组织,其中党委建制的有10个,总支建制的有122个。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省委、南通市委和启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总体目标,创新党建理念,强化党建责任,打造党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按照南通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就我市开展“双学”活动的情况,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一、贯彻落实省委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双学”活动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通过制定实施意见、举办培训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扎实推进“双学”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制定实施意见促“双学”。接到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0号)以后,迅速召集组织、宣传和相关涉农部门,专门对文件进行了学习,正确领会华西精神实质和省委的学习要求,并结合我市乡村建设实际,对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进行了讨论,并下发了《中共启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有关要求,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九大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重点,积极创新农村发展思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开辟农民致富途径;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以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为途径,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以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为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建立市、镇(乡)、村三级责任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双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举办各类培训引“双学”。为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参与“双学”活动,争当吴仁宝式的农村领头人,市委组织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学”活动。一是举办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全48个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市委党校进行集训,对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村镇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并就“如何学好华西、学好吴仁宝”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村党组织书记准确把握华西经验的精神实质,转变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会同市农林局扎实开展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利用农广校教育资源,实施好对农民,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种养示范户进行创业培训、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他们自己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到目前为止,培训已达32236人次。三是会同市科协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骨干培训班。为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组织全市乡镇组织委员、科协干事、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科技素质培训班,主要对“双学”活动的有关要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推“双学”。为从实际行动上推进“双学”活动的深入,结合我市“启吾东疆党旗红”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召开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推进会,对前

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村党组织以此为载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实践华西精神,不断强化村级班子,因地制宜选好发展路子,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扎实为民办好实事,努力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深入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得到新的巩固,村党组织班子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从而实现“双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议“双学”。为使“双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村党组织在学习和实践华西精神期间,均召开1-2次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省委关于开展“双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在开展“双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对今后村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思路、群众实事工程、规章制度制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截止9月底,全市323个村共召开了386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了“双学”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五)健全规章制度督“双学”。为确保“双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是市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认真制定并编印了《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明确了村党组织任期目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党员干部承诺等11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每位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按照“双学”活动要求,认真实践,积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管党机制,增强建设效能。一是强化党建责任机制。建立了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乡镇党委职责,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半年例会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管党一把手责任制,乡镇党委一把手每年与市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管党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了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635个,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即制定一个联系点工作计划、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每年帮助联系点解决一个以上突出问题、每年参加一次联系点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撰写一份联系点调研或理论研讨文章。二是强化党建考核机制。突出考核份量,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经济综合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坚持双向否定,凡党建工作后进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凡经济工作后进或没有明显进步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完善考核内容,坚持考核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对创造性、特色性工作的考核力度;改进了考核方式。采取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工作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评定分数等程序,突出考核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凡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后5名的乡镇,其管党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三是强化党建创新机制。2005年我们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活动,设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奖,评比结果纳入市委对乡镇党委考核体系。

2、实施配套改革,激发内在活力。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职数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机构庞杂、人员臃肿、财政运行吃紧等突出问题,2004年下半年,我们实施了以创新乡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核心、以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重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乡镇领导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职数、交叉任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分别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政府其它副职由党委委员兼任;根据各乡镇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指标,合理确定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改革后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从249人精简到162人,减少87人,精简率为35%,乡镇平均领导职数由10.4人减少到6.7人。二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

部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即由党员、群众代表公开推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市委常委会根据群众公推结果和组织部门考察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市委全委会票决党委书记候选人,最后在党代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三是乡镇行政机构改革。乡镇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一所”,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政法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重新核定镇乡行政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014名精简到691名。四是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行政执法职能原则上划归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重新核定乡镇事业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130人精简为572人。五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乡镇行政事业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用)制,聘任(用)期限第一轮为3年,以后每轮2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了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党委执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强化了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乡镇加快发展的活力。

3、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训。两年来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了市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先后选送81名乡镇领导干部到上海交通大学和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设了多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分层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乡镇干部达2839人次,大大提高了办班轮训的覆盖面;举办了一期全封闭的行政管理研讨班,110位乡镇干部参加了培训。二是抓好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我们采取“双推双考”形式(两轮民主推荐、公共知识考试和考察),分2批从符合报考条件的1000多名人员中遴选出10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并专项投入200多万元资金进行重点培养,投入之大在启东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后备干部培养共分为三个阶段:军事作风锤炼阶段,邀请驻启部队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后备干部的组织纪律,强化团队精神,磨练吃苦耐劳品质;理论培训阶段,组织100名后备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有关高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核心课程,完善青年后备干部的知识体系;实践锻炼阶段,把后备干部安排到全市24个镇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以增强科学决策、驾御全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10月15日,第二批乡科级后备干部赴复旦大学接受系统培训。

