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2024-07-05

特级教师(共9篇)

篇1:特级教师

辛岩

题目很大,我本来是不敢做这种大题目的。这种题目也不是我们这号人能扛得动的。我算什么东西,敢对语文特级教师指手划脚?

你知道什么是特级教师吗?

这类人,人们一般尊称之为“×特”,譬如,特级教师王老师,人们叫作“王特”,特级教师李老师则称之为“李特”。在面对这种称呼时,这些顶着特级教师徽号的人们矜持而陶醉。那种样子,既让人羡慕,又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对这些姓后加“特”字的人,我向来是尊奉有加的,即使让我顶礼膜拜我也心甘情愿。对大师我从来不吝惜我的尊敬。

对语文特级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很精湛的教学功力,想要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语文特级教师,那是梦想。譬如那个叫于漪的语文特级教师,再譬如那个叫钱梦龙的语文特级教师。那些人岂是等闲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告诉你什么叫大师,是大师就得那样。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给熬下来了,这还不算,还得尽脱“教书匠”的匠气,还得著述甚丰,还得自成一家,还得通晓古今,另外还得饱经沧桑。喜怒固可动之于心,但哀乐绝不形之于色。这样的人往你面前一站,你就会看到一座山。

什么是语文特级教师?这些人就是语文特级教师。

这样的问题回答完了我才可以评点语文特级教师。

当然,你得先原谅我如此狂放。更不能对这本杂志动怒:既然你知道人家语文特级教师山一般地不是你能扛得动的你又何必充好汉?你有什么资格点评人家?

我知道我的胆子大了一点。胆子一大,口气就没办法不大。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吧。

先说一点题外话。

语文教改轰轰烈烈这么多年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也不得而知。我生也晚,但也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了。往人面前一站,也一副语文教师的样子。可是现在心下自知,生命在语文教学这领域里竟然白白耗去了这十几年,而且这十几年现在在很多人看来竟然还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处在一种错误的语文教学里,且这种错误就很有可能是我们这些号称语文教师的人自己一手制造的--误尽苍生、少慢差费、人文缺失……这便很难让人平静得下来了。

你说,像这种耗法,我们当语文老师还有什么意思?想起年底《北京文学》引发出一片骂声,我实在觉得坐不住。但那时候,语文圈子里面冷得可以。可我觉得这并不是我们的心理素质好了,而是我们心虚了,我们不敢接人家的招。否则,和人家摆开擂台,大干一场,也不失为一种精彩,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愿和人家过招?

我们在装糊涂,我觉得我们是不可以装糊涂的。我们没有这个权利。

底的那场争论,应该说到现在余波未散。即使大家都保持缄默,但我相信,有良知的语文教师现在心里总有着一种郁勃难平之气。当时语文界对这一争论是很冷的,很多人都看出了当时“圈内冷圈外热”的不正常的现象。很多人对语文教学的现状给予了猛烈抨击,但我们语文圈子里面却没有能给予一定的反响。当时,有一批作家煞有介事地去做了一做语文高考试卷,结果是这些作家连个中学生的水平也不如。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我也为这些作家感到害羞,他们不应该这样丢人现眼。作家不应该去趟语文教学中的这一趟浑水。人家没有去趟你的文学,你还要去趟他的语文干什么?没意思,没操作性。一种是纯技术性的,一种是纯情感性或纯理性的,怎么能扯到一起?这实在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语文试卷为什么一定要让作家去做?作家又为什么去做语文教师都不愿意去做的事?说实话,在这一方面,我是很清楚的。语文试卷,如果没有标准答案,语文教师走上讲台,自己都没有把握应该怎么讲。所以,我对作家去做语文试卷,没有什么好的评价,我感到一些作家有点做秀。想要说明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我想我如果是作家,我是不会做这码事的。

跳出圈子一想,我们这些教语文的,靠语文吃饭的人,当时对此没有半点反应,是不是有点不正常?语文界是不是太有点装聋作哑了?

我曾读过一篇关于语文教师写作偏向的文章,那篇文章引发了另一个和我有着深切同感的外地语文教师的共鸣,我们都认为那篇文章很清醒也很有见地。我们在电话里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到深刻处,两人都想要流泪。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来的痼疾,影响的岂止是一代人?我们语文教师也是这种教育的牺牲品:写作上有偏向存在,只能操作一种文体;语言里再也没有了灵性,再不会口吐莲花妙语如珠。

语文教改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后期,风水突然逆转,一茬一茬的语文特级教师从全国各地冒了出来。那种“中间小谢又青发”的势头,就像文坛上的先锋派、晚生代、新写实、新状态、后现代的青年作家一样,让你觉得语文教坛上的名家名流一下子也如九十年代的小说文坛一般群星闪烁,无法不让人为语文教坛上的这种丰收景象而感奋,无法不让你感叹语文教改好啊,瞧,催生了这么多语文名家。

