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2024-06-05

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共9篇)

篇1: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八下名著阅读练习

《海底两万里》练习题

一、填空。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

八下名著阅读练习

幻想,并成为 西方和日本 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21、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_诺

八下名著阅读练习

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2、“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为什么说这一天是倒霉的?

3、“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1因为它不怕炮弹,不知疲倦,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

2因为他们搜寻了几个月的目标终于出现,但追逐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3、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二)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诺

八下名著阅读练习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奇的诺

篇2: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2.《海底两万里》合称其三部曲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尼摩船长用热水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孔塞尔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鹦鹉螺号

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尼德兰

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电力

《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尼摩,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尼德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尼摩船长在海底用鲸鱼骨头做的笔写字。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尼摩船长。

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50海里。

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500万法郎。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水獭

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撞上一块暗礁

在采珠场,尼德和船长一起杀死了一条鲨鱼

尼摩把采珠人托出水面后,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

在红海,尼德使用鱼叉杀死了一头海马

尼摩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当被困在冰下时,是尼摩和康尔塞把空气箱中的最后几丝空气给了我,使我活了下来在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时,船遇上了大旋流

从上船起,十个月后,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

尼摩船长会说几种语言?分别是哪几种?——四种,法、德、英、拉丁

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大叶藻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贝壳类的足丝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什么做成的?——鲸的触须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什么做的?——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12000册

珊瑚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动物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鱼类。——鲨鱼,大头鲸,长须鲸

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怎样?——卷入旋涡

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启示和感受?

--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件,需要人们保持一种求知的态度

去看待.《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是尼摩或阿龙纳斯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答: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人们以一种求

知的态度去看待。

小说中有四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形象。

答:我最喜欢康塞尔。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他年轻健壮、热情善良、处

变不惊,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主人的一片忠心。当阿龙纳斯教授遭到意外被抛到海里,生命

危在旦夕时,是康塞尔勇敢地跳入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当鹦鹉螺号撞上了冰山,无法换气时,是康塞尔把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

想象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答: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

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

识的介绍,如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

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

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

“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

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

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

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

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

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

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

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2、“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为什么说这一天是倒霉的?

3、“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1因为它不怕炮弹,不知疲倦,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2因为他们搜寻了几个月的目标终于出现,但追逐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3、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

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二)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诺第留斯号潜入大西洋水底下去了。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

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奇的诺第留斯号,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

成!这样离开这海洋,像我喜欢说的,这样离开“我的大西洋”,并没有观察它的最深水层,并没有从它取

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给我揭露的秘密!我的小说刚翻完第一章就从手中掉下去了,我的梦正在最美好的时

候就被打断了!多少苦闷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有时看见自己跟同伴们安全逃在陆地上,有时又不顾自己的理性,希望有意外的机会,阻止尼德·兰的计划实现!我两次到客厅中去。我要看罗盘。我要看诺第留斯

号的方向是不是接近或离开海岸。不,诺第留斯号总是在葡萄牙沿岸海水中行驶。它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

开行。所以,这时候必须打定主意,准备逃走。我的行李并不重,只有我的笔记,没有什么别的了。至于

尼摩船长,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损害,以

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

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

把我们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我自从在桑多林岛附近跟船长会见以来,就没有再看见他。在我们出走之前,是不是有机会使我再见

他一面呢?

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我注意听,我是不是可以听到他在隔壁的房中走动呢。没有什么声响传

到我的耳边来。

1、“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为什么会感到惋惜?