4、创新党建载体,提升建设水平。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富,接受群众评;争创群众满意的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群两争”主题活动,乡镇党委动员和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的实现途径。一是讲给群众听。积极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重大决策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传授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市场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全市共举办讲座、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百人以上规模的宣传活动达1500多场次,为农民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寅阳镇通过召开农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农民群众带来致富技术;大兴镇把开展主题活动与全镇果树种植产业化紧密结合,该镇农技员对新引进的“春水”、“秋荣”梨树品种的快速繁殖、高接换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培训,受益梨园面积达1万亩。二是做给群众看。结合全市开展的“十个100”工程、农村“五件实事”工程、“科技兴村富民小康”工程等具体活动,发挥乡镇党委示范引导作用。两年来,各乡镇与省内外16所大专院校、21个科研院所落实技术依托项目10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98个。海复镇17位机关干部集体投资,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吕四港、天汾等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五项实事”工程,所有村级道路实现了白色化。三是带领群众富。发挥乡镇党委和广大党员在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村、劳务输出等富民小康工程中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带头

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合镇以“富民超市”为载体,传授各种种养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寅阳、汇龙、南阳、吕四港等镇党委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双带”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的洪流中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0200人。四是接受群众评。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民主评选出了先进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双强双带”村干部、党员示范服务窗口和党员先锋岗等10个类型349个先进典型,在2005年庆祝建党八十四周年暨“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在全市上下形成弘扬先进、激励先进的良好氛围。“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获得2004南通市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在国家、省、市级多种党建报刊上作过专题报道,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5、推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2004年以来我们推行了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度。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全市3119名乡镇党员代表共划分了122个党员代表小组,对乡镇党委有关职能工作和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2次以上的视察和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制度。二是增设代表职权。在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增设了党员代表4项职权,即参加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听取和审查本乡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参加由本乡镇党委组织的代表活动,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各类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大会例会上,讨论本乡镇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受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或乡镇的委托,对党委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督查,对本选举单位党组织正确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和乡镇党委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活动制度。建立了乡镇两委委员联系代表小组和党员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党员代表评议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旁听党委会、党员代表视察工作、党员代表询问质询、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例会等6项制度,两年来各乡镇先后向代表发出征询意见书12542份,收到意见和建议1118条,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感到,当前乡镇党委建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从政治上、全局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少数乡镇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少数乡镇党委工作作风不实,不注意党群干群关系,不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少数乡镇党委制度建设薄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乡镇党委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却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抓班子建设。乡镇换届选举后,要以建设一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廉洁、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目标,着力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选拨任用机制。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开推荐、考试入围、组织考察、定向培养、实践锻炼、动态管理、入围选用”的新竞争机制。二是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要学政治,通过培训和自学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班子成员素质;要学业务,重点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要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杜绝“一言堂”和“临时动议”,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

2、抓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群众拥护的乡镇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一是“挂出去”。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宏观管理经验。二是“派下去”。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到企业和村,经受基层工作锻炼。三是“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名人来进行讲座、辅导、技术转让等。通过采取上挂下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形成团结一心振兴经济的舆论环境,带动全镇经济尽快地上新台阶。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这一载体,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村实际,讲求实效,不仅要进行学历教育培训,还要进行农村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抓经济建设。以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为关键,进一步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做到以情招商、服务招商,推进乡镇镇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农村新五件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宣传推广、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抓制度建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督查考评机制为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乡镇党委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党员干部考评,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改革考评内容,突出考核乡镇党委抓新农村建设的实绩;要创新考评形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考评,让群众来评判;要重视考评结果,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业绩的标准,作为决定乡镇党委领导干部任免奖惩、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三要健全乡镇党委成员重大问题报告、财务审计等制度,努力形成民主监督、民主制约的舆论氛围。

5、抓作风建设。以保持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为目标,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要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为契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三个了解”。一要了解农民。乡镇党委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作风和较好的群众工作基本功,狠抓特色农业,做大项目农业,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全镇农业经济发展。二要了解市场。要主动为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排忧解难,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将自己学到、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尽快传给业主,起到拓宽业主思路和树立业主信心的作用。三要了解本地情况。根据本乡镇实际,善于总经验教训,供群众借鉴,鼓群众干劲,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通过了解,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为农村群众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主要做法

今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市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中组织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引领经济发展、带领创业致富、倡导文明新风、为民办好实事、推进民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等10个内容,努力实现建强村级班子、提高党员素质、选好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文明风尚等5个目标。

1、强化组织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我们以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为契机,大胆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或特色的117个村,成立了村党总支部;在党员人数100人以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化程度较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的5个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建基础扎实、发展业绩良好、党员业主政治素质较强的非公企业与所在村联合建立了49个“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党组织;全市共形成企业类、产业类、协会类等3大类农村专业党支部(党小组)225个。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我市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决定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各村党组织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实力确定综合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一般要求在270平方米以上,同时需具备六大配套功能,即有符合实际需要的办公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党建活动室、有可容纳100-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文化健身

