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雷锋精神

2024-06-28

谈谈雷锋精神(精选14篇)

篇1:谈谈雷锋精神

谈谈我身边的雷锋的故事

五(2)班严党旭杰

辅导教师:邢明霞

平凡的人未必平凡,心存善念的人一样很多。在当今的社会有很多充满爱意的故事发生。社会上也在传递“正能量”。实行各种公益活动。让我来谈谈发生在我身边的雷锋的事迹吧!这些故事感动人心,充满着爱的味道。

他,杭州“最美司机”吴斌,一个路上“奔跑”的英雄。5月29日,吴斌驾驶一辆从无锡返杭的客车途中,被一块从空中飞落并击碎挡风玻璃的铁片,砸中右臂与腹部,他没有紧急刹车,没有弃车不顾,而是凭借着强大的毅力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车子缓缓行驶、换挡、刹车,开启双跳灯„„他用生命最后的余温温暖了一车的乘客。

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中做了不平凡的事,诚如泰戈尔所说:“让生如夏花般灿烂,让死如秋叶之静美。”

他的目标不是要开花,而是要让福利学校的孤儿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没有惊天壮举,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温暖的关怀;他没有天使的魔法,却有天使的善良。他叫石清华,他是光爱学校的校长,也是108个流浪儿的爸爸。

胡中和谢晓君,只是一对平凡的夫妻,却让海拔3800米,13各县,4个名族的143名孤儿在学海里遨游。他们带上年幼的女儿,从盆地到高原,女儿整晚咳嗽,自己也缺氧头疼,但他们依然坚持。他

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自己苍老的父母,是为了让更多父母对未来有希望。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都是非英雄的小人物,但他们却做了英雄一般伟大的事。他们将雷锋的精神展现在大家眼前,人活一世,总要在世间留一点足迹,才算不白走一遭人世。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那一份,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雷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人都伸出关爱帮助之手,传递“爱”的火炬,传递美德。

篇2:谈谈雷锋精神

时间:2012-03-02 10:20:30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史雪琪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毛主席更是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然而即使在雷锋同志在世时,仍然有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而时过境迁,当全球化经济大潮席卷社会,人心浮动,雷锋精神是不是真的如一些人所想失去了学习价值呢?

事实上,真正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也不怕反复的推敲。每一次新的思考都会带来新的感悟,也就是历久弥新,时光的打磨让其始终焕发勃勃生机。

下面就我感触最深的几点来谈一下。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这一点至今都对我们深有意义。小而言之,如今炒作之风大盛,很多人为出名不惜自我泼墨,而围观者往往盲目起哄,助之越炒越热,完全不理会其恶俗甚至有违道德之处,未免在全社会引起错误的价值导向。大而析之,有些人缺乏应有的立场,为个人利益可以出卖国家机密。一个国家如果国民一盘散沙,对于支不支持自己的民族无所谓,甚至协助敌对势力做瓦解祖国的蛀虫,恐怕这个国家很难立稳脚跟,更不用提进一步的发展了。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说到做到,诚信问题早就是热议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商业品牌今年频频因质量问题而落马,其中不乏曾被国人引以为傲的行业巨龙。商场瞬息万变,难的不是一时做大,而是将企业的巅峰期延长,这其中离不开一个信字。我们不能光靠法律的强制性来维系发展,那不是上策,道德的引导力量应该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篇3: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 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它包含无私奉献、“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他自己所说:“活着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 先进文化的表征。它像春风一样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在新的历史时期, 树立社会主义新荣辱观, 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 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弘扬雷锋精神, 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他对党无限热爱, 把党比作母亲, 把社会主义视为“命根子”, 雷锋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 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雷锋精神, 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而是有其客观性, 从思想来看, 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 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就要像他那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 只有这样, 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这是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需要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 才成就伟业的。雷锋就是在60年代初期出现的艰苦奋斗的模范。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 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为了革命事业, 他始终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为了人民利益, 他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把省下来的钱捐献给了灾区人民。从雷锋身上折射出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仍然十分有必要发扬光大。新的历史条件下, 能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我们要像雷锋那样, 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思想。当然任何一种精神都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就有新要求, 艰苦朴素的作风, 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现在的生活已经和60年代不同了, 物质生活很丰富, 我们要合理的理解今天的艰苦朴素作风, 节省每一分钱, 做到不浪费、不盲目追风、注重实效。