2、最后一段说:“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其中,“怕见他”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3、在人物刻画上,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1、因为离开了,“我”就不能够完成海底研究,不能让大西洋也像印度洋和太平洋那样给“我”揭露的秘密,所以感到惋惜。

2、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

3、心理描写,揭示了“我”计划从诺第留斯号逃走时的矛盾心理。

三、简答(括号里是答案)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篇3:考试复习题(15)【答案解析】

116.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有的病理过程。原因在于过度肥厚的心肌弛张期延长和顺应性下降, 心肌缺血、室壁张力增加和心律失常也是加重或诱发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126.绒毛膜癌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血运, 随着血运绒癌的滋养细胞播散至全身。绒毛膜癌病变原发于子宫, 不久即侵入子宫肌层的血窦中, 由此进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 形成宫颈、宫旁转移, 继续发展则在子宫静脉形成瘤栓, 血运受阻, 逆流至阴道静脉丛, 瘤组织乘机进入阴道静脉, 绒毛膜癌就易形成阴道、外阴转移瘤。

129.吞服碱性或酸性化学品后立即对食管造成损害, 黏膜的灼伤情况与吞咽化学腐蚀性药品的流向有关, 所以黏膜不规整, 细线状狭窄。

14 1.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原则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 补充钙剂。

(1) 急救处理可用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 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 钙剂治疗用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葡萄糖l0~20ml缓慢静脉注射 (10分钟以上) 或静脉滴注, 钙剂注射不可过快, 否则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 直至惊厥停止, 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 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3) 应用钙剂后即可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 用法同佝偻病治疗方法。

143.一般小儿4个月左右添加辅食, 此时首先可以添加的食物就是菜汤、果汁;4~6个月可以添加米糊、稀粥、蛋黄、豆腐、菜泥等;7~9个月可以添加粥、烂面、烤馒头片、饼干、肝泥、肉末、全蛋;10~12个月添加厚粥、软饭、面条、碎肉、带馅食品等。

145.大便隐血检查是大规模普查以及初筛手段。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肉眼做出诊断, 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146.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手术未达到根治或术后局部复杂的病人。

147.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 大囟在前, 小囟在后则为枕后位。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 大、小囟门分别在骨盆两侧则为枕横位。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 耳廓朝向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

篇4:答案等在海底20米处

“1989年,对于中国水下考古来说,也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从人员、设备、资金方面,都不足支持整个‘南海一号’的打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劲说。她正是后来参与提出“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的人士之一。

第一条被打开的沉船

“南海一号”调查的停滞并不意味着中国整个水下考古的停滞。从1991年开始,中国水下考古队的工作重点转到辽宁绥中三道岗海域的沉船遗址。这是一条元代沉船,调查和发掘持续7年之久,直到1997年才结束。“这是一个坐标,它是中国水下考古队第一次独立开展大规模水下工作。”张威说。

这是一艘水深在10米以下,长约25米,宽约5米沉船遗址。由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船体已经被海虫吃掉,只在沉船处散落大量的元代铁器和瓷器。考古队员们将这些器物打捞出水,通过辨别,瓷器为元代北方磁州窑的产品。

这是一条哪里驶出,又开向哪里的沉船呢?实际上,有别于南海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有一条海上贸易通道,是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港口出发,驶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被称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在元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是由山东半岛的莱州出发,经大同江到达平壤;另一条则是宁波出发,经过东海、黄海、朝鲜竹岛等地到达日本。沉船最初被认为是驶向这些地方。但沉船沉没的地点,与这两条常行的路线并不相同。经过仔细研究,专家们更加倾向于这是由靠近磁州的直沽港出海,驶向东北渤海沿岸港口,从事国内贸易的一条航船。

“三道岗沉船遗址推进了人们对国内贸易利用海路的研究,也丰富了对北方瓷器的认识,但对于水下考古队来说,一次正规、完整、独立的发掘过程,则是最大的收获。”张威说。

盗捞猖獗

实际上,刚刚结束三道岗沉船遗址的发掘不久,张威就带着12名队员奔赴西沙,在那里展开大规模的水下文化遗存考察。那也是中国水下考古队第一次远航调查。“对于海军来说,西沙也许并不算远,但对于水下考古来说,如何在远离大陆,面临补给困难、海况复杂的环境进行调查发掘,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张威说。