你一定注意到了我刚才在用文坛上的新生作家来类比这一茬茬语文特级教师的。这里其实是一种反讽。当我们的语文教师津津乐道于题目的解题技巧、文章的阅读分析、作文的应试章法时,我们的文坛早已大异其趣了。一些让你无法识得面孔的青年作家们以极快的速度登上了文坛。我们且不说这些作家将来的发展怎么样,但看他一出手就那么很纯熟地驾驭着小说的技巧,你就得服膺人家的阅读与写作了。这里面不仅仅是才气的问题。这些作家无一不是对欧美作家非常熟稔的。他们实现了真正的拿来主义。塞林格、荷尔德林、马赛尔普鲁斯特、威廉福克纳、纳博柯夫、博尔赫斯、詹姆斯乔伊斯、卡彭铁尔、卡尔维诺、雷蒙德卡佛、布莱希特、亨利米勒、米兰昆德拉、大江健三郎……一个个陌生而让人兴奋的名字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当代作家。从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中国当代作家们在为中国文学的繁荣、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在作着可贵的探索,这些伟大的作家有王蒙、贾平凹、陈忠实、马原、莫言、史铁生、孙甘露、吕新、苏童、格非、余华、刘恒、刘震云、叶兆言、杨争光、阿来、高建群、阎连科、北村、吕新、海男、毕飞宇、红柯、海男、韩东、朱文、刁斗、东西、鲁羊、林白、徐小斌、徐坤、陈染、李洱、李冯、李大卫、夏商、祁智、丁天……

可是有几个语文教师对这些中外作家关注过?有多少语文教师还能知道中国文坛上的战国时代早已经到来?现在的中国文学已经非常成熟,又有多少语文教师对这些正在走向成熟且已经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中国作家知晓一二?

这些作家其实已经构成了中国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交汇时期的文化风景线。或者,就是这些人在书写着当代中国的文学史。

而小说作者们的阅读,也足以让语文教师们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现在在写小说的人,哪怕是极不起眼的作者,一出手都能看出他的阅读量是很大的,而且都是研究性的阅读。很少有作家浮泛地读别人的作品的。我觉得,现在要做一个小说读者也是非常不简单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读当下的小说的,现在看刘心武伤痕文学时期的小说,只不过和现在的中学生作文差不多。可是,当下文坛的这种高水准,连我们教语文的都不知晓,偌大中国还有多少人知晓?

我的悲哀也就在这里,一方面是文学作家们的迅速成长,一方面是语文特级教师中有了少壮派的面孔,一个个指点江山一般地激扬文字。可是后者对前者一无所知,对中国鲜活的文学一无所知。

文学难道注定要孤独?

可是没有文学的语文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语文呢?

我曾经想过文学为什么孤独的原因。现在的文坛,已经没有刘心武他们出道时的那种氛围了。现在,没有一个教师可以凭一篇小说而昂然走出教育界。与之相关的,现在的文坛,个人话语、私人化写作,已经使写作成为一种个人行为了。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了。笔者有一个作家朋友也身在语文圈子中,他曾对我说过,他的文学写作以及个人的文学阅读,他非常小心地不让它和他的语文教学混在一起。因为,他深知,他的那种阅读与写作是个人化的,而他的语文教学却是社会化的。这是一种矛盾。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做一个语文教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心理压力都很大。你如果要将这两者混到一起,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宁愿让他的阅读写作处于一种半自由或不自由的状况,有时甚至是一种半公开与半地下的状态。他不会让它和教学掺乎到一起。在写作的时候,他是一个作家;而在教学的时候,他是一个语文教师。没半点含糊。他觉得这种定位也最好。没有一个人对语文教师是什么家更感兴趣。这是你的事,而不是语文的事。他说他也很想振语文教学之衰,但他做不到。他向往成为当代中学语文界里的朱自清、叶圣陶、郑逸梅,但他知道如果他的学生一次应试成绩很差那么他就什么也不是了,不但成不了大师,想要呆在教育圈子里混也不可能了。

我的这位朋友不能振语文教学之衰,有人却能。他们是谁?他们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影响来做也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

可是我想错了。

在我与外地同行的电话中,我们谈到一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中学教师和我们的学生一样,只被一些亚文化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些泡沫文化包围着。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文化品位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当下的文坛,近些年毕业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是如此,大学教科书的更新速度太慢,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非常老化。

与作家们相比,语文教师,包括那些很有名气的语文特级教师的阅读与写作实在太可怜了。他们拿不出什么,能拿出的也不是什么东西,无非就是些解题技巧、应试对策、知识讲解什么的。甚至连对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的东西的阐述都少而又少。他们太功利了,把语文搞得面目全非。现在很多特级教师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与前一代的语文教学大师相比,现在的很多特级教师都是文化侏儒。靠这样的人搞大语文,实在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

我于是突然明白,为什么当时语文界一片寂静了,这些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们,靠着应试语文起家,然后也就像大师一样指指点点风风光光,要说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打开他们的所谓“论文”,全是心气浮躁的技术主义的复制品,毫无创新意识,毫无创造价值。他们当然对争论保持缄默,以维持他们那种圣者贤者的样儿。