三、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新荣辱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荣辱观, 八荣八耻, 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本质要求,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和谐的必要性。在现实社会中,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等消极现象的出现和蔓延, 良知在财色的诱拐中被出卖等等, 如果任其发展, 就会对理想、道德的根基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扭曲人格;就会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冲击, 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所以提出新荣辱观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民族, 以及持有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人, 其荣辱观都是不尽相同的。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史册, 有孔融让梨, 更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境界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而雷锋正是这样一个人, 雷峰精神处处闪耀着这一光辉。新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既把握今天, 又面向未来。有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篇4:谈谈极客精神

但短短几年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人们的生活因此开始被科技所剧烈的影响和改变,极客这个人群的价值终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他们对世界的改变力量是如此值得崇敬,以至于这个原本小众和独特的人群正在被一股外部的潮流推向舞台的中央。甚至,“极客”这个词正在被用各种半生不熟的理解来诠释解读,然后成为品牌和产品的装饰物。

乔布斯、佩奇、布林、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列出这些国外极客人物的代表。当然,大多数的人说他们是极客,其实是因为看到了他们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成功的“结果”。

但实际上,这些人的辉煌成功并不是他们作为极客的真正共性,一些精神层面的一致才是最让人震撼的“合音”。甚至在他们背后,你会发现已经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可以被称作“极客精神”的共性的科技创新文化,才是这些伟大成功者诞生的关键。正是这个大背景塑造了足够大的科技创新者基数,然后我们才最终看到了几个耀眼的星星。

所以当我们崇拜极客,觉得这是一个“很酷的人群”的时候,其实更应追寻和赞美的是其背后的共性精神。这个精神是让极客不再是最初的“怪客群体”,而成为世界的改变者和引领者的关键动力。而在中国,这种“极客精神”是否拥有足够多的人群在践行和传承,则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话题,我们期待中国的科技英雄出现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这背后首先需要一种文化来支撑,也需要一个更庞大的“基数”来孕育。

那么,这种所谓的“极客精神”究竟是什么?如果需要有个描述,我认为有两个最核心的共性是我与这些科技创新精英们长期接触中印象最深的东西。

首先是好奇之心。好奇之心曾经是人类这种生物能够进化成为地球生物链顶端的关键,今天也是推动这些极客成为世界改变者的最大动力。人人都有好奇心,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自始至终对新事物有他们那样持续的探索和发现的热情。这种好奇心带来的开放的视野与求知若渴的心态,也让他们保持着一个不间断的“充电状态”,所以他们经常是潮流最早发现者和开拓者,并总让你觉得他的思想和生意都那么前瞻的关键原因。

第二则是改变之力。极客精神的魅力在于他们不断在打破规则和制造变量,小到“创客”群体的自娱自乐创造梦想设备,大到过去乔布斯重塑了整个手机行业、现在佩奇和布林正在用无人驾驶技术重新定义我们在汽车中的时光,再到未来埃隆·马斯克开启民营太空时代。说到底,其根源都是一样的。从骨子里,这些极客希望世界是他们认为的样子,然后他们就去推动了这种改变。

对于他们来说,商业是一种实现这种改变力的载体,而商业价值是一种成功改变带来的必然结果,更是他们开始下一次按照自己意愿“重塑世界”的燃料。他们可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骨子里,他们永远不是以创造财富为目的的商人,而是对世界有自己看法,并能因此不断创造财富,然后再用这些财富来继续雕琢这个世界的极客。

有意思的是,与很多人想象的相反,虽然很多成功的极客都有着科技背景的出身,但是他们的改变之力并不仅仅来自于科技本身。实际上,他们的力量来源和成功的结果都来自于他们能把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性。所以他们是一群科技力量的信仰者,但他们不是一群科技的囚徒和工具。就如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那本著作中表述的一样——如果我们把科技理解为一种必须与人共生的生物体,那么你就会发现,由于繁衍是生物体的最核心需求,那么那些帮助科技更好与人类共生和在人类中“扩展繁衍”的人类个体,将被科技赋予力量和超额的价值回报。