经过数天的搜索,他们在永乐群岛南面的华光礁附近发现一处沉船遗址,这是一处比篮球场还大的遗址,里面散落着各式各样破碎的瓷器,遗址的很大部分埋藏在珊瑚沙之下。通过挖掘打捞,确认这是一处南宋沉船遗址,随后被命名为“华光礁一号”。遗址中的瓷器来自闽江上游松溪窑、晋江瓷灶窑、泉州德化窑等地。但是由于位处渔民的作业区域,这处遗址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海上丝路的航道上,大小沉船不计其数,有些地区正处于渔民的作业区,因此常常有人从水中打捞上沉船货物。这也引来不少文物贩子的觊觎,他们有的从渔民手中购买,有的甚至花钱雇人私自在沉船处打捞,不但给文物带来损失,更是造成考古信息的流失。

2005年发现的“碗礁一号”可谓其中典型。碗礁群岛位于福建平潭屿头乡附近海域,因渔民捕鱼时常有瓷碗出水,因此被命名为碗礁。2005年6月,当地渔民发现一条沉船,随后引发周围渔民哄抢,各地文物商贩也蜂拥而至,往日平静的碗礁海域成为各地盗捞者的竞技场,大量文物用最原始的办法打捞出水,破损毁坏无数。

这种状况直到福建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才有所缓解。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和福建考古人员合作对遗址进行了清理。现场惨不忍睹,盗捞者为了加快进度,不惜用炸药炸开船体,瓷器、船体破坏严重。福州市考古队队长林果后来在文章心痛地写道,“原来以为被盗的只有3个船舱,后来发现,实际被盗的船舱有6个“碗礁一号”被盗文物可能至少在3.5万件左右,考虑到盗抢的破损率,至少超过2万件完整瓷器流入社会。”

谜团正在解开

从1989年就停滞的“南海一号”调查计划,并没有被放弃。2000年,事情有所转机,当年香港要填海建造迪斯尼乐园,邀请张威等人协助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在香港,张威和队友结识了一批潜水爱好者,他们得知“南海一号”的事情后,主动表示帮助筹措调查资金。2001年,经费到位,调查得以继续。

此后,“南海一号”的调查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广东省等方面的支持。从2001年至今,历年打捞出水的文物已经多达4000件,包括了金、银、铜、铁、瓷等多个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人们对“南海一号”的了解越来越多:它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出水的瓷器涉及到福建、浙江、江西等不同窑口;根据出水的钱币显示,它的沉没时间大致在南宋早期;船体的木块部分为马尾松,船只可能建造于中国南方;出水的银质镀金腰带和鎏金龙纹手镯显示船主非常富裕

但是令人困惑的谜团也越来越多:它到底属于哪个国家?船主是什么样的人?众多窑口的瓷器是如何进入到同一条船中?它从哪个港口出发,途经哪里,又要驶向何方?船员来自什么地方,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它又是如何从事贸易的

一切神秘而好奇的答案都静静地躺在水下20多米的地方,等待着出水的那一天慢慢揭晓。“对于中国水下考古来说,这也仅仅是进入到青年时期。”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

篇5: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6、雪

qìng()口là()梅粘()结脂粉奁()..

目光灼灼()消释(.)tuì()尽朔()方粘()连 .....

凛冽()粗犷()...

A、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B、如果说江南的雪具有的美。

7、雷电颂

徘徊()脚镣()pìnì()咆piào()波1án()..

污秽()xuàn()目qǐ()目迸()射驰chěng()..

nüâ()待雷tíng()

A、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怎样的强烈愿望?

8、短文两篇

夸()父yáng()谷一cuō()灰姮()娥奔()月 ...

A、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9、海燕

呻吟()chǔn()笨胆怯()fěi()翠深渊()...

A、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风雷电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风雷乌云等形象,这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10、组歌

炽()热海誓山盟()dǎo()词歌yín()..

执拗()急zào()长xū()短叹kuì()赠.

彻夜不mâi()qiáo()悴千山万hâ()璀càn()镶qiàn()绽开()盛气凌()人áo()翔 ..