活动场所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市260个计划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由全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产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全村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共有8772名群众、17602名党员参加了民主推荐,17448名党员参加了直接选举;推行村党组织“双承诺双考评”制度,即年初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将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向村民进行公开承诺,年终进行实绩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考评,考核结果向村民公开;全市各村都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党员监督小组或群众监督小组,对农村环境整治、村级财务往来、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2、强化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优化结构。年初我们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以选培“双强”型党员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镇村党组织成立工作组,对各村“双强”型人才的年龄结构、人员分布、专业特长、从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共建立了“双强”型人才档案6760份;对具备村党组织书记条件的“双强”型党员,通过登门造访,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报名,共有835名原非村干部的“双强”型党员踊跃报名参选,占报名总数的40%;全市新选拔了“双强”型党员村干部276名,其中新选拔的“双强”型书记54名。目前全市有“双强”型村党组织委员908名,占总数的67.1%;“双强”型党员村干部829名,占总数的59.4%;“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22名,占书记总数的67.5%。二是强化素质。实行了村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其它村干部由乡镇党委统一轮训,通过集中辅导、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技术辅导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岗位技能、实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培训,使每个村干部都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三是强化管理。年初乡镇党委根据本乡镇新农村建设实际,参考农村党员群众的意见,确定村干部全年工作目标,与村干部签订工作责任书,责任书的内容包括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5个目标和10个方面内容;乡镇党委根据主题活动有关要求和标准,将在年终对村干部岗位职责履行和工作目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把群众满意作为一个重要标准;结合“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评先评优工作,年终将在全市表彰20名“富民强村”好书记和50名“双强双带”村干部。

3、强化双带活动,增强双带能力。一是发挥村级组织的导向作用。村党组织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规模,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项目217个,投入规模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129个,建设规模200亩以上、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农业园区145个;根据本村实情,加强组织引导,大搞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新特色。南阳万亩四青作物、和合万亩出口蔬菜、寅阳万亩小辣椒、大兴万亩棚架梨园、北新欧福禽蛋、少直神羽皇鸽、黄海滩涂公司贝类育苗,东海海洋生物科技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上半年,村党组织共疏浚县乡两级河道16条、横河339条、泯沟9696条,完成农村危桥改造40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13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88.8%,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8500多户,入户率提高到33%;各村均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干事,上半年,全市638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608个。吕四港镇各村村干部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寻找致富路子,有70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创办了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25个。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领引导作用。开展了“挂钩帮扶”活动,全市有项目的农村党员主动结对帮扶本村的困难户、示范户,重点扶持寻求增收新路,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9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594家,组织劳务输出95441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开展科技兴村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引资,上半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61项次、引进新品种327个;开展文明新风活动,农村党员以“建好一个文化活动阵地、组建一支民间文体队伍、评比表彰一批文明新风典型、建立一个道德评议会、办好一个农民学校、制订一个村规民约”“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共建立了文化阵地307个、农民学校314个、组建民间文体队伍212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强化党员管理,引导作用发挥。一是培养发展“双强”型党员。通过建立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资料库,了解和掌握了全市2579名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发展计划提供指导;通过实施党员发展“两票制”,提高“双强”型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督促和引导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近两年来,全市共发展209名“双强”型党员,54名群众威信高、协调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双强”型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二是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上半年镇村党组织共建立了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295个,举办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班669次,参训党员、村干部达20839人次;加强了村级“党员之家”建设,为农村党员学习提供平台。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责上岗,动员和组织11631名无职党员上岗,结合“双培双带”、“三级联动富民帮扶”、“四群两争”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外出党员定期联系制度。

(二)存在问题

以“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少数单位开展活动满足于一般号召,思想上不够重视,措施上不够扎实,目标上定位不高,只满足于建立工作机构,做好市委统一推动的几项工作,没有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对主题活动进行总体谋划。二是社会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少数单位忽视了主题活动的宣传,没有造成一定的声势,导致部分农村党员群众对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不够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三是组织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单位对主题活动的内涵理解不深,要求把握不透,工作比较盲目被动,工作机制没有很好地健全起来,推进工作的办法和点子不够多,工作开展浮于表面,深入不够。四是培育典型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单位发现、培育、宣传各种先进典型力度不够强,导致典型不突出、亮点不鲜明、效果不明显。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五好”目标,着力提高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能力:

1、建好一个领导班子。大力开展村干部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养选拔。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现人才,把人才充实到“双强”型人才管理库,定人培养,定时压担,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及时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去。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结合“双学”活动,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的办法,提高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建立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民主法制教育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培训。三是加强目标管理。通过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岗位目标管理,更大限度地激发起了“双强”型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打造一支党员队伍。我们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通过建立市内外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加强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格组织生活;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的全面推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结对帮扶活动,致富能人党员都要与5户以上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积极推进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在倡导文明新风、维护村容环境、加强村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服务岗位上为群众树立标杆。三是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完善组织关系管理,督促村党组织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同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按时完成《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审核工作;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要通过协调,将其编入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无党组织的,要就近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确保农村党员流动不流失;要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平时联系,做到“一季一家访”、“半年一问候”、“一年一评议”,及时跟踪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

3、选好一条发展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面上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深化开展“双强双带”活动。引导村党组织加快发展项目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在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倾斜,鼓励村干部积极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不断激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实施“结对强村”工程。一方面要激发内力,动员和组织本镇(乡)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为挂钩村引进农业项目、建好农业示范方、做强种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主动协调市级机关,促进市级机关与挂钩村党组织加强联系,发挥市级机关自身优势,促进市级机关在信息提供、项目安排、技术帮扶、资金投入等方面向村党组织倾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二是深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要会同涉农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拓宽致富路子,帮助农民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4、建好一个活动阵地。继续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按照“村主体、镇推动、市补助,自主筹资、不得负债”的原则,发挥镇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重点解决资金筹集难题。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活动中心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满怀信心,主动出击,讲成效、求业绩。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吸取群众动力,调动各方力量,重点做好本村范围内各类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成功人士的宣传发动工作。三是拓宽筹资渠道。除通过市镇两级财政支持、市级机关结对扶持、社会力量捐助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外,“想办法、下苦功、动真格,采取多种形式感动老板、多种途径传递压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筹足筹好村级农民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篇3: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一、奶业发展特点

纵观尚志市奶业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

(一)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截至2009年7月份, 尚志市奶牛存栏量由2003年末的860头, 发展到现在的3.4万头, 日产奶量由2003年末的5吨发展到现在的200吨。在5年多的时间里, 奶牛存栏量增长了39倍, 日产奶量增长了40倍。

(二) 规模化养殖比重较大

2008年末, 尚志市奶牛小区、牧场共存栏奶牛1.4万头, 占奶牛存栏总量的41%。建成可存栏300头的标准化小区32个、千头以上牧场2个, 投资3亿元的松江铜业万头牧场和投资2.7亿元的蒙牛现代化万头牧场正在建设之中。松江铜业牧场已入栏奶牛2 300头, 蒙牛第一批3 000头奶牛也于7月中旬进驻牧场。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成投入运营后, 尚志市规模化养殖程度将达到65%以上。

(三) 龙头拉动作用明显

蒙牛尚志公司自2006年正式投产以来, 规模不断扩大, 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960吨。2008年, 企业实现产值8.2亿元, 创税3 100万元。为尚志及周边地区奶牛户提供了稳定的鲜奶销售渠道和较高的收购价格, 为尚志市做大奶牛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 产业化水平比较高

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小区 (牧场) +农户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部分养殖小区虽然没有挂出合作社的牌子, 但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上, 已具备合作社的雏形, 奶户和企业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 青贮饲料基本实现了订单收购。

二、快速的发展源于正确的方法

在奶牛业发展过程中, 尚志市在政策、基地建设、龙头引进、贷款、税收、用地、防疫、技术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

(一) 出台政策, 鼓励产业发展

为鼓励各阶层发展奶牛产业, 尚志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开始, 连续6年制定出台《尚志市扶持奶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 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优惠政策, 使之更具操作性、实用性和推动性。优惠政策涵盖卖奶、用地、保险、建青贮窖等方方面面。对于投资规模大, 科技含量高, 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的生产加工项目, 本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 在土地使用、税收奖励、相关收费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 对尚志市奶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外引强龙, 促进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基地发展规模是产业化发展的保障, 龙头企业建设则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为此, 尚志市各级领导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引进龙头企业上来。2004年, 当得知蒙牛集团要在东北投资建厂的消息后, 尚志市领导认真分析市情, 权衡利弊, 下定决心把龙头引进的目标确定为蒙牛集团, 全力攻坚。为将此项目落户尚志市, 市里主要领导曾15次带队赴蒙牛集团诚信招商, 在历经1年零3个月的洽谈之后, 最终促成了该项目在尚志市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建成投产, 不仅加快了农副产品过腹增值, 而且带动了饲料、饲草、运输、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现已直接安置就业人员700多人, 带动相关就业人员近3 000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显现。