其实,所谓的“极客精神”,描述起来就这样简单——“好奇之心与改变之力”。甚至互联网等等技术元素都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因为那只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极客们最顺手的武器和工具而已。我一直相信,你不需要一定是个程序员或者是产品经理,也不一定变成一副科技宅的模样,如果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愿意自己去创造哪怕一些改变——这,其实就够了。

篇5:学习雷锋精神作文雷锋精神永不败

锋精神永不败

三月是温馨的,因为它是希望的生长;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自豪的,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平凡却又一生无时无刻不为人民着想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雷锋,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把自己仅有的一双袜子缝了又补,补了又逢。平时的收入不多,却攒起来救济同志,向灾区捐款。二十二岁时,一场意外让这个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青年人抱着自己没能帮助更多人的遗憾没了生命。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样的好同志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数不胜数。二零一零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就同雷锋一样,在十九年里,这位好同志捐献了六万多毫升,是自己身体内的十倍多,他还屡次捐款,自己和家人却还只住在一间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雷锋这个名字曾经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古老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我相信,在世界更多的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是不能缺少雷锋精神的。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同学们,新学期已到来,你们感受到那股温馨而祥和的春意了吗?让我们时时以雷锋为榜样,处处留下当代活雷锋的足迹。也许你不经意一句善意的话语就能打开一个人的心灵,也许你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能为他人带来一片和谐!

篇6:谈谈雷锋精神

雷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

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时,雷锋就把这血海深仇铭记在了心中。雷锋的家人被日军杀害,他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乐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他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对于雷锋叔叔的牺牲,我们深感痛惜,但是,雷锋叔叔的精神却永存于我们的身边。如在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在路上扶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平时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不要以为某件好事太小而不做,想要做大的好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但也不要以为某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它,倘若现在做一些小的坏事,那长大后必定会成为社会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那也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而不能因为想要赢得他人的赞扬而去做。

篇7:谈谈雷锋精神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一句俗语,也是老百姓对雷锋的评价。虽然他不在人世了,但他的精神却世世代代相传,永驻人间!而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活雷锋”。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几名男子在中午去抢劫金店,店员和保安被劫匪手中的枪吓得手足无措,而正巧有两个人在车上路过时看见了,他们忽然发现劫匪的车,但车上却有一个人,他们正好在那辆车的前边,于是使劲往后退,把匪徒车的前边撞变形了,这成了一个醒目的标志。他们还把车牌号、车的颜色与样式记得一清二楚,这时,匪徒听到撞击声赶快停止抢劫,仓皇而逃,而这两名男子跟随其后,并边行驶边打110,警察马上执行抓捕,就这样,匪徒被警察成功抓获。当时那两名男子在撞击时,被车内匪徒看见了,当时那枪就停留在他们的头上,但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但他们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呀!就是因为这两名男子的帮助,才使抓捕进展得很顺利!他们就是雷锋啊,为人民着想,勇敢、坚毅,这不正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吗?他们还上了节目,当主持人问他有什么近期愿望时,他不要金银财宝,只说要一份踏实的工作。最后,节目组赞助让他们去做一名司机,他们勇于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活雷锋”的事迹,比如:帮老奶奶过马路,替爷爷推把车等等。这事虽小,但意义重大。

希望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身边的雷锋,让我们的世界开满温暖之花。

篇8:谈谈雷锋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职业精神

伴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有力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进步。但近年来, 在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 逐渐暴露出学生功利心强、不能吃苦、缺少责任感等问题。虽然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学生职业精神缺失或者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不够是用人单位诟病最多的一个方面, 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亟待提高的一块短板。