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我的那位作家朋友告诉我:“在中学语文圈子里,我还是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就是这些扛着语文特级教师称号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看到我的小说时,得意地说,你只会写这个不会写论文。没有一个教育行政单位,会为你的小说评定职称的,你就是作家出版社出了书也没用。那种话里,完全是一种语文特级教师般的自负与自得。我觉得这种话不应该出自一个语文特级教师之口,一个语文特级教师不应该浅薄到这种地步。”

我的朋友为我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小说与教育教学论文是两种路数,两套语言。语言感觉上确实有着很大的冲突。但那个特级教师的话显然暴露了自己这方面的语言感觉。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语言敏感,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当然,我的这个作家朋友非常犟,有点像著名作家格非。格非也是教授们嘲笑他写不了论文因而一定要整出点学术成果来。我这个朋友也不服气,他一定要写点什么给语文特级教师们看看。他有理由相信,他觉得他应该比那些匠气十足的人,只知道搞些试题分析知识讲解的人更会操作论文。

大学与中学原来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怪不得格非有一部《欲望的旗帜》,讽刺了一些教授的不学无术与门户之见。

现在,这位作家的教学论文也陆续在北京上海等重量级的语文教学刊物上发表了,而且一发就不可收,一篇接着一篇的。我觉得他的另一种语言感觉也非常出色,他的论文我觉得比一些特级教师的文章更具有理性。我每读到他的一篇论文都会给他去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然而,我的朋友在电话里说我说错了:你如果说到理性层面那就是太恭维那些新生代的特级教师了。语文应该摒弃操作主义与技术主义。这是对学生灵性的扼杀,也是对语文教师灵性的扼杀。一个没有灵性的语文教师,也一定没有理性。

说得太精彩了,没有灵性的人,连理性也将都失去。

现在很多语文特级教师的写作是与我们的写作教学脱节的,就像我的那位朋友的写作和他的写作教学也是脱节的一样。只不过在我的朋友那里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脱节罢了。朋友告诉我:“我的这种脱节是必然的,是痛苦的。我愿意承受这种痛苦,我不愿以牺牲我的灵性与理性为代价而去获得那种哪怕是特级教师的徽号。这同样是没有意思的,没有操作性的。就像你不同意作家去做语文试卷一样。”

现在语文特级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语文教学搞什么标准化是错误的了。可是回过头来寻找时,却又是从标准化的起点上出发的。根本没有能意识到这种回归是一种错误。别的学科要否定之否定,语文却不要这种哲学。说到这里,我想说,我这个人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有点保守。语文教学甚至可以回到孔夫子时代。你看,那段“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种什么境界的语文教学啊!这一点,我们的语文特级教师做到吗?

当下的语文特级教师几乎没有什么阅读。现在的情况就像海绵之于水,只有海绵的存在而没有水的存在。我们先前还在大讲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现在的特级教师,想找出文化的一滴活水也没有了。

我真的搞不懂现在有的语文特级教师是怎么评上的?谁给了他这个称号?他特在哪里?

当然,可能话也不要说绝了,应该有一些特级教师还像文化昆仑的。但我后来一统计,这些人既不是老得可以在语文界里呼风唤雨的此老或彼老,也不是年轻得像少壮派们有这个精力成天鼓捣着编高考复习资料的。(这两种人,我搞不懂现在为什么会惊人的相似。能够呼风唤雨的,据说有着三老情结,一定要做第四老或者第五老--原谅我大胆放言--而不管语文将走向何处,举着应试教育的大棒,今天指向东,全国语文教师就走向东;明天指向西,全国的语文教师就全走向西,否则你就不行,否则你就在语文圈子里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他们每天早晨起来,一般是打一会儿太极拳,然后走进书房,拿起《读者》或《报刊文摘》什么的。接着,他们走上阳台,给他心爱的君子兰洒点水。再接着,他们还可能会坐到书桌前,戴上眼镜,拿起毛笔,写上点可以叫做书法的东西--他们完全在做着颐养天年的事了。

(本文曾以节选的方式发表于若干年前的《北京文学》。)

[点评语文特级教师(教师随笔)]

篇2:特级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让他们学会学习远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能成为学生通往职业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最敬重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是我此生不懈的追求并无怨无悔。———宋跃华

时常自问,我之事于护理,悔否?护理于我,惠乎?我之为师,乐耶?年少之时,面对病患昼夜兼值,始觉劳苦;渐年长,遂知世间苦痛离别,以一己之力为他人却病延年,添些许温暖,也颇感欣慰;又能顾及家人,更觉无怨无悔。安身立命而又能惠及众人,疲而乐之。为师之后,传道授业立言因人所敬而喜,也常享清夜孤灯、搔头挠耳之苦,自不敢懈怠。以己见,师者与护理,终究是求真、求善、利他为本义;需常怀仁爱之心,常思精湛之技能,勤学敏思;当潜心寡欲、踏实精进,助人成才。在前行道上,做一个引领者、做一个同行者、做一个击掌者,若得桃李满天下,无疑是师者最能引以为豪之幸哉。———赵伟英