(三) 完善机制, 切实保护奶价

(1) 执行最低保护价。蒙牛落户尚志以后, 尚志市委、市政府积极与蒙牛协调, 将尚志地区奶源市场作为蒙牛优质奶源基地进行重点培养, 鲜奶价格实行全年最低保护价。利用地理优势, 将外埠奶源到厂的运输成本, 让利给当地奶户, 使尚志地区奶价始终保持0.3~0.6元/千克的价格优势。

(2) 成立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2008年, 为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尚志市成立了由政府 (畜牧部门和物价部门) 、蒙牛公司和奶农代表组成的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通过召开奶价听证会, 根据牛奶市场动态和生产成本, 合理划分公司、奶农利润空间, 确定牛奶价格, 并使这一过程公开透明。目前, 蒙牛公司在尚志地区的鲜奶小区收购价格为2.65元/千克、牧场收购价格为3.45元/千克, 而外埠价格为2.1元/千克, 个别地区仅为1.8元/千克, 尚志地区奶价明显高于外埠收购价格。

(3) 尚志地区奶户向蒙牛供奶实行奖励。尚志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规定:尚志地区奶牛饲养场 (户) 每向蒙牛提供1吨鲜奶, 市政府给予奶价补贴40元。目前这一政策一直在执行, 极大地调动了养牛户的积极性, 切实维护了奶农的利益, 为壮大奶源基地规模、形成尚志地区奶牛产业的洼地效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开展检测, 消除奶农疑虑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包括蒙牛集团在内的各乳品企业纷纷提高鲜奶收购质量标准, 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由此造成尚志市部分奶站鲜奶因奶质检测不合格而遭蒙牛拒收, 奶农对此意见很大。为缓解奶农、奶站和企业之间矛盾, 打消奶农疑虑, 切实维护各方利益, 在没有检测资质和经验的情况下, 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 尚志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驻厂第三方检测。市政府共投入23.8万元, 先后购置了与蒙牛公司完全相同的抗生素检测仪和鲜奶检测仪, 由尚志市畜牧兽医部门牵头, 抽调5名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专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于2008年9月进驻蒙牛尚志公司。奶站或奶农对蒙牛检测结果存有异议, 申请复检的, 由第三方检测人员对奶站方留存的签封奶样进行复检。企业和奶站、奶农均认可第三方检测结果, 经第三方检测为合格奶后, 造成的损失包括检测、运费等费用都要由企业来承担。相反, 则由奶站或奶农承担。奶站或奶农对第三方检测结果仍不满意的, 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合奶站方, 对交售鲜奶重新取样、封样, 直至派专车赴哈尔滨进行最终检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设置彻底消除了奶农的疑虑, 解决了奶农、奶站和企业三方之间的矛盾。

此外, 为了维护奶农利益, 防止出现卖奶难现象, 尚志市协调蒙牛企业仍执行“高奶价、保收购”的政策。在企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之后, 奶农、奶站一度不理解蒙牛企业, 认为企业在变相提高收购标准, 发生了质量争议。尚志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数次深入企业、奶站召开协调会议, 现场办公解决质量争议问题, 并形成会议纪要, 提出了解决矛盾的7条意见, 对于解决双方质量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赢得了奶农、奶站和企业的理解。

(五) 健全体系, 强化领导服务

为强化对奶牛产业的领导, 2005年尚志市政府成立了奶牛产业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在畜牧兽医局下设奶业管理办公室, 增加10名编制, 专门负责全市奶牛产业发展的规划、综合、协调、指导、督办、检查、考核等工作, 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还把奶牛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一段一部署, 一段一检查, 对各乡镇奶牛生产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严格进行考核, 紧逼加压, 严格奖惩。尚志市在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的同时, 还坚持切实抓好各项辅助工作。从2005年开始, 将乡镇畜牧发展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尚志市畜牧兽医局还成立奶牛110服务中心, 设专线电话, 有专业技术人员值班, 同时配备奶牛110专用服务车, 做到随问随答、随叫随到, 发挥了指导饲养管理、组织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治疗疑难重病、协助选购奶牛、开展防疫灭病等多种功能。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尚志市奶牛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在“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奶牛存栏量不降反增。2009年上半年, 尚志市小区新增奶牛存栏2 180头。