纤()细酷肖()..

A、《浪之歌》《雨之歌》的“爱情”都有深广的内涵,请写出其中“爱”的内涵。

《海底两万里》

一、填空(每空2分,第9题3分,共35分)

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

公认为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第三部是 《》。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 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

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

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6、《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3分)

《名人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

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

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

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

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

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

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

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

1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名人传》答案:

1、(罗曼•罗兰)。

2、(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俄)(列夫•托尔斯泰

3、(《约翰、克里斯朵夫》)

4、(《第九交响曲》

5、(《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10、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海底两万里》阅读答案

一、填空

1、法国,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2、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机器时代” 西方和日本 科幻

4、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尼莫、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法拉格特,6、海洋

7、鲨鱼 儒艮

8、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

篇6:《海底两万里》阅读卷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A、康塞尔

B、尼德·兰

C、阿龙纳斯

2、尼摩船长在海底用(A)做的笔写字。A、鲸鱼骨头

B、鹅毛

C、塑料

3、“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B)。A、阿尤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4、鹦鹉螺号是用(A)作为动力源的。A、电

B、太阳能

C、海水

5、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A)海里。A、50

B、500

C、5000

6、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C)法郎。

A、225万

B、100万

C、200万

7、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C)A、兔子

B、水獭

C、鲨鱼

8、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B)

A、鲨鱼

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被炸弹轰炸

9、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B)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二、综合题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儒勒·凡尔纳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哪国人?——法

3、《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尼摩或阿龙纳斯

4、阿龙纳斯的仆人叫什么?——康塞尔

5、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什么?——《海底的秘密》

6、“鱼叉手之王”指的是谁?——尼德·兰

7、海里有会发光的水母吗?——有

8、国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是什么?——SOS

9、鹦鹉螺号曾经去过南极吗?——是

10、书中是以谁的名义命名了南极大陆?——尼摩

三、简答题

1、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篇7:《海底两万里》阅读及答案

阅读连环画,完成(1)—(3)题。(6分)

(1)为第5幅连环画写出“鹦鹉螺号”航海中经历的一个故事。(不超过60字)(2分)

答:

(2)阅读连环画,联系下面的世界海洋地图,选出“鹦鹉螺号”航海线路正确的`一项(2分)

A.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海域——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B.南极海域——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附近——南极海域——大西洋——太平洋

(3)这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许多幻想今天已经变成现实。阅读后,你对科学与幻想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2分)

(1)答案要点:“鹦鹉螺号”遇到巨型章鱼。尼摩艇长带头领人与章鱼搏斗,内德?兰德被章鱼打倒,尼摩艇长举斧相救。(2分)

(提示:基本人物和情节正确即可,不拘泥给定的词句,人物或情节错误减1分)

(2)答案:C(2分)

篇8: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 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课本中的“右表”即为文中的“下表”)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 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 各是两胜一平两负, 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 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 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 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 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 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 在解题思路1中, 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

依据, 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 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 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 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 显然, 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 因此有P (A) +P (B) +P (C) =1, 而答案中认定P (A) =1—2, P (B) =1—2, 由此导致P (C) =0, 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 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 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 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 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 甲队明显强于乙队, 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 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 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 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 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从这个观点出发, 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 (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 表示出来, 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

在解题思路2中, 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 状态好于甲队, 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 (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 平局各得1分, 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 则比较净胜球数) , 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 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 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 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 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由此可知, 只进行五场比赛, 是不能将甲队 (乙队) 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 (乙队) 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球赛来说, 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 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4.

在解题思路4中, 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 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 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 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 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 (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 , 而对于足球赛而言, 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 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 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 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 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 参赛球员的变化等, 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 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 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 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 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 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 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 (如本文中所说的等) 来表示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 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 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 并说出理由, 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 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 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 《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 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篇9:海底两万里复习题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窗口作文800字高中下一篇:深基坑明排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