从事教育事业,只有自己的内心始终燃烧着深沉的挚爱,才能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果实。爱是一切的源泉。从事教育事业,只有把自己锻造出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才能开拓出一片坚实的教育园地。行动是一切的基础。————刘凤兰

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服务每一位学生。————顾猗猗

拥有独立的精神空间,保持积极的阳光心态,追求智慧的教育艺术,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胡月英

做对学生生命有影响力的教师,让学生因我的相伴而幸福。————王文英

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做教育事业的奠基石。————王静红

忠诚教育、挚爱学生、乐为人师。————谢丽卿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徐艳红

对我来说,教育,就是聆听、期待和享受。————田淑媛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郝文贤

赏识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阳光,学生就会信赖教师、热爱教师。————武爱凤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而师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李玲

教师的天职就是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圣火,并使之越燃越旺。————范福生

做学生人生理想的播种者,生命激情的点燃者,思想启蒙的先行者。————刘补明

让思想落地,让行动开花,让教育歌唱。————刘琦

潜心教书,倾心育人,用快乐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动力。————魏晓红

让课堂变成轻松、和谐、尊重、合作交流的场所。————张乃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具,力求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贾玉发

我平凡我快乐!努力不一定成功和最好,但为了成功和最好一定得努力。千万别让自己的心生出皱纹!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愿努力做好。栉风沐雨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如!学会感恩,心态平衡;学会思考,永不衰老;学会锻炼,身轻如燕;学会微笑,阳关普照。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每时每刻都在接近目标!————顾黎

篇3:走近特级教师袁浩

“是的。”

“写了很多文章?”

“是的。”

“多半是散文?”

“是的。”

当我按照市教研室芮老师的安排, 万分荣幸地在袁校长身边坐下时, 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还想着你的课?”

“是的。”

“还在沮丧?”

“是的。”

“爱如茉莉, 对待比赛也应该如淡淡的茉莉。”

“是的。”

我终于笑了, 袁校长也笑了, 表情温煦。感受到他的平易, 感动着他的真诚, 心情明媚到底, 似草间站立的阳光。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豁达开朗爱说爱笑爱开玩笑, 有着诗人一样丰富的情感, 有着一颗聪明的大脑, 充满着智慧, 取之不尽。我问起他的近况, 他笑着娓娓谈起来……

“最近, 我每月都要与一位青年同志合作为《江苏教育》写一篇稿子, 主题是‘教师培训’, 前三期谈的都是备课, 第一期谈的是个人备课, 题目是《预约精彩》;第二期谈的是学校备课管理, 题目是《这里放飞智慧》;第三期谈的是集体备课, 题目是《相激而生灵光》。此外, 还分别为孙双金和潘文彬两位老师即将出版的书作了序, 其中为孙双金作序的标题是《诗意在课堂里悠悠升起》……”说这些话的时候, 他一直微笑着、淡定而从容。

上课的铃声响了, 他立即端端正正坐好, 就像一个守规矩的小学生, 开始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他做听课笔记的速度很快, 边做笔记还能边写点评:如果哪个环节精彩, 他会习惯性地在旁边打一个“√”;如果觉得哪个环节不满意, 他就会在旁边打一个“?”, 每堂课如此, 一丝不苟。等到15节课都听完的时候, 他开心地对我说:“瞧, 一本笔子写完了!”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反应很快, 思维敏捷, 善于因景而言, 常常妙语连珠。每当一节课下课的时候, 他总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不厌其烦。

“上好语文课, 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课的精彩与否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到不到位, 不能对文本支离破碎的解读, 不能脱离文本解读, 更不能对文本曲解和误读……”谈起这些课来, 从他口中流淌出来的都是新课程的新理念, 他的思想依然是那么年轻!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墨香飘飘润一生, 他以一颗赤诚不老的心, 带着春天般的心情, 和年轻的朋友一起, 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不老的心, 只因有诗长驻……

篇4:特级教师升官

2011年末,江苏省某市一名特级教师、副校长、教育局科长升任教育局副局长,转公务员编制;在此之前,北京市某教师被评特级教师后,办公室从学校搬到了教研室,升迁也指日可待。

在江苏,亦有“辞去校长专心申报特级”的佳话。主人公正是现任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的杨新富。杨校长从1995年起申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五次,于2008年才如愿以偿。在向专业顶端发起冲刺的13年里,他婉拒多次机关人事调动,甚至辞掉了校长职务。

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在于,怎样的选择才是特级教师最合适的选择。

舞台的大小

“学生已构成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把每一节课看成是师生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写下这句话的,正是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刘可钦,但时间却是十几年以前。2002年,刘可钦从讲台走向行政岗位,2004年出任中关村四小校长,2011年兼任中关村三小校长。在这些身份的转换中,刘可钦逐渐离开了班主任岗位,最终离开了她原本熟悉的课堂。