作为党的新生代力量, 学生中的精英骨干———学生党员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喜爱。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中, 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在人们从事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与职业关系密切, 具有鲜明特征的一种精神。它涵盖了职业人的责任、道德、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是对职业认识和理解的升华和深化。不同的行业, 有不同的职业要求。故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不同, 教育工作者按照行业要求提炼出本专业的职业精神也是不同的。虽然职业精神有所不同, 但不同之处主要是其涉及专业内的核心部分有所差异, 在其他很多方面还是有共同点, 有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部分就是学生党员需要重点接受培养的内容, 这也是今后学生党员学习各自专业领域职业精神核心内容的基础, 更是关系到其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关键。

二、职业精神的共性

职业精神的共性部分有很多都值得学生党员学习、掌握,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 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培养学生党员一些更贴近高职教育水平、用人单位更希望学生具备的内容。具体来说, 大致可以包含这些方面的内容。

1.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从事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和准则, 是职业人对工作的热爱和尊重的最直接体现, 也是职业精神培养中最基本的部分。学生只有从心底热爱自己的职业, 才会重视和珍惜每一次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才会更加愿意脚踏实地地主动学习专业知识, 才会愿意为了做好本职工作而无私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让其成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桥梁和纽带。

2.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职业要求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是职业人开展分工合作的基础。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 没有人能做到样样精通, 有限的精力也不允许一个人单独做完所有繁重的工作。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每个人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才能把工作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一个好的团队, 需要每个队员都有团队意识, 能为团队的发展和进步考虑。因此,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大局观、全局意识, 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配合, 在具体工作中相互磨合和熟悉。

3.开拓精神

开拓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 是职业人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和进取。在现实工作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在这时, 究竟是迎难而上还是龟缩后退取决于职业人是否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具备这一点, 职业人才会更多地思考和创新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在培养这种精神时, 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技术, 大胆实验新想法。有时, 还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在为学生设置障碍时, 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做到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工作难度,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职业精神不同于专业书本,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也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教学, 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 反复灌输“大道理”只能是让学生厌倦, 最后收效甚微。要做好职业精神的培养, 只有把它融入学生党员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 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1.教育引导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等都会对职业精神的理论知识和内涵有完整、系统的讲解和介绍, 甚至在专业课的教授中, 教师也会涉及部分相关职业精神的教育。作为学生党员, 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过硬的, 因此, 单纯将这些理论知识再次进行复述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作为教育工作者, 这时需要做的, 应该是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例如QQ群、微信群、主题研讨会等, 让学生党员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看法, 再对其思想进行引导, 让职业精神自然地成为学生党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思想。

2.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和宣传典型人物事迹是把抽象的职业精神拟人化、具象化的最佳方式。在学生身边的党员队伍中, 一定不乏这样的先进例子。邀请这些党员以演讲或者报告会、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身说法定能引起学生党员的共鸣, 从而对照自身情况, 查找问题、反思改进。当然, 如果这些优秀的党员能成为学生党员的介绍人, 手把手教育、考察学生党员的培养情况, 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实践锻炼

在理论知识得到加强和完善之后, 实践锻炼是检验学生党员培养是否合格的最佳标准。学生党员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多方面的, 例如, 在校期间, 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职业精神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什么是职业精神。同时, 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校园活动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 也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培养方式。在实习阶段, 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所在行业对自身职业精神

的要求, 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职业精神的推广和传播

对学生党员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 除了要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水平外, 更多的是要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以学生党员作为一个个示范点, 做到以点带面, 带动和帮助周围的学生自发学习和培养职业精神, 在校园内营造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浓厚氛围,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 在新的时期, 高职院校在注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 不能忽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职学生立足岗位的需要, 更是学生在企业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尤其, 对学生党员的职业精神培养要常抓不懈, 要和党员教育、党员培养融合起来, 做到持续性和连贯性, 要让职业精神成为学生党员的自觉意识, 使其成为既有高职业技能又有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蓝庆华.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 (01) .

[2]丁翠娟.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2 (04) .

[3]陈学凤.“90后”高职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初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

[4]王波.实践锻炼与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02) .