篇4: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字:公共财政协调发展

公共卫生问题。一是政府在公共卫生提供上的责任缺失。表现在,首先,我国公共卫生总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年为,年为,比发达国家普遍低很多,如:美国年为,德国年为,英国年为,法国年为;其次,从国际比较来看,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在世界个国家中居第位,仍属低下水平;再次,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过低,―年一直徘徊在左右见表;最后,政府在纯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供给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家拨款的用于医疗,只有用于公共卫生项目。卫生部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对卫生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拨款不足计划的。二是存在财政支出责任的下移问题。根据有关研究,在过去年中,从支出结构上看,中央政府仅占卫生预算支出的,其他均为地方政府支出,而在地方政府,县乡共支出了预算的。表明我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是公共卫生的支出主体,而中央和省级政府并没有承担公共卫生支出的主要职责。三是公共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严重不平衡。据卫生部统计,年政府卫生投入亿元,大部分用在城市,用在农村的只有亿元,仅占。新华社××年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约占我国总人口的农村人口仅享用不到/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世界卫生报告》统计的数据,在被统计的个国家或地区中,按整体健康水平或人均公共卫生资源拥有量中国排在位,但按公共财政的公正适应性或公共卫生资源在城乡居民之间分配和使用的公平程度,中国却排在了位,这一评价是对中国城乡居民不平等地享用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基本公共品的一个标示。

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年《中国卫生统计摘要》。

表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也是现代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世纪年代以来,我国以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正在全国加快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以养老保险为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已实现基本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但其他类型企业仅为,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据统计这一“空账”规模,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年为多亿元;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规模巨大,据有关学者以年,年、年和年为四个历史时点对国有企业进行匡算的结果,养老保险历史债务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年全国参保职工的月人均缴费工资为元,参保的离退休人员人均离退休费元,养老金替代率高达;等等。这些问题在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我国财政用于福利保障性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过低。这一比重从年以来一直徘徊在―之间见表,如果将我国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计算在内,这一比重就会升到左右,以××年为例,达到了;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左右,发展中国家也都占到左右,可见,我国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准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部分在财政预算收支之外,这说明国家财政在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上处于局外缺位的不正常状态,有待改革理顺关系。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与我国以农补工的政策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取多予少,资源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据统计,仅改革后的年的年间,政府就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取得了大约亿元收入。“三农”问题中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属于准公共产品的领域,其中,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

等属于纯公共产品;“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则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发挥作用的领域。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不前,义务教育负担沉重,医疗保障严重缺失。据统计,―年的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达,而从××年的年中,这一增长率陡降到左右,其中最低年份的增长率仅为。另据统计,农民直接负担了/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如果再加上各种间接费用,这一负担率甚至达到了/。此外,年的数据显示,的村民所享受的普通医疗服务由于经济原因逐年下降,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退出必需的医疗服务,形成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年月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元,农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费用元,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尚包括实物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说,农村居民如果生了大病,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尚不能支付住一次院的费用。第二,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较弱。国际上一般用生产者补贴等值(来测度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指标表示政府从每元农业生产者价值中抽取或补贴的资源数量:正值表示补贴,负值表示抽取,零值表示平衡。据综合测算,世纪年代,我国农业领域净转出资金资源年均在亿元以上,基本上都是负值。与此相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都给予强劲的支持和保护,基本上是正值。据提供的资料,年发达国家平均为,发展中国家平均为,而我国则为。第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上问题在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最高的年份是年,为―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逐年下降,到年已不足。另有资料表明,如果按照协议计算口径,―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和,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也低于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

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左右的人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据国家统计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了,超过了的国际警戒线,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又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为:,年达到:,××年为:;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目前差距为:―:。而城镇居民内部也由于行业和阶层的不同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温州市为例,在一般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收入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也正是公共财政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

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若再加上多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则城镇总的失业率超过;若再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统计在内,可以推算出自前我国的城镇失业率接近。另从劳动部科研所课题组提供的有关数据来看,我国约有亿的隐形失业者,约占就业总量的。此外,据专家估计,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约亿,表明农村的就业压力比城市更大。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和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开化的失业和迅速增长的失业率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及时干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对竞争性私人产品领域的介入程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严重不足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充分就业等方面干预力度相当不够。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等都导致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等的不完善,加大了制度转轨过程中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倾向递减,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结果是整体消费率逐年下降。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出现“高投资、低消费”的状态,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是导致我国目前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的财政体制根源。

三、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取向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的不协调,或者说是,“高投资,低消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前面分析可知,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问题的财政体制根源在于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因此,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具体来说,就要财政从市场可以解决好的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而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扭转“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现状,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现实财力来讲,我国税收连续几年的超额增长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年、××年、××年和××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增长幅度分别为、、和,远高于同期的增长速度。、和。应该说,目前是加快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良机。

一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维系一个民族基本文化和精神素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的;每一个适龄儿童,无论其种族、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享有接受法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中也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当如此。”理论上,义务教育这种纯公共产品都应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免费举办,强制国民消费。而我国目前实行分散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由县乡地方政府财政提供,在这种体制下,那些经济不发达、贫困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本已是“赤字财政”、“吃饭财政”,很难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