不过,业内并不把刘可钦的转变视为一种“流失”,反而视为人尽其才。

刘可钦初到中关村四小时,四小刚刚成立两年,生源200多人,内外矛盾突出。然而在刘可钦的治理下,中关村四小逐渐显示出“有作为”、“有能量”的强力表现,成长为当地一所名校。可以说刘可钦完成了从“名校制造”到“制造名校”的升华。

刘可钦这样诠释自己的选择:如果一名教师已经非常优秀,并具备更高的专业发展潜力与资源,那么这名教师应该坚守课堂成为一位名师;如果这名优秀的教师继续发展的专业潜力有限,那么他应该当校长。刘可钦事实上具备继续发展的潜力,但是当时她的领导给予了她更大的责任:带动一批教师成为名师。

这明显是另一个级别的舞台。

在北京,类似刘可钦这样的“特级教师校长”还有很多。包括史家胡同小学前任校长卓立、现任校长王欢,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光明小学前任校长刘永胜,北京小学前任校长吴国通,灯市口小学校长王岚,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他们的共同特征在于:曾经是所在学科的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之后又逐渐成长为知名的“专业校长”。他们中也不乏国家级专家,甚至引领了当代教育潮流。比如,窦桂梅是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发起者,是全国教育课堂改革的先锋。

据一份非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地区集中了全国各省400多位特级教师,其中约有10%担任所在学校校长职务。

这样的现象亦出现在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

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大多数“特级教师校长”都精通于办学理念及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打造,在办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优势明显。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当特级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或综合素质能力时,特级教师走仕途之路将遇到严峻的考验。

质疑的声音

尽管有“内行领导内行”、“专业领导发展”等优势,特级教师当校长、当局长这样的现象,仍被冠以“教而优则仕”引起广泛争议。

一个突出的症结便在于,为数不少的“教师官员”彻底远离了课堂,疏离了专业发展,并因缺乏相关管理能力而疲于应付行政工作。

一次,记者与山东某学校高级教师、校长交流,却听到他大倒“苦水”。这位校长在三年前上任,当时他的文章仍活跃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教育类媒体,并是当地的市级骨干教师。但是,在升任校长后,他开始忙于应付各项检查、评估及交际应酬,逐渐没有了读书学习的时间,之后便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最近的一次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中,他竟然因为“要求准备材料数量不够”而惨遭淘汰。

另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校长”则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时间表。在这份时间表上,周三到周四的时间被全部分割给了五项教育局会议,周一到周五有接待工作11项,周五下午到周日还有一项出差考察学习的工作。粗略算下来,这位校长真正在校的时间只有半天,主要工作计划是“把前阵子没有签的字签了。”

我们的记者还曾遇到过另一个幽默的场景:北京市某“特级教师校长”被取笑“头发越来越乱”,当校长之前打扮得利利落落,当校长之后却疏于打扮。这位校长只得尴尬地回应:“哪里有时间整这些呢!”事实上,这位校长还不曾脱离课堂,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经常赴外地表演公开课,指导外地教师课堂设计。

毫无疑问,“教而优则仕”存在着各种弊端,但其内在逻辑却是教育界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曾撰文指出:教而优则仕的适应对象应是教学游刃有余,课堂之外有余力的教师,但是我们的教而优则仕则带着浓烈的“做官情结”。加上中国的教育行政工作是那么的繁琐与复杂,要与政府、银行、媒体、医院等等部门打交道,所以一名教师要做到真正沉静下来,搞自己的学问,做自己的研究,必须与“校长”无关,与“局长”无关,与做官的风气无关。

不过,更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们最反感的问题,可能在于“特级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不上课”的代名词,甚至就等于“不上课的教师”。

2006年,曾有人调研发现,温州市9.5万名教职员工中,在岗特级教师只有31人;上海市尽管有229名特级教师,但3年内即将退休的特级教师也有100多位;北京市1.6万名数学教师中,特级教师28人,但是在职仅6人,在岗3人。

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特级教师成为“升官”的“硬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标志,甚至于评特级教师就是为了“不上课”,坐办公室“躲粉笔灰”。二是特级教师“不年轻”,为数不少的一些教师都是在临近退休的年龄被评上特级教师,他们的不少热情和奉献都集中在了校外,这揭示了教育圈中存在“按资排辈”的风气,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另类浪费。

即便特级教师留在课堂,恐怕也是薄弱学校管理者的难题。一位来自江苏省非省会城市的校长这样描述教师职称制度:“我真的很怕教师评高级,评特级,因为一评就仕,不仕也到处出书、讲课,管也管不住;一评就跑,南京有学校出价20万元抢一个特级教师,5万元抢一个高级教师,可谓明码标价,我怎么留得住他们?”不过,话锋一转,这位校长又说:“恐怕省会学校也担心自己特级教师太多,名师固然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气,可是有名气的人却不一定乖乖待在教室里。”