[5]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篇9:谈谈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中还有许多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花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中,让他们担任故事角色,在自编自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维感情得到升华。《猎人海力布》一课,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中海力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乡亲们的内容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将故事所展现的人物品格说出来,而是变施教者为激励者和观赏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字、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课堂就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就能在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表演中体会故事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语文课上设置适当的活动,能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轻松、自由、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发展智能,陶冶情操。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力求:

一、改进学习方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上,教师的提问虽然引导学生读懂了课文,却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多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出较为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疑问,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激发。我在教学《鲸》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鲸为什么生活在海洋里,却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教师乘机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引申到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说明中,了解了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如教《三峡之秋》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认真读,细细评,这样课堂上学习时间比较充足,既重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式学习,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最终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开展探究性学习较其他学科有着明显优势,特别适合专题式学习。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中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几种类型。归类整合法就是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对一册课文进行归类学习。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题西林壁》时,可以把《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再拿出来学习。因为这几首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等都是相近的,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能深深地体会到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想象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且还可提高学习效率。

篇10:谈谈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种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

3月5日九分团支部、二分团支部、部门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在南浦大桥交通枢纽站联合举行“”活动,团支部在枢纽站设立服务台,为过往的行人指明方向,同时还为老年人和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提供帮助,为他们减轻乘车负担。活动中巴士团员青年以企业宗旨为信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为路人提供服务,活动不仅展现出巴士团员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展现出巴士公交“绿色巴士,服务到家”的企业宗旨,弘扬巴士企业文化。

篇11:雷锋日记:雷锋精神

我认为这种人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认识不足。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同样的,只有集体利益富裕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如果没有集体的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呢?

1962年6月28日

有些人对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认识不清,因此做工作、办事情、处理问题等,只顾个人,不顾整体。这样,就会给革命造成损失,给集体造成不利。我觉得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

1962年6月30日

我认为,一个革命者,要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时刻都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坚决打消个人主义,因为个人主义对革命不利,对集体有损害。个人主义好比大海中的孤舟,遇到风浪,一碰就翻。集体主义好比北冰洋上的原子破冰船,任凭什么坚冰都可以摧毁。我认为坐在小舟里摇摇晃晃不好,还是坐在原子破冰船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为好。

1962年8月6日

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

1962年8月9日

今天我看了一位科学家对青年讲的一段话,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他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这些话好得很,我不但要永记,而且要贯彻到言语行动中。

1962年8月10日

篇12:谈谈雷锋精神

因为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我来到了思源广场旁的广安区政务大厅。大厅里很肃静,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民警。在办理过程中,办证民警的一次次浅浅的微笑、一句句细细的解释,让我心中顿时涌过阵阵暖流。

记得有一位同事,给我讲过他的亲身经历,在他刚刚进入国土这个大家庭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有过些许迷茫。面对陌生的环境,他的内心有过些许的忐忑和不安;担心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业务水平差,工作当中易出问题,担心和同事沟通不顺畅影响团结种种问题时刻萦绕在脑海之中。显然,他是多虑了。在相处过程中,同事们手把手地教业务,领导和同事相处起来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同事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助他。刚开始时,有很多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不明白,他一有空闲就翻阅这方面的书籍和文件来学习,甚至吃饭、走路都在背诵。不久后,他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他立足于基层国土工作岗位,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当上了一颗国土岗位上的螺丝钉,他被亲切地称为了我们单位的一头耕牛。如今,他在工作中已是得心应手,在工作中也多了一份诚信与包容,对于前来咨询问题的群众,能够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他说,他心中总是存有许多的感慨,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他个人的每一次进步,他的人生的每一个新台阶,无一不凝聚着整个集体那博大胸怀的关爱。同时,他也正是在这一充满着爱的环境里,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使得他从对一个陌生岗位的一无所知,到深深爱上它,在每个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想,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其实只要用心一点点,就会让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只凳子请坐、一杯热水相送,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片温馨,更多体现了爱心的传播、笑容的绽放,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微笑挂在脸上,服务放在心上,我们以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排忧解难。而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助人为乐,甘于奉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锋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升华。而我们学雷锋,也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一种责任。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去,这就如同用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这种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其实,帮助别人只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名不经传的活雷锋,平凡、朴实,艰苦┅┅他们总是默默无闻,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在平凡中践行着雷锋精神。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些朴素的话语衬托了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体现,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人类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篇13: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道德构建,和谐