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笔者早在年就提出了我国应该建立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思路,即义务教育的投资应由中央或省政府与基层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或省政府应在整个义务教育投资中承担相当的义务和比重,这一比重至少应达到,其中,省级政府,中央政府,其余的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对于西部地区和贫困省份,中央财政要加大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保证全国各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

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力度。

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一个“真空地带”:省级以上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县乡财政无力投入,结果造成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供给总量与居民公共卫生需求之间相距甚远,结构上除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外,疾病控制、健康促进、营养干预、康复服务、卫生监督和环境卫生等均极为薄弱。所以,应该改变以基层地方政府为主安排公共卫生资源的制度设计,恢复公共卫生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公共卫生支出中承担的份额。在支出结构上,要加大预防保健支出的比重,增强卫生防疫系统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为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

要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不发达地区等财政困难区域的转移支付,以保障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全国居民都能享有条件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另外,中央财政还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对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贴。在补贴方式上,建议大力发展以社区和乡为中心的基层医疗机构,把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为低收入的群体提供医疗方面的实物补贴援助。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额的历史债务;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在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转轨的过程中,透支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例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建立稳定的财政拨款机制;通过国有股减持、资产置换、土地拍卖等方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偿养老金的不足;通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式筹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彩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由政府发放认可养老债券,解决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等。此外,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均衡企业负担,降低征收成本,应在条件成熟时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另外,应在总结辽宁等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全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增强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费方面的谨慎性预期心理;应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目前中央财政迫切要做的一是建立健全“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覆盖所有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为,比年下降了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个百分点。―××年,农村居民消费率平均为,低于城镇居民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一方面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着力减轻农民负担,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内容包括:扩大对农村地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筹资方式除了预算内列支外,还应该继续加大国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可以借鉴美国伊利诺伊州马克亨利县的经验,规定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财政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根据当地最低生活水准和政府财力,建立相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直补方式给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提高补贴,间接给予保险支持;等等。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税费改革的财政补贴性支出;加快取消农业税的步伐,比如,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实行城乡统一的税制。

五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甚至阻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不是市场的功能,必须依靠政府来加以解决。在调整初次分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政府既可以通过税收介入的分配过程,如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特别消费税、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也可通过转移支付将从高收入者那里征集的收入,再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的低收入者。现阶段,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其“杀富济贫”的作用;同时,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最低工资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收支预期,从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六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就业问题

为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财政政策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来刺激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发展,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第二,通过增加就业支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对于后者,许多国家都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直接开发就业岗位。如英国政府―××年实施的亿英镑的“五年促进就业计划”,××年德国政府开始实施的亿欧元的“东部促进就业之桥”计划,年韩国政府实施的亿韩元的“积极的创造工作岗位计划”,年新加坡政府制定的亿新元的“国家促进就业计划”以及年日本制定的亿日元的“促进就业补充预算”等。具体支出方式主要包括:对雇佣特殊群体的雇主提供工资补贴和培训补贴;由国家出资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失业者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对特殊群体直接提供就业津贴和培训补贴;由政府出面通过举办环保、绿化、社区服务,文物修缮、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等等。

我国在目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应借鉴各国普遍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做法,不断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减少失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具体说来,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吸收下岗失业人员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担保、财政投融资等财政政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独立创业,创造就业岗位;三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过剩的大量劳动力;四要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所有的城乡失业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五要由中央财政拨专款成立“再就业基金”,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工资补贴和培训补贴,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六要由政府定期举办环保、绿化、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工程,为下岗失业者提供工作岗位,增加收入。

等属于纯公共产品;“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则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发挥作用的领域。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不前,义务教育负担沉重,医疗保障严重缺失。据统计,―年的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达,而从××年的年中,这一增长率陡降到左右,其中最低年份的增长率仅为。另据统计,农民直接负担了/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如果再加上各种间接费用,这一负担率甚至达到了/。此外,年的数据显示,的村民所享受的普通医疗服务由于经济原因逐年下降,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退出必需的医疗服务,形成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年月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元,农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费用元,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尚包括实物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说,农村居民如果生了大病,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尚不能支付住一次院的费用。第二,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较弱。国际上一般用生产者补贴等值(来测度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力度。指标表示政府从每元农业生产者价值中抽取或补贴的资源数量:正值表示补贴,负值表示抽取,零值表示平衡。据综合测算,世纪年代,我国农业领域净转出资金资源年均在亿元以上,基本上都是负值。与此相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都给予强劲的支持和保护,基本上是正值。据提供的资料,年发达国家平均为,发展中国家平均为,而我国则为。第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上问题在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最高的年份是年,为―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逐年下降,到年已不足。另有资料表明,如果按照协议计算口径,―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和,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也低于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

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左右的人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据国家统计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了,超过了的国际警戒线,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又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为:,年达到:,××年为:;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目前差距为:―:。而城镇居民内部也由于行业和阶层的不同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温州市为例,在一般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倍。收入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也正是公共财政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