特级教师怎么评,特级教师如何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完善和不细致,无疑造成了特级教师去向的疑问与尴尬。

怎么评,怎么用

从2005年起,北京市对特级教师评选进行调整,增加了对青年教师的关注,致力于降低特级教师平均年龄——这等于变相增加了特级教师服务课堂的时间。同时,对远郊区县予以关注,增加区县特级教师评定数量。

我们发现,在2005年以前,北京市延庆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但在2005年的那次评定中,普通中小学出现了两名特级教师,均来自延庆县第一中学。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这两名老师均未离开课堂。其中一人转到延庆县另一所中学任教,担任教学副主任一职,也是该校课改骨干;另一人留在了延庆一中,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并且在继续执教。

不过,“特级教师还在上课”的总体状况似乎仍不容乐观。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教师告诉记者:“要做到教而优不仕,摁住特级教师当官的欲望,应该在特级教师评定规则中加入‘评定特级教师后必须坚持在一线从教5年,否则取消称号’的类似规定。”

在上海,特级教师评定标准包含了师德修养、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由于其全面的素质要求,特级教师评选也被视为“校长预选”。不过,上海特级教师评定在全国率先打破了“终身制”。这也意味着,当特级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有限、裹足不前时,将有失去“铁饭碗”的可能。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市教育界人士反映:“对一名特级教师‘摘掉帽子’,那是不可想象的大事件,特级教师往往是一个学校的‘宝贝’,甚至自身就位居高位,‘摘’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很难真的去‘摘’。”除非这名特级教师敢去触犯“红线”——进行有偿家教。

因此,目前“摘掉”特级教师的帽子往往是一种“建议”。比如,哈尔滨市提出对特级教师两年考核一次,包括内部考核与社会监督,对不讲师德、碌碌无为的特级教师,“建议”上级部门取消其称号。

但是无论如何,从理论上打破特级教师终身制也是一大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教师终生职业发展,持续专业进步的意义,也能在侧面减少“为当官而当官”的特级教师案例,为肃清特级教师评定工作中的功利主义扫清了又一障碍。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摈弃“绝对思维”,即绝对认为特级教师不能当官,或绝对认为特级教师应该走仕途之路。我们需要捡起来的是“实事求是”,让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这亦当成为每一位特级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编辑 李丰池

篇5:特级教师事迹材料

从教20多年来,周怀慷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以一颗纯正、神圣的教书育人之心,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国家级骨干教师、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更适合在教学一线”

在大城市落脚,安稳地工作,是多数高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前,这样的好事就摆在周怀慷面前,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弃。

1989年,周怀慷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成绩优秀的他被分配到广西大学任教。面对这份优越舒适、人人羡慕的工作,周怀慷毅然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申请回家乡任教。

“我要回家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递交给系里的申请改派工作报告里,周怀慷这样写道。他的诚心感动了学校,学校破例批准了这份特殊的请求。周怀慷很快打点好行装,身上揣着—张改派工作派遣书,回到了并不富裕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

周怀慷的这一选择,在常人看来很傻甚至无法理解。而20多年来,周怀慷作了多次诸如这样的“傻”选择。有家长揣着钱请他做家教,社会上的高考补习班高价请他上课,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学校提供好条件想“挖走”他,他都婉言谢绝了;组织考核他,让他到县教育局工作,他却说:“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教学一线工作。”

“他像拿着魔杖的仙人”

周怀慷善教育、精教学,是区内外知名的教学专家、育人模范。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和荣誉勋章—枚。他有一整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无论教哪一类学生都非常有效。

“思考、讨论、活化教材、设置悬念、师生互动……周老师的课总是那么新鲜。”周怀慷的学生们说,周老师就像一位拿着魔杖的仙人,一步步启发和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跟着他,你的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周怀慷学术造诣高,始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他主持的两项研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成果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7篇被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观点被国内专家、学者多次引用,成为区内外知名的基础教育研究英语学科带头人。他被选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是首次入选这一工程的中小学教师。

篇6:特级教师作文

我手握一杆“丈八蛇矛”,穿上一层厚厚的“防弹衣”,静静地等待着那让人鲜血直吐3000口的作文。我开始手握大权,倒吸一口凉气,抽出一本作文,原来是我的前任同桌,这篇作文大有看头了。哈哈,生死之际就在弹指一挥间,我是一位手握“兵权”的大元帅,用上“丈八蛇矛”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书本。

既然是老乡,我要手下留情,我一丝不苟地看起来,字迹有些潦草。我也不追究了,大致看了一会儿,字字赛金,句句珠玑,让人赞叹不已。但是一些小小“魔鬼”出来捣乱!我用“丈八蛇矛”向魔鬼刺去。哼,别害人,吃我一剑。不一会儿,我又用24k黄金透视眼扫描一遍,立马有些露出马脚的句子。它们一个个用尽全力向我呼救:“医生,求求你助我们一臂之力吧!”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当然不能见死不救!一条红线出现在本子上。我又用千里鹰眼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看了一遍。直到病人全部康复之后,再给它开点药单表示提醒:句子十分普通……再接再厉吧!给这位病人的病情画上一个十分完美的大句号,最后再打上90分,上交给总部。