一、雷锋精神的涵义

雷锋精神, 简单地说, 是以雷锋同志为代表的一种精神。提起雷锋精神, 大家耳熟能详, 认为雷锋精神代表着奉献、忠诚、执着、认真等利他主义思想。从狭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是雷锋对待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高度总结;从广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已经升级为受人尊重且具有时代价值的一种精神文化。雷锋精神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结合在一起, 通过不断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文明成果。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雷锋精神的内容

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中、绝不仅仅作为口号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面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 尊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奉献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毫不利己、热心助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对待工作踏实、认真的执着精神以及言出必行的诚实守信精神;在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因此, 我们可以将雷锋精神的内容概括为:以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为准则的利他主义思想。

三、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国的多位领导人对于雷锋精神有着高度认可, 同时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习近平主席甚至用雷锋式的语言方式说道:“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由此可以看出, 在经过近五十年的雷锋精神的学习与熏染, 习近平主席也深受雷锋精神的鼓舞。可以说, 雷锋精神是引导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一) 雷锋精神有利于完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 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以及个人的基本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 只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在大家抛弃我国原有的道德规范时, 适应我国当今发展主流的道德规范体系仍在建立的过程中。雷锋精神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迅猛改革的大环境下, 雷锋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等高尚的道德情怀对于道德规范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碰撞时, 雷锋毫不犹豫舍弃个人利益, 因此, 雷锋精神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青年的思想, 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典型。现在, 雷锋精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 而这一现象呼吁人们, 强化自身的集体意识与服务意识。可以说, 这两点内容对于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雷锋精神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 但是在各类社会活动中, 越来越体现出个人对群体的需求与渴望。人们在整个社会中相互依存, 共同进取。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 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存在认知偏差, 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变得多元化。所以, 提高人们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社会的道德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雷锋精神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集体精神、服务精神, 以及雷锋对待工作的执着、认真的精神为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无论雷锋处在何种岗位, 雷锋首先将集体、他人利益放在首位, 不为名利的思想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雷锋精神与社会的改革进程是相适应的, 雷锋精神的真实与善良鼓舞人们尊重道德, 心存善良, 有利于促进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具有宽容的胸怀, 是激励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三) 雷锋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以抵制西方腐败思想的侵蚀

如果说道德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 那么诚信则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桥梁。所谓诚信,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诚实、相互守信。同时, 诚信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么, 诚信之于今天, 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诚信是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

篇14:谈谈我心中的“写意精神”

关键词:写意精神 写意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47-01

“写意精神”对于每一个从事美术行业的人来说都不陌生,无论是国画、油画,还是雕塑或设计都会有所了解与涉猎。也许是因为近些在全国各类美术大展中出现了工笔多而写意少的现象,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都在强调“写意精神”在不断的流失。由此,“写意精神”又被重新推到了一个至高的位置。但现今许多人所强调的“写意精神”都集中在写意画还是工笔画这个问题上。而对究竟什么是“写意精神”没有解释得足够清楚。

多数人对“写意精神”的阐述主要都集中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上。强调摒弃现实生活中的形,而写主体的神。因为艺术不是真实的刻画现实世界,艺术的真实也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所以要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抛开严谨深入的刻画。而通过寥寥几笔和不求形似的方法来表现主体的精神、趣味。