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若再加上多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则城镇总的失业率超过;若再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统计在内,可以推算出自前我国的城镇失业率接近。另从劳动部科研所课题组提供的有关数据来看,我国约有亿的隐形失业者,约占就业总量的。此外,据专家估计,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约亿,表明农村的就业压力比城市更大。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和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开化的失业和迅速增长的失业率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及时干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对竞争性私人产品领域的介入程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严重不足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充分就业等方面干预力度相当不够。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等都导致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等的不完善,加大了制度转轨过程中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倾向递减,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结果是整体消费率逐年下降。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出现“高投资、低消费”的状态,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是导致我国目前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的财政体制根源。

三、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取向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的不协调,或者说是,“高投资,低消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前面分析可知,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不协调问题的财政体制根源在于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滞后。因此,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具体来说,就要财政从市场可以解决好的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而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扭转“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现状,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现实财力来讲,我国税收连续几年的超额增长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年、××年、××年和××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增长幅度分别为、、和,远高于同期的增长速度。、和。应该说,目前是加快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良机。

一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维系一个民族基本文化和精神素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的;每一个适龄儿童,无论其种族、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享有接受法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中也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当如此。”理论上,义务教育这种纯公共产品都应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免费举办,强制国民消费。而我国目前实行分散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由县乡地方政府财政提供,在这种体制下,那些经济不发达、贫困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本已是“赤字财政”、“吃饭财政”,很难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

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笔者早在年就提出了我国应该建立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思路,即义务教育的投资应由中央或省政府与基层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或省政府应在整个义务教育投资中承担相当的义务和比重,这一比重至少应达到,其中,省级政府,中央政府,其余的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对于西部地区和贫困省份,中央财政要加大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保证全国各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

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力度。

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一个“真空地带”:省级以上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县乡财政无力投入,结果造成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供给总量与居民公共卫生需求之间相距甚远,结构上除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外,疾病控制、健康促进、营养干预、康复服务、卫生监督和环境卫生等均极为薄弱。所以,应该改变以基层地方政府为主安排公共卫生资源的制度设计,恢复公共卫生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公共卫生支出中承担的份额。在支出结构上,要加大预防保健支出的比重,增强卫生防疫系统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为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

要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不发达地区等财政困难区域的转移支付,以保障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全国居民都能享有条件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另外,中央财政还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对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贴。在补贴方式上,建议大力发展以社区和乡为中心的基层医疗机构,把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为低收入的群体提供医疗方面的实物补贴援助。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额的历史债务;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在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转轨的过程中,透支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例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建立稳定的财政拨款机制;通过国有股减持、资产置换、土地拍卖等方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偿养老金的不足;通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式筹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彩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由政府发放认可养老债券,解决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等。此外,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均衡企业负担,降低征收成本,应在条件成熟时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另外,应在总结辽宁等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全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增强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费方面的谨慎性预期心理;应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目前中央财政迫切要做的一是建立健全“三条保障线”制度,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覆盖所有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为,比年下降了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个百分点。―××年,农村居民消费率平均为,低于城镇居民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一方面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着力减轻农民负担,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内容包括:扩大对农村地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筹资方式除了预算内列支外,还应该继续加大国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可以借鉴美国伊利诺伊州马克亨利县的经验,规定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财政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根据当地最低生活水准和政府财力,建立相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直补方式给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提高补贴,间接给予保险支持;等等。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税费改革的财政补贴性支出;加快取消农业税的步伐,比如,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实行城乡统一的税制。

五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甚至阻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不是市场的功能,必须依靠政府来加以解决。在调整初次分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政府既可以通过税收介入的分配过程,如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特别消费税、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也可通过转移支付将从高收入者那里征集的收入,再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的低收入者。现阶段,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其“杀富济贫”的作用;同时,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最低工资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收支预期,从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六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就业问题

为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财政政策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手段之一。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来刺激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发展,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第二,通过增加就业支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对于后者,许多国家都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直接开发就业岗位。如英国政府―××年实施的亿英镑的“五年促进就业计划”,××年德国政府开始实施的亿欧元的“东部促进就业之桥”计划,年韩国政府实施的亿韩元的“积极的创造工作岗位计划”,年新加坡政府制定的亿新元的“国家促进就业计划”以及年日本制定的亿日元的“促进就业补充预算”等。具体支出方式主要包括:对雇佣特殊群体的雇主提供工资补贴和培训补贴;由国家出资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失业者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对特殊群体直接提供就业津贴和培训补贴;由政府出面通过举办环保、绿化、社区服务,文物修缮、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等等。

上一篇:蜜蜂100字作文下一篇:中国银行高端客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