同学们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桌用上火眼金睛,一丝不苟地看着,嘴巴咧开了百年一遇的笑容。

篇7:特级教师评选方案

关于推荐第四批昌乐县特级教师和第五批潍坊市特级教师人选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张申

副组长:徐凯林

成员:赵庆华、刘金明、李宝森、王建磊、宫方洪、滕丽红

二、评选范围

县特级教师的评选范围包括全县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教学研究机构中在教学岗位上的广大教师,重点是在普通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上的广大教师。第五批市特级教师参评人选将从县特级教师中择优推荐,各单位最多推荐1名市特级教师人选。

三、评选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历达标,具有教师资格和中级以上教师职务,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文化业务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动向和本门学科及学术发展动态,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

3、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效果显著;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县范围内举行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或示范课。

4、正确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或突出的专长,有五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并取得显著教学成绩。

5、在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在教学方法研究和教材建设工作中刻苦钻研,成绩显著,出版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以上刊物上正式发表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专业文章两篇以上;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效果显著,形成对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6、具有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政治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取得显著成绩和一定经验。

7、在全县范围内有较高声望,在教育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称号。

校、园长(含副职)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基本条件外,应担任一线学科教师5年及以上。担任领导职务后,仍然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每学期须担任1门及以上课程,每学年教学工作量须达到本学校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所教学科仍保持较高水平。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推荐:

1.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相当荣誉称号获得者; 2.县级及以上名师;

3.参加援藏、援疆支教、“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和城区(含县城驻地)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且工作一年以上,成绩突出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推荐: 1.师德被学生、家长投诉查处者; 2.廉洁自律发生问题被查处者;

3.从事有偿补习或向学生推销各种教辅材料谋利者; 4.利用工作时间从事个人经营性活动者; 5.违规办学被查处者。

申报市特级教师除符合县特级教师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学校领导、同行认可度高,深受学生爱戴,在家长中享有较高威望。

2、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45岁以下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在职且初中及以上学段教师被聘任为中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被聘任为中小学一级及以上教师职务。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精通业务,严谨治学,在县(区)域内、本学科教师中具有骨干带头作用。

4、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轻负担、高质量”的风格、特色鲜明。所任教学科的教学改革经验在校级及以上层面公开推广过,获得过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称号或与之相当的荣誉。

5、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连续担任班主任在5年及以上,并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表彰。

6、推荐教师所在学校近3个学期(2012至2013学两个学期,2013至2014学上学期)的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均在90%及以上,并且个人的师德考核均为优秀等次。推荐人选在2012、2013、2014三个(学)中应至少有2次考核优秀。

7、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培训教师的能力,在“传帮带”培养年轻教师工作中作用显著。

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中教学研究人员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基本条件外,必须有在教学第一线任教5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任教研员后,仍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学、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对所负责指导学科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基层教师认可、钦佩;近3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过本学科或教育领域的学术论著(或编写过国家和地方课程教材)或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本学科或教育领域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对实际工作有较高指导作用。要对论文论著进行学术性审查,习题集、练习册等教辅资料,随笔、散文、短评等文学作品,简单的知识点介绍、习题解答类文章等,均不属于论文论著范围。

四、推荐及评审办法

县特级教师推荐评审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单位)推荐、专家评委会评审的办法进行。各学校(单位)按照县里统一规定的推荐条件要求,制定具体推荐方案,经学校(单位)全体教师(人员)85%及以上赞成率通过后,本着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推荐产生人选,并在学校(单位)内公告栏、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学校(单位)推荐人选报县教育局进行资格审查和前置审核后,再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委会进行评审推荐,确定人选,在县教育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县特级教师报县政府审批。

五、上报材料及要求

申报县特级教师人员,应提交以下材料:

1、《昌乐县特级教师申报表》一式3份(见附件1,内容正反面打印);

2、本人的毕业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

3、能够体现本人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教科研成果论文(著作)和获奖证书各5件(原件,请按重要性排序);

4、县级以上优质课或公开课证书3件(原件);

5、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证书3件(原件);

6、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

7、本人述职报告1份(3000字以内,同时报电子版)。各单位上报材料的同时,还需报特级教师推荐工作报告和《昌乐县特级教师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见附件2)各一式两份。

以上材料请于于7月30日前报送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逾期不再受理。电子版材料报送邮箱:clrsk@163.com。

申报市特级教师的人员,应提交以下材料:

1、《潍坊市特级教师申报表》一式3份(内容正反面打印)。校、园长(含副职)申报,须同时提交《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表》;

2、本人的毕业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

3、能够体现本人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教科研成果论文(著作)和获奖证书各5件(原件,请按重要性排序);