这种观点固然不错,但我个人认为这无异于简化了“写意精神”的真实含义。只是片面的强调“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容易将“写意精神”与“写意形式”混淆。而“精神”和“形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形式”可以具有相同的“精神”,而相同的“形式”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精神”。况且“写意精神”强调的并不是千篇一律,它强调的重点应该是情感的表达和性情的书写。从这个层面上看,“写实形式”的绘画同样可以具备“写意精神”。但为什么我们容易将“写意形式”与“写意精神”混淆呢?按贡布里希的说法是,在看一幅画之前通过生活的种种经验,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对某一事物的预定想法,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出现了一个预定的图示。这种预定图示的形成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按其说法推理,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明确的将中国画分为了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类,将画面内容分为了具象、意象与抽象。这种预定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觉得只有元以后的山水,明以后的花鸟这种具有明显的“写意形式”的画才是具有“写意精神”的画。而贡布里希的这种说法同时说明了生活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任何绘画风格的出现都摆脱不了现实生活的影子,它都会受到创作主体生活的环境,时代等的影响。所以说,不同的人所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也是不同的。所以真正具有“写意精神”的画是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写意精神”呢?许多前人都对它做了解释。潘天寿认为“它是奇异之境遇,禀赋、怀抱、学养”,也就是倪云林所说的“胸中逸气”明清文人所说的“画外功夫。”在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及徐复宽的《中国艺术精神》中都对“写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做了详细的说明。按我自己的理解,从魏晋时期的人物画记载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人物画中已经有了“写意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的绘画受到玄学的影响,将人的精神更多的融入到画面当中。当时的绘画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写意精神”了。当时中国画的发展受到玄学的影响。这种貌似腐朽反动的东西实则是真正的哲学上的解放,人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一种真正抒情的,体现人自身的艺术便出现了。到了宋元时期的山水,文人画的出现更加突出了绘画的“写意精神”。倪云林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但据徐建融的《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中记载:倪瓒所说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求”并非追求的意思。试“宋人刻画,元人萧散”,元人是把宋人的实处转松,而不是否定宋人的实处和刻画。而到了明清的大写意花鸟画就更加突出了人的精神,如徐渭笔下的野葡萄要表达的是一种抑郁牢骚,愤懑不平的情感。

那么“写意精神”不断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前进,以及艺术院校的不断完善与壮大,以绘画为本职专业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国在现行的美术教育制度中多数是以西画的素描、色彩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培养下,工笔队伍的壮大是必然的。但是否工笔画空前繁盛的同时就打压了写意画的发展呢?就参展的情况来看却并非如此。写意画就起数量来看并不比工笔画的少,从人数上来看就更是如此。从遍地开花的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到寓教于乐的老年大学,幾乎人人都能说出画竹子的方法、画小鸡的方法。随便哪个书店里都会有几本“教你如何画金鱼,如何画小鸡”的书。但是,从魏晋时期便开始繁盛的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这上千年的历史就能单靠这么几个简单的程式与方法就能画好么?那么“写意精神”如何流失的呢?我个人觉得“写意精神”并不是宣传的力度不够,或是业界不够重视。而是人们对“写意精神”的理解有误区。这里容易出现两种错误的现象:一是将其简化,觉得“写意精神”就是简单的寥寥几笔;二是将其神化,觉得它不可名状高深莫测。

但是在人们没有准确理解“写意精神”的同时,又容易将“精神”与“形式”的概念混淆。“写意精神”并不等同于“写意形式”。正如前面所说,不是用几笔画出竹子或小鸡就是具有“写意精神”的画。说到底,画画就是画自己、写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就这一方面看,“写实形式”的绘画同样具有“写意精神”。如写实、精微、刻画深入的宋画,不可否认它是中国绘画史上写实主义的一座高峰。但就画面传达的信息看它还是具有“写意精神”的。工笔画同样具有“写意精神”,这不仅仅体现在用笔用线上,主要还是体现在整体气氛和格调上。“意在笔先”,中国画始终都强调一个“意”字。无论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应该放在“意”这个层面上来提高自身的格调。尤其是工笔画,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工笔就是细致的,深入的刻画自然。尽管写实的工笔画属于具象艺术而非意象艺术,但其本质还是在抒发作者内心的胸臆。

前面说到“写意精神”并不是摒弃具体事物的形象,摒弃深入的刻画。借客观物象抒发主观情感才是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写意精神”在绘画中的地位呢?我觉得主要还是要从画者自身出发,提高学养、人品及书法篆刻乃至文学等相关方面的修养。而注重观察生活是最重要的。尽管艺术不是真实的复制生活,但是艺术的来源是生活。它是主体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再转化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最终通过绘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生活的体悟与提炼才是“写意精神”的重点所在。

上一篇:情景面试的案例分析下一篇:诗经全文