4、县级以上优质课或公开课证书3件(原件);

5、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证书3件(原件);

6、班主任工作经历及校级以上优秀班主任证明;

7、近3个学期师德考核等次和近三年学考核等次证明;

8、所在学校近3个学期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证明;

9、其他证明符合市特级教师条件的实证材料。

10、本人述职报告(典型事迹)1份(3000字以内,同时报电子版)。各单位上报材料的同时,还需报特级教师推荐工作报告和《潍坊市特级教师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见附件4)各一式两份。

以上材料报送时间和要求与推荐县特级教师相同。

篇8:特级教师

编者按:

作为身上寄托着无数学子的未来的教师, 人人都应当有一种冠军精神, 不想成为大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的教师就算不上优秀教师。所以, 尽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成为大师级教师, 或特级教师, 但每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应当把成为大师级教师、成为特级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大师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山头”并非高不可攀, 无论是刚登上讲台的新手, 还是即将告别讲坛的老教师, 从他产生献身教育的激情和理想的那一刻起, 从他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大师情怀和冠军精神的那一刻起, 他就踏上了成就卓越之路。

激情、理想和冠军精神是成为大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的基础, 明确的奋斗目标则是他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自己在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该具备哪些跨学科的素养;知识的整合能力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该具备哪些教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在普通教师扮演的角色之外, 名师、特级教师还扮演着哪些角色;他们靠什么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其探索创新的意识;又是何以让学生具备超群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本刊2011年10月下半月版有一个名为“特级之特, 学科之美”的专题, 里面的四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数学、化学、体育和美术四个学科的特级教师或大师级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期, 本刊又邀请了生物学特级教师朱正威、心理学特级教师钟志农、语文特级教师郑晓龙和北师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田贵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胡继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篇9:特级教师解读《考试说明》

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

1. 《2008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语文部分与2007年的相比,删去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识记”中的“常用字”三字,以及“现代常用汉字字形的识记”中的“常用”两字。对此,同学们千万不要误以为,对“字音”“字形”的考查将转向以生僻字为主。从样卷可以看出,常见字词、易混淆字词仍会是考查重点。

2. 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六字要求。“准确”是指词语运用、句式选用等方面符合事物的实际和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针对这个变化,同学们在解答语用题、写作文时,一定要在连贯、简明、得体的同时,做到观点明确,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细节描述,显得具体可感。

3. 写作部分在“书写规范”下增加了一条特别醒目的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这条规定可能对同学们影响较大。同学们应该加强书写的规范性,考试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比如,写字不要太潦草;遇到没把握的字、词,可替换成其他恰当的有把握的字、词。如果有时间,也可有意识地通读自己的作文,纠正一下文中的错别字。

数学特级教师:楼肇庆

1.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看,2008年数学高考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与200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试卷的形式及结构也没有改变,这一点在样卷中已经有所体现。

2. 在样卷中,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三者的分值之比大约为3 ∶ 5 ∶ 2,说明今年高考试卷的总体难度基本保持稳定。

3. 样卷中解答题的题量与去年的高考卷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解答题第1题由三角函数题改为概率题。这个信号表示今年高考解答题中有可能会出现概率题,但不一定放在第1题,具体要根据试卷编制时试题的难度来排定位置。

从这点看,同学们要重视对概率内容的复习,要熟悉课本中要求的几种典型的概率模型,特别是要加强与传统应用题背景相结合的概率题的训练。

4. 由于解答题的题量不变,如果今年高考卷的解答题中放了概率题,那么就得去掉一道其他内容的题。样卷中去掉的是三角函数题,这样一来,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就会增加三角函数题,有关三角函数内容的总分值可能也会有所降低。

5. 今年的样卷对归纳、推理、转换等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分类讨论思想在样卷试题中也体现得较多,同学们要充分重视。

英语特级教师:吕吉尔

1. 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考试说明》基本没有变化,词汇表共含有2056个单词和245个短语,没有增加新词汇。考试前,同学们应翻阅词汇表,熟读、熟记这些词汇。

从样卷可以看出,单词拼写题体现了命题的一般规律:考查的单词皆出自《考试说明》词汇表,均为实词,其中半数为名词,其余为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由此可见,熟读、熟记词汇也是解答单词拼写题的直接而有力的手段。

2. 近年来,单项选择题越来越注重在语境中考查词汇和语法的运用,2008年的样卷延续了这一特点。答题时,务必读完整个句子,理解其语境,切不可为节省时间而“断章取义”,否则容易产生理解偏差,选错答案。

3. 在历年的阅读理解题中,“文章标题”题和“作者态度意图”题的难度最大。从《考试说明》可以看出,这一题型将会保留。此外,同学们还需注意,浙江卷曾出现过其他省份卷子很少涉及的“文章结构”题和“文章体裁”题,这类题数量不多,但同学们平时接触也不多,因此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上一篇:迎新年元旦歌曲下一篇:校长新学期升旗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